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型企业培训体系(一)
培训体系全景图的进化解读

培训体系全景图的进化解读(何焰原创)对于从事企业培训的人而言,能为自己企业做出一个培训体系应该算是最大的职业成就;但要做出一份专业而实用的培训体系,需要培训经理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培训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第二是对培训各要素之间的逻辑梳理;第三是内部资源整合能力。
专业知识告诉你WHY,逻辑梳理让你明白WHAT,内部资源整合指导你HOW。
然而,由于企业发展阶段不同、所处行业不同,每家企业的培训体系也是千变万化;而每一位培训管理者的经验不同,思维模式不同,又导致任何方式的表达,都面临着质疑和挑战。
尽管在教研组成立之初的第一批研究成果中,就包含了“培训体系全景图”,但却是在日后的教学和教研中,被修订最多的一个内容。
至今,这张图仍然在进化中。
因此,在出版这一版“标准”时,我首先对“培训体系全景图”的各个版本演进的过程做一个回顾。
其中很多版本,也曾随着我们的课程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希望借此机会,让读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培训体系全景图有更为完整的认识。
培训体系全景图V1.2013年启用的第一版培训体系全景图,源于顾立民老师为某大型国企提供咨询服务时的原型。
教研组通过对这一版“全景图”的解读,形成了“培训体系全景图V1.0版”:1、以企业的战略为起点,以企业文化为支撑,推导出企业的培训体系;培训体系作用于“市场营销部门、技术部门和其他部门”,达到“提升组织绩效”的目标;组织绩效反过来影响企业战略,形成闭环;2、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培训体系需要具备或完善四个支撑模块。
即:策略制度建设、培训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课程体系管理。
这四个模块形成相互的关联和影响,形成第二个闭环;3、围绕这两个闭环,展开一个个具体的培训工作内容,如:培训规划、资源管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估、采购与供应商管理、设计管理、内容质量管理、内容设计、内容与信息系统的结合、课程体系的维护等;4、培训体系的核心则是“人的作用”。
在整个培训体系中,培训管理者(培训经理)岗位的人员能力培养是价值定位的关键,他/她对企业的战略和绩效要有全局的认知,只有认知发生改变了或者提升了,才会有一系列的行动展开,这就应了那句“人对了,世界才对了!”这也是“培训经理专业认证”项目一直把培养专业的培训人才当成撬动整个行业变革的切入点的原因;5、关注“企业文化”对培训的影响,因为文化是一种员工长期共同形成的行为共识和氛围认同,培训最终作用的对象是人,而“人”必然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在一个有倡导学习型组织以及重视人本的企业文化中,培训就会产生正能量作用;反之,培训可能成为软刀子、洗脑工具、负能量垃圾桶。
完整版)培训体系建设

完整版)培训体系建设为了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我们需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建设。
在第一阶段,我们需要制订并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建设培训管理团队以及组建内部培训师团队。
在第二阶段,我们要重点开发一线员工的业务技能与服务意识培训课程和中层以上员工职业素质培训课程。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大力开展新员工培训、系统专业培训、营销培训、管理培训、储备人才培训等相关培训,并做好培训项目的策划和宣传工作,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在第三阶段,我们需要做好培训效果评估改进工作,通过反应层、研究层、行为层、结果层等四个层次的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及时改进教材内容、讲师与授课方式、培训组织、培训跟进等方面的工作,以改善培训效果。
培训对企业经营管理有着六大好处,包括减少事故发生、改善工作质量、提高员工整体素质、降低损耗、提高研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以及改进管理内容。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研讨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研究法、模拟与游戏法等。
为了制定培训计划,我们需要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包括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
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时,我们需要确定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法以及培训费用。
最终,我们需要设计出符合公司业务发展以及员工个人发展需要的培训内容。
企业内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的员工需要接受不同的培训内容。
即使是同一员工在不同时间和工作性质下,也需要不同的培训。
因此,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员工需求设计培训内容非常重要。
高层管理者需要培训新的企业观念、经营理念、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以及领导控制能力。
中层管理者需要培训人际关系、管理基础知识、领导控制能力和作业管理。
基层管理者需要培训人际关系、下属培养和工作指导。
不同部门的培训内容也不同。
生产部门需要培训生产计划、组织、管理、制造、作业研究、设备管理、机械管理、工具管理、图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计量管理、品质管理和库存管理等。
营销部门需要培训市场调查、营销分析、销售折扣、产品价格、营销组织、促销、广告、宣传、产品知识和销售技巧等。
企业培训方案(精选5篇)

企业培训方案(精选5篇)企业培训方案1为切实提高员工队伍基本职业素养、专业操作技能以及客户拓展服务能力,不断促进站内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实施,保证各类培训活动有计划组织,逐步建立健全公司培训体系,努力打造一批懂营销、会服务、善管理的基层员工队伍,满足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培训目的1、让新员工了解公司概况,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使其更快适应工作环境;2、让新员工熟悉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与工作相关业务知识以及服务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培训对象公司所有新进员工。
三、培训时间新员工入职培训期x个月,包括x天的集中脱岗培训及后期的在岗培训。
四、培训方式1、脱岗培训: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2、在岗培训:采用日常工作指导及一对一辅导形式。
五、培训教师行政人事部负责人、店面经理、助理店长、在某方面具备专长和特殊技能的老员工。
六、培训教材公司简介、公司管理制度、部门管理制度、职位说明书、案例。
七、培训资料1、公司概况;2、组织结构图;3、公司福利待遇方面;4、薪酬制度;5、绩效管理制度;6、职位说明书和具体工作规范、工作技巧;7、内部员工的熟悉;8、仪态仪表服务的要求。
八、培训考核1、书面考核:行政人事部统一印制考试受训者。
脱岗培训中使用。
2、应用考核:经过观察测试等方法考查受训者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知识或技巧的应用。
由部门直接上级、同事、行政人事部共同鉴定。
九、培训效果评估行政人事部与新员工所在部门经过与受训者、教师、助理店长直接交流。
跟踪了解培训后受训者的工作情景,逐步减少培训资料的偏差,改善培训方式,以使培训更加富有成效,到达预期培训目标。
企业培训方案2一、方案总则培训部自成立至今,得到了公司领导、各分公司经理及员工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为了尽快搭建企业培训机构,实行规范化操作,根据公司副总经理许总指示,培训部现面向各相关部门招贤纳士,公开招聘内部培训师。
二、招聘要求1、品德要求:热爱公司,热爱自己从事的职务,对培训工作有兴趣,待人热情,喜欢挑战自我,做事情有韧性,在公司工作1年以上。
活动方案之制造型企业培训方案

活动方案之制造型企业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我们得明确这次培训的目标。
制造型企业嘛,肯定是要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员工技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啦。
那么,我们就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制定培训计划。
1.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培训,让员工掌握更先进的操作技能,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2.提升员工技能:让员工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掌握新技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3.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员工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提高团队执行力。
二、培训内容1.技术培训:包括设备操作、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这部分培训可以请专业讲师或者企业内部技术骨干进行授课。
2.管理培训:涵盖生产计划、物料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
这部分培训可以邀请企业管理层或有经验的讲师进行授课。
3.团队建设培训:通过拓展训练、团队游戏等方式,培养员工之间的默契与协作能力。
4.企业文化培训:让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和愿景,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三、培训形式1.课堂讲授: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技术培训、管理培训等。
2.实地参观:组织员工参观优秀企业,了解其生产流程、管理模式等。
3.拓展训练:通过团队游戏、户外拓展等方式,培养员工团队协作能力。
4.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课程,让员工自主学习。
四、培训时间与地点1.培训时间:根据培训内容,可以安排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也可以分阶段进行。
2.培训地点:可以选择企业内部会议室,也可以选择专业培训机构。
五、培训效果评估1.培训前:了解员工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2.培训中:关注员工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
3.培训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员工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六、培训预算1.人力成本:包括讲师费用、员工工资等。
2.物料成本:包括培训场地租赁、教材印刷、设备租赁等。
3.其他成本:如交通费、住宿费等。
让我们回到这个制造型企业培训方案的初衷。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素质的提升,而培训正是提升员工素质的有效途径。
如何构建企业培训的框架体系?

培训(促进人力资本增值的有效办法)一、培训策略二、培训金字塔/制造人员/开发人员/开发人员/客户三、培训指南未做先学(LBD)learning before doing边做边学(LWD)learning while doing做后总结(LAD)learning after doing四、培训规划1.要求的规划:培训的要求来自科技升级、产品换代、管理文化改变、提高个人素质、储备未来人才等几个方面。
2.预算的规划:原则上用于培训方面的每一元钱应该产出量化的效益或回报率。
培训的预算是由预期的效益回报之中抽取部分金额作为循环基金。
3.师资与设备的规划:企业并不是专业的培训机构,也不能分散资源来专门从事长期的培训教育事务。
4.组织的规划:把优秀的学术、科研机构纳入本企业组织的延伸,作为事业上的伙伴,加速组织与个人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五、培训种类1.入厂培训(ORT)orientation training2.岗前培训(PJT)pre-job training3.在职培训(OJT)on-the-job training4.脱产培训(OFT)off-the-training5.理论培训(COT)conceptual training6.多功能培训(MFT)multi-function training7.管理或科技培训(MTT)managerial/technical training8.境外培训(OST)overseas training9.文化与价值观培训(CVT)culture/value training10.工作转换培训(JCT)job change training11.岗位轮换培训(JRT)job rotation training12.事业发展培训(CDT)career development training13.自我要求培训(SRT)self-request training14.团队精神培训(TBT)team building training15.未来信任的培训(NTT)new talent training16.心理素质的培训(MQT)mental quality training17.领导技巧的培训(LET)leadership training18.沟通技巧培训(CST)communication skill training六、执行1.协同有良好信誉的教育机构,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联合培训计划。
公司培训体系建设方案优秀5篇

公司培训体系建设方案优秀5篇公司培训体系建设方案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管理,使培训更科学、合理、高效,让新员工能尽快熟悉业务内容和工作流程,达到岗位要求,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三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责人力资源部负责统一规划、指导各二级单位、职能部门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规范、流程和相关表格;负责审查、考核各二级单位、职能部门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情况,并协助提供相关资源。
各单位人力资源科负责本单位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
第四条职能部门(科室)的职责配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时安排本部门新员工参加培训;确定业务/岗位培训的导师,设定业务/岗位培训内容及目标;对业务/岗位培训进行指导、评价。
第三章培训体系第五条培训阶段依据工作环境及流程不同,进入企业的新员工必须经过两个阶段的培训:综合培训与业务/岗位培训。
第六条综合培训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所招聘员工的入职情况负责组织新员工综合培训。
综合培训的内容包括公司的发展历史、职能部门介绍、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公司经营状况、个人素质训练、团队协作精神等。
综合培训原则上不少于六个学时。
第七条业务/岗位培训业务/岗位培训由新员工所在的职能部室(科室)具体负责实施,内容包括工作流程、业务内容等。
业务/岗位培训采用导师制培训方式。
(一)岗位培训流程1、部门负责人指定新员工的导师,确定培训目标,向新职员和导师明确培训内容、培训目标。
一个导师所带新员工不超过2人(含)。
2、新员工在导师的指导下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熟悉业务内容和工作流程。
3、岗位培训结束时,新员工提交工作小结报告;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导师与部门负责人对新员工进行评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导师进行评价。
(二)导师必备条件担任新员工导师人员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具有比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2、熟悉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业务流程;3、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4、有两年以上本岗位工作经验;5、最近两年年度的绩效考核等级为良好(含)以上。
企业如何搭建自己的培训体系

企业如何搭建自己的培训体系
企业搭建自己的培训体系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步骤:
1.需求分析:首先,企业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的目标和目的。
这可以通过与各部门负责人的沟通、员工反馈调查和业务发展规划等方式来进行。
2.制定培训计划: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计划应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对象等要素。
可以根据不同职位或岗位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
3.筛选培训师资:为了保证培训质量,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培训师资。
可以考虑内部培训师和外部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确保培训师具备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4.开展培训活动:根据培训计划,组织和开展培训活动。
可以采用面对面培训、在线培训、研讨会、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培训方式。
5.评估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企业应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以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和改进方向。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考试评估、员工反馈等方式进行。
6.持续改进:根据培训效果评估的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计划和内容,确保培训体系的持续改进和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搭建培训体系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人力资源管理相衔接。
同时,培训活
动应注重实战性和系统性,兼顾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和企业的整体发展需求。
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手册

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手册第一章培训体系概述 (3)1.1 培训体系定义 (3)1.2 培训体系构成 (3)1.3 培训体系目标 (4)第二章培训需求分析 (4)2.1 需求分析流程 (4)2.2 需求分析方法 (5)2.3 需求分析结果应用 (5)第三章培训计划制定 (5)3.1 培训计划编制 (5)3.1.1 目的与意义 (5)3.1.2 编制原则 (6)3.1.3 编制步骤 (6)3.2 培训计划审批 (6)3.2.1 审批流程 (6)3.2.2 审批标准 (6)3.2.3 审批结果 (6)3.3 培训计划执行 (6)3.3.1 培训通知 (6)3.3.2 培训实施 (7)3.3.3 培训考核 (7)3.3.4 培训反馈 (7)第四章培训资源管理 (7)4.1 培训资源分类 (7)4.2 培训资源整合 (7)4.3 培训资源优化 (7)第五章培训实施与监控 (8)5.1 培训实施流程 (8)5.1.1 培训计划制定 (8)5.1.2 培训通知发布 (8)5.1.3 培训资源准备 (8)5.1.4 培训实施 (8)5.1.5 培训跟踪与辅导 (8)5.2 培训效果评估 (8)5.2.1 评估方法 (8)5.2.2 评估内容 (8)5.2.3 评估流程 (9)5.3 培训监控与改进 (9)5.3.1 培训监控 (9)5.3.2 培训改进 (9)5.3.3 培训成果转化 (9)第六章培训效果评估 (9)6.1 评估方法与工具 (9)6.1.1 评估方法 (9)6.1.2 评估工具 (9)6.2 评估结果分析 (10)6.2.1 数据整理与分析 (10)6.2.2 结果分析 (10)6.3 评估结果应用 (10)6.3.1 改进培训计划 (10)6.3.2 优化培训资源分配 (10)6.3.3 激励员工成长 (10)6.3.4 提升企业竞争力 (10)第七章员工职业发展 (11)7.1 职业发展规划 (11)7.1.1 目的与意义 (11)7.1.2 规划内容 (11)7.1.3 实施步骤 (11)7.2 培训与晋升 (11)7.2.1 培训 (11)7.2.2 晋升 (11)7.3 职业发展跟踪 (12)7.3.1 跟踪目的 (12)7.3.2 跟踪内容 (12)7.3.3 跟踪方式 (12)第八章培训体系管理与维护 (12)8.1 培训体系维护 (12)8.1.1 维护目的 (12)8.1.2 维护内容 (12)8.1.3 维护方法 (13)8.2 培训体系改进 (13)8.2.1 改进目的 (13)8.2.2 改进内容 (13)8.2.3 改进方法 (13)8.3 培训体系评价 (13)8.3.1 评价目的 (13)8.3.2 评价内容 (14)8.3.3 评价方法 (14)第九章培训师队伍建设 (14)9.1 培训师选拔 (14)9.1.1 选拔原则 (14)9.1.2 选拔流程 (14)9.2 培训师培养 (15)9.2.1 培养计划 (15)9.2.2 培养实施 (15)9.3 培训师评价 (15)9.3.1 评价原则 (15)9.3.2 评价方法 (15)第十章培训文化营造 (16)10.1 培训文化内涵 (16)10.1.1 培训价值观 (16)10.1.2 培训目标 (16)10.1.3 培训内容 (16)10.1.4 培训方式 (16)10.2 培训文化传播 (16)10.2.1 培训文化传播渠道 (16)10.2.2 培训文化传播策略 (17)10.3 培训文化落地 (17)10.3.1 完善培训制度 (17)10.3.2 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17)10.3.3 搭建培训平台 (17)10.3.4 关注培训效果 (17)第一章培训体系概述1.1 培训体系定义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是指企业为实现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通过对员工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与训练活动,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