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历年高考立体几何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全国卷历年高考立体几何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全国卷历年高考立体几何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全国卷历年高考立体几何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类型一:直建系——条件中已经有线面垂直条件,该直线可以作为z轴或与z轴平行,底面垂直关系直接给出或容易得出(如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这类题入手比较容易,第(Ⅰ)小问的证明就可以用向量法,第(Ⅱ)小问往往有未知量,如平行坐标轴的某边长未知,或线上动点等问题,以增加难度。该类问题的突破点是通过条件建立方程求解,对于向上动点问题这主意共线向量的应用。

1.(2014年全国Ⅱ卷)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 的中点.

(Ⅰ)证明:PB∥平面AEC;

(Ⅱ)设二面角D-AE-C为60°,AP=1,AD=3,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

2.(2015年全国Ⅰ卷)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120°,E,F是平面ABCD同一侧的两点,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

(Ⅰ)证明:平面AEC⊥平面AFC;(Ⅱ)求直线AE与直线CF所成角的余弦值.

3.(2015年全国Ⅱ卷)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点E,F分别在A1B1,D1C1上,A1E=D1F=4,过点E,F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Ⅰ)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出画法和理由);(Ⅱ)求直线AF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

4.(2016年全国Ⅲ卷)如图,四棱锥P ABC -中,PA ⊥底面面ABCD ,AD ∥BC ,

3AB AD AC ===,4PA BC ==,M 为线段AD 上一点,2AM MD =,N 为PC 的中点. (I )证明MN 平面PAB ;(II )求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

5.(2017全国Ⅱ卷)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

ABCD ,1

2

AB BC AD ==

,o 90BAD ABC ∠=∠=, E 是PD 的中点. (1)求证:直线//CE 平面PAB ;

(2)点M 在棱PC 上,且直线BM 与底面ABCD 所成的锐角为45,求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

E

M D

C

B

A

P

类型二:证建系(1)——条件中已经有线面垂直条件,该直线可以作为z 轴或与z 轴平行,但底面垂直关系需要证明才可以建系(如勾股定理逆定理等证明平面线线垂直定理)。这类题,第(Ⅰ)小问的证明用几何法证明,其证明过程中的结论通常是第(Ⅱ)问证明的条件。第(Ⅱ)小问开始需要证明底面上两条直线垂直,然后才能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6.(2011年全国卷)如图,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 ,PD ⊥底面ABCD .

(Ⅰ)证明:P A ⊥BD ;

(Ⅱ)若PD =AD ,求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

7.(2012年全国卷)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

2

AC BC AA ==

,D 是棱1AA 的中点,BD DC ⊥1.

(Ⅰ)证明:BC DC ⊥1;

(Ⅱ)求二面角11C BD A --的大小.

8.(2013年全国Ⅱ卷)如图,直棱柱ABC-A 1B 1C 1中,D ,E 分别是AB ,BB 1的中点,AA 1=AC=CB=

2

2

AB. (Ⅰ)证明:BC 1//平面A 1CD , (Ⅱ)求二面角D-A 1C-E 的正弦值

类型三:证建系(2)——条件中没有线面垂直条件,底面垂直关系直接给出或容易得出。这类题关键在于第(Ⅱ)小问线面垂直的证明,常见有面面垂直条件推出。3,5,9,10,12 9.(2013年全国Ⅰ卷)如图,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CB CA =,1AA AB =, 601=∠BAA . (Ⅰ)证明C A AB 1⊥;

(Ⅱ)若平面ABC ⊥平面AA 1B 1B ,AB=CB ,求直线A 1C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

10.(2014年全国Ⅰ卷)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BB C C 为菱形,1AB B C ⊥. (Ⅰ) 证明:1AC AB =;

(Ⅱ)若1AC AB ⊥,o

160CBB ∠=,AB=BC ,求二面角111A A B C --的余弦值.

11.(2016年全国Ⅰ卷)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 =2FD ,90AFD ∠=,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

(I )证明:平面ABEF ⊥平面EFDC ;(II )求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

12.(2016年全国Ⅱ卷)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5,6AB AC ==,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5

4

AE CF ==

,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位置,10OD '=.

(Ⅰ)证明:D H '⊥平面ABCD ; (Ⅱ)求二面角B D A C '--的正弦值.

13.(2017全国Ⅰ卷)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且90BAP CDP ∠=∠=. (1)求证:平面PAB ⊥平面PAD ;

(2)若PA PD AB DC ===,90APD ∠=,求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

D

C

B

A

P

14.(2017全国Ⅲ卷)如图所示,四面体ABCD 中,ABC △是正三角形,ACD △是直角三角形, ABD CBD ∠=∠,AB BD =.

(1)求证:平面ACD ⊥平面ABC ;

(2)过AC 的平面交BD 于点E ,若平面AEC 把四面体ABCD 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求二面角––D AE C 的余弦值.

自我总结:

向量法另外难点在于运算策略问题,即这样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请参看我的《向量法解立体几何的运算策略》

新课标全国卷历年高考例题几何真题

1.【解析】(1) 连接BD 交AC 于点为G ,连接EG .在三角形PBD 中,中位线EG ∥PB, 且EG 在平面AEC 上,所以PB ∥平面AEC.

(2)设CD=m,分别以AD,AB,AP 为x,y,z 轴建立坐标系,则A(0,0,0),D(

3,0,0),E 31,0,22??

? ???

,C(

3,m,0).所以

AD =(3,0,0), AE =31,0,22??

? ???

,AC =(

)

3,,0m .设平面

ADE 的法向量为1n =(x 1,y 1,z 1),则1n AD ?=0, 1n AE ?=0,解得一个

1n =(0,1,0).同理设平面ACE 的法向量为2n =(x 2,y 2,z 2),则2n AC ?=0, 2n AE ?=0,解得一个2n =(m,- 3,-3m).因为cos 3π=|cos<12,n n >|=1212n n n n ?=223

33m m ++=12

,解得m=32.

设F 为AD 的中点,则PA ∥EF,且PA=

2EF =1

2

,EF ⊥面ACD,即为三棱锥E-ACD 的高. 所以V E-ACD =·S △ACD ·EF=

13×12×3

2

×3×12=38.所以,三棱锥E-ACD 的体积为38.

2.【解析】(1)连结BD,设BD ∩AC=G ,连结EG ,FG ,EF.在菱形ABCD 中,不妨设GB=1. 由∠ABC=120°,可得AG=GC=

.由BE ⊥平面ABCD,AB=BC

可知AE=EC.又AE ⊥EC,所以EG=

,且EG ⊥AC.在Rt △EBG 中,

可得BE=,故DF=.在Rt △FDG 中,可得FG=.在直角梯形BDFE 中,

由BD=2,BE=,DF=,可得EF=.从而EG 2+FG 2=EF 2,所以EG ⊥FG .,

又AC ∩FG=G,可得EG ⊥平面AFC.又因为EG ?平面AEC,所以平面AEC ⊥平面AFC. (2)如图,以G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的方向为x 轴,y 轴正方向,|

|为单位长度,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G-xyz.

由(1)可得(,,)A 0-30,(,,)E 102,(,,

)F 2

-10,(,,)C 030, 所以(,,)AE =132,(,,

)CF 2=-1-3. 故cos ,||||

AE CF AE CF AE CF ?3<>==-3.

所以直线AE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 3

3.【解析】(1)交线围成的正方形EHGF如图:

(2)作EM⊥AB,垂足为M,则AM=A1E=4,EM=AA 1=8.

因为四边形EHGF为正方形,所以EH=EF=BC=10.

于是MH==6,所以AH=10.以D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

x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

A(10,0,0),H(10,10,0),E(10,4,8),F(0,4,8),=(10,0,0),=(0,-6,8).

设n=(x,y,z)是平面EHGF的法向量,则

??

?

?

?

=

?

=

?

HE

n

FE

n

,

?

?

?

=

+

-

=

8

6

10

z

y

x

.

所以可取)3,4,0(

=

n,又)8,4,

10

(-

=

AF,故

15

5

4

|

||

|

|

|

|

,

cos

|=

?

=

>

<

AF

n

AF

n

AF

n.

所以AF与平面EHGF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15

5

4

.

4.

设)

,

,

(z

y

x

n=为平面PMN的法向量,则

??

?

?

?

=

?

=

?

PN

n

PM

n

,即

?

?

?

?

?

=

-

+

=

-

2

2

5

4

2

z

y

x

z

x

,可取)1,2,0(

=

n,

于是255

8|

||||,co s |==

>

5.解析 (1)令PA 的中点为F ,联结EF ,BF ,如图所示.因为点E ,F 为PD ,PA 的中点,所以EF 为PAD △的中位线,所以=1

//2

EF AD .又因为90BAD ABC ∠=∠=?,所以BC AD ∥.又因

为12AB BC AD ==

,所以=1//2

BC AD ,于是=//EF BC .从而四边形BCE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E BF ∥.又因为BF PAB ?面,所以CE ∥平面PAB .

(2)以AD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1AB BC ==,则()000O ,,,()010A -,,,()110B -,,,()100C ,,,()010D ,,,()

003P ,,.点M 在底面ABCD 上的投影为

M ',所以MM BM ''⊥,联结BM '.因为45MBM '∠=,所以MBM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因为

POC △为直角三角形,3

3

OC OP =

,所以60PCO ∠=. 设MM a '=,33CM a '=

,313OM a '=-.所以3100M a ??'- ? ???

,,. 2

22

2316101332BM a a a a ??'=++=+=?= ? ???.从而32

11OM a '=-

=-

. 所以

21002M ??'- ? ???

,,,

261022M ??

- ? ???

,,,

26112AM ??

=- ? ???

,,,(100)AB =,,. 设平面ABM 的法向量11(0)y z =,,m ,则116

0AM y z ?=+

=m ,所以(062)=-,,m , 易知平面ABD 的一个法向量为(001)=,,n ,从而10

cos ,?=

=?m n m n m n .故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为

10

6.解:(Ⅰ)因为60,2DAB AB AD ∠=?=, 由余弦定理得

3BD AD = 从而BD 2+AD 2= AB 2,故BD ⊥AD;又PD ⊥底面

ABCD ,可得BD ⊥PD 所以BD ⊥平面P AD. 故 P A ⊥BD

(Ⅱ)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AD 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 为x 轴

O

z y

x

P

M

F E D C

A

的正半轴射线DB 为y 轴的正半轴,射线DP 为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

()1,0,0A ,()03,0B ,,()

1,3,0C -,()0,0,1P .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 =(x,y,z ),则0

0??=???=??n AB n PB

,

因此可取n =(3,1,3) 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则0

??=???=??m PB m BC 可取m =(0,-1,3-),

27cos .727

<>=

=-m,n 故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为 27

-

. 7.证明(Ⅰ)(1)在Rt DAC ?中,AD AC =得:45ADC ?∠=,

同理:111459

0AD C C D C ??∠=?∠=,得: 又∵11,D C D CD C B D D C ⊥⊥?⊥

平面1B C D D C B C ?⊥. (Ⅱ)(2)

11,D C B CC C B C B C ⊥⊥

?⊥平面11ACC A BC AC ?⊥

取11A B 的中点O ,过点O 作OH BD ⊥于点H ,连接11,C O C H ,

1111111AC BC CO AB =?⊥,C 1O ⊥A 1D

1C O ?⊥面1A BD 1

O H B D CH B D ⊥?⊥ 得:点H 与点D 重合 , 即1C DO ∠是二面角11C BD A --的平面角 设AC a =,则122

a

C O =

,1112230CD a CO CD O ?==?∠= 即二面角11C BD A --的大小为30?.

8.(1)连接1AC ,交1AC 于点F ,连结1,DF BC ,则F 为1AC 的中点,因为D 为AB 的中点,所以DF//1BC ,又因为111FD ACD BC AC D ??平面,平面,所以11

//BC ACD 平面.

(2)由AA 12

2

AC CB AB ===

可设:AB =2a,则12,AA AC CB a ===所以AC BC ⊥,又因为ABC-A 1B 1C 1为直三棱柱,所以以点C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C (0,0,0)、(

)

1

222,0,2,,022A a a D a a ?? ? ???

、、 20,2,,2E a a ??

? ???

(

)

1222,0,2,,,022CA a a CD a a ??== ? ???,20,2,.2CE a a ??= ? ???

设平面1A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0n CD ?=且10,n CA ?=可解得,y x z =-=令1,x =得平面1ACD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n =--,同理可得平面1

ACE 的一个法向量为()2,1,2m =-,则3cos ,3n m <>=

,所以6sin ,,3n m <>=所以二面角1D AC E --的正弦值为6.3

5 9.解:(1)连结BC 1,交B 1C 于点O ,连结AO ,∵侧面BB 1C 1C 为菱形,∴BC 1⊥B 1C ,

且O 为BC 1和B 1C 的中点,又∵AB ⊥B 1C ,∴B 1C ⊥平面ABO ,∵AO ?平面ABO , ∴B 1C ⊥AO ,又B 1O=CO ,∴AC=AB 1,

(2)∵AC ⊥AB 1,且O 为B 1C 的中点,∴AO=CO , 又∵AB=BC ,∴△BOA ≌△BOC ,∴OA ⊥OB ,∴OA ,OB ,OB 1两两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为单位长度,

的方向为y 轴的正方

向,

的方向为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CBB 1=60°,∴△CBB 1为正三角形,又AB=BC , ∴A (0,0,),B (1,0,0,),B 1(0,,0),C (0,

,0) ∴

=(0,

),

=

=(1,0,

),

==(﹣1,

,0),

设向量=(x ,y ,z )是平面AA 1B 1的法向量,则,可取=(1,,

),同理可得平面A 1B 1C 1的一个法向量=(1,﹣,),

∴cos <,>=

=,∴二面角A ﹣A 1B 1﹣C 1的余弦值为

10.【解析】(Ⅰ)取AB 的中点O ,连结OC ,1OA ,B A 1.因为CB CA =,所以AB OC ⊥.由于1AA AB =,

601=∠BAA ,故B AA 1?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B OA ⊥1.

因为O OA OC =1 ,所以⊥AB 面C OA 1.又?C A 1平面

C OA 1,故C A AB 1⊥.

(Ⅱ)由(Ⅰ)知,AB OC ⊥,AB OA ⊥1,又平面⊥ABC 平面11BB AA ,交线为AB ,所以⊥OC 平面11BB AA ,故OA ,OC ,1OA 两两互相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OA 的方向为

x 轴的正方向,||OA 为单位长度,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O -,则有)0,0,1(A ,

)0,3,0(1A ,)3,0,0(C ,)0,0,1(-B .则)3,0,1(=BC , )0,3,1(1-==AA BB ,

)3,3,0(-=AC .设平面C C BB 11的法向量为),,(z y x n =,则有?????=?=?0

01BB n BC n ,即

?????=+-=+030

3y x z x ,可取)1,1,3(-=n .故510||||,cos 111

-=??>=

所以直线C A 1与平面C C BB 1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

10.

∴AF DF ⊥∵=DF EF F ∴AF ⊥面EFDC AF ⊥面ABEF ∴平面ABEF ⊥平面EFDC ⑵ 由⑴知60DFE CEF ∠=∠=?∵AB EF ∥ AB ?平面EFDC EF ?平面EFDC ∴AB ∥平面ABCD AB ?平面ABCD ∵面ABCD 面EFDC CD = ∴

AB CD ∥,∴CD EF ∥ ∴四边形EFDC 为等腰梯形以E 为原点,如图建立坐标系,设FD a =()()000020E B a ,,,,

()302202a C a A a a ?? ? ???

,,,,

()020EB a =,,,3222a BC a a ??

=- ? ???

,,,()200AB a =-,,设面BEC 法向量为

()m x y z =,,.00

m EB m BC ??=???=??,即1111203

2022a y a x ay a z ?=????-+?=??,

(

)301

m =-,,

设面ABC 法向量为()222n x y z =,, =00n BC n AB ?????=??

.即2222320220a x ay az ax ?-+

=???=?,

(

)

034n =,, 设二面角E BC A --的大小为θ.219

cos 31316

m n m n

θ?=

=

=-

+?+? ∴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219

19

-

12.【解析】⑴证明:∵5

4AE CF ==

,∴AE CF AD CD

=,∴EF AC ∥.∵四边形ABCD 为菱形,∴

AC BD ⊥,∴EF BD ⊥,∴EF DH ⊥,∴EF D H '⊥.∵6AC =,∴3AO =;又5AB =,AO OB ⊥,

∴4OB =, ∴1AE OH OD AO

=

?=,∴3DH D H '==,∴222

'OD OH D H '=+, ∴'D H OH ⊥.又∵OH EF H =,∴'D H ⊥面ABCD . ⑵建立如图坐标系H xyz -.

()500B ,,,()130C ,,,()'003D ,,,()130A -,,,

AB ()430AB =,,,AD ()'133AD =-,,, AC

()060AC =,,,

'

ABD 法向量

1

n ()1n x y z =,,,由1100n AB n AD ??=??'?=??得430330x y x y z +=??-++=?,取3

45x y z =??=-??=?

, ∴1

n ()1345n =-,,.同理可得面'AD C 的法向量2n ()2301n =,

,, ∴2

121cos n n n ?=θ1212

9575cos 255210

n n n n θ?+=

=

=

?, ∴295

sin 25

θ=.

13. 解析 (1)证明:因为90BAP CDP ∠=∠=,所以PA AB ⊥,PD CD ⊥.

又因为AB CD ∥,所以PD AB ⊥.又因为PD PA P =,PD ,PA ?平面PAD ,所以AB ⊥ 平面PAD .又AB ?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 ⊥平面PAD .

(2)取AD 的中点O ,BC 的中点E ,联结PO ,OE ,因为AB CD ∥,所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OE AB ∥.由(1)知,AB ⊥平面PAD ,所以OE ⊥平面PAD .又PO , AD ?平面PAD ,所以OE PO ⊥,OE AD ⊥.又因为PA PD =,所以PO AD ⊥,从而PO , OE ,AD 两两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设2PA =,所以()002D -,

,,(

)220B ,,,()002P ,,,()

202C -,,,

所以()022PD =--,

,,(

)222PB =-,,,()

2200BC =-,,.

设()x y z =n ,,为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由0

PB BC ??=???=??n n ,

得2220

220x y z x ?+-=??

-=??

. 令1y =,则2z =,0x =,可得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

012=n ,,.

因为90APD ∠=?,所以PD PA ⊥,又知AB ⊥平面PAD ,

PD ?平面PAD , 所以PD AB ⊥,又PA AB A =,所以PD ⊥平面PAB .

即PD 是平面PAB 的一个法向量,()

022PD =--,,,从而3cos 23

PD PD PD ?==

=-

?n n n

,. 由图知二面角A PB C --为钝角,所以它的余弦值为3-

.

14.解析 ⑴如图所示,取AC 的中点为O ,联结BO ,DO . 因为AB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O AC ⊥,AB BC =. 由AB BC BD BD ABD DBC =??

=??∠=∠?,得ABD CBD ?△△,所以AD CD =,即AC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从而ADC ∠为直角.又O 为底边AC 中点,所以DO AC ⊥.

令AB a =,则AB AC BC BD a ====,易得2a OD =,3a

OB =,

所以222

OD OB BD +=,从而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2

DOB π∠=,即OD OB ⊥.

由OD AC OD OB AC OB O AC ABC OB ABC ⊥??⊥??

=???????

平面平面,所以OD ⊥平面ABC . 又因为OD ?平面ADC ,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ADC ⊥

平面ABC .

⑵由题意可知V V D ACE B ACE --=,即B ,D 到平面ACE 的距离相等,即点E 为BD 的中点.

以O 为坐标原点,OA 为x 轴正方向,OB 为y 轴正方向,OD 为z 轴正方向,设AC a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O ,,0,02a A ?? ???,0,0,2a D ?

? ???,30,,0a B ?? ? ???,30,,4a E a ?? ? ???

, B E C D A

O

得24a a AE ??=- ? ???

,,0,22a a AD ??=- ???,,0,02a OA ??= ???

.

设平面AED 的法向量为()1111=,,x y z n ,平面AEC 的法向

量为()2222=,,x y z n , 则1100

AE AD ??=???=??n n ,

取1=n ;22

0AE OA ??=???=??n n ,

(20,1,=n .

设二面角D AE C --为θ,易知θ为锐角,

则1212cos 7

θ?=

=?n n n n .

近三年高考全国卷理科立体几何真题精编版

新课标卷高考真题 1、(2016年全国I 高考)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 ABEF 为正方形,AF =2FD ,90AFD ∠=,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 (I )证明:平面ABEF ⊥平面EFDC ; (II )求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

2、(2016年全国II 高考)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 5,6AB AC ==,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5 4 AE CF == ,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位置,10OD '=. (Ⅰ)证明:D H '⊥平面ABCD ; (Ⅱ)求二面角B D A C '--的正弦值.

3【2015高考新课标1,理18】 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120°,E,F是平面ABCD同一侧的两点,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 (Ⅰ)证明:平面AEC⊥平面AFC; (Ⅱ)求直线AE与直线CF所成角的余弦值.

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如图1-3,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 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 (1)证明:PB∥平面AEC; (2)设二面角D-AE-C为60°,AP=1,AD=3,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 图1-3

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如图1-5,三棱柱ABC -A1B1C1中,侧面BB1C1C 为菱形,AB⊥B1C. 图1-5 (1)证明:AC=AB1; (2)若AC⊥AB1,∠CBB1=60°,AB=BC,求二面角A -A1B1-C1的余弦值.

数列历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六 数列 第十八讲 数列的综合应用 答案部分 2019年 1.解析:对于B ,令2 104x λ-+=,得12 λ=, 取112a = ,所以211 ,,1022n a a == ?? ?…, 10n n a a +->,{}n a 递增, 当4n … 时,11132122 n n n n a a a a +=+>+=,

所以54 65109 323232a a a a a a ?>???> ???? ?>??M ,所以6 10432a a ??> ???,所以107291064a > >故A 正确.故选A . 2.解析:(1)设数列{}n a 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 11124,333a d a d a d +=+=+, 解得10,2a d ==. 从而* 22,n a n n =-∈N . 由12,,n n n n n n S b S b S b +++++成等比数列得 () ()()2 12n n n n n n S b S b S b +++=++. 解得()2 121n n n n b S S S d ++= -. 所以2* ,n b n n n =+∈N . (2 )*n c n = ==∈N . 我们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 =1时,c 1=0<2,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 *n k 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2h c c c +++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全国卷整理版)43964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P A B P A P B +=+ 24S R π=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3 4 V R π=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1)(0,1,2,)k k n k n n P k C p p k n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选择题 1、 复数 131i i -++= A 2+I B 2-I C 1+2i D 1- 2i 2、已知集合A =,B ={1,m} ,A B =A, 则m= A 0 B 0或3 C 1 D 1或3 3 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 4 一条准线为x=-4 ,则该椭圆的方程为 A 216x +212y =1 B 212x +28y =1 C 28x +24y =1 D 212x +24 y =1 4 已知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 ,AB=2,CC 1=为CC 1的中点,则直线AC 1与平面BED 的距离为 D 1 (5)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则数列的前100项和为 (A) 100101 (B) 99101 (C) 99100 (D) 101 100 (6)△ABC 中,AB 边的高为CD ,若 a ·b=0,|a|=1,|b|=2,则 (A) (B ) (C) (D)

(7)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sinα+sinβ =,则cos2α= (A) (B ) (C) (D) (8)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2=2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PF1|=|2PF2|,则cos∠F1PF2= (A)1 4(B) 3 5 (C) 3 4 (D) 4 5 (9)已知x=lnπ,y=log52, 1 2 z=e,则 (A)x<y<z (B)z<x<y (C)z<y<x (D)y<z<x (10) 已知函数y=x2-3x+c的图像与x恰有两个公共点,则c= (A)-2或2 (B)-9或3 (C)-1或1 (D)-3或1 (11)将字母a,a,b,b,c,c,排成三行两列,要求每行的字母互不相同,梅列的字母也互不相同,则不同的排列方法共有 (A)12种(B)18种(C)24种(D)36种 (1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BC上,AE=BF=7 3。动点P从 E出发沿直线喜爱那个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方向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一次碰到E时,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 (A)16(B)14(C)12(D)1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3)若x,y 满足约束条件则z=3x-y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14)当函数取得最大值时,x=___________。 (15)若的展开式中第3项与第7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则该展开式中的系数为_________。 (16)三菱柱ABC-A1B1C1中,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相等, BAA1=CAA1=50° 则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0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os(A-C)+cosB=1,a=2c,求c。

高中数学集合历届高考题及答案解析

(A) {1,2} (B) {0,1,2} (C){x|0 ≤x<3} (D) {x|0 ≤x ≤3} (C) { x -1≤ x ≤1} (D) { x -1≤ x < 1} 3. ( 2010辽宁文)(1)已知集合 U 1,3,5,7,9 , A 1,5,7 ,则C U A 7. ( 2010山东文)(1)已知全集 U R ,集合 M x x 2 4 0 ,则 C U M = A. x 2 x 2 B. x 2 x 2 C . x x 2或 x 2 D. x x 2或 x 2 2 8. ( 2010北京理)(1) 集合 P {x Z 0 x 3},M {x Z x 2 9},则 PI M =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 语 一、选择题 1. ( 2010浙江理)(1)设 P={x ︱x <4},Q={x ︱ x 2 <4},则 A ) p Q B )Q P ( C ) p CR Q (D ) Q CR P 2. (2010 陕西文) 1. 集合 A ={x -1≤ x ≤2}, B ={ x x<1},则 A ∩B =( (A){ x x< 1} B ){x -1≤ x≤2} A ) 1,3 B ) 3,7,9 C ) 3,5,9 D ) 3,9 4. ( 2010辽宁理) 1.已知 A ,B 均为集合 U={1,3,5,7,9} 的子集,且 A ∩B={3}, eu (A ){1,3} (B){3,7,9} (C){3,5,9} (D){3,9} 5. ( 2010 江 西 理 ) 2. 若 集 合 A= x| x 1, x R , A. x| 1 x 1 B. x|x 0 C. x|0 x 1 D. 6. ( 2010浙江文)(1)设 P {x|x 1}, Q {x|x 2 4},则 P Q (A) {x| 1 x 2} (B) {x| 3 x 1} (C) { x|1 x 4} (D) {x| 2 x 1}

20152017立体几何全国卷高考真题

2015-2017立体几何高考真题 1、(2015年1卷6题)《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斛的米约有( ) (A )14斛 (B )22斛 (C )36斛 (D )66斛 【答案】B 【解析】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 ,则12384r ??==16 3 r =,所以米堆的体积为211163()5433????=3209,故堆放的米约为 320 9 ÷1.62≈22,故选B. 考点:圆锥的性质与圆锥的体积公式 2、(2015年1卷11题)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 + 20π,则r=( ) (A )1 (B )2 (C )4 (D )8 【答案】B 【解析】由正视图和俯视图知,该几何体是半球与半个圆柱的组合体,圆柱的半径与球的半径都为r ,圆柱的高为2r ,其表面积为221 42222 r r r r r r πππ?+?++?=2254r r π+=16 + 20π,解得r=2,故选B. 考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球的表面积公式、圆柱的测面积公式 3、(2015年1卷18题)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120°,E ,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两点,BE ⊥平面ABCD ,DF ⊥平面ABCD ,BE=2DF ,AE ⊥EC.

历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2008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圆锥曲线 一. 选择题: 1.(福建卷11)又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的两个焦点为F 1、F 2,若P 为其上一点,且|PF 1|=2|PF 2|,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B A.(1,3) B.(]1,3 C.(3,+∞) D.[)3,+∞ 2.(海南卷11)已知点P 在抛物线y 2 = 4x 上,那么点P 到点Q (2,-1)的距 离与点P 到抛物线焦点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点P 的坐标为( A ) A. ( 4 1 ,-1) B. (4 1 ,1) C. (1,2) D. (1,-2) 3.(湖北卷10)如图所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在月球附近一点P 轨进入以月球球心F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P 点第二次变轨进入仍以F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Ⅱ绕月飞行,最终卫星在P 点第三次变轨进入以F 为圆心的圆形轨道Ⅲ绕月飞行,若用12c 和22c 分别表示椭轨道Ⅰ和Ⅱ的焦距,用12a 和 22a 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长轴的长,给出下列式子: ①1122a c a c +=+; ②1122a c a c -=-; ③1212c a a c >; ④11c a <22 c a . 其中正确式子的序号是B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4.(湖南卷8)若双曲线22 221x y a b -=(a >0,b >0)上横坐标为32a 的点到右焦点 的距离大于它到左准线的距离,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B ) A.(1,2) B.(2,+∞) C.(1,5) D. (5,+∞)

历年高考真题(数学文化)

历年高考真题(数学文化) 1.(2019湖北·理)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研究数, 如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 3, 6, 10, …, 由于这些数能表示成三角形, 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 称图2中的1, 4, 9, 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 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 A.289 B.1024 C.1225 D.1378 2.(2019湖北·文)《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现有一根9节的竹子, 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 上面4节的容积共3升, 下面3节的容积共4升, 则第5节的容积为 A .1升 B .6667升 C .4447升 D .3337 升 3.(2019湖北·理)《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现有一根9节的竹子, 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 上面4节的容积共3升, 下面3节的容积共4升, 则第5节的容积为 升. 4.(2019?湖北)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开立圆术”曰:置积尺数, 以十六乘之, 九而一, 所得开立方除之, 即立圆径, “开立圆术”相当于给出了已知球的体 积V , 求其直径d 的一个近似公式 3 916V d ≈.人们还用过一些类似的近似公式.根据π =3.14159…..判断, 下列近似公式中最精确的一个是( ) A. 3 916V d ≈ B.32V d ≈ C.3157300V d ≈ D.31121V d ≈ 5.(2019?湖北)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若点P (x , y )的坐标x , y 均为整数, 则称点P 为格点.若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全是格点, 则称该多边形为格点多边形.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记为S , 其内部的格点数记为N , 边界上的格点数记为L .例如图中△ABC 是格点三角形, 对应的S=1, N=0, L=4. (Ⅰ)图中格点四边形DEFG 对应的S , N , L 分别是________; (Ⅱ)已知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可表示为c bL aN S ++=其中a , b , c 为常数.若某格点多边形对应的N=71, L=18, 则S=________(用数值作答). 6.(2019?湖北)《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 其中记载有求“囷盖”的术:置如其周, 令相乘也, 又以高乘之, 三十六成一, 该术相当于给出了由圆锥的底面周长L 与高h , 计算其体积

(完整版)集合历年高考题.docx

圆学子梦想铸金字品牌 1.( 2013 ·重庆高考文科·T 1)已知全集U1,2,3,4 ,集合 A1,2 ,B2,3 ,则 C U A B() A .1,3,4 B.3,4 C.3 D.4 2、( 2013 ·四川高考文科·T 1)设集合A{1,2,3} ,集合 B {2,2} ,则A I B() A. B. {2} C. {2,2} D. {2,1,2,3} 3.(2013 ·福建高考文科·T3) 若集合A=1,2,3 ,B= 1,3,4 ,,则A∩B的子集个数为() A.2 B.3 C.4 D.16 4.( 2013 ·湖北高考文科·T 1)已知全集U{1,2,3,4,5} ,集合A{1,2} , B{2,3,4},则 B C u A ()A. {2} B . {3,4}C. {1,4,5} D . {2,3,4,5} 5.( 2013 ·新课标Ⅰ高考文科·T 1)已知集合A{1,2,3,4} , B{ x | x n2 , n A} ,则A∩B= A. {1,4} B. { 2,3} C.{ 9,16} D. {1,2} 6.( 2013 ·大纲版全国卷高考文科·T 1)设集合U1,2,3,4,5, 集合 A1,2 ,e u A() 则C U A A.1,2 B.3,4,5 C.1,2,3,4,5 D. 7.( 2013 ·湖南高考文科)已知集合 U{2,3,6,8},A{2,3}, B{2,6,8},则(C U A)B________ 8.设集合A1,2,3 , B4,5, M x | x a b, a A, b B, 则 M 中元素的个数为() A.3 B.4 C.5 D.6 9. (2013 江·苏高考数学科·T4) 集合 {-1,0,1} 共有个子集 . 10.( 2013 ·四川高考理科·T 1)设集合A{ x | x20} ,集合 B { x | x240} ,则AI B() A. {2} B. {2} C. { 2,2} D. 11.(2013 浙·江高考文科·T1) 设集合 S={x|x>-2},T={x|- 4≤ x≤ 1},则 S∩ T= () A.[- 4,+ ∞) B.(- 2,+ ∞ ) C.[ -4,1] D.(-2,1] 12.( 2013 ·安徽高考文科·T2)已知A= { x|x+1>0 }, B= { -2, -1, 0, 1},则(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R A )∩ B=( ) A. { -2, -1} B.{-2} C.{-2 , 0, 1} D.{0 , 1} 13.( 2013 ·北京高考文科·T1)已知集合A={ - 1, 0, 1} ,B={ x|- 1≤x< 1} ,则 A∩ B= () A.{0} B.{ - 1, 0} C.{0 , 1} D.{ - 1,0,1} 14.( 2013 ·广东高考理科)设集合M={x|x 2+2x=0,x∈R},N={x|x2-2x=0,x∈ R},则M∪ N=() A.{0} B.{0,2} C.{-2,0} D.{-2,0,2}

立体几何 高考真题全国卷

(2018 文 I )在平行四边形中,,,以为折痕将折起,使点到达点的位置,且. ⑴证明:平面平面; ⑵为线段上一点,为线段上一点,且,求三棱锥的体积. (2018 文 I I )如图,在三棱锥中,, ,为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若点在棱上,且,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ABCM 3AB AC ==90ACM =?∠AC ACM △M D AB DA ⊥ACD ⊥ABC Q AD P BC 2 3 BP DQ DA ==Q ABP -P ABC -AB BC ==4PA PB PC AC ====O AC PO ⊥ABC M BC 2MC MB =C POM A B C P O M

(2018 文 III )如图,矩形ABCD 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D 上异于C ,D 的点. ⑴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 ⑵在线段AM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MC ∥平面PBD ?说明理由. (2017 文 I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且90BAP CDP ∠=∠= (1)证明:平面PAB ⊥平面PAD ; (2)若PA=PD=AB=DC,90APD ∠=,且四棱锥P-ABCD 的体积为8 3 ,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

(2017 文 II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 1 ,2 AB BC AD BAD == ∠90.ABC =∠=? (1)证明:直线BC ∥平面PAD ; (2)若△PCD 的面积为P ABCD -的体积. (2017 文 III )如图,四面体ABCD 中,△ABC 是正三角形,AD=CD . (1)证明:AC ⊥BD ; (2)已知△ACD 是直角三角形,AB=BD .若E 为棱BD 上与D 不重合的点,且AE ⊥EC ,求四面体ABCE 与四面体ACDE 的体积比.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全国卷整理版)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全国卷整理版)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 P A B P A P B +=+ 2 4S R π=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g g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 3 4 V R π=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1)(0,1,2,)k k n k n n P k C p p k n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 选择题 1、 复数131i i -++= A 2+I B 2-I C 1+2i D 1- 2i 2、已知集合A ={1.3. m },B ={1,m} ,A U B = A, 则m= A 0或 3 B 0或 3 C 1或3 D 1或3 3 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 4 一条准线为

x=-4 ,则该椭圆的方程为 A 216x +212y =1 B 212 x +28 y =1 C 28 x +24 y =1 D 212 x +24 y =1 4 已知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 ,AB=2,CC 1=22 E 为CC 1的中点,则直线AC 1与平面BED 的距离为 A 2 B 3 C 2 D 1 (5)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则数列的前100项和为 (A)100101 (B) 99 101 (C) 99100 (D) 101100 (6)△ABC 中,AB 边的高为CD ,若 a ·b=0,|a|=1,|b|=2,则 (A) (B ) (C) (D) (7)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sin α+sin β3则cos2α= (A) 5 (B ) 5 (C) 5 5(8)已知F1、F2为双曲线C :x 2-y 2=2的左、右焦点,点P 在C 上,|PF1|=|2PF2|,则cos ∠F1PF2=

历年高考题集合汇总

高考试题分类解析汇编:集合 一、选择题 1 ?(新课标)已知集合A {123,4,5} ,B {(x,y)x A,y A,x y A};,则B中所含元素的个数 为() A. 3 B. 6 C. D. 1 .(浙江)设集合A={x|1

全国卷历年高考立体几何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全国卷历年高考立体几何真题归类分析(含答案) 类型一:直建系——条件中已经有线面垂直条件,该直线可以作为z轴或与z轴平行,底面垂直关系直接给出或容易得出(如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这类题入手比较容易,第(Ⅰ)小问的证明就可以用向量法,第(Ⅱ)小问往往有未知量,如平行坐标轴的某边长未知,或线上动点等问题,以增加难度。该类问题的突破点是通过条件建立方程求解,对于向上动点问题这主意共线向量的应用。 1.(2014年全国Ⅱ卷)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 的中点. (Ⅰ)证明:PB∥平面AEC; (Ⅱ)设二面角D-AE-C为60°,AP=1,AD=3,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 2.(2015年全国Ⅰ卷)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120°,E,F是平面ABCD同一侧的两点,BE⊥平面ABCD,DF⊥平面ABCD,BE=2DF,AE⊥EC. (Ⅰ)证明:平面AEC⊥平面AFC;(Ⅱ)求直线AE与直线CF所成角的余弦值. 3.(2015年全国Ⅱ卷)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点E,F分别在A1B1,D1C1上,A1E=D1F=4,过点E,F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Ⅰ)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出画法和理由);(Ⅱ)求直线AF与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

4.(2016年全国Ⅲ卷)如图,四棱锥P ABC -中,PA ⊥底面面ABCD ,AD ∥BC , 3AB AD AC ===,4PA BC ==,M 为线段AD 上一点,2AM MD =,N 为PC 的中点. (I )证明MN 平面PAB ;(II )求直线AN 与平面PMN 所成角的正弦值. 5.(2017全国Ⅱ卷)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 ABCD ,1 2 AB BC AD == ,o 90BAD ABC ∠=∠=, E 是PD 的中点. (1)求证:直线//CE 平面PAB ; (2)点M 在棱PC 上,且直线BM 与底面ABCD 所成的锐角为45,求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 E M D C B A P 类型二:证建系(1)——条件中已经有线面垂直条件,该直线可以作为z 轴或与z 轴平行,但底面垂直关系需要证明才可以建系(如勾股定理逆定理等证明平面线线垂直定理)。这类题,第(Ⅰ)小问的证明用几何法证明,其证明过程中的结论通常是第(Ⅱ)问证明的条件。第(Ⅱ)小问开始需要证明底面上两条直线垂直,然后才能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6.(2011年全国卷)如图,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 ,PD ⊥底面ABCD . (Ⅰ)证明:P A ⊥BD ; (Ⅱ)若PD =AD ,求二面角A-PB-C 的余弦值.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题经典题型分类汇总(含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遗传类基本题型总结 一、表格形式的试题 1.(2005年)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 (3)亲代果蝇的基因为、。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 2.石刁柏(俗称芦笋,2n=20)号称“蔬菜之王”,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雄株产量明显高于雌株。石刁柏种群中抗病和不抗病受基因A 、a控制,窄叶和阔叶受B、b控制。两株石刁柏杂交,子代中各种性状比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运用的方法对上述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可判断基因A 、a位于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染色体上。 (2)亲代基因型为♀,♂。子代表现型为不抗病阔叶的雌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3.(10福建卷)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11年福建卷)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 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2011到2016历年高考数学真题

参考公式:如 果事件A、B互斥,那么球的表面积公式P(A B ) P(A)P(B) S 4R2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P(A B)P(A)P(B)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V 3 4 R3 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P(k)C n k n p k(1p)n k(k 0,1,2,…n)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选择题 1、复数 13i 1i = A2+I B2-I C1+2i D1-2i 2、已知集合A={1.3.m},B={1,m},A B=A,则m= A0或3B0 或3C1或3D1或3 3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4一条准线为x=-4,则该椭圆的方程为x2y2x2y2 A+=1 B+=1 1612128 x2y2x2y2 C+=1D+=1 84124 4已知正四棱柱ABCD-A B C D中,AB=2,CC= 11111与平面BED的距离为22E为CC的中点,则直线AC 1 1 A2B3C2D1 (5)已知等差数列{a}的前n项和为S,a =5,S=15,则数列 n n55 的前100项和为 (A)100 101 (B) 99 101 (C) 99101 (D) 100100 (6)△ABC中,AB边的高为CD,若a·b=0,|a|=1,|b|=2,则

(A) (B ) (C) (D) 3 (7)已知α 为第二象限角,sin α +sin β = ,则 cos2α = (A) - 5 3 (B ) - 5 5 5 9 9 3 (8)已知 F1、F2 为双曲线 C :x 2-y 2=2 的左、右焦点,点 P 在 C 上,|PF1|=|2PF2|,则 cos ∠F1PF2= 1 3 3 4 (A) 4 (B ) 5 (C) 4 (D) 5 1 (9)已知 x=ln π ,y=log52, ,则 (A)x <y <z (B )z <x <y (C)z <y <x (D)y <z <x (10) 已知函数 y =x 2-3x+c 的图像与 x 恰有两个公共点,则 c = (A )-2 或 2 (B )-9 或 3 (C )-1 或 1 (D )-3 或 1 (11)将字母 a,a,b,b,c,c,排成三行两列,要求每行的字母互不相同,梅列的字母也互不相同, 则不同的排列方法共有 (A )12 种(B )18 种(C )24 种(D )36 种 7 (12)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1,点 E 在边 AB 上,点 F 在边 BC 上,AE =BF = 。动点 P 从 E 出发沿直线喜爱那个 F 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方向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等于入 射角,当点 P 第一次碰到 E 时,P 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 (A )16(B )14(C )12(D)1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3)若 x ,y 满足约束条件 (14)当函数 则 z=3x-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取得最大值时,x=___________。 (15)若 的展开式中第 3 项与第 7 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则该展开式中 的系数为 _________。 (16)三菱柱 ABC-A1B1C1 中,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相等, BAA1=CAA1=50° 则异面直线 AB1 与 BC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 10 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ABC 的内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已知 cos (A-C )+cosB=1,a=2c ,求 c 。 3 (C) (D) z=e 2 3

历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之《曲线运动》,推荐文档

历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之《曲线运动》 (全国卷1)14.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抛出后落在斜面上。物体与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φ满 足 A.tan φ=sin θ B. tan φ=cos θ C. tan φ=tan θ D. tan φ=2tan θ 答案:D 解析:竖直速度与水平速度之比为:tanφ = ,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之比为:tanθ = gt v 0 ,故tanφ =2 tanθ ,D 正确。 0.5gt 2 v 0t (江苏卷)5.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与光滑的水平面相连接,滑块沿水平面以速度 运动.设滑块运动到A 点的时刻为t =0,距A 点的水平距离为x ,水平 0v 速度为.由于不同,从A 点到B 点的几种可能的运动图象如下列选 x v 0v 项所示,其中表示摩擦力做功最大的是 答案:D 解析:考查平抛运动的分解与牛顿运动定律。从A 选项的水平位移与时间的正比关系可知,滑块做平抛运动,摩擦力必定为零;B 选项先平抛后在水平地面运动,水平速度突然增大,摩擦力依然为零;对C 选项,水平速度不变,为平抛运动,摩擦力为零;对D 选项水平速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滑块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摩擦力,故摩擦力做功最大的是D 图像所显示的情景,D 对。本题考查非常灵活,但考查内容非常基础,抓住水平位移与水平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然后与平抛运动的思想结合起来,是为破解点。 (江苏卷)13.(15分)抛体运动在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中很常见,如乒乓球运动.现讨论乒乓球发球问题,设球台长2L 、网高h ,乒乓球反弹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且不考虑乒乓球的旋转和空气阻力.(设重力加速度为g ) (1)若球在球台边缘O 点正上方高度为h 1处以速度,水平发出,落在球台的P 1点(如 1v

历年全国卷高考数学真题大全解析版

全国卷历年高考真题汇编 三角 1(2017全国I 卷9题)已知曲线1:cos C y x =,22π:sin 23C y x ? ? =+ ?? ? ,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把1C 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π6 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2C B .把1 C 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π 12 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2C C .把1C 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 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π6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2C D .把1C 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π 12 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2C 【答案】D 【解析】1:cos C y x =,22π:sin 23? ?=+ ?? ?C y x 【解析】首先曲线1C 、2C 统一为一三角函数名,可将1:cos C y x =用诱导公式处理. 【解析】πππcos cos sin 222??? ?==+-=+ ? ???? ?y x x x .横坐标变换需将1=ω变成2=ω, 【解析】即112 πππsin sin 2sin 2224??????=+???????? ?→=+=+ ? ? ?????? ?C 上各坐短它原y x y x x 点横标缩来 【解析】2ππsin 2sin 233??? ??? →=+=+ ? ???? ?y x x . 【解析】注意ω的系数,在右平移需将2=ω提到括号外面,这时π4+ x 平移至π 3 +x , 【解析】根据“左加右减”原则,“π4+x ”到“π3+x ”需加上π12,即再向左平移π 12 2 (2017全国I 卷17题)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BC △的 面积为2 3sin a A . (1)求sin sin B C ; (2)若6cos cos 1B C =,3a =,求ABC △的周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及其变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 【解析】(1)∵ABC △面积2 3sin a S A =.且1sin 2S bc A = 【解析】∴ 21 sin 3sin 2 a bc A A = 【解析】∴22 3sin 2 a bc A =

(完整)集合历年高考题

1.(2013·重庆高考文科·T1)已知全集{ }4,3,2,1=U ,集合{}{}3,2,2,1==B A ,则()=?B A C U ( ) A . { }4,3,1 B. {}4,3 C. {}3 D. {}4 2、(2013·四川高考文科·T1)设集合{1,2,3}A =,集合{2,2}B =-,则A B =I ( ) A.? B.{2} C.{2,2}- D.{2,1,2,3}- 3.(2013·福建高考文科·T3)若集合{}{}=1,2,3=1,3,4,,A B ,则P=A∩B ,则集合P 的子集个数为 ( ) A.2 B.3 C.4 D.16 4.(2013·湖北高考文科·T1)已知全集{1,2,3,4,5}U =,集合{1,2}A =,{2,3,4}B =,则A C B U ?( ) A .{2} B .{3,4} C .{1,4,5} D .{2,3,4,5} 6.(2013·大纲版全国卷高考文科·T1)设集合{}{}1,2,3,4,5,1,2,u U A A ===集合则e 则=A C U ( ) A.{}1,2 B.{}3,4,5 C.{}1,2,3,4,5 D.? 7.(2013·湖南高考文科)已知集合{2,3,6,8},{2,3},{2,6,8}U A B ===,则=?B A C U )(________ 9. (2013·江苏高考数学科·T4) 集合{-1,0,1}共有 个子集. 10.(2013·四川高考理科·T1)设集合{|20}A x x =+=,集合2{|40}B x x =-=,则A B =I ( ) A.{2}- B.{2} C.{2,2}- D.? 11.(2013·浙江高考文科·T1)设集合S={x|x>-2},T={x|-4≤x≤1},则S∩T= ( ) A.[-4,+∞) B.(-2,+∞) C.[-4,1] D.(-2,1] 12.(2013·安徽高考文科·T2)已知A={x|x+1>0},B={-2,-1,0,1},则(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R A )∩B=( ) A.{-2,-1} B.{-2} C.{-2,0,1} D.{0,1} 13.(2013·北京高考文科·T1)已知集合A={-1,0,1},B={x |-1≤ x <1},则A∩B= ( ) A.{0} B.{-1,0} C.{0,1} D.{-1,0,1} 16.(2013·新课标全国Ⅱ高考文科·T1)已知集合{|31}M x x =-<<,{3,2,1,0,1}N =---,则M N =I A.{2,1,0,1}-- B.{3,2,1,0}--- C.{2,1,0}-- D.{3,2,1}--- 23. (2013·山东高考文科·T2)已知集合A,B 均为全集U={1,2,3,4}的子集,且 (){}4=B A C U Y ,B={1,2},则B C A U I = ( ) A.{3} B.{4} C.{3,4} D.? 32.(2012·山东高考文科)已知全集{}0,1,2,3,4U =,集合{}{}1,2,3,2,4A B ==,则(U C A)B ?为( )

近五年立体几何全国卷高考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 (8)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右图所示, 则相应的俯视图可以为(D)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60,2,DAB AB AD PD ∠==⊥o 底面ABCD 。 (I )证明:PA BD ⊥ (II )设1PD AD ==,求棱锥D PBC -的高。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 7.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此几何体的体

积为( ) ()A 6 ()B 9 ()C 12 ()D 18 【解析】选B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三棱锥,底面是俯视图,高为3,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93362 1 31=????= V ,选B.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垂直底面,∠ACB=90°,AC=BC=1 2AA 1,D 是棱AA 1 的中点 (I)证明:平面BDC 1⊥平面BDC (Ⅱ)平面BDC 1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 B 1 C B A D C 1 A 1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11)某几何函数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的体积为( ) (A )168π+ (B )88π+ (C )1616π+ (D )816π+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CA CB =,1AB AA =, 160BAA ∠=o 。 (Ⅰ)证明:1AB A C ⊥; (Ⅱ)若2AB CB ==,16AC =,求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C 1 B 1 A A 1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