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类型划分
国家森林资源续清查林种划分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林种划分|(一) 分类系统根据经营目标的不同,将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分为5个林种、23个亚林种,见表18。
(二) 技术标准1.防护林:以发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1) 水源涵养林:以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饮用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源涵养林:①流程在500km以上的江河发源地汇水区,主流与一级、二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②流程在500km以下的河流,但所处地域雨水集中,对下游工农业生产有重表18 林种分类系统表森林类别林种亚林种代码生态公益林防护林水源涵养林111水土保持林112防风固沙林113农田牧场防护林114护岸林115护路林116其它防护林117 特种用途林国防林121实验林122母树林123环境保护林124风景林125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126自然保护林127商品林用材林短轮伐期用材林231速生丰产用材林232一般用材林233 薪炭林薪炭林240 经济林果树林251食用原料林252林化工业原料林253药用林254其它经济林255代码。
要影响,其河流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一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③大中型水库与湖泊周围山地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1000m以内,小型水库与湖泊周围自然地形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250m以内;④雪线以下500m和冰川外围2km以内;⑤保护城镇饮用水源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2) 水土保持林:以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冲刷、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和恢复土地肥力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划为水土保持林:①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东部)坡度在25度以上,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区坡度在35度以上,华东、中南地区坡度在45度以上,森林采伐后会引起严重水土流失的;②土层瘠薄,岩石裸露,采伐后难以更新或生态环境难以恢复的;③土壤侵蚀严重的黄土丘陵区塬面、侵蚀沟、石质山区沟坡、地质结构疏松等易发生泥石流地段的;④主要山脊分水岭两侧各300m范围内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森林生态的分类

森林生态的分类
森林生态,又译为“森林生态系统”,是指一个地区或区域空间
内植物和动物组合成的一个整体,它有自己的特殊结构和功能,因此
它是一个重要的生命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可以构成原始森林、人工林、过渡森林和植物群落
这些种类,也可以根据树木凋毁率、乔木密度、地形特征和土壤状况
等变量划分多种森林类型。
原始森林是指一个没有受过人类破坏的森林,一般不添加养护管理,植物种的多样性非常高,其区域分布非常稳定,可以在新环境中
重建植物群落,能够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人工林指在密集种苗时期后,通过人工植物管理,改变森林特征,使之更适应人类活动。
这类林常用于林科技术领域,如采伐栽植、伐
木移植、育种育苗等,主要优点是能形成较为完善的树体结构,可以
提供更多的环境服务。
过渡林指的是由原始林逐渐演化而来的中间林,一般介于极端的
原始林和人工林之间,植物种的多样性较低,但仍具有良好的地形和
土壤特征。
这种森林在新环境下能够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使
其可以出现自发恢复和更新恢复。
植物群落是指一个地区内同属一类植物的分布状态及其特点,可
以根据植物相补性、关系及属下特征等熟悉来分类,各种植物群落具
有明显的特征,如树木类型、立地条件、2017森林生态和特定群体等,这些植物群落是维护森林的重要基础。
森林生态系统是自然界宝贵的资源之一,它能够在自然条件下保护和传播各种动植物的种类,满足很多生物的居住空间,同时还能提供给人类多项服务。
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才能有效率地保障生物多样性,而支持着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森林立地类型及分类

中国森林立地类型及分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森林立地类型及分类森林是地球上最具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之一。
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和水源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森林的立地类型对于森林植被的生长和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森林立地类型种类繁多,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国森林立地类型及其分类。
根据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中国的森林立地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低山丘陵区、中山区、高山区、沿海平原区和内陆盆地区。
每种类型的立地条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对森林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
1. 低山丘陵区低山丘陵区是中国最常见的地形类型之一,也是最适合森林生长的立地条件之一。
这种类型的立地条件通常为小丘陵地形或者浅谷地带,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
在这种类型的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植被种类丰富,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
2. 中山区高山区一般指海拔较高的地带,大部分地区气温低,降水量较大。
这种类型的立地条件对于植被的生长有着一定的限制,一般只能生长一些耐寒、对湿度要求不高的植被,比如高山针叶林、高山阔叶林等。
4. 沿海平原区沿海平原区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种类型的立地条件通常为平坦的地势,土壤肥沃但可能存在盐碱化的问题。
在这种类型的立地条件下,一般会生长一些适应盐碱化条件的植被,比如沼泽植被、适应海风的植被等。
5. 内陆盆地区1. 多样性中国的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差异较大,导致中国的森林立地类型种类繁多。
不同类型的森林立地条件适应不同的植被生长需求,使得中国的森林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都非常丰富。
2. 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由于中国是人口大国,土地利用压力较大,森林资源面临着砍伐、火灾等威胁。
特别是沿海平原区和内陆盆地区的森林资源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3. 生态保护意识增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中国的生态保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林分类型的划分

1、按树种组成,分为由一种树种组成的纯林和由2种或数种树种组成的混交林;
2、按森林起源,分为由种子培育而成的实生林和由伐根上萌芽长成的萌芽林;
3、按林分的外形,分为单层林(由单一树冠组成)和复层林(由2个或数个树冠组成);
4、按林龄划分为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等;
5、按林型;
6、按地位级划分为Ⅰ、Ⅱ、Ⅲ、Ⅳ、Ⅴ级。
不同的林分,需要采取相应的经营管理和育林措施。
合理划分林分是确定森林经营措施的重要依据。
[2]
另外,按照其他方式划分,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按播种式不同可分为:
(1)天然林:由自然媒介的作用,树木种子落在林地上发芽生根长成树木,而由这些树木所形成的森林称作天然林。
(2)人工林:由人工直播造林、植苗或插条等造林方式生成树木,这些树木所形成的森林称着人工林。
二、按是否种生可分为:
(3)实生林:凡是由种子起源的林分称为实生林。
(4)萌生林:当原有的林木被采伐或自然灾害破坏后,有些树种可以由根株上萌发或根蘖形成新林。
树木分布区的类型

树木分布区的类型
树木分布区是根据不同的地理、气候和生态因素划分出的具有相似性质的地区。
树木分布区的类型可以根据许多因素进行分类,包括降水量、温度、土壤类型和海拔高度等。
1. 雨林分布区:雨林是一种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的湿润森林,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
这些地区通常生长着高大的乔木,如热带雨林中的常见植被。
2. 温带森林分布区:温带森林一般分布在温带地区,具有四季明显的气候。
这些地区通常有足够的降水量和适宜的温度,适合各种树木的生长,如橡树、枫树和冷杉等。
3. 寒带森林分布区:寒带森林分布在极地和高山地区,气候寒冷,降水量较少。
这些地区的树木一般较矮小,能够适应低温和严寒条件,如云杉和杜鹃等。
4. 草原分布区:草原是一种气候干燥的地区,降水量较少,树木的分布相对稀少。
这些地区主要由草原和灌木丛组成,如美洲大草原和非洲大草原。
5. 沙漠分布区:沙漠是一种气候干燥、降水极少的地区,几乎没有
树木。
这些地区的植被主要由低矮的灌木、仙人掌和沙漠草原组成,如撒哈拉沙漠和蒙古戈壁。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树木分布区类型,还有一些特殊的分布区,如地中海型分布区、湿地分布区和高山分布区等,每个分布区都有其独特的植被组成和生态系统。
树木分布区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中国的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我国共有森林15 894.1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55%。
中国森林类型众多,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以及它们的各种次生类型。
据“中国植被”(1980)对天然乔灌林的分类,中国划分有森林210个群系(formation)、竹林36个群系、灌林与灌丛(不含半灌丛及草丛)94个群系。
此外,还有许多人工栽植营造的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更丰富了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这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持点。
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温带山地垂直带谱、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谱,北半球纬度最高的热带山地雨林、季雨林类型,种类最丰富的落叶松属(Larix)、松属(Pin us)、云杉属(Picea)、冷杉属(Abies)、栎类(Quercus)森林,中国还有世界上罕见的高生物量的雅鲁藏布江峡谷云杉林。
在这多种类型的森林中,栖息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
据统计,中国有6347种脊椎动物,其中哺乳类581种,鸟类1244种,两栖类284种,爬行类376种,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森林中或林缘。
这些动物中,许多为中国特有或主要分布在中国,如全世界有雉类276种,中国就有56种,占20%,其中19种为中国所特有。
其他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羚牛、毛冠鹿等动物也为中国所特有。
中国现有原生性森林已不多,它们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区。
按森林外貌划分,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约各占一半,前者49.8%,后者占47.2%,其余3%为针阔叶混交林,现分述如(1)针叶林针叶林在中国分布广泛,但作为地带性的针叶林则只见于东北和西北两隅以及西南、藏东南的亚高山针叶林,其余的则常为次生性针叶林,如各种次生松林,更多的则是人工营造而成,如杉木林等。
这些针叶林不仅植物组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大量的动物种类,成为众多特有种类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林地分类标准

林地分类标准林地是指由树木、灌木和其他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资源。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林地,对林地进行分类是非常必要的。
林地分类标准是根据林地的生态特征、植被类型和生长环境等因素进行划分和归类的一套规范。
下面将介绍林地分类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按照生态特征进行分类。
1. 森林,森林是由高大乔木组成的植被群落,覆盖范围广,生物多样性丰富,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水土资源起着重要作用。
森林可以分为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类型。
2. 灌丛,灌丛是由灌木和矮乔木组成的植被,生长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对于保持土壤水分和防风固沙具有重要意义。
灌丛可以分为密生灌丛和疏生灌丛两种类型。
3. 草地,草地是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类型,分布广泛,包括草甸草原、草原草地和荒漠草地等多种类型。
二、按照植被类型进行分类。
1. 针叶林,主要由针叶树种组成的森林,如松树、冷杉等,生长在寒冷的高海拔地区,对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2. 阔叶林,主要由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如橡树、榉树等,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地区,是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重要的木材资源。
3. 针阔混交林,由针叶树和阔叶树混生的森林类型,生态功能丰富,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三、按照生长环境进行分类。
1. 湿地林地,生长在湿润地区的林地类型,包括沼泽林、湿地针叶林等,对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和保护湿地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2. 干旱林地,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林地类型,包括荒漠灌丛、沙漠草原等,对于防风固沙和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3. 山地林地,生长在山地地区的林地类型,包括山地针叶林、山地阔叶林等,对于水土保持和防洪防滑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林地分类标准是根据生态特征、植被类型和生长环境等因素进行科学划分和归类的一套规范,对于林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管理部门和相关科研机构能够加强对林地分类标准的研究和推广,为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森林资源分类的标准

森林资源分类的标准
森林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森林的植被类型,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等。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根据森林中主要树种的叶子形态和树干特征来进行分类,有助于对不同类型森林的管理和保护。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森林的功能和利用价值,包括保护林、生产林和特用林等。
保护林主要用于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等功能;生产林则以木材、竹材、果实等为主要产品;特用林则是指具有特定用途的林地,比如风景林、风沙林等。
此外,森林资源还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进行分类,比如根据海拔高度分为低山丘陵林、中山地林和高山林等;根据气候分布可分为寒温带森林、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等。
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森林的所有权和管理方式,包括国有林、集体林、个体林等。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林地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来进行的,不同的所有权和管理方式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森林资源的分类可以从植被类型、功能利用、地理位置和所有权管理等多个角度进行,这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利用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类型划分
中国现有原生性森林已不多,它们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区。
按森林外貌划分,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约各占一半,前者49.8%,后者占47.2%,其余3%为针阔叶混交林。
一、针叶林
针叶林在中国分布广泛,但作为地带性的针叶林则只见于东北和西北两隅以及西南、藏东南的亚高山针叶林,其余的则常为次生性针叶林,如各种次生松林,更多的则是人工营造而成,如杉木林等。
这些针叶林不仅植物组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大量的动物种类,成为众多特有种类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1、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
它们分别作为高纬度水平地带性植被和较低纬度的亚高山带植被类型。
在分布区和地理环境方面,差异很大,但都属于亚寒带类型,其外貌、组成、结构都十分相似。
(1)中国的落叶松属有10个种和2个变种,主要的建群种有落叶松、西伯利亚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太白红杉、四川红杉、大果红杉和西藏落叶松等。
(2)云杉、冷杉林中国的云杉林和冷杉林大多属山地垂直带类型,分布广、蓄积量最大。
东北地区主要建群种为鱼鳞云杉、红皮云杉、臭冷杉、华北为白杄、青杄。
向西至西北一带为青海云杉、雪岭云杉和西伯利亚冷杉。
西南山地主要有丽江云杉、川西云杉、林芝云杉林、麦吊油杉、油麦吊杉、云杉、紫果云杉、巴山冷杉、岷江冷杉、黄果冷杉、长苞冷杉、鳞皮冷杉、喜马拉雅冷杉、苍山冷杉、冷杉、滇冷杉等等。
(3)松林主要建群种有樟子松、偃松和西伯利亚红松。
(4)圆柏林主要分布于西南和西部山地亚高山森林带上部的阳坡,海拔高度在2800~4500m之间,主要建群种有方枝圆柏、祁连圆柏、垂枝香柏、大果圆柏、塔枝圆柏和曲枝圆柏等。
2、暖温带针叶林
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辽东半岛,主要的建群种有油松、赤松、侧柏和白皮松。
3、亚热带针叶林
类型很多,如马尾松、云南松、细叶云南松、卡西亚松、华山松、高山松)、杉木、柳杉、柏木、冲天柏(干香柏)、油杉、铁坚杉、银杉等。
4、热带针叶林
树种很少,且多零星分布,不成林,如南亚松、海南五针松和喜马拉雅长叶松。
二、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1、红松阔叶混交林
红松阔叶混交林是中国温带地区的地带性类型,主要分布于东北长白山和小兴安岭一带山地,向东一直延伸至俄罗斯阿穆尔州沿海地区以及朝鲜北部,主要建群种是红松和一些阔叶树,如:核桃楸、水曲柳、紫椴、色木、春榆等。
2、铁杉、阔叶树混交林
主要分布在中国亚热带山地。
是常绿阔叶林向亚高山针叶林过渡的一种垂直带森林类型,主要有长苞铁杉和铁杉与壳斗科植物混交的森林。
亚热带西部山地海拔较高,在海拔2500—3000m之间形成特殊的针阔混交林带,喜马拉雅铁杉与阔叶树混交林常常占据主要的地位。
三、阔叶林
1、落叶阔叶林
广泛分布在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广阔范围。
主要的森林类型有华北、西北地区的落叶阔叶混交林、栎林、赤杨林、钻天柳林、尖果沙枣林;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被破坏后形成的栗树林、拟赤杨林、枫香林;北方针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的次生林类型的山杨林和桦木林以及发育
在亚热带山地的山毛榉林和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的化香林、青檀、榔榆林和黄连木林等。
2、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湿润亚热带森林地区的地带性类型,所含物种丰富,就高等植物而言,约占全国种类的1/2以上。
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不明显,经常由多种共建种组成。
有青冈林、拷类林、石栎林、润楠林、厚壳桂林、木荷林、阿丁枫林、木莲林。
3、硬叶常绿阔叶林
在川西、滇北和藏东南一带曾为古地中海的地区,有类似地中海硬叶常绿阔叶林残遗的群落存在,主要见于海拔2000—3000m的山地阳坡,一般山地常见的类型以滇高山栎林、黄背栎、长穗高山栎林、帽斗栎林、川西栎林、藏高山栎林。
而河谷地区常见有铁橡栎林、锥连栎林、光叶高山栎林和灰背栎林的分布。
4、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
这类森林种类组成相当复杂。
它又可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如分布在北亚热带地区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见于东部亚热带山地海拔1000~1200m以上至2200m 左右的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以及分布于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等。
5、季雨林
中国季风热带的地带性代表植被类型,大多数分布在较干旱的丘陵台地、盆地以及河谷地区。
它们多数属于长期衍生群落性质。
如麻楝林、毛麻栎林、中平树林、山黄麻林、劲直刺桐林、木棉林、楹树林、海南榄仁树林、厚皮树林、枫香、红木荷林等最为常见。
6、雨林、季节性雨林
多见于我国热带地区海拔500~700m以上山地,海南岛一带山地以陆均松、柯类等为主,云南南部则多为鸡毛松、毛荔枝等,石灰岩季节性雨林主要见于广西南部,组成种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