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屠宰行业分析
2024年生猪屠宰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生猪屠宰市场发展现状简介生猪屠宰市场是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猪肉产业的发展和屠宰品质的标准化。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屠宰技术和市场前景等方面,对生猪屠宰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市场规模生猪屠宰市场的规模在近几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屠宰市场的总产值在2019年达到了5000亿元,同比增长了10%。
这一数据表明,我国生猪屠宰市场的规模正在逐渐扩大。
市场竞争尽管生猪屠宰市场规模庞大,但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许多大型屠宰企业,它们拥有先进的屠宰设备和独特的屠宰工艺,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猪肉产品。
此外,随着生猪屠宰市场迅速发展,一些新进入市场的小型屠宰企业也开始崛起。
这些小型企业通常采用创新的屠宰技术,力求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屠宰技术在生猪屠宰市场发展过程中,屠宰技术起着关键性作用。
先进的屠宰技术可以提高屠宰效率、降低屠宰成本,并且保证屠宰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目前,常用的屠宰技术包括传统的手工屠宰和机械化屠宰。
传统的手工屠宰方式操作简单,但效率低下。
而机械化屠宰则具有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特点,但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和资金。
同时,一些新兴的屠宰技术也开始应用于生猪屠宰市场。
例如,电子束屠宰技术和激光屠宰技术,它们能够提高屠宰效率和产品质量,受到了市场的关注和认可。
市场前景生猪屠宰市场的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对猪肉消费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因此,生猪屠宰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提升产品质量。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生猪屠宰市场将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新型的屠宰技术将推动市场的变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结论总体而言,生猪屠宰市场在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屠宰技术和市场前景等方面都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
然而,为了适应市场变化,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以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生猪屠宰行业分析

生猪屠宰行业研究报告目录一、行业概述 (2)(一)屠宰行业定义 (2)(二)国内生猪屠宰行业的现状 (2)(三)国内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趋势 (3)二、市场角度分析 (4)(一)市场规模分析 (4)(二)行业效益分析 (5)(三)生猪屠宰行业利润影响因素分析 (6)(四)生猪屠宰行业产业链概况 (6)(五)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市场前景及发展方向 (7)三、产业政策 (9)四、屠宰行业企业 (9)(一)全国性知名屠宰企业: (9)(二)地方性知名屠宰企业: (9)(三)全国性知名屠宰企业发展规划 (10)(四)主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10)国内生猪屠宰行业的现状添加1.肉类产量的结构逐步发生变化2.猪肉制品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一、行业概述(一)屠宰行业定义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BGB/T4754-2002)定义,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包括1)畜禽屠宰及2)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业。
前者是指对畜禽宰杀和鲜肉分割,还包括冷藏和冷冻加工。
后者指以畜禽肉以及畜禽副产品为原料加工成熟肉制品。
(二)国内生猪屠宰行业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均收入得到稳步提高,有效保障了我国居民对肉类的需求。
因此,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行业整体规模稳步扩大。
未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仍有相当可观的发展空间。
2003年至2011年,我国的肉猪出栏头数由5.57亿头增长至6.41亿头,合计增长14.9%,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
除2007年全国大部分产猪地区受生猪蓝耳病疫情的影响,生猪出栏出现断层,导致2007年生猪出栏头数出现下降外,2003年至2011年期间,我国的肉猪出栏头数每年均有所增长。
1.肉类产量的结构逐步发生变化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禽肉较猪肉而言,是更为健康的肉类。
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逐步提高,人们对健康日趋重视,我国肉类产量的结构逐步发生变化,禽肉在我国肉类产量中的比重逐步上升。
屠宰生猪行业报告

屠宰生猪行业报告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生猪养殖业在我国的农业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随之而来的就是生猪屠宰行业的发展。
屠宰生猪行业是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民的生活健康。
本报告将对我国屠宰生猪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现状。
目前,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呈现出以下特点:1. 规模化生产,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生猪屠宰行业也在向规模化生产迈进。
大型屠宰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小型屠宰场,生产设备和技术不断更新,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提升。
2.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生猪屠宰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新型的屠宰设备和技术不断涌现,提高了屠宰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生猪屠宰行业也不例外。
屠宰场的卫生条件、屠宰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产品的质量安全等都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 规模化生产将进一步加大,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生猪屠宰行业将进一步向规模化生产发展。
大型屠宰场将会更加普遍,生产效率和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2. 技术水平将持续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猪屠宰行业的技术水平将持续提高。
新型的屠宰设备和技术将不断涌现,为生猪屠宰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 食品安全将成为重中之重,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生猪屠宰行业将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屠宰场的卫生条件、屠宰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将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和管理。
三、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生猪屠宰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1. 部分小型屠宰场存在卫生隐患,一些小型屠宰场由于设备陈旧、管理不规范,存在着卫生隐患,容易造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2.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于行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生猪屠宰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下。
2024年生猪屠宰市场需求分析

2024年生猪屠宰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生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之一,而生猪屠宰市场的需求情况直接关系到生猪产业链的发展和食品安全。
本文将对生猪屠宰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包括需求规模、需求稳定性、需求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2. 需求规模分析生猪屠宰市场的需求规模是衡量市场容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生猪消费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2019年全国生猪屠宰量超过了6000万头,较上年增长了10%左右。
这表明生猪屠宰市场的需求规模较大且增速较快。
3. 需求稳定性分析生猪屠宰市场的需求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养殖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生产动力的持续性。
根据市场调研和统计数据显示,生猪屠宰市场的需求稳定性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生猪是人们日常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且需求量相对较稳定。
同时,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饲养技术的提升,也有助于提高生猪供应的稳定性。
4. 需求结构分析生猪屠宰市场的需求结构反映了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偏好和需求变化。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生猪屠宰市场的需求结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批发市场对大宗生猪的需求,主要用于餐饮和食品加工产业;二是零售市场对小宗生猪的需求,主要用于家庭消费。
5. 需求驱动因素分析生猪屠宰市场的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
其中,人口结构、经济水平和食品安全意识是主要的驱动因素。
随着国内人口结构的变化,消费群体对生猪产品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此外,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对绿色、安全的生猪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6. 需求预测与发展趋势基于当前市场需求和驱动因素的分析,未来生猪屠宰市场的需求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特别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对生猪屠宰市场的需求将会增加。
此外,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要求提高,高品质、绿色的生猪产品市场需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动。
7. 总结生猪屠宰市场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市场之一,需求规模较大且稳定增长。
消费群体对生猪产品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对绿色、安全的生猪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生猪屠宰行业分析报告

生猪屠宰行业分析报告生猪屠宰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概况生猪屠宰行业是养殖业与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涉及生猪的屠宰、分割、冷藏和包装等环节。
该行业在提供畜产品供给的同时,也为养殖户提供销售渠道,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目前,中国的生猪屠宰行业呈现出供给多元化、产业链条延伸和标准化生产的趋势。
同时,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生猪屠宰行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二、市场现状1.供需状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猪国家,但由于多年来养猪业的困局,生猪供给量一直低于需求,导致市场价格持续上涨。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推动,预计未来供需状况将逐渐趋于平衡。
2.市场规模:据统计,截至2019年,中国的生猪屠宰行业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居于畜产品加工行业的前列。
预计未来几年,生猪屠宰行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3.竞争格局:目前,生猪屠宰行业存在着一些大型企业和一批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
大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扩张,获取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中小企业则主要通过产品差异化和细分市场来获取竞争优势。
三、发展趋势1.供给侧改革: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生猪屠宰行业将进一步优化生产结构,提高供应效率。
通过优化养殖模式、加强屠宰技术和提高肉品质量,行业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2.科技创新: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生猪屠宰行业将更多地借助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如人脸识别、追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将提高屠宰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3.健康安全: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意识逐渐增强,消费者对肉类的质量和健康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生猪屠宰行业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安全性,以增强竞争力。
4.外部环境: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的重视,生猪屠宰行业将面临更多环保要求和限制。
企业需要适应环境保护要求,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发展。
四、发展建议1.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竞争力。
2023年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生猪屠宰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肉类产品的需求。
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提升效益
生猪屠 宰行业
自动化
人工成 本
生产效 率
人为操 作
智能化 设备
错误和 风险
产品质 量
安全性
生猪屠宰业务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
1. 需求扩大与供给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 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及相关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由于生猪屠宰业的供给能力不足,导致市场上出 现了供需矛盾。这种矛盾不仅影响到居民的消费需求, 也对我国农业产业链条的稳定运行带来一定压力。
2. 环保压力与技术升级:生猪屠宰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 着严峻的环保压力。传统的养殖方式和屠宰工艺存在较 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废水、废气和废弃物的排放。为 了解决这一问题,生猪屠宰业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引进 先进的养殖和屠宰设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 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TEAM
我国生猪屠宰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生猪屠宰行业现状分析:机遇与挑战并存"
分享人-Andre
目 录 contents
《我国生猪屠宰行业现状分析》
01
《我国生猪屠宰行业现状分析》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Pig Slaughtering Industry
生猪屠宰行业容量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发展
1. 产能调整和优化:根据《2015-202年节能减排工 作方案》的要求,我国生猪屠宰企业通过更新设备、 改善工艺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预计到2022 年,平均单位生猪屠宰能耗将降低30%以上。
2023年生猪屠宰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生猪屠宰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肉制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其中,猪肉是我国人民餐桌上最为常见的肉类,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肉制品之一。
因此,生猪屠宰行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一、政策支持致生猪屠宰行业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生猪屠宰行业始终保持着高度关注,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
政府对生猪屠宰行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对生猪屠宰场建设进行补贴。
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支持生猪屠宰场建设,提高生猪屠宰场卫生标准、工作效率,促进生猪行业发展。
其次,减免生猪屠宰厂的税费。
政府针对生猪屠宰场的税费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减轻了企业税负,帮助企业减少经营成本。
最后,对生猪屠宰业进行引导和规范。
政府通过加强对生猪屠宰行业的管理,加强对生猪供应链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垃圾分类处理得到更好的保障。
政策的支持使得生猪屠宰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二、生猪屠宰行业市场前景广阔的主要原因1.繁殖科技的进步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的核心在于,繁殖和养殖技术的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猪肉养殖的需求越来越大,生猪养殖技术得到了显著提高。
现在的生猪养殖从传统的手工作业,逐渐转向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养殖成本日益降低,养殖效益大大提升。
这使得生猪屠宰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充满挑战。
2. 养殖资源丰富我国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合猪肉的生长和养殖,各地资源充足。
据统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生产和消费总量都占据了全球的一半以上。
而且,国内的养殖市场正在向规模化发展,养殖企业日益增多,生猪屠宰行业的市场前景越发广阔。
3. 消费需求的增加消费者对于生猪屠宰行业的需求是非常广泛的。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猪肉是我国人民餐桌上的常用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品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生猪屠宰行业的市场需求在未来是会越来越大的,其市场前景也就越发广阔。
2024年生猪屠宰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生猪屠宰市场前景分析引言生猪屠宰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农产品市场,直接关系到人们的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质量的要求变高,生猪屠宰市场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生猪屠宰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
生猪屠宰市场的发展现状当前,中国的生猪屠宰市场呈现出供需平衡的局面。
生猪肉是中国人的主要肉类消费品,市场需求量庞大。
然而,近年来,生猪供应面临一些困扰,如非洲猪瘟、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生猪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不稳定。
农民养殖生猪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
因此,生猪屠宰市场需要优化供应链,提高屠宰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猪屠宰市场的挑战和机遇挑战1.疫病风险:非洲猪瘟等疫病的爆发对生猪屠宰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市场供给不稳定,价格波动明显增加。
2.环境污染:生猪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亟需解决环境保护的问题。
3.产品质量问题:一些不法商贩出售劣质生猪肉或添加有害物质,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机遇1.生猪屠宰市场的品牌化: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品牌化的生猪屠宰企业有机会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2.养殖技术的改进: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生猪的养殖效率和屠宰环节的科学化,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
3.电商销售渠道的拓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商销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销售方式。
生猪屠宰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拓展市场份额和销售渠道。
生猪屠宰市场的发展趋势基于目前的挑战和机遇,未来生猪屠宰市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 科技化屠宰:养殖和屠宰环节将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品牌化竞争:品牌化的生猪屠宰企业将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实现市场份额的稳步增长。
3. 完善的供应链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生猪屠宰企业将能够更好地管控市场风险,优化产品供应和分销。
结论生猪屠宰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蕴藏着广阔的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猪屠宰行业研究报告目录一、行业概述 (2)(一)屠宰行业定义 (2)(二)国内生猪屠宰行业的现状 (2)(三)国内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趋势 (3)二、市场角度分析 (4)(一)市场规模分析 (4)(二)行业效益分析 (5)(三)生猪屠宰行业利润影响因素分析 (6)(四)生猪屠宰行业产业链概况 (6)(五)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市场前景及发展方向 (7)三、产业政策 (9)四、屠宰行业企业 (9)(一)全国性知名屠宰企业: (9)(二)地方性知名屠宰企业: (9)(三)全国性知名屠宰企业发展规划 (10)(四)主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10)国内生猪屠宰行业的现状添加1.肉类产量的结构逐步发生变化2.猪肉制品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一、行业概述(一)屠宰行业定义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BGB/T4754-2002)定义,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包括1)畜禽屠宰及2)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业。
前者是指对畜禽宰杀和鲜肉分割,还包括冷藏和冷冻加工。
后者指以畜禽肉以及畜禽副产品为原料加工成熟肉制品。
(二)国内生猪屠宰行业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均收入得到稳步提高,有效保障了我国居民对肉类的需求。
因此,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行业整体规模稳步扩大。
未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仍有相当可观的发展空间。
2003 年至2011 年,我国的肉猪出栏头数由5.57 亿头增长至6.41 亿头,合计增长14.9%,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
除2007 年全国大部分产猪地区受生猪蓝耳病疫情的影响,生猪出栏出现断层,导致2007 年生猪出栏头数出现下降外,2003 年至2011 年期间,我国的肉猪出栏头数每年均有所增长。
1.肉类产量的结构逐步发生变化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禽肉较猪肉而言,是更为健康的肉类。
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逐步提高,人们对健康日趋重视,我国肉类产量的结构逐步发生变化,禽肉在我国肉类产量中的比重逐步上升。
1998 年至2010 年,猪肉产量占比从67.9%降至63.97%,而同期禽肉产量占比从18.5%增长至20.92%。
1998 年至2010 年,我国猪肉产量由3,884 万吨增长至5,070 万吨,合计增长30.5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5%;我国禽肉产量由1,058 万吨增长至1,658 万吨,合计增长56.71%,年均复合增长率3.81%。
2.猪肉制品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低温肉制品具有鲜嫩、脆软、可口、风味佳的特点,因其加工技术先进,营养损失少,可基本保留肉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及肉类完整的纤维组织,最大限度保持原有营养和固有的风味,在品质上明显优于高温肉制品。
西方国家的猪肉消费者已在半个世纪前形成主要食用低温肉制品的习惯,目前我国消费者的猪肉消费结构正逐步接近西方国家的猪肉消费结构。
随着未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及健康饮食观念的强化,技术先进、营养含量高的低温肉制品,将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进一步占据猪肉制品的主导地位,升级我国居民的猪肉消费结构。
3.屠宰行业国家的发展与规划2009 年,商务部制定了《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提出当前生猪屠宰行业面临产能总量严重过剩,落后产能比重过大;行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约75%的定点屠宰企业实行代宰制,产品同质化、品牌建设薄弱等多个行业急需改进的问题。
规划同时指出未来5 年要集中提升行业集中度和现代化水平、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冷链物流比例以及改善肉制品结构等。
冷鲜肉的发展目前受制于冷链物流的发展,目前生产和运输成本较高。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率(指冷链物流各环节实行全程低温控制的商品流通量占需要冷链服务商品量的比率)已达到85%,而我国仅有15%,其中肉类为15%,对冷鲜肉发展极不利。
2010 年,国家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2015 年肉类冷链运输率从15%提高到30%的目标。
针对目前我国仍有80%以上肉类加工企业处于小规模、作坊式,手工或半机械加工的落后状态,《肉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到2015年,全国手工和半机械化生猪屠宰等落后产能淘汰50%以上,规模以上肉类工业企业数量达到5000家,占行业内企业总数的比例达到50%。
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部署,在全国开展来了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
调整之后,我国的几家大型屠宰企业市场占有率1%的基础上,调整之后虽然有所上升,但相对于我们的目标来说还是偏低。
相关部门将继续推行定点屠宰审核清理工作,削减企业数量,增强个体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覆盖范围。
(三)国内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趋势1.生猪屠宰行业内的优势企业延伸产业链的趋势明显。
通过建立规模化养猪场向上游延伸;通过建立品牌专卖渠道,销售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等中高端产品向下游延伸。
这类企业通过生猪源头质量控制,通过品牌宣传提高产品附加值,能够有效地消化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保持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增强盈利能力。
随着屠宰加工行业的整合,行业内的优势企业将大力发展冷鲜猪肉和冷链配送,通过现代化加工技术利用猪头、猪骨、猪血、猪皮等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
2.业内企业的联合脚步加快国家产业政策鼓励一体化、规模化经营,行业内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名牌产品为依托的联合、收购、控股、参股等重组行为将越来越多。
3.生猪屠宰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较明显。
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肉类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为3,696家,比上年增加600家。
规模型屠宰加工企业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均有所增长,规模型屠宰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成为主流,一些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出局或被兼并,新一轮竞争将围绕生猪资源、成本控制、产品开发、品牌管理等方面展开。
二、市场角度分析(一)市场规模分析2012年生猪供给过剩,价格高位回落,全国生猪定点屠宰量小幅增长。
商务部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监测系统年报数据显示,2012年全部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3.55亿头,同比增长4.1%;规模以上企业生猪屠宰量达2.77亿头,同比增长7.4%。
全国屠宰量前50名企业(未按集团排名)中,30个企业生猪屠宰量同比增长,20个下降。
图表1:2009-2012年定点及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数据来源:商务部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监测系统年报数据。
从规模以上企业月度走势看,季节性变化规律依然明显,1月份、9-12月份消费旺季屠宰量高于其他月份。
2012年1月份屠宰量为2014.2万头,较2010年1月份、2011年1月份分别下降5.4%、18.4%,原因是2012年春节在1月份,2010年和2011年春节均在2月份,一般春节前屠宰及食品加工企业大量备货,生猪屠宰量大幅增长,春节期间及春节后终端需求下降,屠宰量大幅回落。
2012年生猪供给显著增多,2-11月份各月屠宰量同比均增加,累计同比增幅为7.7%;11月份以后,猪价止跌反弹,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12月份屠宰量2212.6万头,同比微降0.9%。
(二)行业效益分析在生猪存栏持续高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2012年国内生猪供过于求,价格高位回落。
商务部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监测系统月报数据显示,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15.73元/公斤,同比下跌8.1%;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20.68元/公斤,同比下跌7.2%。
从年内走势看,生猪收购价格与白条肉出厂价格走势一致,总体呈下降态势。
其中,1月份受春节需求增加拉动,生猪收购价格和白条肉出厂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7%和2.9%;2月份以后,猪肉需求下降,生猪存栏增多,生猪收购价格连跌六个月,7月份跌至年内最低点14.63元/公斤,累计下跌18.5%,白条肉出厂价格连跌五个月,6月份跌至年内最低点19.26元/公斤,累计下跌18.5%;8-12月份,生猪收购价格和白条肉出厂价格震荡上行,12月份分别涨至16.38元/公斤、21.42元/公斤,环比涨幅达到年内最大,分别为6.2%、5.5%,较年内低点分别上涨12.0%、11.2%,但仍未超过1月份的价格水平。
从同比变化看,受翘尾因素影响,2012年1-3月份生猪收购均价和白条肉出厂均价同比涨幅分别为19.1%、19.7%;2月份以后,猪价环比连续下降,7月份生猪收购价格和白条肉出厂价格同比跌幅达到最大,分别为24.4%、23.1%。
图表8:2010-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生猪收购价、白条肉出厂价数据来源:商务部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监测系统月报数据。
分地区看,西藏、兵团、贵州、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云南、上海和北京等十个省(市、自治区)全年生猪收购均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河南、广西和山西价格较低,平均在15元/公斤以下。
从价格变化情况看,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及华北地区生猪收购价格跌幅较为显著,广西和海南同比跌幅最大,分别为13.0%和12.0%,西北地区跌幅最小。
图表9:2012年分地区规模以上企业生猪收购均价数据来源:商务部生猪等畜禽屠宰统计监测系统月报数据。
(三)生猪屠宰行业利润影响因素分析猪肉加工的成本中,生猪的收购成本占猪肉生产成本的90%以上。
生猪价格周期性的波动使得猪肉加工企业的销售价格和销售成本波动明显,对猪肉加工企业的利润水平产生影响。
生猪的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主要由于生猪的生产必须经过繁育母猪、产仔、育肥三个阶段才能完成一次循环,这个过程要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
猪肉市场价格或者饲料价格的变化都会影响生猪饲养者的决策,导致减少或增加生猪的饲养,并影响仔猪价格发生变化,甚至影响到母猪苗的价格和产量。
一轮生产过剩易引发下一轮的生产不足,此时,要恢复正常的养猪生产,往往需要两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四)生猪屠宰行业产业链概况1.生猪产业链模式生猪产业链包括种猪繁育,生猪的屠宰,肉的冷却、冷冻与冷藏肉的分割、肉制品加工与副产品综合利用,以及肉的包装、营销等。
其产业链条如下:种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生猪(无公害、绿标、有机)养殖基地建设→屠宰→A、热鲜肉、切割肉→市场销售B、冷冻肉、冷却肉(冷鲜肉)→冷藏→包装→冷链配送→市场销售C、肉制品加工(低温熟制品、传统风味制品、小包装休闲熟制品)→包装→市场销售D、猪肉内脏、骨、血资源的综合利用→生物制品→市场销售2.我国猪肉供应产业链现状(1)我国猪肉供应产业链不断整合近几年,猪肉供应链的一体化趋势明显,生猪养殖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企业纷纷宣布投入巨资进入养殖领域,而生猪养殖行业也渐渐从生猪养殖拓展到上游的饲料生产和粮食购销,下游拓展到屠宰和终端零售。
进入生猪养殖和食品加工的上游企业主要是饲料生产企业,包括新希望、正邦集团、中粮集团、正虹科技、天邦股份、唐人神集团、正大集团、艾格菲、百世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