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直肠癌化疗所致手足综合征的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卡培他滨引起的手足综合征发病特点与治疗观察

卡培他滨引起的手足综合征发病特点与治疗观察

短篇论著卡培他滨引起的手足综合征发病特点与治疗观察李玺姜华郭卫平邱万寿黄勇吴珏堃刘瑞磊黄泽楠刘仁斌摘要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卡培他滨治疗过程中手足综合征(H FS)的发生情况和治疗反应。

方法总结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106例接受卡培他滨化疗的患者资料。

结果106例患者中有61例(575%)发生H FS ,其中度31例(508%)、度21例(344%)、度9例(148%);卡培他滨单药治疗组、与奥沙利铂合用组和与多西他赛合用组分别有18例(4615%)、23例(5476%)、20例(8000%)出现H FS ,各组间的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卡方检验,P =0025);度HFS 患者都维持卡培他滨剂量,度HFS 患者中14例(667%)例需减量后完成化疗,度H FS 患者中6例暂停一次化疗并减量后完成化疗,3例中止化疗。

结论HF S 是卡培他滨化疗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HFS ,避免皮肤损伤加重,必要时适当减低卡培他滨用量,以保持患者能坚持完成预定的化疗周期。

关键词肿瘤;药物治疗;卡培他滨;手足综合征口服化疗药物在多种类型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卡培他滨是新一代氟尿嘧啶类药物,其疗效肯定,口服给药方法简单,在乳腺癌、胃肠道肿瘤、肝癌等恶性肿瘤治疗中已广泛应用。

尽管卡培他滨血液毒性较轻,患者耐受性好,但相当部分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手足综合征(hand foot sy ndro m e ,HFS),也称作掌跖红斑样变(pa l m ar p l antar erythrodysest hesia ,PPE )。

严重的HFS 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治疗进行,需要特别处理。

本研究总结卡培他滨治疗恶性肿瘤时H FS 的发病情况和治疗反应,提高对此副反应的认识。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普外科使用卡培他滨化疗的肿瘤患者106例,男48例,女58例,年龄35~80岁,平均552岁,全部经病理确诊,其中胃癌36例,结直肠癌45例,乳腺癌25例。

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及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处理

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及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处理

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及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处理张涛;李少林;陈晓品【期刊名称】《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年(卷),期】2008(002)003【摘要】目的评价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肿瘤和大剂量VitB6防治卡培他滨所致手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003年3月~2007年9月收治晚期乳腺癌、胃肠肿瘤及头颈部鳞癌52例.所有病人均予卡培他滨2500mg/m2/d,连服l4d,间歇7d,3w为1个周期并随机分为同时应用大剂量VitB6组(300mg/d)和对照组.结果 1例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4例病情稳定;客观缓解率为30.77%,临床获益率为57.69%.常见毒性反应中,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对照组为65.38%,治疗组53.85%,其中Ⅱ+Ⅲ级对照组53.85%,治疗组21.74%.结论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结直肠肿瘤及头颈部鳞癌安全、有效.其常见毒副反应手足综合征经大剂量Vit B6预防处理后,Ⅱ+Ⅲ级发生率明显下降.【总页数】4页(P194-197)【作者】张涛;李少林;陈晓品【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肿瘤科,重庆,400016;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肿瘤科,重庆,400016;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肿瘤科,重庆,40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R735【相关文献】1.艾红煎预防晚期乳腺癌卡培他滨化疗所致手足综合征临床观察 [J], 陆宁;施航;董晶;史国军;叶兴涛2.晚期乳腺癌5例口服卡培他滨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J], 郑惠玲;陈燕治3.光子治疗仪联合医比克治疗卡培他滨所致手足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张杏华;潘珊;户坤;谭翠容;陈秀梅;王艳明4.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发生手足综合征与疗效的观察 [J], 秦鑫添;王希成;李玉齐;莫贤毅;刘魁凤5.雷火灸联合维生素B6治疗卡培他滨化疗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J], 陈丽霞;闫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钴胺和维生素B6防治卡培它滨所致手足综合症

甲钴胺和维生素B6防治卡培它滨所致手足综合症

甲钴胺和维生素B6防治卡培它滨所致手足综合症发表时间:2017-07-19T15:21:42.90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作者:李玲[导读] 卡培他滨是一种口服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是5-Fu的前体药物,对肿瘤细胞及组织有选择性靶向杀伤作用[1,2]。

邵东县人民医院【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联合应用甲钴胺和维生素B6对卡培它滨所致手足综合症的防治效果。

方法:选取62例直肠癌术后服用卡培他滨(2500mg/m2/d po bid)辅助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患者为期15-20w的化疗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予口服甲钴胺和维生素B6,而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通过统计分析HFS发生率差异评价甲钴胺和维生素B6防治方案的可行性与疗效。

结果:观察组发生HFSⅠ级3人、Ⅱ级1人,对照组Ⅰ级11人、Ⅱ级4人,差异显著(P<0.001)。

观察组无HFSⅢ级发生,对照组存在2例HFSⅢ级。

两组患者均无Ⅳ级发生。

观察组HFS%为12.9%,显著低于对照组54.83%的发生率(P<0.001)。

结论:甲钴胺联合维生素B6可以显著减少卡培他滨化疗期间患者HFS的发生率。

【关键词】甲钴胺;维生素B6;卡培它滨;手足综合症;防止卡培他滨是一种口服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是5-Fu的前体药物,对肿瘤细胞及组织有选择性靶向杀伤作用[1,2]。

作为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一线化疗用药,口服效果突出,常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HFS),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50%以上应用卡培他滨化疗方案的患者会发生HFs,是化疗患者主要剂量限制毒性之一[3,4]。

临床上针对卡培他滨所致手足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有多种方法,但尚无统一标准。

HFS的临床表现与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肢体疼痛症相似[5],伴有皮肤末梢神经功能异常与甲钴胺针对性治疗周围神经病类似[6],目前尚无明确可靠数据证实VitB6与甲钴胺具有防治卡培他滨相关HFS的疗效,故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旨在探讨临床联合应用甲钴胺和维生素B6对卡培它滨所致手足综合症的防治效果。

卡培他滨治疗肿瘤引起手足综合征的Meta分析

卡培他滨治疗肿瘤引起手足综合征的Meta分析

I Ke y wo r d s l Ca p e c i t a b i n e OR Xe l o d a O R Xe l o d a r ; Ha n d F o o t S y n d r o me OR P a l ma r P l a n t a r E r y hr t o d y s e s t h e s i a S y n d r o me o r Ha n d F o o t S k i n R e a c t i o n
临 床常用 的氟尿 嘧啶类抗肿 瘤药物有 5 一 氟尿嘧 啶 ( 5 - F U) ,其通
通 讯作 者
过静脉滴 注或动 脉灌注给药 ,常见 的不 良反应为 胃肠道毒性 和骨髓抑 制及注射部位的局部刺激 陛 ,卡培他滨是一种 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 , 主要不 良反应为恶心 ,呕吐 ,腹泻 ,手足综合征 ( H F S ), 口 腔炎等 ,
d i f e r e n t u mo t r s , me d i a n a g e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d u r a t i o n , HF S i n d u c e d b y c a p e c i t a b i n e wa s n o t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d i fe r e n t . Co n c l u s i o n Co mp a r e d wi t h c o n t r o l l e d a r m, d i f e r e n t c a p e c i t a b i n e c o n ai t n i n g r e g i me n s h a d d i fe r e n t p o t e n t i a l t o i n d u c e HF S .

直肠癌转移病历模版

直肠癌转移病历模版
直肠癌转移病历模版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XXX
性别:男/女
年龄:XX岁
职业:XXX
联系方式:XXX
病史
患者于XX年X月X日开始出现直肠癌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便血、腹痛等。经过就诊和检查,确诊为直肠癌。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并未见好转,后来经医生确认,已经出现了直肠癌的转移。
转移病历详述
1. 肝转移:经CT/MRI检查发现,直肠癌已经转移到肝脏,表现为多发性转移灶,直径约Xcm。患者出现恶心、食欲下降、乏力等症状。
近况
患者近期病情加重,出现食欲下降、体重下降、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此外,转移病灶导致的肝功能损害、肺功能减退等问题也日益显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望
鉴于目前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患者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我们将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争取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将加强对患者的精神护理和症状的缓解治疗,让患者在最后的人生阶段得到尽可能的舒适和关怀。
2. 肺转移:胸部CT检查显示,直肠癌已经扩散到双肺,形成多发转移结节,最大者直径约Xcm。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症状。
3. 淋巴转移:经淋巴造影检查显示,直肠癌已经转移到腹腔、腹膜后淋巴结区,形成多发转移结节。患者出现腹部胀痛、压迫感等症状。
治疗经过
患者接受了放化疗联合治疗,包括化疗药物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等)和放疗。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皮肤反应等。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肿瘤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转移病灶继续增大。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引起手足综合征的护理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引起手足综合征的护理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引起手足综合征的护理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是一种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它能够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有一定的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手足综合征。

手足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患者手掌和脚底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进行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治疗的患者,护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一、临床表现手足综合征是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红肿:患者手掌和脚底会出现红肿的症状,甚至有些患者会出现水疱。

疼痛:患者手足部的皮肤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瘙痒:部分患者还会感觉到手掌和脚底出现了瘙痒感,很难受。

角质层脱落: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手足皮肤的角质层脱落,影响外观和使用。

以上临床表现是患者面临的主要困扰,也是我们在进行护理工作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二、护理措施1.皮肤护理患者手掌和脚底的皮肤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我们需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细致的护理工作。

首先要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可以用温水轻轻清洁皮肤,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拭干燥。

使用温和的皮肤保湿霜进行滋润,帮助皮肤恢复健康状态。

避免使用刺激性的皮肤护理品,以免加重患者的症状。

2.疼痛缓解患者由于手足综合征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我们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疼痛缓解措施。

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给患者口服一些镇痛药物,减轻疼痛感。

还可以使用局部的镇痛贴剂或者冰袋敷贴,帮助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注意饮食患者在出现手足综合征的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饮食的调理。

可以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水果、蔬菜等,帮助增强免疫力,促进皮肤的修复和恢复。

还要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4.情绪关怀手足综合征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抑郁情绪。

在护理工作中,我们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情绪关怀,帮助患者调整好心态,树立信心,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手足痛麻木病例分析报告

手足痛麻木病例分析报告

手足痛麻木病例分析报告引言:手足痛麻木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往往是由多种疾病导致的。

针对不同病因的手足痛麻木,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

本报告通过对一例手足痛麻木病例的详细分析,探讨了可能的病因和诊断治疗策略。

病史:患者为一名30岁男性,主诉右手和右脚出现疼痛和麻木感,持续数周。

患者回忆起不久前曾被刺伤右手食指,之后出现了上述症状。

患者自行用消毒剂进行处理后,症状有所缓解。

随后,疼痛和麻木感逐渐加重,开始蔓延到右手的其他部位和右脚。

患者没有其他明显身体不适症状,也没有伴随的皮肤异常或发热等。

体格检查:体温、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正常。

神经系统检查显示右手和右脚感觉减退,疼痛和触觉反应迟钝。

肌力测试、深腱反射以及其他神经功能评估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患者进行了以下一系列辅助检查:1. 血常规:除轻度嗜酸粒细胞增高外,其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2. 血糖水平:正常。

3. 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轻度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轻度神经肌肉传导阻滞,提示受损神经存在。

4. 神经影像学检查(MRI):显示右侧尺神经局部炎症反应。

诊断和治疗:基于上述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我们最终诊断患者为右侧尺神经受损所致的手足痛麻木。

治疗方案如下:1. 针对尺神经炎症:患者接受了局部炎症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热敷等。

同时,我们建议患者进行冷热交替疗法和理疗。

2. 伤口处理:由于患者曾被刺伤,我们强调清洁伤口,避免感染。

随访和结局:在治疗后两周的随访中,患者手足疼痛和麻木感明显减轻,感觉和疼痛反应恢复到正常水平。

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传导速度增加,神经肌肉传导改善。

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继续按医嘱进行康复锻炼并随访观察。

讨论:本案例中的手足痛麻木是由尺神经受损导致的。

尺神经受损的常见原因包括创伤和炎症等。

在此例中,患者曾经被刺伤右手食指,导致尺神经受损,并引发炎症反应。

治疗方案主要针对尺神经炎症进行,通过控制炎症反应和促进神经恢复来缓解手足疼痛和麻木感。

一例直肠癌术后化疗期间并发血行感染的个案护理

一例直肠癌术后化疗期间并发血行感染的个案护理

一例直肠癌术后化疗期间并发血行感染的个案护理徐艺文 2. 缪薛丹 3.黄小妹 4.通讯作者:王小博1.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疗科江苏南通 2260012.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疗科江苏南通 2260013.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疗科江苏南通 2260014.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疗科江苏南通 226001【摘要】1例老年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体会,患者在出院期间自我维护PICC置管能力欠缺,导致出现感染,高度关注老年肿瘤患者出现的每一个感染征兆,及早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做好延续性护理,更好地护理于肿瘤患者。

【关键词】老年;肿瘤患者;PICC;感染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

因肿瘤治疗周期漫长,血液经常处于高凝状态,需要长时间的进行输注化药及营养物质等,所以为减轻因多次、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外周静脉损伤与痛苦,临床针对肿瘤患者,多普遍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置管) 建立静脉输液通路。

肿瘤患者的身体免疫力下降,经过化药药物治疗后产生乏力等不良反应,在置管侧肢自主活动大幅度减少等这些都会导致血流力学的改变。

PICC置管是将中心的静脉导管通过外周静脉的置入,从而使导管顶管至上腔静脉的下1 /3处,提供患者中、长期的静脉输液的药物治疗【1】。

PICC 置管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对长期需要静脉滴注、需要化疗药物、静脉高营养的患者尤其广泛使用,PICC可在患者的体内可以留置长达 1 年时间。

PICC 可以使患者避免外周静脉的反复穿刺、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减少化疗对静脉的刺激等作用。

伴随着 PICC 导管技术的日渐优化,PICC 置管无论从安全性或留置时间上都有了很大提升。

但PICC置管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会引发很多并发症,PICC置管是一种有创性操作,PICC 置管可能导致局部或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CRBSI) 【2】。

我科有一例直肠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使用PICC置管出现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现介绍如下:1.2.病史介绍患者殷某某,男,72岁,住院号3003378181,诊断直肠癌,2020-01-11于我院胃肠外科行全麻下“直肠癌根冶术Paiks+腹腔粘连松解+末端回肠造口术”,术后病理结果:中分化腺癌,浸润浆膜下层,见脉管内癌栓;肠周淋巴结见癌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例直肠癌化疗所致手足综合征的病例分析发表时间:2017-07-21T14:49:11.2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8期作者:刘尧杨孝来[导读] 通过1例直肠癌患者化疗后引起手足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过程,阐述癌症患者手足综合征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1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成都 611130)(2甘肃省人民医院药剂科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目的:通过1例直肠癌患者化疗后引起手足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过程,阐述癌症患者手足综合征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治疗团队,在手足综合征发生时,建议医师个体化用药方案。

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手足综合征治疗方案的制定,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结论:通过病例分析,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实践,加强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促进合理用药。

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手足综合征;合理用药;病例分析【中图分类号】R73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185-02 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HFS)最初报道于1974年[1]在接受米托坦治疗的病人出现了掌趾红斑。

1984年Lokich和Moore[2]等报道,长期反复接受5-FU或脂质体阿霉素化疗的患者中有25%发生手足综合征,且该综合征是5-FU的剂量限制性毒性。

手足综合征又称掌趾感觉丧失性红斑综合征,是由多种抗肿瘤药物引起特征性的皮肤毒性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手掌和脚掌的热、痛、红斑性肿胀,严重者发展至脱屑、溃疡和剧烈疼痛,影响日常生活[2]。

不同抗肿瘤药物HFS的发生率不同,卡培他滨具有模拟持续5-FU的抗肿瘤作用。

其HFS 发生率最高可达68%,中度至重度的发生率占到10%~50%[3]。

1.病例介绍及治疗经过患者,男,65岁,患者自诉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大便带血,呈鲜红色,无腹痛、腹胀,症状间断存在,就诊于景泰县中医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提示入镜15~23cm可见菜花样隆起型病变,表面覆污秽苔,占据2/3肠腔,乙状结肠、降结肠见多个息肉。

病检提示为“直肠高分化腺癌”。

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以直肠恶性肿瘤收我科住院治疗。

患者诊断为直肠癌,肝脏转移。

考虑患者肝脏多发病灶,肝硬化,手术风险大,因此拟行姑息性同步放化疗。

排除放化疗禁忌症,于入院后第5天,即5月16日开始同步放化疗,放疗方案:IMRT 6MV-X线,50Gy/2.0Gy/25f;化疗方案为:卡培他滨1500mg Po Bid。

患者早晚各1500mg,每日2次,服用至放疗结束,同时给予保肝、增强免疫力等辅助治疗。

5月18日,患者同步放化疗3天时,患者述左右手皮肤发红,有麻刺感,临床医师建议患者使用护手膏,并继续监测。

5月23日同步放化疗7天后手和脚开始皲裂脱屑(图1)、感觉迟钝,无明显瘙痒及红肿,药师会诊后,建议给予口服维生素B6、继续使用护手膏,嘱患者不要搔抓局部皮肤及撕去脱屑。

5月26日患者同步放化疗10天,脱皮症状有所加重(图2),药师建议继续服用维生素B6片、同时外用尿素乳膏,加用维生素E片。

6月6日患者同步放化疗21天,脱皮症状明显缓解(图3),治疗同前。

6月15日,患者放疗结束,皮肤症状明显好转,安排出院。

图1 图2 图32.分析与讨论2.1 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和分级手足综合征是由多种抗肿瘤药物引起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皮肤病变,手较足更易受累,据报道,目前能导致HFS的抗肿瘤药物有:卡培他滨,5-FU,阿糖胞昔,阿霉素,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多西他赛等。

生物分子靶向药物:索尼替尼、阿帕替尼等[3]。

手足综合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手掌和脚掌皮肤发红、肿胀、感觉迟钝,刺痛或灼热感、触痛及皮疹、水肿。

最初的症状是典型的麻刺感,2~4天后会出现双侧边界明显的红斑样改变,随后皮损区域变成紫蓝色,接着干燥,脱皮。

结合患者病情及用药史,入院前未行任何药物治疗,入院后给予甲氧氯普胺片、坦索罗辛缓释胶囊、蒙托石散。

查阅相关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患者出现的麻刺感、脱屑等不适,症状符合卡培他滨引起的手足综合征,而甲氧氯普胺、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均无相关过敏反应报道。

本文中手足综合征分级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分级标准。

2.2 卡培他滨导致手足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卡培他滨目前主要用于晚期乳腺癌、结直肠癌及胃癌等的一线或者二线治疗。

卡培他滨引起HFS发生的机理还仍需进一步研究,10%~24%HFS患者达Ⅲ-Ⅳ度,往往会导致停药或减量,影响疗效并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认为与角质形成细胞的酶活性表达相关,如皮肤的胸苷磷酸化酶(TP酶)高表达[4]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低表达,这可能导致卡培他滨代谢产物的蓄积,造成HFS发生率的增加。

另外,卡培他滨可能经由外分泌腺系统(汗腺)排出,而手和足部的外分泌腺体数量较多,造成汗腺及周围组织损伤。

2.3 手足综合征预防与治疗目前,对于HFS的预防与治疗国内、外均无标准的手段,调整用药剂量或者停止用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

同时也有研究报道,维生素E、维生素B6和COX-2抑制剂也有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中药调理或外洗在防治HFS方面同时也值得期待。

2.3.1治疗药物的选择 5月18日,患者服用卡培他滨3天时,患者述左右手皮肤发红,有麻刺感,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分级标准,I级为轻微的皮肤改变或皮炎伴感觉异常,但不影响日常活动(例如红斑、脱皮),因此患者为I级手足综合征,卡培他滨说明书示:出现1级手足综合征,可以不停用卡培他滨,继续进行监测。

因此药师建议继续使用卡培他滨,嘱患者使用护手膏,并进行监测。

5月23日服用卡培他滨7天后手和脚都开始皲裂脱屑、感觉迟钝,无明显瘙痒及红肿。

依据NCI分级标准,患者仍为I级,药师会诊后,建议给予口服维生素B6、继续外用护手膏。

根据卡培他滨说明书示继续使用卡培他滨,嘱患者不要搔抓局部皮肤及撕去脱屑。

维生素B6是人体内许多重要代谢酶类的辅酶,涉及多个生理生化反应,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的正常代谢。

有报道认为大剂量的VitB6能够预防并治疗药物引起的HFS。

5月26日患者服用卡培他滨10天后,脱皮症状加重,继续服用维生素B6片、同时外用尿素乳膏,加用维生素E片。

维生素E参与体内一些代谢反应,能对抗自由基的过氧化作用,而延缓衰老、保护皮肤。

Lee[5]等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引起的HFS中,5例Ⅱ、Ⅲ级HFS患者每天服用维生素E,1周后,患者HFS症状开始部分缓解,故将维生素E作为HFS的预防用药。

患者口服维生素B6、维生素E和外用尿素软膏治疗后,脱皮现象明显好转。

6月15日,患者放疗结束,安排出院。

2.4 患者教育患者日常生活中穿戴宽松的鞋袜、手套以避免手足的频繁摩擦和过度受压;同时保持手足皮肤湿润有助于预防和促进病灶愈合。

把双手和双足用温水浸泡10分钟后擦干涂上凡士林软膏、尿素乳膏等,对乙酰氨基酚能缓解疼痛。

按出现症状的轻重差异,指导患者进行肢体保暖;睡觉时宜用枕头垫高上、下肢,促进肢体静脉回流等。

3.小结临床药师要做好药学监护,密切关注接受卡培他滨、5-FU等患者所致的手足综合征。

手足综合征虽然不会危及患者生命危险,但给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让患者倍感痛苦,甚至将会影响化疗疗效和方案的进行。

本病例手足综合征发生时间在用药后3d,所以化疗期间均应密切监测手足综合征。

同时,可以使用一些预防治疗性药物,如维生素E、维生素B6和COX-2抑制剂等。

临床药师应在治疗过程中积极参与患者用药监护,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开展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并注意收集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手足综合征预防与治疗的信息,避免皮肤损伤加重,以保持患者能坚持完成预定的化疗周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1] Zuehlke R.Erythematous eruption of the palms and soles associated with mitotane therapy[J].Dermatologica,1974,148:9-92.[2] Lokich JJ,MOOREC.Chemotherapy-associated palmar-planter erythrodysesthesia syndrome[J].Ann InternMed,1984,101(6) :798-799.[3] Yvonne Lassere. Paulo Hoff.Management of hand-foot syndrome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capecitabine(Xelodas)[J].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2004,8:31-40.[4] Degen A,Alter M,Schenck F,Satzger I,Volker B,Kapp A,et al.The hand-foot-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medical tumor therapye-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J].J Dtsch Dermatol Ges,2010,8:652-61.[5] Lee SD,Kim HJ,Hwang SJ,et al. Hand-foot syndrome with scleroderma-like change induced by the oral capecitabin: a case report[J]. Korean J Intern Med,2007,22(2):109-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