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常用卧位

合集下载

危重病人卧位护理

危重病人卧位护理

危重病人卧位护理危重病人的卧位护理是指对重症患者进行正确的卧位调整,以维持其呼吸、循环和器官功能的稳定,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恢复速度。

下面将介绍危重病人卧位护理的目的、原则、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危重病人卧位护理的目的:1.保持呼吸道通畅:通过正确的体位调整,可以减少呼吸道阻力,维持气道的通畅,避免分泌物滞留和窒息的发生。

2.提供氧气供应:合理的卧位可以促进氧气的吸入和排出,增加氧气的供应,减少缺氧的可能性。

3.维持循环稳定:通过调整卧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脏负荷,提高心脏输出量,防止休克的发生。

4.预防并发症:危重病人容易出现压疮、肺炎、血栓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合理的卧位护理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二、危重病人卧位护理的原则:1.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点,制定适宜的卧位护理方案,以满足其个体化的需求。

2.安全性:选择适当的卧位,注意避免患者压迫自身器官,保护患者的皮肤、关节和骨骼,避免损伤和并发症。

3.合理性: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理的卧位,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4.人性化:在卧位护理过程中,关心患者的感受,尊重其权益,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三、危重病人卧位护理的方法:1. 重症患者卧位的常规调整:重症患者应不定时地进行体位调整,以减少肌肉僵硬、肺部积液和血液淤滞等并发症。

常规可以是通气后卧位的30度左右高卧位,可使患者胸腔腔隙增大5-6cm,提高肺的复张力,有效改善通气和氧合情况。

2.仰卧位:对于需要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可以选择仰卧位,使气道通畅,便于呼吸治疗。

同时注意保护喉部插管或切口的稳定性。

3.低头位:对于患有颅脑损伤的患者,可以采取低头位,减少颅内压,预防脑水肿和脑疝的发生。

4.俯卧位:对于需要背部引流或胸部引流的患者,可以选择俯卧位,促进引流液排出,减少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

5.侧卧位:对于需要保护胃黏膜的患者,可以选择侧卧位,减少胃内容物的倒流,预防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各种卧位

各种卧位

各种卧位各种卧位包括:去枕仰卧位,休克时卧位,屈膝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头高脚低位,膝胸卧位,截石位。

1、去枕仰卧位:用于昏迷及全麻未醒的病人(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疼痛)。

2、休克时卧位:(仰卧中凹位)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利于呼吸,抬高下肢利于静脉血回流。

3、屈膝仰卧位:腹部检查或导尿。

4、侧卧位:灌肠。

5、半坐卧位: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胸腹盆腔手术或有炎症的病人;腹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术后减轻缝合张力;减少颈部颜面术后出血。

6、端坐位:心衰、心包积液、哮喘发作病人。

7、俯卧位:腰背部检查、手术。

{来源:考{试大}8、头低脚高位:胎膜早破;肺部引流、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引流;下肢、骨盆骨折行牵引术;严重的失血性休克。

9、头高脚低位:颈骨骨折牵引、开颅或头外伤后防止出血;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

10、膝胸卧位: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

矫正胎位不正和子宫后倾。

11、截石位:用于会阴、肛门部的检查、治疗、手术。

病人的卧位与安全护理一、病人的卧位卧位是病人卧床的姿势。

卧位与论断、治疗和护理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的卧位对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预防并发症均起到良好的作用。

(一)卧位的性质1.主动卧位病人在床上自己采取最舒适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者,如意识丧失或极度衰弱的病人,必须由护士帮助更换卧位。

3.被迫卧位由于疾病的影响或治疗的需要所采取被迫的卧位。

(二)常用的几种卧位1.仰卧位(1)去枕仰卧位病人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将枕横立置于床头。

适用于昏迷或全麻未清醒病员,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而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用于脊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可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

(2)休克卧位抬高头胸部约10度-20度,抬高下肢约20度-30度,适用于休克病人。

抬高头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

(3)屈膝仰卧法病人采取自然仰卧,头下垫一枕头,两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曲屈,使腹肌放松,适用于胸腹部检查。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1.临床评估:临床评估是护理危重病人的首要步骤。

通过对病人的身体状况、症状、生命体征、病史等进行详细评估,以及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2.姿势:危重病人需要根据不同病情采取适当的姿势。

例如,卧床病人需要定期翻身,以防止压疮;肺炎患者需要保持半卧位,以帮助呼吸。

3.呼吸护理:危重病人可能需要辅助通气或氧疗。

护士需要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以及氧饱和度等参数。

并确保氧气供应充足。

4.循环护理:护士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和静脉注射液的输液速率。

根据病人的需要调整液体平衡。

5.导尿护理:对于无法排尿或需要监测尿量的病人,护士需要定期进行导尿。

同时,需要注意导尿管的通畅和正确使用。

6.营养支持:危重病人可能需要静脉或肠外营养支持,以维持营养需求。

护士需要监测病人的摄入量、新陈代谢和体重变化,与营养师合作调整营养计划。

7.创口护理:危重病人的创口需要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护理,以预防感染和促进愈合。

护士需要定期更换敷料,清洁创面,并提供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8.皮肤护理:危重病人可能由于长期卧床而导致皮肤损伤,护士需要对病人的皮肤进行定期检查,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按摩和使用护肤品。

9.交流与心理支持:危重病人往往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护士需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

护士还可以与病人家属交流,帮助他们理解病人的病情和治疗计划。

10.病情记录:护士需要详细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和医疗团队的反馈等信息,以提供数据支持和协助医生制定治疗计划。

以上列举的是危重病人护理的一般常规,实际实施中还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特殊情况进行调整。

护士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确保病人获得最佳的护理和康复效果。

患者卧位管理2014

患者卧位管理2014



侧卧位

适应症 侧卧位包括左侧卧 位和右侧卧位,适 用于胸部、肾及输 尿管手术、腰椎穿 刺及硬膜外麻醉、 洗胃、肛门检查及 灌肠术等病人。
注意事项
吞服毒物需插管洗胃的病人应取左侧卧位。因 为中等充盈的胃约3/4位于左季肋区。 灌肠时病人取左侧卧位时,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在下方,这样灌肠液进入直肠后由于重力作用 可使液体顺利内流。右侧卧位时,乙状结肠、 降结肠在上方,升结肠在下方,这种卧位有利 于灌肠液与结肠全程相接触。 胸腔积液病人要采用患侧侧卧位,可使健侧肺 功能补偿患侧肺功能障碍所致的供气不足。
被动卧位

患者自身无力变 换卧位者,如意 识丧失或极度衰 弱的病患者,牵 引的患者,必须 由护士帮助更换 卧位。
被迫卧位

是患者为了减轻疾 病所致的痛苦或因 治疗所需而被迫采 取的卧位。
二、常用卧位
去枕仰卧位、屈膝仰卧位、
中凹卧位、侧卧位、俯卧位、 半坐卧位、头低足高位、 头高足低位 、膝胸位、截石位
环极不稳定的患者应避免
头低脚高位行体位引流时,头部静
脉回流阻力增加,使颅内压增高, 因此,颅脑术后患者及有颅内高压 的患者,不宜体位引流
注意事项

在体位引流过程中鼓劢并指导病人作 腹式深呼吸,辅以胸部叩击等措施。
体位引流时,间歇做深呼吸后用力咳, 同时用手轻拍患部,可提高引流效果。 体位引流后,观察5~10分钟,并记录 咯出痰的颜色、量、黏稠 度

头顶于床栏处用软枕垫住,以免头部直抵 床栏而受压损伤。
截石位
适应症 肛门直肠检查与手术;


产妇分娩、妇产科手 术; 膀胱及前列腺手术等。
注意事项
腿托架要加厚棉垫,以免压迫腓总神经 而致麻痹。 勿使髋关节过度外展,以免发生脱位或 骨折等意外。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

卧位和安全的护理(一)卧位的性质1.主动卧位病人自主采取的卧位。

2.被动卧位病人自身无改变卧位的能力,躺在被安置的卧位,如昏迷、极度衰弱、瘫痪等病人。

3.被迫卧位病人意识清晰,有改变卧位的能力,由于疾病、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如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时,因呼吸困难而采取端坐卧位。

温馨提示:被动卧位主要是病人无变换卧位的能力,而被迫卧位是病人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由于疾病的需要而被迫采取某种卧位。

(二)常用的卧位1.仰卧位⑴去枕仰卧位1)要求:病人去枕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

2)适用范围:①昏迷或全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②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术后6~8小时的病人,用于防止颅内压降低所引起的头痛。

⑵中凹卧位1)要求:病人头胸抬高10°~20°角,下肢抬高20°~30°角。

2)适用范围:休克病人。

⑶屈膝仰卧位1)要求:病人仰卧,两臂放于身体两侧,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2)适用范围:①腹部检查的病人,腹肌放松,利于检查;②导尿的病人。

2.侧卧位⑴要求:病人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于枕旁,另一手放于胸前,下腿伸直,上腿弯曲。

⑵适用范围1)灌肠、肛门检查,配合胃镜、肠镜检查。

2)臀部肌内注射(下腿弯曲,上腿伸直)。

3)预防压疮。

3.半坐卧位⑴要求:摇床:摇起时,先摇床头支架呈30°~50°角,再摇膝下支架,以防病人身体下滑;放平时,先放平膝下支架,再放床头支架。

⑵适用范围1)心肺疾患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

原因:①在重力作用下,膈肌下降,胸腔容量加大,肺活量增加;②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困难。

2)胸、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

原因:①腹腔渗出液可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化;②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3)腹部手术后病人。

原因: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

4)某些面部及颈部手术后病人。

危重症患者不同体位中心静脉压监测值的探讨

危重症患者不同体位中心静脉压监测值的探讨

危重症患者不同体位中心静脉压监测值的探讨作者:丁昌香来源:《健康周刊》2017年第08期[摘要]综述各种危重症患者不同体位中心静脉压监测值之间的关系。

其中包括上腹部手术、心功能不全、机械通气等危重症患者,可以通过监测抬高床头15°、30°、45°及侧卧位时的中心静脉压值代入回归方程的方法得出相应的平卧位时的中心静脉压值;以及危重症患者变换体位后测压时的躯体零点定位与校准零点。

使患者安全舒适,并发症少,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简化测量程序,促使中心静脉压监测值更加准确。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压;体位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的监测作为血流动力学监测中最常见的一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危重患者。

CVP是指右心房或上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处的压力,正常值为5-12cmH2O,可反应体内血容量、静脉回心血量、右心室充盈压及右心功能的变化。

动态观察CVP的变化对指导临床输血补液的量及速度,防止心脏过度负荷及指导强心利尿剂的应用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是医护治疗用药及护理的依据来源。

健康人不管在仰卧位、俯卧位或直立位时所测CVP值相差均在1-2 cmH2O,但对危重症患者尚无一致结果。

临床工作中常规将患者平卧位进行CVP测量,但呼吸、循环衰竭等诸多危重症患者因病情危重需采取抬高床头半卧位,而频繁变换体位有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加剧,病情恶化。

那么测量CVP是否必须让患者平卧位,目前许多护理同仁就不同危重患者测量CVP时探究体位改变对CVP值的影响做了较多的相关研究,现综述如下。

1上腹部手术患者体位改变时CVP的关系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取半卧位可因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还可以降低腹部切口张力,缓解患者疼痛,促进切口愈合。

改为平卧位后患者腹部切口张力增加,导致疼痛加剧,出现气促、胸闷、躁动,反而影响CVP测量的准确性。

赵芳等选择43例上腹部手术后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平卧位时的CVP值与抬高床头15°及30°卧位时的CVP均呈直线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式为平卧位CVP=1.009×15°半卧CVP+0.811:平卧位CVP=1.005×30°半卧CVP+1.630:崔荣霞等研究64例上腹部手术患者,认为抬高床头15°、30°半卧位与平卧位时的CV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体位与翻身护理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体位与翻身护理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体位与翻身护理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医院中专门为危重病患者提供全天候监护和治疗的特殊部门。

这些患者由于病情的严重性,常需长时间卧床休息,这就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因此,正确的体位与翻身护理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体位与翻身护理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体位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中,合理的体位可以减少患者压疮的发生并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体位护理方法:1. 侧卧位侧卧位是重症监护室患者最常见的体位之一。

它适用于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胸腹部手术后的患者。

在侧卧位时,护士应确保患者的身体与床垫保持良好的接触,尤其是头、肩、臀部和膝关节,以减少压力分布的不均和局部缺血的风险。

2. 半侧卧位半侧卧位适合于需要缓解呼吸困难的患者,如心脏病、心力衰竭和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在半侧卧位时,护士应将患者身体的侧面和后背与床垫保持良好的接触,并使用护垫垫高背部、腰背部和下腹部,以保持患者身体的稳定性。

3. 俯卧位俯卧位适用于ARDS患者和需接受腰椎手术的患者。

在俯卧位时,护士应确保患者的头、脸、胸部和髂部皮肤与床面接触良好,并使用适当的护理垫对关节进行保护,同时保持患者体位的舒适。

二、翻身护理翻身护理是重症监护室患者最常见的日常护理之一。

它旨在减少患者长时间卧床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翻身护理方法:1. 侧卧翻身侧卧翻身是最常用的翻身护理方法之一。

它可以减少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排便情况。

在侧卧翻身时,护士应将患者身体平稳地转移到床垫另一侧,确保患者的肩膀、臀部和髋关节都得到良好的支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2. 俯卧翻身俯卧翻身适合于患者需要长时间保持俯卧位的情况,如ARDS患者。

在俯卧翻身时,护士应先将患者向一侧翻身,然后再轻轻地将他们滑动到腹部,使下颚与胸部对齐,并先翻转一侧的肢体,再翻转另一侧的肢体,最后使患者的身体平稳地放置在床垫上。

危重病人的体位护理

危重病人的体位护理

危重病人的体位护理一、危重病人体位护理的重要性体位在临床上与诊断、治疗和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确的体位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还能配合医疗减轻症状、治疗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危重病人由于受到意识状态、镇静剂、肌松剂或外科手术的影响,常需要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包括肺不张、肺炎、低氧血症、静脉血栓、压力感受器缺失导致的晕厥、压力性溃疡等。

采取合适的体位对预防因卧床不动引起的并发症及提供病人的治疗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二、危重病人体位护理的原则危重病人由于其病情重、变化快的特殊性,体位变换时应加强护理。

(一)首先,应从生理学、力学方面考虑,尽量采用适合病人的舒适体位。

(二)其次,变换体位前后必须查看病人的生命体征是否适宜,并且要询问病人的感受,必要时向病人说明更换体位的目的。

同一体位原则上不超过2h。

(三)为减轻减轻局部体压,应尽可能使受压面增宽,并选择合适的护理用具(床的角度、枕头、床单、沙袋、气垫等)。

(四)变换体位后要注意观察患部或身体局部受压部位、关节的情况。

三、体位的种类(一)水平仰卧位1、特点:体位的变化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水平仰卧位时,重力对于循环系统的作用减少,回心血量增加;换气血流之比,上肺野和下肺野比较均一。

同时,水平仰卧位时头与足动脉压相似,故颅内压增高;由于心脏、膈肌的压迫,肺容量会减少,顺应性也会减少。

2、适用人群:水平仰卧位适用于循环血量不足、血管扩张致静脉回流减少的病人,如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下肺野有病变的患者。

3、禁忌症:由于平卧位时静脉回流增加,所以右心衰竭、肺水肿、颅内压增高的病人不建议采用平卧位。

水平仰卧位时,肺容量及顺应性都减少,因此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肥胖者不宜采用此体位。

(二)半卧位1、特点:半卧位是上半身抬高30°至45°的体位,同时可将枕头放于膝关节下使腿屈曲,或两腿原样伸展。

(1)半卧位有利于食物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减少胃内容物潴留,从而有效减少反流和误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俯卧位
方法:头偏向一侧两臂屈曲置于头的两侧 ,双腿伸直,胸、髋、踝部各放一枕头
适用范围:脊柱手术或腰背臀部手术病人
;ARDS病人
精品课件
头高脚低位
方法:床头抬高 15~20 °枕头横 放于床尾防止下 滑
适用范围:脑外
科病人(降低颅
内压,预防脑水
肿)
精品课件
保护具的应用
临床上对发生坠床、撞伤、抓伤、自 伤、伤人等意外的患者,如小儿、躁 动不安、意识不清、应用保护具以限 制其身体或肢体活动,确保患者的安 全,保证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
卧位的护理及保护具的使用
精品课件
卧位
卧位: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护理需要 所采用的卧床姿势。
目的:对治疗疾病、减轻症状、进行 各种检查、预防并发症、减少疲劳和 增进舒适均有良好的作用。
精品课件
根据卧位自主性分为
主动卧位 被动卧位 被迫卧位
精品课件
根据卧位平稳性分为
稳定性卧位 不稳定性卧位
适用范围:休克病人
精品课件
屈膝仰卧位
方法:患者平卧 ,两臂放于身体 两侧,两膝屈起 ,稍向外分开
适用范围:腹部 检查,导尿,会 阴冲洗
精品课件
侧卧位
方法:病人侧卧两臂 屈肘一手放于枕旁, 一手放于胸前,下腿 伸直上腿弯曲,于两 膝之间,胸腹背部放 枕头,以稳定卧位
适用范围:预防褥疮 ,侧卧位与平卧位交 替使用;灌肠,肛门 检查及配合胃镜检查 ;臀部肌肉注射
肘关节功能位:肘关节屈曲90°位, 上臂与前臂成直角
精品课件
正确功能位
腕关节功能位:腕关节背屈30°~ 45°,手指轻度屈曲,可以握直径 4~5厘米的长形轻质软物。
精品课件
正确功能位
髋膝关节功能位:髋关节伸直,大腿 外侧放置沙袋或枕头以防止下肢外展 外旋位。膝关节屈曲5度—10度,随着 体位的改变,髋关节也需要变换成屈 曲或伸直的位置。
精品课件
危重症病人侧卧位要点
针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侧卧角度不超 过45°
双手处于功能位,并约束 避免侧卧位时耳廓及肩膀、髋部过度受压
精品课件
半坐卧位
方法:床头抬高30 ~50 °再摇起膝下支架床尾 置一软枕,以免病人足底触及床栏
适用范围:肺部疾病病人;急性左心衰;胸腹部 手术后病人;腹腔、盆腔手术后有炎症病人;颌 面部颈部手术后病人;疾病恢复期体质较弱向站 立过度的病人
松紧适宜,防止过松过紧,保证舒适
精品课件
保护具的注意事项
保持约束带清洁,没有血迹污迹 在情况允许下,可松解约束带,协助
患者活动 针对极其躁动的病人,切勿生硬动作,
用力捆绑,导致骨折等严重后果。 (护士床旁监护,配合镇静剂使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患者身体各部位每天均应活动,改变 体位时,应做全范围关节运动,有禁 忌症除外
精品课件
舒适卧位基本要求
加强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 适当覆盖患者,保护身体隐私,促进
身心舒适
精品课件
正确功能位
肩关节功能位:肩关节外展45°, 前臂内旋,使肘与前胸平,拇指指向 鼻子,并经常更换位置以防上肢内收 内旋畸形。
精品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估
患者年龄、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 征、肢体活动情况
患者及家属对保护具的作用及使用方 法的了解程度,配合程度
精品课件
保护方法
床档:预防坠床
精品课件
方法
约束带:用于手腕及踝部、先用棉垫 包裹于手腕或踝部,再用宽绷带打成 结,套在棉垫外,使之不脱出,然后 将绷带系于床缘。
松紧度: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 可 容纳两指即可
踝关节:足与小腿呈90°,以防止 足下垂。
精品课件
危重病人常用卧位
精品课件
仰卧位
去枕仰卧位 中凹卧位 屈膝仰卧位
精品课件
去枕仰卧位
方法:协助去枕 仰卧头偏向一侧 ,手置身体两侧 ,枕头横放于床 头,两腿自然平 放
适用范围:全麻
未醒昏迷;椎管
内麻醉穿刺后病

精品课件
中凹卧位
方法:抬高头胸10~20°抬高下肢 20~30°
精品课件
舒适及舒适卧位
舒适:个体身心处于轻松、满意、自在、 没有焦虑、没有疼痛的健康、安宁状 态中的一种自我感觉。
舒适卧位:患者卧床时,身体各部位处 于合适的体位,感到轻松自在。
精品课件
舒适卧位基本要求:
体重平均分布于身体的各部位,关节 处于正常的功能位置
经常变换体位,改变姿势,至少2小时 一次
精品课件
保护具的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应用指征,注意维护患者自 尊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使用保护具的目的、 主要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并使之 获得保护具应用的有关知识
精品课件
保护具的注意事项
使用时肢体处于功能位置,约束带下 必须垫衬垫,松紧适宜;密切观察约 束部位皮肤颜色,必要时进行局部按 摩,促进血液循环,以保证患者的安 全和舒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