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 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湘教版选修5

合集下载

高三上册地理湘教版教案: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高三上册地理湘教版教案: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高三上册地理湘教版教案: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如果斗争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

下面小编为您推荐高三上册地理湘教版教案: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一、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出形成自然灾害的两个必备条件。

2.运用景观图片,依据分类标准,将自然灾害进行分类。

3.运用资料认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及危害。

4.运用课本阅读资料,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归纳出自然灾害的特点。

2、通过视频、图片及文字数据资源进行小组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现实生活来分析自然灾害,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本节使用的教材为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自然灾害是伴随地球演化过程的一种自然变异过程和现象,自然灾害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

防灾、减灾是人类持之以恒的、艰巨的任务。

本节教材从培养公民的基本素养出发,紧扣课标要求,重点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危害等最基本的地理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在全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初中的学习和学生知识阅历的不断提高,近期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如2008年我国南方多个省区遭遇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等),不但引起社会、媒体、政府和中外各界人士的关注,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责任感。

因此,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灾害案例,借助多媒体技术,整合大量图片、视频、文本资料,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学会对各种自然灾害进行分类,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认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及危害,是本节学习的主要任务。

四、重点难点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2.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1.运用资料,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过程4.1 教学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课时设计课堂实录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一学时教学。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学案湘教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学案湘教版

第1课时 气象灾害1.识记主要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洪涝等)的概念、时空分布规律。

2.理解主要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洪涝等)的成因及危害。

干 旱【自主学习】1.气象灾害:是指因气象异常而导致的灾害。

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和热带气旋。

1.除了干旱、洪涝和热带气旋外,你知道的自然灾害中,还有哪些是气象灾害?危害最广泛的气象灾害是哪一种?提示:还有暴雨、寒潮等。

危害最广泛的气象灾害是干旱。

2.干旱(1)概念: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2)危害⎩⎪⎨⎪⎧导致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使河流、水塘甚至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社会动荡(3)分布:干旱气候出现的区域称为干旱气候区或干旱区。

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是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

2.旱灾只发生在干旱气候区,湿润地区不可能发生旱灾吗?提示:不是。

气候干旱不等于发生旱灾,气候湿润也不意味着没有旱灾。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从气候角度来看并不干旱,但是由于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匀造成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降水不足,也会形成旱灾。

3.为什么西北干旱区降水稀少,但并不是我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提示: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多为荒漠景观,工农业生产活动较少,受灾体少,造成的损失少,干旱并不意味着旱灾严重。

【核心归纳】1.干旱的成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稀少―→干旱―→不能满足生产生活、植物生长需要,阻碍经济发展―→旱灾2.干旱的类型及分布干旱是指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变异而引起。

根据成因,可以将干旱分为副热带型干旱和温带型干旱两种类型。

干旱类型形成原因地区分布气候类型和景观副热带型在广大副热带高压中心有大范围下沉气流,不易成云致雨。

而位于大陆西部的沿岸地区,海洋上有寒流经过,大气稳定,进一步抑制了降水的发生副热带大陆西岸附近,如北非、南非、北美、南美的副热带大陆西岸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景观温带型位于温带内陆地区,距海洋遥远或位于湿润水汽的背风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亚洲、美洲的温带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或温带荒漠景观旱灾易发生地区的判断最关键的标准是降水不稳定。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课件【精品】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册课件【精品】

危害的 严重性
中广网贵州2010年3月3日消息 贵州省降雨量 持续减少,至2月28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 627.1万亩,因旱有610万人、261万头大牲畜 饮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以黔西南州、六盘 水市、毕节地区等地旱情最为严重,部分县 (市)发生100年一遇特大干旱。3月2日,贵 州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贵州省水旱灾害 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将贵州省抗旱Ⅳ级 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
区域性
2、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域的风暴潮灾 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暴雨早平原地 区可引起洪涝,在山区可能引发山洪爆发, 诱发滑坡、泥石流而成灾。
地震
地震
地震
风暴潮
风暴潮
洪水
2009年9月 土耳其西北部洪水泛滥
台风
火山
水稻虫害
冰冻
干旱
什么是自然灾害?
山西河津滑坡事 印尼的森林 非洲的干 件 大火 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发生在 自然环 旱
境中,并且都是一些异常的变化,对人类社会 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 的自然灾害。
不可避免性 和可减轻性


1、广泛性与区域性 2、频繁性与不确定性 3、周期性与不重复性 4、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5、危害的严重性 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它们各自 所具有的自然灾害的特征。
1、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带 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这个地区的自然灾 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
特 点
雨涝灾害的时间分布:根据统计资料,近半个世纪以来雨涝灾害的峰值 期为1949年、1954年、1964年、1980年、1985年、1989年、1991年,次 为1975年。 台风风暴潮较严重的年份是1956,1959,1960,1962,1964,1969,1971, 1974,1985,1986,1989,1990年。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属性,学会判断自然灾害。

2.知道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1.灾害(1)概念: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2)分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2.自然灾害(1)概念: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属性: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1.广泛性和区域性(1)分布范围很广。

(2)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2.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3.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灾害过程及损害结果具有不可重复性。

4.联系性:表现为区域之间、灾害之间。

5.危害严重性。

6.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探究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岁末年初全球各地骇人听闻事件不断:①2018年3月6日一架俄罗斯安-26运输机在叙利亚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坠毁。

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共32人全部遇难。

②2017年12月18日,孟加拉国第二大城市吉大港发生踩踏事故,至少10人死亡,50余人受伤。

③新华社东京3月25日电:日本气象台25日发布消息说,新燃岳火山当天再度大规模喷发,还有小规模火山碎屑从火山口流出。

由于半径4公里内没有民居,火山喷发未对当地居民构成影响。

④2018年2月9日,美国大湖区南部的芒加哥和底特律等地遭遇强降雪,众多学校停课,上千架次航班取消。

上述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D解析判断所发生的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应看它是否属于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①②属于人为灾害;③没有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不属于灾害;④因降雪导致雪灾事故频发,其属于自然灾害。

如何判断自然灾害判断某种现象和过程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是否以自然变异为诱因(自然属性);二是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社会属性)。

1.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①2016年春季越南旱情②无人荒岛上的火山喷发③山洪暴发冲毁桥梁④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使数以百万计的居民患上严重的放射病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①越南旱情是由于降水少造成了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等生产受损,符合自然灾害的内涵。

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学设计1

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学设计1

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学设计1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及其自然与社会的两种属性;并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基本形成机制和规律有一初步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灾害观。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并能正确识别自然灾害与自然变异、人为灾害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分析不同自然灾害的不同特点【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案例分析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景导入】【图片展示】从2008年初的冰冻灾害到2008年5.12大地震、2009年的春旱,还有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故的图片,让无数人们为之震惊、悲痛和抗挣。

因为它们都威胁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条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重视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体现,从我们这一届开始,有关自然灾害和防治的知识将单独作为一本选修课程来学习。

本节课我们首先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展示板书】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展示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教师讲解】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结合展示的图片判断最后一组是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请举例说明(或P2的思考活动)。

【点拨】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降,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或高温引起中暑等)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过渡】依据自然灾害的属性,我们可以界定哪些灾害是自然灾害,那自然灾害又有哪些特点呢?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第4-8页,同时归纳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述与特点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第四章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
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
总复习
-1-。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部说课稿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3)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一) (5)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一) (8)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课稿(一) (10)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课稿(二) (13)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一) (16)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二) (18)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说课稿(一) (21)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说课稿(二) (25)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7)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一) (31)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说课稿(二) (33)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说课稿(一) (36)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说课稿(二) (39)第三节大气环境说课稿(一) (41)第三节大气环境说课稿(二) (44)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说课稿(一) (46)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说课稿(二) (49)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51)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说课稿(一) (54)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说课稿(二) (57)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一) (61)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课稿(二) (64)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一) (67)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二) (7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4)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说课稿(一) (76)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说课稿(二) (78)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课稿(一) (81)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课稿(二) (85)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说课稿(一) (88)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说课稿(二) (91)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说课稿(一) (96)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一)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宇宙环境》是湘教版地理教材的第一章第一节。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第1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案湘教版5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第1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案湘教版5

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灾害概述第1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学案湘教版51.了解自然灾难的概念和差不多属性。

2.结合实例,学会判定自然灾难。

(难点)3.把握自然灾难的特点。

(重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自然灾难的概念阅读教材P2~P4第1段,完成下列问题。

1.灾难(1)概念: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

(2)分类2.自然灾难(1)概念:是灾难的一种要紧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属性①自然属性: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全然缘故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②社会属性:自然变异活动只有在超过一定的限度,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时,才被视为自然灾难。

正误判定:(1)2016年2月6日凌晨台湾高雄市发生的6.7级地震属于自然灾难。

( )(2)2015年8月18日天津港危险品仓库专门重大火灾爆炸属于自然灾难。

( )(3)2016年1月24日暴风雪突击美国致17人丧生,11个州进入紧急状态属于自然灾难。

( )【提示】(1)√地震是由自然异变引起、并危及了人类生命财产。

(2)×危险品仓库爆炸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

(3)√暴风雪是由自然异变引起并危及了人类生命财产。

教材整理2 自然灾难的特点阅读教材P4第2段~P8,完成下列问题。

1.意义:了解自然灾难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2.特点(1)广泛性与区域性①分布范畴专门广。

②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决定了自然灾难的区域性。

(2)频繁性和不确定性①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自然灾难专门多,且显现增加的趋势。

②发生时刻、地点和规模等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

(3)周期性和不重复性①要紧自然灾难的发生出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②灾难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4)联系性①自然灾难发生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

②灾难之间具有联系性。

(5)危害具有严峻性。

(6)不可幸免性和可减轻性。

正误判定:(1)地震要紧分布在两大地震带邻近,反映了自然灾难的广泛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情景导入
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
新华社北京2006年6月13日电 :6月1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

他强调,防沙治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一步健全防沙治沙机制,坚持实行综合防治、科学防治和依法防治,锲而不舍地抓紧抓好防沙治沙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温家宝指出,沙尘暴的成因极其复杂,防沙治沙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标本兼治。

要突出抓好土地沙化预防和治理工作,全面落实防沙治沙规划,实行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沙区生态安全体系。

要严格保护沙区植被,依法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合理利用水资源。

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充实建设内容,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思考:在防沙治沙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提示:看上文内容。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教师讲解】 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
[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回答]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阅读教材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 首先,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

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

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举例说明】亚洲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多的大洲;澳大利亚大陆、西欧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日本面积不大,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巴西尽管面积基本属性
社会属性:对人类构成危害 自然属性:自然界发生的
很大,自然灾害却较少发生。

【学生活动】作教材P.5活动题。

【点拨】(1)分析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①地理位置特殊,是飓风多发区②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印度洋③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2)孟加拉国多水灾的原因
①地势低平②是两条大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入海口,地势低洼,易积水③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在西南季风强烈的一年会形成较大的水灾④北部是喜玛拉雅山脉,水流迅即⑤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从而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举例说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却是不确定的。

阅读图1-7,明确:
自然灾害的次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主要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举例说明】我国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为丰水期,10年中分别发生大洪水8次和次;60年代至70年代大洪水相对较少,20年中只有4次;到90年代,大洪水的次数明显增加。

【学生活动】作教材P.6活动题。

第四,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表现在区域之间和灾害之间的联系性。

【举例说明】南美洲西海岸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紊乱;美国排放的工业废气,常常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

某些自然灾害可以互为条件,形成灾害群或灾害链,如火山活动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学生活动】作教材P.7活动题。

点拨: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

例如,1960年5月22日智利接连发生了7.7级、7.8级、8.5级三次大震,而在瑞尼赫湖区则引起了300万方、600万方和3000万方的三次大滑坡;这次地震还引起了巨大的海啸,在智利附近的海面上浪高达30米。

海浪以每小时600-700公里的速度扫过太平洋,抵达日本时仍高达3-4米,结果使得1000多所住宅被冲走,20000多亩良田被淹没,15万人无家可归。

由这次地震所引起的海啸、水灾则构成了另一个灾害链。

以上这两个灾害链,是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

还有一些接连发生的灾害,虽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或在成因上是同源。

或在空间分布上是同地,也有人称之为灾害链,如在太阳活动高潮期,旱灾、洪涝、地震、矿井突水突瓦斯等自然灾害常接连发生,则构成了并发型灾害链。

第五,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举例说明】干旱、洪涝两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全球每年可达数百亿美元。

【学生活动】作教材P.7活动题。

第六,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举例说明】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充满着矛盾,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能消失,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我们可以进行减灾防灾,通过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的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因此自然灾害又是可以减轻的。

【学生活动】作教材P.8活动题。

【点拨】材料一:区域性材料二:联系性材料三:周期性材料四:严重性
【小结】这节课主要讲了自然灾害的概念、属性和特点。

我们需要重点掌握如何区分自然灾
害和自然变异以及自然灾害的六个特点(广泛性与区域性、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联系性、危害的严重性、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