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按诊
中医辨证学按诊

中医辨证学按诊按诊是医生用手对病人的躯体及病变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的检查,以了解异常变化,进行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按诊的适用范围很广,如皮肤、肌肉、胸腹内脏等,尤以腹部更为重要。
一、按诊的重要意义与方法(一)按诊的临床意义按诊是切诊的一部分,是运用手的感觉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是四诊中不可缺忽略的一环。
它在望、闻、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上三诊所不能肯定的问题,如温度、干湿度、移动度、压痛以及硬度等,并可补充发现它诊未能察觉的变化,以深入探明疾病所在部位和性质等情况,充实诊断与辨证所必需的资料。
一般通过喜按拒按,判断病邪之虚实;皮肤的凉热润燥来判断疾病之寒热与津液的荣枯;按胸腹之软坚与痞块之有形无形,判断病邪之在气在血;扪虚里以判断正气的强弱与患者的预后;故按诊在疾病的诊断与辨证中起重要作用。
清代医家俞根初曾说:“胸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若欲知其脏腑何如,则莫如按胸腹。
”言之有理。
按诊方法简便易行,无创伤,无痛苦,在临床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应当很好的学习和运用。
(二)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手的感觉以指尖和掌指关节部掌面的皮肤最为敏感,因此按诊时多用这两个部位进行。
1.按诊的方法大致可分为触、摸、按压三类。
触法是医生用一手的手掌平放于被检查的部位上,轻轻接触患者局部,如额间及四肢皮肤等,以了解凉热润燥及病变局部的情况。
摸法是医生利用手指或指掌关节与腕关节的弹力,轻轻抚摸局部,柔和地进行滑动,以发现局部有无疼痛、搏动、隆起、凹陷、肿物及脏器的肿大等。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皮肤、淋巴结、关节、肌肉及胸腹的检查。
触、摸法:一般适用于机体较浅表部位的检查。
按压法:通常在浅部触诊后进行。
根据需要,医生以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借以检查腹部深处脏器及病变局部的情况,以了解有无压痛,肿块的形态、质地,肿胀程度、性质等。
按压法依据病情的不同,可采取深部滑动按压(胃肠病变、腹部肿块的检查)、冲击按压(腹水时肝脾检查)、深插按压(阑尾压痛点、胆囊压痛点)、及双手按压(肝、脾、肾及腹腔肿物的检查)等方法。
中医诊断学—按诊考点总结

中医诊断学——第六单元按诊细目二按诊的内容要点一按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1.虚里的部位虚里即心尖搏动处,位于左乳下第4~5肋间,乳头下稍内侧。
2.按虚里的病理表现与临床意义(1)虚里按之,其动微弱者为不及,是宗气内虚之征,或为饮停心包之支饮。
(2)搏动迟弱,或久病体虚而动数者,多为心阳不足。
(3)按之弹手,洪大而搏,或绝而不应者,是心肺气绝。
(4)虚里搏动数急而时有一止,为宗气不守。
(5)胸高而喘,虚里搏动散漫而数者,为心肺气绝之兆。
(6)虚里动高,聚而不散者,为热甚,多见于外感热邪、小儿食滞或痘疹将发之时。
要点二按脘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1.按脘腹的凉热(1)腹部按之肌肤凉而喜温者,属寒证。
(2)腹部按之肌肤灼热而喜凉者,属热证。
(3)按诊腹部皮肤温凉,对判断真热假寒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患者四肢温凉与否,只要胸腹灼热,就基本可以断定疾病的实热本质。
2.按腹部的紧张度(1)右下腹紧张,多见于肠痈患者。
(2)湿热蕴结胆腑,胆汁淤滞者,可见右上腹紧张。
3.鼓胀的鉴别(1)腹部高度胀大,如鼓之状者,称为鼓胀。
(2)鉴别鼓胀类别时,医生两手分置于腹部两侧相对位置,一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则有波动感,按之如囊裹水者,为水鼓。
(3)一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无波动感,以手叩击如击鼓之膨膨然者,为气鼓。
4.癥瘕积聚的鉴别(1)凡肿块推之不移,肿块痛有定处者,为癥积,病属血分;(2)肿块推之可移,或痛无定处,聚散不定者,为瘕聚,病属气分。
5.腹痛的虚实鉴别(1)腹痛喜按,按之痛减,腹壁柔软者多为虚证;(2)腹痛拒按,按之痛甚,并伴有腹部硬满者,多为实证。
(3)按之疼痛,固定不移,多为内有瘀血;(4)按之胀痛,病处按此联彼者,为病在气分,多为气滞气闭。
要点三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1.诊寒热(1)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者为热在表;久按其热反甚者为热在里。
(2)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者,称身热不扬。
常兼头身困重,脘痞、苔腻等症。
中医诊断学--按诊 ppt课件

4、诊肿胀
按之凹陷,不能即起者,为水肿 ;按之凹陷,举手即起者,为气 肿。
5、诊疮疡
肿硬不热者属寒证; 灼手而有压痛者属热证。 根盘平塌漫肿者,属虚证;根盘 收束隆起者,属实证。 肿处坚硬多无脓;边硬顶软为脓 已成。
肿硬不热属寒证; 红肿热痛属热证; 漫肿无头属虚证; 患处坚硬多无脓; 边硬顶软脓已成;
18
肝的按诊
病人取仰卧位,两腿屈起,医生位 于病人右侧,以左手掌及四指置于 病人右腰部并向上托,大拇指固定 于右肋下缘,以右手平放于脐部右 侧,用并拢的四指尖部或食指桡侧 对着肋缘,并压向深部,在病人吸 气时,右手手指向肋缘方向推进。
脾的按诊
病人可采取仰卧或右侧卧位,两腿 稍屈曲,医生以左手掌置于病人左 胸外侧第7~10肋处,固定胸廓, 右手平放于腹部,与肋弓成垂直方 向,以稍弯曲的手指末端轻压向腹 深部,并随病人腹式呼吸运动逐渐 由下向上接近左肋弓。
15
二、按脘腹
(一)脘腹分区及所候
分区:心下,胃脘,大腹,小腹,少腹等。 所候脏腑: 肝脏诊区:大腹右上方至右肋缘下,剑突 下方; 脾脏诊区:大腹左上方至左肋缘下; 胆腑诊区:大腹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缘交 界处; 胃腑诊区:上腹部偏左; 肠腑诊区:脐周,左下腹等; 肾脏诊区:腰左右肋缘下方; 膀胱,胞宫:小腹。
11
(三)虚里按诊
虚里部位:心尖搏动处,左锁骨中线第四,五肋间。 病人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方法:医生位于病人右侧,用右手全掌或指腹平抚于虚里部 ,并调节压力。 诊察内容:有无搏动,搏动部位及范围,搏动强度及节律, 频率,聚散等。 意义:了解宗气的强弱,疾病的虚实,预后的吉凶。 正常特点: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怠,聚而不散,节 律清晰一致,一息4-5至。为心气充盛,宗气内聚之象。 生理变异:虚里动高,片刻即复,可见于惊恐,大怒或剧烈 运动之后;肥胖之人其搏动可不明显。
《中医诊断学》按诊

一手轻轻叩拍腹壁
按之如囊裹水
痞满 自觉心下或胃脘部痞塞不适
另一手侧无波动感,气臌 以手叩击如击鼓之 膨膨然 按之较硬疼痛 实证 按之濡软无痛 虚证
中医诊断学
疼痛 上腹部压痛
肝、胆、胃、胰、横结肠病变
中医诊断学
沿革—
《内经》
就早有记载。
《伤寒杂病论》 论述更多,尤其是胸腹部的按诊,已成为诊断和
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
清代以后
在一些医书中还列有专门篇章论述,拓宽了应用
范围。近代对中医腹诊及腧穴诊断作了较为深入
的研究,不仅在方法上有些与西医的触诊和叩诊
相沟通,而且在疾病的诊断意义和原理上也进行
了探讨。
摸法 医生用指掌稍用力寻抚 胸腹、腧穴、 探明局部的感觉情况,如有无疼
局部。
肿胀部位
痛和肿物,肿胀部位的范围及肿
胀程度等,以辨别病位及病性的
虚实。 按法 医生是以重手按压或推 胸腹部、某一 了解深部有无压痛、肿块,肿块
寻局部。
肿胀、肿瘤部 的形态、大小,质地的软硬、光
位
滑度、活动程度等,以辨脏腑虚
实和邪气的痼结情况 叩法 医生用手叩击病人身体 胸部、背部、 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恶候
惊恐、大怒、剧烈运动后,虚里动高 不属病态
肥胖之人,虚里搏动不明显
中医诊断学
乳房按诊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归纳表
临床表现
临床意义
乳房局部压痛,伴有红肿、灼热
乳痈
妇女乳房有大小不一的肿块,边界不清,质地 乳癖
不硬,活动度好,伴有疼痛
乳房有形如鸡卵的硬结肿块,边界清楚,表面 乳核
光滑,推之活动而不痛
悬饮 疟母
中医诊断学
二、按脘腹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按诊的内容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按诊的内容按诊的内容,第二节。
一个是按胸胁。
胸部的按诊,胸部我们按诊最常用的还是用的那种叩诊?最常用的是指指叩诊的方法,最常用的是这种叩诊方法。
叩诊的时候要注意一个什么问题?胸部的叩音,叩诊一般是清音,声音比较清,和打鼓一样,当然不是鼓,没有那(么响),比较清的,不是那么嗡嗡的、很沉闷的声音。
但是这个清和浊,也根据病人的情况不一样,可能有些改变,病人很肥胖,或者胸大肌很肥大,那么你叩的时候,他可能声音要浊一点;人很瘦,或者里面是气胸,肺胀,里面就是那个肺泡都肿大了,可能就是过清音,比较膨膨地响。
一般来说胸部是清音,特别要注意胸部的下界,至V底肺脏到哪个地方打止了?肺脏是不是跑到下面来了?肝脏是不是跑到上面来了?分一下界线,今后学西医的内科诊断基础的时候,会要告诉大家详细分,我们大体知道一个正中前缘,锁骨中线是在第六肋间隙,腋下是在第八肋间隙,锁骨中线在第四肋间隙,大体上知道这一个数就行了,我们现在不一定要记住。
我们知道如果这个清音是往下移了,肺部应该是叩上去一种清音,如果这个肺清音跑到下面去,肚子下面去,还是肺的这种声音出现了的话,那什么问题?一个方面,可能是肺胀大了、肺里面空气太多了、肺气肿了,就是肺胀了,它可以往下;也可能有的人特别消瘦,内脏下垂,脾、胃、肝,什么东西它都往下掉了,也有可能移下来一点。
如果往上抬上来了,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肺本身萎缩了,比如说肺萎,或者说肺部这一边已经被切掉了,那当然它会抬上来;或者是肚子里面有了积聚、有了水,或者怀毛毛,女的怀毛毛了以后,胎儿都到了脐上的五指、六指,到了这么高的地方,到了剑突下面了,肯定肺往上挤上来一点,知道这么一些常识。
过于清音,就像打鼓一样,这声音很清,敲上去不是这个过清音了,是那种鼓的声音了,那可能是里面的气体,肺气肿、肺胀,可以是这种情况出现了,也可能是气胸这些情况。
过于混浊,里面应该是清音的,敲上去好像跟敲肚子上一样的,我们敲肚子和敲肺部,大家去体验就可以体验得到,像肚子上面的,比较沉闷,这是一个清音,这是清音,按上去、敲上去,比较沉闷的那种声音,那为什么会(现)沉闷的声音呢?可能里面有痰饮、瘀血等这些邪气、肿瘤,里面长了瘤子,是不是?当然你说心脏这一块肯定它也浊一些,那么其它的长了一个瘤子,里面有瘀血,有很多痰饮停在里面,它也可能要变浑浊一些。
中医诊断学:按诊答案(最新版)

中医诊断学:按诊答案(最新版)1、单选患者,男,44岁,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0多年,骨瘦如柴,少气懒言,腹大如鼓,按之如囊裹水,舌暗苔白滑,脉沉弦。
此为()A.气胀B.结胸C.水鼓D.心下痞E.瘕聚正确答案:C2(江南博哥)、单选以下病证中,以腹部肿块,痛无定处,时聚时散为主症的是()。
A.痞满B.癥积C.瘕聚D.虫积E.水鼓正确答案:C3、单选下列各项,不属于按诊手法的是()。
A.触法B.按法C.压法D.摸法E.叩法正确答案:C4、单选下列各项中,不属按诊常用手法的是()。
A.触B.摸C.弹D.按E.叩正确答案:C5、单选虚里按之弹手,洪大而搏,其临床意义是()。
A.宗气内虚B.饮停心包C.心肺气绝D.宗气不守E.心气充盛正确答案:C6、单选诊断心病的常用腧穴是()。
A.中府、肺俞、太渊B.巨阙、膻中、大陵C.期门、肝俞、太冲D.章门、太白、脾俞E.气海、太溪、心俞正确答案:B7、单选可判断疮疡脓成与否的方法是()。
A.望之红肿B.摸之有压痛C.病人主诉疼痛剧烈D.脉洪数E.疮疡边硬顶软正确答案:E8、单选癥积常见()。
A.腹中结块,按之聚散不定,或形如筋状久按转移不定B.腹中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C.右少腹痛而拒按,有包块应手D.腹中肿块,推之可移,痛无定处E.腹内肿块坚硬如石正确答案:B9、单选诊断胆病的常用腧穴是()。
A.大肠俞、天枢B.关元、心俞C.日月、胆俞D.胃俞、足三里E.中极、关元正确答案:C10、单选身灼热而肢厥者,属()。
A.里热证B.里寒证C.真寒假热证D.真热假寒证E.热在半表半里正确答案:D11、单选腹部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病属()。
A.血分B.水分C.痰饮D.寒凝E.气分正确答案:A12、单选虚里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怠的机理是()。
A.宗气内虚B.饮停心包C.心肺气绝D.宗气不守E.心气充盛正确答案:E13、单选疮疡根盘平塌漫肿者属于()。
A.实证B.虚证C.寒证D.热证E.虚寒证正确答案:B14、单选腹部肿块,痛无定处,时聚时散者,称为()。
中医诊断学 第六章 按诊

2017/12/13
中医诊断学
21
辨腹满:
腹胀满,按之充实饱满而有弹性压痛者,为实满; 腹胀满,按之虚软而少弹性,无压痛者,为虚满。 脘胀满,按之有形而胀痛,推之漉漉有声者,为胃 中有水饮。 腹胀大如鼓,为臌胀。有波动感,按之如囊裹水者 ,为水臌;无波动感,击之膨膨然者,为气臌。 腹内有水,叩之音浊;腹内有气,叩之音清。二者 分界明显。 肥人腹膨,按之柔软,脐无外突,亦无病症表现, 不属病态。
2017/12/13
中医诊断学
3
第一节 按诊的方法和意义
一、按诊的体位
按诊时一般病人取坐位、仰卧位或侧卧位。
坐位:用于皮肤、手足、俞穴的按诊。医生面对病人 而坐或站立,左手扶患者,右手触摸按压 仰卧位:一般按胸腹时,病人须采取仰卧位,全身放 松,两腿伸直,两手放在身旁。医生站在病人右侧( 肝脏一侧),右手或双手对病人进行切按。在切按腹 内肿块或腹肌紧张度时,可再令病人屈起双膝,使腹 肌松弛,便于切按。 侧卧位:仰卧位触摸不清或难以排除时,用于确诊。 肘膝位:腹部肿瘤。
中医诊断学
2
按诊,就是医者用手直接触摸、按压患者体表 某些部位,,以了解局部的异常变化,从而推 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的轻重等情况的一 种诊病方法。 按诊是切诊的一部分,是四诊中不可忽略的一 环。它在望、闻、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深 入探明疾病的部位和性质等情况。对于胸腹部 的疼痛、肿胀、痰饮、症块等病变,通过触按 ,更可以充实诊断与辨证所必须的资料。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医诊断学
第六章 按 诊
王 勇
2017/12/13 中医诊断学 1
目的要求:
1、掌握按诊的手法(触、摸、按、叩), 按脘腹的内容及意义; 2、熟悉按胸胁、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 的方法、内容与意义;
[医学]《中医诊断学》——06按诊
![[医学]《中医诊断学》——06按诊](https://img.taocdn.com/s3/m/bd440bcc856a561252d36f8c.png)
一. 按胸胁
Pressing the chest and the hypochondrium
根据病情的需要,有目的地对前胸和胁 肋部进行触摸、按压或叩击,以了解局部 及内脏病变的情况。 胸胁按诊除排除局部皮肤、经络、骨骼 之病变外,主要是用以诊察心、肺、肝、 胆等脏腑的病变。
水臌与气臌的鉴别: 水臌 两手分置于腹部两侧相对位置,一手 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有波动感,按之如囊 裹水者。 气臌 手轻轻叩拍腹壁,另一手无波动感, 以手叩击如击鼓之膨膨然者。 生理 肥胖之人,腹大如鼓,按之柔软,无 脐突,无病证表现者,不属病态。
检查腹部肿块要注意 肿块的部位、形态、 大小、硬度、 压痛、移动等 癥积 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 病在血分 瘕聚 肿块推之可移,痛无定处,聚散不定 病在气分 虫积 腹中结块,聚散不定,按之手下如蚯蚓蠕动 宿粪 左少腹痛,按之累累有硬块 肠痈 右少腹痛而拒按,按之有包块应手 病深 肿块大 病重 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 恶候 坚硬如石
三. 按肌肤
Pressing the skin
按肌肤 触摸某些部位的肌肤,了解肌肤的 寒热、滑涩、疼痛、肿胀、疡等不同情况, 分析疾病的寒热虚实及气血阴阳盛衰。 (一)按肌肤的方法 (二)按肌肤的内容
(二)按肌肤的内容
1. 诊寒热 2. 诊润燥滑涩 3. 诊疼痛 4. 按肿胀 5. 诊疮疡
1.诊寒热 按肌肤的寒热可了解人体阴阳的盛衰、 病邪的性质等。 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 热在表 久按其热反甚 热在里 皮肤不热,红肿不明显者 阴证 皮肤灼热,红肿疼痛 阳证
一.按诊的体位
Postures for palpation
根据按诊的目的和检查部位的不同,采 取不同的体位和手法。 一般采用: 坐位、仰卧位、侧卧位 皮肤、手足、腧穴 仰卧位 胸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1.按胁部以下哪项最应注意排除肝癌()
A.左胁下可触及痞块,按之硬
B.右胁下肿块,按之凹凸不平
C.胁下肿块,刺痛拒按
D.胁下肿块,软而不坚
E.胁痛喜按,按之空虚无力
2.触按疮疡局部,下列哪项属于虚证()
A.肿而硬板不热
B.肿处烙手而压痛
C.根盘平塌漫肿
D.根盘收束隆起
E.肿处已软而痛甚
3.按上巨虚穴有显著压痛者多为()
A.肺痈
B.肠痈
C.胃脘痛
D.虫积
E.泄泻
4.腹部肿块,痛无定处,按之无形,聚散不定者为()A.瘕聚
B.症积
C.食积
D.鼓胀
E.痞满
5.按脘腹不包括下述哪项()
A.胃脘
B.脐腹
C.小腹
D.虚里
E.少腹
6.触按疮疡局部,下列哪项属于实证()
A.肿而硬板不热
B.肿处烙手而压痛
C.根盘平塌漫肿
D.根盘收束隆起
E.肿处已软而痛甚
7.叩诊腹大而胀的病人,叩之如鼓者为()
A.水臌
B.气胀
C.食积
D.症积
E.瘕聚
8.诊腹时,下列哪项不能用到()
B.察色泽
C.触包块
D.问喜恶
E.嗅气味
9.腹部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为()
A.瘕聚
B.症积
C.食积
D.鼓胀
E.痞满
10.“诸病有声,鼓之如鼓”是何种诊法()
A.触法
B.摸法
C.按法
D.叩法
E.压法
11.胸腹部按诊时,病人应采取()
A.仰卧位
B.侧卧位
C.俯卧位
D.截石位
E.正坐位
12.初按不甚热,按久热明显,称为()
A.骨蒸潮热
B.寒热往来
C.身热不扬
D.虚阳浮越
E.阴虚发热
13.按诊时以手指稍用力寻抚局部的诊法,称为()A.触法
B.叩法
C.按法
D.摸法
E.压法
14.久病体虚而虚里脉动迟者为()
A.中气不守
B.心阳不足
C.心血不足
D.心气不足
E.心阴不足
15.左少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者为()
A.肠痈
B.痛经
D.虫积
E.燥屎
二、多项选择题
1.按胸胁所指的部位有那些()
A.前胸
B.肩胛
C.脊背
D.胁肋
E.肋缘下
2.按腧穴诊断胃痈的常用腧穴是()
A.胃腧
B.膻中
C.日月
D.足三里
E.天枢
3.按诊的内容,临床上常用的有()
A.按肌肤
B.按手足
C.按胸胁
D.按脘腹
E.按腧穴
4.按胁肋主要可以了解那些脏腑的病变()
A.肝病
B.心病
C.胆病
D.胃病
E.肾病
5.肌肤甲错的病因病机为()
A.血虚
B.气虚
C.气滞
D.瘀血
E.血热
三、填空题
1.身热初按热甚,久按热反转轻者多为________;久按其热反甚者为_______。
2.热证见手足热者,属______;热证反见手足逆冷者,属_______,
?3.若额上热甚于手心热者为________手心热甚于额上热者为_______。
4.按中府穴有明显压痛,为______的反应。
5.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者为———;皮肤无汗而灼热者为———。
四、判断题
1.()腹大如鼓,均属病态。
2.()按胸胁主要是诊察心肺、肝胆的病变。
五、名词解释
虚里肌肤甲错积聚臌胀少腹
六、问答题
1.虚里的正常表现如何?
2.脘在什么部位?
3.什么叫腹胀?如何区分腹胀的虚实?
4.按肌肤润燥滑涩有何临床意义?
5.什么叫“按腧穴”?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B.2C.3B.4A.5D.6B.7B.8E.9B.10D.11A.12C.13D.14B.15E.
二、1ADE.2AD.3ABCDE.4AC.5AD.
三、1.热在表、热在里。
2.顺候、逆候。
3.表热、里热。
4.肺病。
5.表邪已解,热甚。
四、1.错误。
肥胖之人,腹大如鼓,按之柔软,无脐突,无病证表现,不为病态。
2.正确。
胸内藏心肺,胁内藏肝胆。
五、虚里:位于左乳下第4、5肋间,即心尖搏动处。
肌肤甲错:指皮肤干枯,状如鱼鳞。
多为血虚失荣或瘀血所致。
积聚:指腹内的肿块。
1)凡肿块推之不移,痛有定处者为徵积,病属血分;
2)肿块推之可移,痛无定处,聚散不定者为瘕聚,病属气分。
臌胀:腹部高度胀大,如鼓之状,称为臌胀。
临床分水臌和气臌两类。
少腹:指小腹部两侧。
六、1.正常情况下,虚里搏动不显,按之应手,搏动范围直径约2~2.5cm,动而不紧,缓而不怠,动气聚而不散,节律清晰。
2.脘即上腹部正中。
3.1)腹胀即腹满,指患者自觉腹部胀满痞塞不舒,如物支撑。
2)实满:腹部饱满,有弹性,有压痛。
3)虚满:腹部虚软,少弹性,无压痛。
4.诊润燥滑涩可以了解汗出与否及气血津液的盈亏情况。
1)皮肤干燥--尚未出汗
2)皮肤干瘪--津液不足}汗出与否及津液盈亏
3)皮肤湿润--身已出汗
4)皮肤滑润--气血旺盛
5)皮肤枯涩--气血不足}气血盛衰
6)肌肤甲错--血虚或瘀血
5.按腧穴指按压身体上某些特定穴位,通过穴位变化和反应来判断内脏某些疾病。
理论依据: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转输之处,是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的反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