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课件2
合集下载
《中国自然灾害》PPT课件

更重?
内蒙古、西藏、四川、新疆等,主要是西部地区。 我国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广阔,经济落后,加上经营粗放、
主要靠天养畜,与舍饲、半舍饲和高密度养畜的东南部
相比,灾害风险更大,灾精选情PPT更重。
13
我国东西部农业种植制度与灾害 种类及灾情的差异
(1)我国东部的农业部门以 种植 业为主, 主要受洪涝、干旱、冷冻 、风雹 等灾害的影响, 使种植业灾情严重
主要受灾 灾种
舍饲、半舍饲,高密 靠 天 养畜 度养畜
洪涝、干旱、冷冻、风 雪灾、旱灾、虫灾 雹
风险
农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精积选P等PT
牧业灾害风险大 牲畜掉膘、死亡 16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精选PPT
17
1.海洋灾 害带
2.东南沿 海灾害带
3.东部灾 害带
4.中部灾 害带
5.西北灾 害带 6.青藏高 原灾害带
精选PPT
10
2、农业灾情严重
读图2.4与2.5,回答后面问题
精选PPT
11
问题: 农作物
成灾面积 与播种面 积有何关 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
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精选PPT
12
问题:
我国因灾
死亡牲畜比较
多的省区有哪
些?为什么我
国西部地区的
畜牧业灾情风
险更大,灾情
青藏高原以东 暴雨、洪水、地 中国环境最复
的第二阶梯 震、滑坡、泥石 杂、地表物质
流
最不稳定的大
斜坡
新疆、甘肃、 宁夏、内蒙古 西部 西藏、青海、 四川西北部
地震、沙尘暴、 我国干旱区 霜冻旱灾病虫 害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

并解释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寒潮发生频次的变化规律是 呈波动起伏。第(2)题,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 季节,农作物受灾影响最大。第(3)题,读图即可判断;寒潮是 冷空气的快速移动形成的,频次越高,冷空气活动越频繁,气 温越低。 答案:(1)C (2)D (3)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 温度低的年 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我国主要的地质、地貌灾害 1.地震
分布范围广 (1)特点 频率高、强度大
震源浅、危害大 (2)多发的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 处,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分布不均,分为西部地震带和东部地震带 (3)分布
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2.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
分布
4.台风 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至少在26℃ 以上)
(1)形成条件 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 动力条件:垂直方向上空气强烈辐合上 升,水平方向上受强烈地转偏向力作用 时间:每年的5~10月,尤以7~9月最
(2)时空特点 多(夏秋季节) 空间:东南沿海,势力强时也影响到北方 甚至内陆
(3)危害:造成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经济损失较大。 (4)登陆路径。
【知识拓展】华北地区多气象灾害的原因分析
4.(2012·衡阳模拟)下图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区域寒潮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B.从西北向东南增加
C.从西向东递减
D.从西向东增加
(2)寒潮来临时,我国北方农民常用熏烟办法防寒,保护农作物,
原因是( )
A.烟雾可以阻止寒潮前进
-高中地理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课件 选修(共31张PPT)

本专题栏目开关
探究点一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 24.5 次,其中旱灾 7.5 次,洪涝灾害 5.8 次,台风 6.9 次,冰冻灾 害 2.8 次,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1)材料主要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B )
本专题栏目开关
(3)从地质结构上看是破碎板块的剥蚀地带,近代隆起和沉 降带相间出现,地震异常活跃。从地形上看,从西向东、 从南向北呈阶梯形塬面跌落。这一地带为中国的气候、地 质、地形交界带,是一个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都不稳定的 地带。因此在山前大斜坡上为自然灾害多发区,山崩、滑 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及冰雹等非常活跃。
解析 黄淮海平原主要为旱灾和洪涝灾害严重。
3.下列省区中,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是
A.四川、云南 B.云南、西藏
(A )
C.河南、四川 D.云南、广西
本专题栏目开关
解析 西南地区降水充沛,山高谷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 度洋板块交界处,是我国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发 区。
4.沿江灾害带与山前灾害带相同的灾害种类有( B )
海洋灾害 12..海风洋暴灾潮害包括①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和②赤潮等。 (旋1)等概大念气:运风动暴所潮引是起最的③海严面重异的常海升洋降灾现害象,。指的是由④热带气旋或⑤温带气
本专题栏目开关
本专题栏目开关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的主要自然灾
本专题栏目开关
反思归纳 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1)从发生时间看,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如下特点: ① 周期性 。多数灾害具有多发期与少发期、平静期与严重 期交替的特点。 ② 频率高 。我国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都高于世界各国 的平均频率。 ③ 群发性 。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几种灾害往往同时发 生,如西南地区在多雨季节,往往会有暴雨、洪涝、泥石 流、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同时发生。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5.课本第6页材料,明确“百年一遇”灾害的含义, 并思考以下问题: 某一地震带发生里氏6级以上地震的间隔时 间为50年,是否意味着每隔50年就必定发生一次 同样震级的灾害?为什么? 答案:不是。 一是灾害具有不重复性, 二是“50年一遇”只是指灾害发生的概率。
6.阅读课本第7页的探究活动,并回答为题。
0.10 0.03 9.43
合计
1.91 2.63 168.83
1.27 2.07 6004.13
1.61 1.00 1113.09
0.08 0.03 13.76
12.33 5.76 13378.50
无家可归
合计
23.76
197.13
2.27
6078.89
324.14
6331.61
114.27
1229.97
根据有关研究结果,l480--1980年的500年中,我国 的气候变化有两个干旱期:第一干旱期为l479—1691年, 第二干旱期为l891年以后;气温变化有4个寒冷期:即 l470--1520年、l620--1720年、l840--1890年、l945-1980年。你认为我国的干旱期和寒冷期之间是否存在联 系?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1.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2.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3.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4.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5.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6.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
夏季风
风暴潮和海水的顶托,阻碍了 河水入海,加重水灾 夏季风导致强降水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地理上册 课件 第二章第四节 2.4《自然灾害》

监测 气 象 卫 星
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
估测台风强度
监测台风移动方向、速度及 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
防御(监测、预报)
监测
气 象 卫 星
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 估测台风强度 监测台风移动方向、速度及 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
发布台风预报、警报 或紧急警报
预报
电视广播等
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工作
1.灾害预报
运用遥感卫星等监测技术,就能够比较精 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自然界的
异常变动
分类
地质灾害 其他灾害
自然灾害
资源破坏 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气象灾害和地质 灾害,也是影响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灾害。
看图分析,讨论 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然灾害 的特点
自然灾害 的特点
气象灾害
干旱、洪涝、 台风、寒潮 地震、滑坡、 泥石流
自然界的
异常变动
分类
地质灾害 其他灾害
自然灾害
资源破坏 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种类多,分布广
特点
危害大 频次多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成因
气象灾害的分布
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来自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受季风的影响:
地质灾害分布地区
中国地形的分布
世界板块分布图
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各种自然灾害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常常 在某一时间或地区相对集中出现,形成灾害群。 灾害群反映了灾害的空间联系性。 自然灾害具有并发性,当某种自然灾害发生 后,往往会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这些自然灾害 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自然界中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之 间存在着关联性,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灾害链, 如大灾之后有大疫;气象灾害常常诱发滑坡、泥 石流及塌陷,造成更大危害。
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
估测台风强度
监测台风移动方向、速度及 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
防御(监测、预报)
监测
气 象 卫 星
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 估测台风强度 监测台风移动方向、速度及 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
发布台风预报、警报 或紧急警报
预报
电视广播等
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工作
1.灾害预报
运用遥感卫星等监测技术,就能够比较精 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自然界的
异常变动
分类
地质灾害 其他灾害
自然灾害
资源破坏 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气象灾害和地质 灾害,也是影响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灾害。
看图分析,讨论 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然灾害 的特点
自然灾害 的特点
气象灾害
干旱、洪涝、 台风、寒潮 地震、滑坡、 泥石流
自然界的
异常变动
分类
地质灾害 其他灾害
自然灾害
资源破坏 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种类多,分布广
特点
危害大 频次多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成因
气象灾害的分布
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来自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受季风的影响:
地质灾害分布地区
中国地形的分布
世界板块分布图
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各种自然灾害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常常 在某一时间或地区相对集中出现,形成灾害群。 灾害群反映了灾害的空间联系性。 自然灾害具有并发性,当某种自然灾害发生 后,往往会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这些自然灾害 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自然界中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之 间存在着关联性,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灾害链, 如大灾之后有大疫;气象灾害常常诱发滑坡、泥 石流及塌陷,造成更大危害。
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本节知识梳理】 本节知识梳理】 概念 自然属泛性、 频繁性、 频繁性、不确定性
特点
周期性、 周期性、不重复性 联系性、 联系性、不可避免性 严重性、 严重性、可减轻性
返回
【阅读思考】
• 课本第6页材料,明确“百年一遇”灾害的含义, 并思考以下问题: 1.某一地震带发生里氏6级以上地震的间隔时 间为50年,是否意味着每隔50年就必定发生一次 同样震级的灾害?为什么? 2.查找资料,说一说1954年我国长江流域洪 水是多少年一遇。 答案:1.不是。一是灾害具有不重复性,二是 “50年一遇”只是指一年内发生灾害的概率是2 %。 2.1954年的洪水是百年一遇。 返回
百慕大神秘灾难 北美黑风暴 智利大雪崩
孟加拉特大洪灾 智利大海啸 通古斯大爆炸
喀麦隆湖底毒气
伦敦大烟雾
尼奥斯河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导读问题】 • 什么是灾害?包括哪两大类?
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 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 人为灾害两类。
C.我国素有“三岁一饥、六岁一衰、十二岁一荒” 之 说。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l949年的2155 年中,共发生水灾l029次,较大的旱灾l056次,几 乎水旱灾害年年有之,残废万人以上的灾害l0~20 年出现一次。 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周期性和不确定性、 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周期性和不确定性、联系性 和不可避免性; 和不可避免性; D.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 口县一带(北纬40°41′,东经122°50′)发生了一次 强烈地震,震级7.3级,震源深度l6~21千 米,震中烈度为 IV度强。4日10时30分,省政府向 全省发出电话通知,并发布了临震预报,省政府和 震区各市、县采取了一系列应急防震措施,因而大 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自然灾害具有可减轻性。 自然灾害具有可减轻性
高阳县十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土地类型 水田
耕地 旱地
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 半湿润、半干旱区
地形类型
平原 丘陵 平原 高原 丘陵
(三)各种土地类型的分布之林 地
土地类 型
干湿地区
地形类 型
湿润、半湿润区 山地 丘陵
(三)各种土地类型的分布之草 地
土地类型
干湿地 半干区旱
地形类 高原型山地
(三)各种土地类型的分布之难利用土地
沙漠
A.四川盆地——旱地 B.西北、华北——林地 C.青藏高原的东部——草地 D.东北平原——水田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 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 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 妥协的信念,考试加油!奥利给~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可知,我国自然灾害( B ) ①分布广 ②频繁发生 ③集中在夏 秋季 ④种类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当堂小练
5.自然灾害及其频发地区对应正确的选项A是( ) A.干旱、洪涝—华北地区 B.滑坡、泥石流—东北地区 C.海啸、冰雹—西南地区 D.台风、泥石流—西北地区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的热带气旋, 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 弱直至消失
华北地区降水较少,尤其是春季, 但春季气温回升快,燕发旺盛,加上 农作物返青,农田需水量大,灌溉水 源不足,易形成春旱
主要灾害 时空分布
成因
洪涝
南方地区,东北地 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
区;夏秋季节
分配不均,雨季长,多暴雨和连
三、防灾减震
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防灾减灾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国在多个方面 一直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 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表达在防灾和救灾两方面。 1.防灾 (1)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2)为防御自然灾害,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如北方地区为防御风 沙灾害而营造的防护林。 2.减灾 (1)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藏中心,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 给救灾物资。 (2)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调动救灾人员,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_课件

提示:属于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危 害大的特点。
一二三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数量 1.衡量灾情的标准
自然资源 与环境 遭受破坏的程度
2.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①表现:人员伤亡、心理和精神创伤。
灾害强度 ②影响因素 防灾设施、防灾准备
人员 年龄、性别 、经济 状况
(2)并发性灾害链: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3)串发—并发灾害链: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例题 3】 亚洲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一洲,澳大利亚大陆、
西欧则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材料反映出自然灾害的特征是( )
A.广泛性
B.区域性
C.频繁性
D.不可避免性
(2)西欧自然灾害较少的原因是( )
含义
举例
中国区域差异 北方
南方
一些特定的自然灾 害多发生在某些特 定的地区 一些特定的地理环 境容易发生某些特
海啸发生在沿海 地区
在环太平洋火山 地震带上地震灾
多发地震、干旱、 多见洪涝、热带
寒潮、荒漠化等 气旋、泥石流等
灾害
灾害
定的自然灾害
害比较频繁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4.自然灾害的连锁性 某些自然灾害之间存在关联,一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常常会诱发其他自 然灾害,最终形成灾害链。自然灾害链主要包括三类:串发性灾害链、并发 性灾害链和串发—并发灾害链。例如: (1)串发性灾害链:
一二三
(2)财产损失 ①直接损失:对农作物、房屋、道路桥梁、工矿企业、文物古迹等财产 造成损毁破坏。 ②间接损失: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商贸金融停业、保险理赔等方 面的损失。 (3)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①滞后性和隐蔽性。 ②危害巨大,甚至不可逆转。
一二三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数量 1.衡量灾情的标准
自然资源 与环境 遭受破坏的程度
2.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①表现:人员伤亡、心理和精神创伤。
灾害强度 ②影响因素 防灾设施、防灾准备
人员 年龄、性别 、经济 状况
(2)并发性灾害链: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3)串发—并发灾害链: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例题 3】 亚洲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一洲,澳大利亚大陆、
西欧则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材料反映出自然灾害的特征是( )
A.广泛性
B.区域性
C.频繁性
D.不可避免性
(2)西欧自然灾害较少的原因是( )
含义
举例
中国区域差异 北方
南方
一些特定的自然灾 害多发生在某些特 定的地区 一些特定的地理环 境容易发生某些特
海啸发生在沿海 地区
在环太平洋火山 地震带上地震灾
多发地震、干旱、 多见洪涝、热带
寒潮、荒漠化等 气旋、泥石流等
灾害
灾害
定的自然灾害
害比较频繁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4.自然灾害的连锁性 某些自然灾害之间存在关联,一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常常会诱发其他自 然灾害,最终形成灾害链。自然灾害链主要包括三类:串发性灾害链、并发 性灾害链和串发—并发灾害链。例如: (1)串发性灾害链:
一二三
(2)财产损失 ①直接损失:对农作物、房屋、道路桥梁、工矿企业、文物古迹等财产 造成损毁破坏。 ②间接损失: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商贸金融停业、保险理赔等方 面的损失。 (3)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①滞后性和隐蔽性。 ②危害巨大,甚至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