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家谱后记 家谱续修后记选篇3篇
修家谱后记范文

修家谱后记范文《修家谱后记》说起修家谱这事儿,那可真是一段让人又爱又累,哭笑不得,却又满心温暖的经历。
我们家族,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逢年过节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可真有那么一股子烟火气。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族里的人越来越分散,年轻的一辈好多都互相不认识了,老一辈嘴里念叨的那些家族故事,也慢慢变得模糊。
于是乎,修家谱这事儿就被提上了日程。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应该不难,不就是把名字、生辰啥的整理整理嘛。
可真干起来,才发现这简直就是个“大工程”!我自告奋勇地承担了收集资料的任务。
本以为就是打几个电话,问问亲戚,结果没想到,这电话一打起来就没个完。
有的亲戚那叫一个热情,拉着我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家族的历史,从太爷爷那辈儿如何艰苦创业,到爷爷如何在困难时期撑起整个家,再到父辈们的奋斗历程,听得我是一愣一愣的。
可等我想起来要问关键信息时,人家还在兴头上,我也不好意思打断,只能耐着性子听下去,等终于能插上话了,却发现时间已经过去好久,自己还啥有用的都没记下来。
还有些亲戚,那可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电话打了无数个,不是没人接,就是接了说两句就匆匆挂掉,再打过去就直接关机。
没办法,我只能亲自上门拜访。
记得有一次,为了找一位住在偏远山村的表叔,我一路辗转,换了好几趟车,还走了好几里的山路。
到了地方,才发现表叔家大门紧闭,问了邻居才知道,他去田里干活儿了。
我又跑到田里,那场景,真是让我永生难忘。
表叔正弯着腰在烈日下劳作,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
我喊了好几声,他才听到,抬起头看到我,一脸的惊讶。
当我说明来意后,表叔二话不说,放下手里的活儿,拉着我就往家里走,一边走一边说:“哎呀,修家谱是好事儿,可得支持!”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也闹了不少笑话。
有个姑姑,把自己孩子的生日记错了,前后差了好几个月。
还有个伯伯,把自己的名字都写错了,说是当年登记户口的时候给弄错了,一直也没改过来。
这些小插曲,让原本枯燥的工作多了些趣味。
好不容易把资料收集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整理和编写。
族谱的前言后记

族谱的前言后记第一篇:族谱的前言后记说明一、本次为观音庵张氏宗族首次编修。
按世祖影相推算,世系传承。
以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记寿。
有地址和其他资料不全,暂缺。
待后一旦有所得,另写纸条补上,以后续编时编入。
二、本谱限于夫妻及子,女子只写婚配,义子和独生女赘婿均编入谱。
三、由于年代久远,辈字已失,比较混乱。
为辨一脉血缘,上下尊卑顺序,自第___世起,特订以下十六字起名。
“继、往、开、来、腾、达、兴、邦、爱、国、忠、良、道、德、统、帅”四、修谱今后十年一小修,二十年一大修。
以后每年本族众将家庭变化,添人进口资料,自书草册报于编委小组,以备修谱时补入。
编委二〇一七年五月序一前言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思源,为晓得宗族之谱系,传国学之大义,由我们寻脉络、访亲友、汇众声、集资料。
编写观音庵张氏宗谱,弘扬家风以正道主义实乃大有意义之为。
其举不仅是张氏族人智慧、力量、精神的继承和延续,更是张氏一门族风。
认祖归宗,追思先人,激励后人,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开万世之基业。
让观音庵(俗称观庵)张氏家族的发展有了初步的统一和完善,也为百世后裔们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姓氏始祖,是明朝初年洪武年间被赶散的第一世祖从苏州阊门迁落于苏北淮安府山阳县仇桥(长沙)三角墩居住,后因此地原来是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为谋计生活发展农业。
第十五世组影像为嫡亲兄弟二人,搬迁于观音庵至今已有300余年。
后裔多分散于现淮安区朱桥镇丁曹村、闸南村、杨槐村、五里村等一带。
张氏家族首次修谱以两张世组影像为基准(该影像于文化大革命失落)。
因我们没有史料考证,经我们编写人员以二十五岁为一世推算,吾辈曾祖为二十世组。
(注:以志、洪、学字辈口吻)家谱可续百代之源流,能辨一族之血脉,知九族之远近,家谱字辈乃本族子孙根源所在。
不可随心所欲,使字辈不当,以致辈分混淆。
经由编委人员共议排字辈如下:“继、往、开、来,腾、达、兴、邦,爱、国、忠、良,道、德、统、帅”。
此十六个字为十六代顺序排字谱名。
《大箐李氏家谱》家谱后记

《⼤箐李⽒家谱》家谱后记家谱后记盛世修志、望族列谱。
我⾹渊李⽒李福庆⼀⽀历史上曾经也是富甲⼀⽅、显赫辉煌的豪门之家,之后却逐渐地⾛向衰落;然⽽,⾯对逆境和困难,我族何曾屈服过?或许,我们失去的仅仅只是那些财富,但是,我们的意志不失、精神不跨。
不论是在何时何地,⽆论从事何种职业,我族都能秉承诚实守信、洁⾝⾃好的家风,尊⽼爱幼,团结互助,勤劳善良,奋发向上,这正是李⽒家族不断兴旺发达的主要原因。
家族之有谱,犹如国家之有史。
国史⽤来记载⼀个国家的起源和兴衰,家谱则⽤来叙述⼀个家族的世代源流和发展变迁。
⾹渊李⽒⼀族,从先祖李发⼊滇以来,已经繁衍⽣息⼆⼗⼆代,在永德、镇康、果敢两国三县已经发展成为⼀⼤家族,⽽我李福庆⼀⽀,从定居勐板⼤箐⾄今,亦发展了六代,聚居于勐板⼤箐,散居于永康、勐捧、南伞和孟定。
通过编修家谱,顺利地理清了世系,并统⼀规范了今后⼗代的字辈。
为了编修好《⼤箐李⽒家谱》(李福庆⽀系),从筹建编撰委员会开始,到编写定稿,也就⽤了短短两个⽉的时间,在如此短暂的时间⾥,要如何将家谱整理完善,这的确是我们每个编撰⼈员最⼤的压⼒。
还好,在众家⼈的共同努⼒之下,携⼿全家之⼒、集聚众⼈之量,联系家⼈、拜访长辈、收集资料、梳理世系、拜谒墓地、抄写碑⽂、拍照取证,现在终于完成家谱的纂修⼯作。
纂修家谱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最主要的是⽂献资料严重匮缺,好多的事件⽆法考证,仅凭推论,特别是先⼈的⽣卒⽆法考证,⽽李福庆之前的世系断裂七代⽆法追溯,其显考失载,失祎,仅得知墓地葬于⼤浪地,⽽今已成荒冢⽆法辨认;其妣⽒考证后确定为杨应⼩三,坟茔也得以确认,但是也⽆碑⽂记载。
此之前,再⽆资料可以查阅和考证,实乃⼀⼤遗憾。
先⽗李永寿在世之时,曾⼝授过李福庆之前的世系及分⽀分辈,但⽆⽂字记载,⽽且当时年纪尚幼,且不明世理⽽⽆⼼记忆,导致⽽今修谱⽽⽆法完整记载,为此,良⼼不安,愧对先⽗,愧对列祖列宗。
依稀记得,先⽗曾提及永德县⽂化馆珍藏的⼀块功德碑,上⾯刻有其祖⽗名字,因碑⽂上有名有姓者上百⼈,也不知是何许⼈也,这⼀线索,也只好书写于此,留待后⼈继续考证完善,待下⼀次修谱时再作完善。
家谱后记范文

家谱后记范文
家谱,作为记载家族历史的重要文献,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资料汇编,更是家族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在我完成这部家谱的编撰之后,内心充满了感慨和思考。
在编写过程中,我深感家族历史的厚重与博大。
从最早的祖先起源,到子孙后代的繁衍,家谱记录了一个家族的起起伏伏、荣辱兴衰。
其中,既有家族成员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表现,也有家族在困境中的坚守与拼搏。
正是这些历史的积淀,铸就了我们家族的精神内核,也为我们今天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在整理家族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切地认识到家谱的重要性。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家谱不仅是我们寻根问祖的依据,更是我们了解家族文化、传承家族精神的桥梁。
通过家谱,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祖先的智慧和奋斗精神,激发我们为家族的荣誉和未来而努力的动力。
同时,在编撰家谱的过程中,我也深感责任之重大。
对于家族成员提供的历史资料,我必须认真核实、整理和筛选,确保家谱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家谱的编撰过程中,我不仅要对历史负责,更要对后辈负责,为他们提供一个真实、完整的家族历史记录。
回顾整个编撰过程,我深感家谱后记的重要性。
通过后记,我可以对整个编撰过程进行总结,对家族历史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同时,通过后记,我还可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对后辈的期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这部家谱能够成为我们家族成员共同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铭记祖先的教诲,传承家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同时,也希望这部家谱能够激发更多的人关注家族历史,了解家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谱后记范文参考

家谱后记范文参考《xx氏族谱》新版本之编修付梓圆满告竣!抚卷拜读,肃然起敬;心潮澎湃,几多感慨!始祖曾公宋末自太原仕武功令,三载卸任卜居天子渡口之天度古镇。
营造家室,安居乐业,迄今垂七百余年。
一祖六宗,繁衍生息,世裔弥洪,郡邑名门!知往昔,诗书继世,文风昌盛,科贡绵绵,簪缨不穷;看今朝,兰桂腾芳,代不乏人,才俊贤士,出类拔萃。
可谓:大明臺臣有德,后裔继续有人!古云:参天大树,必有其根。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族谱”,承载着xx氏千百年来的祖系根源,乃宗族血缘之纽带,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
亦为每个人标出了人生的原点及生命旅程之链。
虽千万枝叶,而脉理条贯井井然,系于一本也!“族谱”,记载着先祖治家理政之綦辙义方,展示了历代达官贵爵、忠良节义、成就著述、人物传记等人文史料。
古朴厚重的族谱里,蕴涵的不只是家事。
更是穿越漫漫时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传承。
具有“存史、学术、教化、凝聚”之功能。
成为用于当今,传于后世的精神财富。
本次续修宗谱以“追本溯源,敬祖收族,弘扬祖德,承先启后”为宗旨,开阔思维,与时俱进。
做到继承与创新结合,既有传统模式,更有现代气息,形式多元,内容丰富。
集知识性、文化性、史料性、收藏性于一体。
全谱设七卷,共计六百余页。
卷一谱序、卷二世系、卷三行实、卷四著作、卷五族训、卷六“御史家风苑”资料汇编、卷七附录。
第六次续修族谱历时两年余。
编撰人员恪尽职守,竭诚尽力,严谨负责,广征博采,阙疑纠偏,补漏拾遗,查证求实,潜心编修,反复校对,数易其稿,方臻完备。
整理、编纂、制谱、付印,工程之繁,难度之大,洵属空前也!鉴于时代变迁,世远事茫,稽考先人事迹,欲知其情而不得,憾也!吾辈学浅墨稀,编修中难免存此失彼,偶有纰缪,诚祈族众鉴谅。
未尽之处尚有待后世贤才者补遗完善!在此,敬告吾族宗亲须十分珍惜《x氏族谱》。
凡持谱者,应心存恭敬、虔诚拜读。
妥善保存,慎重传承。
不得污损、涂鸦、丢失等。
以维护族谱的严肃性,圣洁性!谨向关心支持编纂《x氏族谱》和“御史家风苑”工程建设的各界名流、社会贤达,忱表敬仰和谢意!向积极参与续谱者,仗义疏财资助者,深表感谢!功德无量矣!是为记!x氏族谱编委会主编二十三世孙xx 恭絮公元二零二三年十月。
家谱的后记范本

家谱的后记范本家谱的后记在这个团圆的年夜饭上,所有家庭成员都齐聚一堂,欢声笑语不断。
这次团聚并不仅仅是因为春节的到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家族完成了一件大事——编纂了一部家谱。
编撰这部家谱,是为了将我们家族的历史延续下去,让后代子孙了解我们家族的渊源与荣耀。
而这本家谱的完成离不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共同努力与协作。
首先,我要感谢家谱编撰小组的成员们。
大家积极主动地收集家族的历史资料,搜集我们先祖的姓名、年龄、职业等重要信息,并耐心地整理归档。
每个人的辛勤努力都使得家谱内容丰富而详细,不仅记载了家族发展的起伏、兴衰,还记录了每一位家族成员的贡献和经历。
这些成果不仅可以让我们后代了解家族的过去,更是对我们家族前辈们的一种致敬和纪念。
同时,我们还要感谢那些协助我们的亲友们。
亲友们不仅帮助我们收集信息,还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让家谱更加完善的同时,也增添了亲情的因素。
家谱的编撰之路虽然充满了艰辛,但是有了亲友们的支持和陪伴,我们始终充满信心和动力。
编写家谱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在找资料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碍,有时候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疑难问题。
但是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更加珍惜这部家谱的意义。
在困难与挑战中,我们更加坚定了我们编纂家谱的责任感。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们,是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坚持下来,完成了这本家谱。
在家谱的后记中,我想表达的不仅仅是对我们家庭成员的感激之情,更是对我们家族的自豪和自信。
通过这次家谱的编撰,我们不仅让每一位家族成员更加了解了自己的身世和渊源,也让我们家族的传统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每一位家谱的读者,都能感受到我们家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家谱是我们家族的资产,也是我们家族的见证。
我们要将这份家谱传承下去,让后代子孙继续编撰和完善,从而将我们家族的历史和传统传承下去,绵延百世。
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家谱编撰者:XXX。
自编书的后记范文(精选22篇)

自编书的后记范文(精选22篇)安徽省天长市(高邮市、盱眙县)朱氏家谱(内省堂)【内省堂--朱氏家谱】后记朱庆文在众多朱氏族人的热心支持下,经过了三年多的努力,《内省堂--朱氏家谱》一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这是我们全体家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盛世修志、望族列谱。
内省堂--朱氏家族的成员,无论从何职业,无论身在何方,都能够坚守诚实守信、洁身自好的作风,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勤劳善良,奋发向上,这是我们家族不断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
家谱编撰,看似简单,实很繁杂。
《内省堂--朱氏家谱》的编写从20xx年冬月12日始,至20xx年冬月12日完成。
在三年多时间内,收集、整理、核对,涉及家族许多户及众多成员,从序言、世系表、繁衍图、成员简历表、合家欢、家训录、大事记、编写说明、到后记,共计130多页。
【内省堂--朱氏修谱】的萌想,是在很多年前了。
20xx年冬月12日,在族兄朱兆海家做会时,由族兄朱兆海倡议,得到了长辈们的赞同,尤其是长辈朱玉林、朱玉平、朱玉春、朱永高和族兄朱春林、朱庆朝、朱兆海等人关注下,增强了编写家谱的信心;在此,本人谨向各位支持修谱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修谱其初,堂兄朱庆朝及朱兆海等人向我说起修谱事。
其实,我也有这方面的想法,我是七十年代高中生,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教书已有三十多年,对修家谱也知道一些,也略懂农村的红白喜事和婚丧礼节等。
另外,我还有几个同事也写过家谱。
认为自己有信心、有能力修好家谱。
修家谱重在于需要付出时间、人力、财力,修谱也需要一定爱好、对其有认知,也要有责任感。
将我们知道的本家族的人和事,要用图文记载下来。
修谱的事,族人也要支持,应把家族的所有资料收集起来。
此次书画展荟集了我校师生书画作品265余件,这些作品题材多样,风格迥异,相得益彰,竞相争辉,既有各种书体书法作品,又有山水、花鸟、人物、石膏的中国画和手抄报,展现了我校师生书画艺术风采,同时也以丹青笔墨之形式寄情和谐社会发展,颂扬校园文化繁荣,共同谱写太平盛世书画领域的新篇章。
族谱后记大全

族谱后记大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族谱后记,是对族谱内容的总结和延伸,也是对家族历史赋予新的意义和发展。
族谱后记大全包括了对家族历史的回顾、对家族成员的纪念和追忆、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对家族未来的展望和祝福。
族谱后记记录了家族的兴衰荣辱,凝聚了家族成员的情感和认同,也承载了家族传统和价值观的传承。
家族是一个团结的群体,是几代人的血脉相连,是共同的记忆和使命。
族谱后记的编写,是对这段共同历史的回顾和总结,是对家族传统和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族谱后记中,可以记录家族始祖的事迹和功绩,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弘扬家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精神。
族谱后记也可以对家族成员的生平和事迹进行纪念和追忆,感怀家族的团结与温暖,珍惜家族的情感和记忆。
在族谱后记中,还可以对家族的发展和变迁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家族的兴衰和荣辱,思考家族的前途和使命。
族谱后记可以谱写家族发展的历程和成就,记录家族曾经的辉煌和波澜,思考家族的未来和发展,祝福家族的美好和繁荣。
族谱后记也可以对家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进行弘扬和传承,推广家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品格,传播家族的美德和风范。
家族是一个共同体,是血脉相连的亲情社群,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族谱后记的编写,不仅是对家族历史和传统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对家族关系和情感的珍视和弘扬。
家族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族谱后记是对这个主题的一次深刻的诠释和延伸,也是对这个主题的一次真挚的呼唤和祝福。
族谱后记大全,记录了家族的过往和未来,凝聚了家族成员的情感和认同,传承了家族的传统和文化,也祝福了家族的繁荣和发展。
愿家族后人能够珍惜家族传统,传承家族文化,弘扬家族精神,祝福家族未来,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幸福的家族新家园。
第二篇示例:族谱是家族历史的记载,记录了家族的血统、传承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传统的族谱已经逐渐被数字化的族谱后记所取代。
族谱后记不仅可以更方便地保存和传承家族历史,还可以记录更多的信息和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续修族谱,辨亲疏,志其木本水源。
彰扬先祖美德,记载今者事迹,后世承袭,乃世代族睦家兴之基。
xxxxx氏旧谱,动乱年一度失传,族人多次倡议续修,皆因谱牒无考束手。
欣闻xxxx村续支派谱系,存民国二十六年重序版本,引发族人续谱热情。
后查得xx族人存清朝同治四年版本,两版本为据追根溯源,实现族人修谱之愿。
自始祖迁新,迄今五百余载,其史不可谓不久。
稽考先人事迹,时代变迁中多已浸没,欲知详情而不得。
然今人业迹辉煌,如日中天,使族谱熠熠生辉。
我族各界开明人士,慷慨资助修谱事宜,且肩负发动、组织、指导之任。
其名皆记入族谱,后世敬仰,流芳百世。
此次修谱五易其稿,材料部分由xxx(东浦)受理事会委托监管,xxx(南关)组织考证,xxx(羊流)精心策划,xxx(太平庄)、xxx(南关)执笔,与各分会族人一道协作编修。
外姓xx友人,亦予以画龙点睛之助,在此深表谢意。
抚卷感叹,原以为此举容易,续修中方知艰辛。
鉴于时短墨稀,族谱难避纰缪之处,盼族人加以圈点,以利后世子嗣补遗圆满。
后记该记录哪些内容?
写后记的人,不一定非要对你族过往修谱过程有所了解,但一定要对此次整个修谱过程全面了解。
就是从修谱开始启动之时到整个修谱过程结束都清楚,才能准确记录,并且有感而发。
这点非常重要。
了解了整个过程后,你才能知道修谱过程中做过哪些事,其中有哪些艰辛、哪些曲折、哪些事让你久久难忘、哪些人让你感动得泪流满面、哪些东西让你愤慨,哪些感想让你觉得应该留给子孙。
等等。
其实,每一次修谱,都会经历过很多不同人和不同事,有好也有
坏,有赞美也有谩骂,有支持也有反对。
不光是修谱负责人有这样的感受,每一个参与修谱人都会有各自的感受。
这些都可以成为你写后记的素材。
还是那句话,越曲折的过程,越容易写出好文章,曲折本身就充满戏曲要素。
因为都是你亲身经历的,这些能触发你内心的东西,其实也是整个修谱过程的重点。
不管是人还是事,都值得你用后记记录下来。
后记要用怎么的时间顺序?
后记的顺序,按事件主次这个顺序。
这个怎么理解呢?修谱中事件是有大小区别的。
因为修谱中有几个关键要素:一:组织修谱的成员。
二、给整个修谱资金极大支持。
三、修谱重要决策。
这就是顺序。
因为这几个要素是完成修谱最核心的成因。
写文章的时候,再在其中按时间顺序来记录,后记就有重点以及次重点了。
文章也就清晰有章法。
后记用什么写作体裁?
至于后记作者想采用其他体裁,当要慎用。
作者真的有新颖的写作想法,可以用其他的体裁,写点对修谱的记载,完全可以,但不能用在后记上,放在族谱的才艺展示中就好。
因为后记只对这次修谱来个最完整的总结,给族人一个全面的交待和汇报,也给后世修谱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
家谱的序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①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用支谱。
②说明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在大多解释十年动乱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
③叙述现状:现在本族是什么情况,在****以后家族的发展情况,如今社会有志青年各奔东西等。
为了让本族以后永远保持联系,勿忘祖宗等。
④修谱贡献:***为本次修谱信息作出贡献,***提供经费,***撰写等。
⑤结
尾: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
⑥落款:a.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b.缮写***世孙***等。
家谱后记主要说明这次家谱编纂的经过、内容、有补充的或遗漏的问题,也可提出通过这次家谱编纂引人深思的看法,让后人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
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
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