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高鸿业第五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二十一章

8
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六个: (1)劳动;(2)资本存量的规模;(3)资 源配置状况;(4)规模经济;(5)知识进展; (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量的因素。 丹尼森的结论是: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
9
第四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是由美国的索洛提出的。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定包括(1)社 会储蓄函数为S=sY,式中,s是作为参数的储 蓄率;(2)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 增长; (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在上述假定(3)之下,并暂时不考虑技术进 步,可将经济中的生产函数表示为人均形式:
18
第六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一、鼓励技术进步
二、鼓励资本形成
三、增加劳动供给
19
第七节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一、经济周期含义
二、经济周期的特征
20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
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 业的波动。这种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 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P709
GDP 繁荣 繁荣 衰退 萧条 O
32
K sY K
13
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劳动数量N,有:
K N sy k
k K N
另一方面,注意到
于是k的增长率可写为:
k k
K K
N N
K K
n
最后一个等式用到了
K (k k
N N
n
于是有:
k nk
) K nK
K N
两端同除以N,则有:
经济周期曲线 时间
21
衰退
复苏
潜在GDP水平线
西方经济学第12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课件培训

一个经济周期曲线图
从 AE 即为一个周期。AC,即衰退与萧条,是收缩阶段;CE,即复苏与繁荣,是 扩张阶段。收缩阶段总的经济趋势是下降,扩张阶段总的经济趋势是上升,各阶段有 各自的特点。
繁荣阶段: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说法,假定开始时,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是国民 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其特征为社会有效需求持续增长,产品销售旺盛,批发厂商和零售商 的存货减少,纷纷向生产厂家订货。
生产者利润丰厚,投资活动得到刺激。随着投资源的增长,信用扩张, 就业率不断提高,失业率减少,劳动力和其他社会资得到充分利用。与此 同时, 由于有效需求的增长以及对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 一般 商品的物价水平及工资和利率逐渐上涨。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所谓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 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这就是说,经济发展必然出现一种开始向上,继而向 下,再重新向上的反复的周期性运动
经济学家在解释这一定义时强调三点:
(1) 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2) 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 同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 的交替。 (3)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这种波动与失 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相互影 响。因此,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 规律与根源。
(一) 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
包括以下几种模型: ➢ 1.加速原理 ➢ 2.乘数-加速模型的基本思想 ➢ 3.乘数-加速模型
萧条阶段: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21 经济增长与周期

第五节 内生增长理论
一、AK模型
(技术进步内生化)
(一)生产函数 1、总产出: Y K ( AL)1
K 1 1 1 1 Y K (a L) K a K a K L 1 Y AK Aa Y 2、人均产出 y Ak L
K Aa L
人均资本提高 如无内生技术进步
二、增长模型及基本方程
(一)生产函数: 规模报酬不变即 令
Y F (K , N )
Y F ( K , N )
Y K y F ( ,1) N N
1 N
K k N
y f (k )
f ' 0, f '' 0
生产函数图示
y
y f (k )
k
(二)资本积累
(四)新古典模型的基本结论
1、y变动的两个来源是k和A。 2、如资本收益大致等于其贡献,k差异不能很好解 释不同时期和地区的y差别,发达国家y大约是100年 前和落后国家的10倍,如抛开A,则产出弹性是1/3 时,这要求k相差1000倍,资本边际产品相差100倍。 产出弹性为1/2时,也要求k相差100倍。事实上k及其 报酬没这么大差别。 3、因此产出增长及差别的主要原因只能是技术进步 造成的A的差别。但这里只假定技术进步是外生的。
k*
k*
五、人均资本的黄金分割律
(一)黄金律
1、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 人均消费c等于人均收入y减人均储蓄sy:
c y sy f ( k ) sf ( k ) 稳态时 sy (n )k c f (k ) (n )k
黄金律:
dc f '(k g ) (n ) 0 f '(k g ) n dk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致力于研究经济现象、解释经济规律和指导经济政策。
它源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经历了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观点。
本文将介绍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根据供求关系,市场价格和数量在自由竞争下会自动调整,形成市场均衡。
供给方追求利润最大化,需求方追求效用最大化,通过市场交互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认为,人们对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即边际满足度递减。
个体在有限的资源下,通过比较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来做出最优决策。
3.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认为,自由市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达到最优结果,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等。
政府干预可以修正市场失灵,提升经济效率。
4.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等。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涉及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因素。
5.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分支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测量与分析。
宏观经济学也研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
6.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交互的分支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企业行为、市场结构等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
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个体行为和市场交互,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7.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政府行为和政府决策的分支学科。
它认为政府官员也是有个人利益和动机的,政府决策可能受到个人利益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政府决策的效率和公正性。
8.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的分支学科。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理论是该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虽然常常被人们视为同义词,但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它们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理论解释。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定义。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经济增长主要指的是社会总产品(GDP)或国民收入的总量增加,是一个数量性的概念。
而经济发展则更加综合和深刻,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等方面,是一个全面性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必然趋势。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这种增长往往伴随着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污染以及社会贫富分化等问题,从而引发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批判。
然而,马克思主义并不认为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的全部。
相反,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发展应当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根本目标,要求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实现生产关系的社会化、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而经济发展则是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
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增长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保障。
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理论既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批判,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原则。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一、选择题1、经济增长最基本的特征( ).A、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B、技术进步;C、制度和意识的调整;D、社会福利的增加;2、经济周期中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B、萧条和复苏;C、繁荣和衰退;D、衰退和复苏;3、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B、衰退、萧条、复苏、繁荣;C、萧条、复苏、繁荣、衰退;D、复苏、繁荣、衰退、萧条;4、经济周期的中心是().A、价格的波动;B、利率的波动;C、国民收入的波动;D、就业的波动;5、持续时间约为15~25年的经济周期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
A、基钦;B、朱格拉;C、库兹涅茨;D、康德拉季耶夫;6、下列各项中属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的是()。
A、投资过度论;B、心理周期论;C、消费不足论;D、太阳黑子周期论;7、根据哈罗德模型,当资本—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20%时,则经济增长率为()。
A、5%;B、20%;C、25%;D、80%;8、加速原理表明()。
A、GDP增加导致投资的多倍减少;B、GDP增加导致投资的多倍增加;C、投资增加导致的GDP多倍增加;D、投资增加导致的GDP多倍减少;9、强调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模型是( ).A、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B、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C、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D、增长极限论;10、经济活动之所以发生周期性的波动,是由于( )。
A、乘数的作用;B、加速数的作用;C、技术变动的冲击;D、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二、判断题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
()2、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技术进步。
( )3、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 )4、朱格拉周期是一种短周期.()5、经济增长最基本的标志是技术进步。
( )6、刺激消费水平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
( )7、加速原理断言GDP的增加导致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8、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西方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其基本理论为我们解释和理解经济现象和问题提供了框架。
本文将以清晰、简明的语言描述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分析其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供给与需求理论供给与需求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根据该理论,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是由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供给指的是市场上可供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表示市场上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
当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市场将实现价格的稳定和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根据该理论,人们对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是根据每单位增加的消费量产生的边际效用来衡量的。
边际效用递减的概念表明,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这对于人们在决策过程中的选择和效用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国家或个人应该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然后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所需的商品和服务。
这种专业化和贸易的方式可以提高整体福利,并促进经济增长。
四、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评估经济决策的方法。
通过比较成本和效益,该方法帮助我们判断某项政策或项目是否值得实施。
成本效益分析广泛运用于公共政策领域,用于评估政府的投资和干预措施是否合理和有效。
五、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两个重要工具。
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控经济活动,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则通过政府的税收和支出来调整经济运行,推动经济增长和调节收入分配。
六、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情况。
西方经济学认为市场失灵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垄断等问题。
在这些情况下,政府干预和调节成为必要手段,以确保经济的效率和公平。
七、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和发展是西方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三)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 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的 一种政策手段。
四、货币政策的类型 (一)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主要措施: 一是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二是降低再贴现利率 三是公开市场业务 “道义劝告”
(二)调节性货币政策和非调节性货币政策
1.调节性货币政策 指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 不断地调节货币供应量 2.非调节性货币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并不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 不断地调节货币需求,而是把货币供应量固定在预定水平上。
四、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
(一)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二)财政政策的时滞效应 (三)财政政策的政治阻力
第三节
一、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率和汇率水平等, 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经济周期概论
(一)消费不足周期理论 (二)投资过度周期理论 (三)纯货币周期理论 (四)创新周期理论 (五)心理周期理论 (六)太阳黑子周期理论 (七)政治性周期理论
三、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1.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产出的变动与投资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设资本-产出比率固定不变: v =K/Y,其中K是 存量,Y是流量,K>Y,所以v>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与发展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
西方经济学家们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许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理论。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西方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并探讨它们的应用和影响。
1. 扩展的索洛模型
扩展的索洛模型是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该模型从生产、投资、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等多个方面考虑,分析了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扩展的索洛模型认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着长期而积极的影响。
通过增加生产力和降低成本,技术进步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2. 新古典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因素。
新古典增长理论关注的是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和效率问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
3.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该理论关注的是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认为,良好的经济制度可以提供稳定的产权保护和契约执行机制,促进经济的发
展。
同时,制度经济学还强调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主张政府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和提供公共产品。
4.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是基于制度经济学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了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它认为经济制度不仅包括法律法规等形式规则,还包括非正式规则和社会习惯等。
新制度经济学以交易成本理论和契约理论为基础,分析经济主体在不完全契约环境下的行为和决策,并研究制度变迁和制度演化的机制。
5. 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理论
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通过创新,企业可以改进产品和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并推动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包括扩展的索洛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和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释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它们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