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元明清部分考试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元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元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说话:说话指讲故事,其中,“话”为口传故事。

唐代已有其名,至宋元而成为一种职业,极为繁荣。

当时说话,有所谓“四家”之分,即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各有门庭,自成路数。

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故事为主。

合声是以演出见长,如“指物题咏,应命辄成”之类。

2.话本:指说话人的底本,即文字记录的口传故事。

也包括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它故事文本。

3.拟话本:由于宋元话本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因而也引起文人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开始搜集和创作,明代变出现了许多文人模拟话本形式创作的,不为说话所用,而专供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拟话本”。

在内容上,保留着宋元话本表现市民生活与情趣的特点,但由于文人的介入,在品味和境界上又有所提高。

4.台阁体:指明初永乐、弘治年间,上层官僚间所形成的一种诗文流派。

代表人物是台阁重臣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

他们身居朝廷高位,当时社会政治又无太大的动荡,所以,他们的作品多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流连光景,歌咏太平,雅正平和而雍容冲淡,表现出陶醉悠然的满足心态,体现了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趣味。

5.茶陵派:指明前期成化、弘治年间以湖广茶陵人李梦阳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成员有谢铎、陆釴、张泰、邵宝等人。

他们做诗强调宗唐法杜,着眼于音调、法度,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转化时期的过渡特点。

6.唐宋派:是嘉靖年间一个散文流派。

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极力推崇唐宋文风,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

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

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7.公安派: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

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元明清文学复习总结资料

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元明清文学复习总结资料

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三国演义》语言的一大特色。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一、分期诗歌:以高启、杨基、袁凯等为代表;多生活在元明交替期,经元末战乱与明初高压统治,不作品表现时代创伤以及作家个人在特殊环境中产生明初的愁苦郁闷心态与反思人生的内容;格调凝重悲怆。

2.散文:以宋濂、刘基为代表;尤以传记与寓言散文著称;重抒发愤世嫉俗之感,叙事与刻画人物见一定功力1.“台阁体”风行,内容大多为“颂圣德,歌太平”。

2.艺术上讲究雍容典丽,缺乏生气。

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台阁体”风气。

2.李东阳作品虽留有“台阁体”痕迹,但也有侧重反映个人生活与精神的内容。

二、明初诗歌与散文1(1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①高启,号青丘子,最有成就、最早的诗人,代表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②杨基《眉庵集》(2)袁凯《海叟集》,因《白燕诗》得名“袁白燕”2、散文(1)宋濂:明朝开国文臣《宋学士文集》“以道为文”,文道一元论。

代表作《秦士录》、《送东阳马生序》(2)刘基: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写景叙事的记叙文,如《活水源记》3、茶陵派:台阁体渐趋衰弱,茶陵派占主导首领李东阳(台阁体到前后七子的过渡人物,诗风仍带台阁体的痕迹,宗法杜甫,强调诗歌的语言艺术,钱基博说他有“开山之功”)前七子批评李东阳,却又继承其复古主张为茶陵人《怀麓堂集》。

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等人*台阁体:明初永乐、成化年间,上层官僚中形成的文风。

台阁主要是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

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台阁体内容贫乏,雍容典雅,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前七子:明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的文学团体,没有明确的集团宗派意识,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

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重模拟。

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资料

复习思考题(一) 元代文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

以创作“铁崖体”而闻名于元代诗坛得诗人就是 C 。

A王冕B萨都刺 C 杨维桢D 刘因2.被称为“曲状元”得就是 A 。

A马致远B关汉卿C白朴D张养浩3。

下列戏剧作品描写了“富贵弃妻”现象得就是 B 。

A《梧桐雨》B《潇湘雨》 C 《荆钗记》 D 《平山冷燕》4.被称之为“南戏之祖”得就是 B 。

A《荆钗记》B《琵琶记》C《西厢记》D《离魂记》5.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得就是 B .A 《拜月亭》 B《西厢记》 C《墙头马上》D《倩女离魂》6.下列不属于元诗四大家得就是 C 。

A 虞集B范梈 C杨维桢 D揭傒斯二、多项选择题1、《西厢记诸宫调》又名为CDE 。

A《西厢记》 B《莺莺传》C《董西厢》 D《弦索西厢》 E 《西厢搊弹词》2.元杂剧中被称为“四大爱情剧”得就是 BCDE 。

A《汉宫秋》 B《拜月亭》C《墙头马上》 D《倩女离魂》E《西厢记》3.位列“元曲四大家"得有 ABCE .A关汉卿B郑光祖C白朴 D 王实甫 E 马致远4.下列剧作属于关汉卿社会剧得就是ABC 。

A《窦娥冤》 B《鲁斋郎》C《蝴蝶梦》D《望江亭》E《救风尘》5.属于元杂剧前期剧作家得有 ABC 。

A 王实甫 B 马致远 C 纪君祥D郑光祖(后期) E 乔吉(后期)三、填空题 +赏析题(请记住名句,能分析其出处,并能进行简要赏析)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就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主要写景,在选择意向上,偏向秋得凄凉与别离之意。

秋之萧瑟。

抬头望去,北雁南迁,此情此景,与人之离去相照应,更就是凄凉。

大雁秋去春归,人一别何时归?“晓来谁染霜林醉?总就是离人泪”,由经霜得红叶这一暮秋之景发出疑问,以红叶醉酒得比拟由景入情,引出离人泪.秋之萧瑟配以离人得伤心泪。

烘托出离别之际得悲伤,抒发了崔莺莺心中得悲痛之情,表现出深深得离愁别绪。

古代文学_元明清_考试重点

古代文学_元明清_考试重点

元明清复习提要一、文史知识元代1、北方戏曲圈及其代表作家元代的戏剧活动,实际上形成为两个戏剧圈:北方戏剧圈和南方戏剧圈(1)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流行杂剧。

杰出的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纪君祥、张国宾、杨显之等(2)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

南戏产生与浙江永嘉(温州)一带,又被称为“永嘉杂剧”。

作家有曾瑞、施惠、乔吉、秦简夫、萧德祥等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郑光祖3、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元代的戏曲史料性著作)4、曲状元:马致远《汉宫秋》、《青衫泪》5、温州杂剧在元代,南方戏剧圈既有杂剧演出,又流行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戏文,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称为“温州杂剧”,又称“永嘉杂剧”亦称南词。

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

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琵琶记》。

6、元代散曲代表作家元代散曲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散曲作家分三类:一是书会才人作家,关汉卿《不伏老》、王和卿《咏大蝴蝶》;二是平民及胥吏作家,白朴《渔夫》、马致远《秋思》(曲状元、秋思之祖);三是达官显宦作家,卢挚、姚燧。

元前期比较著名的散曲作家,还有杜仁杰、杨果、冯子振、陈英等人后期比较重要的作家还有张养浩、睢景臣和刘时中后期较有成就的散曲作家还有贯云石与徐再思7、元散曲后期最有成就作家:张可久(《苏堤渔唱》、《小山乐府》)乔吉,有“曲中李杜”之誉。

《两丗姻缘》,《渔夫词》8、旦本与末本及代表作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元杂剧体制一般是一本四折一个楔子。

元杂剧剧本主要由曲词和宾白两部分组成。

剧本根据角色分旦本和末本两大类,全剧只能有正末和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代表作:《汉宫秋》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代表作:《望江亭》9、关汉卿代表作历史剧:《单刀会》《哭存孝》《西蜀梦》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绯衣梦》社会剧:《拜月亭》《望江亭》《谢天香》《救风尘》《调风月》《金线池》《玉镜台》(其中主要《窦娥冤》《救风尘》《调风月》)10、《永乐大典》三种戏文:《小孙屠》《宦门子弟错立身》《张协状元》11、元代两部悲剧:关汉卿《窦娥冤》和纪君祥《赵氏孤儿》(其他两部《汉宫秋》《梧桐雨》)12、元末南戏四大传奇:荆、刘、拜、杀《荆钗记》(柯丹邱)《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施惠)《杀狗记》(徐)13、三大传奇:14、元代水浒戏专家:康进之《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和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元代水浒戏双臂)15、元代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散曲散曲之所以称“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元明清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关汉卿创作题材: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1)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2)以《望江亭》、《救风尘》、《拜月亭》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

(3)以《单刀会》、《西蜀梦》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2.关汉卿创作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元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歌颂弱者的胜利(浪漫手法《窦娥冤》)(2)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善于以戏剧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理刻画和角色语言等方法。

(3)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4)戏剧语言本色当行。

关汉卿熟悉城市下层社会生活,又熟悉他们的语言,他在人民群众的语言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文学语言。

剧本的语言通俗生动,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事,境无旁溢,语无外假”的地步。

3.《窦娥冤》的艺术成就:(1)首先表现在它的悲剧的审美价值。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不仅在于它写出了一个善良的弱女子惨遭刑罚,最终屈死的命运,而且更在于它写出了这个弱女子终于以自己的悲惨遭遇回击了威严、强大的封建制度,并由此而引发了读者或观众的深刻而严肃的思考,激起了他们对凶残丑恶的封建社会的憎恶乃至反抗。

因此,其审美效果,既是“悲戚”的,也是“悲壮”的,二者融合,感人肺腑。

(2)《窦娥冤》的语言,无论唱词和道白,都是元杂剧中的上乘。

优秀的元杂剧作品,大多具有本色、自然、“雅俗兼收、串合天痕”的特点,而《窦娥冤》的语言,更为直白而有意蕴。

4.《窦娥冤》思想的核心:揭露社会的不公正。

(1)女主人公窦娥的弱小、善良、贤惠、孝顺、勤劳、贞节、毫无过失等等,作者这样写,一是强调她的无辜;二是要增加悲剧的力量。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时期)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时期)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时期)复习资料选择题1. 《西厢记诸宫调》的作者是(B)。

A. 宇文虚中B. 董解元C. 元好问D. 党怀英2. 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是(D)。

A. 萧观音B. 党怀英C. 董解元D. 元好问3. 白朴所写的著名历史剧是(B)。

A. 《墙头马上》B. 《梧桐雨》C. 《赵氏孤儿》D. 《李逵负荆》4. 白朴所写的《墙头马上》是一部(A)。

A. 爱情喜剧B. 历史剧C. 神仙道化剧D. 讽刺喜剧5. 元初在梨园享有盛誉、被称为“曲状元”的剧作家是(C)。

A. 王实甫B. 关汉卿C. 马致远D. 白朴6.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C)。

A. 《陈抟高卧》B. 《青衫泪》C. 《汉宫秋》D. 《墙头马上》7. 在“元曲四家”中,擅写神仙道化剧的是(D)。

A. 关汉卿B. 王实甫C. 白朴D. 马致远8. 《柳毅传书》的作者是(B)。

A. 高文秀B. 尚仲贤C. 纪君祥D. 李好古9. 《双献功》的作者是(D)。

A. 尚仲贤B. 李好古C. 纪君祥D. 高文秀10. 《李逵负荆》的作者是(A)。

A. 康进之B. 李好古C. 高文秀D. 尚仲贤11. 《西厢记》共有(D)。

A. 一本四折B. 五本二十折C. 四本十六折D. 五本二十一折12. 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是(C)。

A. 王实甫B. 马致远C. 关汉卿D. 白朴13. 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A)。

A.《单刀会》 B. 《窦娥冤》C. 《救风尘》D. 《望江亭》14. 关汉卿的《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均属于(B)。

A. 历史剧B. 爱情风月剧C. 神仙道化剧D. 公案剧15. 关汉卿公案剧的代表作是(B)。

A. 《鲁斋郎》B. 《窦娥冤》C. 《蝴蝶梦》D. 《绯衣梦》16. 元代后期杂剧作家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C)。

A. 乔吉B. 郑光祖C. 钟嗣成D. 宫天挺17. 郑光祖表现才子佳人缠绵情爱的代表作是(A)。

A. 《倩女离魂》B. 《梅香》C. 《两世姻缘》D. 《杨州梦》18. “元曲四大家”是(C)。

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资料

复习思考题(一)元代文学部分-、单项选择题1 °以创作“铁崖体“而闻名于元代诗坛得诗人就是 C . A 王冕D 刘W三.填空题+赏析题(请记住名句,能分析其出处,并能进行简要赏析)1.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來谁染需林醉?总就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主雯写景,在选择意向上.偏向秋得凄凉与别离之总C 秋之萧瑟。

抬头望去,北雁南迁,此情此最,与人之离去相照应.更就是凄凉。

大雁秋去春归,人一别何时归?"晓來谁染霜林醉?总就是离人泪”,由经雷得红叶这一蓉秋之景发出疑问.以红叶醉酒得比拟由景入情.引出离人泪• 秋之萧瑟配以离人御伤心泪。

烘托出离别之际毎悲伤,抒发了禅莺莺心中得悲摘之情.表现出深深御离愁别绪。

2•原來蛇紫嫣红开遍,似这股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黄景奈何天,赏心乐爭谁家院?(牡丹亭)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O "舵紫嫣红开遍"指茨朋娇艳得鲜花开遍斜迷人春色。

"斷井颓垣”就是说,井也T •涸、 回填.废r 毎院墙也坍塌了,残缺不全.一片破败两句总味开始就是争奇斗艳,百芳吐华.到后來还就超一样斜只剩下颓圮得 残井断止。

花开人花谢了。

花开花谢.映照着主人公心绪得辕转。

社丽娘于火姪犠媳红开遍”之时•瞧到了「折井颓垣7 纵就是"良辰茨景”.也难抵冊光易逝.繁华背后御苍凉,一个“遍”字,瞧透了人间!S •枯藤老树昏邪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疫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睚°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作品内容木身,简简曾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应 突袭。

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0望秋野之悲凉气氛.“枯藤老树昏鸦”,荒凉側谢得篇草•孤枯败落 得藤 枝,蔓缠在饱经沧桑斜老树上,时不交运得"昏呱呱呱•声声催 人心魄•把秋日黄昏得氛网一下子 卷入落魄流浪人 御心里.冷冷清清・座落得小桥•似给旅人铺路,又似让旅人沉落。

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元明清复习资料

复习思考题(一) 元代文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以创作“铁崖体”而闻名于元代诗坛的诗人是 C 。

A王冕 B萨都刺 C 杨维桢 D 刘因2.被称为“曲状元”的是 A 。

A马致远 B关汉卿 C白朴 D张养浩3.下列戏剧作品描写了“富贵弃妻”现象的是 B 。

A《梧桐雨》 B《潇湘雨》 C 《荆钗记》 D 《平山冷燕》4.被称之为“南戏之祖”的是 B 。

A《荆钗记》 B《琵琶记》 C《西厢记》 D《离魂记》5.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的是 B 。

A 《拜月亭》 B《西厢记》 C《墙头马上》 D《倩女离魂》6.下列不属于元诗四大家的是 C 。

A 虞集 B范梈 C杨维桢 D揭傒斯二、多项选择题1. 《西厢记诸宫调》又名为 CDE 。

A《西厢记》 B《莺莺传》 C《董西厢》 D《弦索西厢》 E《西厢搊弹词》2.元杂剧中被称为“四大爱情剧”的是 BCDE 。

A《汉宫秋》 B《拜月亭》 C《墙头马上》 D《倩女离魂》E《西厢记》3.位列“元曲四大家”的有 ABCE 。

A关汉卿 B郑光祖 C白朴 D 王实甫 E 马致远4.下列剧作属于关汉卿社会剧的是 ABC 。

A《窦娥冤》 B《鲁斋郎》 C《蝴蝶梦》 D《望江亭》 E《救风尘》5.属于元杂剧前期剧作家的有 ABC 。

A 王实甫 B 马致远 C 纪君祥 D郑光祖(后期) E 乔吉(后期)三、填空题 +赏析题(请记住名句,能分析其出处,并能进行简要赏析)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主要写景,在选择意向上,偏向秋得凄凉与别离之意。

秋之萧瑟。

抬头望去,北雁南迁,此情此景,与人之离去相照应,更是凄凉。

大雁秋去春归,人一别何时归?“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由经霜的红叶这一暮秋之景发出疑问,以红叶醉酒的比拟由景入情,引出离人泪。

秋之萧瑟配以离人的伤心泪。

烘托出离别之际的悲伤,抒发了崔莺莺心中的悲痛之情,表现出深深的离愁别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明代的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以嘉靖时期为界,文学史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除了三国水浒,宋濂刘基等人的诗文之外,在理学和八股文的禁锢下长期发展缓慢。

后期王阳明“心学”、泰州学派、李贽童心说在反对程朱理学的传统束缚、启发人民大胆思想、发展个性及活跃文化文化文学界的积极作用。

1 主张文学要表现真性情,反对假文学2反对摹古,主张文学应随着时代发展而独具面貌。

3重视并提倡通俗文学,特别推重戏曲和小说。

2.明代文学1)诗文:宋濂刘基,前后七子(主要成员: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唐宋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主张文章取法唐宋古文的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归有光《项脊轩志》)、公安派: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出性灵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主要成就在散文,特别是一些游记尺牍随笔等小品文。

袁宏道《徐文长传》刻画人物生动鲜明。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性灵说,但强调从古人诗中求性灵,再是稳重开眼界,与公安派的性灵说有明显不同。

审美风格为幽深孤峭。

晚明复社作家2)小说:长篇章回体小说: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短篇拟话本: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3)戏曲传奇:梁辰鱼《浣纱记》,沈璟及吴江派,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杂记:徐渭《四声猿》4)散曲和民歌散曲略第⑦讲民歌: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人人喜听之。

我明一绝现存民歌集《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情歌—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3.章回体小说:四大题材: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分章叙事,标明回目章回小说史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由单句目录发展为两句回目;由参差不齐的双句回目发展为对仗工整的双句回目。

4.三国演义著名版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毛纶毛宗岗父子《绣像三国演义第一才子书》思想内容:圣君贤相的政治思想,拥刘反曹的传统倾向,艺术特色: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人物造型形象鲜明:渲染、夸张、烘托手法。

但个别人物夸过其理: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吸收了传记文学和说唱文学的成就:语言浅近,雅俗共赏。

影响:桃园三结义:结义的传统开创了讲史小说的先河:其后有大量演义体小说邵景瞻《觅灯因话》话本拟话本区别联系第五讲1415.冯梦龙: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墨憨对李贽的推崇,主张情真对通俗文学的重视《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三言: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市井细民着墨颇多反映社会政治的黑暗,礼教的虚伪,封建家庭内部的矛盾等,描写爱情婚姻的作品,描写使命生活及商业活动的,人伦道德标准的新意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终场诗:不会风流莫妄谈,单单情字费人参。

16.二拍:及其他作品抱翁老人《今古奇观》从三言二拍中选取四十篇故事清代17.诗文:初期:遗民诗人(顾炎武吴嘉纪屈大均)富有民族精神和忠君思想的沉痛作品,体现了那时代的主旋律,在诗歌中抒发家国之痛,映照兴亡,寄寓失节的忏悔。

18.清初三大家:侯方域《李姬传》魏禧《大铁椎转》汪琬《周忠介公遗事》魏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则写人物笔墨生动,侯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推为第一。

19.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三人皆由明臣仕清,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诗名并著。

屈身仕清又心怀故国,心态复杂,强烈的负罪感和恢复故国的责任心交织。

20.王世贞:字元美,号凤州,又号弇州山人,后七子领袖之一。

21.诗文中期:理论:●神韵说: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主张。

为清初王世禛所倡导。

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达几百年之久。

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

强调淡远的意境和含蓄的语言。

●格调说:沈德潜主张思想情感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因素,主张创作有益于温柔敦厚“诗教”,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的作品,故而归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的格调。

因此其诗论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色彩,有一定保守性。

●袁枚性灵说: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认为诗歌的本质是表达思想感情,是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

一般把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实际上是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翁方纲肌理说:主张“为学必依靠局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

“肌理原为肌肉的纹理,翁方纲借用肌理论诗,理是指义理和文理。

他以学问为诗,用韵语做考据,遭到袁枚错把抄书当做诗的批评。

肌理说实际上是王世禛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的调和和修正。

他用肌理给神韵格调以新的解释,目的在于使复古诗重振旗鼓。

22.文论:桐城派: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方苞刘大櫆姚鼐,系清代安徽桐城人得名。

桐城文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

其理论体系完整,创作特点鲜明,作家众多,作品丰富,传播地域广,影响深远。

23.词坛中兴:●阳羡词派:开山作家是陈维崧,崇尚苏轼辛弃疾,作品特点雄浑粗豪,悲慨健举。

《湖海楼词》●浙西词派:清代前期最大的词派,创始人朱彝尊及主要作者都是浙江人,故称之。

崇尚张炎姜燮,标榜醇雅、清空,在创作中忽视了词的内容,注重词的格律精巧,辞句工丽,及孤僻典故,艺术上追求“幽新“风格。

顺应太平,以醇正高雅的盛世之音,绵亘康雍乾三朝。

●自成一派—纳兰性德:清词三大家之一,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其特殊的生活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饮水集》国初第一词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人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推崇李煜,善用白描,不事雕琢●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嘉庆初年,浙派的词人更是转载声律格调上着力,流弊益甚,常州词人张惠言欲挽此颓风,大声疾呼词与《风》《骚》同科,应该强调比兴寄托,后经周济的推阐发展,理论更趋完善,所倡导的主张更加切合当时内忧外患,社会急速变化的历史要求。

24.戏曲:苏州派:籍贯苏州或苏州附近,多为明代遗民,出身大多卑微,职业性或半职业性的专业戏剧作家创作题材、创作手法和风格大致相似(历史事件,政治斗争和市民生活)常合作创作戏剧,重视舞台演出,少案头之作代表作家:李玉一人永占:《一笠庵四种曲》:《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朱素臣《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朱佐朝25.李渔及其戏曲创作与理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李渔:字笠翁作品特点:通俗喜剧—传奇原为消愁设《闲情偶寄》: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撰种植颐养涉及戏曲理论的部分:《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词曲部:结构第一词采第二音律第三宾白第四科诨第五格局第六26.南洪北孔洪昇:字昉思,号稗畦《长生殿》:钗盒情缘三易稿而始成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自称云亭山人《桃花扇》:27.花雅之争(昆曲的衰落、乱弹的兴起)乾隆年间(1736-1795)除昆腔以外的地方戏被称为“花部”或“乱弹”,包含梆子、皮簧、弦索等新兴剧种。

所谓“花”,就是杂的意思,即相对于“雅”而言,指地方戏的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

28.聊斋思想内容:●揭露社会黑暗,赞扬被压迫者的反抗。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借阴间映射阳世,借历史针砭现实,借梦境揭露官场●广泛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陋劣悻进,英雄失志考场黑暗,考官昏聩,考试荒唐,考生心态神魂颠倒●婚恋题材—写鬼写妖高人一等蔑视世俗偏见,摆脱人间伦理束缚,对两性关系的探索,虚构情爱乌托邦●批评世俗民情,总结人生经验教训:画皮:告诫人们善于识别伪装29.聊斋艺术成就:●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传统志怪:粗陈梗概,聊斋:一书而兼二体,描写委曲,叙次井然●语言细腻简洁:《邵九娘》媒婆贾媪辞令最妙品30.儒林外史吴敬梓,字文木。

思想内容:●第一部分:对科举制度的严峻批判科举迷:周进范进举业至上主义者:马二先生鲁编修鲁小姐科举成功的既得利益者—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严监生严贡生假名士假山人●第二部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手法:当面揭穿、前后对照、夸张31.红楼梦主要版本:脂评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抄本系统程高本(程甲本,程乙本)印本系统人物形象塑造:宝黛爱情的基础:共同的理想追求贾宝玉的形象:无才补天,幻形入世32.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元代33.广义的元曲包含的两种:杂剧+散曲34.著录元曲作家的主要是钟嗣成《录鬼簿》35.元杂剧兴盛的原因:●艺术原因:各种戏曲艺术的积累和发展●政治原因:元政府的文化政策●经济原因:城市的发展36.元杂剧的分期:以大德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高度繁盛的时期,作家作品数量相当可观。

当时的活动中心在大都,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后期活动的中心南移至杭州,主要作家有秦简夫郑光祖乔吉37.元杂剧的结构体制:通常为四折一楔子,合为一本。

题目正名,类似于剧情提要,用两句或者四句韵语概括全剧主要关目,最后一句多为此剧的全名,而末3或4字多为此剧简称。

曲词:抒情新诗体讲究韵律穿插衬字宾白:对白和独白韵白和散白角色:末旦净杂一人主唱科(介):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通称为科范,简称科。

不足:一本四折,一人主唱38.元杂剧分类:体裁:悲剧喜剧题材:公案戏历史戏爱情戏社会戏39.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汉宫秋》(马致远)40.四大爱情剧: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拜月亭(关汉卿)倩女离魂(郑光祖)41.重要的作家作品:关汉卿:窦娥冤单刀会蝴蝶梦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拜月亭鲁斋郎内容:涉及各种社会生活层面和人物,深刻揭示社会黑暗面;集中反映社会底层受压迫的弱者的生活遭遇和生活理想,热情赞美他们的美好品格;在反映社会对弱者的压迫同时,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于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

艺术成就: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善于塑造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善于设置精湛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戏剧语言本色当行王实甫:西厢记42.南戏:宋元时期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的南曲戏文,简称为南戏43.元代四大南戏:荆刘拜杀荆钗记:钱玉莲王十朋刘志远白兔记:李三娘磨房咬脐产子拜月记:蒋世隆王瑞兰杀狗记:杀狗劝夫妻贤夫祸少44.曲祖南曲之宗—琵琶记45.散曲释名:体裁: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一般是独立的单只曲子,形式短小,语言精练,适合抒情写景套数:又称“散套”,由同一宫调的三支以上只曲组成,一般套末应该有尾声,全套必须一韵到底。

46.散曲和词的比较:●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可以增加衬字●用韵较密,一韵到底,平仄可以通押,更显活泼流畅●诗词力避字句重复,尤忌重韵,而散曲却以此见长●散曲直露明快,更具民间色彩47.散曲作品:关汉卿南吕一枝花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48.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作品多题咏寄赠之类,内容较空泛,崇尚雅正,宗法唐诗,而风格各异49.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桢号铁崖,其诗作最具艺术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