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学生版

合集下载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 14篇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 14篇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 14篇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最近,我迷上了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里最让我佩服的人是诸葛亮。

因为他非常聪明、机智。

最显得诸葛亮聪明的故事是下面这个。

诸葛亮临死前料到魏廷(手下一名大将)要造反,便给了杨仪一个锦囊,告诉他,在魏廷造反时打开这个锦囊,诸葛亮死后,马岱(也是诸葛亮手下)投奔魏廷。

魏廷还想投奔曹睿。

马岱劝魏廷说:大将军如今兵力很多,何必要投奔魏军(曹睿)。

后来,魏廷主动攻击杨仪。

杨仪派大将姜维出去迎战。

但魏廷派手下放火截断杨仪的粮道,就在杨仪的军队要被饿死的时候,杨仪想到诸葛亮临死前给他一个锦囊。

当火快要烧到军营时,杨仪看完诸葛亮留给他的锦囊,笑着出来了。

指着魏廷说:你今日要能说三声“谁敢杀我”我就投降你。

魏廷大笑,说:就是说一万遍也行!话还没说完,后边发出一阵马岱的吼声:我敢杀你!马岱挥起大刀把魏廷的头颅砍掉了。

原来,诸葛亮临死前告诉马岱:假装投降魏廷,当杨仪让魏廷说的时候趁机杀死魏廷。

我对这个故事的印象最深。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在今年的寒假里,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我特别敬佩武力高强的赵云,奸诈无比的曹操,镇定自若的孙权······但是,让我学习的人是诸葛亮,因为他是一个既聪明又有智慧的人,让我记忆深刻的计谋是“空城计”。

那一天马谡丢了街亭,诸葛亮十分气恼,军中又传来司马懿带十万雄兵杀向西城,诸葛亮大惊,但马上又镇定了下来,他坐在城楼上,悠闲地弹琴。

十万大军一到,便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怕中了埋伏,不敢前进,犹豫了一会儿,便撤退了。

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令我佩服,我现在真想透视一下他的脑袋,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构造的。

下面我们来说说关羽,关羽有一次为了保护刘备的家眷,假降曹操了,曹操想让关羽为自己做事,于是便用金子和权力来诱惑,但是,关羽并不接招,关羽的这种行为经常会被看成是宁死不屈的光荣精神,但在我眼里,这种行为是不给面子,会遭到报应的,然而,关羽又不给孙权了一次面子,所以被孙权杀害了,活该!但是关羽的武功可是很厉害的,他温酒斩华雄的事迹酷毙了。

新三国演义(大结局)_小学生

新三国演义(大结局)_小学生

新三国演义(大结局)
因为水兵全军覆没,所以一百三十万人只剩下七十万了,这时蚂蚁国的士兵也来了,原来它们看螳螂国都能把甲虫帝国打成这样,所以憋不住了,也来进攻甲虫帝国,一位大将军劝它(甲虫帝国的天皇)“大王,我们还是退兵兵吧。

”“退?我们还有那么精锐步骑,它们都愿意为我而死,哪怕是一兵一卒也要战,这就是军威。

”这时甲虫帝国的士兵把军旗一举,一大群甲虫帝国的士兵冲了出去,和螳螂国,蚂蚁国的士兵打了起来。

虽然蚂蚁国和螳螂国兵少但名将很多,这场战争打了三天三夜,甲虫国的天皇正在念它所打败的所有国家的名字,“蜘蛛国灭了,毛毛虫国灭了,蚊子帝国灭了,还有这儿。


这时外面的甲虫国士兵只剩下二三十人了,等它只剩下两名大将时才说:“我输了。

”但螳螂国的国王心软了,就说:“你走吧,从那里来就回到哪里去。

”于是带上剩下的两千多人走了,蚂蚁国也带上几百人走了,甲虫帝国的天皇只好带着两名大将走了,但螳螂国的国王不知道放走了甲虫帝国的天皇后的会有灭顶之灾。

后记
蚂蚁国和螳螂国虽然联手打败了甲虫帝国,但甲虫帝国天皇的儿子从新起兵,蚂蚁国,螳螂国先后灭亡,甲虫帝国也统治了昆虫朝代的江山,从此新三国演义也结束了。

三国演义二、董卓揽大权学生版四字成语

三国演义二、董卓揽大权学生版四字成语

三国演义二、董卓揽大权学生版四字成语三国成语一手包办【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一举两得【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31篇)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通用31篇)

⼩学⽣三国演义读后感(通⽤31篇)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下⾯是店铺整理的⼩学⽣三国演义读后感(通⽤31篇),欢迎阅读参考。

⼩学⽣三国演义读后感篇1 《三国演义》是⼀部古典名著⼩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之间发⽣的⼀系列故事,书中还有上百个⼈物,⽆数的军事谋略。

它描写的主要⼈物有曹操、刘备、孙权、关⽻、张飞、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这些⼈物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令我感动的是其中的两位英雄⼈物——刘备和诸葛亮。

先说说刘备吧,他受将⾂、百姓的爱戴。

刘备的能⼒总是体现在⽤⼈上,拜访⽔镜先⽣司马微,进⽽幸得忠实的徐庶,最后受此⼆⼈指点风雪之中三顾茅庐,成功请到天下奇才诸葛亮。

⽽后⼜收服数位博学多才的谋⼠助他抗东吴,战曹操。

他爱民如⼦,宁失性命也决不丢弃汉室百姓;爱将胜⼦,看着赵⼦龙⼤将抱着阿⽃杀出曹军的重围,⼼疼得将亲⽣⾻⾁弃之于地。

⼀个做草鞋的能从⼀⽆所有到三分天下得其⼀,正是因为这些⾼尚⽽善良的品质赢得了百姓们的爱戴和将⾂的忠⼼。

诸葛亮是⼀个死⽽后已的忠⾂,他熟知天⽂地理,能⽂能武,⾜智多谋,⽽且⼀⽣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周瑜,空城计,七星灯,这些是常⼈所想不到的,但书中描绘的诸葛亮却⼗分简单:⾝长⼋尺,⾯如冠⽟,头戴纶⼱,⾝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家⼀个很深的印象。

读完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做⼈要⼼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局,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学⽣三国演义读后感篇2 这⼏天,我读了众所周知的《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争为主要内容,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之间发⽣的故事。

书中讲述了⼀个个经典的历史故事: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赵云⾎战长板坡……书中还塑造了⼀个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的历史⼈物:有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三⽓周瑜的诸葛亮;降汉不降曹,千⾥⾛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有在华容道义施曹操的忠胆侠义的关云长;还有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能的刘禅等等。

学生《三国演义》暑假读后感5篇

学生《三国演义》暑假读后感5篇

学生《三国演义》暑假读后感5篇《三国演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学生《三国演义》暑假读后感5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三国演义》暑假读后感1在这个假期,我读了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这本书给我们描写了一位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武力超群的吕布,粗中有细的张飞,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生性多疑的曹操……为我们展开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如:诸葛亮草船借箭,周公瑾火烧赤壁,关羽放水淹七军,诸葛亮舌战群儒……在这些小故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诸葛亮草船借箭了,下面,让我给大家讲一下这一回吧。

一天,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就一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三天就能造好,并立下军令状。

周瑜以为孔明正中自己的圈套,非常高兴,他让工匠们故意延迟,不给他备全造箭的材料,并派鲁肃去诸葛亮那儿探听,为他报信儿。

诸葛亮见鲁肃来了,向他借了二十条快船,让每条船上有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住,两侧插满草把子。

并嘱咐他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答应了。

第一、二天,都没有什么动静,到第三天晚上,孔明带着鲁肃进了船,二十条船一字排开,向曹营开去。

当时大雾漫天,生性多疑的曹操,不敢出动,让一万多名射箭手往江上射箭,箭如同下雨一般射向江中,不一会儿船上就插满了箭。

天亮了,孔明让穿向回开去,曹军想追,可来不及了。

船开回了南岸。

这是每条船上有五六千支箭,一共有十余万支。

周瑜看了船上的箭,长叹一声,说:“我真不如诸葛亮。

”这就是草船借箭的故事。

从这一回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孔明超群的智谋。

像这种故事在《三国演义》里还有很多很多,它们都非常精彩。

每一回里的人物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我爱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暑假读后感2在暑假期间,我认真品读了许多名著。

如《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等。

尤其是《三国演义》中鲜明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国演义》-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知识一点通+练习+标签作文(学生版)

《三国演义》-2023年中考语文名著导读知识一点通+练习+标签作文(学生版)

《三国演义》复习标签谋略、情义、团结、反抗、国家统一名著概况《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

《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较为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故事远起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谓"十八路"诸侯联军征讨董卓,打的是"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的旗号,干的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勾当,都企图称王称霸。

《三国演义》以没落的汉室宗亲刘备和以宗族起兵的曹操作为两条主线的展开了中前期的故事,而中后期以大汉丞相诸葛亮率领汉军北伐,与魏国重臣司马懿的斗智斗勇为主线,以三国归晋而告终。

作者概述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14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

“有志图王”的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加位于平江(即苏州)的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后离开。

曾与另一位吴王朱元璋为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创作《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

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

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一)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

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

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

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

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

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

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

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

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

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

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

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

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

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五年级上册三国演义必读书目状元龙

五年级上册三国演义必读书目状元龙

五年级上册三国演义必读书目状元龙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广受欢迎。

以下是五年级上册学生必读的相关书目:
1. 《三国演义》全本:这是最经典的版本,包含全书内容,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三国时期的故事情节和历史人物。

2. 《三国演义》漫画版: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阅读原著可能有一定难度,可以选择阅读漫画版来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 《三国演义》儿童版:特别为儿童编写的版本,内容简化,语言生动易懂,适合五年级的学生阅读。

4. 《三国演义故事大全》: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三国演义,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变成动人的故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5. 《三国演义》漫画连环画:以漫画的形式展现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这些书目能够满足五年级学生对于三国演义的阅读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阅读题纲
1-5回
1、请简述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

2、请简述曹操幼时假中风诈叔父体现他“多机变”的故事情节。

3、请简述张飞怒鞭督邮的故事。

4、请简述曹操献刀的故事
5、名词解释“三姓家奴”
6、请简述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7、请简述三英战吕布的故事。

6-10回
1、简述连环计的故事。

2、王司徒能够成功施行连环计,原因何在?
3、就“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一事,简析董卓的性格特点?
4、简述曹操报父仇的故事。

11-15回
1、请简述三让徐州的故事。

2、简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相关内容。

3、简述孙策用什么方法向袁术借兵马?他开始草创江东基业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几个?
《三国演义》阅读题纲
1-5回
1请简述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

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太守刘焉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

刘备看榜时遇见张飞,饮酒间又与关羽相会,三人共论天下大事,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桃园焚香祭拜天地,义结金兰,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刘备为兄,关羽第二,张飞为弟。

2请简述曹操幼时假中风诈叔父体现他“多机变”的故事情节。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

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诈倒于地,作出中风
情状。

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

但当曹嵩急视曹操时,竟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3请简述张飞怒鞭督邮的故事。

督邮来安喜县巡视,刘备出城迎接,极为谦恭。

督邮想向刘备索要贿赂,故意刁难刘备,逼县吏诬陷刘备祸害百姓,刘备求见被挡。

张飞得知老人们想向督邮说明实情反被追打,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缚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

刘、关、张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4请简述曹操献刀的故事
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伺机行刺,见董卓倒身卧于床上时,急抽出宝刀,待要行刺,不料董卓从衣镜中看见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

曹操灵机一动,忙称自己有口宝刀,欲献董卓。

董卓拿过宝刀,递与吕布收了。

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称想试试董卓赐的马。

然后快马加鞭,逃之夭夭。

5名词解释“三姓家奴”
吕布本姓吕,五原人。

丁原用他做主簿,后他在赤兔马和金银珠宝的利诱下,杀害丁原
改投董卓,先后事丁原、董卓,因而张飞蔑称他为“三姓家奴”。

这体现出吕布性情轻狡反复,唯利是图,注定了其能称雄一时而不能成大业的命运。

6请简述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董卓战将华雄连斩诸侯联军二将,袁绍无措,关羽毛遂自荐,因官阶太小,袁术反对;曹操力荐,关羽立下军令状。

曹操备了热酒一杯为关羽壮行,关羽却说待他斩了华雄后再饮不迟。

不一会儿,关羽拍马而回,掷华雄人头于地,而斟的酒还是热的,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7请简述三英战吕布的故事。

董卓听说华雄被杀便派吕布驻守虎牢关。

袁绍派八路大军前去攻打,却被吕布连杀数将。

情急之下,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

关羽见张飞不敌吕布前去助战,厮杀三十回合,仍不敌。

刘备见状飞马掣剑斜刺过来,三人轮流厮杀吕布,吕布难以招架,便朝刘备虚晃一戟,拍马冲出包围圈,逃回虎牢关。

6-10回
1简述连环计的故事。

董卓为乱朝政。

司徒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为妾,不久又把貂蝉作为歌姬送给董卓。

吕布得知心生嫌怨。

在凤仪亭,董卓撞见吕布与貂蝉私会欲杀吕布。

王允与貂蝉趁机离间董卓与吕布,吕布对董卓顿起杀心。

王允和吕布假传圣旨说天子将禅位于董卓,将他骗入城中刺死。

不久吕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部将杀死。

2王司徒能够成功施行连环计,原因何在?参考答案:(1)董卓仗势欺人,凌辱百官,无视皇帝,权威几同天下,甚至大有取汉天子而代之之势。

(2)对待招安降卒,残忍无度,却谈笑自若。

(3)董卓、吕布父子俱是好色之徒,都垂涎于貂禅的美色,都想占为己有。

(4)貂禅天生丽质,貌美如花,聪明伶俐,善观言察色。

欲报司徒大人养育之恩,欲为大人排忧解难。

(5)王司徒设计周详,所行之事让董卓、吕布父子深信不疑。

(6)吕布的有勇无谋,见利动心,好色忘义。

3就“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一事,简析董卓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1)骄横残忍。

董卓闻孙坚已死孙策尚幼,遂不以为意。

自号“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

董氏宗族,不问长幼,皆封列侯。

(2)奢侈荒淫,贪色无忌。

筑眉阝坞,役使民夫二十五万人;内盖宫室仓库;选少女800等。

董卓自纳貂禅后,为色所迷,月
余不出理事。

4简述曹操报父仇的故事。

曹操的父亲曹嵩路经徐州,徐州太守陶谦想与曹操联好,因此派人迎接曹嵩酒宴款待,之后特差都尉张闿,带领部兵五百护送。

张闿杀尽曹嵩全家,取了财物,放火烧寺,与五百人逃奔淮南去了。

曹操大怒,率兵攻打徐州,杀戮百姓。

11-15回
三、简答题:
1请简述三让徐州的故事。

曹操为报父仇,发兵攻徐州。

陶谦求救,刘备引兵相救,初战告捷,陶谦主动以徐州相让,刘备坚辞;刘备写信给曹操劝和,恰逢吕布偷袭濮阳,曹操就卖给刘备一个人情,撤兵了。

陶谦再让徐州给刘备,刘备还是不肯接受,陶谦就请刘备屯兵小沛。

不久,陶谦病重,临死前让刘备接受徐州。

刘备开始不肯,后在众人拥戴相劝之下,刘备乃领徐州牧。

2简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相关内容。

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

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皇帝和百官的饮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

曹操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果断地采纳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想方设法把皇帝从洛阳接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县。

改称许都。

汉献帝拜曹操为大将军,
但他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曹操虽然利用刘协来试图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目的,却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为皇帝。

3简述孙策用什么方法向袁术借兵马?他开始草创江东基业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几个?
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

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向袁术借雄兵数千。

孙策带领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回来途中遇见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孙策推荐了江东“二张”即张昭和张纮。

这些人帮助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迅速占领了江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