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班会
我们的节日——元宵节 小学主题班会(17张ppt)

赏花灯
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 遍及民间。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灯节。每到这时, 各式花灯高悬街头五彩缤纷。胜芳花灯 多以亭台禽鱼虫花卉的题材制做。以染 色纸缀以各色华丽细条制成,鲜艳夺目。
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元宵节常见的花灯吧。
走马灯
关刀灯
兔子灯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 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 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 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 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 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 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大家也来试一试,下面的灯谜各打一个字上颠四内下
三
个
里
一
倒
夕
有
体
四
阳
人
卡
泪
罗
肉
舞龙灯
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 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 “龙灯”,不能燃烛的称 “布龙”,舞龙时, 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 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 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龙就象活了 一样。古代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 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 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 “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即“汤圆”,以芝麻、豆沙、黄桂、 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 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 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元宵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

《元宵节》主题班会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选自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关于“我们的传统节日”章节,具体涉及《元宵节》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元宵节的起源、时间、习俗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探讨传统节日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起源、时间、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元宵节的起源、时间、习俗及其文化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传统节日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卡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元宵节习俗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节日,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宵节。
2. 新课导入(10分钟)(1)讲解元宵节的起源、时间、习俗。
(2)分析元宵节的文化意义,探讨传统节日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3. 实践活动(10分钟)分组进行“制作灯笼”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灯火阑珊处,明月几时有?(2)随堂练习: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元宵节的习俗。
六、板书设计1. 元宵节2. 内容:节日起源:东汉明帝时期时间:农历正月十五习俗: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文化意义:团圆、祈福、庆祝丰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元宵节的短文。
(2)搜集有关元宵节的诗句,进行分析和欣赏。
2. 答案: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人们都会欢聚一堂,共度佳节。
这一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热闹非凡。
元宵节象征着团圆、祈福和庆祝丰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主题班会:《我们的节日—元宵节》

主题班会:《我们的节日一元宵节》—、活动目的:1. 通过元宵节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2. 介绍元宵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元宵的风俗.3. 增进师生情谊,展现学生风采.二、活动过程:1、主持人开场白男:银蛇纳福福入户,玉莺报喜喜临门;女:辞旧鞭炮燃盛火,张灯结彩闹元宵.男:老师们、同学们!合:下午好!男: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文化.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谁知道元宵的III来、传说与庆祝习俗吗?2、说说元宵的山来与它的传说1)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乂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乂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十五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2)元宵节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3)元宵节的庆祝习俗观灯: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口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 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灯在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舞龙灯: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乃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龙就象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猜灯谜:乂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乂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tl.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3、欢庆元宵节1)男:在中国节日里具有很多美味的特色食品,如:粽子、饺子、年糕、元宵….说说你元宵节最爱吃的是什么?女:当然是元宵啦!这香甜的元宵里,不仅有对甜蜜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有对亲人浓浓的美好祝福.男:同学们、朋友们,班会就要结束了!我们举办这次班会,不仅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也展现了学生的风采.合:活动到此结束!。
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班会教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2. 动手制作灯笼,体验传统节日氛围。
教学难点:1. 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重要性。
2. 学习元宵节习俗(10分钟)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3. 动手制作灯笼(10分钟)教师分发灯笼制作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灯笼。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互相帮助,共同完成灯笼制作。
4. 猜灯谜(10分钟)教师准备一些灯谜,学生分组进行猜谜比赛,增强课堂趣味性。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意识。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元宵节来历和习俗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制作灯笼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参与猜灯谜活动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资源1. 元宵节相关资料。
2. 灯笼制作材料(如彩纸、竹签、胶水等)。
3. 灯谜卡片。
五、教学建议1. 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增加对节日的了解。
2. 制作灯笼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动手能力。
3. 猜灯谜活动可邀请其他班级参与,增进班级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教学准备1. 收集元宵节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
2. 准备制作灯笼所需的材料,如彩纸、竹签、胶水等。
3. 准备灯谜卡片和答案。
4. 布置教室,挂上灯笼,营造节日氛围。
七、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元宵节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元宵节习俗(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元宵节资料,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
优秀传统文化元宵节主题班会8篇

优秀传统文化元宵节主题班会8篇优秀传统文化元宵节主题班会(精选篇1)20__年2月19日是我国传统佳节——元宵节,为促进我校少先队员进一步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我校特制定了元宵节活动方案,望各班提早准备,做好布置,让学生真正过一个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节日一、活动背景:为了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民族的传统节日,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学生动手自己制作以元宵节为主题的手抄报、元宵灯作品。
三、活动安排: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提前布置学生,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上一辈的人。
第二阶段: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
三——六年级每班交五份,学校进行评比。
2、元宵节前学生搜集灯谜、制作元宵灯作品,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任课教师协助)准备好灯谜,让学生猜谜底,猜对者发给小奖品。
3、活动结束后,每班(三——六年级学生)交5篇有关过元宵节的小作文,进行评比。
利用元宵佳节这个契机,我们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营造节日气氛,培养学生走进生活学习的意识。
以班级的形式展开猜谜竞赛,学生热情高涨,在快乐中体会到汉字的魅力,学以致用,也增进了大家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和兴趣。
活动有助于让孩子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对也元宵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优秀传统文化元宵节主题班会(精选篇2)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活跃节日气氛,展现员工风采,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让员工欢度一个温馨、愉悦、宽松的元宵佳节,由制造组织一次“浓情元宵”文化活动,拟订活动方案如下:一、活动主题:猜灯谜、庆元宵二、活动时间:20__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晚6:00三、活动地点:娱乐室及篮球场四、活动准备:1、x月__日前,各车间文员负责收集各种灯谜,总数量400条,负责人:。
2024年中小学元宵节主题班会

【元宵经典】
破镜重圆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 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 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 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 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 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 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 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我们的节日 元宵节
元宵节主题班会
目 C
录O N C E N T
CLASSIC POEM LEGEND HISTORY
壹
元 宵 由 来
贰
民 间 习 俗
叁
诗 词 元 宵
肆
元 宵 经 典
第一部分
元宵由来
【元宵由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 “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 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 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
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
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
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 元宵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 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民间习俗】
0 2
观灯
元宵放灯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
【元宵经典】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 “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 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 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 手中. 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 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 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 暴而敢怒不敢言。
【元宵经典】
元宵节教育活动主题班会教案(4篇)

元宵节教育活动主题班会教案(4篇)活动目的: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活动准备:1、橡皮泥。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活动过程:一、引入主题(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
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对,今天是元宵节,你们高兴吗?为了庆祝元宵节,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二、元宵的来历。
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2、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挂灯笼等)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讲述:元宵的来历。
三、说说元宵。
1、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等)元宵这么漂亮,你想不想也来做元宵呀?2、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四、制作元宵。
1、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
呆会儿看谁做得多。
2、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五、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
请各位小朋友吃元宵。
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盛元宵。
(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六、吃元宵。
刚才你做了多少元宵,现在就可以吃多少元宵。
七、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
元宵节教育活动主题班会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幼儿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意义及民俗习惯,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元宵节主题班会教案

元宵节主题班会教案元宵节主题班会教案5篇上学期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有鲜明的主题和明确的目的,既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动形式,又是使学生得到锻炼的活动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要如何准备一个主题班会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元宵节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元宵节主题班会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资料交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通过赏花灯、猜灯谜,让学生体验、熟悉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活动的热闹氛围,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2、在元宵节活动中能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元宵节活动的新鲜事,有趣事;学习收集与元宵节活动相关的资料,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解释"元宵"的含义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2、有谁知道"元宵"一词的含义呢?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二、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主题班会1、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学生交流: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三、知晓元宵节的习俗学生交流:(一)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
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
楚昭王请教孔子。
(二)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
(四)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四、赏花灯,猜灯谜1、学生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学生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制作方法及特别之处等;评选出最能代表班级水平的花灯。
2、猜灯谜。
3、猪年伊始(猜民间节日一)(端午)4、话说猪年(猜一字)(许)5、奋起壬午年(猜《三国演义》一人名)(马腾)6、跌得快,爬起也快(杂技节目)(马上倒立)五、畅谈元宵节的意义1、同学们,你们将如何度过这次元宵节呢?2、学生畅谈六、作业围绕元宵制作一张手抄报(A4纸)元宵节主题班会教案2活动目的:围绕活动主题,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及感恩教育,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帮助学生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元宵节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2.介绍元宵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元宵的风俗。
3.增进师生情谊,展现学生风采。
二、活动过程:
1、主持人开场白
男:
银蛇纳福福入户,玉莺报喜喜临门;
女:
辞旧鞭炮燃盛火,张灯结彩闹元宵。
男:
老师们、同学们!
合:
下午好!
男:
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文化。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谁知道元宵的由来、传说与庆祝习俗吗?
2、"说说元宵的由来与它的传说
1)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十五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2)元宵节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
「在正月
十四、"十
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3)元宵节的庆祝习俗
观灯: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
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
得越来越豪华。
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舞龙灯:
传说唐代有一年大旱,龙王错行云雨,淹死了长安不少百姓,玉帝降旨命魏征监斩龙王,后龙王阴魄不散,夜夜扰闹皇宫,吓坏了唐王李世民,于是向群臣问计,众臣认为应超度龙王,于是民间乃有元宵节耍龙灯之习。
龙灯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紧连龙身的木棍,随于其后,整条龙在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
龙就象活了一样,民间以此习俗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猜灯谜:
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3、欢庆元宵节
1)男:
在中国节日里具有很多美味的特色食品,如:
粽子、饺子、年糕、元宵…。
说说你元宵节最爱吃的是什么?
女:
当然是元宵啦!这香甜的元宵里,不仅有对甜蜜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有对亲人浓浓的美好祝福。
男:
同学们、朋友们,班会就要结束了!我们举办这次班会,不仅让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也展现了学生的风采。
合:
活动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