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韩道亨《草诀百韵歌》解析

合集下载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字帖欣赏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字帖欣赏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字帖欣赏一、韩道亨和他的草诀百韵歌韩道亨啊,可是书法界挺有名的一位呢。

他的草诀百韵歌就像是草书的一个宝藏。

这个字帖把草书的很多奥秘都藏在里面啦。

你想啊,草书那么难认,就像一个个神秘的符号,可是韩道亨就能把草书的写法、区别啊,用一种很巧妙的方式总结出来,写成这个字帖。

二、字帖的独特魅力1. 笔法之美那字里面的笔法超级精彩。

一笔一划都像是有自己的生命一样。

比如说有的笔画是那种流畅的弧线,就像天上的彩虹一样优美。

你看的时候,感觉那些笔画是在纸上跳舞呢。

而且粗细变化也很有讲究,粗的地方就像壮士的臂膀,充满力量;细的地方又像细丝,很是灵动。

2. 结构的奇妙这个字帖里字的结构很独特。

有些字看起来歪歪斜斜的,但是整体又很平衡。

就像走钢丝的杂技演员,虽然看着惊险,但其实稳得很呢。

字与字之间的呼应也很有趣,就像好朋友之间在悄悄说话,互相有着联系。

3. 整体的气韵整个字帖有一种大气又灵动的气韵。

你看的时候,仿佛能感受到韩道亨在写的时候那种一气呵成的畅快。

就像一阵风,呼呼地吹过,但是又很有秩序,不是那种乱吹的风。

三、欣赏的乐趣1. 发现的惊喜每次看这个字帖都会有新的发现。

今天可能看到一个字的独特写法,明天又会发现两个字之间的巧妙联系。

就像寻宝一样,每次都能在字帖这个大宝藏里找到闪闪发光的小宝贝。

2. 对草书的新认识看这个字帖之前,可能觉得草书就是一团乱麻,看了之后才知道,草书是有自己的规则和美感的。

它不是随便乱写的,每一笔都有它的意义。

就像每一个密码都对应着一个秘密一样。

3. 心灵的享受在欣赏这个字帖的时候,心里会变得很平静。

就像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小天地。

那些字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你的心里挠痒痒,让你觉得特别舒服。

明代韩道亨书法《草诀百韵歌》欣赏韩道亨,...

明代韩道亨书法《草诀百韵歌》欣赏韩道亨,...

明代韩道亨书法《草诀百韵歌》欣赏韩道亨,...
明代韩道亨书法《草诀百韵歌》欣赏
韩道亨,生卒不详,字颖泉。

明代晚期的一位江南才子,他能诗善书,以行草为主,师法二王。

《草诀百韵歌》是韩道亨于万历四十一年所撰的重要著作。

他把主要的部首、用法及部首间的区别,用五字一句子的顺口溜编写出来,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草字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并且还有正楷作对照,便于记忆。

这篇《草诀百韵歌》在当时传诵一时,被当成行草书法的范本广为流传。

《草诀百韵歌》的祖本今已不可寻,但从南宋陈元靓所编的《事林广记》续集卷第五文艺类<草诀书法>中所录。

采真子的引文,可知至少在北宋皇佑年中,《草诀百韵歌》已经盛行,惟以元明之后,迭有增损,以侄今所传的内容,当已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宜乎其不冠作者之名也。

《草诀百韵歌》此书宗法二王,法度严谨,当是一位关心书法教育及精于草书的书家及学者。

#书法爱好者##书法欣赏##书法##韩道亨##草书##草诀百韵歌# 我是书法有云,一名书法爱好者,从事软、硬笔书法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韩道亨草诀歌全文解析

韩道亨草诀歌全文解析

韩道亨草诀歌全文解析摘要:一、引言二、韩道亨草诀歌简介三、全文解析1.开头部分2.中间部分3.结尾部分四、草诀歌在书法学习中的应用五、总结正文:一、引言草书作为中国书法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从先秦时期的甲骨文、篆书,到后来的隶书、行书、楷书,草书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韩道亨的《草诀歌》是对草书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的高度概括,为后人学习草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全文共分为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下面我们将对这三个部分进行详细解析。

二、韩道亨草诀歌简介《草诀歌》全文共56句,每句7字,共计392字。

这首歌诀采用了诗歌的形式,对草书的笔画、结构、章法等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歌词通俗易懂,便于传唱和记忆,成为了草书学习的经典教材。

三、全文解析1.开头部分《草诀歌》的开头部分主要介绍了草书的起源和发展。

歌词如下:“草书源起史,解散隶书体。

章草称规范,今草亦沿袭。

”这部分内容概括了草书的历史演变,让读者对草书有了初步的了解。

2.中间部分中间部分是《草诀歌》的核心内容,对草书的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例如:“横画如横刀,竖画如垂露。

撇捺如飞燕,点画如雨滴。

”这句歌词形象地描述了草书笔画的特点。

又如:“结构忌平板,章法求变化。

疏密要得当,呼应要有情。

”这部分内容总结了草书创作中的要点,指导读者如何书写出优美的草书作品。

3.结尾部分《草诀歌》的结尾部分主要强调了草书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歌词如下:“学草当勤奋,熟能生巧力。

观帖多品味,读帖求心得。

”这部分内容鼓励读者勤奋学习,多看多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草书技艺。

四、草诀歌在书法学习中的应用《草诀歌》作为一部关于草书学习的经典之作,对于后人学习草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文概括了草书的起源、发展、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便于记忆,还能让学习者迅速掌握草书的要领。

在学习过程中,读者可以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加深对《草诀歌》的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草书水平。

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图片及译文

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图片及译文

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图片及译文韩道亨书《草诀百韵歌》图片及译文★★★還舊樓主2012年11月16日轉自《和讯-chenhuxi》★★★一、《草訣百韻歌》的作者《草訣百韻歌》是中國古代一本重要的草書歌訣,學草書的重要門徑,作者署名王羲之,然據相關資料顯示,此書最早見於北宋,偽託王羲之之名,如明代楊慎的《升庵外集》卷88云:「《草訣百韻歌》乃宋人編成,以示初學者,託名王羲之。

」以歌訣形式,幫助記憶草書的結構,可能始於宋代,此《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可尋,但從南宋陳元靚所編的《事林廣記》續集卷第五文藝類〈草訣書法〉中所錄。

采真子的引文,可知至少在北宋皇祐年中,《草訣百韻歌》已經盛行,惟以元明之後,迭有增損,以至今所傳的內容,當已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宜乎其不冠作者之名也。

總之,作者決非晉朝的王羲之,起始者當是宋人,元明人迭有參與修改,然皆不廢其為重要的一本草書入門的教材。

至於書寫《草訣百韻歌》的韓道亨,其人生卒年不詳,據他自署此帖書於明萬曆41年,則應當生於明神宗萬曆初年左右。

此書宗法二王,法度嚴謹,當是一位關心書法教育及精於草書的書家及學者。

二、《草訣百韻歌》的版本《草訣百韻歌》的祖本今已不知其內容,但最有名的是北宋署名「采真子」者,他即曾就當時在市面上流傳「一百二十韻,凡四百一十字」的「草書訣」加以裁損,而成「一百韻」的草書歌訣,然其書現已不傳。

(見陳元靚《事林廣記》卷五)現所見最早的草訣刊本則為元刻《草書百韻訣》,此書共76韻760字,但刻工並不精,掃版亦欠細微,殘斷和墨汙處亦在所多見,香港《書譜》雜誌,第21期至29期,曾載有硯父的箋注。

明神宗朱翊鈞在萬曆12年,曾將其所見到的三種有關草訣的本子彙刻起來,字數較多、內容較完備的,便叫《草訣百韻歌》(共106韻1060字),內容比較單薄的便叫《後韻草訣歌》(共37韻370字)、《草訣續韻歌》(共42韻420字),且親自寫序、跋。

其後明萬曆20年,范文連奎館上石,刻有石刻本,名稱為《集古草訣》(中國書店1991年9月出版),萬曆41年韓道亨亦手書墨迹本,名稱亦叫《草訣百韻歌》(華正書局1984年3月出版,文物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摘要:一、引言- 介绍韩道亨及《草诀百韵歌》二、《草诀百韵歌》原文- 展示原文全文三、《草诀百韵歌》注解- 解释歌诀中的草书要点- 分析草书技巧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性四、总结- 概括《草诀百韵歌》的价值和影响正文:一、引言韩道亨,字伯咎,号散木,明朝著名书法家。

他擅长草书,尤其以行草见长。

其代表作《草诀百韵歌》是一部书法教学著作,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草诀百韵歌》原文《草诀百韵歌》原文如下: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

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宀头无左畔,走遶阙东边。

长短分知去,溦茫视每安。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

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

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

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

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

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叅。

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宀。

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

柬同东且异,府象三、《草诀百韵歌》注解《草诀百韵歌》是一部草书技巧的教学歌诀,它详细地解释了草书的各种要点。

例如,“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

”意味着草书是最难的书法形式,如同龙蛇在笔端游走。

此外,“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说明在草书创作中,有时一点代表水,而空挑则表示言语。

这首歌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草书技巧,对于学习草书具有重要价值。

在书法艺术中,草书技巧具有很高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种书写方式,更是一种表现书法家个性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韩道亨的《草诀百韵歌》为后世的书法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对于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总结《草诀百韵歌》是韩道亨的一部重要书法教学著作,它详细地解释了草书技巧及其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性。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

韩道亨草诀百韵歌原文及注解《韩道亨草诀百韵歌》是一首古代韵文,由韩道亨创作。

以下是《韩道亨草诀百韵歌》的原文及注解:原文:青阳白日照,柳絮飞纷纷。

黄鹄飞高远,青山万里云。

白鹭立秋水,红霞映晚曛。

绿莺啼春晓,丹凤鸣寒晨。

碧海潮涌涛,金蟾吐玉盆。

紫燕穿花戏,黄鹂啭柳村。

青蛇蜿蜒地,白兔蹦草坛。

白鹭栖汀洲,红莲开碧湖。

绿竹摇风响,黄蜂嗡蜜蜂。

青蝶舞花间,白蚂蚁穿门。

黄鹤飞高天,青鸟栖枝村。

白鸽鸣晚林,红蝉噪夏暄。

绿蚂蚁穿地道,黄蜂采花园。

青龙腾云霄,白象戏金槽。

紫燕穿花带,黄鹂啭柳条。

青鱼跃碧波,白鹭立秋霞。

红莲开碧湖,绿竹摇风花。

注解:《韩道亨草诀百韵歌》是一首以色彩和自然景物为主题的诗歌,通过描绘不同的颜色和自然景物,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

诗中出现的颜色有青、白、黄、红、绿、紫等,每个颜色都与一种自然景物或生物相联系。

比如,青阳、白日、黄鹄、青山、白鹭、红霞、绿莺、丹凤等。

景物和生物的描绘也充满了生动的意象,比如柳絮飞纷纷、碧海潮涌涛、红莲开碧湖、绿竹摇风响等。

这些描绘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

通过这首诗歌,韩道亨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同时,诗歌也传递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思想,让人们意识到自然界的美妙和珍贵。

总体来说,《韩道亨草诀百韵歌》是一首以色彩和自然景物为主题的诗歌,通过描绘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草诀百韵歌》及图文注释

《草诀百韵歌》及图文注释

《草诀百韵歌》及图文解释1/20 《草诀百韵歌》及图文解释《草诀百韵歌》是明韩道亨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三年书写的。

《草诀百韵歌》是把比较通行的草字集中起来找出它的结体和行笔中的某些规律编成五字一句的韵文以便于记忆。

例如把不易区别的字列在一起指明差异之处第三行“有点方为水空挑即是言”是指明草写“水”字如“言”字的差异只在于“水”字有一点而“言”字只空挑一笔又如把某一草字的结构特点加以说明。

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亳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宀头无左畔辵遶阙东边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

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

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参。

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宀才畔详牋牒水元看永泉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

才傍干成卉勾盘柬作阑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

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

莫写包庸守勿书绿是缘谩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

寒容审有象宪害寘相牵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直须明谨解亦合别荆前。

颡向戈牛始鸡须下子先撇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萧鼠头先辨寅賔腹裏推。

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龟点至堪成急勾干认是卑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

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为。

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斋斋曾不较流染却相依。

或戒戈先设皋华脚预施睿虞元彷佛拒捉自依稀顶上哀衾别胷中器谷非。

止知民倚氏不道树多枝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起旁合用短遣上也用迷。

欲识高齐马须知兕既儿寺専无失错巢笔在思维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

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栽裁当自记友彂更须知。

忽讶刘如对从来缶是垂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减灭何曾误党堂未易追。

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若谓涉同浅须教贱作师鼋鼍鼂一类茶菊策更亲。

明●韩道亨《草字诀百韵歌》

明●韩道亨《草字诀百韵歌》

明●韩道亨《草字诀百韵歌》明朝·韩道亨《草字诀百韵歌》●带你认识草体书法【本文】甚乂犬傍获,么交玉伴琼。

膝滕中委曲,次比两分明。

二下客为乱,宀藏了则宁。

【翻译】「甚」「乂」连草再加「犬」字旁,便昰「获」。

「么」「交」连草再加「玉」字旁,便是「琼」。

「膝」「滕」二字不同,注意右边中间弯曲的笔顺。

「次」「比」二字相似,却容易区别明白。

「二」的下面与「客」连草,便是「乱」字。

「宀」的下面藏著「了」,便是「宁」字。

【本文】而由问上点,早得幸头门。

耻死休相犯,貌朝喜共临。

鹿头真戴草,狐足乃疑心。

【翻译】「而」是「问」上加一点。

「早」是「幸」的头上加「门」。

「耻」「死」二字相似,不要互相侵犯。

「貌」「朝」二字也很像,欢喜他们写法相近。

「鹿」的头上真的戴著「草」(草字头)。

「狐」的末脚让人怀疑是「心」。

【本文】勿使微成渐,奚容闷即昆。

作南观两甫,求鼎见棘林。

休助一居下,弃奔七尚尊。

【翻译】不要让「微」写成了「渐」。

怎能容许把「闷」写成了「昆」。

写「南」的时候,要观摩「两」和「甫」的写法。

写「鼎」的时候,也要看看「棘」和「林」的写法。

「休」和「助」的下面都有一横。

「弃」和「奔」的头部都是「七」。

【本文】隶头真似系,帛下即如禽。

沟渫皆从戈,帋笺并用巾。

惧怀容易失,会念等闲并。

【翻译】「隶」的头部和「系」的写法很相似。

「帛」的下面和「禽」的下面写法一样。

「沟」和「谍」的右上部都从「戈」。

「帋」和「笺」的下部都用「巾」。

「惧」和「怀」左旁一样,但右边容易写错。

「会」和「念」上面一样,但下面容易混淆。

【本文】近息追微异,乔商矞不群。

欵频终别白,所取岂容昏。

戚感威相等,驭敦殷可亲。

【翻译】「近」「息」「追」三字稍有差异。

「乔」「商」「矞」三字易於区分。

「唉」「频」,终究要分清楚。

「所」「取」,怎容许随便混写。

「戚」「感」「威」的上部,写法都一样。

「驭」「敦」「殷」的写法,也有些相似。

【本文】台名依召立,敝类逐严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诀歌》又名《右军草法至宝》。

传为王羲之所书,其祖本已无可考,陈元靓《事林广纪》记载的北宋署名“采真子”的本子,是作者就当时流行的“一百二十韵,凡四百一十字”的底本加以修订而成“一百韵”的,但其书已不传。

元刻《草书百韵诀》是现存较早的刻本,共计七十六韵七百六十字。

明神宗朱翊钧在万历十二年(1584)曾将三种有关草诀的本子汇刻,分别名《草诀百韵歌》(共一百零六韵一千零六十字)、《后韵草诀歌》(共三十七韵三百七十字)、《草诀续韵歌》(共四十二韵四百二十字),且亲自写序、跋。

其后明万历二十年(1592),范文连奎馆上石,称为《集古草诀》,万历四十一年(1613)韩道亨书写墨迹本,名亦称《草诀百韵歌》。

这些传本的内容多有重复,也有增减,但其言皆浅白易晓,读之亦琅琅上口,易于记忆。

《草诀百韵歌》草圣最为难,龙蛇竟笔端。

毫厘虽欲辨,体势更须完。

有点方为水,空挑却是言。

宀头无左畔,走遶阙东边。

长短分知去,溦茫视每安。

步观牛引足,羞见羊踏田。

六手宜为禀,七红即是袁。

十朱知奉己,三口代言宣。

左阜贝丁反,右刀寸点弯。

曾差头不异,归浸体同观。

孤殆通相似,矛柔总一般。

采夆身近取,熙照眼前看。

思惠鱼如画,禾乎手似年。

既防吉作古,更慎达为连。

宁乃繁于叔,侯兮不减詹。

称摄将属倚,某枣借来旋。

慰赋真难别,朔邦岂易叅。

常收无用直,密上不须宀。

才畔详笺牒,水元看永泉。

柬同东且异,府象辱还偏。

寸傍干成卉,勾盘柬作阑。

乡卿随口得,爱凿与奎全。

玉出头为武,干衔点是丹。

蹄号应有法,云虐岂无传。

盗意脚同适,熊弦身似然。

矣其头少变,兵共足双联。

莫写包庸守,勿书绿是缘。

谩将绳当腊,休认寡为宽。

即脚犹如恐,还身附近迁。

寒容审有象,宪害寘相牵。

满外仍知备,医初尚类坚。

直湏明谨解,亦合别荆前。

颡向戈牛始,鸡湏下子先。

ノ之非是乏,勾木可成村。

萧鼠头先辨,寅宾腹里推。

之加心上恶,兆戴免头龟。

点至堪成急,勹干认是卑。

寿宜圭与可,齿记止加司。

右邑月何异,左方才亦为。

举身为乙未,登体用北之。

路左言如借,时边寸莫违。

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

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

斋齐曾不较,流染却相依。

或戒戈先设,皋华脚预施。

睿虞元仿佛,拒捉自依稀。

顶上哀衾别,胸中器谷非。

止知民倚氏,不道树多枝。

虑逼都来近,论临勿妄窥。

起旁合用短,遣上也同迷。

欲识高齐马,湏知兕既儿。

寺专无失错,巢笔在思维。

丈畔微弯使,孙边不绪丝。

莫教凡作愿,勿使雍为离。

醉碎方行处,丽琴初起时。

栽裁当自记,友发更湏知。

忽讶刘如对,从来缶似垂。

含贪真不偶,退邑尚参差。

减灭何鲁误,党堂未易追。

女怀丹是母,叟弃点成皮。

若谓涉同浅,湏教贱作师。

鼋鼍鼌一类,茶菊策更亲。

非作浑如化,功劳总若身。

示衣尤可惑,奄宅建相邻。

道器吴难测,竞充克有伦。

市于增一点,仓欲可同人。

数叚情何密,曰甘势则匀。

固虽防梦蕳(简),自合定浮淳。

添一车牛幸,点三上下心,叅参曾不别,閧巽岂曾分。

夺旧元无异,嬴羸自有因。

势头宗掣系,章体效平辛。

合戒哉依岁,宁容拳近秦。

邪听行复止,即断屈仍伸。

田月土成野,七九了收声。

最迫艰难欢,尤疑事予争。

葛尊草上得,廊庙月边生。

里力斯成澷(无氵),圭心可是舂。

出书观项转,别列看头平。

我家曾不远,君畏自相仍。

甚乂犬傍获,么交玉伴琼。

膝滕中委曲,次比两分明。

二下客为乱,宀藏了则宁。

而由问上点,早得幸头门。

耻死休相犯,貌朝喜共临。

鹿头真戴草,狐足乃疑心。

勿使溦成渐,奚容闷即昆。

作南观两甫,求鼎见棘林。

休助一居下,弃奔七尚尊。

隶头真似系,帛下即如禽。

沟谍皆从弋,纸笺并用巾。

惧怀容易失,会念等闲并。

近息追微异,乔商矞不群。

欵频终别白,所取岂容昏。

戚感咸相等,驭登(敦)殷可亲。

台名依召立,教类逐严分。

邹歇歌难见,成几贼易闻。

傅传相竞点,留辨首从心。

昌曲终如鲁,食良末若吞。

改头聊近体,曹甚不同根。

旧说唐同鴈,尝思孝似存。

扫搊休得混,彭赴可相侵。

世老偏多少,谢衡正浅深。

酒花分水草,技牧别支文。

可爱郊邻郭,偏宜湛友谌。

习观羲献迹,免使墨池浑。

万历癸丑秋八月二十五日韩道亨书【翻譯】草書要寫得精美,是書法中最難的事。

點畫像龍蛇游走一樣,競相在筆端中呈現。

如毫釐般細微的變化雖然要分辨。

形體和氣勢更要要求完美。

【翻譯】(左旁)有點的才是「水」。

只豎釣的則是「言」。

宀頭(即寶蓋頭)不寫左邊的點。

辶旁遶向左時,東邊的彎不用寫。

「知」和「去」的末筆,長的是知,短的是去。

「每」和「安」要仔細看。

【翻譯】「步」字,是「牛」的末筆往左下拉。

「羞」字,是「羊」字的下面再加「田」。

「六」和「手」連寫即是「稟」。

「七」和「紅」連寫即是袁。

「十」和「朱」的連寫即是「奉」。

「三」和「口」的連即是「宣」。

【翻譯】左邊偏旁的「阜」(阝)和「貝」都寫成「丁」的反抅。

右邊偏旁的「刀」(刂)和「寸」都寫成一彎加一點。

「曾」和「差」,頭部寫法一樣。

「歸」和「浸」,形體大致相同。

「孤」和「殆」,寫法很相似。

「矛」和「柔」寫法,幾乎一樣(柔字末筆多一長點)。

【翻譯】「采」和「夆」,寫法很相似。

「熙」和「照」,看起來也差不多。

「思」、「惠」、「魚」三字的寫法,和「畫」字很像。

「禾」、「乎」、「手」三字的寫法,和「年」字很像。

既要防止把「吉」寫作「古」。

更要謹慎別把「畫」寫作「連」。

【翻譯】「寧」的寫法與「叔」相似,而稍繁了一點。

「侯」的寫法與「參」相似,筆畫基本相同。

「稱」和「攝」的右半邊寫法和「屬」的下面一樣。

「某」和「棗」起頭及下面的旋轉方法和「來」一樣。

「慰」和「賦」的寫法差不多,真的很難區別。

「朔」和「邦」的寫法也很相似,確實不易分辨。

【翻譯】「常」的收筆,不用寫直(只用一點作收)。

「密」的上頭,不用加「宀」(即不用加寶蓋頭)。

「牋」和「牒」的左旁都寫成「才」(即扌,提手旁)。

「永」和「泉」的下面都寫成「水」。

「柬」和「東」大同小異(中間只差有無一小橫)。

「府」和「辱」很像,但還有點不同。

【翻譯】「才」(即提手旁)和「干」連寫相依傍,便成「卉」字。

「勾」(即門的草字)在「柬」的上面盤過來,就是「闌」字。

「鄉」、「卿」二字都像「口」而得形。

「愛」、「鑿」二字相似,「奎」、「全」二字相似。

「玉」出頭為「武」字。

「干」字中間銜著一點,就是「丹」。

【翻譯】「蹄」和「號」草寫相似,但又各有其寫法。

「雲」和「虐」上部一樣,下部亦各有其寫法。

「盜」和「意」下面的腳和「適」相似。

「熊」和「絃」的字身和「然」相似。

「矣」和「其」二字的頭,稍有變化(稍有不同)。

「兵」和「共」二字的腳,都是兩點相聯。

【翻譯】不要把「包」寫成「守」。

不要把「綠」寫成「緣」。

不要把「繩」當作「臘」。

不要把「寡」字認作「寛」。

「即」的腳(下部)就像「恐」。

「還」的字身(中間)和「遷」很相似。

【翻譯】「寒」、「容」、「審」三字有相像的地方(三字頭部都是「宀」)。

「憲」、「害」、「寘」三字也有相似之處(三字頭部也都是「宀」,中間的寫法也很像)。

「滿」字右邊的寫法很像「備」。

「醫」字開頭的寫法很像「堅」。

應該了解「謹」和「解」的右邊相同,左邊相異。

也應該了解「別」、「荊」、「前」三字有相似的地方,亦有相異的地方。

【翻譯】「顙」是先從左邊的「戈」、「牛」連草開始寫。

「雞」得先從左邊的「下」、「子」連草開始寫。

「丿」、「之」合起來不是「乏」(「乏」的草寫上面沒有一點)。

「乛」、「木」合起來連寫,可以變成「村」(「村」是木的末筆往右拉長、勾回)。

「蕭」、「鼠」先分辨他們的頭部不一樣(其餘中、下部寫法完全一樣)。

「寅」、「賓」中間的腹部只差一撇(其餘上、下部寫法完全一樣)。

【翻譯】「之」加上「心」上下連寫,便是「惡」字。

「兆」的上面戴上「免」,便是「龜」字。

「點」和「至」連寫,便是「急」。

「勾」和「干」連寫,便是「卑」。

「壽」是「圭」和「可」的連寫。

「齒」記住是「止」加上「司」的連寫。

【翻譯】右邊的邑(阝)和「月」寫起來一樣。

左邊的「方」和「才」寫起來也一樣。

「舉」的字身,由「乙」、「未」連寫組成。

「登」的形體,由「北」、「之」連寫組成。

「路」的左旁,就像跟「言」借來的一樣(寫法和「言」一樣)。

「時」的右邊,「寸」字不要寫錯。

【翻譯】「草」加「勾」再加上「反」,就成了「慶」。

「乙」加「九」再貼上「人」,就成了「飛」。

在末筆,可以分出「憂」、「夏」二字的不同(「憂」的下面多一橫)。

在中間,可以看出「弟」、「夷」二字的不同(「夷」的中間多一橫)。

「齋」、「齊」二字大體相似(只是末筆結尾不同)。

「流」、「染」二字也差不多(也只是末筆結尾不同)。

【翻譯】「或」、「戒」二字,都是從上面的「戈」開始寫的。

「皐」、「華」二字,都是從下面的腳抅起來開始寫的。

「睿」、「虞」二字,基本相似。

「拒」、「捉」二字,寫起來也差不多(「拒」比「捉」多一點)。

【翻譯】只知道「民」和「氏」二字很接近。

不要說「樹」和「枝」二字也是很相似的。

「慮」、「逼」二字寫法也都很接近,「論」、「臨」二字不要輕忽,要仔細區別。

「起」的左旁和「短」的左旁一樣。

「遣」的上面和「迷」的上面也一樣。

【翻譯】想認識「高」、「齊」、「馬」三字,就應該知道「兕」、「既」、「兒」三字,寫法都是有同有異。

寫「寺」、「專」二字時不要寫錯(「專」多一橫)。

寫「巢」、「筆」二字時要思考一下(上面不一樣)。

「丈」(首筆)的旁邊微變一下,就是「使」字。

「孫」的右邊是「小」字,而不是「糸」。

【翻譯】不要把「凡」寫作「願」(末筆抅的方向不同)。

不要把「雍」寫成「離」。

「醉」、「碎」的分辨處在剛起筆的地方。

「麗」、「琴」的相同處也在初起的開頭。

「栽」、「裁」的寫法應當自己記住。

「友」、「發」的寫法更應該知道。

【翻譯】忽然訝異「劉」和「對」這麼相似。

從古以來「缶」和「垂」寫法就很像。

「含」、「貪」的寫法不完全相同(上半部一樣,下半部不同)。

「退」、「邑」的寫法尚有不一樣的地方。

「減」和「滅」不要寫錯誤(二字稍有不同)。

「黨」和「堂」很容易錯失(二字形相近)。

【翻譯】「女」字上面加一點就是「母」,「叟」字左邊去掉一點就成了「皮」。

如果說「涉」和「湣瓜嗤ㄖ徊钭钺嵋稽c)。

就應該把「賤」寫作「師」(也只差最後一點)。

「黿」、「鼉」、「鼂」屬於下半部寫法一樣的同類。

「茶」、「菊」、「策」的寫法更顯得相似。

【翻譯】「非」和「作」寫起來都像「化」。

「功」和「勞」寫起來也總像「身」。

「示」和「衣」容易混同,讓人迷惑。

「奄」和「宅」就像隣居一樣,關係密切。

「道」、「器」、「吳」很難分辨(上部都相似)。

「竟」、「充」、「克」筆畫各有其次序。

【翻譯】「市」和「於」只差一點(「於」多了一點)。

「倉」、「欲」上部同為「人」字。

「數、「叚」情形密切。

「曰」和「甘」體勢勻稱。

本來就要預防把「夢」、「簡」混同(二字上部一樣)。

也自當訂出「浮」、「淳」的不同。

【翻譯】「車」、「牛」、「幸」三字,大致只為一橫之差(「牛」上面添一橫便成「車」,「牛」起筆橫畫的反寫便成「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