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头发屑模拟电场线的实验教学

合集下载

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实验

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实验

科学教案实验:有趣的静电引言静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当我们摩擦橡皮擦、梳子等物体时,经常会产生静电现象,例如我们的头发因为负电荷而贴在头上。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简单有趣的实验,向学生展示静电现象及其原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科学知识。

实验一:吸引力游戏材料:橡皮球、塑料梳步骤:1.将橡皮球放在一平面上。

2.用塑料梳快速地梳理头发,然后将梳子的颤动部位靠近橡皮球的一侧。

3.观察橡皮球是否会被被梳子吸引住,并与梳子粘在一起。

结果与解释: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当梳子靠近橡皮球时,橡皮球会被吸引并与梳子粘在一起。

这是因为梳子摩擦头发之后带有一定的静电荷,橡皮球表面与梳子相吸引。

实验二:踩气球材料:气球、挂针步骤:1.将气球充气,然后将挂针插入气球的中央位置。

2.让学生踩踏气球,观察气球是否会被戳破。

结果与解释: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即使他们尽力踩踏气球,气球也不会被戳破。

这是因为当我们踩踏气球时,我们身上积累了一定的负电荷,而气球则带有正电荷。

根据静电吸引的原理,负电荷会吸引正电荷,所以气球不会被戳破。

实验三:吸铁石材料:磁铁、大理石、塑料袋步骤:1.将大理石放在桌子上。

2.用磁铁快速在塑料袋上从一个方向摩擦多次。

3.将摩擦后的塑料袋放在大理石旁边,观察是否有吸引现象发生。

结果与解释: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摩擦后的塑料袋能够吸引大理石。

这是因为塑料袋在摩擦过程中带有一定的静电荷,大理石则带有相反的静电荷,根据静电吸引原理,它们会相互吸引。

实验四:金属丝漂浮材料:金属丝、塑料毛刷步骤:1.沿着金属丝的一侧,用塑料毛刷反复摩擦。

2.将摩擦后的毛刷靠近金属丝,观察金属丝是否会产生漂浮现象。

结果与解释: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金属丝会在塑料毛刷靠近时漂浮起来。

这是因为金属丝在摩擦过程中带有一定的静电荷,而塑料毛刷则带有相同的静电荷。

根据静电排斥原理,它们会相互排斥,从而使金属丝产生漂浮现象。

小班科学教案头发飞起来

小班科学教案头发飞起来

小班科学教案头发飞起来小班科学教案:头发飞起来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而在小班科学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篇教案将介绍一种有趣的实验,旨在引导小班幼儿探索静电现象以及头发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将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一、实验目标:通过实验,使小班幼儿了解静电现象,并探索头发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

二、实验材料:1. 头发2. 一个橡皮筋3. 一个塑料梳子三、实验步骤:1. 将头发洗净并把它弄干。

2. 请孩子们把头发整理到橡皮筋上,形成一个小小的马尾。

3. 孩子们可以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注意不要太强劲地梳理,以免伤害到头皮。

4. 孩子们可以观察到头发受梳理时会出现变化,可能会飞起来,或者相互之间会发生吸引或排斥。

5. 让孩子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如轻轻梳理,或者用梳子摩擦头发,观察是否会对结果产生不同影响。

6. 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和做出解释,帮助他们理解静电现象和头发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实验讨论:1. 通过实验,孩子们是否发现头发会因静电而飞起来?2. 头发之间为什么会出现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现象?3. 孩子们可以思考一下,如果头发变得非常干燥,会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4. 这个实验还可以和其他实验结合,如用头发吸附纸片、用两根头发吸附小纸片等,进一步探索静电现象和头发之间的关联。

五、实验延伸:1. 提供不同的材料,如不同材质的布料、塑料袋等让孩子们进行实验探究,观察不同材料之间是否会发生静电现象。

2. 指导孩子们进行更多关于静电的实验,如利用橡皮球、气球等进行摩擦实验,观察它们是否可以吸附小纸片。

3. 引导孩子们思考身边其他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和他们一起找出解决办法。

六、教育意义:1.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发现头发受到梳理后会产生静电,从而引发他们对静电现象的好奇。

2. 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摩擦头发静电实验报告

摩擦头发静电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摩擦头发与尺子的实验,观察静电现象的产生,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以及静电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

二、实验原理摩擦起电是指两种不同材料相互摩擦时,由于它们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两个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的电荷。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是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三、实验材料1. 尺子一根2. 头发一把3. 小纸屑若干4. 秒表一只四、实验步骤1. 将尺子放在桌子上,确保桌面平整、干净。

2. 用手轻轻抓起一把头发,尽量使头发整齐。

3. 将头发与尺子紧密接触,用一定的力量快速摩擦,持续约10秒。

4. 停止摩擦,观察尺子与头发的变化。

5. 将摩擦过的尺子慢慢靠近小纸屑,观察纸屑是否被吸引。

6. 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五、实验现象1. 摩擦过程中,头发和尺子表面出现火花,并伴有轻微的响声。

2. 停止摩擦后,头发和尺子表面出现静电,头发呈现蓬松状,尺子靠近小纸屑时,纸屑被吸引。

六、实验分析1. 摩擦过程中,头发和尺子表面发生电子转移,使头发和尺子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的电荷。

2. 由于静电的作用,头发和尺子表面出现静电,头发呈现蓬松状,尺子靠近小纸屑时,纸屑被吸引。

3. 实验过程中,火花和响声是由于电子在转移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释放。

七、实验结论通过摩擦头发与尺子的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静电现象的产生,并了解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摩擦起电是由于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两个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的电荷。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是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八、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实验,观察静电现象的产生情况。

2. 研究静电在不同环境下的影响,如湿度、温度等。

3. 探讨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

九、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摩擦头发与尺子的方式,成功观察到了静电现象的产生,并了解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和响声,以及静电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

头发飞起来小班科学教案

头发飞起来小班科学教案

头发飞起来小班科学教案【导言】本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引发幼儿对“静电现象”和“头发竖起来”的好奇心,培养幼儿探索、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此现象的解释和实践,使幼儿能够理解静电现象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并在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通过实践探究头发飞起来的原理。

【一、引入】1. 通过与幼儿互动,了解幼儿对头发飞起来的现象有哪些猜想。

2. 引导幼儿提出关于头发飞起来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头发会飞起来?”、“是什么让头发竖起来的?”。

3. 通过图片或小视频展示静电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探究】1. 学习和讨论静电的定义:通过互动问答、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幼儿理解静电是物体中带有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的一种现象。

2. 实践演示:a) 实践一:将几根线团放在干净的桌子上,然后轻轻地将橡皮球或气球擦过头发或羊毛,再接触线团。

观察现象:头发或羊毛产生的静电作用于线团,使线团被吸引/排斥。

引导问题:为什么头发或羊毛会与线团发生作用?解释:头发或羊毛摩擦后与橡皮球或气球发生静电作用,使头发或羊毛带电,产生正电荷或负电荷。

与带电的橡皮球或气球接触时,头发或羊毛会被吸引/排斥。

b) 实践二:找一个相同的小玩具车,将其中一个小玩具车的底部用胶带贴上一小段棉线,然后用橡皮球或气球擦身体之后,再将橡皮球或气球的静电部分接触到贴有棉线的小玩具车上。

观察现象:贴有棉线的小玩具车会被吸引/排斥橡皮球或气球。

引导问题:为什么贴有棉线的小玩具车会被橡皮球或气球吸引/排斥?解释:贴有棉线的小玩具车与带有电荷的橡皮球或气球发生静电作用,使小玩具车带电,产生正电荷或负电荷。

与带电的橡皮球或气球接触时,小玩具车会被吸引/排斥。

3. 小组实践: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准备一只气球和一根线团。

a) 实践三: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擦气球在头发上或橡皮球上,并观察头发或橡皮球与线团之间的作用。

b) 引导幼儿思考头发或橡皮球为什么会被带电?解释:摩擦头发或橡皮球时,使头发或橡皮球带电,产生正电荷或负电荷。

好玩又有趣的头发实验教案,为孩子打开科学发现之门。

好玩又有趣的头发实验教案,为孩子打开科学发现之门。

好玩又有趣的头发实验教案,为孩子打开科学发现之门。

为孩子打开科学发现之门孩子们总是充满好奇心,他们对未知的世界有着极大的探究欲望。

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应该及时为孩子们提供有趣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打开科学发现之门。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关于好玩又有趣的头发实验教案,旨在帮助孩子们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和发现。

实验材料:-电吹风-长头发的模特(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由成人来扮演)-小塑料袋-薯片、玉米片、或其他类似的轻食物实验流程:1.让模特把头发垂直地披在面前,用电吹风强风吹对准头发,直到头发失去静电。

2.让模特拿一个小塑料袋,并将一些薯片或玉米片放到里面。

3.让模特用手紧贴着袋子,然后将袋子慢慢地靠近头发,直到两者距离只有几毫米。

4.此时可以观察到袋子会因为静电而吸附在头发上,模特可以试着把袋子拿开,观察袋子离开头发后,头发上是否还有静电。

5.反复进行上述步骤,可以尝试用不同种类的食物或不同距离的袋子,来探究静电电荷的不同效果。

实验原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简单来说,静电是一种物理现象,是因为物体表面带有各自的静电电荷(正电荷或负电荷),当这些带有静电电荷的物体与其他物体接触时,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

例如,当模特的头发被电吹风吹过之后,会变得失去电荷,从而导致其他物品与头发之间的静电作用变得更加明显。

通过这个头发实验,孩子们可以了解到静电的原理,也能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同时这个实验也充分满足了孩子们探究、发现和创新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得到了更多的关于科学世界的认知。

总结:好玩又有趣的头发实验教案,有助于帮助孩子们开发自己的科学思维、创造力和实验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科的趣味性和有趣性。

同时,实验也能促进家庭教育的交流互动,让孩子们在和父母和老师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启示。

因此,我们鼓励各位家长和老师,多尝试这种好玩又有趣的头发实验,让每位孩子都能在快乐和惊喜中得到成长和发展。

电场强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场强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场强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事件1]教学任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生活动:两个电荷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上一节我们定量地研究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在力学中,我们所学过的弹力、摩擦力均是接触力,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才有可能产生弹力、摩擦力。

两个电荷之间并不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如何实现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情景导入: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演示实验】放在绝缘架上的通草球与感应起电机的一个电极接触,感应起电后,由于带同种电荷而使通草球张开某一角度。

引入新课: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如何传递的呢?推进新课[事件2]教学任务:引入“场”的概念,初步认识电场。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这一观点是谁提出来的?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电场?电场有什么本领?结论:法拉第首先提出场的概念,电荷周围存在电场,静止的电荷周围存在静电场客观存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交流讨论:除了电场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场?对学生观点给予激励性评价。

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通过电场实现的。

任何一个电荷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电场,另一个电荷处在它产生的电场中,另一个电荷受到电场对它的作用力——称为电场力。

(如图)学情预设:如同学提出重力、引力,顺便提出重力场、引力场的概念,如无人提出暂不引入重力场、引力场。

此时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提示,但不要直接指出答案。

[事件3]教学任务:电场强弱和方向的认识。

师生活动: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要从它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入手,从中找出它的基本性质,对电场的认识也应如此。

为了认识电场,找到描写电场性质的物理量,我们先引入两个基本概念:场源电荷和检验电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1)什么是场源电荷?什么是试探电荷?对试探电荷有何特殊的要求?(2)用试探电荷所受的静电力能否直接表示电场的强弱?为什么?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

中班科学教案头发飞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头发飞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头发飞起来中班科学教案:头发飞起来引言中班科学教案:头发飞起来,将带领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索,了解静电的原理。

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将有机会亲自参与到科学实验中,发现科学的乐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活动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静电的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孩子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并学会科学方法的运用。

二、活动准备1. 展示板:制作一个展示板,上面贴有与静电有关的图片和文字,以帮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这一主题。

2. 实验材料:橡皮梳、气球、大米、小铁钉、纸片等。

3. 实验器材:静电实验盒、电球、电路板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板介绍静电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与孩子们一起讨论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摩擦产生静电、气球与头发摩擦后能够吸附头发等现象。

2. 实验1:使用静电实验盒目的:观察利用静电实验盒带来的效果。

步骤:a) 将静电实验盒放在桌子上,打开开关。

b) 用手去碰盒子的金属部分,观察是否有电火花产生。

c) 用不同的物体去接触实验盒的金属部分,观察是否会有不同的反应。

结果:孩子们将发现,当与实验盒接触时,有些物体会被吸引,而有些物体会被排斥。

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孩子们将意识到静电的存在并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或排斥力。

3. 实验2:气球与头发目的:通过摩擦产生静电,观察气球与头发之间的作用力。

步骤:a) 用橡皮梳梳理头发,使头发变得直立。

b) 将气球通过头发摩擦,再让气球靠近头发,观察气球与头发之间的相互作用。

c) 尝试用其他物体通过头发摩擦,观察是否会产生相同的效果。

结果:孩子们可以亲自体验到,当气球靠近头发时,头发会被吸引并朝气球方向弯曲。

讨论: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理解到静电的产生和作用,以及它对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

4. 实验3:静电吸附目的:观察静电对物体的吸附作用。

步骤:a) 将一小片纸片放在桌子上,将气球充好气,然后将气球靠近纸片。

电场中电介质排列序的力学机制——电场线可以借助头发屑排列显示的实验原因

电场中电介质排列序的力学机制——电场线可以借助头发屑排列显示的实验原因
电偶 极 子 P = P 方 向 取 决 于 电 轴 方 向 ( 2 . 选 择 无 穷 图 )在
类 型 B 根 据 P. E方 向垂 直 时 , E =0 因而 P・ ,
这 瞬 间 没 有 平 移 作 用 力 . 存 在 力矩 作 用 . 但 这 是 暂 态 过 程 , 快 过 渡 很 到 类型 C 类 型 C. 平 移 运 是 动 力 作 用 和 旋 转 力 矩 作 图3
用 的 综 合 : 方 面 梯 度 力 使 电 舟 质 有 向 电 荷 中心 运 一
远 处 电 势 为 零 时 , 位 电

W = + +
动的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势 ; 另一 方 面 旋 转 力 矩 的存 在 使 电 介 质 有
P. 方 向 一 致 的 趋 势 . E
图 2
类 型 D 表 面上 看 来 电偶 极 子 是有 向外 侧 运动 的趋 势 , 这 种 状 志不 稳 定 , 外 界 微 扰下 . 容 易 但 在 很
a , n =一 8 / 口 这 个 力 矩 导 致 电 偶 极 子 的 L a.
P 与 的 方 向 趋 向 一 致 ( 2 图 )
1 电偶 极 子 的形 成 在 实 验 中常用 电介 质有 毛 发屑 、 宁 针 状 晶 体 、 膏 粉 奎 石 - — 一
3 电介质 在 平 面 内 的排 列序
电介 质 在 电场 中 极 化 , 生 极 产 化 电 荷 . 化 电 荷 在 电介 质 表 极
抽象J l _' 一
曰。
的梯 度 增大 方 向 . 即指 向 中心 电荷 , 由此 , 电偶 极 A
子 具 有 向内侧 的 平 移运 动 趋势
面 上 的分 布 遵 循 曲率 越 大分 布 越 密集 的规 律 考察 电荷 空 间分 布 密 度 , 略 电介 质 物 质 形 状 , 抽 象 忽 就 成 哑铃 型 的一端 带 正 电 荷 而 另 一 端 带 负 电 荷 的 电 学 模型 ( 1 , 种模 型 就是 电偶 授子 模 型 . 图 )这 2 电偶 极 子 在 电场 中的 受 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两种现象产生的物理原理相同吗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空气干燥时,用塑料 梳子梳头发,头发丝发散开且随梳子飘起来,几乎所有同学 都能说出其中的物理原理。塑料梳子与头发的反复摩擦,使 两者带上了不同的电荷,因为异种电荷间是相互吸引的,所 以头发丝随梳子飘起来,而头发丝之间带同种电荷,同种电 荷间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头发丝发散开。
2 0 1 2. 屑模拟电场线”的实验教学研究
郭耀忠 苗 芳
(宁夏育才中学孔德学区 宁夏·银川 750021)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7894(2012)21- 0115- 02
摘 要 “电场线”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模型,“电场 线”的引入,是人类认识抽象事物本质规律的一个重要的方 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用铁屑来模拟电场线的分布,其 原理简单易懂,而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 31(2007 年 1 月 第 2 版 )中 给 出 模 拟 电 场 线 的 演 示 实 验 采 用的是在蓖麻油中放置头发屑,接上高压电后,观察到高压 接线柱周围的发屑呈电场线状排列序,其原理相对深奥,很 多教师不做讲解, 教学发现学生对此处存有很多疑惑和误 解,本文先从学生对两个实验现象误解出发分析讨论,修正 了 教 材 第 13 页 关 于 人 手 与 静 电 球 接 触 的 静 电 现 象 本 质 描 述,阐明了用头发屑模拟电场线的实验原理,并进一步对与 其相关的一些实验现象做出分析讨论。 关键词 模拟 电场线 头发 极化 静电 带电体 轻 小物体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of “Simulation of Ele-ctric Field Lines Using Hair Cuttings”// Guo Yaozhong,Miao Fang Abstract “Electric field line”is an important physical model, and its int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of people to recognize the core rule of abstract things.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students’ misunderstandings of the two experiments in the textbook, interprets the experimental principle when using hair cuttings to stimulate electric field lines, and further analyzes relevant experimental phenomenon. Key words simulation;electric field lines;hair;polarization;static electricity;an electrified body;little light objects Author’s address Kongde School District of Yucai Middle School,750021,Yinchuan,Ningxia,China
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修 3- 1 (2007 年 1 月 第 2 版)第 13 页中有这样一幅图片,人一手与静电球接触, 头发竖起散开,教材中给出了这样的描述:带电人体的头发
由于静电斥力竖起散开,其形状也大致显示出电场线的分 布。同学们都认为头发与人体接触也带上了同种电荷,而在 这种静电斥力下,头发发散开,其实并非如此。当带电体与 导体接触时才会有电荷的转移,才会发生接触式起电,头发 是导体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既然头发并非导体,那就不 会带上同种电荷。原因是手摸静电球,人体是导体,由于接 触起电缘故,身体内聚集了大量静电荷,形成电场,头发虽 是绝缘体,但是其分子结构是可极化的,在电场力作用下, 头发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会发生偏移,不再重合。在静电场 中电荷受到静电力作用,导致头发丝大致沿着电场线方向。 从宏观来说,整根头发丝就相当于一端带正电,另一端带负 电,类似于导体的静电感应现象。那么发梢的带电性应该是 相同的,也确实是存在静电斥力,但这并不是头发竖直发散 开的本质原因,所以笔者认为教材所说:“带电人体的头发 由于静电斥力竖起散开”欠妥,改为“带电人体的头发由于 静电力作用竖起散开”更为严谨。
2 头发屑模拟电场线的实验原理
有了上面的实验现象分析,那么教材中头发屑模拟电 场线的实验原理也就呼之欲出了。将头发屑放置在蓖麻油 中,接上高压电极,电极会在周围产生电场,在电场中头发 屑被极化,头发屑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会发生偏移,不再重 合。整个头发屑的一端就带正电,另一端带负电,极化的头 发屑在电场中受电场力,无数头发屑在电场中排列起来的 形状,能够形象反映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所以我们就用无 数头发屑在电场中排列起来的形状表示电场线。我们可以 用这套实验仪器快速便捷地模拟出一个点电荷、两个异性 点电荷、两个同性点电荷以及一个任意形状的带电体周围 电场线的平面图,与以前用铁屑模拟电场线的实验装置相 比,有着简单快捷、无任何损耗、便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的 优点。
带电体的电场是充满了它周围的整个空间的,如实验 现象中看到的一样我们引进的电场线并非布满整个空间, 只需数根曲线就可形象地反映不同位置电场的强弱及方 向。
3 为什么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梳子会吸住头发,原因是两者带异 种电荷,产生了静电引力,而与梳头发摩擦带电了的梳子也 能吸起轻小的纸片,诸如此类的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115
理工
2 0 1 2. 0 7 ( 下 旬 刊)
的实验很多很多。其中的奥秘也和物体的微观结构有关。所 有的物体(物理实验室造出来的某些人造物质除外)都是由 原子构成,而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所不同的是,有 些物体的电子能自由活动,有些物体的电子不能,电子能自 由活动的那一类一般称为导体,不能的称为绝缘体。但即使 是绝缘体,也不是说电子是一动不动的,它只是被束缚得比 较紧。带电体接近物体时,因为电荷异性相吸的原因,总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