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1含答案

统计学1含答案
统计学1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指数中属于“静态指数”的是(C.空间价格指数)

A.工业生产指数

B.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空间价格指数

D.股价指数

2.已知某地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2013年为10

3.5%,2014年为104%,2016年为105%,2016年对于2012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16.4%,则2015年的环比发展速度为(A.103%)

A.103%;

B.101%;

C.104.5%;

D.113%

3.对于包含四个构成因素(T、S、C、I)的时间序列,以原数列各项数值除以移动平均值(其平均项数与季节周期长度相等)后所得比率(C.消除了趋势和循环因素)

A.只包含趋势因素;

B.只包含不规则因素;

C.消除了趋势和循环因素;

D.消除了趋势和不规则因素

4.用最小二乘法作回归分析时提出了各种基本假定,这是为了(B.得到总体回归系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

A.使回归方程更简化;

B.得到总体回归系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

C.使自变量更容易控制

D.使因变量更容易控制

5.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是(D.质量指标)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综合指标

D.质量指标

6.用原始资料平均法求季节比率,计算各年同期(月或季)平均数,是为了消除(D.不规则变动)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

7.某森林公园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成年松树的高度。该研究需要随机抽取250颗成年松树并丈量他们的高度后进行分析,该研究所感兴趣的变量是(D.森林公园中树木的种类)

A.森林公园中松树的年龄

B.森林公园中松树的高度

C.森林公园中松树的数量

D.森林公园中树木的种类

8.对数据对称性的测度是(A.偏态系数)

A.偏态系数

B.峰度系数

C.变异系数

D.标准差

9.以下关于指数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反映不同现象之间的联系)

A.综合反映现象的变动方向和程度

B.反映不同现象之间的联系

C.综合反映现象发展的相对规模水平

D.可通过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10.某商场计算期销售总额为基期的104.5%,价格平均下降了5%,则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应为(D.10%)

A.4.5%;

B.0.5%;

C.9.5%;

D.10%

11.某地区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则可推断该地区的物价指数为(D.108.1%)

A.9%;

B.8.1%;

C.109%;

D.108.1%

12.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C.7.1%)。

A.3%

B.10%

C.7.1%

D.107.1%

13.某机场近几年春节所在的一季度旅客运输的季节比率为150%,上年全年发送旅客300万人,预计今年将比上年增加20%,预计今年一季度将发送旅客万人。(B.135)

A.112.5;

B.135;

C.215;

D.340

14.计算数量综合指数时,通常是

A.把多种产品的数量乘以基期相应的价格,然后进行对比

B.把多种产品的数量乘以报告期相应的价格,然后进行对比

C.把多种产品的价格乘以基期相应的数量,然后进行对比

D.把多种产品的价格乘以报告期相应的数量,然后进行对比

15.在时间序列构成因素的乘法模型中,季节变动成分是(D.与时间序列原始数据计量单位不同的相对量)

A.与时间序列原始数据计量单位相同的绝对量;

B.与时间序列长期趋势计量单位相同的绝对量;

C.与时间序列循环变动计量单位相同的绝对量;

D.与时间序列原始数据计量单位不同的相对量;

16.与直方图相比,茎叶图原始数据的信息。(B.保留了)

A.没保留

B.保留了

C.掩盖了

D.浪费了

17.若两个变量存在负相关关系,则对二者建立的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的取值为(B.(0,1))

A.(-1,0);

B.(0,1);

C.小于-1;

D.无法确定

18.由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回归直线,要求满足因变量的(D.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A.平均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B.实际值与其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C.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为0;

D.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19.时间序列在一年内重复出现的周期性波动称为(B.季节性)

A.趋势

B.季节性

C.周期性

D.随机性

20.下列现象中,不具有相关关系的是(C.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农业贷款)

A.降雨量与农作物产量;

B.单位产品成本与劳动生产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农业贷款;

D.存款利率与存款期限;

二、简答题

1.假设检验的思想是什么?

答:假设检验的思想是带有概率性质的反证法。一,假设检验与反证法论证的逻辑相似,研究者力图收集证据以证实原假设不成立;二是根据小概率事件原理,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在一次试验中,如果小概率事件发生,则有理由怀疑原假设的正确性。

2.在应用平均指标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应用平均指标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同质性,这是应用平均指标的前提。(2)平均指标与分组法相结合。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用分配数列补充说明总平均数。(3)将平均水平与标志变异指标相结合。(4)平均指标和典型分析相结合。

3.时点指标时间序列有哪些特点?

答:时点序列的特点如下第一,时点序列的各个数据为时点指标(存量),反映现象在各个时点上所处的状态和所达到的水平。第二,时点序列中不同时点上的数据不能相加,即它们相加的结果没有意义。第三,时点序列中各时点数值大小与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的联系。第四,时点序列中数据通常不可能也不必要连续登记,只要了解现象在若干代表性时点上的水平,就足以了解现象的变化过程和趋势。

三、计算题

1.某企业生产的三种不同产品的产量以及单位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计算有关指数并对企业总成本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统计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1)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若正态总体,方差2σ已知,则总体均值μ的区间估计所采用的统计量为( )。 2.利用最小二乘法配合趋势线方 程的条件是:( )。 3.有10位学生, 其中8位男生,2位女生。从中一次 随机抽选4人,则恰巧其中有2位女生的概率为( )。 4.假设检验中的显着性水平越高, 对同一问题( )。 [A] 临界点就越小 [B] 所需样本量就越大 [C] 就越有可能接受H [D] 就越小 5.各实际观测值i y 与回归值?i 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 [A] 回归平方和 [B] 剩余平方和 x x x x [A] ?()0i i y y -=∑ [B] 2 ?()i i y y -∑最 小 [C] 0t =∑ [D] A 且B [A] 4221028()()10 10 C [B] 2228()()10 10 [C] 224 8210/C C C [D]

[C] 总离差平方和 [D] 估计标准误差 6.在对一个4×4列联表进行2χ检验时,2χ 分布的自由度是( )。 7.我国目前的零售价格指数的特 点是( )。 [A] 对所选商品使用的价格是该商品的市价 [B] 对所选商品使用的价格是该商品的议价 [C] 是根据全部零售商品计算而得 [D] 是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形式计算的 8.在回归分析中,F 检验主要是用来进行( )检验。 [A] 回归方程的显着性 [B] 相关系数的显着性 [C] 回归系数的显着性 [D] 估计标准误差的显着性 9.样本方差和总体方差在计算上的区别是( )。 [A] 只有样本方差才使用了全部数据 [B] 样本方差是用数据个数去除离差平方和 [C] 只有总体方差才使用了全部数据 [D] 总体方差是用数据个数去除离差平方和 10.2~(,12)X N μ,则(||36)P x μ-≤=(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研究促销方式对销售量的影响,促销方式共有三个水平,则这种方差分析是( )。 [A] 单因素方差分析 [B] 双因素方差分析 [A] 16 [B] 12 [C] 9 [D] 2 [A] [B] [C] [D]

应用统计学_第二阶段练习

应用统计学_第二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应用统计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 (共20题 ,总分值40分 ,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抽样平均误差与样本容量的关系就是( ) (2 分)A A、样本容量越大,抽样平均误差越小 B、样本容量越小,抽样误差越小 C、样本容量越大,抽样平均误差越大 D、前述三个都不对 2、下列描述正确的就是 (2 分)C A、点估计比区间估计需要更大的样本容量 B、点估计相对于区间估计更加准确 C、点估计无法给出参数估计值的置信度与误差大小 D、区间估计无法给出参数估计值的置信度与误差大小 3、根据以往的生产数据,某种产品的废品率为2%。如果要求95%的置信区间,若要求边际误 差不超过4%,应抽取多大的样本?() (2 分)A A、47 B、48 C、24 D、25 4、在同等条件下,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相比较,其抽样平均误差( ) (2 分)B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确定哪一个大 5、对于分层抽样,以下说法正确的就是( ) (2 分)A A、不同类别的单位被抽中的概率可能不相等 B、分层抽样误差只受层间方差的影响,不受层内方差的影响 C、分层抽样在分层时应使各层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小 D、由于在分层时使用了一些辅助信息,因此分层抽样违背了随机原则 6、抽样平均误差(μ)与抽样极限误差(Δ)的关系就是( ) (2 分)D A、Δ大于或等于μ B、Δ小于μ

统计学第1.2.阶段测试题 -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上半年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统计学》第0 章至第4 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简答题 1、简述统计一词有几种的含义。 统计有三种理解: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三者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2、简述什么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并说明两者的关系。 描述统计学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 推断统计学则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做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是统计方法的两个组成部分。描述统计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推断统计则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由于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主要是样本数据,因此,推断统计在现代统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描述统计不重要,如果没有描述统计收集可靠的统计数据并提供有效的样本信息,即使再科学的统计推断方法也难以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从描述统计学发展到推断统计学,既反映了统计学发展的巨大成就,也是统计学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3、什么是参数,什么是统计量?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它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统计量:统计量是统计理论中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的变量。 4、什么是统计规律? 统计规律:对大量偶然事件整体起作用的规律,表现这些事物整体的本质和必然的联系,而个别事件的特征和偶然联系退居次要地位。统计规律是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普遍规律之一。 5、统计数据有哪几种计量类型。 在统计学中,统计数据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比变量。 1.定类数据(Nominal):名义级数据,数据的最低级,表示个体在属性上的特征或类别上的不同变量,仅仅是一种标志,没有序次关系。 2.定序数据(Ordinal):数据的中间级,用数字表示个体在某个有序状态中所处的位置,不能做四则运算。 3.定距数据(Interval):具有间距特征的变量,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可以做加减运算,不能做乘除运算。例如,温度。 4.定比变量(Ratio):数据的最高级,既有测量单位,也有绝对零点,例如职工人数,身高。一般来说,数据的等级越高,应用范围越广泛,等级越低,应用范围越受限。 不同测度级别的数据,应用范围不同。 等级高的数据,可以兼有等级低的数据的功能,而等级低的数据,不能兼有等级高的数据的功能。

统计学期末试题 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模拟试卷一:统计学期末试题 院系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于未分组的原始数据,描述其分布特征的图形主要有() A. 直方图和折线图 B. 直方图和茎叶图 C. 茎叶图和箱线图 D. 茎叶图和雷达图 2.在对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使用的统计量通常是() A. 异众比率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离散系数 3.n?50的简单随机样本,样本均值的的总体中,抽出一个从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0数学期 望和方差分别为() A. 100和2 B. 100和0.2 C. 10和1.4 D. 10和2 4.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标准之一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这种评价标准称为()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充分性 5.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求出的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 A. 以95%的概率包含总体均值 B. 有5%的可能性包含总体均值 C. 一定包含总体均值 D. 可能包含也可能不包含总体均值 6.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是()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y?x7.反映的是(在回归模型中,)10y x的线性变化部分的变化引起的由于A. y x的线性变化部分的变化引起的由于 B. yy x的影响C.和除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y x的影响由于D.的线性关系对和8.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多重共线性是指模型中() A.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相关 B.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无关 C.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相关 D.因变量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相关 9.为增长极限。描述该K若某一现象在初期增长迅速,随后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则以. 类现象所采用的趋势线应为() A. 趋势直线 B. 指数曲线 C. 修正指数曲线 D. Gompertz曲线 10.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A.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统计学_第二阶段练习复习过程

统计学_第二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统计学》第6章至第9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根据概率的统计定义,可用以近似代替某一事件的概率的是 ( A )。 A 大量重复试验中该随机事件出现的次数占试验总次数的比重 B 该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占样本空间中基本事件总数的比重 C 大量重复随机试验中该随机事件出现的次数 D 专家估计该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2.下列事件中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随机事件的是 ( D )。 A 从一大批合格率为90%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一件产品是不合格品 B 从一大批合格率为90%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20件产品都是不合格品 C 从一大批优质品率为15%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20件产品都是优质品 D 从一大批合格率为100%的产品中任意抽出的一件产品是合格品 3.假设A B为两个互斥事件,则下列关系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B )。 A P(A+B)=P(A)+P(B) B P(A)=1-P(B) C P(AB)=0 D P(A|B)=0 4.同时抛3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巧合有2枚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 C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A 0.125 B 0.25 C 0.375 D 0.5 5.下列由中心极限定理得到的有关结论中,正确的是 ( D )。 A 只有当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时,样本均值才会趋于正态分布 B 只要样本容量n充分大,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就等于其概率 C 无论样本容量n如何,二项分布概率都可以用正态分布近似计算 D 不论总体服从何种分布,只要样本容量n充分大,样本均值趋于正态分布 6.在同等条件下,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相比较,其抽样平均误差( B )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两者相等 D无法确定哪一个大 7.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平均误差( B ) A随着抽样数目的增加而加大 B随着抽样数目的增加而减少 C随着抽样数目的减少而减少 D不会随抽样数目的改变而变动 8.允许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D ) A抽样误差的平均数 B抽样误差的标准差 C抽样误差的可靠程度 D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 9.根据组(群)间方差的资料计算抽样平均误差的抽样组织方式是( D ) A纯随机抽样 B机械抽样 C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填报 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5、区间估计就是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代表总体参数。(错) 6、在假设检验中,方差已知的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要计算Z统计量。(错)

统计学基础试卷(一)

统计学基础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有( ) A.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预测方法 B.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实验设计 C.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汇总法 D.实验设计、大量观察、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2.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3.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4、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5.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6.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A.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B.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C.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D.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7.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A. x y24 6000 ? + = B. x y24 .0 6 ? + = C. x y6 24000 ? + = D. x y6000 24 ? + = 8.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A.750和2500 B.800和2250 C.800和2500 D.750和2250

统计学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013年上半年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统计学》第0章至第4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_____ 习中心(教学点)批次:___________ 层次: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统计一词有几种的含义。 统计有三种理解: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三者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2、简述什么是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并说明两者的关系。 描述统计学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 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 推断统计学则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 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做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是统计方法的两个组成部分。描述统计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推断统计则 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由于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主要是样本数据,因此, 推断统计在现代统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描述统计不重要,如果没有描述统计收集可靠的统计数据并提供有效的样本信息,即使再科学的统计推断方法也难以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从描述统计学发展到推断统计学,既反映了统计学发展的巨大成就,也是统计学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3、什么是参数,什么是统计量?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它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统计量:统计量是统计理论中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的变量。 4、什么是统计规律? 统计规律:对大量偶然事件整体起作用的规律,表现这些事物整体的本质和必然的联系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 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1C2B3A4C5B6B7A8A9C10C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0.4,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50B8C0.02D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 500 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 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 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 7%× 9% B. 105% × 107%× 109% C.(105%× 107%× 109%)- 1 D. 3 105%107%109%1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 ,则物价增 (减 )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4.76% C. –33.3%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 D. 3.85% ? y 280 1.75x ,回归系数b=-1.75表示 A.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 1.75 个单位 B.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 1.75 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 1.75 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 1.75 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 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 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 : x =70 件,=5.6 件乙车间 :x =90件,=6.3 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 甲车间 B.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无法作比较 9.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统计学_第三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统计学》第10章至第13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方差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是( A ) A 各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 B 各样本数据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C 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 D分类型因变量对数值型自变量是否显著 2.组间误差是衡量因素的不同水平(不同总体)下各样本之间的误差,它( C ) A 只包含随机误差 B 只包含系统误差 C 既包含随机误差也包含系统误差 D 有时包含随机误差,有时包含系统误差 3.组内误差( C ) A、只包含随机误差 B、只包含系统误差 C、既包含随机误差也包含系统误差 D、有时包含随机误差,有时包含系统误差 4.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各次实验观察值应(A ) A、相互关联 B、相互独立 C、计量逐步精确 D、方法逐步改进 5.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若因子的水平个数为k,全部观察值的个数为n,那么( A ) A SST的自由度为n B SSA的自由度为k C SSE的自由度为n-k-1 D SST的自由度等于SSE的自由度与SSA的自由度之和。 6.当变量x按一定数值变化时,变量y也近似地按固定数值变化,这表明变量x和变量y 之间存在着( A )

A完全相关关系B复相关关系 C直线相关关系D没有相关关系 7.单位产品成本与其产量的相关;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 D ) A前者是正相关,后者是负相关 B前者是负相关,后者是正相关 C两者都是正相关D两者都是负相关 8.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 B ) A--∞ < r < + ∞B--1 ≤r ≤+1 C--1 < r < +1 D0 ≤r ≤+1 9.当所有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y = a + bx上,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 B ) Ar = 0 Br = 1 Cr = --1 D│r│= 1 10.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 A ) A前者勿需确定,后者需要确定 B前者需要确定,后者勿需确定 C两者均需确定D两者都勿需确定 11.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有( B ) A一个B两个C三个D三个以上 12.直线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接近1时,说明两变量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是( D ) A完全相关B微弱相关C无线性相关D高度相关 13.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B ) A增加70元B减少70元C增加80元D减少80元 14.下面的几个式子中,错误的是( D ) A.y=40+1.6x r=0.89 B.y=-5-3.8x r=-0.94 C.y=36-2.4x r=0.96 D.y=-36+3.8x r=0.98 15.相关系数r与回归系数b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C )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它是( )。 A 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 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 C 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 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欲使数量指标算术平均法指数的计算结果、经济内容与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相同,权数应是( )。 A 00p q B 11p q C 01p q D 10p q 3、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 )。 A 均值 B 中位数 C 众数 D 四分位数 4、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 )。 A 乡村较大 B 城市较大 C 城市和乡村一样 D 不能比较 5、某厂某种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各月计划任务有很大差异,今年1月超额完成计划3%,2月刚好完成计划,3月超额完成12%,则该厂该年一季度超额完成计划( )。 A 3% B 4% C 5% D 无法计算 6、基期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70件和50件,若报告期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乙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报告期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 A 上涨% B 上涨% C 下跌% D 下跌% 8、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发展速度指标为( )。 A 环比发展速度 B 年距发展速度 C 定基发展速度 D 平均发展速度 9、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采用( )。 A 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 B 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 C 等距抽样的误差公式 D 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 10、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 )为主体。 A 抽样调查 B 普查 C 统计报表 D 重点调查 11、设总体分布形式和总体方差都未知,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时,若抽取一个容量为100 的样本,则可采用( )。 A Z 检验法 B t 检验法 C 2 检验法 D F 检验法 12、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得到趋势值,则移动平均项数( )。 A 应选择奇数 B 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C 应选择偶数 D 可取4或12 13、回归估计标准差的值越小,说明( )。 A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B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C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好 D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差 14、某企业最近几批同种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0%、%、96%,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合格率进行 抽样检验,确定抽样数目时P 应选( )。

应用统计学_第二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应用统计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20题,总分值4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 1. 抽样平均误差与样本容量的关系是()(2 分)A A. 样本容量越大,抽样平均误差越小 B. 样本容量越小,抽样误差越小 C. 样本容量越大,抽样平均误差越大 D. 前述三个都不对 2.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2 分)C A. 点估计比区间估计需要更大的样本容量 B. 点估计相对于区间估计更加准确 C. 点估计无法给出参数估计值的置信度和误差大小 D. 区间估计无法给出参数估计值的置信度和误差大小 《 3. 根据以往的生产数据,某种产品的废品率为2%。如果要求95%的置信区间,若要求边际误 差不超过4%,应抽取多大的样本()(2 分)A A. 47 B. 48 C. 24 D. 25 4. 在同等条件下,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相比较,其抽样平均误差( ) (2 分)B A. 前者小于后者 B. 前者大于后者 C. 两者相等 D. 无法确定哪一个大 | 5. 对于分层抽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2 分)A

A. 不同类别的单位被抽中的概率可能不相等 B. 分层抽样误差只受层间方差的影响,不受层内方差的影响 C. 分层抽样在分层时应使各层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小 D. 由于在分层时使用了一些辅助信息,因此分层抽样违背了随机原则 6. 抽样平均误差(μ)和抽样极限误差(Δ)的关系是()(2 分)D A. Δ大于或等于μ B. Δ小于μ C. Δ大于μ D. 两者不存在必然关系 ) 7. 在简单重复随机抽样条件下,欲使误差范围缩小1/2,其他要求保持不变,则样本容量必 须( ) (2 分)B A. 增加2倍 B. 增加到4倍 C. 减少2倍 D. 减少3倍 8. 对于正态分布变量X,若为(2 分)A A. B. C. D. % 9. 下列由中心极限定理得到的有关结论中,正确的是 ( )。(2 分)D A. 只有当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时,样本均值才会趋于正态分布 B. 只要样本容量n充分大,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就等于其概率 C. 无论样本容量n如何,二项分布概率都可以用正态分布近似计算 D. 不论总体服从何种分布,只要样本容量n充分大,样本均值趋于正态分布 10. 同时抛3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巧合有2枚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 )。(2 分)C A. B. C. D. 。 11. 根据概率的统计定义,可用以近似代替某一事件的概率的是 ( )。(2 分)A A. 大量重复试验中该随机事件出现的次数占试验总次数的比重 B. 该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占样本空间中基本事件总数的比重 C. 大量重复随机试验中该随机事件出现的次数 D. 专家估计该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12. 假设A B为两个互斥事件,则下列关系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2 分)B A. P(A+B)=P(A)+P(B) B. P(A)=1-P(B) C. P(AB)=0 D. P(A|B)=0 —

统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的含义有三种,其中的基础是() A.统计学B.统计方法 C.统计工作D.统计资料 2.对3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30名职工B.3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每一名职工D.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3.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某人的年龄B.某人的性别 C.某人的体重D.某人的收入 4.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销售额是()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下列哪个是统计指标() A.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B.该地区职工的文化程度 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D.该地区职工从事的工种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概括为() A.数量性B.同质性 C.总体性D.具体性 E.社会性 2.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是() A.大量观察法B.归纳推断法 C.统计模型法D.综合分析法 E.直接观察法 3.下列标志哪些属于品质标志() A.学生年龄B教师职称C企业规模D企业产值 4.下列哪些属于离散型变量 A年龄B机器台数C人口数D学生成绩 5.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 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离不开总体而独立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 D.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现 6.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对调 B.在研究目的发生变化时,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

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2008年度 第一学期期末 应用统计学 主考教师 专业: 学号: 姓名: 成绩: 1 C 2 B 3 A 4 C 5 B 6 B 7 A 8 A 9 C 10 C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 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0.4,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0.02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 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 .5%×7%×9% B. 105%×107%×109% C .(105%×107%×109%)-1 D. 1%109%107%1053 -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 比为 A. –5% B. –4.76% C. –33.3% D. 3.85%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x y 75.1280? -=, 回归系数b= -1.75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 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x =70件,σ=5.6件 乙车间: x =90件, σ=6.3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 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应用统计学_第一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统计学》第1章至第5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图表展示以及运用数据的特征值来反映统计数据的分布规律属于:A A描述统计B推断统计C抽样分析D经验统计 2.根据样本调查数据,制作统计数据分布直方图属于:A A描述统计B推断统计C抽样分析D经验统计 3.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称作:B A总体B样本C参数D统计量 4.根据从无锡市随机抽取1000个家庭组成的样本,得到订阅报纸的家庭数位868个,那么样本比例86.8%被称为?C A总体B样本C参数D统计量 5. 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分类数据:D A 年龄 B 工资 C 汽车产量 D 购买商品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 6.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顺序数据:D A 年龄 B 工资 C 汽车产量 D 员工对企业某项制度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7.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据此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C A 2000个家庭 B 200万个家庭 C 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 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8.了解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则:B A 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是总体 B 所有居民是总体 C 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是总体单位 D 所有居民是总体单位 9.统计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是:B A 从数量上认识总体单位的特征和规律 B 从数量上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C 从性质上认识总体单位的特征和规律 D 从性质上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10.出于海洋环境保护的需要,广东省出台一个税种。现在想了解居民对于税收政策的反应,那种数据搜集方式比较合适:C A设计一个实验B通过查阅出版刊物C随机抽样D观测数据 11.下面哪一项属于离散型数据:D A上证综合指数B大坝排出水的体积C一辆汽车的行驶里程D某保险公司的雇员人数 12.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A )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 13.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全校抽取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 D )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 14.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C ) 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 15.在一项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D ) A无区别,是一致的B有区别,是不一致的 C无区别,是人为确定的D有区别,但有时是一致的 16.对家用电器的平均寿命进行调查,应该采用( D )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1、一个统计总体( )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 C 、可以有多个标志 D 、可以有多个指标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A 、2000名学生 B 、 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 、每一名学生 D 、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 、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 、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 、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 D 、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 、工业普查 B 、工业设备调查 C 、职工调查 D 、未安装设备调查 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 A 、调查时间 B 、调查期限 C 、标准时间 D 、登记期限 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 A 、简单算术平均法 B 、加权算术平均法 C 、加权调和平均法 D 、几何平均法 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 A 、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 、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 、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 、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 A 、平均指标 B 、强度相对指标 C 、总量指标 D 、发展水平指标 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 、相对数时间序列 B 、时期数列 C 、间断时点数列 D 、平均数时间序列 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 A 、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 B 、各期的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 C 、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D 、各期同比增长量的大体相 12、红星机械厂计划规定,今年甲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降低4%,实际执行的结果降低了5%,则该产品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 A 、%4% 5 B 、%104% 105 C 、%96% 95 D 、%4%5 13、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产量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 A 、1.8% B 、2% C 、20% D 、18% 14、在不重复抽样中,抽样单位数从5%增加到25%,抽样平均误差( )。 A 、增加39.7% B 、增加约3/5 C 、减少约3/5 D 、没有什么变化 15、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左偏分布,则成立的有( )。 A 、x > e M >o M B 、x o M >e M D 、以上都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 、性别 B 、年龄 C 、职务 D 、民族 E 、工资 2、从表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 )。 A 、总标题 B 、主词 C 、纵栏标题 D 、横行标题 E 、指标数值 3、在相对数中,子项和母项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 A .结构相对数 B .比例相对数 C .比较相对数 D .动态相对数 E .计划完成相对数 4、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 A 、工资总额 B 、商业网点密度 C 、商品库存量

统计学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统计学》第6章至第9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什么是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 2、简述中心极限定理。 3、解释独立样本和匹配样本的关系。 4、在对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小样本估计中,对两个总体和样本都有哪些假定? 5、简述在参数估计中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辨正统一的关系。 6、什么是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两类错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7、假设检验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8、卡方统计量期望值准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同时抛3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巧合有2枚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C )。 A、0.125 B、0.25 C、0.375 D、0.5 2、下列由中心极限定理得到的有关结论中,正确的是( D )。 A、只有当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时,样本均值才会趋于正态分布 B、只要样本容量n充分大,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就等于其概率 C、无论样本容量n如何,二项分布概率都可以用正态分布近似计算 D、不论总体服从何种分布,只要样本容量n充分大,样本均值趋于正态分布 3、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置信度(1–α)越大,则区间估计的( A ) A、误差范围越大 B、精确度越高 C、置信区间越小 D、可靠程度越低 4、某企业最近几批产品的优质品率分别为88%,85%,91%,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优质品率进行抽样检验,确定必要的抽样数目时,P应选( A ) A 、85% B、87.7% C 、88% D、90% 5、某橡胶厂生产汽车轮胎,根据历史资料统计结果,平均里程为25000公里,标准差为1900公里。现在从新批量的轮胎中随机抽取400个做试验,求得样本平均里程25300公里。试按5%的显著性水平判断新批量轮胎的平均耐用里程与通常的耐用里程有没有显著的差异,或者它们属于同一总体的假设是否成立?( A ) 这时采用:(甲)双侧检验问题;(乙)单侧检验问题。 原假设表述为:(丙) 25000公里;(丁) 25300公里。 A 甲丙 B 甲丁 C 乙丙 D 乙丁 6、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的不同和联系:(甲)都是对总体某一数量特征的推断,都是运用概率估计来得到自己的结论;(乙)前者需要事先对总体参数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已知的抽样分布规律确定可以接受的临界值;(丙)后者无须事先对总体数量特征做出假设。它是根据已知的抽样分布规律作出恰当的区间,给定总体参数落在这一区间的概率。上述表述正确的是( A ) A 甲 B 甲丙 C 甲乙 D 乙丙 7、按设计标准,某自动食品包装及所包装食品的平均每袋中量应为500克。若要检验该机实际运行状况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应该采用(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