高血压的常用药原理及其副作用

合集下载

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与常见副作用

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与常见副作用

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与常见副作用一、钙离子拮抗剂:钙拮抗剂,也叫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代表药物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

如硝苯地平及各种缓释片、控释片,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络活喜)、波依定、得高宁、尼福达、司乐平、拜新同、拜心同、安内真等。

药物特点:对轻重中度高血压均有明显降压作用,血压越高,效果越明显,但是不降低正常血压。

因为可以扩张血管,所以,尤其适用于有动脉硬化的患者。

也具有器官保护作用,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降压药。

不良反应及副作用:1、对心脏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心肌去极化过程中第二时相钙离子内流,降低细胞内钙,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氧耗量,同时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钙内流,使窦房结自律性下降,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降低。

2、由于扩张血管引起的头痛、面红和踝部水肿(15-20%);心率加快;还可出现乏力和胃肠反应等,因此,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或AT1受体拮抗剂,是一类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

主要应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特别是用于同时患有心肌梗塞后、糖尿病肾病、左心肥厚、房颤。

ARBs也很少引起ACEI治疗中常有的干咳和/或血管性水肿。

代表药物:各种“纱坦”,如:缬沙坦(代文)、氯沙坦(科索亚)、安博维等,药物特点:作用同ACEI类,突出的优点是咳嗽的不良反应较少,药物耐受性好,和ACEI类同为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降压药。

不良反应及副作用:较少。

当孕妇在怀孕中期和后期用药时,这些直接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可引起正在发育的胎儿损伤,甚至死亡。

当发现怀孕时,应该尽早停用本药。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EC3.4.15.1)活性的化合物。

降压药作用机制

降压药作用机制

降压药作用机制降压药作用机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会对人体的心脑血管系统造成损伤,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降低血压,保护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

一、利尿剂利尿剂是最常用的降压药之一,其作用是增加尿液排出,从而减少体内的钠、水分,减轻体内血容量和循环血量,降低血液循环压力。

常用的利尿剂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醛固酮拮抗剂等。

二、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脏β受体的兴奋作用,减少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脏的刺激,降低心脏收缩力和心率,从而降低心排血量和血压。

此外,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减少肾素的释放,减轻血管的收缩,降低外周阻力。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降低血压。

此外,血管紧张素Ⅱ还可以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还可减少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轻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对血管的收缩作用。

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卡托普利、培哚普利等。

四、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结合,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刺激作用,从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降低血压。

此外,血管紧张素Ⅱ还可以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还可减少醛固酮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轻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对血管的收缩作用。

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有洛沙地尔、缬沙坦等。

以上介绍的是常见的降压药的作用机制,不同的降压药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人群的高血压病因和病情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同时还需要结合生活方式改善和心血管保健措施,共同管理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物选择和副作用

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物选择和副作用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降 压 药 物 的 选 择 03 降 压 药 物 的 副 作 用 04 降 压 药 物 的 选 择 原 则 05 如 何 减 少 降 压 药 物 的 副 作 用 06 特 殊 人 群 的 降 压 药 物 选 择 和 注 意 事 项
不良反应:低血压、高血钾、肾 功能损害等
定义:α受体拮抗剂是一种通过阻 断α肾上腺素受体而发挥作用的降 压药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适应症:适用于伴有冠心病、心 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甲 亢等患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作用机制:通过扩张血管,降低 外周阻力,从而降低血压
不良反应:可出现乏力、眩晕、 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患者可 出现水肿、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
价格 促销
轻度高血压:首 选单一药物治疗
中度高血压:联 合药物治疗
重度高血压:联 合多种药物治疗
特殊类型高血压 :个体化治疗方 案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选择 ACEI、ARB、CCB等药 物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选 择ACEI、ARB、利尿剂 等药物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选择 ACEI、ARB等药物
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 选择ACEI、ARB、CCB 等药物
高血压合并肥胖:选择二 甲双胍等药物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选 择他汀类药物
年轻患者:首选 血管紧张素转换 酶抑制剂(ACEI) 或血管紧张素受 体拮抗剂(ARB)
中老年患者:首 选钙通道阻滞剂 (CCB)
高龄患者:首选 利尿剂
合并冠心病或心 力衰竭患者:首 选ACEI或ARB
价格实惠:选择价格较低的降压药物,减轻经济负担

常用降压药物的主要作用副作用及禁忌症

常用降压药物的主要作用副作用及禁忌症
必要时也可用其他组合即与包括中枢作用药;如α2受体激动剂、咪 达唑啉受体调节剂组合;以及将ACEI 与ARB 联合应用 ;在许多病例中常 需联用3 至4 种药
降压达标的要求
高血压患者
<140/90 mmHg
糖尿病患者
<130/80 mmHg
肾脏病变患者
<125/75 mmHg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150/90 mmHg
长效 平稳 强效
长 效 - 理想谷峰比值T/P 平 稳 - 高平滑指数SI 强 效 - 控制24小时、白天和夜间血压水平
降压长效性指标-谷峰比值T/P ratio
T/P ratio =谷效应值 / 峰效应值=0.68
1. Parati G. J Hypertension 1998; 1611: 1685-91. 2. Neutel JM.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2001; 6: 9-16.
“在高血例压如患: 高低者药药中物物;浓浓药度度物==最最血大小浆的的降降浓压压度幅幅与度度 血压-时 间曲线相互对应;这表明药物浓度与降压疗 效之间密切相关&”
*Clinical Research; Astra Hässle AB; Mölndal
A
20
20
AB
“Rule of TENS”—— 10毫米汞柱原则
三种b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 维地洛
适合应用b阻滞剂的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
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氧耗;保 护缺血心肌;升高室颤阈
改善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心肌梗死
适合应用b阻滞剂的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合并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 高血压合并偏头痛; 甲状腺毒症短期; 高血压合并原发性震颤; 围手术期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抗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PPT文档演模板
抗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ACEI -副作用的处理(1)
1. 咳嗽
✓ 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0~30%不等,与给药剂量无关,随用药时间的 延长症状也不呈缓解趋势。症状可以相当严重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部分患者因 此不能耐受。为无痰干咳,夜间为重,常影响患者睡眠。
✓ 在减少用药剂量并给予止咳药物后,一部分患者能继续耐受治疗;症状严重的患者 需要停药或换用ARB等其他降压药。
抗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β受体阻滞剂 -副作用的处理(3)
5. 心力衰竭加重
✓ 在国内外的治疗指南中,明确提出,对所有没有β受体阻滞剂应用 禁忌症、心功能II、III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应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 但β受体阻滞剂具有潜在的加重心力衰竭症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开始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的1~2月之内。
8. 皮疹和过敏反应
发生率很低,出现后应停药。
PPT文档演模板
抗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 ACEI降低将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的酶的活性, 进而降低升压物质血管紧张素II的含量,以及血和尿中醛 固酮浓度,从而扩张血管、减小周围血管阻力而降低血压。 在心衰患者中减轻前、后负荷,减轻左心室重构。
PPT文档演模板
抗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β受体阻滞剂 -常见的副作用
• 体位性低血压 • 支气管痉挛 • 加重外周循环性疾病 • 心动过缓、传导阻滞 • 心力衰竭加重 • 脂质代谢异常 • 掩盖低血糖症状 • 抑郁 • 乏力、阳痿
PPT文档演模板
抗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及处理
β受体阻滞剂 -副作用的处理(1)
• 通过其利尿和利钠作用减少循环血容量、 并通过减少血管壁中钠离子的含量降低血 管张力。

高血压的常用药原理及其副作用

高血压的常用药原理及其副作用

高血压的常用药原理及其副作用1中枢性降压药:通过激动具有A受体的中枢抑制神经原,迫使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和激动外周A2受体使交感神经的作用进一步下降.(主要表现在外周血管扩张)主要不良反应: 嗜睡.头痛乏力.眩晕.水钠潴留.便秘性功能下降.代表药: 可乐定甲基多巴珍菊降压片2 去甲肾上腺素神经末梢阻滞药:阻滞去甲肾上腺素神经末梢囊泡膜对递质的再摄取从而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主要表现在血管扩张心律减慢)不良反应: 体位性低血压.阳痿.疲惫淡漠.精神抑郁.消化性溃疡.代表药: 降压0号利血平V压静稳压静胍乙定3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通过阻滞血管上A和B受体的功能使交感神经的作用下降(主要表现在血管扩张)不良反应: 视力模糊恶梦幻觉失眠肢体发凉眩晕疲惫胃肠反应.代表药:心得安(普奈洛尔) 阿替洛尔哌唑嗪4 血管平滑肌松弛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使血压下降不良反应:头痛心慌消化道反应造血功能障碍红斑狼疮代表药:+肼苯哒嗪硝普钠5Ca内流阻滞药:通过阻止钙进入平滑肌细胞内从而抑制平滑肌的收缩功能使血压下降不良反应:脸红水钠潴留阳痿脚勃水肿便秘代表药:维拉帕米硝苯地平(伲福达心痛定)等地平类.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通过阻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而抑制血管紧张素的转化使血管松弛血压下降.主要不良反应:干咳味觉丧失皮疹水钠潴留阳痿代表药:依那普利(依那林.依苏)赖诺普利(帝益洛)洛酊新等普利类和沙坦类7 利尿剂降压药:通过利尿减少血容量使血压下降不良反应:低血钾高血脂高血糖阳痿尿酸升高代表药:引帕哒胺(寿比山)氢氯噻嗪氨苯喋啶呋喃苯胺酸目前高血压常用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高血压常用药一:利尿药1、噻嗪类: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双克),氯噻酮。

该类药物容易引发低血钾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应慎用,痛风患者禁用。

2、袢利尿剂:如呋塞米(速尿)。

在小剂量时,利尿效果与噻嗪类相似,随剂量增加,利尿作用增加。

常见药物的药理机制和副作用

常见药物的药理机制和副作用

常见药物的药理机制和副作用一、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是一种主要用于抗炎、免疫及过敏性疾病等治疗的药物。

其药理机制在于阻止细胞内的磷酸化反应,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及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

其常见副作用包括糖尿病、骨质疏松、肌肉萎缩、水肿、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等。

二、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其药理机制在于通过阻断心脏和血管上的β受体,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降低心脏负荷和心率,减轻心脏负担。

其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力衰竭、呼吸道反应等。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的药物,其药理机制在于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和收缩作用,放松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及减轻心脏负担。

其常见副作用包括咳嗽、低血压、高钾血症等。

四、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和肺动脉高压的药物,其药理机制在于抑制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开放,降低细胞内钙离子含量,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放松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和肺动脉压力等。

其常见副作用包括头晕、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五、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是一种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其药理机制在于通过干扰细菌墙、膜、代谢等不同的生理过程,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消灭感染源。

其常见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肝损害、肾损害、神经系统毒性等。

六、非甾体抗炎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物是一种用于抗炎、镇痛、退烧的药物,其药理机制在于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干扰前列腺素、血栓素等物质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减轻痛苦、炎症和发热等症状。

其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肝肾损害、过敏反应等。

七、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是一种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其药理机制主要在于阻断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等神经递质的作用,影响神经传递和神经调节等功能,从而减轻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症状。

其常见副作用包括锥体外系反应、代谢紊乱、心脏电生理异常等。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与副作用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与副作用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与副作用高血压,即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危害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血压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的升高,因此了解高血压药物的治疗原理、选择和副作用十分重要。

本文旨在对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与副作用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高血压。

一、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理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不同的机制降低血压,以达到控制和维持正常血压范围的效果。

目前常用的高血压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 利尿剂:通过促进尿液排出来减少体液和钠离子的积累,从而降低血容量和血压。

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利尿剂和袢利尿剂等,常用的有氢氯噻嗪、袢利尿剂等。

2. β受体阻断剂:通过阻断β受体,减少心脏对交感神经的刺激和β受体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从而降低心率和血压。

常用的有阿托品、普萘洛尔等。

3. 钙拮抗剂:通过阻断细胞膜上的钙通道,减少细胞内钙离子的进入,从而降低血管平滑肌的紧张程度,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常用的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达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效果。

常用的有卡托普利、藤黄海金沙参酮等。

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止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常用的有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二、高血压药物的选择高血压患者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血压水平、合并疾病、年龄、性别、孕妇等。

根据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原则进行选择:1. 以个体化治疗为基础,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不同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针对每个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2. 首选单药治疗,如果单药治疗无法满足控制血压的要求,可以考虑联合用药。

常用的单药治疗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的常用药原理及其副作用
1中枢性降压药:
通过激动具有A受体的中枢抑制神经原,迫使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和激动外周A2受体使交感神经的作用进一步下降.(主要表现在外周血管扩张)
主要不良反应: 嗜睡.头痛乏力.眩晕.水钠潴留.便秘性功能下降.
代表药: 可乐定甲基多巴珍菊降压片
2 去甲肾上腺素神经末梢阻滞药:
阻滞去甲肾上腺素神经末梢囊泡膜对递质的再摄取从而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主要表现在血管扩张心律减慢)
不良反应: 体位性低血压.阳痿.疲惫淡漠.精神抑郁.消化性溃疡.
代表药: 降压0号利血平V压静稳压静胍乙定
3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
通过阻滞血管上A和B受体的功能使交感神经的作用下降(主要表现在血管扩张)不良反应: 视力模糊恶梦幻觉失眠肢体发凉眩晕疲惫胃肠反应.
代表药:心得安(普奈洛尔) 阿替洛尔哌唑嗪
4 血管平滑肌松弛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使血压下降
不良反应:头痛心慌消化道反应造血功能障碍红斑狼疮
代表药:+肼苯哒嗪硝普钠
5Ca内流阻滞药:通过阻止钙进入平滑肌细胞内从而抑制平滑肌的收缩功能使血压下降
不良反应:脸红水钠潴留阳痿脚勃水肿便秘
代表药:维拉帕米硝苯地平(伲福达心痛定)等地平类.
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通过阻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而抑制血管紧张素的转化使血管松弛血压下降.
主要不良反应:干咳味觉丧失皮疹水钠潴留阳痿
代表药:依那普利(依那林.依苏)赖诺普利(帝益洛)洛酊新等普利类和沙坦类
7 利尿剂降压药:通过利尿减少血容量使血压下降
不良反应:低血钾高血脂高血糖阳痿尿酸升高
代表药:引帕哒胺(寿比山)氢氯噻嗪氨苯喋啶呋喃苯胺酸
目前高血压常用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高血压常用药一:利尿药
1、噻嗪类: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双克),氯噻酮。

该类药物容易引发低血钾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应慎用,痛风患者禁用。

2、袢利尿剂:如呋塞米(速尿)。

在小剂量时,利尿效果与噻嗪类相似,随剂量增加,利尿作用增加。

副作用是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如低血容量、低血钠、低血钾、低血氯性碱中毒,高氮质血症及高尿酸血症。

3、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氨苯喋啶。

本类药物易引发高血钾,不宜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高血压常用药二:钙拮抗剂
本类药物主要抑制血管平滑肌及心肌钙离子内流,从而达到降压目的,可用于中、重度高血压的治疗,尤适用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主要的代表药物有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尼群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等。

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引起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

非二氢吡啶类: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这类药物对心肌收缩力和心脏传导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高血压常用药三:β受体阻滞剂
本类药物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或合并
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后的高血压患者。

主要的代表药物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倍他洛尔、比索洛尔(康可)等。

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阻滞β受体有关,如抑制心肌收缩力,房室传导时间延长,心动过缓,乏力,四肢发冷,支气管痉挛等。

高血压常用药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本类药物适用于各类高血压,对伴有心力衰竭、左室肥大、心肌梗死后、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等合并症的患者尤为适宜,妊娠妇女、双侧肾动脉狭窄、严重高血钾者禁用。

主要的代表药物有: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伊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等。

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停用后即可消失。

高血压常用药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其适用症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相同。

主要的代表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替米沙坦和坎地沙坦等。

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短暂而轻微,主要有轻微的头痛、头晕及水肿等。

高血压常用药六:其他
包括交感神经抑制剂,例如:利血平、可乐定;直接血管扩张剂,例如:肼屈嗪;α受体阻滞剂,例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

这些药物曾多年用于临床并有一定的降压疗效,但因副作用较多,目前不主张单独使用,但在复方制剂和联合治疗时仍在使用。

糖尿病人的降血压药物的选择
患者应首选的抗高血压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因为该药对糖尿病患者具有以下作用:
①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还可提高肌肉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一点对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尤为重要。

②对糖脂代谢没有不良影响,有时还可以起到改善糖和脂肪代谢的作用。

③可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轻或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肌功能。

④对早期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可明显降低微量蛋白尿,具有保肾功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品种较多,包括苯那普利、赖诺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药物有极少数患者服后可能出现干咳等副作用,停服药物后干咳症状随即消失。

三、康复治疗
临床治疗和康复医疗相结合,可更好地降低血压,减轻症状,稳定疗效,同时可减少药物用量。

康复医疗还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及血脂代谢,防治血管硬化,减少脑、心、肾并发症。

康复医疗的作用途径有功能调整与锻炼两个方面。

具体方法有:
1、气功疗法:以松静功为主,其要领是“体松、心静、气沉”。

体质较佳者可练站桩功,较差者以坐位练功。

六字诀对于治疗高血压有很好的疗效,一般练功一个月左右,90%的人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改善。

2 、太极拳:为低强度持续性运动,可扩张周围血管,给心脏以温和的锻炼。

太极拳动中取静,要求肌肉放松,“气沉丹田”,有类似气功的作用。

3 、步行:在良好环境下散步或以常速步行15-30分钟,有助于降压及改善心血管和代谢功能。

4 、医疗体操:练习太极拳有困难者可教以舒展放松,配合呼吸的体操,可采用太极拳的模拟动作,分节进行。

5 、按摩或自我按摩:按揉风池、太阳及耳穴,抹额及掐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可助降压和消除症状。

6 、理疗:某些药物的离子导入、脉冲超短波或短波治疗及磁疗都可用来作为镇静及降压的辅助治疗。

血压调控机制
多种因素都可以引起血压升高。

心脏泵血能力加强(如心脏收缩力增加等),使每秒钟泵出血液增加。

另一种因素是大动脉失去了正常弹性,变得僵硬,当心脏泵出血液时,不能有效扩张,因此,每次心搏泵出的血流通过比正常狭小的空间,导致压力升高。

这就是高血压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和变得僵硬的老年人的原因。

由于神经和血液中激素的刺激,全身小动脉可暂时性收缩同样也引起血压的增高。

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第三个因素是循环中液体容量增加。

这常见于肾脏疾病时,肾脏不能充分从体内排出钠盐和水分,体内血容量增加,导致血压增高。

相反,如果心脏泵血能力受限、血管扩张或过多的体液丢失,都可导致血压下降。

这些因素主要是通过肾脏功能和自主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自动地调节身体许多功能的部分)的变化来调控。

血压增高和降低:
自然情况下,人的一生中,血压是变化的,婴儿和儿童的血压比成人低。

活动对血压也有影响,运动时,血压较高,而休息时血压较低。

在每一天中,血压也不一样,早晨血压最高而睡眠时血压最低。

在躯体对外来威胁的反应(战斗或退却反应)中,交感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可以暂时使血压升高。

交感神经系统能增加心脏收缩的频率和力量,也能使全身大多数动脉收缩,但对有些特定区域的动脉有扩张效应,如骨骼肌,需要增加血液供应。

另外,交感神经系统还能减少肾脏排出钠盐和水分,以增加血容量。

交感神经系统还能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激素能刺激心脏和血管。

肾脏对血压的控制通过几个途径来实现。

如果血压升高,肾脏将增加对钠盐和水分的排出,从而降低血容量使血压恢复到正常。

相反,如果血压降低,肾脏将减少对钠盐和水分的排出,从而增加血容量使血压回升到正常水平。

肾脏也通过分泌一种称为肾素的酶来升高血压;肾素触发产生
一种称为血管紧张素的激素,血管紧张素又触发释放一种称为醛固酮的激素,醛固酮可导致体内水和钠盐潴留。

由于肾脏在血压的控制中有重要作用,许多肾脏疾病和异常都可以导致高血压。

如供应一侧肾的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可以引起高血压。

一侧或双侧肾脏的各种类型炎性病变或损伤也能导致高血压。

任何原因引起的血压升高都将启动代偿机制进行调控,以期使血压回复正常。

因此当心脏泵血的增加使血压升高时,引起血管的扩张和肾脏排出钠盐和水分增加,使血压降低。

然而,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壁硬化,从而妨碍通过血管扩张来使血压回复到正常,动脉粥样硬化对肾脏的损害也使肾脏排出钠盐和水分的能力下降,这些因素都导致血压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