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

合集下载

微机原理及接口实验

微机原理及接口实验

1实验三(1) 8259中断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PC 的中断结构及8259中断控制器的初始化。

2)熟悉8259中断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硬件连线方法。

3)了解8259的应用并利用8255驱动8路发光二极管来验证中断的实现。

4)练习8259中断的编程方法,熟悉四个初始化命令字和三个操作命令字的设置。

5) 了解8259中断屏蔽,以及优先级判别等特性,了解8259的级联工作方式。

二、实验内容1.单片8259中断实验2.编写中断实验程序,其中主程序使8255的PB 口为输出口,输出0FFH ,L0-L7指示灯全亮。

2.编写中断服务程序从PB 口输出0FH ,L0-L3亮,L4-L7灭,并延时一段时间后返回主程序。

三、实验仪器、设备(软、硬件)及仪器使用说明1.硬件环境:PC 机一台 + 微机原理及接口实验箱一台2.软件环境:1)微机在Windows98环境、Windows2000环境、Windows XP 环境下均可以进行2)在WindowsXP 环境下运行SAC-86S 集成软件,编辑、运行汇编语言程序,并结合实验硬件来编辑、运行汇编语言程序。

3.说明:在实验平台上有两片8259,单片8259中断实验只使用第一片8259(左边一片),级联中断实验方式中使用第一片8259作为主片,第二片8259(实验板上右边的一片)作为从片。

8259实验模块电路如图4-19和图4-20。

微机原理及接口实验2四、实验原理1.8259A 的内部结构的三大部分(如图4-21):1)总线及级联缓冲:数据总线缓冲器、读写控制逻辑、级联缓冲/比较器。

2) 中断处理:中断请求寄存器IRR 、优先级比较分析器PR 、中断服务寄存器ISR 和中断屏蔽寄存器IMR 。

IRR(Interrupt Request Register)功能是接收和处理从引脚IR 0~IR 7进入的中断请求信号。

并用来存放来自外设(中断源)的中断请求信号。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学习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了解和掌握微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微机系统的认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微型计算机系统设计与搭建2. 微机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应用实验3. 微机总线技术应用实验4. 微机存储器技术应用实验5. 微型计算机中断和DMA技术应用实验三、实验原理1. 微型计算机系统设计与搭建微型计算机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组成。

本实验通过选择适当的芯片、电路连接和控制程序设计,实现一个基本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2. 微机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应用实验输入输出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习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应用。

3. 微机总线技术应用实验总线是微型计算机各个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信路径。

通过实验学习总线的分类、结构和时序要求,掌握总线的实际应用。

4. 微机存储器技术应用实验存储器是微型计算机中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重要设备。

通过实验学习不同类型存储器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存储器的选择和使用。

5. 微型计算机中断和DMA技术应用实验中断和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是微型计算机连接外部设备的重要技术。

通过实验学习中断和DMA的工作原理,掌握中断和DMA的应用方法。

四、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搭建微型计算机系统;2. 连接输入输出设备,并编写控制程序;3. 进行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应用实验,如串行通信、并行通信等;4. 进行总线技术应用实验,如总线传输数据测试等;5. 进行存储器技术应用实验,如读写存储器数据等;6. 进行中断和DMA技术应用实验,如中断服务程序编写等;7. 完成相关实验报告并进行总结。

五、实验设备和材料1. 微型计算机实验箱、电源适配器;2. 8051单片机、存储器芯片、输入输出芯片,如74HC164等;3. LED数码管、LCD液晶显示器、键盘、计算器等输入输出设备;4. 可编程芯片编程器、逻辑分析仪等实验设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引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深入理解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实验中所学到的内容和实验结果。

一、实验目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了解和掌握微机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加深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理解,并能够熟练操作相应的实验设备和软件。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微机系统的组成与原理: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并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2. 微机系统的调试与测试:学习使用调试工具和测试设备来验证微机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通过调试和测试来发现和排除系统中的问题。

3. 接口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了解各种接口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并行接口、串行接口、USB接口等,学会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接口电路。

4. 接口电路的设计与调试:通过实际设计和调试接口电路,加深对接口技术原理的理解,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微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微机系统。

通过调试和测试,我们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接着,我们学习了各种接口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以并行接口为例,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并行接口电路,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正确性。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串行接口和USB接口的原理,并了解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在接口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接口电路的兼容性等。

通过分析和调试,我们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和调试,我们不仅掌握了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还学会了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接口电路。

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

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

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软件实验实验一二进制多位加法运算一、实验目的1、熟悉实验系统键盘显示的使用。

2、掌握使用加法类运算指令编程及调试方法。

3、掌握加法类指令对状态标志位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计算X+Y+Z=?(X、Y、Z为16位二制数)三、编程指南由于本实验是三个十六位二制数相加运算,因此,当X+Y时要考虑用ADC 指令,把进位C加到结果的高16位中,当(X+Y)+Z时,再把进位C加到结果的高16位中,本实验设定三个加数0FFFFH,计算结果应为2FFFDH。

四、实验步骤联机模式:(1)在PC机和实验系统联机状态下,运行该实验程序,可用鼠标左键单击菜单栏“文件”或工具栏“打开图标”,弹出“打开文件”的对话框,然后打开598k8Asm文件夹,点击S1.ASM文件,单击“确定”即可装入源文件,再单击工具栏中编译装载,即可完成源文件自动编译、装载目标代码功能,再单击“调试”中“连续运行”或工具图标运行,即开始运行程序。

(2)运算结果保留在内存4100H~4102H单元中,点击DJ-8086K软件中存贮器RAM窗口,输入RAM的起始地址4100、4101、4102,单元内容应为FD、FF、02。

脱机模式:⑴在P.态下,按SCAL键,输入2CA0,按EXEC键。

⑵复位RST键,运算结果保留在内存4100H~4102H单元中,共内容分别为:FD、FF、02,低位在前,高位在后,具体操作方法:输入键 [4100]→[ME]→[NX]→[NX]。

五、实验程序清单CODE SEGMENT ;S1.ASM-->BIN ADDASSUME CS:CODEORG 2CA0H ;this is a program of add START: CLCMOV SI,4000H ;result in [4100]MOV [SI],0ffffHMOV [SI+2],0ffffHMOV [SI+4],0ffffHMOV AX,0000HMOV [SI+102H],AXMOV AX,[SI]ADD AX,[SI+2]ADC [SI+102H],0000ADD AX,[SI+4]MOV [SI+100H],AXADC [SI+102H],0000JMP $CODE ENDSEND START实验七求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实验目的1、学习子程序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微处理器概述及数据传输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微处理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学习数据传输的基本知识;•掌握使用微处理器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个微处理器开发板;•1个串行通信模块;•相应的连接线。

三、实验内容在该实验中,你将学习如何使用微处理器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将开发板和串行通信模块连接起来;2.将数据发送器连接到串行通信模块的发送端口,将数据接收器连接到串行通信模块的接收端口;3.通过开发板上的开关设置要发送的数据;4.通过串行通信模块将数据发送到计算机;5.在计算机上使用相应的软件接收数据,并验证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

四、实验步骤1.将开发板和串行通信模块连接起来,确保连接正确并稳定;2.将数据发送器插入串行通信模块的发送端口,将数据接收器插入串行通信模块的接收端口;3.在开发板上的开关上设置要发送的数据;4.打开计算机上的串行通信软件,配置正确的串口号和波特率;5.点击软件的接收按钮,准备接收数据;6.在开发板上的开关上切换到发送模式,并观察串行通信模块的指示灯是否正常闪烁;7.在串行通信软件上观察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与设置的数据一致;8.如果数据传输正常,则实验完成。

五、实验注意事项1.连接线务必稳固连接,确保数据传输正常;2.阅读并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说明书;3.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避免影响实验结果;4.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确保计算机已正确安装了相应的驱动程序。

六、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微处理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学习了数据传输的基本知识,并掌握了使用微处理器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我们在实验中成功地连接了开发板和串行通信模块,并成功地进行了数据传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注意连接线的稳固连接,以及计算机是否安装了相应的驱动程序。

实验的结果验证了我们的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同时也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注意:本指导书旨在引导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如有任何危险情况,请立即停止实验并寻求实验室管理员的帮助。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熟悉并掌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相关知识,通过实例操作和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理解。

一、实验器材与软件1. 硬件器材:计算机主机、外设设备2. 软件工具:操作系统、编程软件二、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1. 实验1:计算机开机自检在实验中,通过开机启动计算机,观察计算机进行自检的过程。

根据显示屏上的自检信息,可以判断计算机硬件的工作状态。

2. 实验2:串口通信测试在本实验中,通过串口通信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首先,将串口接口连接到计算机主机,然后进行相应的设置,包括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

在实验中,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判断串口通信是否正常。

3. 实验3:并口通信测试本实验旨在通过并行口通信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首先,将并行口接口连接到计算机主机。

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相应的设置,包括数据总线的宽度、传输模式等。

通过编写程序,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观察实验结果,判断并口通信是否正常。

4. 实验4:USB接口测试在本实验中,通过USB接口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首先,将USB接口连接到计算机主机。

然后,在计算机中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

通过编写程序,实现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

观察实验结果,判断USB接口是否正常工作。

5. 实验5:网络接口测试本实验旨在通过网络接口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首先,将计算机连接到局域网中的其他计算机。

然后,进行相应的设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等。

通过编写程序,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互。

观察实验结果,判断网络接口是否正常工作。

三、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串口、并口、USB接口和网络接口等常用接口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我对接口通信的原理和实现方式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计算机与外设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二)1、实验内容一:实验目的:(1) 阅读《实验操作.ppt》, 学习汇编工具的使用(2) 学习附录的程序代码, 理解并输入、编译和查错3) 学习利用编译错误信息进行附录的程序修改;(程序包含一个语法错误和一个逻辑错误)4)学习程序流程控制: (条件跳转指令ja jb (call指令, 观察程序执行时堆栈的变化(学会用debug –g命令设置断点);5 )学习程序中有限的寄存器的使用。

2.实验内容:(1)打开masm for windows软件, 在其中输入实验要求附给的程序, 保存后运行, 程序报错:(2)经分析发现, “noneeded”没有定义, 改为“notneeded”后正常运行(3)运行过程中发现当字母或数字个数达到两位数时, 统计结果的各位与十位对调了。

如下图, 字母数应为13, 但显示为31(4)经检查, 发现第80行程序有误, inc指令应改为dec指令。

运行后程序正常, 调试完毕。

如下图程序框图如下:实验内容二:1.实验目的及内容:编写完整程序, 实现功能:统计以下字符串STR中空格的数目, 结果保存在COUNT中, 并把个数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STR DB ' AB CDE FG H I J K L MNOPQ RST UV W XYZ 12 34 56 78 9'L EQU $-STRCOUNT DB ?(字符串STR可以从这里直接拷贝到程序中)实验结果:程序如下:dispmsg macro messgemov ah,9lea dx,messgeint 21hendmDATA segmenttishi db 0dh,0ah,'the original string is:' string db ' AB CDE FG H I J K L MNOPQ RST UV W XYZ 12 34 56 78 9' STRINGLEN= $-stringnewline db 0dh,0ahNspace db 0dH,0aH,'Number of char space is:',?,?Nsp db ?,'$'DATA endsSTACK segment stack 'stack'sta db 100 dup(?)stack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START:MOV AX,seg DATAMOV DS,AXxor cx,cxxor dl,dlmov cl,stringlenlea bx,stringcnt:mov al,[bx]cmp al,' 'jz yesspinc blloop cnt jmp shijinzhiyessp:inc dlinc blloop cntjmp shijinzhishijinzhi:lea bx,Nspmov ah,02hint 21hcall char2asc dispmsg tishiMOV AH,4CHINT 21Hchar2asc procmov dl,10 next: xor ah,ahdiv dladd ah,'0'mov [bx],ahdec bxor al,aljnz nextretchar2asc endpcode endsend startEND START运行结果如下:程序流程图如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汇编语言中寄存器有限, 在使用时注意是否保存寄存器中原有的值, 防止在使用寄存器时将原值改变。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实验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实验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实验报告实验一 I/O地址译码一. 实验目的: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二. 实验仪器:U3 74LS138 74LS74 74LS00 PC TPC-ZK实验系统三. 实验总体思路:先使灯亮,延时,然后灭,不断循环四.实验内容: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其中74LS74为D触发器,可直接使用实验台上数字电路实验区的D触发器,74LS138为地址译码器。

译码输出端Y0~Y7在实验台上“I/O地址”输出端引出,每个输出端包含8个地址,Y0:280H~287H,Y1:288H~28FH,当CPU执行I/O指令且地址在280H~2BFH范围内,译码器选中,必有一根译码线输出负脉冲。

五. 实验代码:DATAS SEGMENTAA DB AOHBB DB A8HDATAS ENDSSTACKS SEGMENT;此处输入堆栈段代码STACKS ENDSCODES SEGMENTASSUME CS:CODES,DS:DATAS,SS:STACKSSTART:PUSH DSMOV AX, 0PUSH AXMOV AX, DATASMOV DS, AXCIR: MOV AL, AAMOV DX, 2A0HOUT DX, AL ;输出A0H,灯亮CALL DELAYMOV AL, BB ;输出A8H,灯灭MOV DX, 2A8OUT DX, ALJMP CIRMOV AH, 4CHINT 21HDELAY PROC FAR ;延时函数MOV BX, 100WAIT: MOV CX, 2601FLASH: LOOP FLASHDEC BXJNZ WAITRETDELAY ENDPCODES ENDSEND START六. 实验结果:L7闪烁发光(亮、灭、亮、灭、……)实验二存储器读写实验一.实验内容:编制程序,将字符A-Z循环写入扩展的RAM中,然后再将扩展的RAM内容读出来显示在主机屏幕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