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消毒技术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能降低疫情对畜牧业 的影响,保障畜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畜牧业 持续发展。
03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具体内 容
动物疫病的预防措施
制定防疫计划
根据地区和养殖品种,制定适合的防疫计划,包 括疫苗接种、消毒、驱虫等措施。
疫苗接种
根据养殖品种和疫病风险,选择适当的疫苗,按 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
THA少了养殖业对环境的 影响,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技术规范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技术更新缓慢
随着动物疫病的不断变异和进化,技术规范需要不断更新和 完善。因此,需要加强科研力度,及时更新技术规范内容。
养殖户素质不高
部分养殖户缺乏专业知识,对技术规范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困 难。因此,需要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 质和技术水平。
02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概述
动物疫病的分类与特点
分类
根据动物疫病的性质和影响程度,一般分为重大动物疫病、一类动物疫病、二类 动物疫病和三类动物疫病。
特点
重大动物疫病和一类动物疫病具有高传染性、高致病性、高死亡率等特点,对畜 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威胁巨大。二类动物疫病虽然危害较轻,但仍需采取严格控 制措施。三类动物疫病则属于常见多发动物疫病,需采取必要防治措施。
强化技术培训
加强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技术培训,提高兽医和相关 人员的技能和水平,确保技术规范的正确实施。
推进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加强 与各国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动物疫病的挑战。
优化政策环境
优化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的政策环境,加大对技术规范 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社会对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关注 度和支持度。
动物防疫技术-消毒液机的使用.

如何使用二氧化氯发生器?
(1)开机前的检查:①原料的准备:25%液体亚氯酸钠、31%--33%浓盐酸。 ②检查所用盐酸、亚氯酸钠两根原料软管是否插入到各自的原料桶中。 ③检查压力水(自来水)的阀门是否打开。④检查冲洗水的两只阀门是否 关闭。⑤检查二氧化氯溶液出口的阀门是否打开。⑥检查总控开关箱上 对应的总开关、投加泵、计量泵开关是否合上。
(2)开机:①按下增压泵开关,计算泵的指示灯亮(绿灯)。②计量泵开关, 增压泵的指示灯亮(绿灯)。
(3)停机:按下增压泵及计量泵的开关,直至增压泵及计算泵的指示灯均 熄灭,仅留有电源指示灯亮着;打开冲洗水的阀门,用冲洗水冲洗发生器 装置10--20min。
(4)注意事项:①增压泵控制,低液位,泵启动;高液位,泵停止;极低液位 及极高液位时,系统电源会自动切断并报警,增压泵、计量泵均不再工作。 ②在运行时检查原料桶中是否有原料。③连续运行250㎏原料后应及时 更换原料过滤器的滤芯。④短时间停机检修时需先切断安装在墙壁上总 控开关箱里的总电源开关,直至二氧化氯发生器上电源指示灯熄灭。
(2)次氯酸钠药液的调配:①将市面上次氯酸钠的10%原液,稀释成1%溶 液。②加药量的计算。③注意:此消毒液有很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
(3)开机与关机操作步骤:①计量泵第一次运行时,应逆时针打开排气阀, 待有药液流出后,拧紧接头,此时泵正常投药。②将计量泵的频率旋钮调 至50%左右,开机运行。③计量泵根据说明书选择4--20mA档位。④关机 时,将电控箱开关旋至停止位置即可。
进出境动物防疫消毒技术规范标准

进出境动物防疫消毒技术规范目录第一部分总则1适用范围 (1)2依据 (1)3术语及定义 (1)4基本原则 (3)5基本要求 (3)5.1检验检疫监管机构及监管人员要求 (3)5.2防疫消毒从业单位及人员要求 (4)5.3 防疫消毒设施要求 (4)5.3.1口岸防疫消毒场地及设施 (5)5.3.2进出境动物隔离场 (5)5.3.3进境非食用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存放场所 (5)5.3.4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 (6)5.4 防疫消毒技术要求 (6)6防疫消毒方法、消毒剂的选择原则 (6)6.1防疫消毒防疫选择原则 (6)6.2防疫消毒消毒剂选择原则 (7)6.3防疫消毒一般程序 (7)7防疫消毒效果评价和监管验证 (8)8防疫消毒剂和器械的管理 (9)9安全和环保管理 (10)第二部分进出境陆生动物消毒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 (11)2 操作程序 (11)2.1 准备工作 (11)2.1.1 人员准备 (11)2.1.2 制定工作方案 (11)2.1.3药品配制 (11)2.1.4 器械及用具 (11)2.2 步骤与方法 (12)2.2.1船舶及装卸动物码头隔离区域的消毒 (12)2.2.2飞机及装卸动物停机坪隔离区的消毒 (12)2.2.3笼具和铺垫材料的消毒 (12)2.2.4运输车辆的消毒 (12)2.2.5动物隔离场的消毒 (14)2.3效果评定 (17)3 监管要求 (17)3.1监督检查药品选择与配制 (17)3.2监督检查实际操作流程 (18)3.3抽查效果评定 (18)3.4审核记录报告填写 (18)4 注意事项 (19)附录A (20)附录B (21)附录C (22)第三部分进出境水生动物消毒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 (23)2 操作程序 (23)2.1 准备工作 (23)2.1.1 人员准备 (23)2.1.2 制定工作方案 (23)2.1.3药品配制 (23)2.1.4 器械及用具 (23)2.2 步骤与方法 (24)2.2.1防疫性消毒 (24)2.2.1.1运输工具、包装物、装载用水(冰)、器具、其他铺垫材料 (24)2.2.1.2现场查验场地、养殖场、临时隔离场及暂养场 (24)2.2.1.3鱼卵 (25)2.2.2紧急消毒 (25)2.2.2.1运输工具、包装物、装载用水(冰)、器具、其他铺垫材料 (25)2.2.2.2现场查验场地、养殖场、临时隔离场及暂养场 (26)2.2.2.3动物尸体 (26)2.2.3记录填写 (26)2.3效果评定 (26)3 监管要求 (26)3.1监督检查药品选择与配制 (26)3.2监督检查实际操作流程 (27)3.3抽查效果评定 (27)3.4审核记录报告填写 (27)4 注意事项 (27)附录A (29)附录B (32)附录C (33)附录D (36)第四部分进出境动物产品防疫消毒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 (37)2 操作程序 (37)2.1 准备工作 (37)2.1.1 人员准备 (37)2.1.2 制定工作方案 (37)2.1.3药品配制 (37)2.1.4 器械及用具 (38)2.2 步骤与方法 (38)2.2.1 运载工具的防疫消毒 (38)2.2.2 非食用动物产品外包装(表面)的防疫消毒 (39)2.2.3 动物源性饲料外包装的防疫消毒 (40)2.2.4 动物产品装卸场地的防疫消毒 (40)2.2.5 铺垫材料、废弃物的防疫消毒 (41)2.2.6 不合格动物产品的防疫消毒 (41)2.2.7 指定加工、仓储企业的防疫消毒 (41)2.3效果评定 (42)3.1监督检查药品选择与配制 (42)3.2监督检查实际操作流程 (42)3.3抽查效果评定 (43)3.4审核记录报告填写 (43)4 注意事项 (43)附录A (44)附录B (47)第五部分进出境运输工具消毒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 (48)2 操作程序 (48)2.1 准备工作 (48)2.1.1 人员准备 (48)2.1.2 制定工作方案 (48)2.1.3药品配制 (48)2.1.4 器械及用具 (48)2.2 步骤与方法 (49)2.2.1 车辆防疫消毒处理 (49)2.2.2火车防疫消毒处理 (51)2.2.3一般船舶防疫消毒处理 (53)2.2.4废旧船舶的防疫消毒处理 (53)2.2.5飞机防疫消毒 (54)2.2.6集装箱防疫消毒处理 (55)2.3后续处理 (55)2.4低温环境下常用消毒剂的配制 (55)2.5记录填写 (55)2.6效果评定 (55)3 监管要求 (56)3.1监督检查药品选择与配制 (56)3.2监督检查实际操作流程 (56)3.3抽查效果评定 (56)3.4审核记录报告填写 (57)附录A (58)附录B (61)附录C (62)附录D (63)第六部分重要动物疫病防疫消毒技术规范1 口蹄疫 (64)1.1口蹄疫病毒属性 (64)1.2有效灭活和消毒药剂 (64)1.3传带口蹄疫病毒动植物产品的防疫消毒方法 (64)1.4发生口蹄疫的紧急防疫消毒规程 (66)1.4.1消毒准备 (66)1.4.2操作程序 (67)1.4.3填写消毒记录 (68)1.4.4注意事项 (68)2 禽流感 (68)2.1禽流感病毒属性 (68)2.2有效灭活和消毒药剂 (69)2.3传带禽流感病毒动植物产品的防疫消毒方法 (69)2.4发生口蹄疫的紧急防疫消毒规程 (69)2.4.1消毒准备 (69)2.4.2操作程序 (70)2.4.3填写消毒记录 (71)2.4.4注意事项 (71)3炭疽 (71)3.1炭疽属性 (71)3.2有效灭活和消毒药剂 (72)3.3传带炭疽动植物产品的防疫消毒方法 (72)3.4发生炭疽的紧急防疫消毒规程 (73)3.4.1消毒准备 (73)3.4.2操作程序 (73)3.4.3填写消毒记录 (76)4非洲猪瘟......................................................................................................................... .. (76)4.1非洲猪瘟病毒属性 (76)4.2有效灭活和消毒药剂 (77)4.3传带非洲猪瘟病毒动植物产品的防疫消毒方法 (77)4.4发生非洲猪瘟的紧急防疫消毒规程 (77)4.4.1消毒准备 (77)4.4.2操作程序 (78)4.4.3填写消毒记录 (79)4.4.4注意事项 (79)附录 (80)第一部分总则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进出境动物防疫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要求及防疫消毒实施的技术规范。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

(六)贮粪场消毒
• 畜禽粪便要运往远离养殖场区的贮粪场, 统一在水泥池内堆积发酵后利用。贮粪场 周围也要定期消毒,可用2%氢氧化钠或撒 生石灰消毒。
(七)病死畜禽尸体的消毒
• 畜禽病死后,要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 处理。同时立即对其原来所在的栏舍、隔 离饲养区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疫病 蔓延。
• 也可将定量的福尔马林装在密闭铁桶内放在库 外,在铁桶上面接一橡皮管通至库房内,然后 在铁桶下面加热,使福尔马林蒸气通过橡皮管 进入库房。
2、漂白粉
• 用含有效氯0.3%-0.4%的液体喷洒,或与 石灰混合粉刷墙面。也可用2%-4%的次氯 酸钠溶液,加入2%的碳酸钠,喷洒库房。
3、乳酸
• 按每立方米库房空间3-5毫升,粗制乳酸, 加水1-2倍,放在瓷盘内,置于酒精灯上加 热蒸气消毒,也可用柠檬酸蒸气消毒,他 对口蹄疫病毒的杀灭效果良好。
•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种消毒方式, 消毒药物都要定期更换品种,交叉使用, 这样才能保证消毒效果。
二、屠宰加工车间的消毒
• 屠宰加工车间 的消毒,包括 经常性消毒和 临时性消毒两 种。
(一)经常性消毒
• 经常性消毒是指在日常清洁打扫的基础上 所进行的定期消毒,每日工作完毕,必须 将全部生产地面、墙裙、通道、排水沟、 台桌、设备、用具、工作服、手套、围裙、 胶鞋等彻底洗刷干净,并用82℃热水或化 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
• 动物防疫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 方法杀灭物体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而 对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真菌孢子)并 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养殖场地的消毒方法
(一)进出养殖场人员的消毒
• 非生产人员严禁进入养殖场区,饲养人员 及上级领导与业务人员检查必须进入养殖 场区时,必须严格消毒程序,更衣,换鞋, 经喷雾或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后,方可进入。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一、消毒的概念(一)消毒的定义: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存环境和相关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叫消毒。
(二)消毒的目的和意义:消毒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消毒不能消除患病动物体内的病原体,仅是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它需配合免疫接种、隔离、杀虫、灭鼠、扑灭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才能取得成效。
二、消毒的种类根据消毒的具体目标可分以下三种:(一)预防性消毒:为了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对畜禽舍、场地环境、人员、车辆、用具和饲料、饮水等进行的定期、反复的消毒。
(二)随时消毒(也可称紧急消毒):指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从患病动物体内排除的病原体而采取的应急性消毒措施。
消毒的对象包括畜禽所在的圈舍、隔离场地以及被病畜禽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和可能污染的一切场所、用具和物品。
随时消毒应及时进行,并且要多次消毒。
(三)终末消毒:在最后一头病畜禽痊愈或死亡(扑杀)后,经过一个潜伏期的监测,未出现新的病例,在解除封锁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而进行的疫区全面彻底的最后大消毒。
终末消毒后经验收合格即可解除封锁。
三、防疫消毒的原则(一)使用的消毒药必须高效低毒,消毒器械最好为高压喷枪,消毒面积小的场地或散养户也可用动力喷雾器。
(二)消毒程序:在未发生疫情的场地为,清扫-冲洗-消毒;已发生疫情的场地为,消毒-清扫-消毒。
(三)消毒前要认真对使用的消毒药进行检查,使用合格产品。
(四)严格按要求正确配置消毒药物,保证使用浓度的准确。
(五)根据消毒的对象和环境情况,保证消毒药物的使用剂量。
四、消毒方法(一)物理消毒1、机械消毒:指用清扫、洗刷、通风和过滤等手段机械清除病原体的方法。
清扫:清除畜禽舍、场地、环境和道路等场所的粪便、垫料、剩余饲料、尘土和废弃物等。
清扫工作要做到全面彻底,不留任何死角,不遗漏任何地方。
洗刷:对水泥地面、饲槽、水槽、用具或动物体表用清水或消毒液进行洗刷或用高压水龙头冲洗。
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范文

养殖场动物消毒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动物消毒是确保养殖场动物健康、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为了加强养殖场的动物消毒工作,确保动物的生存环境卫生,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养殖效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养殖场的动物消毒工作,确保动物的健康和养殖场的卫生,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做到科学、规范和有效地进行动物消毒。
3. 动物消毒管理责任3.1 养殖场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协调养殖场的动物消毒工作,制定消毒计划并监督实施。
3.2 动物消毒员负责具体的动物消毒操作,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消毒工作。
3.3 监督部门负责对养殖场的动物消毒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提出改进建议。
4. 动物消毒措施4.1 环境消毒4.1.1 养殖场的场地、圈舍、设施等应定期进行彻底清洁,并进行有效消毒。
4.1.2 消毒剂的选择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具备杀菌、杀虫、灭螨的作用,如过氧化氢、氯化钠等。
4.1.3 消毒剂的制备和使用要按照说明书进行,确保消毒效果。
4.1.4 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量要根据不同场所、不同需求进行调整,确保消毒效果。
4.1.5 圈舍的消毒要赋时赋法,按照消毒计划进行,重点消毒病区和高风险区域。
4.2 饮水消毒4.2.1 饮水设施要定期清洗和消毒,消毒剂要充分溶解后再使用。
4.2.2 定期更换饮水设施中的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
4.2.3 水源的卫生和水质也要检测,确保饮水的卫生安全。
4.3 饲料消毒4.3.1 饲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饲料堆中的霉变饲料要及时清除。
4.3.2 饲料的运输和储存要注意卫生,避免受到污染。
4.3.3 饲料的加工和配制要注意消毒和防止交叉污染。
4.4 动物消毒4.4.1 动物到场前要进行检疫和消毒,确保无病害和传染源。
4.4.2 动物的定期检查和隔离也是动物消毒的重要环节。
4.4.3 动物疾病的发生要及时控制,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
5. 动物消毒记录5.1 养殖场要建立健全动物消毒记录,记录消毒剂的使用量、浓度、消毒地点、时间等详细信息。
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技术规范

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技术规范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技术规范动物疫病是危害农业发展和人类安全的重要问题,防控动物疫病是农业生产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是防控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的技术规范。
一、净化和消毒对策1.消毒供需衔接通过充分了解疫源物的性质、分布、传播途径和时限,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供需消毒方案,确保消毒药剂的及时供应、正确使用和恰当分配。
同时,要建立与生产、流通、消费、环境、卫生等有关部门的有效沟通机制,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净化和清除当动物疫病发生后,要针对不同病情采取相应的净化清除措施。
对于同一地区且同一种动物的传染病,要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放守同类动物,确保不会继续传染。
另外应做好被病毒污染的土地和环境的消毒工作,以消除病毒的隐患,并保持清洁卫生。
3.城市农贸市场的净化和消毒城市农贸市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疫情高发地。
其净化和消毒工作如同封闭和防污染的运输管道一样重要,要采取措施杜绝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对于城市农贸市场消毒工作重在采取管控措施、加强人员防护、提高净化效果、强化消毒后监测等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疫情发生的因素。
二、消毒时机与方法1.消毒时机消毒时机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关键之一。
在动物疫病发生后,应及时进行消毒,并依据不同疫情布控情况决定对不同场所的消毒频次。
特别是接触疫源物的人员、车辆、设施、墙壁等,要进行重点消毒,消毒时使用正确的方法和药剂,确保消毒工作的彻底。
2.消毒方法常见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
物理消毒包括晒干、高温蒸汽和紫外线灭菌等,化学消毒包括氯化池、一次性消毒剂、间隔性消毒剂及醋酸及过氧乙酸等。
消毒药剂使用时应保证有效成分和浓度,药剂选择和使用上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
另外,不同消毒方法,消毒药剂的使用及其操作,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控制操作时机、注意人员防护和消毒物排放等。
动物疫病净化方案和措施例文(3篇)

动物疫病净化方案和措施例文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技术规范推行动物疫病(牲畜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禽流感、鸡城疫)的净化消灭源工作,根据《生猪养殖消毒、强化免疫及染疫猪扑杀无害化处理技术要点》(华坪县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办公室___年___月___日编写)的要求,严格按照《农村居家生猪养殖消毒技术要点》和《畜禽强化免疫及染疫扑杀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进行操作。
一、选用合适的消毒药物:常用的消毒药有生石灰、草木灰、高锰酸钾、___%甲醛溶液、烧碱、消毒灵(精)、百毒杀等,可将生石灰配成10﹪-20﹪石灰乳、草木灰配成10﹪-20﹪的草木灰水(配制方法:___公斤生石灰或草木灰加___公斤水,兑成10﹪-20﹪的比例的溶液),消毒灵(精)、高锰酸钾等按使用说明配制成消毒液进行浸泡或喷洒。
根据不同环境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消毒药物。
1.饮水消毒:选用漂白粉、消毒灵(精)、百毒杀等;2.地面和环境的消毒:选用消毒灵(精)、百毒杀、烧碱和生石灰等;3.清洁空舍的薰蒸消毒。
选用高锰酸钾与___%甲醛溶液配合使用。
二、正确使用消毒药物。
选择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最低浓度。
疫病期的消毒浓度应提高___倍~___倍。
消毒药物的用量要按规定执行,不可减少用量,但如用量过高也会对畜禽机体产生毒害作用。
消毒过程中要尽可能使药物长时间与病原微生物接触,一般消毒时间不能少于___分钟。
消毒药物应现用现配,当天配制的当天用完,防止久置受氧化或日照分解而失效,在露天场所需长期使用的消毒药物应定期更换,以保证有足够的活性物质。
三、交替或配合使用消毒药物。
对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只用一种消毒药物是无法将所有病原体消灭干净的,而且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物会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根据不同消毒药物的消毒特性和原理,可选用多种消毒药物交替使用或配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但应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防止配合后反应引起减效或失效。
四、养殖场所的清理、清洗和消毒圈舍的消毒:消毒前应先对饲养场地、圈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打扫,先采用铲刮、洗刷、冲洗、通风等方法对畜禽圈舍、饲养场地进行彻底清扫,以清除沾染于墙壁、地面、用具、设备上的污物及尘埃,再用配制好的消毒液向畜禽圈舍的墙壁、地面、用具、设备彻底喷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 机械消毒:包括通风换气、清扫、冲洗。
虽然这种方法不能直接杀灭病原体,但可以有效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例如,经过清扫,畜禽舍内的细菌可以减少21.5%,如果再用高压水枪冲洗,舍内细菌数可减少54~60%。
最后使用药物喷雾消毒,舍内的细菌数即可减少90%。
2. 日光消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阳光的灼热和水分蒸发造成的干燥,使病原微生物灭活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例如,可以将物品放在阳光下暴晒,通过紫外线对空气和物体表面照射达到消毒目的。
紫外线消毒时,紫外线灯波长在250~260纳米时杀菌力最强。
3. 高温消毒:高温消毒在生产中应用的是火焰消毒。
4. 化学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5. 生物消毒:利用生物因子如抗生素等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动物防疫消毒的处理对象包括畜禽舍、运输工具(船舶、飞机)、集装箱、汽车轮胎等。
对于高风险防疫消毒处理业务,如检出动物疫病的进境动物产品的检疫处理,以及进境大中种用和屠宰用动物运输工具、装卸场所、隔离场所的防疫消毒处理等,需要由海关总署发布并动态调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