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夏季风寒夹湿感冒60例
名方集:九味羌活汤,治疗感冒、风湿性关节炎有奇效

名方集:九味羌活汤,治疗感冒、风湿性关节炎有奇效
摘录:《此事难知》卷上
别名:大羌活汤
处方:羌活9克防风9克苍术9克细辛3克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6克。
功能主治: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适用于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者。
用法用量:上药九味,水煎服。
若急于取汗,宜热服,并以羹粥助之;若需缓汗,宜温服。
现代应用: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疼、腰肌劳损属于风寒湿证,兼有里热者。
备注:本方主用羌活上行发散,除肌表之风寒湿邪,并善治肢体疼痛;防风、苍术发汗祛湿,助羌活解表散邪;细辛、白注、川芎散风寒,宣湿痹,行气血,除头身疼痛;更用黄芩、生地,既清在里之热,又制诸药之温燥;甘草调和诸药。
九药合用,共奏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
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之征。
感冒病案
学生,20岁,受凉后发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关节
痛,无汗,咽痛。
舌质淡红,舌苔白润,脉浮数。
辨证为外感风寒,夹湿郁热。
治疗以祛风散寒,化湿清热为法,方以九味羌活汤加减。
处方:羌活9克,防风9克,苍术6克,白芷6克,川芎6克,黄芩6克,连翘12克,甘草3克。
1剂,水煎热服,服后捂被休息。
一剂服后,汗出而愈。
九味羌活汤,号称「冬可治寒,夏可治热,春可治温,秋可治湿」

九味羌活汤,号称「冬可治寒,夏可治热,春可治温,秋可治湿」本期导读张元素方九味羌活汤被誉为「四时感冒良方」,药店里也能买到「九味羌活丸」中成药。
经常被用来治疗感冒、湿气重、落枕等症。
九味羌活汤是张元素的方子,出自《此事难知》,这本书是王好古写的,王好古是张元素的学生。
处方如右:羌活1两半,防风1两半,苍术1两半,细辛5分,川芎1两,香白芷1两,生地黄1两,黄芩1两,甘草1两。
功能及主治是:解利伤寒。
主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无汗头痛。
肢体骨节酸痛,口中苦而微渴,苔薄白,脉象浮或浮紧者;春可治温,夏可治热,秋可治湿,四时时疫,脉浮紧,发热恶寒,头痛,骨节烦疼之表证;水病,腰以上肿者;痘出不快。
后面还有相应的加减变化说明:中风行经者,加附子;中风秘涩者,加大黄;中风并三气合而成痹等证,各随十二经上、下、内、外、寒、热、温、凉、四时、六气,加减补泻用之。
《医方考》就说九味羌活汤这个方子,是「触冒四时不正之气,而成时气病,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此方主方。
」具体是怎么说呢?「羌、防、苍、细、芎、芷皆辛物也,分经而治: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邪在大阴者,治以苍术;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而防风者,又诸药之卒徒也。
用生地所以去血中之热,而甘草者,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中之热也。
」这个说法就跟我当时在学校学的类似,按照药物归经的理论,羌活入足太阳膀胱经,白芷入足阳明胃经,黄芩、防风入足少阳胆经,苍术入足太阴脾经,细辛入足少阴肾经,川芎入足厥阴肝经。
生地、甘草清气分、血分的实热。
羌活可以散表寒、驱风湿、除痹痛,羌活主一身之上,和它相对的是独活,主一身之下。
加上白芷、防风、苍术、细辛、川芎,可以散诸经之风寒湿。
方歌也有: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那么张元素自己是怎么说九味羌活汤的呢,他说:「此方冬可治寒,夏可治热,春可治温,秋可治湿,是诸路之应兵也」。
九味羌活汤“治杂病有神”——解读川芎肉桂汤

九味羌活汤“治杂病有神”——解读川芎肉桂汤九味羌活汤“治杂病有神”——解读川芎肉桂汤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1月19日□高建忠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川芎肉桂汤实为九味羌活汤加减而成。
这种加减贯彻了李东垣主张的“临病制方”、“随时用药”及“引经报使”等组方理念,也是易水学派一贯主张的“古方今病不相能”的临证体现。
川芎肉桂汤的组方之法又可用于风寒湿邪夹痰阻者、夹肾虚者、夹脾虚者等等,故曰九味羌活汤“治杂病有神”。
王好古在《此事难知》中指出九味羌活汤为“易老解利法”,“增损用之,其效如神”,并谓“此是口传心授”。
同时指出:“九味羌活汤不独解利伤寒,治杂病有神。
”“中风并三气合而成痹等证,各随十二经上、下、内、外、寒、热、温、凉、四时、六气,加减补泻用之。
”既然是易老口传心授之法,李东垣也该得到传授的。
但东垣著作中似乎并没有提及此法。
一日读《兰室秘藏》,见“腰痛门”中第一方为川芎肉桂汤,见其组方驳杂,与东垣补中类方迥别。
仔细剖析,恍悟,此方即“易老解利法”用于杂病之变方,书中所载方案即九味羌活汤“治杂病有神”的典型范例。
《兰室秘藏·腰痛门》原文:“川芎肉桂汤:丁未冬,曹通甫自河南来。
有役人小翟,露宿寒湿之地,腰痛不能转侧,两胁搐急作痛,已经月余不愈矣。
《腰痛论》中说:皆为足太阳、足少阴血络中有凝血作痛,间有一二证属少阳胆经外络脉病,皆去血络之凝乃愈。
其《内经》有云:冬三月,禁不得用针,只宜服药,通其经络,破其血络中败血,以此药主之。
酒汉防己、防风(以上各三分),炒神曲、独活(以上各五分),川芎、柴胡、肉桂、当归梢、炙甘草、苍术(以上各一钱),羌活(一钱五分),桃仁(五个,去皮尖,研如泥)。
右 咀,都作一服,好酒三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柤,稍热,食远服。
”本案病起于“露宿寒湿之地”,病因为风寒湿邪外侵。
症见“腰痛不能转侧”,考虑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受邪;“两胁搐急作痛”,考虑足少阳胆经受邪;病程“已经月余”,考虑邪阻血瘀,凝滞经络。
九味羌活汤解读

九味羌活汤解读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证易变通。
方源金代名医张元素制方,录自王好古《此事难知》卷组成羌活9g防风9g苍术9g细辛3g川芎6g白芷6g生地黄6g黄芩6g甘草6g性味归经羌活:性温味辛、苦。
归膀胱、肝、肾经防风:性微温味辛、甘。
归膀胱、肝、脾经苍术:性温味辛、苦。
归脾、胃经细辛:性温味辛。
归肺、肾经川芎:性温味辛。
归肝、胆、心包经白芷:性温味辛。
归肺、胃经生地黄:性寒味甘、苦。
归心、肝、肾经黄芩:性寒味苦。
归肺、胆、胃、大肠经甘草:性平味甘。
归心、脾、肺、胃经君臣佐使羌活:君药防风,苍术:臣药细辛,白芷,川芎,生地,黄芩:佐药甘草:使药方解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
防风: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解痉。
苍术:为祛太阴寒湿的主要药物,防风,苍术两药相合,协助羌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细辛:祛风止痛,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善止少阴头痛。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
白芷:散寒解表,祛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擅解阳明头痛。
细辛,川芎,白芷三味药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
生地黄: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
甘草:调和药性。
此九味配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又能兼顾协调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
配伍特点1,升散和清热药结合运用。
2,体现“分经论治”的思想清代名医顾靖远在《顾松园医镜》中说:“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
张元素在原书中也强调“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辩证要点本方是主治外感风寒湿邪而兼有里热证的常用方,亦是体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
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感冒疗效分析

加棘手 。 临床 中遇到 此类患者 16 , 7 例 采用九味 羌活汤加味治疗 , 果颊 效 佳。 现总结报 道如下 。
3 讨 论
冬春季节 风寒湿邪 伤人 , 人体 卫外功能 减弱 , 不能调 节应变之 时 ,
生成 风寒 湿证 。 若辨治 失误 , 郁而化 热 , 证为风 寒湿 热证 , 时 外邪 辨 此
感 冒更加 难治 。 临床症 状 以恶寒发 热 , 表无 汗 , 肌 头痛 项强 , 体酸 楚 肌 疼痛 , 口苦而 渴 , 舌苔 微黄 腻 , 浮 。 疗应 遵“ 在皮 者 , 脉 治 其 汗而 发之 ”
【 图 分 类 号 lR 1 . 中 517
【 献标识 码 lA 文
【 文章 编 号 ll 7 —0 4 (o 90 () 0 7 —0 6 4 7 22 0 )5a一 0 9 1
表 1 。
感 冒是 风邪 等侵 袭 人 体 所 引起 的 以 鼻塞 、 涕 、 嚏 、 寒 、 流 喷 恶 发
1 3 治疗 方法 . 以 九昧 羌活 汤加 味 治 疗 。
参考 文献
[1 Yr 0 1 1 0 .-9 中医病 证诊断 疗效标准 [】 1 z r 0 . —0 1 9 4. s. [】 张伯臾 . 2 中医 内科学【 . 版 . M]第5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 社 ,9 5 19 :
品。
14 疗效标 准 参 照《 . 中医病 证诊 断疗 效标 准 》 中有 关标 准拟 定 _ 】 治 愈 : 状 消 失 ; 转 : 热 消 退 , 床 症 状 减 轻 。 愈 : 床 症 好 发 临 未 临
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湿邪

1
1、定义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解表剂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因其轻而扬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解表剂
适用范围:六淫病邪侵袭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
外感风寒或感受风热病邪 麻疹、疮疡、水肿、疟疾、
痢疾初起 解 表 剂
恶寒发热、头 见 痛、身痛、苔
白或黄,脉浮
等表证
分类
辛温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 常用药物: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等 代表方: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
辛凉解表: 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的表证 常用药物:银花、桑叶、菊花、薄荷等 代表方: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甘石汤
扶正解表: 主治:体质素虚复感外邪的表证 常用药物:益气、助阳、滋阴、养血与解表药配合 代表方:败毒散
6.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南方人腠理比较疏松,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本身容易出汗,因此,使用解表剂时,药物用量应该轻。 北方人腠理相对较密,或者人在冬季时,因为天气的缘故,人体出汗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在使用 解表剂时,药物的用量可稍大些。
第一节 辛温解表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的组方规律
风寒 表证
风寒束表 营阴郁滞
感
身痛
风
寒
无汗
表
喘咳
实
太阳经气不利, 营卫运行不畅
证
苔薄白
脉浮紧 —腠理闭塞,营阴郁滞
风寒表实证之体征
风寒束表 肺气失宣
发
君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以发卫气之郁
汗
解
表 ,
臣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散寒,以畅营卫
宣
肺
平 喘
佐 杏仁— 降肺气平喘,与麻黄伍用一宣一降,
祛湿剂之祛风燥湿羌活胜湿汤九味羌活汤

祛湿剂之祛风燥湿羌活胜湿汤九味羌活汤祛湿剂之祛风燥湿羌活胜湿汤九味羌活汤祛风燥湿适用病证风湿在表所致头痛、头重。
风湿在表,或风湿浸渍在骨节筋肉,总体来说,风湿引起的痹证。
配伍用药祛风胜湿药为主,常配活血药,补养气血药,补益肝肾药。
但是要根据疾病的新病、久病。
来采取不同的配伍。
祛风湿药如果用于新病,往往整个方祛风湿药为主。
有的是配一点活血药。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如果是久痹,痹证日久,往往伤号气血,同时肝肾也不足,这时候,要祛风湿药和补养气血的药,和补益肝肾的药相结合。
这是配伍祛风胜湿。
这类方剂的常用药物特点。
羌活胜湿汤—《脾胃论》【组成】羌活独活各一钱(各6g) 藁本防风甘草炙,各五分(各3g) 蔓荆子三分(2g) 川芎二分(1.5g)【方歌】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本及防风,湿气在表头腰重,发汗升阳有异功。
【主治】风湿在表之痹证。
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现代运用本方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属风湿在表者。
主证证候特点风湿在表的痹证。
头痛、身重、腰膝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
风湿在表是由外邪引起。
风湿侵犯体表,太阳首当其冲。
造成这种风湿犯表的原因,或者汗出当风,或者久居湿地,跟环境、气候、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
风湿在表,宜从汗解,故以祛风胜湿为法。
方中羌活、独活共为君药,二者皆为辛苦温燥之晶,其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故皆可祛风除湿、通利关节。
其中羌活善祛上部风湿,独活善祛下部风湿,两药相合,能散一身上下之风湿,通利关节而止痹痛。
臣以防风、藁本,入太阳经,祛风胜湿,且善止头痛。
佐以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止痛。
使以甘草调和诸药。
综合全方,以辛苦温散之品为主组方,共奏祛风胜湿之效,使客于肌表之风湿随汗而解。
本方与九味羌活汤均可祛风胜湿,止头身痛。
但九味羌活汤解表之力较本方为著,且辛散温燥之中佐以寒凉清热之品,故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之证,以恶寒发热为主,兼口苦微渴;本方善祛一身上下之风湿,而解表之力较弱,故主治风湿客表之证,以头身重痛为主,表证不著。
九味羌活汤方歌及应用

九味羌活汤方歌及应用九味羌活汤是一种古老中草药配方,由九味草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
它具有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缓解关节疼痛和红肿,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九味羌活汤的组方包括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天麻等。
每种草药都有着独特的药性和作用,共同协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白芍是一种具有养血安神、活血止痛作用的草药,能够缓解肌肉酸痛和疼痛。
川芎则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关节周围的静脉血液循环,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
桃仁富含脂肪油、油酸等成分,可以调节血脂和血压,有助于改善微循环,促进关节血液流通。
红花则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红肿和疼痛。
甘草具有平和调理的作用,能够缓解肌肉疼痛和改善患者的睡眠。
而羌活具有温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关节疼痛。
天麻则具有镇静安神、缓解痉挛的作用,可以舒缓患者的情绪压力和肌肉痉挛。
根据九味羌活汤的具体应用,主要是治疗风湿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这些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九味羌活汤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红肿。
它还能缓解患者的情绪压力,舒缓肌肉痉挛,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在应用九味羌活汤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用药调整。
一般情况下,可以每次服用10克药材,加水煎煮后分两次服用。
可以根据需要酌情调整剂量和煎煮时间。
九味羌活汤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中草药方剂,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能够缓解关节疼痛和红肿,还能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九味羌活汤并非适用于所有的风湿性疾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总之,九味羌活汤是一种有效的中草药方剂,可以改善风湿性疾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它具有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通过多种草药的协同作用,对关节疼痛和红肿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4月第15卷第4期今日健康
April2016Vol.15No.4JIN RI JIAN KANG
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夏季风寒夹湿感冒60例
王建华
(陕西省汉中市中医医院,陕西汉中,723000)
感冒是四季常见病,夏季天气炎热,暑湿当令,一般情况常见暑热和风热感冒,但是,由于体质虚弱,或长时间使用电扇空调,或贪凉卧冷,或突受雨淋,或汗出当风,风寒夹湿感冒者临床亦属常见。
笔者采用九味羌活汤治疗夏季风寒夹湿感冒,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门诊患者。
其中,男38例,女22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70岁,10~25岁8例,26~35岁10例,36~45岁19例,45~75岁23例,平均年龄42.47岁±10.45岁。
1.2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内科学》诊断标准,风寒夹湿感冒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痛明显,鼻塞,流清涕,咳嗽,痰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
纳入标准口苦微渴,音亚,咽喉不适,或咽喉疼痛。
排除标准有汗,咽喉红肿。
1.3治疗方法
九味羌活汤,方药为羌活9g,防风10,细辛3g,白芷6g,川芎6g,苍术10g,黄芩6g,生地黄10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一日三次。
随证加减:若内无蕴热,则去生地、黄芩;里热重而见烦渴者,加石膏、知母以清热生津;湿邪较轻,肢体酸楚不甚者,去苍术、细辛,以减温燥之性;肢体关节痛剧者,倍用羌活,加独活、威灵仙以增通痹止痛之力;湿重胸闷者,去生地之腻滞,加枳壳、厚朴行气化湿除满;厌食者,加焦山楂、炒麦芽助消化;呕吐者,加竹茹、苏叶降逆止呕;口渴甚者加葛根生津止渴;兼咳嗽者,加杏仁、厚朴宣肺止咳;需要注意的是本方虽有生地、黄芩,但总属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能使用。
1.4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感冒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好转:恶寒、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治疗结果
治疗60例,治愈54例,好转6例,治愈率90%。
3典型病例
张某某,男,50岁,公务员,2013年8月19日初诊,患者因空调使用时间较长,随感觉恶寒,略微发热,头身疼,鼻塞,流清涕,打喷嚏,音哑,口苦微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测体温,37.8,血压正常。
诊断为风寒夹湿感冒,治宜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方用九味羌活汤,处方:羌活9g,防风10,细辛3g,白芷6g,川芎6g,苍术10g,黄芩6g,生地黄10g,甘草6g,水煎服,一日三次。
两剂后诸症痊愈。
4讨论
夏季气候炎热,湿润多雨,其时天热下逼,地湿上蒸,若体质虚弱,或长时间使用电扇空调,或贪凉卧冷,或突受雨淋,或汗出当风,炎夏之际反而感受了风寒湿邪气,即所谓“非其时而有其气”,风寒湿之邪侵袭肺卫,致使肺失宣肃,卫表不和,则易出现夏季风寒感冒夹湿现象。
同时,夏季感冒多内有蕴热,一是由于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
正如《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
”从而形成阳气被郁不能外达的生理状态。
二是“六气皆从火化”,感冒风寒若未及时就医,或虽经发汗而表邪未解,则易入里化热,形成表寒里热之证。
《杂病源流犀烛》说“经日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日:夫寒盛生热也。
寒气外凝,阳气内郁,腠理坚实,玄府闭封,致气不宣通,故人伤于寒转而为热也”。
三是素体阳盛,复感风寒,易形成表寒里热。
如清.李用粹《证治汇补·伤风》说“肺家素有痰热,复受风邪束缚,内火不得舒泄,谓之寒暄,此表里两因之实证也”。
九味羌活汤是金·张元素所创之方,出自元·王好古所著《此事难知》,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正契合夏季风寒感冒夹湿之病机。
该方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答、甘草、生姜、葱白九味药组成。
本方以羌活祛风散寒除湿为君药;防风祛风散寒解痉、苍术祛湿健脾,助羌活祛风散寒除湿为臣药;川芎、白芷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生地、黄芩滋阴清热,共为佐药;甘草和里缓急,调和诸药为使。
九味相伍,既能驱散在表之风寒湿邪,又能清泻在里之热,表里同治,诸证自愈。
本方还体现药备六经、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如太阳经用羌活,少阳经用川芎,阳明经用白芷,太阴经用苍术,少阴经用细辛,厥阴经用川芎,诸药合用,共奏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
若需急汗则热服,并以羹粥投之;若需缓汗则温服,不用羹粥投之。
夏季风寒感冒夹湿属于病邪侵袭表浅,因寒、热、湿之气兼杂,临证用药要随寒、热、湿之轻重加减变化,如辨证准确,治疗及时得当,则病辄痊愈;若误诊误治,则会使病邪由表传变入里,致使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
参考文献
[1]岳超.九味羌活汤治疗感冒6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85.
[2]朱艺.九味羌活软胶囊治疗感冒风寒挟湿证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5:1—28.
[3]邢淑丽何靖涛郑晓昆郭晶.空调病中医浅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1: 56—57.
[4]杨梓,刘晓谷,指导:郑小伟.空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68—69.
[5]张怀礼.九味羌活汤临床运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119—120.
作者简介:王建华,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本科毕业,中医内科主治医师,1983年7月参加工作,分别在乡镇医院、县中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多年,现在汉中市中医院中医科工作。
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