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地质学兴城实习报告
地质学认识的实习报告2篇

地质学认识的实习报告 (2)地质学认识的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地质学认识的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地质学认识是高校地质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习,深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掌握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地质学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本次实习活动于2021年6月15日至2021年7月15日在某省地质调查院进行。
三、实习内容与成果1. 学习地质调查方法通过参与现场实地调查,了解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包括地勘设备的使用、数据采集与处理等。
进一步掌握了地层剖面图、构造区域图、地质地图等绘制工具和技巧。
2. 参与勘探工作通过参与地质勘探项目的实地工作,对地质勘探的过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习了地质勘探的工作流程,包括资料收集、勘探方法选择、勘探设计等。
并了解了地层岩性、构造特征、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
3. 学习地质灾害防治通过参与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实地工作,了解了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
学习了地质灾害的调查与评估方法,掌握了一些常见地质灾害的治理技术和方法。
4. 绘制地质图根据实地调查的数据和观测结果,参与绘制了一份地质地图,并进行了地质图的解译和分析。
通过这个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地质图绘制和解译的能力。
5. 认识地质工程通过参观地质工程现场,了解了地质工程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并学习了一些地质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个实习,我对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地质学实践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通过实地调查和勘探工作的参与,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学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地质学专业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要求。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地质调查和勘探的应用能力,为地质工程的开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地质学认识的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二)实习报告:地质学认识一、实习概述在进行地质学实习期间,我有机会深入了解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
地质实习报告兴城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地质构造和地质现象,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兴城地质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兴城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床分布等知识,并对地质实习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实习目的与任务1. 实习目的(1)了解兴城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现象;(2)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3)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增强对地质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实习任务(1)参观兴城地质博物馆,了解兴城地区的地质历史;(2)进行野外地质调查,观察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等;(3)分析地质现象,总结地质规律;(4)撰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时间与地点1. 实习时间:2023年10月15日-10月21日2. 实习地点:辽宁省兴城市四、实习内容1. 参观兴城地质博物馆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兴城地质博物馆。
馆内展示了兴城地区的地质历史、岩石类型、矿床分布等知识,使我对兴城地区的地质构造有了初步的了解。
2. 野外地质调查(1)黑鱼沟地质剖面在黑鱼沟地质剖面,我们观察了不同地质时代的岩石类型,了解了地壳运动对岩石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并分析了岩石的成因。
(2)上长茂地质剖面在上长茂地质剖面,我们观察了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现象,了解了地壳运动对地质构造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褶皱和断层。
(3)牤牛山路地质剖面在牤牛山路地质剖面,我们观察了侵入岩、火山岩等岩石类型,了解了岩浆活动对地质构造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侵入岩和火山岩。
3. 地质现象分析通过对野外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进行分析,我们总结了以下规律:(1)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2)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地质作用对地质构造有重要影响;(3)地质构造与地球内部物理、化学过程密切相关。
五、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学习的重要环节。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兴城地球物理生产实习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二〇一四年九月十八日目录前言 (1)第一章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2)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2)第二节区域地质特征 (3)第三节前人物探工作程度及效果 (9)第二章应用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10)第一节测地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10)第二节重力勘探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14)第三节磁法勘探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21)第四节电法勘探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25)第五节地震勘探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29)第三章地球物理资料的处理与初步解释 (35)第一节重力资料的处理与初步解释 (35)第二节磁法资料的处理与初步释 (36)第三节电法资料的处理与初步释 (42)第四节地震资料的处理与初步释 (50)第五节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释 (57)结论与建议 (58)参考文献 (59)前言1.实习目的在我们学完应用地球物理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次实习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实际工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我们学会客观地观察问题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以便将来能够胜任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和相应的科研工作。
通过实践使我们对物探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验证、加深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客观的观察问题,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物探理论、参加生产实践、科研实践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2.实习任务在辽宁省兴城市夹山地区进行地球物理勘探(重力、磁法、电法数据采集和资料整理,我们第三大组部分电法测深数据在海滨小树林,在地震勘探选在首山地区),通过对所测地球物理数据的初步处理,并结合区域地质概况进行初步解释,初步查明研究区内矿体的赋存状态(平面位置、埋深、产状)、种类、品位等情况。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完美版)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完美版)第一章绪言(一)自然地理概况吉林大学兴城地学野外教学基地位于辽宁省兴城市东部钓鱼台海滨的新立屯,距市中心(火车站)约8km。
兴城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行政建制为县级市,行政区划隶属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北距葫芦岛市区约20km。
葫芦岛市原为锦西县,1989年6月组建为辽宁省辖市(地区级),所辖县级建制包括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连山区、龙港区、南票区及杨家杖子经济技术开发区。
葫芦岛市辖区地处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协作区的交汇地带,东临锦州,北靠朝阳,西连秦皇岛市山海关,南濒渤海辽东湾。
在区域地貌上,兴城-葫芦岛地区属于辽西山地黑山丘陵东部边缘的海边丘陵。
海拔一般为20~500m,相对高差200~350m。
最高点位于兴城市西北青山-笔架山-大虹螺山一带的六股河、烟台河、兴城河和西北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动,最终汇入辽东湾。
(二)经济、工农业生产及交通情况兴城市属于北半球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
这里气候温和,干湿相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1月平均气温-8℃,7月平均气温24℃,年平均气温9℃,年降水量约620mm。
3月份平均风速为5.0m/s,1月份和8月份平均风速为3.6m/s,全年平均风速为4.2m/s。
暑期7~9月份,海水温度24℃,海滩沙面温度31~33℃(人体适宜温度为30~40℃)。
滨海地区环境优美,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4000个,比一般城市高出10~20倍。
兴城市依山傍水,东南沿海为平原,中部多为丘陵,西北部为山区。
兴城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境内物产资源丰富。
有富饶的土地资源,辽阔的水产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闻名中外的旅游疗养资源。
兴城以盛产水果著称,为国家优质果生产基地。
兴城有76公里的海岸线,海产品尤为丰富。
兴城-葫芦岛地区交通发达,设施完备,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形成了立体化运输网络。
京哈铁路、京哈高速铁路、京哈公路和京哈高速公路以及环渤海公路纵贯全境。
兴城沉积岩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兴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是一处地质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的地区。
沉积岩作为地质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地球历史上的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
为了深入了解沉积岩的形成、特征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我们于2023年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兴城沉积岩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沉积岩的认识,掌握沉积岩的识别方法,了解沉积岩的形成环境,并探讨沉积岩在地质勘探和资源评价中的重要性。
二、实习地点与内容实习地点选在兴城及周边地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兴城海滨沉积岩考察:重点观察海滩砂、贝壳层、泥岩等沉积岩的分布、特征和成因。
2. 义县组火山-沉积岩考察:研究义县组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的交互层理,了解火山活动与沉积作用的关系。
3. 长城脚下的沉积岩考察:观察长城脚下砾岩、砂岩等沉积岩的层理构造,了解地质年代和古地理环境。
三、实习过程与观察1. 兴城海滨沉积岩考察:- 在海滩上,我们观察到大量贝壳层,层内贝壳种类丰富,包括扇贝、蛤蜊、海螺等,表明此处曾为古海洋环境。
- 贝壳层之上为砂层,砂粒大小不等,表明沉积环境曾发生变迁。
- 在海滩附近,还发现了泥岩,泥岩细腻,富含有机质,表明此处曾为湖泊或沼泽环境。
2. 义县组火山-沉积岩考察:- 在尖山地区,我们观察到义县组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的交互层理,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火山灰、火山弹、火山角砾等组成,沉积岩则以泥岩、砂岩为主。
- 通过观察层理构造,我们了解到火山活动与沉积作用的关系,火山活动为沉积作用提供了物质来源,而沉积作用则对火山碎屑岩进行了改造。
3. 长城脚下的沉积岩考察:- 在长城脚下,我们观察到砾岩、砂岩等沉积岩,层理构造明显,表明此处曾为河流或湖泊环境。
- 通过观察层理构造,我们了解到地质年代和古地理环境,为研究区域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实习总结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沉积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沉积岩的形成环境:沉积岩的形成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包括气候、水文、生物等因素。
兴城地质实习报告书

辽宁省葫芦岛市地质实习报告书学院: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专业:岩土工程系岩土工程专业姓名:李成林学号:日期:2011年7月11日辽宁省葫芦岛地区野外实习报告实习目的:初步了解各种岩石及矿物的产出关系,观察和理解各种地质构造的产出关系及其生成先后顺序,掌握基本地质仪器的使用。
时间:2011年6月24日至2011年7月8日。
参加人员:地质教师两名及岩土工程系全体同学。
一实习导入地点:基地红房子多媒体教室。
(一) 兴城市大地构造位置:华北地台1北部燕山褶皱。
华北地台(板块)受太平洋板块影响(中新生代时期)以绥中花岗岩(中粗粒肉红色)为代表。
(二) 时代争议:古元古代17.5亿年,新太古代25亿年。
成因争议:岩体,区域变质的混成花岗岩;区域角度不整合;陆陆源碎屑岩盖于上层(反应吕梁运动结束,华北地台台基建造Ar 开始着层构造。
(三) 典型的华北地台(中朝地台)型地层序列。
第一套:沉积盖层太古宇,华北地台,基底岩系不整合面,吕梁运动,兴城运动,滦县运动,芹峪运动。
第二套下古生界。
第三套:上古生界。
(四) 区域构造:吕梁期古老降起和裂陷相间。
区域岩浆活动:1太古宙,2古元古代,二罗盘的使用地点三礁览胜。
时间6月28日星期二阴罗盘的构成:①指针(带铜丝的为南针相对方向为北针,北半球以北半球为准)。
②走向水准仪(侧走向时使水泡居中读北针读数)。
③倾角水准仪(测倾角时使水泡居中,读内测表盘上指针的读数)(同时也可用于测坡度角。
④方位针(测远方的事物相对自己的方位,定路线走向时配合北针用。
罗盘的使用:①校正罗盘(查自己所在方位的磁偏角并以西偏东调的方式调整以校正)。
②测各项数据③记录方式(走向∠倾角的方式eg :75o ∠45o 。
)④后方交会法确定人所在的位置(用罗盘打北极方位,转动地图使图上北极与罗盘北针方向相同,选地图上比较明显的两个建筑物或自然物体(使两者相对自己的夹角在30到120度之间,然后打两者方位两者方位方向线的交点即为人(自己)所处的位置)。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例3篇

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例地质学的实习报告范例精选3篇(一)实习报告地质学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地质勘查院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实习内容:在本次地质学实习中,我参与了XX地质勘查院的地质勘查项目,主要任务是进行地质调查、野外勘探和数据分析。
具体实习内容如下:1. 地质调查:我参与了一次地质调查任务,该任务是对某个矿产资源区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地质地貌、岩石、矿石等方面的调查。
我与同事一起前往目标地区,使用各种地质调查仪器,进行了野外采样和观察。
通过对地质样品的收集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层结构、岩石类型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2. 野外勘探:我参与了多次野外勘探任务,通过使用地质勘探仪器和设备,我们对目标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探和探测。
在野外勘探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地质仪器,如测深仪、测斜仪和电阻率仪等,进行地下水资源勘探和地壳构造探测。
通过实地勘探和地质勘探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情况,并为后续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3. 数据分析:我参与了一些地质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
通过对地质勘查和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我学会了使用地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对地质数据的分析,我能够确定地质特征、地质过程和地质资源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地质学实习,我对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到了很多实际操作的技巧。
在实习期间,我与导师和同事们密切合作,他们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
通过实践活动,我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地质调查和野外勘探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地质仪器和设备,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技巧。
我也更加了解地质调查的各个环节,从对地质样品的采集到数据的分析,我明白了每一步的重要性。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进一步认识到数据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至关重要。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

吉林大学兴城实习报告. . .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兴城地球物理生产实习报告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二〇一四年九月十八日目录前言 (1)第一章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2)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2)第二节区域地质特征 (3)第三节前人物探工作程度及效果 (9)第二章应用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10)第一节测地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10)第二节重力勘探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14)第三节磁法勘探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21)第四节电法勘探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25)第五节地震勘探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 (29)第三章地球物理资料的处理与初步解释 (35)第一节重力资料的处理与初步解释 (35)第二节磁法资料的处理与初步释 (36)第三节电法资料的处理与初步释 (42)第四节地震资料的处理与初步释 (50)第五节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释 (57)结论与建议 (58)参考文献 (59)前言1.实习目的在我们学完应用地球物理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次实习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实际工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我们学会客观地观察问题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的工作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以便将来能够胜任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和相应的科研工作。
通过实践使我们对物探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验证、加深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客观的观察问题,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物探理论、参加生产实践、科研实践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2.实习任务在省兴城市夹山地区进行地球物理勘探(重力、磁法、电法数据采集和资料整理,我们第三大组部分电法测深数据在海滨小树林,在地震勘探选在首山地区),通过对所测地球物理数据的初步处理,并结合区域地质概况进行初步解释,初步查明研究区矿体的赋存状态(平面位置、埋深、产状)、种类、品位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言一、自然地理概况吉林大学兴城地学野外教学基地位于辽宁省兴城市东部钓鱼台海滨的新立屯,距市中心(火车站)约8km。
兴城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行政建制为县级市,行政区划隶属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北距葫芦岛市区约20km。
葫芦岛市原为锦西县,1989年6月组建为辽宁省辖市(地区级),所辖县级建制包括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连山区、龙港区、南票区及杨家杖子经济技术开发区。
葫芦岛市辖区地处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协作区的交汇地带,东临锦州,北靠朝阳,西连秦皇岛市山海关,南濒渤海辽东湾。
在区域地貌上,兴城-葫芦岛地区属于辽西山地黑山丘陵东部边缘的海边丘陵。
海拔一般为20~500m,相对高差200~350m。
最高点位于兴城市西北青山-笔架山-大虹螺山一带的六股河、烟台河、兴城河和西北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动,最终汇入辽东湾。
二、经济、工农业生产及交通情况有富饶的土地资源,辽阔的水产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闻名中外的旅游疗养资源。
兴城以盛产水果着称,为国家优质果生产基地。
兴城有76公里的海岸线,海产品尤为丰富。
兴城-葫芦岛地区交通发达,设施完备,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形成了立体化运输网络。
京哈铁路、京哈高速铁路、京哈公路和京哈高速公路以及环渤海公路纵贯全境。
三、地质研究历史及研究程度兴城地区较系统的区域地质研究工作是1966~1967年由辽宁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一分队完成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锦西幅)和)(兴城幅),但其地质图的说明书极其简单。
1983年,辽宁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重新对1:20万锦西幅和兴城幅地质图进行了修编,并且编写了详细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这是目前兴城-葫芦岛地区最基础的区域地质资料。
20世纪80年代编制的《东北地区区域地层表》、1989年编写的《辽宁省区域地质志》、1997年编写的《辽宁省岩石地层》等辽宁省区域地质系列性总结着作对本区的区域地层、岩浆活动及构造有所概略记述。
1998年~2003年,辽宁省地矿局有关地质队还进行过区内数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工作。
此外,有关研究院所、地勘、矿山部门也在区内进行过一些专题性研究工作。
长春地质学院在20世纪60~70年代也曾在区内进行野外教学实习。
2010年~2012年,吉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辽宁1:25万锦西市(现葫芦岛市)幅区调修测”项目,对调查区内区域地质特征进行了全面总结研究。
四、实习的目的与任务和内容1.实习目的: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学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中的有效补充。
通过短期的野外考察,使同学们对地质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的教学和工作时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1)验证课堂学习过的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认识各种地质现象:(3)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4)学会相关地质仪器及工具的正确使用。
任务:路线调查、实测剖面、野外填图、编写实习报告四个阶段。
内容:本次实习于2017年8月8日开始、9月17日结束。
路线踏勘阶段:8月8号到8月24号;实测地质剖面阶段:8月26号到9月1号;地质填图阶段:9月3号到9月9号;实习报告:9月10到9月15日。
路线主要观察内容见下,表2 兴城地质学教学路线主要教学内容实习完成的工作量见下表3第二章地层兴城地区出露的为典型的华北型地层。
地层发育较为齐全,包括了太古宙花岗岩基底,中、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的红砬组、海房沟组和义县组,新生界的第四系。
兴城实习地区区域地层发育概况见表4.(地层时代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概貌,)(一)太古宙表壳岩在台里海滨路线中可见变质表壳岩。
变质表壳岩是由沉积岩和火山岩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的统称。
在台里地区变质表壳岩分布十分有限,呈残留体分布于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与太古宙绥中花岗岩中,岩性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和角山黑云母片岩。
这类岩石遭受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的改造,几乎所有岩石都发育有透入性的叶理。
(二)中元古界1.长城系(Ch)兴城地区实习路线中长城系主要分布于首山、夹山一带。
首山地区长城系实测剖面图见(图1)、夹山地区长城系实测剖面图见(图2)。
常州沟组(Chc)地层在首山、夹山地区有较好的出露,常州沟组可分为上、中、下三段,下部总体岩性为灰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长石砂岩,中部为灰色薄层粉砂岩,板状页岩夹细粒石英砂岩,上部黄灰色灰白色中厚层厚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长石砂岩,为河流相沉积。
在首山可见明显的沉积旋回。
从沉积岩层颜色、岩层厚度、碎屑粒度来看反映了一次沉积旋回,组内平行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等发育,为河流相沉积。
常州沟组与下伏太古宙绥中花岗岩为不整合接触,证据如下:常州沟组底部发育底砾岩,砾石含有下覆古老花岗岩成分;与花岗岩的接触界面存在明显的风化壳特征,且岩石破碎强烈;接触界限凹凸不平,岩石破碎明显;靠近接触界限花岗岩发生绿泥石化,因此常州沟组与下伏太古宙绥中花岗岩为不整合接触。
●串岭沟组(Chch)在兴城地区,串岭沟组地层主要出露于夹山、首山地区。
在夹山地区,串岭沟组主要为青灰色中薄层粉砂质页岩夹浅灰色中厚层细砂岩。
为缺氧的还原环境下的浅海相沉积。
串岭沟组与下伏常州沟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团山子组(Cht)在兴城地区因受断裂影响,该组地层在不同地区都有缺失。
夹山地区本组主要分为上、中、下三部:下部为浅粉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中部为玫瑰红色石英砂岩夹白云质灰岩。
首山地区该组主要出露灰白色厚层白云质灰岩。
该组为正常的浅海—潮坪相沉积。
团山子组与下伏串岭沟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大红峪组(Chd)在夹山地区主要分为上、中、下三部份:下部为灰紫色厚层复成分砾岩,中部为灰绿色粉砂质页岩,上部为厚层石英砂岩夹灰绿色粉砂质页岩。
在首山地区主要出露灰紫色厚层单成分砾岩。
在龙回头路线中主要为单成分砾岩,与下覆海房沟组呈断层接触。
大红峪组砾岩砾石主要为石英砂岩,分选差,磨圆在次圆—次棱角状。
胶结物为硅质。
在夹山地区,因为团山子组顶部石英砂岩和大红峪组底部砾岩产状不一致,所以大红峪组和下伏团山子组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在首山地区岩石出露不一致,大致可证明兴城运动的存在。
●高于庄组(Chg)在华山镇路线主要出现了一系列接触变质岩,如大理岩化灰岩、结晶灰岩、斑点角岩。
灰黑色斑点状泥质角岩、红柱石角岩,由泥岩、粉砂岩发生接触变质而成,风化面红褐色,新鲜面灰黑色。
出露30m。
泥质角岩与细晶大理岩接触面处发一破碎带,接近接触面处大理岩发生破碎,泥质角岩局部可见石英砂岩砾石。
其中结晶灰岩中燧石结核发育。
该组与下覆大红峪组因为整合接触关系,但路线中未见接触面。
2.蓟县系(Jx)兴城地区蓟县系分布较广,主要在中部和西部区域分布。
本系地层见于白庙子和上长茂。
●杨庄组(Jxy)在白庙子路现中,除灰色、灰黑色燧石条带白云岩外,还出现了紫红色、灰黑色薄层鲕状石英岩。
由于构造作用,产生连续多个褶皱,因此产状不断变化。
该组与下覆高于庄组应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但路线中未见接触面。
●雾迷山组(Jxw)主要出现在上长茂地区,见灰黑色厚层含燧石条带、燧石结核白云质灰岩(硅质角砾岩)。
雾迷山组与下伏杨庄组应为整合接触关系,路线中未见接触面。
(三)新元古界1.青白口系(Qn)据地质资料表明在华北地台区,蓟县纪铁岭期末发生“芹峪上升”,致使青白口系下部下马岭组与铁岭组之间发生沉积间断。
本系地层见于上长茂。
●长龙山组(Qnc)在上长茂路线中长龙山组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夹细砂岩粉砂质页岩。
雾迷山组和长龙山组之间存在古风化壳,上、下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缺失洪水庄组、铁岭组等地层,所以长龙山组和下伏雾迷山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证明芹峪运动的存在。
●景儿峪组(Qnj)在上长茂路线中主要为灰黑色薄层白云质灰岩。
景儿峪组与下伏长龙山为整合接触关系。
(四)下古生界本区下古生界仅发育有寒武系和奥陶系。
1.寒武系(€)本系地层见于上长茂、白庙子路线。
●昌平组(€1)在上长茂地区可见本组为黄灰色中薄层角砾状白云质灰岩,砾石分选较好,次棱角状-次圆状,钙质胶结,粒度较雾迷山组顶部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小,最大直径10cm。
在白庙子地区本组可见厚层角砾状白云质灰岩,风化面为土黄色。
上长茂可见昌平组与下伏景儿峪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二者产状一致,缺失较多地层,代表了长时期的沉积间断。
白庙子路线可见昌平组与杨庄组断层接触,缺失蓟县系及新元古界地层,断层下盘为杨庄组白云质灰岩,下盘为昌平组角砾状灰岩,断层上存在擦痕,岩石破碎,且该处地形为沟谷,为上富儿沟—王家店断裂的上盘。
●馒头组(€1-2m)在白庙子地区本组分下、中、上三部分:下部为紫红色粉砂质页岩夹黄白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为炎热气候下的海滩相沉积环境。
中部为紫红色粉砂质页岩。
上部为灰绿色页岩紫红色与页岩互层,夹中厚层鲕粒灰岩。
在黑鱼沟地区馒头组岩性与之不同,岩性为浅灰色大理岩、青灰色厚层鲕状砂屑灰岩、砾屑灰岩及泥质条带灰岩。
表明该地区发生变质。
馒头组与下伏昌平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张夏组(€3z)主要出现在白庙子、上黑鱼沟路线中,岩性主要为青灰色薄层鲕粒灰岩(描述较少)。
鲕粒灰岩的形成环境为浅海相沉积环境,动荡的水流环境。
该组与下覆馒头组为整合接触。
●崮山组(€3g)以浅灰色泥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砾屑灰岩为主,底部存在竹叶状砾屑灰岩。
该组与下覆张夏组为整合接触。
●炒米店组(€3c)在上黑鱼沟路线中以中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竹叶状砾屑灰岩为主。
砾屑灰岩是由于碳酸原岩经潮间带水动荡环境与碳酸盐一起沉积形成,因此反映此时期沉积环境趋向于浅海沉积。
该组与下覆崮山组为整合接触。
2.奥陶系(O)●冶里组(O1y)在上黑鱼沟路线中以中层花斑状白云质灰岩为主。
冶里组与下伏上寒武统炒米店组为整合接触。
●亮甲山组(O1l)在上黑鱼沟路线中以灰白色中薄层白云质灰岩为主。
亮甲山组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马家沟组(O2m)在上黑鱼沟路线中底部为黄灰色薄层灰岩,中上部为中-厚层灰岩。
在牤牛山路线中马家沟组露头较好,主要为中到厚层白云质灰岩,岩层顶部存在风化壳。
马家沟组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后,区内和华北地台大部分地区一同处于沉积间断,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及下石炭统,直到晚石炭世早期方下降接受沉积。
(五)上古生界●本溪组(C2b)见于牤牛山路线。
在兴城地区本组分下、中、上两部分:由于长期风化,本溪组下部为含铁丰富的岩层(山西式铁矿),中部为铝质岩(G层铝土矿),上部为石英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
本溪组为中奥陶统之上形成的一套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夹灰岩。
本溪组与下伏马家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证据如下:中奥陶统-下石炭统地层缺失;马家沟组顶部存在明显的风化壳;由于长期风化,本溪组底部矿层发育,包括山西式铁矿和G层铝土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