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2016年结构设计大赛赛题--竹质塔结构

合集下载

竹材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研究考核试卷

竹材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研究考核试卷
B.竹材的物理性能
C.竹材的化学性质
D.建筑物的地理位置
4.竹材的物理性能中,以下哪项指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最大?()
A.含水率
B.密度
C.抗弯强度
D.抗拉强度
5.以下哪种结构形式不适合使用竹材?()
A.桁架结构
B.框架结构
C.墙体结构
D.悬挑结构
6.在竹材处理过程中,以下哪种方法不能提高竹材的防虫蛀性能?()
4.讨论竹结构建筑在面临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和火灾时的表现,并提出提高竹结构建筑抗灾能力的措施。(10分)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C
4. C
5. D
6. D
7. B
8. D
9. B
10. C
11. C
12. D
13. C
14. D
15. C
16. C
17. C
18. D
19. A
A.资源可持续性
B.能源消耗
C.废弃物处理
D.噪音污染
8.以下哪些竹材产品常用于建筑内饰?()
A.竹地板
B.竹墙板
C.竹家具
D.竹梁
9.竹材的哪些特性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A.高弹性模量
B.良好的能量吸收能力
C.较低的重量
D.坚固的连接方式
10.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竹材的力学性能?()
A.竹种
A.涂层处理
B.碳化处理
C.漂白处理
D.硅烷处理
5.竹结构建筑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哪些因素?()
A.竹材的物理性能
B.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C.当地的气候条件
D.建筑成本
6.以下哪些连接方式适用于竹结构建筑?()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精简版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精简版

一.要求1.模型整体包括竹高跷模型和踏板两个部分2.踏板固定在竹高跷模型顶面上,将来自参赛选手的荷载通过踏板A、B、C 三处实木条传递至模型。

踏板由组委会提供。

二.竹高跷模型竹高跷模型由参赛队使用组委会提供的材料及工具,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内制作完成,其具体要求如下:(1)模型采用竹材料制作,具体结构形式不限。

(2)制作完成后的高跷结构模型外围长度为400mm±5mm,宽度为150mm±5mm,高度为265mm±5mm;模型结构物应在图1所示的阴影部分之内。

(3)模型底面尺寸不得超过200mm×150mm的矩形平面。

图1 模型结构区域图三.踏板踏板由组委会提供,其结构及尺寸如图2所示。

踏板结构的面板为中密度板,面板上固定有A、B、C三根实木条,通过热熔胶与竹高跷模型固定。

参赛选手用热熔胶将参赛鞋固定于踏板上,踏板上设有4个直径为15mm通孔供穿绕系带(系带由组委会提供),以进一步固定参赛鞋(参赛鞋由各参赛队自备,建议选用类似轮滑鞋的可以保护踝关节的高帮鞋)。

图2踏板结构图踏板与竹高跷模型固定后的模型整体高度应为300mm±5mm。

如图3所示。

在踏板与模型连接处的外侧(图3中的a、b处)允许增加构造物以进一步提高连结强度,构造物的高度不得超过10mm。

图3模型整体图四.模型材料及工具竞赛期间,组委会为各参赛队提供如下材料及工具用于模型制作。

1.竹材,用于制作结构构件。

竹材规格及数量见表.竹材名称数量表竹材规格及数量竹材规格1250×430×本色侧压双层复压竹5张皮6张1250×430×本色侧压双层复压竹皮5张1250×430×本色侧压单层复压竹皮注:竹材力学性能参考值:弹性模量×104MPa,抗拉强度60MPa。

胶水,10瓶(规格25克),用于模型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

3.制作工具:美工刀(3把),1米钢尺(1把),三角板(2块),砂纸(10张),锉刀(1把)、剪刀(1把)、手套(3付)、签字笔(1支)、铅笔(1支)、橡皮(1块)。

结构设计竞赛赛题

结构设计竞赛赛题

结构设计竞赛赛题超高层结构1 赛题背景现代超高层建筑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80余年历史。

超高层建筑是反映国家、城市经济水平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蓬勃期,形成了以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660 m),武汉绿地中心大厦(636 m)和上海中心大厦(632 m)为代表的一系列600 m级的超高层建筑。

截至2015年底,统计结果表明世界范围内在建和已建成超过300m的超高层共210栋,其中中国有105栋(达50%),远超出排名第2的阿拉伯联合酋长王国(37栋),这表明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超高层数目最多的国家。

这对我国超高层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总体模型总体模型由承台板、核心筒、外框柱和连接构件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均采用竹材,形成如图1所示的超高层结构模型,沿高度方向将结构均匀划分为高度为125mm的8个区段。

竹材(主办方提供)表2.1 竹材规格及数量注:竹材力学性能参考值:弹性模量1.0×104MPa,抗拉强度60MPa。

粘着剂明星火速胶502胶水(主办方提供)砂纸、切割刀、直尺三角、尺量角器、铅笔、橡皮擦(以上物品主板方不提供请自行准备)3003 0 0承台板(a) 平面图(b) 立面图图 1 模型示意图 (单位:mm)2.1 承台板承台板标准尺寸300mm ×300mm ,厚度5mm 。

承台板板面标高定义为±0.00。

2.2 核心筒核心筒高度为1000mm (允许误差+5mm ),共8个区段(或层),每个区段(层)高度为125mm ,位于承台板正中央,承台板中央设有高度25mm ,厚度为5mm 的卡槽用以提高核心筒的整体工作性能。

沿高度方向核心筒截面尺寸不发生变化。

核心筒外边缘线尺寸为75mm ×75mm ,厚度不允许超过15mm ,允许开洞。

采用规格九竹材制作。

长安大学《结构检验》复习题参考答案

长安大学《结构检验》复习题参考答案

《结构检验》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红色是老师给的答案)1.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结构与工程,在实际结构建成后,要通过__B__,综合性鉴定其质量的可靠程度。

A.验算B.试验C.研究D观察2.用应变计测量试件应变时,为了得到准确的应变测量结果应该使应变计与被测物体变形___D_。

A.不一致B.不相仿C.相仿D.一致3.结构在等幅稳定、多次重复荷载作用下,为测试结构__B__而进行的动力试验为结构疲劳试验。

A.动力特性B.疲劳性能C.动力反应D.阻尼系数4.当使用液压加载系统在试验台座上或现场进行试验时,必须配置各种_A___,来承受液压加载器对结构加载时产生的反作用力。

A.加载装置B.支承系统C.测量系统D.控制系统5.对于混凝土结构试验,在达到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值以前,每级加载值不宣大于其荷载值的20%,在接近其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值后,每级加载值不宜大于其荷载值的__A___A. 10%B. 20%C. 30%D. 40%6.混合加载是将变幅、等幅两种加载制度结合起来运用,F列各图符合上述要求的是_C_。

7.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选择不少于构件的_B___测区数,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

A.20% B.30%C.40% D.50%8.基本构件性能研究的试件大部分是采用__B__。

A.足尺模型B.缩尺模型C.结构模型D.近似模型9.科研性的试件设计应包括试件形状的设计、尺寸和数量的确定以及构造措施的考虑,同时必须满足结构和受力的__A__的要求。

A.边界条件B.平衡条件C.支承条件D.协调条件10.手持应变仪常用于现场测量,适用于测量实际结构的应变,且适用于_A___。

A.持久试验B.冲击试验C.动力试验 D.破坏试验11.现行规范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和砖石结构的计算理论,其基础是___B_。

A.理论分析B.试验研究的直接结果C.数值计算 D.工程经验12.为了使所测到的位移表示测点相对于试验台座或地面的位移,通常把传感器支架固定在__D__。

竹材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考核试卷

竹材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考核试卷
竹材建筑设计与施工技术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竹材在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性能是()
1.竹材的强度在纵向和横向上是相同的。()
2.竹结构建筑的设计可以完全忽略竹材的力学性能。()
3.竹材在建筑中的应用仅限于装饰材料。()
4.竹结构建筑在施工前不需要进行竹材的预处理。()
5.竹材的环保特性包括其可再生的特性和低碳排放。(√)
6.竹结构建筑在潮湿环境中更容易受损。(√)
7.竹材的加工和连接方式对竹结构建筑的耐久性没有影响。(×)
3.论述竹材的环保特性及其在可持续建筑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提及至少两种竹材的回收再利用方法。
4.分析竹结构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 C
4. A
5. B
6. D
7. C
8. D
9. A
10. B
11. C
12. D
13. C
14. D
B.施工场地的规划和布置
C.施工人员的培训和选拔
D.建筑材料的采购和运输
9.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竹材的耐久性?()
A.防腐处理
B.热处理
C.竹材的含水率
D.储存条件
10.竹结构建筑的维护和保养应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定期检查结构完整性
B.保持竹材干燥
C.定期涂抹防护涂料
D.及时更换损坏部件

结构设计竞赛决赛试题及评分标准

结构设计竞赛决赛试题及评分标准

第八届构造设计竞赛决赛试题及评分标准1、赛题名称体育馆屋盖构造静力荷重比2、竞赛模型竞赛模型为体育馆屋盖构造,采用木头为主要制作材料,具体构造形式不限,但应满足规定的尺寸范围。

参赛选手设计制作模型包括屋盖构造、屋盖及支座连接节点、荷载施加节点三局部,竞赛组织方提供屋盖下部的支撑柱。

图1给出一示意性构造形式〔正放四角锥平板网格屋盖构造〕。

图1示意性屋盖构造3、模型要求屋盖可以设计为多种形式,如矩形、圆形、多边形以及不规那么图形等,力求新颖及创新性。

设计要求:(1)屋盖所覆盖的空间投影面积不小于为1m2,最大跨度不能小于0.8m;〔如图2所示〕(2)屋盖构造的高m以内,悬索的高度不受限制;(3)允许屋盖向周边外挑〔即支撑柱外局部〕,净外挑长度不应大于0.2m;(4)屋盖支承在周边钢柱上,支承柱共设8根〔参赛者可使用少于8根支承柱作为屋盖支承,但不得多于8根〕,其具体位置可以按照设计的屋盖构造形式进展调整。

支撑柱采用无缝钢管制作,钢管尺寸32mm×3mm,〔如图3所示〕。

(5)支座节点,即屋盖构造如何固定在支承钢管柱上,请参赛选手自行设计,要求连接节点插入钢管内的长度不得大于100mm。

〔提示:支座节点可设计为装配式可拆卸的形式,可现场方便拆卸,有效减轻屋盖自重,不可拆卸的支座须计入屋盖自重〕(6)m×m〔或直径D=0.2m〕范围内,共4个加载点,要求均匀排列在该区域内,加载点统一设计在在屋盖构造的下外表,具体加载点的位置、加载节点的设计由参赛人员考虑。

〔7〕参赛选手应在5min内将屋盖构造安装在提供的支承钢柱上。

图2跨度要求示意图〔多边形、圆形、矩形柱网布置〕注:图2仅给出圆形与矩形柱网布置情况,亦可设置不规那么布置形式,但必须满足最大跨度不小于0.8m要求。

图3钢管柱示意图4、加荷方式竞赛组织方提供不锈钢砝码假设干,砝码重量分别为1kg/个、2kg/个、5kg/个,由参赛者自己施加荷载,砝码必须挂在预先选定的构造加载点上。

长安大学2016年结构设计大赛赛题--竹质塔结构

长安大学2016年结构设计大赛赛题--竹质塔结构

长安大学2016年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竹质塔结构模型设计、制作与测试1.竞赛模型设计能够承受一定的竖向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的竹质塔结构模型,具体结构形式不限,可为四根、六根或八根柱组成的框架式空间结构,也可为其他结构。

模型包括小振动台系统、上部塔结构模型和塔顶铁块三个部分,铁块通过热熔胶固定于塔顶,塔结构模型由参赛选手制作,并通过螺栓和竹质底板固定于振动台上,图1给出了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1 模型立面示意图(单位:mm)2. 模型要求2.1 几何尺寸要求:(1) 底板:塔结构模型用胶水固定于模型底板上,底板为330mm×330mm×8mm的木板(如图2所示),底板用螺栓固定于振动台上。

(2) 模型大小:模型总高度应为900mm,允许误差为±3mm。

总高度为模型底板顶面至塔顶(模型顶面)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但不包括塔顶铁块的高度。

模型顶面为平面,应满足安全放置铁块的要求。

模型底面尺寸不得超过220mm×220mm 的正方形平面,塔顶不得小于150mm×150mm的正方形平面,即整个模型需放置于该正方形平面范围内,可为等截面结构也可为变截面结构,模型底面外轮廓与底板边缘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螺栓能顺利紧固。

模型的主要受力构件应合理布置,整体结构应体现“创新、轻巧、美观、实用”的原则。

图2模型底板示意图(单位:mm)2.2 模型及附加铁块安装要求:(1)利用热熔胶将附加铁块固定在塔顶上,可在顶层设置固定铁块辅助装置,但辅助装置和铁块不能超出塔顶范围且不能直接跟柱接触。

(2) 提供的铁块为底边150mm高50mm的长方体,重量约为8.83 kg。

3. 加载设备介绍结构模型采用第二代改进型WS-Z30小型精密振动台系统进行模拟水平地震作用的加载,考察模型承载力。

振动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相关参数信息如下:水平振动台:型号:WS-Z30-50指标:水平台尺寸:506×380×22mm,荷载:30kg,重量:11.5kg,材料:铝合金LY12。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之竹材桥梁结构分析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之竹材桥梁结构分析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之竹材桥梁结构分析作者:李隽逸刘志威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07期摘要:以2017年湖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为背景,以纸质结构模型中的桥梁为例,运用ABAQUS软件对纸质桥梁结构进行建模,通过分析桥梁在荷载作用下的极限荷载和跨中最大挠度进行桥型比选以及结构优化。

之后,我们通过具体的加载实验验证了纸质梁一桁架组合桥在荷载作用下能很好地满足竞赛的要求。

在此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在模型设计,模型建立与优化,受力分析与结果分析的能力。

关键词:结构设计竞赛;桥梁;梁一桁架组合桥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8.07.093结构设计大赛是一项激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活动,提高专业知识能力,拓宽专业知识面,增加学生见识,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增强专业兴趣、加深专业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校以培养学生全方面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自由发挥,互相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

此次竞赛所设计的模型虽然是纸质的,而且体型较小,但是与工程结构一样五脏俱全。

在桥梁比选、模型优化、结果分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结构设计竞赛中的纸质桥梁为例,通过对竹材的受力性能和各种桥型的受力特点进行分析,经过比选,初步选定了三种桥型结构(桁架桥、简支梁桥和梁一桁架组合桥)。

之后,根据本次竞赛的要求和桥梁结构的受力特点,确定了三种桥型结构的尺寸。

紧接着,我们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三种结构进行了建模,通过分析比较三种桥梁结构的最大承载力和跨中最大挠度,选定梁一桁架组合桥作为本次竞赛的桥型结构。

之后,通过ABAQUS分析得到的应力云图对结构进行了优化,使得结构能够满足竞赛要求。

之后,为了验证建模分析的准确性,我们进行了现场加载实验,测得了桥梁跨中的挠度和桥梁结构破坏情况,以保证此模型能很好地满足竞赛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安大学2016年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
竹质塔结构模型设计、制作与测试
1.竞赛模型
设计能够承受一定的竖向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的竹质塔结构模型,具体结构形式不限,可为四根、六根或八根柱组成的框架式空间结构,也可为其他结构。

模型包括小振动台系统、上部塔结构模型和塔顶铁块三个部分,铁块通过热熔胶固定于塔顶,塔结构模型由参赛选手制作,并通过螺栓和竹质底板固定于振动台上,图1给出了一示意性结构图。

图1 模型立面示意图(单位:mm)
2. 模型要求
2.1 几何尺寸要求:
(1) 底板:塔结构模型用胶水固定于模型底板上,底板为330mm×330mm×8mm的木板(如图2所示),底板用螺栓固定于振动台上。

(2) 模型大小:模型总高度应为900mm,允许误差为±3mm。

总高度为模型
底板顶面至塔顶(模型顶面)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但不包括塔顶铁块的高度。

模型顶面为平面,应满足安全放置铁块的要求。

模型底面尺寸不得超过220mm×220mm 的正方形平面,塔顶不得小于150mm×150mm的正方形平面,即整个模型需放置于该正方形平面范围内,可为等截面结构也可为变截面结构,模型底面外轮廓与底板边缘应有足够的距离以保证螺栓能顺利紧固。

模型的主要受力构件应合理布置,整体结构应体现“创新、轻巧、美观、实用”的原则。

图2模型底板示意图(单位:mm)
2.2 模型及附加铁块安装要求:
(1)利用热熔胶将附加铁块固定在塔顶上,可在顶层设置固定铁块辅助装置,但辅助装置和铁块不能超出塔顶范围且不能直接跟柱接触。

(2) 提供的铁块为底边150mm高50mm的长方体,重量约为8.83 kg。

3. 加载设备介绍
结构模型采用第二代改进型WS-Z30小型精密振动台系统进行模拟水平地震作用的加载,考察模型承载力。

振动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相关参数信息如下:水平振动台:型号:WS-Z30-50
指标:水平台尺寸:506×380×22mm,荷载:30kg,重量:11.5kg,材料:铝合金LY12。

功能:承载实验模型。

激振器:型号:JZ-50
指标:工作频率:0.5~3000Hz,最大位移:±8mm,激振力:500N,重量:28kg
功能:使水平台振动
图3 水平振动台和激振器图4 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型号:GF-500W
指标:失真度:<1%,噪声:< 10mV,输出阻抗:0.5Ω,工作频率:DC~10000Hz,输出电流:25A,输出电压:25V,功率:500VA,供电电压:220VAC,尺寸:44x48x18cm,
重量:18g
功能:为激振器提供输出功率
4. 加载与测量
4.1 输入地震波:
图5 竞赛加载所用的基准输入波(32s)
本次竞赛采用振动台单方向加载,通过输入实测地震动数据模拟实际地震作用。

振动台输入的地震波取自2008汶川地震中什邡八角站记录的NS方向加速度
时程数据,原始记录数据点时间间隔t为0.005s,即数据采样频率f为200Hz,全部波形时长为205s,峰值加速度581gal。

截取原始记录中第10s~42s区间内的数据,并通过等比例调整使峰值加速度放大为1000gal,作为本次竞赛加载所用的基准输入波,如图5所示。

4.2 荷载施加方式:
由于加载设备限制,模型试验仅在单一水平向施加地震作用,模型的抗侧体系应在计算书中阐述清楚。

试验时模型放置方向按照安装底板标识(A或B,如图2中所示) ,通过抽签挑边确定。

竞赛加载共分三级进行。

在三级加载中,通过控制加载设备输入电压和地震波数据采样频率获得具有不同输出峰值加速度和不同卓越频率的地震波,以全面检验模型对于不同强度和频谱成分地震波作用下的承载能力。

加载时功率放大器的增益(Gala)旋钮统一调至90度标识,此时三级加载的设备输入电压和数据采样频率控制值如下表所示:
注:上表中的台面最大加速度参考值通过连接于加载设备台面的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得到,此时,振动台面上的竹模型附加了铁块,台面位移未超限。

实际输出的台面加速度峰值会因模型结构型式、附加铁块重量及布置方式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

4.3 台面振动加速度峰值的测量:
在对每个模型的每一级加载过程中,都通过传感器对台面振动加速度进行实测。

本次竞赛采用的加载设备所允许的台面最大位移为±8mm,若一些模型在加载过程中,振动台台面位移超限,致使台面与限位装置撞击,产生高频加速度分量,将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实测的台面振动加速度将经过滤波处理后输出,设定加载设备的滤波限值为低通20Hz。

加载过程中,将实时显示该级加载下台面振动加速度的峰值I,用于最终模型效率比的计算(参见第七项:评分标准)。

注:如因台面位移超限而引起的结构不良反应符合4.4所列情况,均判加载失败。

4.4 模型失效评判准则:
在进行加载时,出现下列任一情形则判定为模型失效,不能继续加载。

同时,将上一个加载级别视为该模型实际所能通过的最高加载级别,并作为模型效率比计算的依据(参见第七项:评分标准)。

(1) 第一级加载时:模型中的任一构件出现破坏;
(2) 第二级加载时:模型的主要构件——梁和柱中任一构件出现破坏;
(3) 第三级加载时:模型整体发生坍塌或任一柱脚脱离底板;
(4) 每一级加载过程中有铁块脱落。

上述失效准则中的“构件破坏”定义为构件出现明显开裂、断开或者节点脱开。

5. 模型材料
竞赛期间,承办方为各队提供如下材料及工具用于模型制作。

(1)竹材:用于制作结构构件。

有如下两种规格:
(2) 502胶水:用于模型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

(3) 热熔胶:用于铁块与模型的固定。

(4) 模型底板:底板厚度约8mm,长与宽分别为330mm和330mm。

底板上除预设孔洞外,不得另行钻孔。

(5) 制作工具:美工刀、钢尺、砂纸、锉刀、改锥、小型锯子。

6. 模型现场安装、加载及测试步骤
6.1 赛前准备:
(1) 模型称重:将制作好的模型(不含底板、铁块)称重(精度0.1g);
(2) 将模型安装在底板上,并将铁块固定在模型上;
(3) 进行高度测量,测出模型实际总高度H,高度计量单位为mm;
(4) 得到入场指令后,迅速将模型及底板运进场内,安装在振动台上,紧固螺栓,固定铁块,准备进行加载。

赛场内安装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
(5) 以上过程由各队自行完成,赛会人员负责监督、标定测量仪器和记录。

如在此过程中出现模型损坏,则视为丧失比赛资格。

6.2 加载及测试步骤:
(1) 参赛队代表进行2分钟陈述,之后评委提问2分钟;
(2) 依次进行三级加载,每级加载完成后依据4.4的失效评判准则评价模型是否失效。

7. 评分标准
7.1 总分构成:
结构评分按总分100分计算,其中包括:
(1) 计算书及设计
图10% (共10分)
(2) 结构选型与制作质
量10% (共10分)
(3) 现场表
现5%
(共 5 分)
(4) 加载表现评分
75% (共75分)
7.2 评分细则
A. 计算书及设计图
(1) 计算内容的完整
性(共6分)
(2) 图文表达的清晰性、规范
性(共4分)
注:计算书要求包含:结构选型、结构建模及主要计算参数、受荷分析、节点构造、模型加工图(含材料表)。

B. 结构选型与制作质量
(1) 结构合理性与创新性(共6分)
(2) 模型制作美观性 (共4分)
C. 现场表现
(1) 现场陈述 (共3分)
(2) 现场答辩 (共2分)
D. 加载表现评分
本次比赛各组模型在加载环节的表现将根据其效率比E i 的计算结果进行评分。

效率比E i 的计算如式(2)所示:
M
e i M W E 10003.1⨯= (2) 其中各项指标的意义与计算如下:
W e 为铁块的总重量,
M M 为模型(不含底板和螺栓)质量。

设E max 为所有模型中的最高效率比,各模型根据其效率比结果获得的加载表
现分K 的计算公式如式(3):
75max
⨯=E E K i (3)
以上A-D 各项得分相加,分数最高者优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