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花城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4课《歌曲 小小少年》教学设计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4课《歌曲小小少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小少年》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选自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四课。
歌曲以轻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少年时代的天真无邪和快乐。
歌曲共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描述了小少年时代的无忧无虑,第二乐段则表达了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困扰。
整首歌曲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成长的勇气。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知能力,他们善于模仿和创造。
在学习这首歌时,他们能够通过歌词和旋律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并能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
同时,他们对于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理解歌曲的含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小小少年》,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使他们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成长的过程,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把握。
2.理解歌曲中成长的过程和所表达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钢琴伴奏,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歌曲讨论,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提高演唱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谱、图片、视频等。
2.钢琴:用于伴奏和示范演唱。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小小少年》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歌谱,让学生初步认识旋律和歌词。
教师用钢琴伴奏,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重点关注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表演,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巩固所学。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成长的过程,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7课 歌曲《 噢!苏珊娜》(花城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7课歌曲《噢!苏珊娜》(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噢!苏珊娜》是一首美国歌曲,曲调欢快,富有节奏感。
本课将其选为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旨在让学生感受美国音乐的风格,并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歌曲简单易学,节奏明快,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学会了识谱、跟唱、合作表演等基本技能。
他们在学习新歌曲时,能够主动参与,积极表现,但对于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声部的协调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美国音乐的风格,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2.学会歌曲《噢!苏珊娜》,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附点音符的节奏把握。
2.歌曲中音准的准确性。
3.学生对美国音乐风格的理解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情境教学法: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4.视听结合法:结合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噢!苏珊娜》的乐谱、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音乐片段等。
3.教学视频:介绍美国音乐文化的相关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美国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美国音乐的风格。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美国音乐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课的歌曲《噢!苏珊娜》。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噢!苏珊娜》的乐谱,让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节奏等。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然后范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哼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歌曲,教师指导学生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和音准。
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歌曲表演。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歌曲 噢!苏珊娜》教案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歌曲噢!苏珊娜》教案一. 教材分析《歌曲噢!苏珊娜》是一首四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材,选自花城版。
这首歌曲以轻松欢快的旋律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展现了苏珊娜的美丽和温柔。
歌曲共四句歌词,旋律简单,易于学生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高,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节奏、音高、唱名等。
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美国民间音乐感兴趣,可以通过这首歌曲进一步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噢!苏珊娜》,并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高。
2.了解美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培养对不同文化背景音乐的欣赏能力。
3.通过合唱、分组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节奏的掌握:歌曲中的节奏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正确的节奏感。
2.音高的准确性:歌曲中的音高变化较大,学生需要学会准确地唱出每个音高。
3.合唱配合: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保持和谐的合唱效果。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2.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音乐节奏和音高。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音乐节奏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钢琴:教师伴奏使用。
4.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美国民间音乐的歌曲,引起学生对美国民间音乐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歌曲《歌曲噢!苏珊娜》。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 《阿瓦日古丽》教案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歌曲《阿瓦日古丽》教案一. 教材分析《阿瓦日古丽》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表现了对美丽女孩阿瓦日古丽的赞美。
这首歌曲节奏变化丰富,富有弹性,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感和音准。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多元文化中的维吾尔族音乐特色,拓宽音乐视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独立演唱简单的歌曲,对音乐节奏、音准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维吾尔族音乐特色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阿瓦日古丽》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维吾尔族音乐的兴趣和认识。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节奏感和音准。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歌曲中的维吾尔族音乐特色和节奏变化。
2.重点:歌曲《阿瓦日古丽》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维吾尔族音乐特色和歌曲背景。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阿瓦日古丽》的旋律、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乐器:钢琴、手鼓等,用于伴奏和节奏练习。
4.分组标签:用于学生分组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阿瓦日古丽》,让学生初步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特色。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背景和维吾尔族音乐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阿瓦日古丽》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
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教师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歌曲。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表演,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巩固所学。
新版小学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

花城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我爱中华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我爱中华》体会华夏音乐蕴含的美感,感悟歌曲里所包含的中华情并学会运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了解附点音符的作用,学唱附点音符的节奏。
3、向学生展示祖国的美丽河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1、了解附点音符的作用,唱好前置附点音符节奏型。
2、能够深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爱中华》。
请学生边听边欣赏祖国的美景,欣赏完以后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活动2【练习】发声练习1 2 | 3 4 | 5 - | 5 4 | 3 2 | 1 - ||啊............啊............啦............ 啦............活动3【活动】学唱歌曲1.播放音乐资料,让学生听着音乐小声跟唱歌曲。
2.教师情声并茂地范唱歌曲,运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并让学生模仿。
活动4【讲授】学习附点音符1.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附点音符,并通过练习学习怎么唱好附点音符。
2.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并注意要把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唱好。
活动5【讲授】小结1.全体同学深情齐唱歌曲《我爱中华》。
2.播放课件《我爱中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保护好身边的环境。
活动6【作业】多听多唱通过其他途径学唱歌颂祖国的歌曲《中国人》一、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唱,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2、通过学唱歌曲《中国人》,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乡音元素。
2.能够识别和演奏简单的乡音乐曲目。
3.培养学生对乡音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乡音的定义和特点介绍。
2.乡音乐曲目的学习和演奏。
三、教学准备1.教案PPT。
2.曲谱和乐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乡音两个字,并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意思。
之后,教师简要地介绍乡音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乡音的兴趣。
2. 乐曲欣赏(10分钟)教师播放一首乡音乐曲目,让学生仔细聆听,并提问音乐中有哪些乡音的元素,如高亢、明亮、复调等。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乡音的感知能力。
3. 乐曲演奏(3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首简单的乡音乐曲谱,并解释乐谱中的关键符号和音符。
然后,教师示范演奏曲目,并引导学生跟随演奏。
在学生熟悉乐曲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演奏,并进行集体演奏。
4. 创作活动(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乐器,如古筝、二胡、笛子等,并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乐器进行演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和想象,创作一段属于自己的乡音乐曲目。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创作提示,如乡村的风光、田园生活等。
5. 结束(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乡音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性。
并鼓励学生继续发掘、欣赏和传承乡音文化。
五、课堂延伸活动1.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他乡音乐曲目进行学习和演奏,并进行分享。
2.学生可以组织一场小型乡音演唱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作成果。
六、课后作业1.家庭自习,复习本节课的乐曲演奏。
2.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和了解更多的乡音乐曲目,扩展视野。
以上是《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的教案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乡音的定义和特点,识别和演奏简单的乡音乐曲目,并培养对乡音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通过课堂延伸活动和课后作业,学生可以进一步展示自己的乐曲演奏和创作能力,拓宽音乐视野。
新广东花城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新广东花城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音乐活动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敲击乐器教学过程:一、歌曲《中国人》1、播放音乐《中国人》,请学生想想这是什么歌?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情感?2、播放多媒体课件《中国人》。
请学生边听边看,看完后讲出看到了什么?3、听中读。
教师播放节奏《中国人》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4、听中唱。
教师声情并茂地XXX《中国人》,请学生跟唱歌曲。
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并进行模仿体验。
5、巩固知识。
从头反复记号“:||”6、听中评。
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最后全班带着自豪和自信地演唱歌曲。
7、听赏相关歌曲。
教师播放《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歌曲,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
8、唱唱敲敲。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任选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9、想想谈谈。
二、小结:播放课件《中国人》,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二、创设情境教师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同时展示一些茉莉花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境。
三、师生活动1教师弹琴,学生跟唱歌曲,注意准确的音高和节奏。
2教师指挥学生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让学生掌握节奏感。
3教师分组让学生分声部唱歌,加强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
四、新授1教师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并注重准确的音高和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3教师纠正学生的唱法和发音,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4让学生用简笔画或手势来表现出歌曲中的景象和情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五、创编活动1让学生分组编排动作和舞蹈,配合歌曲演唱。
2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歌曲。
六、教师总结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

新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2课多彩的乡音(四)一、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乡村音乐的特点;2.知道乡村音乐中的节奏乐器有打击乐器和拨弦乐器;3.学会演唱《红梅赞》。
二、教学重点1.乡村音乐的特点;2.节奏乐器的演奏;3.《红梅赞》的演唱。
三、教学难点1.乡村音乐中拨弦乐器的演奏;2.如何演唱《红梅赞》的吉祥仪式部分。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老师播放乡村音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导入新课(1)乡村音乐的特点•旋律优美,节奏欢快;•声音振动宽广;•曲调富有变化;•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2)节奏乐器的分类•打击乐器:如锣、鼓、钹等;•拨弦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等。
(3)让学生听一段带有二胡演奏的乡村音乐,让学生感受拨弦乐器的声音特点。
3. 学习新课(1)《红梅赞》的节奏部分让学生跟随节奏击打掌声,帮助学生掌握曲子的节奏。
(2)《红梅赞》的吉祥仪式部分让学生听老师演唱吉祥仪式部分,让学生跟唱,熟悉歌曲的曲调和歌词。
同时,老师还可以教授一些演唱技巧,如怎样掌握歌曲的音调和节奏,如何表达歌曲的情感等。
4. 练习和巩固新课(1)互相演唱让学生分组,两人一组,互相演唱《红梅赞》。
(2)模仿演奏让学生模仿拨弦乐器的演奏,比如用拍子代替二胡演奏的音符等。
5. 课堂总结老师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乡村音乐的特点、节奏乐器的分类以及《红梅赞》的演唱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乡村音乐的特点以及节奏乐器的分类,同时还教授了《红梅赞》的演唱和拨弦乐器的模仿演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乡村音乐中独特的韵味和地方特色,还能够提高音乐素养和演唱水平。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也比较活跃,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23第一课《我爱中华》4第一、二课时5教学内容:唱歌《我爱中华》6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7唱,8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9表现歌曲的情绪。
102、通过学唱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11并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12歌曲13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1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15一、歌曲《我爱中华》16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民国》这首歌曲,请学生想想这是什么歌?这是我们生活中17的小家庭,我们这个中华大家庭叫什么名字? 2、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爱中华》。
请学生18边听边看,看完后讲出看到了什么?193、听中读。
教师播放节奏《我爱中华》并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朗读。
2014、听中唱。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我爱中华》,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学生通过教师21声情并茂地范唱真正体验和感受到音乐的美,并进行模仿体验。
225、巩固知识。
从头反复记号“:||”236、听中评。
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并互评:唱得好不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24地方?最后全班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257、听赏相关歌曲。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26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278、唱唱敲敲。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任选敲击乐器,任选下列节奏型为他们伴奏。
289、唱唱跳跳。
教师播放多媒体海南“调声”的歌舞形式的课件,请学生模仿舞步。
熟29走舞步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30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
10、唱31唱编编。
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词演唱。
11、想想谈谈。
32二、小结:播放课件《我爱中华》,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不做33破坏环境的事情。
34第三、四课时35教学内容:唱歌《中国人》36教学目标: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中华民族的知识,学生参与两首歌曲的演37唱,38能感悟歌曲音乐中的中华情,体验华夏音乐蕴涵的美感。
并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39表现歌曲的情绪。
402、通过学唱歌曲《中国人》,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并412即兴创编歌词;学会保护植被,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42曲43教学难点:通过演唱、欣赏、律动、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4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安全教育二、创设情境45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师生活动 1 46教师敲击节奏472 学生讨论下雨天的感受,想象花儿,苗儿。
483 教师把节奏写到黑板上,解决难点。
494 把对应的乐谱写在节奏下面,解决乐谱中的难点。
5 节奏训练6 发声练习5012 34 | 5 - | 54 32 |1 -|| 啊-------- 啊-------- 啦-------- 啦--------- 四、51授新521 初听,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
感受快乐的情绪和热烈的场面532 视唱,先模唱主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听辨这段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543 学生讨论下雨天的感受,想象花儿,苗儿。
4 采用听想法学会歌曲,教师弹琴,学55生跟唱。
565 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6 通过听,体会乐曲欢57快,热烈的情绪。
7 让学生哼唱主旋律五、创编活动58学做一两个简单的动作,随音乐边唱边表演,体会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
59用打击乐给歌曲伴奏。
六、归纳总结603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小朋友要团结友爱,组成一个爱的大家庭。
61说一说自己的收获七、拓展延伸62第二课多彩的乡音第五、六课时63教学内容:唱歌江苏民歌《茉莉花》教学目标:1 在听与看中初步认识音乐。
642 学会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茉莉花》3 用打击乐准确地给歌曲伴奏65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节奏训练6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安全教育二、创设情境671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 播放电影,把学68生带入到这首歌的意境中。
三师生活动 1 教师解决难点。
692 把对应的乐谱写在节奏下面,让学生视唱。
703 教师纠正错误,教师打节奏,把难的节奏写在黑板上。
71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小朋友要团结友爱,组成一个爱的大家庭。
72说一说自己的收获七、拓展延伸73第二课多彩的乡音第五、六课时74教学内容:唱歌江苏民歌《茉莉花》教学目标:1 在听与看中初步认识音乐。
752 学会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茉莉花》3 用打击乐准确地给歌曲伴奏76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节奏训练77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安全教育二、创设情境781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 播放电影,把学79生带入到这首歌的意境中。
三师生活动 1 教师解决难点。
8042 把对应的乐谱写在节奏下面,让学生视唱。
813 教师纠正错误,教师打节奏,把难的节奏写在黑板上。
824 节奏训练5 发声训练8312 34 | 5 - | 54 32 |1 -|| 啊-------- 啊-------- 啦------- 啦-------- 四、84新授851 初听,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情绪,为更好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2 再次聆听,教师86都要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没多都写了什么内容,情绪是什么样的?873 先唱歌曲的旋律,要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4 教师弹琴,学生唱谱,教师纠正错误。
885 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文字语言更深刻的体会歌曲意境。
896 教师弹琴,学生填歌词,演唱时要声情并茂。
907 用简笔画描绘出水,桥,船等景,使学生便于记住歌词。
8 教师弹琴,学生分声部91唱,教师纠正错误。
9 师生齐唱,共同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要把握准确。
五、创编活92动931 学生分角色表演,编上动作,进行表演2 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表演。
3 用打击乐94进行伴奏。
六、教师总结951 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内容96第七、八课时97教学内容: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河南民歌《茉莉花》、98歌剧《图兰朵》995教学目标:1 聆听作品,了解民歌,感受民歌的感染力。
2 在创编活动中认识变音记100号,唱准音高。
3 在欣赏中体会歌曲的内含。
教学重点:聆听感受教学难点:节奏101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安全教育二、创设情境102学生听音乐进教室,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播放《催动催》的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103境的感觉。
三、师生活动1041 教师打节奏,学生模仿。
1052 把对应的乐谱写在节奏下面,让学生视唱。
1063 教师纠正错误,教师打节奏,把难的节奏写在黑板上。
4 节奏训练5 发声训练10712 34 | 5 - | 54 32 |1 -|| 啊-------- 啊-------- 啦-------- 啦--------- 四、108新授1091 完整聆听作品,初步欣赏作品的旋律感受和作品的基本情绪。
2 再听提出问题,听110到这首歌你最想做什么。
1113 再听,谈谈停后的感想,写出力度记号,或表情术语。
4 再听,让学生跟着衬词拍112手或唱一唱,体验欢乐地情绪。
随歌声转动手腕,跟上音乐。
1135 视唱作品片段,自己听一听乐曲中分几个声部。
6 复听加强感受歌曲的旋律,情114绪,风格。
7 学生随音乐走步,感受节奏。
1158 听一听其他插曲片断,对这部影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9 教师弹琴,学生哼唱歌曲,116更好的感受歌曲。
五、创编活动1171 让学生用打击乐器给乐曲伴奏2 给歌曲编上动作,随音乐跳一跳。
3 做五角星,118感受那个年代的背景。
六、教师总结1191 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内容2 学生谈一谈收获。
1206第九、十课时121教学内容:唱歌江苏民歌《茉莉花》教学目标:1 在听与看中初步认识音乐。
1222 学会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3 用打击乐准确地给歌曲伴奏教学重123点: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节奏训练12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安全教育二、创设情境1251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 播放电影,把学126生带入到这首歌的意境中。
三师生活动1271 教师打节奏,学生模仿。
1282 把难点的地方写在黑板上,着重进行练习。
3 发声练习12912 34 | 5 - | 54 32 |1 -|| 啊-------- 啊-------- 啦-------- 啦--------- 四、130新授131第九、十课时132教学内容:唱歌江苏民歌《茉莉花》教学目标:1 在听与看中初步认识音乐。
1332 学会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3 用打击乐准确地给歌曲伴奏教学重134点: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节奏训练13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安全教育二、创设情境1361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 播放电影,把学137生带入到这首歌的意境中。
三师生活动1381 教师打节奏,学生模仿。
1392 把难点的地方写在黑板上,着重进行练习。
3 发声练习140712 34 | 5 - | 54 32 |1 -|| 啊-------- 啊-------- 啦-------- 啦--------- 四、141新授1421 初听,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和情绪,为更好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2 看插图教师讲解,143这首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意境。
3 先唱歌曲的旋律,要求气息要连贯,音色统一。
1444 教师弹琴,学生唱谱,教师纠正错误。
1455 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文字语言更深刻的体会歌曲意境。
1466 教师弹琴,学生填歌词,演唱时要声情并茂。
1477 学生边唱边用动作感受旋律的优美,还可以由全体学生拌成一排排的高楼,边唱边148表演。
1498 教师弹琴,学生分声部唱,教师纠正错误。
9 师生齐唱,共同感受歌曲的旋律。
五、150创编活动1511 学生给歌曲编上动作,随音乐跳动。
2 用打击乐给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积极性。
3 152师生共舞。
六教师总结1531 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内容,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154第三课:音乐中的动与静155教学内容:156(一)、音乐中的动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