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第六单元 第20讲

合集下载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2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件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2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课件

[解析] B 本题考查二战后的福利国家。英国民众在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及随之而来的二战中饱受创伤; 随着二战的胜利,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和平,更需要稳定与发展。 工党针对民众心理并吸取美国经验,适时提出了社会福利等改 革纲领,赢得民心。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B项。
2.[2012•浙江卷]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 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 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 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3.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学而时习之
1.[2012•海南卷] 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 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 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6.(2013年天津高考7题)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 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答案】A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图片:章鱼蔓延全球。
单元整合
一、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的教训是什么?
1.造成此次危机的原因之一是各国的自由放任政策恶性发展。这就说明政 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和干预经济。
[解析] C 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A项局面是 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里根上台前出现的;里根在 1981年上台后,采取“紧缩货币”、减少干预等方式来缓解 危机,但“四高”又成为新的面临解决的问题。C项中零通胀 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本题选C。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主题作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主题作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主题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从《木兰词》《木兰诗》看古代女性形象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五年级的小明。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学习的两篇古代文学名著《木兰词》和《木兰诗》。

《木兰词》和《木兰诗》都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木兰是一个非常勇敢、忠诚和坚强的女孩。

她看到家里除了老父亲就没有别的男丁了,就决定代替老父亲上战场。

穿上盔甲,拿起武器,扎起发髻,木兰就这样勇猛地加入了军队。

在战场上,木兰表现得英勇无畏。

她不畏艰难,勇敢作战,每一次战斗都赢得胜利。

就连将军也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木兰从来不曾退缩,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毫不畏惧。

十二年的战争生涯,她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皇上的嘉奖。

然而,最让我佩服的是,木兰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骄傲自满。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勇敢地履行了自己的责任而已。

战争结束后,她立即卸下武装,换上女装,回到家中。

原来木兰并没有因为出色的军功而对自己感到优越,她依旧保持着谦逊的品质,这是多么可贵啊!通过学习《木兰词》和《木兰诗》,我深深地被木兰这个可爱的形象所吸引。

她勇敢、忠诚、坚强,但同时又保持着谦逊的品德。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古代女性应该具备的美德。

虽然古代社会对女性有着严格的约束,但是木兰却以自己的非凡品质突破了这一切,成为了古代女性形象的杰出代表。

木兰的故事启示我们,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怀揣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坚定决心,每个人都是祖国的脊梁。

作为现代的小学生,我们要像木兰那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要像木兰那样,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要像木兰那样,坚强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同时,也要像木兰那样,永远保持谦逊的美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好少年。

让我们一起向木兰学习,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这就是我对《木兰词》和《木兰诗》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谢谢大家的聆听!篇2亲爱的老师,您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写一篇关于第六单元的主题作文。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 第六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 第六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西方殖民者侵略拉丁美洲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西班牙最早侵占的殖民地位于海地岛②葡萄牙在巴西建立总督制度进行殖民管理③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广泛建立种植园④英国打败西班牙取得除巴西以外的广大殖民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以下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西方殖民者早期侵略的主要方式②通过直接抢掠、侵占土地、掠夺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完成③表现为放弃奴隶贸易并进行商品交换④通过开办公共工程和修建铁路完成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3.1884年,列强召开柏林会议,对非洲的影响是( )A.承认了非洲各国的主权B.废除了非洲的奴隶贸易C.建立了世界自由贸易协商机制D.加速了对非洲的瓜分进程4.下列各项出现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有( )①荷兰建立巴达维亚殖民地②列强完成了对非洲的瓜分③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④英国殖民者开始侵入印度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的形成D.科学革命的发生6.据研究,1760—1850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7.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

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8.该事件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涉及地区广、卷入人口多、斗争时间长,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经济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经济基础和上身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通过学习,能按照历史发展时序叙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数据图表、文献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分析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阐释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孙中山等人为实现民主共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通过学习陈独秀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教学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民国初年社会生活新气象。

【教学难点】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新文化运动。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通过预习新课,完成学案。

2.教师准备:课件、学案、习题。

3.第一步:导入新课[引入] 鲁迅先生在《自选集自序》中意味深长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鲁迅为何会感到失望颓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社会又有哪些特征?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讲授新课[问]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他是怎样一步步走向专制独裁,以致复辟帝制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按照时序叙述过程。

[学生回答]略。

[投影]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宜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随后步步展开了独揽大权的活动。

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同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物理必修二全册完整ppt课件

物理必修二全册完整ppt课件

第22讲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一、运动的性质和轨迹 1.物体运动的性质:由加速度及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关 系决定.
2.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取决于它们的合速 度和合加速度方向是否__共__线.
3.常见的类型有: (1)a=0:性质为__匀__速__直_线__运__动____或_静_止____.
• 课时10 行星的运动 • 课时11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 课时12 万有引力定律 • 课时1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 课时14 宇宙航行

• 课时15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 课时16 《万有引力与航天》小结
• 第七单元 机械能守恒定律
• 课时17 追寻守恒量 • 课时18 功 • 课时19 功率 • 课时20 重力势能 • 课时21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 课时22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
第22讲 │ 要点探究
2.动力学特征:由于物体速度时刻变化,说明存在加速度,根据牛顿 第二定律可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且和速度始终有 夹角(曲线运动条件).合外力在垂直速度方向上的分力改变物体速度方 向,合外力在沿速度所在直线上的分力改变物体速度大小.
3.轨迹特征:曲线运动的轨迹始终夹在合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之 间,而且向合力的一侧弯曲,或者说合力的方向总指向曲线的“凹”侧.
第22讲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22讲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22讲 │ 编读互动
编读互动
1.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点,掌 握应用运动分解的方法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思路,尤其是 平抛运动、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曲线运动问 题的求解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建模的能力.
2.本讲教学可以按下面的思路安排: (1)通过例 1 和变式题帮助学生理解曲线运动的特点和 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结合例 2 和变式题加强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理 解,体会合速度与分速度、合位移与分位移、合运动与分 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例 3 和变式题让学生体会连接体问题的速度解 决方法.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二)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二)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签署“社会保险法”, 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救济和养老金;国会通过“财产税法”,使社会财富的再分 配稍显公平。
三、“新政”的特点
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紧急银行法》,后来制定《银行法》。美国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银 行体系,把货币、信贷的管理权集中到联邦政府的手里。1933年5月,国会通过《证券法》,此后, 国会先后颁布《证券交易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等。
四、“新政”的性质
“新政”初期,胡佛攻击它是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或者共产主义,工商界攻击它是“潜 滋暗长的社会主义”。美国共产党和苏联攻击它是法西斯主义。他们提出的理由,主要是联邦政府 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过多。
——【美】威廉·洛克腾堡《富兰克林•罗斯福与“新政”(1932—1940)》
思考:罗斯福新政属于什么主义呢?
课题:第18课 罗斯福新政(二)
学科:历史 年级:高一 教材:人教版必修二
罗斯福新政(一)小结
一、“新政”的背景 1.危机形势 2.临危受命
二、“新政”的内容 1.金融业 2.工业 3.农业 4.社会福利 5.社会立法
二、“新政”的内容
领域 金融业 工业 农业 社会福利
社会立法
主要内容
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3)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它是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 制度沉重打击下,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出现的。
【总结提升】
2.自由放任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对比。
自由放任主义
创始人
亚当•斯密
主要观点

【新教材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第6单元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新教材生物一轮复习】必修2 第6单元 第1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由乙、丙两组实验中分别加入了蛋白酶和 DNA 酶可知,该实验 的假设是“使肺炎链球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蛋白质或 DNA”,甲组实验 只加了 S 型菌的提取物,未加蛋白酶或 DNA 酶,因此甲组作对照,培养 皿中应当有 R 型和 S 型两种菌落,该实验控制自变量的方法用到了“减 法原理”;乙组加入了蛋白酶,水解了 S 型菌的蛋白质,排除了蛋白质的 干扰,丙组加入了 DNA 酶,S 型菌的 DNA 被水解,若乙组培养皿中有两 种菌落,丙组培养皿中有一种菌落,则说明乙组肺炎链球菌发生了转化, 而丙组未发生转化,从而说明使肺炎链球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 DNA。]
(√ )
5.肺炎链球菌属于寄生细菌,其蛋白质在寄主细胞的核糖体上
合成。
( ×)
提示: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其蛋白质在自身核糖体上合成。
1.为什么无荚膜的 R 型肺炎链球菌无毒性,有荚膜的 S 型肺炎 链球菌有毒性?(必修 2 P43“相关信息”)
提示:无荚膜的 R 型肺炎链球菌,感染人体或动物体后,容易 被吞噬细胞吞噬并杀灭;有荚膜的 S 型肺炎链球菌可以抵抗吞噬细 胞的吞噬,而在宿主体内存活并繁殖。
4.(2021·济南模拟)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S 型细菌的部分 DNA 片 段进入 R 型细菌内,并整合到 R 型细菌的 DNA 分子上,使这种 R 型细 菌转化为能合成有荚膜多糖的 S 型细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后的 DNA 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 B.整合到 R 型细菌内的 DNA 分子片段,表达产物都是荚膜多糖 C.进入 R 型细菌的 DNA 片段上,可有多个 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 D.S 型细菌转录的 mRNA 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肽链
肺炎链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精品课件 第六单元 单元提升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精品课件 第六单元 单元提升

作用 了人类的生命健康;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
针对训练 3.(2021·四川凉山州二诊)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不管你住什么地方,居 委会老大妈都会喊你,“没事儿了起来打扫卫生”,大家就纷纷出来,打扫自 己门前那一块儿地方,也包括一些公共场所……这在农村也非常普遍。当 时的爱国卫生运动( ) A.影响了国人的日常行为 B.表明医疗体系开始建立 C.弥合了城乡的发展差距 D.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动员了 普通民众,说明当时的爱国卫生运动影响了国人的日常行为,故A项正 确;“开始”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仅凭爱国卫生运动无法弥合城乡的发展差 距,C项错误;材料对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直接影响,D项错误。
4.19世纪以前,英国专科医生盛行,其服务价格昂贵,19世纪以后,这个群体 市场份额缩小,全科医生迅速崛起,且价格低廉。这一变化说明( ) A.医疗资源呈现社会化大生产趋势 B.专科医生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C.工业革命导致人们健康状况恶化 D.工业革命推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
二、现代卫生体系的建立历程及其作用
时期
世界
中国
19世纪
采取消毒、化验等手段预防传染病;隔离传染 源、治疗感染者;普及卫生知识,科学处理垃圾; 推广自来水;监督食品卫生;近代公共卫生措施
鸦片战争后,西方 公共卫生措施引 入中国
逐步健全
完善各层级医疗组织、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
20世纪 构及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倡导疫 把城镇职工纳入
中期 苗接种;加大食品、饮用水和药品安全监督;构 公费医疗系统
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福利国家”
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讲基因的表达[考纲明细] 1.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考点1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RNA的结构与功能2.比较RNA与DNA3.遗传信息的转录(1)概念:以□01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场所:主要是□02细胞核,在□03线粒体、叶绿体中也能发生转录过程。

(3)过程(见下图)4.遗传信息的翻译(1)概念(2)密码子①概念:信使RNA上3个相邻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此3个相邻碱基称为□05密码子。

②种类: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0661种,终止密码子有3种。

③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07一种氨基酸(终止密码子无对应的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08一种或几种密码子。

(3)tRNA①结构:呈三叶草的叶形 ②种类:□1261种。

③tRNA 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一种tRNA 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13一种或几种tRNA 转运。

(4)过程(5)产物:多肽――→盘曲折叠蛋白质。

深挖教材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在时间、空间上的区别有哪些? 提示 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在时空上是连续的,即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就已开始;而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是间隔的、不连续的,即先在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形成的mRNA进入细胞质,在核糖体上再进行翻译过程。

1.“列表法”比较复制、转录和翻译2.“图示法”解读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1)图甲、图乙的过程判断①图甲DNA两条链都作为模板⇒复制。

②图乙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转录。

(2)图丙的过程解读①一个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结合位点。

②翻译起点:起始密码子决定的是甲硫氨酸或缬氨酸。

③翻译终点:识别到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翻译停止。

④翻译进程: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mRNA不移动。

(3)图丁的过程解读①数量关系:一个mRNA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聚核糖体。

②目的意义: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③方向:从左向右,判断依据是多肽链的长短,长的翻译在前。

④结果:合成多个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的多肽,因为模板mRNA相同。

3.相关数量关系DNA碱基数∶mRNA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4.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过程的区别(1)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过程先转录后翻译。

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

(2)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过程边转录边翻译。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mRNA一经形成就会有许多核糖体结合上来,所以会出现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的现象。

极大地提高了合成蛋白质的效率。

题组一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区别1.如图表示蓝藻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析题图可知①是β,完成此过程的场所是细胞核B.除图中所示的两种RNA之外,RNA还包括tRNAC.图中翻译过程需要在核糖体上进行D.能够转运氨基酸的③的种类有64种答案 C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从图中②的碱基组成可以确定β链是转录模板,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A错误;RNA包括mRNA(图中②)、tRNA(图中③)和rRNA(核糖体RNA),B错误;图中翻译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C正确;③是tRNA,能够转运氨基酸,其种类是61种,D错误。

2.(2015·海南高考)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密码子位于m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B.密码子位于t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C.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D.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答案 A解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作1个密码子,所以密码子位于mRNA上,每个tRNA上都有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因而叫做反密码子,A正确,B、C、D错误。

题后归纳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比较题组二转录和翻译过程3.(2018·福建质检)如图为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DNA,其一条链可进入细胞质作为转录的模板B.②上有n个碱基,则新形成的肽链含有n-1个肽键C.③是核糖体,翻译过程中③将由3′向5′方向移动D.④是tRNA,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答案 D解析据图可判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DNA、mRNA、核糖体、tRNA,其中②mRNA是以①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场所是细胞核,A错误;②mRNA上有n个碱基,则新形成的肽链最多含有的氨基酸数目为n/3,则肽键数最多为(n/3-1)个,B错误;③核糖体沿着mRNA 由5′向3′方向移动,C错误;④tRNA上的反密码子可以识别②mRNA上的密码子,D正确。

4.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B.图中所示的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C.遗传信息由②传递到⑤需要mRNA作中介D.图中①在该过程中不起作用,由此可确定①在遗传上不具功能答案 D解析图示表示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mRNA再传递给蛋白质,所以其生理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A正确;图中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说明是发生在原核细胞中,B正确;遗传信息存在于DNA分子中,由②传递到⑤需要mRNA作中介,C正确;①是DNA单链,在遗传时参与DNA复制,D错误。

5.(2019·江苏连云港东海石榴高中月考)关于如图所示生理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1上任意三个相邻碱基叫做密码子B.该过程需要mRNA、tRNA、rRNA参与C.多个结构1共同完成一条物质2的合成D.结构1读取到终止密码子时,物质2连接最后一个氨基酸答案 B解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是密码子,A错误;图示为翻译过程,需要mRNA作为模板、tRNA运输氨基酸、rRNA构成的核糖体为场所,B正确;每个核糖体均分别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多个核糖体可以完成多个相同的肽链的合成,C错误;结构1核糖体读取到终止密码子时,翻译过程结束,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D错误。

题组三转录和翻译的相关计算6.下图的基因模型为某种酶的基因内部和周围的DNA片段情况。

距离以千碱基对(kb)表示,但未按比例画出,基因长度共8kb,人为划分a~g 7个区间,转录直接生成的mRNA中d区间所对应的区域会被加工切除,成为成熟的mRNA。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酶是由299个氨基酸组成的B.基因的长度大于其转录的mRNA的长度C.成熟的mRNA是由3100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D.起始密码子对应的位点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答案 D解析该酶的长度是由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之间的碱基决定的,且不含终止密码子,为[(5.8-1.7)-(5.2-2.0)]×1000-3=897(个)碱基对,对应氨基酸299个,A正确;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其中只有编码区能转录形成mRNA,所以基因的长度大于其转录的mRNA的长度,B正确;成熟的mRNA的长度=(7.5-1.2)-(5.2-2.0)=3.1 kb,即由3100个核糖核苷酸组成,C正确;转录起点对应的位点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D错误。

7.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含有的碱基个数、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及转录此mRNA的基因中碱基个数至少依次为()A.331166 B.361272C.123672 D.113666答案 B解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含有12个氨基酸。

mRNA中每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一个氨基酸需要一个tRNA来转运。

因此,mRNA中至少含有36个碱基,至少需要12个tRNA,DNA中至少含有72个碱基。

技法提升计算中的“最多”和“最少”问题(1)mRNA上碱基数目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关系:翻译时,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因此准确地说,mRNA上碱基数目是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3倍还要多一些。

(2)DNA上的碱基数目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数目关系:基因或DNA上的碱基数目比对应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的6倍还要多一些。

(3)不能忽略“最多”或“最少”等字:如mRNA上有n个碱基,转录产生它的基因中至少有2n个碱基,该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有n/3个氨基酸。

考点2中心法则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1.中心法则(1)提出者:克里克。

(2)总表达式①DNA的复制;②□01转录;③翻译;④□02RNA的复制;⑤□03逆转录。

(3)分别写出下列生物中心法则表达式①细胞生物及噬菌体等DNA病毒的中心法则:□04②烟草花叶病毒等大部分RNA病毒的中心法则:□05③HIV等逆转录病毒的中心法则:□06④不能分裂的细胞:□07DNA ――→转录RNA ――→翻译蛋白质深挖教材写出洋葱表皮细胞及根尖分生区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提示 洋葱表皮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为:DNA ――→转录RNA ――→翻译蛋白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为:2.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1)直接控制途径①机理:基因――→控制□01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②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的病因。

(2)间接控制途径①机理:基因――→控制□02酶的合成――→控制□03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②实例:白化病、豌豆粒形的形成原因。

(必修2 P 70小字)(1)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 ,都能够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2)线粒体肌病和神经性肌肉衰弱、运动失调及眼视网膜炎等都与线粒体DNA 缺陷有关,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

(必修2 P 71拓展题T 1改编)果蝇红眼形成的直接原因是红色色素的合成,而红色色素的合成需经一系列生化反应,每个反应所涉及的酶都与相应的基因有关,科学家只将其中一个因突变而导致红眼不能形成的基因命名为红眼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与红眼性状的关系是线性关系B.果蝇只要有红眼基因就能形成红眼C.红眼基因突变后其遗传性状一定改变D.红眼性状是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答案 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红色色素的合成需经一系列生化反应,每个反应所涉及的酶都与相应的基因有关”,因此红眼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A错误;由于每个反应所涉及的酶都与相应的基因有关,因此并不是有红眼基因就能形成红眼,B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红眼基因突变后,其遗传性状不一定改变,C错误;红眼性状是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D正确。

题组一中心法则过程分析1.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