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上册地理湘教版教案: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高三上册地理湘教版教案: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高三上册地理湘教版教案: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如果斗争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

下面小编为您推荐高三上册地理湘教版教案: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一、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出形成自然灾害的两个必备条件。

2.运用景观图片,依据分类标准,将自然灾害进行分类。

3.运用资料认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及危害。

4.运用课本阅读资料,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归纳出自然灾害的特点。

2、通过视频、图片及文字数据资源进行小组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现实生活来分析自然灾害,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本节使用的教材为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自然灾害是伴随地球演化过程的一种自然变异过程和现象,自然灾害可以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

防灾、减灾是人类持之以恒的、艰巨的任务。

本节教材从培养公民的基本素养出发,紧扣课标要求,重点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危害等最基本的地理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在全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初中的学习和学生知识阅历的不断提高,近期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如2008年我国南方多个省区遭遇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等),不但引起社会、媒体、政府和中外各界人士的关注,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责任感。

因此,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灾害案例,借助多媒体技术,整合大量图片、视频、文本资料,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学会对各种自然灾害进行分类,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认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及危害,是本节学习的主要任务。

四、重点难点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2.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1.运用资料,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过程4.1 教学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课时设计课堂实录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一学时教学。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2. 自然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3. 自然灾害的特点:突发性、广泛性、严重性、复杂性。

4. 自然灾害的影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社会稳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和自我保护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灾害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的危害。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和自我保护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并思考如何防范。

六、自然灾害的预警与应对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预警信号和预警系统。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然灾害应对措施。

2. 教学内容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的种类和含义。

预警系统的组成和运作。

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措施:疏散、避难、救援等。

3. 教学重点与难点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的识别和理解。

预警系统的运作机制。

应对措施的执行和应用。

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预警信号的种类和含义,预警系统的组成和运作。

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灾害预警和应对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应对方法。

模拟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灾害应对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学设计1

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学设计1

湘教版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学设计1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及其自然与社会的两种属性;并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基本形成机制和规律有一初步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灾害观。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并能正确识别自然灾害与自然变异、人为灾害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并能分析不同自然灾害的不同特点【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案例分析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景导入】【图片展示】从2008年初的冰冻灾害到2008年5.12大地震、2009年的春旱,还有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故的图片,让无数人们为之震惊、悲痛和抗挣。

因为它们都威胁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条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同时也是重视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体现,从我们这一届开始,有关自然灾害和防治的知识将单独作为一本选修课程来学习。

本节课我们首先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展示板书】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展示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教师讲解】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结合展示的图片判断最后一组是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请举例说明(或P2的思考活动)。

【点拨】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降,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或高温引起中暑等)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过渡】依据自然灾害的属性,我们可以界定哪些灾害是自然灾害,那自然灾害又有哪些特点呢?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第4-8页,同时归纳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知道自然灾害的种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概念2. 自然灾害的种类3. 自然灾害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2. 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

2. 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自然灾害案例来说明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自然灾害吗?能举个例子吗?b.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讲解自然灾害的概念a. 教师给出自然灾害的定义。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复述概念。

3. 分析自然灾害的种类a. 教师列举主要的自然灾害种类。

b.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4. 探讨自然灾害的特点a.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灾害的特点。

b. 学生发表观点,教师总结。

5. 案例分析a. 教师展示自然灾害的案例视频或图片。

b. 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自然灾害种类及特点。

6. 小结a.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b. 学生复述,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a. 请学生课后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b. 完成相关练习题。

8. 板书设计a. 自然灾害的概念b. 自然灾害的种类c. 自然灾害的特点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的口头表扬或鼓励。

2. 作业评价: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明确的评价和反馈,指出错误并提供正确的解答方法。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 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自然灾害的分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自然灾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 准备教案、PPT和黑板。

第一章:自然灾害的概念1.1 自然灾害的定义1.2 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区别第二章:自然灾害的分类2.1 气象灾害2.2 地质灾害2.3 海洋灾害2.4 生物灾害2.5 人为灾害第三章: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3.1 突发性3.2 不可预测性3.3 破坏性3.4 周期性3.5 地域性第四章: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4.1 自然灾害预警4.2 自然灾害防范4.3 应急预案第五章:自然灾害的应对与救援5.1 自然灾害救援5.2 受灾群众安置5.3 灾后重建六、案例分析:典型自然灾害实例6.1 地震案例:如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和海啸6.2 台风案例:如2013年台风“海燕”袭击菲律宾6.3 洪水案例:如1998年中国长江洪水6.4 干旱案例:如2011年非洲之角干旱危机6.5 火山喷发案例:如2010年印尼卡鲁火山喷发七、自然灾害的连锁效应7.1 次生灾害的概念7.2 自然灾害的连锁反应7.3 灾害链的防范与应对八、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8.1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8.2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策略8.3 案例分析: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实例九、全球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9.1 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9.2 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的影响9.3 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10.1 自然灾害教育的重要性10.2 学生防范意识的培养10.3 未来自然灾害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自然灾害的分类2.2 地质灾害2.3 海洋灾害2.4 生物灾害2.5 人为灾害难点解析:自然灾害的分类是对自然灾害进行系统梳理和理解的基础。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2. 自然灾害的特点3. 自然灾害的影响4. 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并思考如何进行防范和应对。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预警信号和逃生路线。

2. 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灾害应急自救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自然灾害概念、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自然灾害案例分析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防范、应对措施。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自然灾害的文本资料。

2. 影像资料: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视频、图片等。

3. 网络资源:有关自然灾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案例。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影响。

2. 第3-4课时:分析典型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

3. 第5-6课时: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4. 第7-8课时:讲解自然灾害的预警信号和逃生路线,学习自然灾害应急自救知识。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教学案 高二地理教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教学案 高二地理教学案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自然灾害的概念与分类——————情景导入先思考———————俄罗斯国防部新闻局2016年6月9日证实,“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一架战机当天完成飞行表演任务返回驻地途中坠毁,一名飞行员丧生,另一名飞行员生死不明,尚在搜寻中。

战机两个黑匣子已经找到。

有分析称,事故原因很可能是发动机故障。

思考探究:此次飞行事故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提示:不属于。

因为虽然造成了人员伤亡,但不是自然原因引起的,不具备自然属性。

——————基础知识要记牢———————1.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指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并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一是要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1)地震灾害指由地震造成的灾害。

(2)地质灾害指因异常地质活动,使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遭到破坏的灾害事件,包括泥石流、滑坡等灾种。

4.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1)气象灾害指大气异常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

(2)洪涝灾害:①洪灾:因大雨或融雪引起水流泛滥所造成的灾害。

②涝灾:因降水过多农田被淹,造成作物减产以致绝收的灾害。

5.海洋灾害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带附近发生的灾害,包括风暴潮、海啸等灾害。

6.生物灾害(农业灾害和林业灾害)由有害的草、虫、鼠等生物引发的灾害。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自然灾害三要素二、自然灾害的双重性自然灾害是自然界异变导致的一种结果,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危害。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把自然灾害理解为自然现象的发生超越了人类的适应能力,从而危害到人类社会。

例如,降水很少、雨量适中、连续大雨,都是正常的天气现象,但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来说,只适于“雨量适中”的情形;降水很少则会出现旱灾,连续性大雨则会发生洪灾。

2017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 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湘教版选修5

2017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 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情景导入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新华社北京2006年6月13日电 :6月1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

他强调,防沙治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一步健全防沙治沙机制,坚持实行综合防治、科学防治和依法防治,锲而不舍地抓紧抓好防沙治沙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温家宝指出,沙尘暴的成因极其复杂,防沙治沙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标本兼治。

要突出抓好土地沙化预防和治理工作,全面落实防沙治沙规划,实行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沙区生态安全体系。

要严格保护沙区植被,依法划定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合理利用水资源。

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充实建设内容,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思考:在防沙治沙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提示:看上文内容。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教师讲解】 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回答]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阅读教材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 首先,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
【板书】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教师讲解】 1.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是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自然灾害。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自然界发生的一切异常变化都是自然灾害呢?
[提问]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来区分一下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
[回答]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

2.自然变异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3.自然灾害的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板书】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师讲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阅读教材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 首先,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

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

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基本属性
社会属性:对人类构成危害
自然属性:自然界发生的
【举例说明】亚洲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多的大洲;澳大利亚大陆、西欧是自然灾害发生较少的区域;日本面积不大,却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巴西尽管面积很大,自然灾害却较少发生。

【学生活动】作教材P.5活动题。

【点拨】(1)分析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①地理位置特殊,是飓风多发区②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印度洋③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
(2)孟加拉国多水灾的原因
①地势低平②是两条大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入海口,地势低洼,易积水③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在西南季风强烈的一年会形成较大的水灾④北部是喜玛拉雅山脉,水流迅即⑤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从而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举例说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模却是不确定的。

阅读图1-7,明确:
自然灾害的次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主要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举例说明】我国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为丰水期,10年中分别发
生大洪水8次和次;60年代至70年代大洪水相对较少,20年中只有4次;到90年代,大洪水的次数明显增加。

【学生活动】作教材P.6活动题。

第四,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表现在区域之间和灾害之间的联系性。

【举例说明】南美洲西海岸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紊乱;美国排放的工业废气,常常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

某些自然灾害可以互为条件,形成灾害群或灾害链,如火山活动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学生活动】作教材P.7活动题。

点拨: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


如,1960年5月22日智利接连发生了7.7级、7.8级、8.5
级三次大震,而在瑞尼赫湖区则引起了300万方、600万方和3000万方的三次大滑坡;这次地震还引起了巨大的海啸,在智利附近的海面上浪高达30米。

海浪以每小时600-700公里的速度扫过太
平洋,抵达日本时仍高达3-4米,结果使得1000多所住宅被冲走,20000多亩良田被淹没,15万人无家可归。

由这次地震所引起的海啸、水灾则构成了另一个灾害链。

以上这两个灾害链,是具有直接因果关系的。

还有一些接连发生的灾害,虽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或在成因上是同源。

或在空间分布上是同地,也有人称之为灾害链,如在太阳活动高潮期,旱灾、洪涝、地震、矿井突水突瓦斯等自然灾害常接连发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