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教学设计方案
大学一年级民法学教学教案

大学一年级民法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民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掌握民法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2. 掌握基本的民法法律制度,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等;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民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a. 民法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民法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c. 民法学的基本原则和性质2. 民法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a. 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自由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和有偿原则等b. 民法的法律制度包括人格权、财产权和婚姻家庭法等3. 基本的人身权利法律制度a. 生命权和身体权的法律规定及保护b. 名誉权和隐私权的法律规定及保护c. 人格权的行使和保护4. 基本的财产权利法律制度a. 对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法律规定及保护b. 合同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要素c. 侵权责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要素5. 婚姻家庭法律制度a.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和婚姻登记制度b. 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和家庭财产制度c. 个人法律能力和监护权的法律规定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讲解和学习民法学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独立思考,通过互动讨论和群体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 以平时表现为主,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
2. 定期进行考试或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的掌握情况。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民法学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民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第二周:民法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第三周:基本的人身权利法律制度第四周:基本的财产权利法律制度第五周: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第六周:复习与总结七、教学参考书目:1. 吴敦义主编,《民法学教程》2. 张三等著,《民法通论》3. 李四著,《婚姻家庭法学》以上是大学一年级民法学教学教案的基本内容,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民法学的基本理论和法律制度,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法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民法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民法学 制定时间:课程代码: 所属系部:制 定 人: 批 准 人:二、基本信息学 分: 4学 时: 60授课对象: XXXXX班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三年制高职高专法律事务专业的专业 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讲述我国民事法律理论与实务的学科。
民法调整平等主 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人们的日 常生活、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该课程学习,对于培养学生 的私法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交往习惯,指导其现在与将来的日常经济活动具有 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本专业学生形成法律关系分析技能, 加强民事纠纷解决能力的培养,形成法律职业思维,也为日后的进一步专业学习 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①能够运用民事法律基础理论准确表达相关法律问题,即法律语言表达技能;②能够运用法律关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即法律关系分析技能;③会根据实际案情正确适用法律能力,法律适用判断技能;④能够运用民事法律规定恰当解决实际民事纠纷的法律技能。
(2)知识目标①了解民法的调整对象与调整方法,对《民法》内容形成正确的整体认识;②熟悉民法规定的具体制度与法律要求;以解决民事案件所需的应用知识为标准选择学习民事法律相关知识;民事法律关系要素——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相关知识;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及其相关知识;民事法律关系重要内容——民事权利及其相关知识;民事法律关系后果——民事责任及其相关知识;③掌握解决民事纠纷所学的相关知识。
(3)素质目标①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②形成权利保护意识,树立私法自治理念;③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2、教学内容设计工作任务模块 教学单元/项目A B学时单元/项目1:对民事法律 关系概念的认识 任务1.1:对民法的性质及其调整对象的认识;任务 1.2:对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认识。
民法学教案

民法学教案第一章民法及其基本原则【教学目的】重点掌握我国民法调整的对象、调整方法、我国民法的各项基本原则;深刻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了解我国民法的性质、表现形式及其效力范围。
掌握私法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民法的性质及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计划教学时数】1学时第一节民法的概念与性质一、广义民法与狭义民法民法概念的起源一.广义民法与狭义民法1.民法概念的起源:民法的概念起源于古罗马。
罗马法分为市民法与万民法。
罗马法的市民法----调整罗马市民之间关系的法律;类似于今日的内国法。
罗马法的万民法----调整罗马市民与异邦人之间、异邦人与异邦人之间关系的法律。
类似于今日的涉外法。
比起市民法,万民法实际更具有今日民法的特点,已经有了今日民法概念的雏形。
现代民法的概念:现代民法的概念形成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
但国际社会尚无同一的、公认的定义。
中国民法的定义:民法通则第二条----调整平等主体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广义民法,狭义民法2.广义民法的概念:所有调整民事关系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统称民法。
包括民事普通法与民事特别法。
3.狭义民法的概念:除商法以外的民法典、其他民法规范。
二.实质意义上的民法与形式意义上的民法1.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所有调整平等主体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民法规范的总称--包括:民法典、民事单行法、民事特别法、其他法律规范中涉及的民法。
2.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即民法典。
民法典指以一定体例编撰、以法典方式命名的民法典。
三.民法典与《民法通则》1.民事基本法、民事单行法与民事特别法民事基本法--民法典。
我国尚未制定、编撰民法典,仅指定了《民法通则》;《民法通则》不是民法典,但起到了民法典的作用,是我国的民事基本法;民事单行法--指依据民事基本法制定的,规定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民事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如:合同法、专利法、商标法、继承法等;民事特别法--依据民事单行法制定的,对民事单行法作出具体规定或实施规定的法律。
法律硕士《民法学》教案 (2)

法律硕士《民法学》教案(Civil Law)学时数:72。
理论讲授72学时(含随堂教学案例),实验教学(法院旁听、模拟法庭,社会调查)不占用正常课时。
民法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民法总论》是高等学校法科学生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对民法(调整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涉及每一个公民和法人的切身利益、现实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法)带有共同性的规定所作的阐述,是各种具体民事法律关系的理论概括,在民法学中起统率和指导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民法的重要性——民法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表现形式,其内容涉及到每一个公民和法人的切身利益,是现实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法律;对本课程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掌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基本精神,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其考研究阶段所学民法知识温故知新,拾遗补缺,更加扎实系统;同时,了解和掌握民法理论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理解本课程所学内容与民法其他内容的关系,为今后研习民法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等内容,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知识结构:1、王利民总编《民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法律硕士研究生用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上、下册,修订第3版中的相关内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民法典草案;民法理论与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论著。
3、郭明瑞主编《民法总论案例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的相关内容。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法律硕士专业旨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和管理人才(学生在报考该专业时,或多或少地研习了民法)。
为达此目的,理论教学中,拟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出教材中的理论,(实践到理论);然后利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案件(理论到实践)。
加强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庭旁听,社会调查等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1、学生预习存疑,课堂教学释疑,案例讨论通疑,法庭旁听解疑。
民法学说课稿

《民法学》说课稿一、课程设置(一)课程定位1、职业目标主要定位:①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和基本业务流程每年进行一次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和人才需求调研,及时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动态。
根据法律文书专业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法务助理、行政、文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建立法务助理、行政、文员等典型工作任务的基本业务流程。
②完善“知-训-习”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实现“理实一体”根据法律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继续完善“知-训-习”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学生经过“岗位认知、专项技能训练、岗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四个环节的职业能力培养,达到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适应基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律事务和文秘事务工作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实现“校岗直通”。
③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全过程“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采用专业基础理论学习——法院旁听——法律咨询服务——岗位综合模拟法庭实训——公检法、法律事务所及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工学结合”形式。
④强化“双证书”制度实现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融合,将基层法律工作者资格证、秘书资格证等工作的考试内容整合到专业教学中,使专业教学既满足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适应考证的需要。
2、就业单位类别:3、主要就业部门:4、从事的工作岗位:综上所述,本专业旨在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适应基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律事务和文秘事务工作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法律文秘人才。
(二)培养目标基于我校是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本课程为我院法律文秘专业的岗位能力课程,尤其是对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对民法基本知识的学习,掌握民法的基本原理和制度,并能够正确地运用民法规范分析民法问题、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民事纷争,既为学习其他部门法打下坚实的基础,又为将来从事法律服务工作提供知识支撑。
《民法学》教案

《民法学》教案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民法的概念一、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民法的沿革(一)民法之语源和起源(二)近代民法与现代民法(三)中国民法之演变三、民法的分类(一)形式民法与实质民法(二)成文民法与不成文民法(三)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第二节民法的性质一、民法为市民法当出现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二元后,形成了对市民和公民的不同的法律要求。
为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对人性的关怀需要,将对市民社会中有关利益分配和保护的任务主要赋予民法调整。
此为民法之本质。
二、民法为私法在市民社会中,平等主体间所产生利益多为私的利益,其纷繁复杂、千变万化,且带有私密性,国家无法也不能一一规范,由当事人自由意志决定是其必然选择。
三、民法为权利法私的利益以法律术语表达即为权利。
民法的重要内容就是规定和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利,并以授权性规范的形式鼓励和引导民事主体积极进行活动,以实现对人权保护的最终目的。
第三节民法的渊源一、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二、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法规和规章三、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决议、命令、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法规四、最高国家司法机关指导性的指示和司法解释五、国家认可的习惯第四节民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一、民法的调整对象(一)学说1、一定范围说2、商品关系说3、公民说4、平等关系说(二)民法调整对象的范围1、财产关系(1)财产关系的概念和特征(2)财产关系的范围包括财产所有和流转关系2、人身关系(1)人身关系的概念和特征(2)人身关系的范围包括人格和身份关系二、民法的调整方法(一)事前调整(二)事后调整第五节民法的效力范围一、对时间的效力范围二、对空间的效力范围三、对人的效力范围第六节民法的解释和适用一、民法解释学的概念二、民法解释学的特征三、民法解释学的目标四、民法解释学的方法(一)在法条的可能文义范围内可解决问题时的方法1、文义解释2、体系解释3、法意解释4、目的解释5、其他解释(二)在法条的可能文义范围内不能解决问题时的方法1、漏洞补充2、价值补充第二章民法基本原则第一节民法基本原则概述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体现民法的立法宗旨和民法各项制度的本质,在民法中明文规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
民法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民法学第三版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民法学》是法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旨在深入探讨我国民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思想、法律素养和法律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基本法律概念、基本法律原则和基本法律制度;2.理解我国民法的基础理论,掌握其运用;3.熟悉我国民法典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4.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素养,提高法律实践能力;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民法概论1.民法学的基本概念2.民事法律关系3.民法的历史发展第二章民法主体1.自然人2.法人3.其他组织第三章民法客体1.财产2.合同3.知识产权第四章契约法1.契约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合同的订立和效力3.合同的履行和违约第五章物权法1.物权法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不动产权的取得和转让3.动产权的取得和转让第六章继承法1.继承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2.继承的方式和效力3.遗产的分配和处理第七章侵权法1.侵权法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侵权的法律后果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章合同法实务1.合同法的实际操作和案例2.合同法的适用和判断3.合同法的纠纷解决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课、讨论等形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实际应用。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进行知识的交流和探讨,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答疑: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等。
2.期中考试:针对本课程的基础知识考查。
3.期末考试:考查本课程的总体掌握情况。
六、参考书目1.刘洋, 李雷. 民法.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9.2.刘传新, 李博, 赵蓉等. 民法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3.冯俊利, 白建中. 民法典.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20.以上就是《民法学第三版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正在或者将要学习民法学的学生有所帮助,更好的掌握民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方法。
法律硕士民法学教案

法律硕士民法学教案第一章:民法总论1.1 民法的概念与特征解释民法的定义和本质探讨民法的调整对象和范围分析民法的基本原则和作用1.2 民法的基本原则介绍民法的基本原则,如自愿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解释这些原则的含义和应用讨论这些原则在具体案例中的体现1.3 民法的主体介绍民法主体的种类,如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等解释各类主体的法律地位和权利能力探讨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和权利义务第二章:物权法2.1 物权的概念与特征解释物权的定义和本质探讨物权的特征,如绝对性、排他性、直接性等分析物权与债权的区别和联系2.2 物权的种类介绍物权的种类,如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解释各类物权的含义和特点探讨各类物权在实际交易中的应用和保护2.3 物权的变动介绍物权变动的方式,如创设、转让、继承等解释物权变动的法律要件和程序分析物权变动对第三方的效力第三章:债权法3.1 债权的概念与特征解释债权的定义和本质探讨债权的特征,如相对性、请求性、可转让性等分析债权与物权的区别和联系3.2 债权的种类介绍债权的种类,如合同之债、侵权之债、无因管理之债等解释各类债权的含义和特点探讨各类债权在实际交易中的应用和保护3.3 债权的变动介绍债权变动的方式,如合同履行、债务免除等解释债权变动的法律要件和程序分析债权变动对第三方的效力第四章:继承法4.1 继承的概念与特征解释继承的定义和本质探讨继承的特征,如无偿性、法定性、顺序性等分析继承与遗产分配的关系4.2 法定继承介绍法定继承的种类,如遗嘱继承、法定继承等解释法定继承的规定和适用条件探讨法定继承人与遗产分配的关系4.3遗嘱继承介绍遗嘱继承的概念和特点解释遗嘱的有效要件和遗嘱执行的程序分析遗嘱继承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和争议第五章:侵权责任法5.1 侵权责任的概念与特征解释侵权责任的定义和本质探讨侵权责任的特征,如过错责任、赔偿责任、连带责任等分析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的区别和联系5.2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介绍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如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等解释这些原则的含义和适用条件探讨这些原则在具体案例中的体现5.3 侵权责任的种类和承担方式介绍侵权责任的种类,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解释侵权责任的具体承担方式和程序分析侵权责任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和争议第六章:合同法6.1 合同的概念与特征解释合同的定义和本质探讨合同的特征,如约定性、合法性、双方法律行为等分析合同与债权的区别和联系6.2 合同的种类介绍合同的种类,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劳动合同等解释各类合同的含义和特点探讨各类合同在实际交易中的应用和保护6.3 合同的订立与履行介绍合同的订立方式,如要约、承诺等解释合同订立的法律要件和程序分析合同履行中的履行原则和履行抗辩第七章:婚姻家庭法7.1 婚姻家庭法概述介绍婚姻家庭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探讨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如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等分析婚姻家庭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7.2 婚姻制度介绍我国婚姻制度的基本规定,如结婚条件、结婚程序等解释婚姻无效和可撤销的情形探讨婚姻登记和婚姻证书的法律效力7.3 家庭制度介绍我国家庭制度的基本规定,如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等解释家庭财产分割和家庭债务清偿的原则探讨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义务和保护措施第八章:知识产权法8.1 知识产权法概述解释知识产权法的定义和调整对象探讨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如保护知识产权、平衡利益等分析知识产权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8.2 专利法介绍专利法的定义、调整范围和基本原则解释专利权的取得、行使和保护探讨专利侵权行为和专利权纠纷的解决途径8.3 著作权法介绍著作权法的定义、调整范围和基本原则解释著作权人的权利和著作权保护期限探讨著作权侵权行为和著作权纠纷的解决途径第九章:民事诉讼法9.1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特征解释民事诉讼法的定义和本质探讨民事诉讼法的特征,如程序性、强制性、公正性等分析民事诉讼法与民法的区别和联系9.2 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介绍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如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等解释这些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这些制度在具体案件中的运用和保障9.3 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介绍民事诉讼的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再审程序等解释这些程序的法律要件和实施步骤分析民事诉讼程序中的诉讼主体、证据规则、裁判效力等第十章:涉外民事关系法10.1 涉外民事关系法的概念与特征解释涉外民事关系法的定义和调整范围探讨涉外民事关系法的特征,如国际性、冲突性、独立性等分析涉外民事关系法在国际民事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0.2 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介绍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如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等解释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的具体规定探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和司法管辖权问题10.3 涉外民事关系的国际司法协助介绍涉外民事关系国际司法协助的定义和意义解释国际司法协助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式分析涉外民事关系国际司法协助在我国的实践和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民法的概念与特征:理解民法的定义、调整对象、基本原则以及民法与宪法、行政法、刑法等法律部门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3:学习民法总论(上)案例与参考资料
任务4:观看学习视频
任务5:完成作业1
任务1:了解《民法学》教学大纲
了解《民法学》教学方案
了解《民法学》考核方案
任务2:学习《民法学》文本辅导:民法总论重难点剖析一
学习《民法学》文本辅导:民法总论重难点剖析二
任习《民法学》文本辅导:侵权责任法律制度重难点剖析二
任务2:阅读《民法学》参考案例:博客自杀第一案
任务3:观看学习视频
32、一般侵权的构成要件
33、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34、谁侵犯了我的权利?
35、侵权损害赔偿概说
36、共同侵权 公平担责
37、雇员侵权 雇主担责
38、血拼有保障
39、校园伤害 谁来担责
阅读《民法学》参考资料: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任务4:观看学习视频
10、民事法律行为构成要件
11、效力瑕疵的民事行为
12、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13、代理制度概述
14、表见代理
15、诉讼时效概述
16、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
模块三
人身权法律制度
人身权的概念、特征及意义;人格权概念、性质;一般人格权的概念、特征、内容与功能;物质性人格权与精神性人格权;身份权概念与特征;亲权、亲属权与荣誉权的概念、特征与内容;身份权的民法保护方式
侵权法律制度
侵权行为概念、特征;侵权行为形态与类型。
侵权责任的概念、性质、类型
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以及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承担侵权责任的形式
任务1:学习侵权责任法律制度文本辅导
任务2:学习侵权责任制度案例与参考资料
任务3:观看学习视频
任务4:完成作业5
任务1:学习《民法学》文本辅导:侵权责任法律制度重难点剖析一
任务1:学习民法总论(下)文本辅导
任务2:学习民法总论(下)案例与参考资料
任务3:观看学习视频
任务5:完成作业2
任务1:了解《民法学》教学大纲
了解《民法学》教学方案
任务2:学习《民法学》文本辅导:民法总论重难点剖析一
学习《民法学》文本辅导:民法总论重难点剖析二
任务3:阅读《民法学》参考案例:公序良俗第一案
17、概说人身权
18、人格权解读(上)
19、人格权解读(下)
20、人格权的历史发展
21、网络隐私权
22、共同隐私权
23、胎儿的人格权利益保护
24、人格权的商品化
模块四
物权法律制度
物权的概念、特征、种类以及物权的效力内容;
物权变动的概念;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所有权的概念、特征、权能;所有权的取得方法;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内容。
《民法学》教学设计方案
模块名称
涉及知识点
任务设计
各任务所用资源名称
模块一
民法总论(上)
民法调整对象;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特征及功能
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含义及其运用;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任务1:了解课程基本情况
任务1:学习人身权问题专题文本辅导
任务2:学习人身权问题专题案例与参考资料
任务3:观看学习视频
任务4:完成作业3
任务1:学习《民法学》文本辅导:人身权重难点剖析一
学习《民法学》文本辅导:人身权重难点剖析二
任务2:阅读《民法学》参考案例:饭店是否侵犯顾客生命权?
阅读《民法学》参考资料:人格权商品化
任务3:观看学习视频
学习《民法学》文本辅导:物权法律制度重难点剖析三
任务2:阅读《民法学》参考案例:物权公信原则
阅读《民法学》参考资料: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
任务3:观看学习视频
25、物权法定原则
26、买卖不破租赁
27、业主的权利
28、相邻关系
29、善意取得制度
30、抵押的“房地一体主义”
31、一物数卖的所有权归属
模块五
担保物权的一般规则;具体类型的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的概念和规则;各类担保物权竞合的处理规则。
任务1:学习物权法律制度文本辅导
任务2:学习物权法律制度案例与参考资料
任务3:观看学习视频
任务4:完成作业4
任务1:学习《民法学》文本辅导:物权法律制度重难点剖析一
学习《民法学》文本辅导:物权法律制度重难点剖析二
阅读《民法学》参考资料: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任务4:观看学习视频
1、民法的调整对象
2、私法的核心
3、民法中的帝王原则
4、民法中的公序良俗
5、绿色原则
6、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7、民事法律关系构成
8、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
9、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分类
模块二
民法总论(下)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类型和特点;民事法律行为构成要件、分类及效力;代理制度、表见代理制度;诉讼时效制度
40、危险的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