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标准答案及知识要点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一.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是分析其原因。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浓度高了,代谢不太活跃的活细胞也会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多,活细胞较少;反之,则代谢微弱的细胞也能还原美蓝,不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少,活细胞较多。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1.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
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
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2.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
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 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能。
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a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b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微生物课件上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有哪3种形态?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作用?3.G+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4.青霉素和溶菌酶为什么不能杀灭革兰阴性菌?5.简述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参考答案1 基本形态三种:球菌;杆菌;螺形菌2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荚膜功能:抗吞噬作用: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抗杀菌物质损伤:如溶酶体、补体粘附作用:形成生物膜与致病性有关鞭毛功能;有鉴别意义,鞭毛蛋白有抗原性:H抗原某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有关菌毛功能:细菌的黏附结构介导细菌在局部定植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性菌毛还能传递细菌的毒力和耐药性芽孢功能:具有很强的抗高温、抗干燥、抗化学消毒剂和抗射线能力3 革兰阳性菌: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其中肽聚糖又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三维立体结构。
革兰阴性菌:由肽聚糖和外膜组成。
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二维平面结构4 G-有外膜阻止抗菌素进入;保护细胞壁组分肽聚糖不受溶菌酶分解5 革兰染色法步骤: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复红复染观察结果:G+菌:紫色G-菌:红色第二章细菌的生理2.细菌生长曲线分哪4个阶段?3.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类型?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几种?5.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种类?6.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7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8.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参考答案2.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四阶段3.专性需氧菌2)专性厌氧菌3)兼性厌氧菌4)微需氧菌4.源质、毒素和侵袭性酶、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色素等5.①酚类②醇类③重金属盐类④氧化剂⑤表面活性剂6.①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②破坏细菌的酶系统③改变细菌细胞壁或胞浆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菌死亡7.其波长在200-300nm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这与细菌DNA吸收光谱一致。
微生物工程思考题参考答案

微生物工程思考题参考答案Ricky & Bullet 2017.11、举出几例微生物大规模表达的产品, 及其产生菌的特点?A.蛋白酶表达产物一般分泌至胞外,能利用廉价的氮源,生长温度较高,生长速度快,纯化、分离及分析快速;安全性高,得到FDA的批准的菌种。
B.单细胞蛋白生长迅速,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能利用廉价的培养基或生产废物。
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产量高,质量好。
安全性高,得到FDA的批准的菌种。
C. 不饱和脂肪酸生长温度较低,安全性高,能利用廉价的碳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D.抗生素生产性能稳定,产量高,不产色素,,能利用廉价原料F. 氨基酸代谢途径比较清楚,代谢途径比较简单2、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样品的采取→预处理→培养→菌落的选择→初筛→复筛→性能的鉴定→菌种保藏3、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培养?自然界中目的微生物含量很少,非目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进行富集培养,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使筛选变得可能。
4、菌种选育分子改造的目的?防止菌种退化;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高生产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 开发新产品5、什么叫自然选育?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自然选育就是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
自然选育在工业生产上的意义:自然选育可以有效地用于高性能突变株的分离。
然选育虽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6、什么是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哪些?诱变育种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
诱变剂有两大类: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
常用的物理诱变剂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如Co60等)、等离子、快中子、α射线、β射线、超声波等。
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有碱基类似物、烷化剂、羟胺、吖定类化合物等。
微生物总复习思考题第1-6章答案

微生物总复习思考题0章-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属于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
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试述列文虎克、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列文虎克:自制间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巴斯德的贡献(微生物学奠基人):微生物作为一门科学的诞生—-彻底驳斥了自然发生说.发现了厌氧生命(生活)的存在—发酵。
疫苗.巴斯德灭菌。
科赫(细菌学奠基人)的贡献:1、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及培养基的改进。
2、分离出了多种病原菌,包括炭疽芽孢子杆菌、结核分支杆菌、链球菌等。
3、创立了细菌鞭毛染色、悬滴培养法和显微摄影等多种显微镜技术。
4、提出了证明特定病害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3.微生物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4.简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5.在生物科学中微生物学占有什么样的地位?6.微生物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7.微生物先辈们成功的原因何在?8.微生物学与现代生物产业的关系如何?1章-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细胞的一般结构与特殊结构、鞭毛、芽孢、糖被、放线菌、质粒、肽键桥一般结构:1、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2、细胞膜: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如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多糖构成。
3、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4、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特殊结构: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2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的功能。
3性毛:构造与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
一般见于G-细菌的雄性菌株中,具有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的作用。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之欧阳术创编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2.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
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4.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答:会造成更多的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是透明无色,衰老的是淡蓝色,死亡的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
5.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6.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1、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
2、如果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3、如果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的尖蘸一点点即可。
4、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和热固定合并成一步。
但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5、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
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6、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7、冲洗后干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节省时间,同样的,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微生物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微生物学绪论一、选择题b1. 大部分微生物()。
A 是原生动物B 帮助改善生活质量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c2. 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A 它们是多细胞的B 细胞有明显的核C 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 可进行光合作用c3.人类通过微生物产生的食品有()。
A 牛奶B 火腿C 酸乳酪D 黄瓜a4. 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A Robert HookeB Louis PasteurC Joseph ListerD James T. Watsona5. 自然发生说的理论认为()。
A 微生物来自无生命的物质B 大动物中发现有系统发育C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的 D病毒是从细菌退化的d6. 广泛进行微生物研究的17世纪70年代荷兰商人()。
A van GophB van HoogenstyneC van DyckD van Leeuwenhoekd7. 路易.巴斯德对微生物的贡献在于他()。
A 发现了病毒B 提出了自然发生说理论C抨击了进化论D 号召人们关注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b8. 阐明微生物是传染病原因的概念称为()。
A 进化论B 病原菌学说C 生物学细胞论D 报酬递减论a9. 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A 驳斥自然发生学说B 证明微生物致病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b10. 在微生物学中采用化学治疗剂治疗传染病是由于()。
A Hooke的工作B发现了抗生素C 阐明了DNA的结构D 发展了遗传工程D11.病毒研究工作的迅猛发展取决于()。
A 光学显微镜B 暗视野显微镜C 紫外线显微镜D 电子显微镜B12.下列的所有特征均与病毒相联系,除了()之外。
A 它们很少或没有其它的化学物质B 用抗生素干扰病毒的活性C 病毒引起麻疹、腮腺炎和(病毒性)风疹D 它们不是细菌的类型C13. 所有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A A TPB DNPC DNAD AMPC14. 由一团缠绕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所包围的粒子是对()最好的描述。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原核生物:就是广义的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0附的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2.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3.费氏刺尾鱼菌:是在红海和澳大利亚海域生活的刺尾鱼肠道中发现的巨型的共生细菌, 细胞长度达到了 200-500〃m。
4.纳米比亚嗜硫珠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细菌,球状细胞,直径为0.32-1mm,用肉眼就可以看清楚,是在非洲西部大陆架的土壤中发现的,以海底散发的硫化氢为生。
5.革兰氏染色法:各种细菌经过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被染成紫色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另一类是被染成红色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丹麦医生C.Cram发明,故名。
6.(细菌)细胞壁:是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肽聚糖是其主要成分,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是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须的;阻拦大分子的有害物质进入细胞;赋予细菌以特定的抗原性和对特定抗生素及噬菌体的敏感性。
7.肽聚糖:又称黏肽,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每一个肽聚糖单体都有三部分组成:双塘单位由一个N-乙酰葡糖胺通过6-1,4-糖苷键与另外一个N-乙酰胞壁酸相连;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照L型和D型交替的方式连接而成;肽桥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起桥梁作用。
8.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由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构成。
与肽聚糖分子共价结合的,成为壁磷壁酸;跨越肽聚糖层与细胞膜的脂质层共价结合的,称为膜磷壁酸。
9.外膜:又称外壁,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由脂多糖、磷脂和若干种外膜蛋白构成。
有控制细胞透性、提高Mg2+浓度、决定细胞抗原多样性的作用。
10.脂多糖: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三部分组成,是位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其中的类脂A是革兰氏阳性病原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思考题1.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答:因为微生物既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可以破坏生态环境,影响身体健康。
比如,很多菌种的次级代谢产物是对人类疾病非常有用的抗生素,如绿色丝状菌产生的青霉素,一些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乙醇、食品及各种酶制剂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够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等,并且可再生资源的潜力极大,称为环保微生物。
由于微生物生长周期短,繁殖迅速等特点,被用于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生物对人类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在人类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有些微生物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微生物能够致病,能够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发霉腐烂。
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新现和再现的微生物感染还是不断发生,像大量的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一些疾病的致病机制并不清楚。
大量的广谱抗生素的滥用造成了强大的选择压力,使许多菌株发生变异,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
一些分节段的病毒之间可以通过重组或重配发生变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
所以,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2.为什么微生物能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答:因为微生物的个体较小,体内结构单一,易于筛选,可以轻松滴完成对它的功能和结构的改造,生命活动的规律,大都是在研究微生物的过程中首先被阐明的,微生物学为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创立、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依据,而且是它们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工具,微生物的多样性为人类了解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提供了依据,微生物学是基因工程乃至生物工程的主角。
所以,它必然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
3.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答:巴斯德:(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2)免疫学——预防接种。
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了巨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思考题答案【篇一:微生物课后习题答案】图题:真核细胞构造;根霉的形态和构造;青霉和曲霉分生孢子头的构造;蕈菌的典型构造(见课本或课件)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1、名词解释:病毒:是一类结构简单、个体微小、只含单一核酸、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
类病毒: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噬菌体:原核生物的病毒。
裂解量:每一个宿主细胞裂解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
温和噬菌体: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上,并随宿主细胞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5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溶源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上,并随宿主细胞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此即称溶源性。
2、病毒的特点、病毒的结构及对称体制答: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只含单一核酸;严格细胞内寄生。
病毒的核心是核酸,衣壳是蛋白质,包膜是类脂、蛋白质、有些有糖蛋白。
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复合对称3、e. coli 的t偶数噬菌体结构答:头部是二十面体对称,衣壳有212衣壳粒,核心是双链dna:颈部包括颈环、颈须;尾部是螺旋对称,包括尾鞘、尾管、基板、刺突(6个)、尾丝(6条)。
4、噬菌体的繁殖过程答:(1)吸附;:(2)侵入:尾丝收缩→基板构象发生变化→尾鞘收缩→尾管释放溶菌酶→尾管插入宿主细胞→核酸注入细胞内(3)增殖:核酸的复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4)成熟(装配)将各种“部件”进行装配(5)裂解(释放):脂肪酶-水解细胞膜宿主细胞裂解释放子代溶菌酶-水解细胞壁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1、名词解释:碳源: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
氮源:凡能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
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天然培养基:指一类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剂,使其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即为固体培养基。
答:鉴别培养基是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鉴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到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emb 培养基中的伊红和美蓝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难养的革兰氏阴性菌。
产酸菌由于产酸能力不同,菌体表面带质子,与伊红美蓝结合从而有不同的颜色反应,可用肉眼直接判断。
4、微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答:1、碳源:1)、为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提供碳元素。
2)、提供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碳元素。
3)、为微生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2、氮源:1)、为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物质(蛋白质、核酸)提供氮元素。
2)、提供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氮元素。
3、能源:为微生物代谢提供能量。
4、生长因子:1)、为微生物提供重要细胞化学物质(蛋白质、核酸、脂质、辅酶、辅基)中的组分。
2)、参与代谢。
5、无机盐:1)、细胞内分子的成分(p、s、co、mo等)2)、调节渗透压(na+、等)3)、酶的激活剂(mg2+、cu2+、等)4)、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s0、fe2+、nh4+、no2- )5)、无氧呼吸时的氢受体( no3- 、so42-)6)、调节ph的稳定【篇二:微生物试题库试题及答案】解释1、原生质: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2、phb:3、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屈性强的休眠构造。
4、菌落:将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colony)5、衰颓形:由于培养时间过长,营养缺乏,代谢的排泄物浓度积累过高等使细胞衰老而引起的异常形态。
6、真核微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微生物。
(真菌、显微藻类和原生动物等)7、质粒: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分子,即cccdna。
8、单细胞蛋白(scp):通过细菌、酵母、丝状真菌和小球藻等单细胞或丝状生物的发酵生产的蛋白质。
9、寄生: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包括细胞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
10、腐生:以无生命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的生活方式。
11、包涵体:始体通过二分裂可在细胞内繁殖成一个微菌落即“包涵体”12、巴斯特效应:酵母菌的乙醇发酵是一种厌氧发酵,如将发酵条件改变成好氧条件,葡萄糖分解速度降低,乙醇停止生产,但当重新回到厌氧条件时,葡萄糖的分解速度增加,并伴随大量的乙醇产生。
13、噬菌斑:由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14、伴孢晶体:15、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和烈解(释放)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16、温和性噬菌体:凡在吸附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宿主的核染色体组上并可以长期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一般都进行增殖和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17、自养微生物:按其最初能源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能对无机物进行氧化而获得能量的微生物,即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另一类是能利用日光辐射能的微生物,称作光能自养微生物。
18、呼吸链:指位于原核生物细胞膜上或真核生物线粒体膜上的、由一系列氧化还原势呈梯度差的、链状排列的氢(或电子)传递体,其功能是把氢或电子从低氧化还原势的化合物逐级传递到高氧化还原势的分子或其它无机、有机氧化物,并使它们还原。
19、异型乳酸发酵:凡葡萄糖经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和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
20、aw:它表示在天然或人为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的含量。
其定量含义为:在同温同压下,某溶液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0)之比。
二、二、是非题1、1、间体在G+和G-细菌中间同样发达。
(ⅹ)2、2、荚膜菌常造成粘性牛乃、粘性面包,因而对食品工业而言都是有害的。
(√)3、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都需要在再生培养基上才能生长。
(√)4、4、细胞中质粒可自行消失,也可自发产生。
(ⅹ)6、6、青霉素的抑制作用在于它干扰肽聚糖单体之间肽键的形成,从而抑制肽聚糖的合成。
(√)7、7、鞭毛与菌的趋避性运动有关。
(√)8、8、啤酒酵母与青霉菌的子囊孢子形成过程相同。
(ⅹ)9、9、葡萄糖可作为所有微生物的碳源。
(ⅹ)10、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为:水na+al3+mg2+ (ⅹ)三、三、填空题1、脂多糖的基本组成为类脂a,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为获得g- 菌原生质体,可通过加入脱色剂去除脂多糖。
2、真菌的无性孢子有游动孢子,孢囊刨子,分生刨子,节刨子,厚亘刨子等,有性孢子有卵刨子,接合刨子,子囊刨子,担刨子,合子。
3、病毒的主要组成为核酸和蛋白质。
具有形体极其微小,结构简单,高度寄生性,特殊的抵抗力等特点。
4、溶原性细菌具有遗传性,自发分裂,诱导免疫性,复愈,溶源转变等特点。
5、影响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的因素有微生物种类,菌龄,培养基的组成。
6、生长因子是指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须,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包括维生素,碱基,啉及其衍生物,淄醇等,以生长因子划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种。
7、为降低培养基氧化还原电势eh,可通过升高ph,降低氧分压,加还原剂等手段。
8、酵母菌生物氧化在线粒体内进行,而细菌生物氧化部位在细胞质。
9、根据微生物生长与氧的关系,可分为需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三大类。
枯草芽孢杆菌属于需氧微生物,肉毒芽孢杆菌属于厌氧微生物,大肠杆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
10、至今发现的进行固氮的微生物均为原核生物和古生菌类微生物。
固氮的六个必要条件为atp的供应,还原力[h]及其传递载体,固氮酶,还原底物n2,镁离子,严格的固氮酶厌氧微环境。
11、在发酵工业上,可通过应用营养缺陷型菌株解除正常的反馈调节,应用抗反馈调节的突变株解除反馈调节,控制细胞膜的渗透性等方法获得大量有用代谢产物。
12、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时,将葡萄糖经emp途径产生丙酮酸,由丙酮酸生成的乙醛被脱羧成乙醇。
四、四、绘图并作简要说明1、 1、啤酒酵母单、双倍体共存的生活史。
2、青霉与曲霉的简单子实体3、 3、烈性噬菌体与温性噬菌体的生活史。
4、 4、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
5、 5、营养物跨膜运输的四种类型6、 6、有氧呼吸典型的呼吸链7、 7、色氨酸操纵子的阻遏机制8、 8、当环境中葡萄糖、山梨醇同时存在时,e.coli生长现象并分析其原五、五、简答题1、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那些种类?至今人类发现的最大和最小的微生物类群各是什么?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可分为三类:原核类的细菌(真菌和古生菌)、放线菌、霉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覃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最大的微生物最小的微生物2、2、试述g+菌和g-菌细胞壁的特点,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及重要意义?g-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较g+菌薄,层次较多,肽聚糖层很薄(仅2-3nm),故机械强度较g+菌弱。
机理: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而g-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较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菌呈红色,而g+菌仍为紫色。
【篇三:微生物课件课后题答案】更具体地说: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