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及新趋势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及新趋势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及新趋势

内容提要:日本是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处于世界物流实践的前沿。本文从物流基础理论的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物流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几个方面,论述日本物流业发展的特色、现存问题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日本物流业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

物流现代化和生产现代化,是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日本的物流概念于20世纪中期从美国引进,但无论在物流的发展速度、政府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方面,还是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物流发展水平方面,其水平均不亚于欧美,在配送中心、物流产业、物流企业管理和服务、物流信息化等方面还独具特色,50年来对日本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以下将从物流基础理论的确定、发展沿革、物流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几个方面,分析日本物流业的历史沿革、特点、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日本物流的发展沿革

日本的物流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传入的,随后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日本物流业在各个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物流概念的导入和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

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日本十分重视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1956年日本派出“流通技术考察团”到美国各地考察。在考察报告中,首次引用了“physical distribution”这一科学概念,译为“物的流通”,后被日本产业界普遍采用。“物流”的概念在导入日本的过程中,被理论界认为“是一种综合行为”。即物流活动整合了运输、配送、搬运、保管、包装、信息传递等各种活动。(注:野尻亘 新版日本の物流——流通近代化と空間構造 、古今書院、2005年、23頁。)因此,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改变了以前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进入到“保证运输与保管”的时代,着手发展陆路运输,加强保管、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工作。

(二)物流现近代化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

此时期为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同时也是物流概念的迅速普及和物流活动频繁时期。)货物运输量的增加,使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这些企业建立了相应的物流部门,积极推进物流设施建设,增大了物流量和物流处理能力。随着日本经济进入到现近代化的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交通运输业、集装箱发展很快,东海道新干线以及高速公路相继建成,并且开始推广货台、铲车等装卸设备,导入自动仓库,建立大型物流中心等管理系统。在物流管理方面,企业用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来适应市场环境的激烈变化以确保收益。

(三)物流合理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节约能源和资源。为了与工业标准化相适应,建立了物流标准化体系,整合了配送中心,并开发了一些新的服务项目,使物流工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物流管理方面,为了全面地降低物流成本,日本开始推进物流合理化措施,主要包括缩短物流路径、减少输送次数、实施计划输送、实行共同配送、加强库存管理、简化包装、扩大站台和运用省力化机器等。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联网也蓬勃发展,专业物流部门和其子公司广泛设立,推动了物流的合理化进程。此外,1983年还成立“日本物流学会”,对物流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

(四)需求差异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期)

80年代中期以后,物流合理化面临挑战。日本生产经营发生了重大变革,消费需求差

异化的发展,尤其是泡沫经济的崩溃,使以前那种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生产经营体系出现问题。这时,多品种化和少量化成为生产经营主流,导致整个流通体系的物流管理发生变化。物流服务方面,表现在日本积极倡导的高附加价值物流、及时生产及时销售(JIT)等方面。这一时期,日本物流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如何克服物流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在法规方面,1990年颁布《物流法》,推动了各种运输的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行政方面,1992年成立了“日本物流系统协会”,着重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建立综合物流网络体系。

(五)“物流战略化”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期)

90年代末以来,物流与经济同步进入国际化时代。这一时期物流的特点是“多品种、多频度、数量少、时间快”,被称为“物流战略化”的时代。在政策方面,日本政府于1997年拟定了《综合物流管理》,2001年内阁会议又颁布了《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目标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物流系统。2003年以后,日本开始完善物流信息网络,加强物流的全面质量管理,实现物流的高效率化。同时进一步整合了物流资源,加强了相关部门的合作。此外,还完善了海、陆、空运输条件,发展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随着技术进步和研究的深化,政府管制的放松和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实施将推动日本物流业进一步持续稳定地发展。(注:汝宜红:《物流学》,中国铁路出版社,2004年,第25页。)

二日本现代物流的特点

日本物流业是在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不断改进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在世界上居领先水平。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健全的政策保障

首先,日本政府在物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在法律法规方面,《商法》及《民法》中规定了物流的相关条款。20世纪60年代起,通产省和运输省对物流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70—80年代先后制定了《仓库业法》、《日本国有铁路法》、《道路运输法》等,90年代颁布了《物流法》、《物流综合效率化法》。在物流发展政策方面,日本内阁于1997年通过了《物流政策总体纲要》,拟订了物流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01年物流发展的三项措施(社会资本配置、规制缓和、物流系统的完善升级);2001年制定了《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旨在21世纪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水准的物流市场,完善减轻环境负荷的物流系统;2005年又颁布了《综合物流实施大纲》,进一步提出加强国际竞争力,完善绿色物流系统,为循环型社会做贡献等观点。

其次,日本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政策方面的改革,目的是进一步放宽对物流业的规制,使其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更加富有活力。这些政策放宽了对新增项目的限制,如新建项目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可以容易地获准、对安全规定进行调整等。

此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逐步对物流系统技术进行升级,包括:(1)物流系统信息化,即进出口和港口手续无纸化、一条龙服务的推进等;(2)物流系统标准化,即对集装箱、托盘采用的日本工业标准(JIS)进行国际整合、全程托盘化运输的推进;(3)其他技术开发和商业惯例的改善等。为了确保综合物流政策顺利实施,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建立了一套政策推进体制,确保中央部门、地方政府、物流企业、货主等各方面积极合作,推动区域物流的发展。(注:国土交通省と産業省 物流政策懇談会の報告書(第四回) 、2006年8月。)

日本政府为了大力扶持物流产业的发展所采取的上述宏观政策,为各个发展时期的物流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发达的交通运输业是物流业的强大支柱

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物流业界认为,交通运输、物流是未来经济社会的大动脉,交通运输和物流将形成一个全球性、综合性的立体全方位网络。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日本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实现了以原材料、重厚长大型为主的产业向附加价值型、轻薄短小型产业的转变,以多频度和短距离为特点的物流业带动了货物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促进货物运输在地域间流动,提高货运量和运输效率,成为日本物流发展的主要特色。

日本从国土和人口等国情出发,把物流基础设施的重点放在高速公路网和沿海港口设施、海运网络上,发挥公路运输快捷和灵活机动的优势,同时兼顾空运与海上集装箱运输,避免了在狭小国土上发展铁路运输的不便。表1所示的是1995—2006年间货运总量的变化以及各种运输工具的分担情况。可以看出,公路运输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铁路运输量则逐年减少。

作为传统的海运国家,日本政府把航运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但近年来内航海运一直发展平平。海运主要集中在沿海的工业地带,输送量多、距离长的货物,如煤、石油、水泥、钢铁等。为了发展国际物流业,日本开始重振造船业和海洋运输。到目前为止,以石川岛播磨船厂为核心的日本四大造船企业联合体框架已经形成,它们在国际造船市场上推出的竞争战略目标,不再是以中标的造船订单总吨数为标准,而是高附加值船舶的承造订单,如液化气运输船(LNG)、特殊油类和化工产品运输船、海洋油气勘探船等项目。

此外,作为亚洲重要的空运中心,日本的空运也一直在发展。新关西国际机场、成田机场货

运吞吐量均排在世界机场前列。近年来,政府着重建设机场设施,如改建和扩建关西国际机

场、羽田机场等。

(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物流基础设施

日本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物流业的兴起基本同步。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末期,日本交通运输业发展很快,高速公路纷纷投建,仓储条件大为改观,汽车迅速普及和

集装箱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多年来,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

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

设,构造新型的物流运输体系和仓储系统。这些基础设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为扩大物流市

场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2001年以来,为了与现代化物流业发展相适应,日本又将建设的重点转向国际海港等

国际物流基地、海上高速网络、干线公路网络和连接港口、机场与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交通设

施,同时通过修建市内环状公路、改进道口等扩大交通容量。这样既解决了城市内物流的瓶

颈问题,又强化了国际物流基地的机能。目前政府和业界还从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能源、运

力的角度,建设适应复合联运的交通体系,以解决对环境的压力。

在物流发展整体规划方面,积极组建物流园区,鼓励配送中心发展。日本是建设物流园区最早的国家,考虑到其国土面积小、国内资源和市场有限、商品进出口量大等因素,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建立了物流园区,目前已经建成20多个、平均每个占地74公顷的物流园区。今后日本注重的是加强交通设施与物流园区之间的配套建设,提高经营的规模效益。(注:国土交通省 国際物流水準の物流ネットワークの構築 、2006年。) (四)高效的企业管理和多样化的服务内容

长期以来,日本的物流业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原则,即“采集计划化、配送共同化、运输直达化、物流大量化、管理系统化”。这些原则综合表现在采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各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以下分别从物流服务、专业化和物流企业管理方面说明其特色。

1. 适应多品种、少批量化的物流服务。

80年代中期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看板管理”的出现,掀起了“零库存”管理、JIT的高潮,使得新的物流管理方式不断涌现。这种管理方式将原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生产方式变为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经营方式。顾客对频繁而小批量的送货需求使物流管理作业难度及复杂程度加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建立了先进的物流系统,促使分销渠道合理化。

例如,对JIT送货的需求使交货次数变得越加频繁,而每次交货数量相对减少。在实行频繁而小批量的送货服务时,会增加公司的运输、仓储成本。于是出现了物流配送中心等第三方物流企业(3PL),它们改变了原有的分销渠道,重组了流通渠道,如减少批发商的数量和库存,增加零售连锁店。运用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系统,使各种各样的商品库存适当,保管良好,并有效率地配送到所有的店铺。因此,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批发零售企业,都可以委托物流中心来提供仓储保管、运输配送、分拣加工、包装等多样化物流服务,实行一体化的管理,从而降低了物流总成本。这是近十几年来日本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一大特色。(注:余平:《日本物流现状及发展前景》,《现代物流报》2005年9月29日。)

2. 不断提高的物流专业化程度。

日本物流产业的形成是物流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很多制造业企业为强化自身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总成本,开始将企业的物流职能从其生产职能中剥离开来,成立专业子公司或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提供专门物流服务,并逐步形成物流产业。这些专业化物流企业群构筑了多样化的配送服务体系,既提供了多样化服务又降低了物流活动总成本。

“资源整合”、“共同配送”也是专业化程度的体现。日本的物流企业非常注重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以保持核心竞争力和专业优势。另外,由于土地和劳动力不足,物流共同化、混载化的热潮随之兴起。一些批发商集中形成“批发园区”,卡车运输企业则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混载服务,形成共同的竞争型物流网络。行业不同、销售对象不同的企业可以共用同一物流基地,这样的共同配送方法可以降低企业产品运送的费用,提高车辆的利用效率,达到资源共享。这些都说明了在实行“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日本的物流业强调对物流各个环节运行方案的优化与整合,同时注重“链”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衔接与组合,以此提高从原材料供应到客户接收的全过程物流效率。

3. 不断改进的企业物流管理方法。

日本学者认为,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还可以用库存成本来判断。如何使货物及时完好地送交顾客而承担的库存最小,是企业一直追求的目标。要保持最小和最适的库存水平,就要详细了解市场信息和消费者的需求。他们用是否“与市场信息同期化”(随时随地掌握市场信息)的要求,来判断此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企业管理是否合理,需划分五个阶段来进行判断:第一,不重视管理的阶段;第二,有了解市场信息的意向的阶段;第三,物流系统的形成阶段(物流活动与市场信息同期化);第四,物流系统的发展阶段(物流、生产、采购活动与市场信息同步);第五,供应链管理阶段(相关的所有企业的商品供给与市场信息同期化)。而日本的物流企业大多处在第二和第三阶段。可见,虽然第三方物流业有一定发展,但距供应链管理的阶段仍有一段距离。(注:湯和夫 物流管理のすべてがわかる本 、PHP研究所、2004年、46頁。)于是,许多企业仍在改善自身的管理条件,利用国内外保管、运输的信息网络与客户保持长期而稳定的联系,并引进最先进的设备,实现高效化管理。(五)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加快物流现代化的进程

日本对物流信息的处理手段也极为重视,几乎所有的专业物流企业都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而且,在订货、库存管理、配送等方面,广泛使用物流联网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系统(RFID)、卫星定位导航系统(GPS)、输送过程信息系统、配货配车系统等。近年来,日本政府又调整了物流发展战略,积极倡导高附加值物流,并将物流信息技术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力争在物流国际化、系统化、标准化、协作化方面取得进展。

三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实践,日本物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近年来,日本经济从低迷逐渐恢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物流业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物流企业间的“物流差距”问题影响着物流系统和生产部门的效率。

虽然已经进入到供应链管理阶段,但仍有些中小物流企业尚未进入到综合物流领域。它们分布较散,管理尚不完善。表现在对市场信息的不敏感所造成的较高的库存,或者是过度追求低库存而忽略了对客户的服务;配送的空载率高,效率低;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统,对信息资源的共享率低,导致对生产、采购、营业部门情况的不了解,反馈率低;次品、退货的增加和处理不当,有些地区物流网的配置不甚合理,等等。

2.运输业带来的环境问题。

运输业曾给日本物流业带来了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混杂、事故频发和环境破坏等问题。2005年日本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13.64亿吨,其中运输部门为2.57亿吨,占18.8%。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日本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削减量,以1990年为基础年份,2008—2012年必须削减6%,2013年以后要削减6%以上。政府部门为了对环境进行控制,要加强落实相关政策,如对公路运输进行限制,发展海运和铁路运输等。(注:経済産業省 都市内物流トータルプランの公表 、2006年7月。)

3.静脉物流系统亟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废弃物的增加,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等静脉物流系统的建立也提到日程上来。日本对此问题研究颇多,虽然有包装物回收和其他企业资源回收再生等方面的实践,但从整体来看,不像动脉(正向)物流那样先进和完备。建立完善的静脉(逆向)物流系统,是循环型社会的新课题。

4.进一步适应更加多样化的社会服务。

日本社会最引人注目的是老龄化、少子化问题。这种现象将给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的日本物流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劳动力需求的缺口也将影响物流服务的稳定,进而使物流部门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其次是人们对社会安全等问题的关注。如禽流感、疯牛病的流行,公害、交通事故等问题,使人们更加关心商品的安全性、道路的安全性和整个社会环境的安定。这些都要求物流业进行改革,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日本政府开始调整物流政策,加大物流投入,拓宽物流服务领域,改善物流管理方法,以创建国际一流的物流产业。政府的新目标是在21世纪形成符合日本经济社会的新的物流系统,力争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水准的物流市场。未来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作用,进一步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注重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物流管理的能力和效果。围绕着物流业的一些核心业务,许多新的行当应运而生,如流通加工业、仓储和配送业的专业服务公司,维修车辆、冲洗集装箱等。这既是社会分工细化的体现,也使物流业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整合这些资源壮大了物流产业,并提高了综合

物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全面实现供应链管理。未来的供应链管理是连接制造业、商家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它不仅集运输、配送、流通加工于一身,而且将通过相应的信息手段对库存情况进行定时分析,同时获取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和意见反馈,并将其运用到市场调查、规划和分析等更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事务中去。这样可以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一元化管理,提高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与效益。

2.为了扩大物流市场的占有率,企业进一步向产品的个性化和市场的细化方向发展。未来的物流企业会更加敏感地适应各种市场需要,从而重新构筑相适应的物流系统,并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体系,满足客户多种多样的需要。此外,在库存管理方面,企业将运用更加先进的库存管理系统,根据客户要求进行相应的货物进出管理,提供出入库实绩和应收款数额等信息,并具有货品检验捆包、车辆调度和流通加工等系统管理功能。企业依靠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才能解决目前企业间的“物流差距”,实现协调发展

3.物流的共同化和信息化将进一步促进新技术的发展。技术变迁提高了物流的整体运行水平,因此需要继续实现物流的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电子标签、EDI、GPS、RFIL等,还要继续开发和利用信息产业,促使物流朝着更高阶段发展。(注:国土交通省 総合物流施策大(2005—2009) 、 物流情報 2006年1、2月号。) 4.在环境方面,构建良好的绿色物流系统。针对大气污染、交通拥挤、能源限制等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具体的限制措施,如普及低公害车辆、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管制、实行柴油低硫化等。同时实行物流业运输体制的变革,转变传统的运输方式,建立高效合理的运送模式,并完善运输和配送方面的环境建设,从机制和效率上解决公路运输对环境的压力。相关部门已经着手构筑环境负荷较少的物流体系,特别是推行多种运输模式灵活转换的复合联运,发挥公路、铁路运输和海运等各自优势,对货物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运输。日本政府特别强调,要着力推进环境负荷较少的大容量输送工具——铁路货物运输和内航海运,到2010年,将长距离杂货运输中铁路、内航海运的利用率提高到50%。此外,还将构建完整的静脉物流系统,促进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以节约自然资源,发展循环型再生资源等。(注:済産業省 都市内物流トータルプランの公表 、2006年7月。)

5.社会化方面,构建更加安全稳定的物流系统。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日本物流业界已积极为女性和老龄劳动者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例如,许多物流业者为了使装卸作业简易化,正在谋求货物的小型化、轻量化和叉车等机械操作的简便化以及作业场所的起重机化等。另一方面,在货物配送和干线运输方面积极推行共同运送,提高单位里程的运载效率,追求配送和货运效率的最大化,以减轻因劳动力匮乏带来的困难。此外,食品安全、道路安全、劳动安全也成为国民共同愿望,将采取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对商品进行调查与审查,同时制定交通安全基本计划,制定各项事故防止措施,建立良好的安全监测系统。

综上所述,物流的现代化、国际化、绿色化是日本物流发展的目标。在经济稳步复苏的今天,日本政府和企业将再次捕捉机遇,调整产业结构,重振运输特别是海上运输,进一步拓展物流领域和整合资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物流市场,提高物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外物流的发展现状 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l. 物流服务的拓展 物流服务已经逐步将加工、保税、仓储、金融、保险乃至报关、通关、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等业务统—进来,把整个商贸流通过程作为—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比较成本优势的驱动,产品异地加工、装配、包装、标志、分拨、配送、销售等增值服务,也逐渐涵盖进来。 2. 物流服务过程的延伸 物流服务的过程经历了“港口到港口”、“门到门”和“货架到货架”等几个阶段,其过程在逐步延伸。由于生产企业需要实行“即时供货”和“零库存”,以加速资金和货物的周转利用,物流业将生产以前的计划、供应也逐渐包括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使服务过程向前延伸。 3. 物流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交通工具、信息系统的不断创新,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也使物流业相应地扩大了自己的覆盖面。近年来,跨国家、跨地区、跨城市的物流服务都有了较快发展。 4. 第三方物流作用日趋显著 “第三方物流”来是指为发货人(第一方)和收货人(第二方)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第三方企业。物流服务公司在货物的实际移动链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参与者,而是代表发货人或收货人来执行。之所以强调发展第三方,主要是实现物流运营的专业化、科学化,并使物流企业与物流需求者之间建立更紧密、有效的联系。 5. 电子物流发展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使电子物流快速发展。企业或个人通过电子网络与外界构通,实现网上购物,这种网上直通的方式使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的了解需求信息,进—步实现最优的生产模式和物流业务。这种可在线跟踪货物、在线规划物流线路、在线实施物流调度及货运检查的电子物流,是21世纪物流的发展方向。 二、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及现状存在问题 与国外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期。改革开发以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物流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然而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点: 1.接受新概念的认识不统一 由于我国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一些部门单位习惯从局部角度考虑问题,难于接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业上市公司分析 一、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总体分析 以1991年1月14日深圳市蛇口安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为标志,拉开了我国公路、水运、空运、港口等物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序幕。到目前为止,在我国A股证券市场中上市的物流或物流相关企业共有26家,其中港口类上市公司最多,为7家,仓储类和管道运输类企业最少,各只有1家,其余的还有水运类5家,铁路运输类2家,汽车运输类3家,空运类2家,综合类3家,物流关联企业2家,其内容几乎涵盖了物流业的各个领域。各类物流企业的具体分布状况如下图所示: 1.差不多情况分析 26家物流业上市公司中,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共有9家,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物流企业达到了17家,几乎达到了深交

所物流企业数量的一倍。而从物流上市企业所处的地理区域来看,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的物流上市企业达到了8家,而上海市的物流企业达到了5家,仅该两个区域的物流上市企业的数量之和就占到了所有物流上市企业总数的一半之多,而其余的物流上市企业也大多分布在沿海及江浙一带。同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9家物流企业内,有7家差不多上来源于深圳本地的物流企业,这不仅反映了深圳市政府对物流业的高度重视,也为深圳市政府大力进展物流产业的政策方针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物流上市公司的地域分布状况中我们不难发觉,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物流作为一个产业的重要性和受重视程度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物流业的进展状况与经济的进展水平息息相关。从物流业上市公司的上市时刻分布状况来考虑,我国物流企业的上市高峰要紧集中在1993年、1996年和1997年,在这三年内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物流企业数量分不为5家、7家和5家,占近十年来所有物流企业上市总量的65.4%。而近年由于整个证券市场的重心向以计算机、网络、通讯为代表的高科技行业倾斜,因此物流企业的上市速度明显放慢,尽管在98年和99年我国证券市场新股上市节奏明显加快,但在这两年内总共仅有四家物流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应该讲,在利用资本市场促进自身进展方面我国的物流产业差不多明显的滞后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进展。随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物流报告 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 2001年10月25日 产业概览 ·物流是古老的然而在所有的商业活动中又是关键的 我们可能,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第三方物流(3PL)仅占物流市场的2%。 ·外包物流是中国进展的趋势 在中国,大多数的物流服务是企业自营的。由于加入WTO和国企的股份制改造,效益与成本操纵的驱动会促使物流转向外包给3PL服务提供商。 ·物流由单一功能向一体化服务进展 中国的物流业从单一环节的服务(诸如仓储或点到点的运输),向一体化服务进展。 ·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进展迅速的产业物流治理的实质是采纳系统的方法,降低物流总成本,并满足客户需要。一站式服务(one-stop service)的提供商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ROE),我们预期以后10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

·先发优势 我们认为,在市场上定位早的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确立自己的用户和规模。在中国,时刻是构建一个有竞争力的全国性物流运行网络的重要条件之一。投资者应当关注其中的先行者,利用先发优势。 ·服务的提供商正力求提供更加一体化的服务 本报告所列举的运输和物流公司,大多数正处于向具有更高投资回报的第三方物流(3PL)进展的初级时期。我们将重点介绍新加坡的胜科(Sembcorp)物流在华的第三方物流子公司。 目录 摘要:发觉先行者 什么缘故要关注物流? 物流的演变—从 1PL到5PL 中国物流业的进展 在途运营和在仓储中的物资与信息流 第三方物流市场在中国崭露头角 市场有多大? 以后何在?

现有的参与者 上市公司及其兼并和收购的潜在可能性 公司档案--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中国国家航空公司 中国邮政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EAS国际运输有限公司 和记港口公司 胜科物流 中外运 附录--案例研究1:自营或业务外包?--中国公司的矛盾案例研究2:在华的外国第三方物流公司 案例研究3:美国与欧洲物流业的经验 发觉先行者 摘要 供应链治理包含了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从产地到消费地的物资、服务及信息的流淌和储存所进行的打算、运行和操

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在当今社会,物流已经深入到人们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物流在社会生产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作为物流从业者,了解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历程,温故而知新,对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更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物流这一名词是我国在1978年从日本引进的,它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在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概念中只有传统的“储运”意识,即传统的物资运输、仓储、装卸、流通加工等。从现在的观念来看,这实际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活动,但是却实实在在地具有了物流活动的雏形。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物流行业也开始由最初的国内储运为主,向以国内道路运输、仓储分拨等为支持、海空运为重心、国外物流网点服务为后续的全球性进出口物流发展。在这三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带来的理念冲击,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许多新式物流如金融物流、绿色(环保)物流、港口物流、物流地产等。这些新式物流的产生,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把握好了,就可以完善自身的业务构成网络、增强自身在物流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在整个行业内都先人一步。 既然已经说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就不得不提在此发展期间的三个里程碑事件。也正是这三个里程碑事件,促使整个物流行业取得了飞跃式发展。 首先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物流正式做为一个经济行业登上了经济舞台。一大批在如今物流行业占有龙头地位的企业走入人们的视野,如中海物流、中远物流、中外运、中铁物流等,这些企业在整个物流行业都起着行业风向标的带头作用,而在这些国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批如海丰、新时代、天地华宇、大田、顺丰等为代表的业务面包含了海陆空各个运输版块的民营企业也应势而起。 其次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一事件直接带领中国物流行业进入了外资大举入侵的时代。以UPS和Fedex为代表的国际快递物流巨头、以马士基和德国邮政为代表的国际港口物流巨头、以DHL、Schenker全球、CEVA为代表的国际货代巨头等纷纷在国内进行一系列的资本进入和网点扩张活动。这些外资的进入,不但带来了激烈的竞争,更导致了国内物流行业大批优秀人才的流失。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所造成的冲击,使得国内的传统物流企业在变中求生存、在变中求发展,促使自身更加适应了国际化物流行业的要求,极高地提升了国内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最后是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这是中国物流业第一次被正式写入五年计划。事实证明,任何行业在任何国度的发展,都是与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宏观上的激励、实际运作上的促进和推动是密不可分的。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个个新兴的保税园区、物流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物流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

我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社会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成本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若干建议。最后,分析得出未来物流发展的趋势:电子商务的普及、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和转变成第四方物流的趋势。论文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物流”概念的界定;第三部分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为我国物流业的现状;第五部分为我国物流发展的趋势;第六部分为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第七部分为完善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建议,第八部分为结束语。 关键词:物流;现状趋势;第三方物流

目录 一、绪论 (1)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 (1) (二)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1) 二、中国物流业的现状 (2)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处于粗放式扩张阶段 (2) (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2)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类型 (3) (四)物流业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3)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问题 (3) (一)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力 (4) (二)我国物流企业增值服务弱 (4) (三)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尚未广泛应用 (4) (四)物流观念淡薄,政府政策透明度不够 (4) (五)物流企业从业者素质不高,专业人才匮乏 (4) (六)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的制约,导致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5) 四、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 (5) (一)电子物流 (5) (二)物流规模和物流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 (6) (三)第三方物流将快速发展 (7) 五、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日本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启示

日本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启示 王自亮 2002年6-7月,我以“中长期调查员”的身份,应邀赴日本作了为期两个月的现代物流调查和研究。在调查中,我先后到了东京、静冈、大阪和神户等地,拜访了日本国土交通省、日本物流团体联合会、日本物流系统协会、日本仓库协会、日本卡车协会和静冈县商工劳动部、土木部、空港建设局等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实地考察了日本通运、佐川急便、日本邮船等著名的现代物流企业和它们的物流基地,并花了5周左右的时间,深入到有200年发展历史的综合物流企业——铃与株式会社,进行了详尽的调查,通过与有关人士的广泛交谈和详细询问,获得了大量有关日本现代物流发展状况的第一手材料,还听取了他们对我国发展物流产业的建议和忠告。以此为基础,结合国内近年发展物流业的实际,形成了这份考察报告。 一、日本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特点与优势 现代物流的理念虽然发轫于美国,最近几十年来却在日本获得了飞速发展。总的来看,在现代物流方面,日本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国情又能与欧美等先进国家并驾齐驱的发展道路。日本现代物流的发展是其特定的经济社会状况、产业格局和具体国情的综合反映,它不仅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开辟新的利润源,更是出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考虑:日本是一个资源和产品“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型国家,发展现代物流有助于“贸易立国”和“海运立国”思想的确立。与此同时,日本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也需要高度发达的物流业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需要运输方式和仓储业的革命性变化来提高经济效率。 根据本人的实地调查与观察,概括起来,日本现代物流业发展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和优势: (一)全面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使物流产业发展有了坚实的依托和优越的发展条件 多年来,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构造新型的物流运输体系和仓储系统,既拉动了投资和内需的上升,又为扩大物流市场和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从时间上看,日本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是与现代物流业的兴起基本同步的。在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到70年代末,日本交通运输业发展很快,高速公路纷纷投建,仓储条件大为改观,汽车迅速普及,还有集装箱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与现阶段的物流业发展相适应,日本已经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国际海港等国际物流基地、海上高速网络、干线公路网络和连接港口、机场与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交通设施,同时通过修建市内环状公路、改进道口等来扩大交通容量,解决城市内物流的瓶颈制约问题。 在空间布局上,日本从国土和人口等国情出发,把物流性基础设施的重点放在高速公路网和沿海港口设施、海运网络上,以避免在狭小国土上铁路运输的不便,发挥公路运输快捷可控和灵活机动的优势,同时突出“海运立国”的发展战略。如今政府和业界又从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能源、运力的角度,提出将重点转向适应复合联运的交通体系建设。这些都是因地制宜和顺应时代潮流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的具体表现。 (二)极端重视物流管理方式的创新,不断提高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本部设在川崎市的日本DELL(戴尔)电脑公司,由于采用“零库存管理”和“准时制生产”等物流管理方式,在DELL物流中心和物流业界的紧密配合下,其产品全部采用直销方式并空运送达,成品库存控制在4天的销售量之内,为一般电脑公司的2%,从出厂到消费者收到货物只需2天时间,从下订单到产品送达客户手中也只不过10天时间。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

第四节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物流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初期发展阶段(1949一1965年) 在这一阶段,国民经济尚处在恢复时期,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较薄弱,并且出现了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物流的发展刚刚起步,只是在一些生产和流通部门开始建立数量不多的储运公司和功能单一的仓库;运输业无论是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等,都处在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搬运和仓储环节比较落后,物流业远远不能适应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的需要。 在这一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初步建立了物资流通网络系统。在物流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如组织定点供应、试行按经济区域统一组织市场供应等。 二、停滞阶段(1966—1977年) 1966年开始的“文革”动乱,使国家在经济、政治及其他方面造成了严重破坏,当然物流业的发展也同样遇到了影响。由此导致流通渠道单一,从整体上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甚至连原来的一些设施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然而,与此同时,国际上的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正在大力的发展。 三、较快发展阶段(1978—1900年) 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国民经济以及物流业得到了较快地发展,尤其是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的发展较快,兴建了大量的铁路、公路、港口、码头、仓库、机场等,不仅增加了物流设施,而且提高了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例如,水泥、粮食的散装运输、集装箱运输,并且开始建设立体自动化仓库等。尤其是积极有效地开展国内国际物流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我国加快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技术。中国物资流通学会于1989年5月在北京成功地承办了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对我国的物流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人们在观念上逐步改变了孤立的对待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信息情报等机能,开始以系统的观点对它们的作用进行考察。 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以运输为例,截止到1990年底,我国陆、水、空运输网线总长度有了较大增长,其中 l/4以上是在这十余年期间建成的。尤其是公路建设更为突出,已建成高速公路、汽车专用公路多达4000 km。这十多年来新建和改建的高速汽车专用公路超过了前30年建设总和的3倍。其他水运、空运、管道运输也都有很大发展。 四、高速发展阶段(1991年以后) 这一阶段正是我国进入“八五”“九五”计划建设时期。“八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8%。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要求物流体系迅速现代化以与之相适应。正因为如此,国家为高速发展物流业而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例如,在“八五”规划中明确地把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物流业作为重点,在此期间动工兴建的10项特大型工程中,物流业就占有5项,而且全部是运输方面的。 进入“九五”规划时期,虽然我国经济出现徘徊,但是我国总货运量还是持续快速增长,1997年已达到12.55亿吨,相应的货物周转总量达到23337亿吨。 在此期间,我国也加快了物流系统的建设,向标准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由于引进不少家用电器生产线和汽车生产线,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得到传播,有力地推动了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物流机械厂的新产品不断涌现,成为机械工业中引人注目的领域。与此同时,我国航运界开始全面关注物流业的发展纷纷介入综合物流领域;多次影响较大的物流会议把整个航运界的注意力都引向了物流这个延伸领域。由于大型航运企业进入物流业,使我国综合物流终于真正的高速发展起来。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物流业正稳步地走向现代化。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 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 (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我国物流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伴随着我国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在其带动下迅速的发展着。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物流业已成为国际间商业贸易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和必要手段,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在不断的向国际物流方向发展。现如今,我国的物流状况较前几年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我国的物流环境和供给与需求方面来看,发展是很迅速的。而且,我国物流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物流的发展中,我国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在物流布局上,有明显的不足,而且我国还严重缺乏物流相关人才。因此本文就以上所述,分析了我国的物流现状和我国物流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我国物流;现状;不足;发展趋势

目录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物流 (5) 2.1、物流的定义 (5) 2.2、物流构成 (5) 第三章、我国物流现状的优势 (7) 3.1、我国物流的环境 (7) 3.2、我国物流市场状况 (8) 3.3、物流业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8) 3.4、我国物流各方面的发展状况 (8) 第四章、我国物流现状的劣势 (10) 4.1、物流的库存、运输成本过高 (10) 4.2、物流管理成本过高 (10) 4.3、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 (11) 4.4、物流管理体制,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完善 (11) 4.5.物流管理人才匮乏,物流教育不够重视 (12) 第五章、我国物流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 (13) 5.1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13) 5.2加速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的发展 (13) 5.3加强我国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13) 5.4优化我国物流发展的区域布局 (14) 第六章、我国物流的发展趋势 (15) 6.1、物流作业的系统化发展 (15)

中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l.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供应链一体化过程中由物品的供方、需方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物流业发展经历过企业内部分散化物流、企业内部专业化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三个阶段。西方国家物流业的发展表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需占社会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所以第三方物流发展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市场的比重,日本为80%,美国为57%,我国仅为18%。 我国不仅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而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也较小。据调查,2001年中国物流企业平均员工为259人。从事公路运输物流企业平均营运车辆为1.43辆,超过百辆的只有极少数。这方面与国外物流企业差距巨大。2001年全球500强中,物流企业有58家,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连锁公司以2198.12亿美元营业额坐上500强的龙头宝座。我国已经加人WTO,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等全球500强中的大型物流企业,都已进入我国市场。如果我国的物流企业不能迅速做大做强,市场竞争前景确实令人担忧. 2.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是从传统的物资和商业储运企业、各部委所属储运基地以及港口、码头等转运代理点转变过来的。由于这些企业脱胎于计划经济,是粗放型经营,条块分割的产物,其基础设施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在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求矛盾依然突出;仓库储存设施落后,大部分仓库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已经相当陈旧;现代化的集装箱、散件运输发展不快,我国水路集装箱化率仅为42%,而国际上一般为60%;高效专用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 3.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运用信息技术是发展物流业的关键。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和许多货主建立合作关系,要处理来自多个企业的不同种类的数量商品的传递,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利用互联网来汇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加工、配送等众多合作伙伴的信息,根据企业的需要选择每一个环节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并能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要求物流企业要有很强的信息收集、储存和处理的能力:由于我国物流企业从总体来说信息化起步比较晚,信息化程度较低,对企业信息化存在许多分歧,不少物流企业还处在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的低级阶段。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 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等,都处于学习和起步阶段。 4.物流管理体制,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完善。目前我国物流业的管理基本上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物流业的管理权限分割为铁路、交通、民航、海关、商贸等部门。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物流中横向联系被纵向的管理体制隔断。在这种体制下,若一个企业的物品想实现多式联运(一次委托,由两家以上运输企业或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将某一物品运送到目的地的运输方式),就相当困难。 国家有关部门从各自的管理范围和专业特点出发制定了许多法规,例如,公路和水路各有不同的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工商、税务、海关、检验部门对物

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 结课论文 论文名称: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学科名称:运输物流工程 指导教师:于世军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1010310102

目录 论文名称: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1) 学科名称:运输物流工程 (1) 指导教师:于世军 (1) 学生姓名: (1) 学生学号:1010310102 (1) 一、引言 (1) 1.1农村物流体系的定义 (1) 1.2发展农村物流业的意义 (2) 二、我国农村物流业的现状 (2) 2.1已取得的成就 (2) 2.2制约因素与问题 (2) 2.2.1物流环节的制约 (3) 2.2.2农村社会环境的影响 (3) 2.2.3我国物流和市场环境 (4) 2.2.4 政府政策 (5) 三、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5) 3.1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 (5) 3.2政府政策 (6) 3.3物流市场环境 (7) 四、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7) 4.1高效机械化 (8) 4.2专业科学化 (8) 4.3统一标准化 (8) 4.4网络信息化 (8) 4.5连锁城乡一体化 (8) 4.6市场国际化 (8) 五、结束语 (8)

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目前农村物流业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建立新型高效的农村物流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农村物流环节、农村社会环境、我国物流与市场环境、政府政策等方面,对我国农村物流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物流业发展的问题与因素,从现代科技技术和人才培养、政府政策和物流市场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对策,探索了我国农村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Abstract:The rural logistics's under-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constraint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tors. How to build a new type of high efficient logistics system in rural area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of our country socialism the process ,which need to be solved. From the rural logistics, rural social environment, China's logistics and market environment, the government policy,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s rural area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constraints on China's rur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factors, from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 education, government policy and logistics market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exploring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logistics . 关键词:农村物流业制约因素发展方向 Keyword:rural logistics factors development 一、引言 1.1农村物流体系的定义 农村物流体系是指农村物流资源在地域空间、技术信息、基础设施、供需市场及产业组织等所构成的产业体系,它是一个为农村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务的产业组织所构成的服务体系。农村物流系统的运作主要涉及包括运输、仓库、场站、管理体制、信息水平等相关因素。该系统的功能主要有:完善社会物流系统;带动对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就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日本物流业的发展特点及新趋势

内容提要:日本是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处于世界物流实践的前沿。本文从物流基础理论的确定、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物流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几个方面,论述日本物流业发展的特色、现存问题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日本物流业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化 物流现代化和生产现代化,是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日本的物流概念于20世纪中期从美国引进,但无论在物流的发展速度、政府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方面,还是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物流发展水平方面,其水平均不亚于欧美,在配送中心、物流产业、物流企业管理和服务、物流信息化等方面还独具特色,50年来对日本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以下将从物流基础理论的确定、发展沿革、物流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物流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几个方面,分析日本物流业的历史沿革、特点、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日本物流的发展沿革 日本的物流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传入的,随后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经验,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先进国家。日本物流业在各个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物流概念的导入和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 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日本十分重视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1956年日本派出“流通技术考察团”到美国各地考察。在考察报告中,首次引用了“physical distribution”这一科学概念,译为“物的流通”,后被日本产业界普遍采用。“物流”的概念在导入日本的过程中,被理论界认为“是一种综合行为”。即物流活动整合了运输、配送、搬运、保管、包装、信息传递等各种活动。(注:野尻亘 新版日本の物流——流通近代化と空間構造 、古今書院、2005年、23頁。)因此,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改变了以前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进入到“保证运输与保管”的时代,着手发展陆路运输,加强保管、包装和库存管理等工作。 (二)物流现近代化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 此时期为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同时也是物流概念的迅速普及和物流活动频繁时期。)货物运输量的增加,使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这些企业建立了相应的物流部门,积极推进物流设施建设,增大了物流量和物流处理能力。随着日本经济进入到现近代化的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交通运输业、集装箱发展很快,东海道新干线以及高速公路相继建成,并且开始推广货台、铲车等装卸设备,导入自动仓库,建立大型物流中心等管理系统。在物流管理方面,企业用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来适应市场环境的激烈变化以确保收益。 (三)物流合理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节约能源和资源。为了与工业标准化相适应,建立了物流标准化体系,整合了配送中心,并开发了一些新的服务项目,使物流工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物流管理方面,为了全面地降低物流成本,日本开始推进物流合理化措施,主要包括缩短物流路径、减少输送次数、实施计划输送、实行共同配送、加强库存管理、简化包装、扩大站台和运用省力化机器等。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联网也蓬勃发展,专业物流部门和其子公司广泛设立,推动了物流的合理化进程。此外,1983年还成立“日本物流学会”,对物流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 (四)需求差异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期) 80年代中期以后,物流合理化面临挑战。日本生产经营发生了重大变革,消费需求差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 一、我国物流业当前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 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2.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3.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我国物流业和世界物流业的发展差距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 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和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活动,分拨活动以及采购活动过程中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是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其二是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 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一、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特征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并成为当前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中在中国从事生产、销售及采 购活动的跨国公司和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发展迅速,成为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此外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如私营企业、快递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等,也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物流服务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如丹麦有利物 流公司等。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例如,中外运集团等。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物流公司、北京华运通物流公司等。这些企业依靠灵活 的竞争策略和对专业化物流的认识,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较快,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在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的同时,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形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方面围 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服务、流通加工等物流职能和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比较迅速。另一方面是正在起步的系统化物流服务或全程物流服务,即由物流企业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从物流方案设计到全程物流的组织与实施的物流服务。 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 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在储运设施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5 个部分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运输线路和场站建设方面以及运输车辆及装备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在仓储设施方面,除运输部门的货运枢纽和场站等仓储设施外,我国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军队等行业中的仓储设施相对集中,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年投资规模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 在信息通讯方面,目前我国已拥有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公里,并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其覆盖范围包括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90%的县级市及大部分乡镇,并与世界主要国际信息网络连通。此外EDI、ERP、MRP、GPS等一些

我国物流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我国物流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现代物流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内物流热持续升温,发展势头迅猛。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经过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到2010年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5万公里,5年新增60.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3万公里,五年新增3.2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全国沿海港口通过能力达55.1亿吨,五年新增30亿吨;内河航道里程达12.3万公里,五年新增及改善航道里程5700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11年,中国民航运输机队总量达到1610架,是2005年的1.87,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 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 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四)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测算,2011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4%,一批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工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的幅度更大。 总的看,中国现代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一是物流总成本仍然偏高。一般经济发达国家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中国

物流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第一章 物流企业挣扎求生 酝酿提价一触即发 油价在飙,运费却一直没涨。2011年对物流企业仍是一个寒冬,一场大的行业洗牌正在进行,有商家指出,运输费提价箭在弦上。 在举办的第三届深圳国际物流设备与技术博览会上,许多人士纷纷表示,在物流行业,一些中小企业正在纷纷倒闭,规模较大的企业也在苦撑,行业内正在预测究竟哪些企业能撑过这个寒冬。 油价快速上涨不断摊薄着物流运输业的利润。"以深圳到上海货运为例,过去油价为5元每升,1500公里耗油大概600升,现在油价升至7.5元,仅油价成本就提高了50%,一趟来回的油费比过去多了近3000元,但运费两年来一直没涨。" 高昂的路桥费用也成为物流运输企业不成承受之重,据介绍,以运输行业经验统计,目前运输行业路桥费已达平均每公里1至2元。 运输费用已经到了"不得不涨"的时候。对于此前多家民营快递企业酝酿6月提价的传闻,业内涨价的呼声一直很强,但由于市场传导机制缺乏灵活和畅通性,因此运费普涨可能会推迟,但在今年年内必然将迎来有一波涨价。 事实上,面对严峻的生存危机,此前已有一些协会、组织曾酝酿集体涨价,但由于行业竞争不规范,因此提价一直未果。 "恶性竞争"是物流运输行业提价难的主要原因。由于物流行业准入门槛极低,给一些小企业甚至个体司机制造了大量机会,"压价"抢订单的风气愈演愈烈,造成物流行业竞争者"多、散、乱",甚至难以治理的恶果。 "因为管理欠缺规范,很多小企业、司机不给运输车辆购买货运保险,甚至有司机在车辆出事后扔下车、货逃跑的现象发生,给企业造成了大量损失。"前述业内人士指出。 据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的一项统计,作为深圳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现代物流业,2010年增加值已达926.3亿元,占深圳GDP总额的9.74%。物流行业涉及生产、消费、金融等多个社会,对社会经济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