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的呼吸方法
如何正确地运用气息

在声乐界中有这样⼀种说法“谁懂得歌唱呼吸,谁就会歌唱”,由此可见⽓息的运⽤对歌唱者的重要性。
以下是店铺为您带来的正确地运⽤⽓息的⼀些⽅法! (⼀)吸⽓的姿势 吸⽓前:歌唱时⼀般都是站着唱的,站⽴时⼀定要保持全⾝⼼⾃然放松、腰部稳定、积极向上的歌唱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仰卧来体会不紧张的感觉;还可以通过背靠墙的站⽴姿势来体会积极向上的感觉,这是练习胸背部⾻架挺起的好⽅法。
吸⽓时:精⼒⼀定要集中,注意找上提的感觉,胸部不能塌陷,在下肘和腰围略膨胀的基础上控制⽓息,两脚可以略分开,⼀脚在前⼀脚在后,⾝体稍稍往前倾,⾝体的重⼼放在前脚上,演唱起⾳时⽴即收腹提臂,找到⾻盆肌⽀持呼吸的⼒量,将⽓息输⼊肺底部,再慢慢的.呼出去。
按这种⽅式练习,效果很明显,如果是坐着唱,上⾝的姿势与站⽴⼀样,只是要注意腰部挺直,不要靠椅⼦,两脚分开。
有了正确的吸⽓姿势,我们的吸⽓就容易的多。
(⼆)吸⽓的⽅法 1、体会叹⽓的感觉 叹⽓的感觉是放松的也是向下的。
具体练习⽅法是:先叹⽓后吸⽓,⼼⾥主要想着叹⽓。
叹⽓时⽓息随即被排出,接着吸⽓肌⾁群就会⽴即开始吸⽓,这个过程是⾃动完成的,⽽且是不断循环的。
因此我们在歌唱时要认真体会叹⽓的感觉,每天可以练习⼏分钟,时间久了,⾃然就找到了叹⽓的感觉。
2、体会闻花的感觉 我们平时凑到花前闻花的时候,其实也是吸⽓的⼀种,可开⼝,也可闭⼝,这种吸⽓的好处就是⽓吸得深,⽐较容易体会和掌握。
具体练习⽅法是:⾸先在全⾝完全放松的基础上,先⽤⿐⼦吸⽓,将⽓慢慢吸⼊,这时你能体会到腹部⾃然向外扩张,腰部也有向外扩张的感觉,这样的吸⽓既舒畅⼜适度,吸后⼈很兴奋,胸部有宽敞感。
⽤这种吸⽓的感觉来歌唱,⽓息通畅,声⾳圆润。
3、体会惊讶的感觉 在⽣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吃惊和惊讶的事情,如果我们把它运⽤到吸⽓中就达到了快速吸⽓的⽬的。
这种吸⽓不但吸的快⽽且吸得深,在学习和掌握时,我们可以做⼀些单纯性的练习,如快吸快呼,快吸慢呼,慢吸快呼,慢吸慢呼;但最重要的还要在实践中去练习,因为良好的吸⽓只有在歌唱实践中才能获得。
唱歌用气发声方法

唱歌用气发声方法
唱歌时, 用气发声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气发声方法:
1.深沉呼吸:在开始唱歌前,通过深呼吸将空气吸入腹部,然后用腹部肌肉将空气推出。
这种呼吸方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利用气息并提高声音的控制力。
2.腹部支撑:在唱歌时,不仅要依赖气息,而且要使用腹部肌肉将声音推出。
保持腹部肌肉紧张,并在持续发声的同时保持腹式呼吸。
3.咬字发音:在唱歌时,注意清晰地发音。
用舌头和嘴唇的组合来发出正确的音标和音节。
4.节奏控制:根据歌曲的节奏来控制呼吸。
不要过度减少或浪费气息,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呼吸,以保持连续的声音输出。
5.发声练习:通过发声练习来加强用气发声技巧。
例如,使用各种音阶和音程练习来提高声音和气息的控制力。
请注意,以上方法是一些建议,具体取决于个人的体验和声音类型。
如果你想提高唱歌技巧,最好找一位专业的声乐教师指导你正确的用气发声方法。
声乐演唱控制气息的4个技巧

声乐演唱控制气息的4个技巧控制气息在声乐演唱中非常重要,它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歌手获得更好的发声效果和表现力。
下面将介绍四个关于控制气息的技巧。
1.呼吸控制:演唱时的正确呼吸对于控制气息至关重要。
歌手应该通过深吸气来充分准备演唱。
首先,放松肩膀和腹部的肌肉,让呼吸变得更深沉。
然后尽量将空气吸入腹部,而不是胸部。
当需要释放气息时,要控制呼气的速度,避免太快或太慢。
可以尝试使用“吹小蜡烛”的练习,通过调整呼气的力度来控制气息。
2.声音连贯性:在演唱过程中,保持声音的连贯性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确保每个音符都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持久力。
为了达到这一点,歌手要尽量避免在音符之间断气。
可以通过在连续的音符之间使用“呼吸穿越”来实现。
这意味着在每个音符之间做出又快又轻的呼吸,保持气息的流动性。
3.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气息的方法。
这种呼吸方式使腹部肌肉更活跃,从而提供更多的支撑力量。
腹部呼吸可以帮助歌手克服高音和长音持久性的难题。
通过放松腹部肌肉,并让它们向外扩张来进行腹式呼吸。
在吸气和呼气过程中要保持腹部肌肉的放松状态,并避免紧绷。
4. 聚焦力量:聚焦力量是指将气息集中在声音的核心区域。
这可以帮助歌手在演唱时获得更好的音质和投射力。
要实现聚焦力量,歌手需要将气息集中在下颚和喉部的位置。
可以通过练习咀嚼、吞咽和发出“mm”音来提高这种技巧。
此外,要注意鼻腔的通畅,确保气息能够顺利流过。
这些技巧只是控制气息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实践来掌握。
在练习时,可以尝试结合这些技巧,并与声乐教师一起进行指导和反馈。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深入了解声乐技巧,可以更好地控制气息,获得更出色的演唱效果。
声乐训练:呼吸与发声

声乐训练:呼吸与发声声乐训练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呼吸与发声是声乐训练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技巧不仅可以提高声音的质量和音准,还能保护声带,避免唱歌时出现不良反应。
本文将从呼吸和发声两个方面探讨声乐训练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技巧和方法。
一、呼吸训练1. 深呼吸:深呼吸是声乐训练中的基础,只有通过深呼吸才能让声带得到充分的支撑,发出富有力量和共鸣的声音。
练习深呼吸可以让肺活量增加,提高气息的控制力和持久力。
2.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声乐训练中最为重要的呼吸方式之一。
通过腹式呼吸,可以让气息更加稳定,声音更加富有表现力。
练习腹式呼吸时,应该让腹部自然鼓起,而不是提高肩膀。
3. 呼吸节奏:在唱歌时,呼吸的节奏要与歌曲的节奏相匹配,避免出现断断续续或者呼吸不畅的情况。
通过练习呼吸节奏的控制,可以让歌曲的表现更加连贯和流畅。
二、发声训练1. 声音定位:在发声训练中,正确的声音定位是至关重要的。
要通过练习找到自己的共鸣点,让声音产生共鸣和放大,使声音更加清晰和有力量。
2. 发声姿势:正确的发声姿势可以帮助声带得到更好的保护,避免过度紧张和损伤。
在发声时,应该保持身体的放松和挺直,让气息顺畅流动,声音更加自然和舒展。
3. 发声技巧:发声技巧包括发声的力度、音准、音色等方面。
通过练习发声技巧,可以让声音更加丰富多彩,表现力更强。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和不正确的发声方式,以免损伤声带。
三、综合训练1. 呼吸与发声的结合:在声乐训练中,呼吸和发声是密不可分的。
只有将呼吸和发声技巧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练习时要注重呼吸的稳定和发声的准确,保持良好的声乐状态。
2. 反复练习:声乐训练需要持之以恒,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声乐水平。
在练习过程中要耐心,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才能够取得进步。
3. 寻求指导:在声乐训练中,寻求专业老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指导学生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声乐水平。
声乐演唱气息进阶

声乐演唱气息进阶声乐演唱是一项需要长期练习和不断进阶的艺术,其中气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良好的气息控制可以极大地提升声乐表现的质量,使演唱更加自然、流畅和有力度。
声乐演唱气息的进阶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声乐演唱气息进阶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声乐演唱的水平。
第一、正确的呼吸方式在声乐演唱中,正确的呼吸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演唱者应该通过腹式呼吸来获取更多的气息。
腹式呼吸是指通过扩张腹部来吸气,然后利用腹部肌肉的收缩来呼出气息。
这种呼吸方式可以使得声带更加放松,同时也可以帮助演唱者获取更多的气息储备。
在声乐演唱气息进阶训练中,正确的呼吸方式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第二、气息的控制在声乐演唱中,气息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
演唱者需要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气息,以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一些常见的气息控制方法包括利用腹部肌肉的收缩来慢慢释放气息,以及通过口腔和咽喉的控制来调整气息的流动。
在气息的控制方面,需要长期的练习和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气息控制能力。
第三、声音的产生和共鸣在声乐演唱中,声音的产生和共鸣也是非常重要的。
声音的产生是通过声带的振动来产生的,而共鸣是指声音在口腔、咽喉和鼻腔中的共鸣增强。
在声乐演唱气息进阶训练中,演唱者需要学会如何利用气息来产生声音,并且如何在口腔、咽喉和鼻腔中调整共鸣,以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这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掌握声音的产生和共鸣规律。
第四、气息的节奏和动态在声乐演唱中,气息的节奏和动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演唱者需要学会如何根据歌曲的节奏和动态来调整自己的气息,以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在气息的节奏方面,演唱者需要学会如何根据歌曲的节奏来调整自己的气息流动,使得气息和音符的节奏更加协调一致。
在气息的动态方面,演唱者需要学会如何根据歌曲的动态来调整自己的气息强度,使得气息和音符的动态更加协调一致。
这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掌握气息的节奏和动态规律。
声乐演唱中呼吸系统原理和训练方法

声乐演唱中呼吸系统原理和训练方法一、呼吸原理呼吸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声乐演唱的重要动力。
声乐演唱中的呼吸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它需要使用膈肌和腹肌的配合,通过胸腔的扩张和收缩来产生气息,并对气息进行控制和调节。
在声乐演唱中,呼吸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气息下沉:膈肌和腹肌的收缩使气息向下运动,从而产生足够的气流支撑和声音共鸣。
2. 腰腹扩张:腰腹的扩张可以增加气息的容量,从而提供更多的声音支持。
3. 胸部扩张:胸部扩张可以提供更多的气息储备,并为高音区的演唱提供支持。
二、呼吸训练方法为了提高声乐演唱的质量和表现力,呼吸训练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呼吸训练方法:1. 深呼吸练习:通过深呼吸来增加气息的容量和稳定性,从而为演唱提供支持。
2. 呼气练习:通过控制呼气的速度和力量来训练气息的均匀性和持久性。
3. 吸气练习:通过吸气来训练膈肌和腹肌的配合,从而增加气息的支撑力。
4. 哼鸣练习:通过哼鸣来训练声音的高位共鸣和气息的均匀分配。
三、声乐技巧与呼吸声乐技巧与呼吸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声乐演唱中,各种技巧都需要通过呼吸来进行控制和调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声乐技巧与呼吸的结合:1. 连音技巧:连音技巧需要依靠均匀的气息分配来保持声音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2. 强弱控制:强弱控制需要依靠对气息的支持和压缩来调整声音的力度和表现力。
3. 高音技巧:高音技巧需要依靠深呼吸和高位置共鸣来提高声音的穿透力和表现力。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在声乐演唱中,呼吸系统容易出现一些常见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1. 气息不足:可以通过增加气息容量和训练膈肌和腹肌的配合来解决问题。
2. 气息僵化:可以通过放松身体和调整呼吸节奏来解决问题。
3. 声音摇晃:可以通过控制呼气的速度和力量来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展望声乐演唱中的呼吸系统原理和训练方法对于提高演唱质量和表现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呼吸系统的训练和控制,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种声乐技巧和提高演唱能力。
声乐中气息运用的技巧

声乐中气息运用的技巧1.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声乐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呼吸方法。
通过放松腹肌,让呼吸由腹部向上下扩展,将空气吸入肺部。
这种呼吸方法可以充分利用肺部的容量,确保空气供给充足,提供稳定的声音支持。
2.呼气控制:在吐气时,要保持均匀的气流,避免气流过大或过小。
过大的气流会导致音质粗糙,音量过大,而过小的气流则会导致声音无力。
在呼气过程中,要保持气流的稳定性,避免突然停止或过早停止气流。
3.立体感呼气:立体感呼气是指通过调整呼气的速度和稳定性,使气流更加有力。
可以通过适当使用腹部肌肉控制气流速度来实现。
一般来说,在高音部分时,呼气需要更加充分,气流速度较快;在低音部分时,呼气需要更加稳定,气流速度较慢,以确保音质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4.喉部放松:喉部的放松对于声乐的气息运用非常重要。
要保持喉部放松,避免痛苦和压力。
可以通过舌头和口腔的合理运动来实现。
在发声时,舌头应该放松在下颚的前部,而不是压在上颚上方。
5.控制音量:正确的气息运用可以帮助歌手控制音量。
通过调整呼气的力度和速度,可以控制声音的大小和强度。
在演唱过程中,根据音乐的需要,正确使用气息运用技巧可以实现动态的变化。
6. 短歌词的气息管理:在一些短歌词的歌曲中,特别是快速的节奏中,如流行音乐中的rap部分,气息管理非常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每个音节都有足够的气息供应,同时要控制好呼气的速度和稳定性,避免气息过早耗尽。
7.长音的气息管理:对于一些长音,如延长音的音乐中,气息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通过适当的节奏感呼气,保持气息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避免声音突然减弱或中断。
总之,声乐中气息运用的技巧是歌唱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通过正确的气息运用,可以帮助歌手充分利用肺部的容量,控制音量、音质和音准,增加音色的丰富度和表现力。
歌手可以通过腹式呼吸、呼气控制、立体感呼气、喉部放松等技巧来实现气息的有效运用。
另外,在演唱过程中,要根据歌曲的需要,灵活运用气息技巧,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声乐训练中的正确呼吸技巧

声乐训练中的正确呼吸技巧在声乐训练中,正确的呼吸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声音的质量、音域的拓展以及长时间演唱的耐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声乐训练中常用的正确呼吸技巧,帮助您在声乐练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1.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声乐训练中最基本的呼吸技巧之一。
它通过膨胀和收缩腹部肌肉来实现呼吸。
要进行腹式呼吸,首先站直或坐直,然后深吸一口气,让空气充满腹部,同时膨胀腹部,感觉腹部向前、向外扩张。
接下来,慢慢呼气,腹部逐渐收缩回去。
通过反复练习腹式呼吸,可以增加吸气和呼气的容量,使得声音更加稳定而有力。
2. 侧式呼吸侧式呼吸是声乐训练中的另一种常用呼吸技巧。
它注重呼吸时的侧面扩张,以增加呼气的力度和声音的支撑力。
进行侧式呼吸时,首先站立或坐下,放松肩膀和胸部肌肉。
然后深吸一口气,感觉肋骨向外张开,胸部侧面的肌肉扩张。
接下来,慢慢呼气,感受胸部逐渐收缩回去。
侧式呼吸可以帮助加强声音的稳定性和质量,使声音更加饱满和富有表现力。
3. 高位呼吸高位呼吸是声乐训练中的一种特殊呼吸技巧,它主要用于唱高音时的呼吸方式。
进行高位呼吸时,需要将注意力放在上胸部的呼吸上。
首先保持身体放松,站立或坐下,然后深吸一口气,感觉上胸部向上扩张。
在唱高音时,保持上胸部的扩张状态,缓慢呼气。
高位呼吸有助于在高音区域减少声带的负担,保护喉部,同时提供足够的气息来支撑高音的发声。
4. 吸气预备和呼气控制在声乐训练中,吸气预备和呼气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吸气预备是指在唱歌之前做好吸气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气息充足。
呼气控制则是在演唱过程中控制呼气速度和力度,以保持稳定的声音。
在吸气预备时,可以通过鼻子或嘴巴吸气,呼气时则要保持稳定、均匀的呼气流,并避免过度用力或突然停止呼气。
这种吸气预备和呼气控制的技巧可以帮助提高声音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总结:在声乐训练中,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对于声音的表现力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腹式呼吸、侧式呼吸和高位呼吸是常用的声乐训练中的呼吸技巧,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的分类:1、胸式呼吸胸式呼吸也称“锁骨呼吸”法,因其吸气时双肩上抬,气息只在肺的上部而得名“浅呼吸”。
这种呼吸法有以下几种缺点:(1)由于只用胸腔上部,即抬肩来进行呼吸,吸气不深,气息容量小,且膈肌与腹部肌肉不能有效的参与呼吸和失去控制呼吸的能力。
(2)由于气息自上胸排除,迫使喉头,颈肌,下颚和舌根紧张,影响音域扩大和声区统一,并缺乏应有的色彩变化。
鉴于此,现代唱法已经很少采用。
2、腹式呼吸这是一种主要依靠下降横膈膜,用腹部肌肉来控制气息的呼吸法,称为腹式呼吸。
由于吸气时腹部竭力膨胀,气息虽比胸式呼吸深,但仍有其局限性:(1)由于横膈膜竭力下降,小腹膨胀,致使肋骨收缩,吸气容量不大。
(2)仅用腹部和横膈膜控制呼吸,失去胸腔、肋间肌控制呼吸的能力。
(3)吸气过深,使气息不能积极的对声带形成应有的压力,发出声音空洞、无力,缺乏圆润、明朗的色彩,尤其是高音让人感觉困难。
3、胸腹联合呼吸这是一种由胸、横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也是我国传统的“丹田之气”,即“头顶虚空,两肩轻松,气沉丹田,全凭腰转。
”这种呼吸法在我国的戏曲唱法和近代欧洲唱法中被广泛应用。
他的主要优点是:(1)全面的调动了歌唱呼吸器官的能动作用,使胸腔、腹腔、横膈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呼吸及其控制。
因此这种方法吸气速度快,吸气深。
(2)这种呼吸方法在吸气时下降横膈膜和张开肋骨同步进行,使胸腔、腹腔全面扩张最大限度的吸入气,因此在众多呼吸法中,容量最大的。
(3)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强,能均匀、有节制的吸入空气,并且能对呼气气势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声音的高、低、强、弱能控制自如。
(4)这种呼吸方法在横膈膜处有呼与吸、上与下两股气流的对抗,形成一个支点,即“横膈膜的支持”,因此弹性强。
吸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吸气时,气要吸得深、吸得松、吸得舒服、吸得均匀而平稳,自然而轻松。
要防止吸得过紧或过浅。
2、吸气时,要特别注意吸气的适度,要结合歌曲的情绪需要及乐句的长短、音调的高低及强弱吸得适量,不能过多或过少,多则容易造成全身紧张僵硬,使声音失去弹性;少则造成膈肌无力,使声音失去支持力。
3、吸气时,最好使用口、鼻同时吸气的方法,应该感到深吸气和打开喉咙是一个动作。
并尽量做到吸气时无明显动作,无吸气声音。
如果吸气的动作做不好,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来体会:1、用“闻花”体会一下吸气的感觉,我们闻花时,气息往往吸得自然、柔和而且深入,这跟歌唱的呼吸非常相似。
2、当我们跑步、爬山时,呼吸急促而深入,可以从这样的呼吸中体会到歌唱吸气时的位置。
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吸气,吸气是唱歌的准备,吸得好,准备充分才能唱的好。
二、呼气呼气也就是吐气。
当气体从肺部呼出时,胸廓和两肋仍要保持张开而无塌陷的感觉,小腹收缩并与下肋保持扩张的力量形成对抗,横膈膜也渐渐上升还原。
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为支点,使气息有控制的呼出,从腹腔经过胸腔直到振动声带发出声音形成一个“气柱”或叫做“音柱”。
总之在下肋、横膈膜和小腹联合操控、互相配合下,共同完成呼气的环节。
呼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呼气时,气要呼得匀,呼得稳,呼得彻底,呼得柔和而连贯、集中而有弹性,要防止憋气和漏气。
2、呼气时,应特别注意对气息控制的适度。
没有控制的气息就犹如青烟,很快就散去,就会产生漏气和气不足的现象,使声音失去支持;过分的控制气息就会是气息僵、紧,缺乏流动性,产生憋气和气息不流畅的现象,是声音干涩而僵硬。
3、呼气时,仍需保持吸气时的状态,要用吸气的感觉去呼气,仿佛气息在体内往返循环,生生不息,从而保持和储备气息,形成对抗的支持点。
总之,是否善于控制歌唱时的呼气,与歌唱发声的好坏,有着直接的联系。
每个歌唱者都必须学会呼气。
三关于胸腹式联合吸气法中的“支点”歌唱发声时,如果已经能运用胸腹式联合吸气法,那就会产生呼吸支点的感觉,所谓的呼吸支点,其一是指气息的保持部分,利用胸腔肋间肌,腹部肌肉和横膈膜控制气息的呼出,使气息在呼出时均匀而有节制。
其二指声带的支点,就是声门闭合,根据发声的高、低、强、弱,调整呼气的压力和声带的长度、厚度和张力。
使有节制的呼气和声带正常的振动密切配合。
如果呼吸用得对,有了支点的感觉,那当我们歌唱发声时,便会感到所发的每一个音都有气息的支持,发音响亮、悦耳,并且具有伸缩性以及丰富的色彩变化,而颈部肌肉,下腭,舌根等并不感到紧张。
不论唱高、低、强、弱的声音,都要有呼吸支点,这就是说,所有的声音,都必须用气息支持,应当注意的是,当我们发高、低、强、弱不同的音时,呼吸控制的力量和声带的松、紧和张力的大小有变化,但歌者必须体会这些变化,使之不失去呼吸支点的感觉。
呼气和声带在发高音、低音时的变化:1. 唱低音时,呼气平顺,压力最小;声带伸长、松弛、变厚,声门边缘闭合,但不靠拢,所以耗气量比中音大。
2. 唱中音时,呼气压力比唱低音时大,声带缩短、较薄,两声带紧靠声门阻气作用增加,所以耗气量最小。
3. 唱高音时,呼气压力增大,声带缩短,边缘变薄,张力增加,所以耗气量比中音大。
由此可见,在唱高音、低音、中音时,呼吸的控制可感觉都不一样,要做到三者都有气息支持,就需要在实践中细心体会,才能获得在呼吸支点的基础上,控制高、中、低音的呼吸变化的能力。
.无声呼吸训练也称纯呼吸训练。
就是按照前面介绍的呼与吸的方法,只呼吸而不发声。
这对歌唱的基本要领或呼吸部位还不十分明确的歌唱者来讲,时十分有用的。
同时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增强呼吸控制能力和锻炼呼吸肌肉群。
无声呼吸训练大致有四种方法:(1)慢吸慢呼吸气时胸腹张开,上颚提起,口鼻共同缓缓吸气,即像闻花一样缓慢自然的吸气,吸七、八成左右,不可吸得太足,吸得太足可能引起身体的局部紧张,破坏气息的自然运行;呼气时仍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待气息还剩三分左右,开始从新吸气,若是等气息呼完再吸,会有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破坏呼吸的感觉。
此练习开始可以呼气五秒,以后逐步增加。
经常练习,既可锻炼肺活量也可以使呼吸从容自然。
(2)慢吸快呼吸气时方法跟上面一样,然后有控制的将气息快速、短促、间断地呼出,停、呼循环交替进行。
这可以使人更加明显的体会气息下沉是的流通的感觉。
(3) 快吸慢呼吸气方法跟上面相同,速度加快,跟爬山时一样大口而自然的吸气,吸入后保持片刻,再将气息平稳、流畅、连贯的呼出。
(4)快吸快呼如抽泣那样快速吸气,急促呼气,腰肌不停的做扩张收缩的弹性运动,在呼与吸的同时都发出呵气的声音,并且逐步加快呼与吸的频率。
在做上述练习时,除第四种外,都要做到:呼气时两唇微开,上下门牙轻咬,徐徐吐气,发出“嘶嘶”吐气声,声带不发声,用以检测气息是否平稳、均匀。
2.有声呼吸训练有声呼吸训练更接近于歌曲演唱的呼吸,它是将单纯的呼吸训练与发声练习结合,这些练习时将音程与元音相结合构成的,目的任然时帮助歌唱者体会和掌握和体会正确的呼吸方法。
它比无声呼吸训练复杂得多,除呼吸外,还涉及到各个发声器官的状态是否正确,气息与声音的协调配合的平衡与否,以及声音的音色、音量、音域等诸多问题。
有声呼吸大致分为:连音练习,断音练习,断、连结合练习。
连音练习主要训练歌唱者保持气息及对气息的控制力和连贯性;断音练习主要训练歌唱者运用气息的弹力与灵活性;断、连结合练习主要训练歌唱者气息的连贯性和灵活性的综合能力。
笔者建议,歌唱者在选择有声呼吸训练时,应当从自己的实际水平出发,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选择训练用的母音时,也应当据个人情况而定,比如,部分人声音过分靠后,声音暗淡而空闷,这是应当用i、e母音;如果气息还不能与声音相结合,应多做断音训练;又如喉头位置过高,肌肉过紧,声音又挤、压、卡、撑喉咙的现象,可以选择a、o、u母音。
除此之外,练习方法还很多,可以用一些练声曲,在各调上进行训练,也可以用一些歌曲的某个乐句在各调上进行训练……(一)、换气笔者认为在讲呼吸的运用之前,必须先重点理解“换气”这一概念。
常言道:换不好气,唱不好戏。
如果气换得不好,不但会影响歌唱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还会破坏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甚至会使声音越唱越紧、越唱越憋、越唱越吊甚至声嘶力竭,难以为继。
可见掌握好换气不但是歌唱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一个重要的技巧。
在歌唱中换气时应注意一下几点:1、适时的呼吸时呼吸质量的重要保证,过早、过晚或过快、过慢的呼吸,均会给呼吸造成障碍,呼吸过程中各个环节所用的时间也应当划分清楚。
许多歌唱者都因为没有这样的概念或没把以上的环节把握好,吸气时形成不良好的状态,发出吼吼的声音最终导致上气不接下气。
笔者认为在歌唱前应给两拍预备拍提示速度,这是口型呈哼鸣状态,上颚提起,牙关打开,面部放松,形成积极的歌唱预备状态。
在第二拍拍点之后吸气,到第三拍拍点之前闭唇发音,正好在第三拍拍点时发出声来。
当然这应当根据歌曲的速度具体调节呼吸的快慢,如乐曲速度快,则用快吸气,反之则慢吸。
总之在歌唱时应当掌握好呼吸的有利的时机,这样可以避免吸气过早或者过晚所造成种种弊病。
2、要保持换气的正确部位。
当唱完第一句时需要换气时,必须人在正确自然的深呼吸状态之下进行吸气,千万不要随意变换吸气的位置或者多唱几句使呼吸部位逐渐上移,气息越来越浅,上胸越来越紧,产生气息不畅或气不够用的现象。
3、在相邻的两个乐句之间需换气时,应当在前一乐句末换气,而不是在后一乐句开头换气。
此外,歌唱的呼吸,必须在正确的歌唱姿势的引导下进行,油料正确的歌唱姿势,气息才能畅通无阻的运行。
切忌在歌唱时身体松垮,重心不稳,颈部僵硬,上胸过紧或耸肩、夹肩、塌胸、挺肚、抬头、缩脖、翘下巴等等不良姿势,笔者认为正确的姿势是歌唱呼吸的源泉。
(二) 歌唱换气的方法歌唱时,要计算如何用气,在演唱要唱的歌曲之前,预定好在哪些地方需要换气。
一般来讲都是在两乐句之间换气,当然初学者气息不够用可以多换几次气,但是在换气时要尽量照顾歌曲的完整性和流畅度。
节奏舒缓歌曲,在吸气时不宜吸得过足,特别是在一口气唱完一个乐句的时候,吸得太足,在唱后半部分的时候气息容易变得僵硬,缺乏流动性。
又如哈萨克民歌《玛依拉》,节奏轻快,跳跃性强,在气息不稳定或是不够使时,就会出现“吞字”?的现象,这时候气息应当如“狗喘气”那样,腰间及腹肌要有弹性,每一个字都应当“顶”出来,清清楚楚。
许多初学者在唱到“诗人玛依拉的“依”字时,就没有声音了,此时应注意气息要给足,用上腰腹的弹性。
笔者建议初学者应当在第二小节最后一个音的四分之三时进行换气,仍是用快吸的方法进行呼吸。
人体的共鸣器官由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组成。
(一)、胸腔如前所述,人体胸腔由胸骨、锁骨、肩胛骨、肋骨、与肋间肌、胸部各种肌肉组成。
肋骨共有12对,肋间有富有弹性的肌肉称为肋间肌。
整个肋骨腔形成一个笼状,肺脏就包围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