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机械设计课件第8章
最新8机械设计第八章讲解课件ppt

(1)发生线在基圆上滚过的一段 长度等于基圆上相应被滚过的一段弧 长。
(2)因N点是发生线沿基圆滚动时的
速度瞬心,故发生线KN是渐开线K点的 N
法线。又因发生线始终与基圆相切,所
以渐开线上任一点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
rb
(3)发生线与基圆的切点N即为渐 II
开线上K点的曲率中心,线段为K点的 曲率半径。随着K点离基圆愈远,相应 的曲率半径愈大;而K点离基圆愈近, 相应的曲率半径愈小。
规定标准值:α=20°
④齿顶高系数:ha* 齿顶高:ha=ha*m 标准值: ha*=1
⑤顶隙系数: c* 标准值: c*=0.25
顶隙:c=c*m
8.3.2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
名 称 代号
齿数 z
模数 m
压力角 α
分度圆直 径
d
齿顶高 ha
齿根高 hf
齿全高 h
公式与说明
根据工作要求确定,大于最小值 由轮齿承载能力确定,取标准值
一固定直线,它与连心线O1O2的 交点C必是一定点。C点称节点,
2
对应的圆为节圆。齿轮传动可理 解为两节圆作滚动。
O2 图 8-4
由上图知,两轮的传动比为
i12 12 O O12C Crrbb12
r2 r1
上式表明:两轮的传动比为一定值,并与两轮的基 圆半径成反比。公法线与连心线O1O2的交点C称为节 点,以O1、o2为圆心,、为半径作圆,这对圆称为齿 轮的节圆,
se ha
齿厚- sk 任意圆上的弧长
h
hf
齿槽宽- ek 弧长
齿距 (周节)- pk= sk +ek 同侧齿廓弧长
B pk sk ek
rb
机械设计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介绍可靠性设计的方法和措施,如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可靠性分配与预 计等。
可靠性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具体案例介绍可靠性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如航空发动机设计、汽车制动系统 设计等。
05
材料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及原理回顾
02
01
03
材料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机械设计基础PPT完整全套教 学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机械设计概述 • 机械零件与传动系统 •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 机械设计方法学 • 材料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 现代机械设计技术发展趋势
01
机械设计概述
机械设计定义与目的
定义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使用要求对专用机械 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 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 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人工智能在机械设计领域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 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智能设计、智能优化等功能, 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人工智能与机械设计的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将在机械设计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实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设计过程。
包括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机三 部分。
100%
工作原理
通过传动装置将原动机的动力和运 动传递给工作机,使其完成预定的 工作。
机械设计全套完整ppt课件

.
8
机械设计基础
绪论
1.熟悉常用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 的基本方法。
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 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对机构分析设计和零件设计计算的能力,并具有运用机械设计手册、 图册及标准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 能力。
凡具备上述(1)、(2)两个特征的实物组合体称为机构。 机器能实现能量的转换或代替人的劳动去做有用的机械功,而 机构则没有这种功能。
仅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看,机器与机构并无区别,它们 都是构件的组合,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因此,通 常人们把机器与机构统称为机械。
.
5
机械设计基础
绪论
如图1-1所示的内燃机, 是由汽缸体1、活塞2、连杆3、曲轴4、
.
机械设计基础
图1-5(a)开式运动链
14
• 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并且它的一个 或几个构件作给定的独立运动时,其余构件 便随之作确定的运动,此时,运动链便成为 机构。
• 机构的组成:
• 机 架:固定不动的构件
• 原动件:输入运动的构件
0.3.2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本课程是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向实践性较强的 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多观察、 细思考、勤练习、常总结。观察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机械,熟悉典型 结构,增强感性认识;思考明晰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注意各种知识的联 系,融会贯通;勤练基本技能,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及时总结、消 化掌握课程内容,归纳学到的各种技术方法。特别应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的培养,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ppt课件完整版

3
机械设计的定义与重要性
• 定义: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 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 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 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2024/1/28
4
机械设计的定义与重要性
重要性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 主要因素。
2024/1/28
18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维护与保养
日常维护
保持系统清洁、定期更换液压油或空 气滤清器滤芯等。
定期保养
检查系统各元件的工作状态,及时更 换损坏的密封件和易损件等。
2024/1/28
故障诊断与排除
熟悉系统故障现象和原因,掌握相应 的排除方法。
系统改进与优化
根据使用情况和实际需求,对系统进 行改进和优化,提高系统性能和效率 。
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机械设 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个性化与定制化
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机械设 计服务。
跨界融合与创新
鼓励不同领域的跨界合作,创造全新的机械 设计理念和方法。
2024/1/28
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倡导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推动机械设计 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等。
创新性原则
设计应鼓励创新思维,探索新 的技术、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
。
2024/1/28
6
机械设计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数字化设计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工具 进行高效、精确的设计。
绿色设计
注重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 等方面的设计。
发展历程
从手工设计到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再到现在的数字化 、智能化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优化设计
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改 进结构形状、减轻重量、降低应力 集中等措施,提高零件的承载能力 和使用寿命。
疲劳强度分析
针对承受交变载荷的零件,进行疲 劳强度分析和寿命预测,确保其在 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疲劳破坏。
03
连接件与紧固件设计
螺纹连接件设计原理及选型
螺纹连接件基本概念
06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设计基础
液压传动系统工作原理及组成
液压泵
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 能的装置,提供动力 源。
液压马达和液压缸
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 能的执行元件,实现 往复或旋转运动。
控制阀
控制液压系统中油液 的流动方向、压力和 流量,以满足执行元 件的动作要求。
辅助元件
包括油箱、滤油器、 冷却器、加热器等, 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机械设计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 课件
• 机械设计概述 •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 连接件与紧固件设计 • 传动装置设计基础 • 轴系零部件设计基础 • 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设计基础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机械设计概述
机械设计定义与分类
定义
机械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 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润 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 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
典型机械产品的设计 案例解析
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 维和实践
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 和解决方案
行业前沿动态分享
机械设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趋势 智能制造、数字化和绿色制造等新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THANK YOU
精品课件-机械设计基础-第8章

第8章 带 传 动
8.1 带传动的特点 8.2 带传动的主要形式 8.3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8.4 带的应力分析 8.5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 8.6 普通V带传动的计算 8.7 V带轮的结构 8.8 张紧装置和带传动的维护 思考题和习题
第8章 带 传
8.1 带传动的特点
带传动是通过中间挠性件(带)传递运动和动力的,适用 于两轴中心距较大的场合。在这种场合下,与应用广泛的齿 轮传动相比,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带
第8章 带 传
8.3
如前所述,带必须以一定的初拉力张紧在带轮上。静止 时,带由于张紧,带两边的拉力相等,均为初拉力(张紧力) F0,如图8-5(a)所示。传递载荷时,由于带与带轮接触面间 产生摩擦力的关系,两边带的拉力将发生变化。图 8-5(b)所示的摩擦力表示主、从动轮作用于带上的摩擦力。 在主动轮上,轮1是主动件,带是从动件,因此轮1作用于带 上的摩擦力方向与轮1的转动方向一致(顺时针);
第8章 带 传
平带的横截面为扁平矩形,其工作面是与轮面相接触的
内表面(图8-2(a));V带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其工作面是与
轮槽相接触的两侧面,而V
( 8-
2(b))。由于轮槽的楔形效应,初拉力相同时,V带传动较平
带传动能产生更大的摩擦力,故具有较大的牵引能力。多楔
带以其扁平部分为基体,下面有几条等距纵向槽,其工作面
第8章 带 传
8.2
1.开口传动
如图8-3(a)所示,在开口传动中,两轴平行而且都向同 一方向回转,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带传动形式。如图8-3(b) 所示,当带的张紧力为规定值时,两带轮轴线间的距离a成为 中心距。带与带轮接触弧所对的中心角α1称为包角。包角是 带和传大动带的轮一的个基重准要直参径数,。Ld为设带的基准dd长1 度(d节d2 线长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ppt课件

1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机械系统总体设计 第三章 机械传动件的设计 第四章 机械结构设计 第五章 机械装配图的设计 第六章 零件工作图的设计 第七章 计算机辅助课程设计 第八章 编写算说明书和准备答辩
2
第一章 概述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 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结合 生产实际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 2.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 养学生全面、科学的工程设计能力。 3.使学生了解工程师在机械设计方面所 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进行机械设计的 基本技能训练。
传动装置,确定主要参数和尺寸。 5.轴的设计及校核轴的强度。 6.轴承的选择及校核。 7.键联接和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 8.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 9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10. 进行总结和答辩 。
7
三、课程设计的任务
1、减速器装配草图1张(手工绘制,A1); 2、减速器二维装配图1张(计算机绘图或
i高 i低 i
(4)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
i锥 0.25i
27
目的:(1)尺寸协调、互不干涉。
图2-2 大带轮尺寸过 大导致安装不便的情况
图2-3 传动零件相互干涉
28
(2)尺寸紧凑、便于润滑。
a)方案1
b)方案2
图2-4 两种传动比分配方案的对照
29
五、传动装置运动参数、动力参数计算
设计时注意的问题:
(1)由于开式齿轮传动主要失效形式 是磨损,一般只需进行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考虑因齿面磨损而引起的轮齿强度的削弱, 应将强度计算求出的模数增大10%~20%, 用以补偿磨损的作用。
(2)开式齿轮传动一般用于低速传动。 由于暴露在空中,灰尘大,润滑条件差, 故应注意材料配对的选择,使之具有较好 的减摩和耐磨性能。选择大齿轮材料时还 应考虑其毛坯尺寸和制造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第八章课件

8.4 机械零件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
标准件:按规定标准生产的零件。
好处:
(1)由专门化工厂大量生产标准件,能保证质量、节约材料、 降低成本;
(2)选用标准件可以简化设计工作,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 (3)选用参数标准化的零件,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可以减少刀 具和量具的规格;
(4)具有互换性,从而简化机器的安装和维修。
下,从恩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试样所需的时间与蒸馏水在20℃流出相同体积所需要的时间(秒)之
比。温度tº时,恩氏粘度用符号Et表示,恩氏粘度的单位为条件度。
•
②赛氏粘度,即赛波特(sagbolt)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如100ºF、
F210ºF或122ºF等)下从赛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所需的秒数,以“秒”单位。赛氏粘
2、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已知条件: 凸轮的基圆半径为r0,滚子半径rr,凸轮沿逆时针方向等速
回转。推杆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试设计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 凸轮机构的凸轮廓线。
3、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已知条件: 凸轮的基圆半径为r0,凸轮沿逆时针方向等速回转。推杆
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试设计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 凸轮廓线。
架的宽度。因此凸轮与平底可始终保持接触。
按从动件运动形式
等径凸轮机构 在任何位置时从动件两滚子 中心到凸轮转动中心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 定值。
可分为直动从动件(又分为对心直动从动件和偏置直动从动件)
和摆动从动件两种。
§3-2 常用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一、凸轮传动的工作过程
★基圆:以凸轮最小半径r0所 作的圆,r0称为凸轮的基圆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篇 机械传动本篇将要讲授如下几章:第八章 带传动第九章 链传动第十章 齿轮传动第十一章 蜗杆传动第八章 带传动构成如右图:★属于摩擦传动★松边、紧边问题★张紧问题★带属于挠性件适用于中心距较大的场合,结构简单、成本低、吸振、可过载保护。
不适用于有油污、高温、易燃、易爆的场合。
寿命较短,一般只有2000~3000h 。
一般:带速为v=5~25m/s ,传动比≤7,传动效率η>0.9~0.95。
§8-1 概述一、带传动的类型:传动装置的作用 传递运动(变速)传递动力 改变运动形式 机械传动 摩擦传动啮合传动液力传动气力传动电传动 分为 按传动原理分摩擦带传动——V 带、平带等啮合带传动——同步齿形带二、V 带的类型与结构:普通V 带的结构:◆ 有四层。
◆ 为无接头的环形带。
◆ 工作面是两侧面。
◆ 产生的摩擦力比平皮带大,故能传递更大的动力。
◆ 按截面尺寸由小到大分为Y 、Z 、A 、B 、C 、D 、E 七种(旧国标为O 、A 、B 、C 、D 、E 、F七种型号)(窄V 带的截形分为S P Z 、S P A 、S P B 、S P C 四种)普通V 带的主要尺寸 按用途分 传动带 输送带按带的截面形状分 平带 V 带 多楔带 圆形带 同步带 V 带分 普通V 带 大楔角V 带宽V 带窄V 带联组V 带 齿形V 带 …… ——应用最广——窄V 带用合成纤维绳作强力层,与同样高度的普通V带相比,宽度小1/3,但承载能力高1.5~2.5倍,目前应用渐广。
节面——既不伸长也不缩短的一层节宽b p——节面的宽度轮槽节宽L p——轮槽上与相应V带节宽b p相等处的槽宽截面高度h——标准规定:h/b p=0.7(窄V带为0.9)轮槽基准宽度b d——国标规定取b d=b p节圆直径d p——轮槽节宽处的直径基准直径d d——取d d=d p基准长度L d——在规定的张紧力下,带轮基准直径d d上的周线长度楔角φ——φ=40°注意:新国标对普通V带和窄V带及其带轮规定有两种尺寸制——基准宽度制和有效宽度制。
一般常用前者。
三、带轮的结构:1、要求:强度、刚度足够,无过大铸造内应力,质量小且分布均匀,高速时须经动平衡;结构工艺性好,带轮工作面光滑以减少磨损。
2、材料:常用灰铸铁——HT150(V<25m/s时)、HT200(V=25~30m/s时)。
V≥25~45m/s时,可用球墨铸铁、铸钢或锻钢。
小功率时可用铸铝或塑料。
3、结构:实心式——d较小时。
腹板式——d中等时。
孔板式——d较大时。
轮辐式——d>350时。
§8-2 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一、受力分析:►带必须以一定的初拉力F 0张紧在带轮上。
►静止时——带两边的拉力都等于初拉力F 0►传动时——因摩擦作用,两边拉力不相等:绕入主动轮的一边——紧边,拉力由F 0增加至F 1另一边——松边,拉力由F 0减少至F 2若设带的长度不变,则应有:F 1-F 0=F 0-F 2即 F 0=(F 1 +F 2)/2两边拉力之差称为带传动的有效拉力,即带所能传递的圆周力,记为FF=F 1-F 2实际上,F 是带与带轮之间摩擦力的总和带所能传递的功率应为:P ——KWF ——NV ——m/s若所需传递的圆周力超过带与带轮接触面间总摩擦力时,将产生相对滑动——称为打滑 打滑将加剧带的磨损,降低η,使运动失效,故应避免。
当带与带轮之间有全面滑动的趋势时,摩擦力将达到最大值,亦即有效圆周力达到最大值。
若不计离心力,则紧边拉力F1和松边拉力F2有如下公式:f ——摩擦系数α——包角此式称为柔韧体摩擦的欧拉公式上式表明,带可传递的圆周力F 与下列因素有关: .1.1.2 P .1.1.1.11000F 1 F 2 =ef α F 0= (F 1 +F 2) F=F 1-F 2 F 1 F 2 =e f α由 三式联立求解可得: 1 2 e f α-1 F=2F 0 e f α+1(1)初拉力F 0——F 0↑则F ↑——但F 0过大将加剧磨损(2)摩擦系数f ——注意改变材料、表面状况等(3)包角α——α↑则F ↑所以:松边常放在上面以↑α打滑首先在小带轮上发生,因小带轮上α小些。
可推出:不打滑条件下,带所能传递的最大圆周力为:二、应力分析: 工作时带中的应力由三部分组成:1、拉力产生的拉应力 紧边--AF 11=σ 松边--A F 22=σ 因为 F 1>F 2; 所以 σ1>σ22、离心应力σc传动带随带轮作圆周运动,产生离心拉力 Fc =q ν2q ——单位长度的质量kg/m(查表)ν——带速(m/s)相应的离心应力为:A q A F C C 2νσ== 皮带整周上各处的σc 是相等的。
3、弯曲应力σbd h E b =σ h ——带高(mm)d ——带轮直径(mm ,对V 带取为基准直径)E ——弹性系数(Mpa )σb 只发生在带上包角所对的圆弧部分,且σb1>σb2 。
带的应力分布图如下:应有:ζmax =ζ1+ζc +ζb1≤[ζ]F max =F 1 1– 1 e fá ( ) (A --带的截面面积)三、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问题:弹性滑动和打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1、弹性滑动带从紧边绕过主动轮到松边时:拉力由F 1→F 2相应伸长量由 δ1→δ2故有一收缩量 Δδ=δ1-δ2此时带轮轮面间出现局部相对滑动,带速 < 主动轮圆周速度同理:带轮松边绕过从动轮进入紧边时:带速 > 从动轮圆周速度此称 弹性滑动弹性滑动由拉力差引起,只要传递圆周力,就不可避免!2、打滑指过载引起的全面滑动——可以避免。
四、带传动的传动比:带的弹性滑动使得:从动轮的圆周速度ν2 < 主动轮的圆周速度ν1从动轮的圆周速度降低率用 ε——滑差率 来表示。
故带传动的传动比为:)1(1221ε-==d d n n i 对V 带,一般ε=0.01~0.02,值很小,故一般计算时不予考虑。
§8-3 V 带传动的设计一、失效形式:主要有:带与轮间的磨损打滑带疲劳破坏(脱层、撕裂、拉断等)二、设计准则:在传递功率时不打滑、且具有一定的疲劳强度和寿命。
三、V 带传动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例:某通风机用普通V 带传动,已知电机额定功率P=10KW ,转速n 1=1450rpm ,从动轮转速n 2=400rpm ,中心距约为1500mm ,每天工作16h ,试设计选择V 带。
解:1)求计算功率P c aP ca =K A P查表得工况系数K A =1.3所以:P ca =1.3×10=13(KW )2)选择普通V 带型号根据P ca =13KW 和n 1=1450rpm 查图ε= ν1- ν2 ν1 πd 1n 1- πd 2n 2 1n 1=知:应选B 型V 带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d d 1、d d 2查表知:B 型V 带轮的最小基准直径为125mm ;又从上图中查出:d d1取为125~140mm 为宜;故取: d d1 =140mm 则大带轮的基准直径为:mm d n n d d d 5.50714040014501212≈⨯==按上表进行直径圆整(套标准值),取:d d2=500mm则实际传动比为:57.314050012===d d d d i 大带轮的实际转速为:)(40657.3145012rpm i n n === 由此造成的从动轮转速误差为:%5.1100400400406=⨯-在±5%以内,故允许。
4)验算带速ν )/(63.10100060145014010006011s m n d d =⨯⨯⨯=⨯=ππν按规定应有:ν < νmax , 而且应使 ν > 5m/s对普通V 带: νmax =25~30 m/s可见:实际带速在允许范围之内,可行。
5)计算基准长度L d 和实际中心距a初定中心距为: a 0=1500 mm按公式计算基准长度:)(9.402615004)140500()500140(2150024)()(222212210'mm a d d d d a L d d d d d ≈⨯-+++⨯=-+++=ππ按标准进行圆整,取基准长度为:L d =4000 (mm )故实际中心距为: )(148729.4026400015002'0mm L L a a dd =-+=-+≈中心距的变动范围为:a min =a-0.015L d =1487-0.015×4000=1427 (mm)a max =a+0.03L d =1487+0.03×4000=1607 (mm)6)验算小带轮包角α1 000120112013.1663.5714871405001803.57180>≈⨯--=⨯--≈a d d d d α 合理 7)确定V 带根数Z La ca K K P P P Z )(00∆+= K α——包角系数。
查表 取K α =0.97(内插法)K L ——带长修正度系数。
查表 取 K L =1.13P ca ——计算功率。
已知 P ca =13(KW )P 0——单根V 带额定功率。
查表 取 P 0=2.82(内插法)ΔP 0——计入传动比的影响时,单根V 带额定功率的增量。
查表 取 ΔP 0 =0.46 62.313.197.0)46.082.2(13)(00=⨯⨯+=∆+=L a ca K K P P P Z 取 Z =4 (根)8)求初拉力F 0及带轮轴上的压力F P 20)15.2(500νναq K Z P F ca +-= q ——V 带单位长度的质量。
查表 知 q=0.17 (kg/m ) ∴ )(33.26063.1017.0)197.05.2(63.1041350020N F =⨯+-⨯= )(4.2067213.16633.260422222100N Sin Sin ZF Cos ZF F q =⨯⨯⨯===αβ结果:选用4根B-4000GB1171-89的V 带,a=1487mm ,d d1=140mm ,d d2=500mm 。
§8-4 V 带传动的张紧装置带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会因塑性变形而松弛,将使初拉力F ↓,从而降低传动性能,故须再张紧。
常有两类方法:1、调整中心距1)、定期张紧滑摆滑道式 摆架式2)、自动张紧2、张紧轮方式内张紧——张紧轮应放于松边内侧靠近大轮处外张紧——张紧轮在外侧时,应靠近小轮。
(上右图)松紧程度判断:按压法——(能按压15mm 为宜)仪器测预紧力法——(每100mm 上的挠度为1.6mm 较合适)§8-5 其它带传动一、高速带传动二、同步带传动略、自学调位式摆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