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中的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基于“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中的实践作者:李婷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3期

摘要:维果斯基提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是构建式教学模式的其中一种,这种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很有帮助,教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搭建,让学生找到发现已有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掌握和内化新的知识,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以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为例,探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氧还原反应;教学设计;搭建支架,教学评价

一、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理论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维果斯基提出,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两种水平:第一是实际发展水平,这是儿童在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储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第二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是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能够完成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者是在团队合作的情况下经过讨论后得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水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学习者机械地将外界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环境里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取和建构自己新的知识体系[1]。支架原本指建筑行业中建造所需要的“脚手架”,在教学模式中指学生解决问题和构建概念时起辅助作用的框架。学生认知的发展是从已有知识水平上升到潜在能力水平。学生能力的积累就像起一栋栋的高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并努力构建自身,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老师在旁边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搭建上层建筑,当根基稳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逐渐拆除支架,学生已经对知识有了一定的内化了。

支架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典型的教学环节:

1. 搭建支架——围绕学习的课题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构建理解框架。

2. 进入情境——利用问题情境引入新課内容,发现问题。

3. 独立探索——学生利用老师给出的学习框架,独立思考,对比得出问题的实质,并解决问题

4. 协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共享集体思维,总结归纳对当前知识点作出较全面及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