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重点元明清部分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知识点总结

古代文学明清部分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填空1.刘基的《卖柑者言》讽刺元末身居庙堂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2.徐渭杂剧的代表作是《四声猿》,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个短剧组成,被人称为“明曲之第一”。

3.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

4.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5.梁辰鱼的《浣纱记》在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

6.《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其作者是“兰陵笑笑生”。

7.“三言”:冯梦龙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

8.二拍”:凌濛初著“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9.《今古奇观》: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三言”、“二拍”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

10.在文学理论中,李贽提出著名的“童心说”。

11.冯梦龙编辑了两部民歌专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

12.吴伟业,代表作《秣陵春》传奇、《通天台》、《临春阁》杂剧,借历史人物故事,抒发历史盛衰之感,寄寓身世之悲。

13.吴伟业的“梅村体”叙事诗代表作《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

14.两大传奇:康熙朝诞生《长生殿》和《桃花扇》。

15.查慎行受学于黄宗羲,诗歌学苏陆,尤致力苏轼,得宋人之长,是浙派承前启后的大家。

16.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清忠谱》。

吴伟业、尤侗等以戏曲来抒写心意。

李渔是我国第一个喜剧创作专家,剧作十种,总题为《笠翁十种曲》,其中《风筝误》是代表作。

17.李渔的戏剧理论集中在《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

18.李玉的戏曲创作:“以曲为史”的历史剧为《清忠谱》、《千钟戮》。

“一人永占”为《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要点

明清小说基本知识:1、三国→三绝: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2、“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3、“历史演义小说”: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与美学理想。

4、“演义”:“据史实,演大义”,在叙述中融合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并对历史人物作出政治与道德的评价。

(纪实+艺术的创造)5、“章回体”:章回体小说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就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其特点就是设回目等。

最早的回目、目录就是单句,后向双句发展。

6、“话本”: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与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就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

7、“拟话本”:就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而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定义命名,认为就是由话本向后代文人小说过渡的一种中间形态。

它们的体裁与话本相似,都就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俗。

但与话本又有所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故形式仅存,而精采遂逊”。

明代文言短篇小说:1、“剪灯三话”:瞿佑《剪灯新话》李昌褀《剪灯馀话》邵景詹《觅灯因话》2、“三言二拍”:冯梦龙《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代传奇:1、“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2、“吴江派”:以沈璟为代表。

思想倾向保守,主张曲文通俗,对昆曲音律十分瞧重。

3、“临川派”:以汤显祖为代表。

①主张写人的真实情感,反对道学气;②注重曲文的华美,反对格律限制。

4、“苏州派”:以李玉为代表,其代表作品“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与《清忠谱》。

作品贴近社会世俗生活,关注政治时事,劝惩教化意识较重。

并结合舞台实际,改变以曲词为核心,而把戏剧结构放到重要位置,曲词通俗,舞台效果好。

古代文学(元明清部分)

古代文学(元明清部分)

元明清元1.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主流和标志,包括杂剧和散曲。

2.所谓元曲,乃广义的称呼,实则包括两种文学体裁:一为剧曲,即元杂剧,乃戏剧之属;一为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乃诗歌之属。

足以代表一代之文学,能与唐诗、宋词并称者,实为元杂剧。

3.元代戏曲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5.马致远有“曲状元”、“万花丛里马神仙”等称誉,代表作《汉宫秋》以昭君出塞故事为题材。

6.王实甫“花间美人”,除《西厢记》(元代戏曲创作最高水平“天下夺魁”)外,《丽春堂》、《破窑记》等。

7.《西厢记诸宫调》又名为《董西厢》《弦索西厢》《西厢搊弹词》8.白朴《墙头马上》(杂剧代表作)与《梧桐雨》。

9.元杂剧中被称为“四大爱情剧”的是《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西厢记》10.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11.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桢创造。

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

融汇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杜甫、李贺等人的长处,雄奇飞动,但诡异晦涩。

一、散曲(一)解释:散曲是诗词之外的又一种新的韵文形式,它是从词发展而来,又在金元时期各种曲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少数民族的乐曲及部分唐宋词调的成分,而形成的一种新体诗,它是按一定宫调的典牌填写出来的能唱的曲词。

由于散曲可以入乐,当时人们又称其为乐府、北乐府、小乐府、新乐府。

散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二)散曲体制:1.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但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天净沙秋思》2.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

套数的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生,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期末考试背诵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期末考试背诵版)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其中《窦娥冤》、《单刀会》等,是关汉卿的代表作;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元诗四大家: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

他们的诗歌典型地体现出当时流行的文学观念和风尚,所以备受时人称誉。

其实他们的创作成就并不高,不但不能与前代诗坛的大家相比,就是在元代诗坛上也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诗人。

四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

当然,“四大家”的艺术风格同中有异,各人也还有一些自己的特征,这是他们超过当时其他诗人的地方。

《窦娥冤》关汉卿元杂剧奠基人,剧坛领袖内容梗概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天章因欠高利贷无力偿还,被迫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只身赴京赶考。

13年后,窦娥已守寡三年,蔡婆婆找赛卢医索债,险为所害,而“搭救”她的张驴儿父子意欲霸占蔡婆与窦娥,蔡婆婆默许张氏父子,窦娥不同意,张驴儿要挟赛卢医出售毒药,欲毒死蔡婆,却误杀其父,贪官是非不分,胡乱判案,造成窦娥的千古奇冤。

窦屈死三年后,窦天章在窦娥的冤魂的再三警示下,终于为她平反伸冤。

通过公案故事,揭示社会问题,尤其是黑暗政治和邪恶势力对弱小者残酷压迫,表现对于公平的秩序和安宁的向往。

反映弱者对社会邪恶势力的反抗,带有“社会剧”意味。

窦娥形象分析窦娥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人物,她的性格是孝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

1、弱小、善良而多难。

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后,对早年守寡、晚年丧子的婆婆孝顺有加,也深信一女不嫁二夫的教条。

公堂上,不忍婆婆被打承担罪名,临刑时,怕婆婆伤心,请刽子手绕道而行。

2、严守妇道,维护自身人格尊严。

她和婆婆当面顶撞,据理力争,面对张驴儿的强暴行为,她镇静、坚定,绝不示弱,以蔑视鄙弃的态度与张驴儿针锋相对。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元明清 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元明清 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元明清1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一、剧作的题材来源从古代流传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演化而来,汉人刘向的《说苑》、《汉书·于定国传》、晋人干宝的《搜神记》都有记载。

二、剧情梗概和角色扮演:剧情:楔子:抵债别父。

第一折:守寡拒婚。

第二折:受诬蒙冤。

第三折:临刑誓愿。

第四折:鬼魂雪冤。

扮演:正旦:窦娥(原名端云)。

冲末:窦天章。

卜儿:蔡婆。

净:赛卢医。

副净:张驴儿。

净:桃杌太守(孤)。

孛老:张驴儿之父。

外:监斩官。

魂旦:窦娥鬼魂。

(此剧为旦本,由正旦窦娥主唱。

)三、主题思想:通过窦娥幼年被卖作童养媳,成年后被流氓欺负,陷入冤案而被杀害的悲剧故事,揭露了元代高利贷盛行、恶势力猖獗、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

而以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死后鬼魂报仇的方式,表现了元代下层人民反抗压迫、要求政治清明的呼声。

四、窦娥的形象分析(1)是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典型,一个悲剧形象。

(2)是遵守封建道德,尽孝守节的本分善良的妇女形象。

(3)是反抗封建压迫、富有斗争精神的形象。

五、艺术特色(1)剧作结构:一人一事,主干突出,详略得当。

(2)戏剧冲突:在正反面人物的尖锐冲突中塑造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

(3)语言特色:关汉卿为本色派语言大师,此剧的语言既然质朴自然,又酣畅泼辣,体现其大师风格。

名曲有第三折 [滚绣球]。

2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二、历史剧《汉宫秋》(一)剧情梗概:楔子:选美。

第一折:纳妃。

第二折:索妃。

第三折:送别。

第四折:祭妃。

(二)脚色扮演:正末:汉元帝(驾)。

正旦:王昭君。

外:尚书五鹿充宗。

冲末:匈奴王呼韩邪单于(番王)。

净:毛延寿。

(此剧为末本,由汉元帝主唱。

)(三)根据时代精神改造历史材料。

《汉宫秋》是一部历史剧,写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

《汉书》卷九《元帝纪》和《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都记载了这一事件,写昭君自动请行,并在匈奴结婚生子,昭君出塞在当时是一件民族和睦的好事。

另有晋人葛洪的《西京杂记》载汉元帝悔失昭君而怒杀毛延寿等画工事;东汉人蔡邕的《琴操》则记昭君到匈奴后因不肯从胡俗嫁前妻之子而自杀;唐代《王昭君变文》则写昭君出塞后思念家乡,愁病而亡。

元明清部分背诵篇目

元明清部分背诵篇目

元明清部分:(共26篇)
一、元代(8篇)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刘因《白沟》
杨维员《题苏武牧羊图》
王冕《墨梅》
二、明代(7篇)
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念奴娇•策勋万里》
于谦《石灰吟》《咏煤炭》
夏完淳《即事》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皂罗袍好姐姐》
三、清代(8篇)
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长亭送别]
顾炎武《秋山》
王士祯《真州绝句》
郑燮《渔家》《竹石》
袁枚《马嵬》《黄生借书说》
姚鼐《登泰山记》
四、近代(3篇)
龚自珍《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病梅馆记》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重点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重点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重点剑》。

说话: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即“说话”。

“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说经、讲史、合生。

话本随着说话活动的日益兴盛,在书场中流播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见其多。

后世统称为话本”。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它的特色是分长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

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栏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踏摇娘:古代的一种曲艺形式,通常和皮影戏在一起表演,流行于民间。

并未载入正史。

又作“踏谣娘”。

取材于民间故事。

据《教坊记》、《乐府杂录》记载:北齐时(或作隋末),河朔(黄河以北地区)苏某,烂鼻貌丑,不曾作官却自称郎中,嗜酒,常在醉后殴打他的妻子。

苏妻貌美善歌,将满怀悲怨谱为词曲,倾诉自己的不幸。

这些词曲在传唱中又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增加伴奏音乐,逐渐形成歌舞表演。

话本小说:是经过文人编篡整理的小说话本。

所谓“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是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口气也是针对听众的。

但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小说话本,已是经过下层文人加工、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

拟话本:明代后期,随着长篇通俗小说的繁荣,话本小说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由过去供艺人讲述的底本变而为社会上普通读者的案头读物,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

这种在体制上与宋元话本大致相同、具雅俗共赏性质的白话短篇小说,即是“拟话本”,或称“拟宋市人小说”。

南戏:南戏原来是一种地方剧种,因为它流行于浙江温州(温州古名永嘉)一带,所以又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它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以管乐伴奏为主,剧中各个角色可以分唱或合唱,一部戏没有固定的场次限制,每出戏也不要求通押一韵,也不限用同一宫调中的曲牌。

因此,与杂剧相比,它要灵活得多。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明清部分总结(30页)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明清部分总结(30页)
龚自珍《病梅馆记》托梅议政: 通过剖析 梅花被扭曲摧残的根由及自己爱梅、疗梅并辟 病梅馆的叙写,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压 制和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恨,要求改革政治,打 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热烈愿望。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明清 部分总结
八、近代诗文
《病梅馆记》的艺术特色:以梅为寄托, 托梅言志,借梅议政。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 志,以物喻人”。构思新颖,比喻奇妙,寓意 深微而又泼辣明快。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明清 部分总结
五、清词
陈维崧的《点绛唇[ 夜宿临洺驿] 》这首词 寓情于景,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在客观景物 的生动描绘中,写出一种萧瑟清冷的境界,寄 寓了他对身世遭遇的感慨。全词意境雄阔,气 势豪迈,设喻奇特,造语不凡。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明清 部分总结
六、清代小说
七、清代戏曲
1、洪升的《长生殿》取材白居易的长诗 《长恨歌》和白朴的剧作《梧桐雨》,借李、 杨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一种对理想化“至情” 的追求,同时寄寓着深沉的民族兴亡之感。 《惊变》是全剧情节发展的关键,揭示了李杨 荒淫享乐是导致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明清 部分总结
七、清代戏曲
一、明代诗文
这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文章借轩写 人,借轩抒情,以项脊轩统领全篇,在艺术构 思上很有特色。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散 文名作,作者所托之“物”就是“项脊轩”。 可以说,项脊轩是全文布局谋篇的一条线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明清 部分总结
一、明代诗文
3、宗臣的《报刘一丈书》是一篇笔锋犀利 的讽刺性杂文,以夸张的漫画化的手法,栩栩 如生地刻画了权贵、奔走于权贵之门的阿谀奉 迎者和权贵的走狗三种人的丑恶形象,寥寥数 笔,他们的心理神态并皆跃然纸上。刻画了藐 视权贵、不事奉迎、刚正不阿、正气凛然的作 家自我形象。传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