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技术 专科 课程

合集下载

【参考借鉴】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参考借鉴】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专业拓展能力
具备一定的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化运行与控制的新技术自学与应用能力,借助字典等工具对简单英文资料进行阅读,通过课程设计、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预就业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
七、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序号
典型工作任务
1
自动化设备上计算机操作与维护、计算机制图
2
智能配电柜的设计、安装和维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
文体素质
具有体育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及基本体育技能、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及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具有体育比赛欣赏能力、达到教育部大学生身心健康标准。
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生理卫生及人口健康保健讲座
3
对PLC、变频器、触摸屏等基本自控设备进行安装、操作及调试。
4
智能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
5
对智能化控制系统设备进行改造。
6
根据智能化电器使用及技术状况,确定设备检查和修理周期,负责编制设备年、季、月度维修计划;
7
管理智能化电气设备和售后服务
八、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核心课程1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后续课程:综合智能化实训
核心课程2小型智能控制系统集成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参考学时:148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是结合功能集成、综合布线、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进行讲解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把握智能化控制系统理念、软件界面控制等。最终要实现小型集成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前期课程:维修电工实训;CAD应用技术等;
2016-2017级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级应用工程师、工程项目设计人员
车联网、智 能电子产品
生产
工业机器人调试组装技工 智能电子产品研发
智能电子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
技术主管、工业机器人高级工程师 产品研发助理、软件设计助理、单片机工程师助理
、PCB绘图员、硬件设计助理 销售代表、销售工程师、技术工程师、售后服务员
智能电子产品测试质检
四、培养目标
附件3: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60304)
1、学制与学历 学制三年(最长六年) 专科
2、招生面向 普通高中毕业生
三、就业面向
“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的发布,预示国内急需大量具有先进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在机械、电气
、加工制造等行业,从事智能控制技术领域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智能控制领域
(1)智能控制系统开发的概述和智能家居系统开发体系结构 (2)开发智能控制系统的通信标准协议。 (3)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平台。 (4)智能控制系统应用开发实例。
(二)主要综合实践(职业技能)训练及教学要求
名称
训练目标
实训内容
智能控制系 统综合实训
通过案例使学生掌握 智能控制产品的设计、
智能控制的基本知识 规划到整体实践过程
合规划 能熟练进行各个 布线系统组网
能熟练智能终端 开发平台
产品创新研 发与电商创 业推广
掌握智能家居的产品 智能家居各种产品、创
创新思维和开发,通 新研发、电商推广
过电商平台进行推广
校内实训室和 校外实训基地
能熟练运用各种 智能家居设备进 行组建技术,并 创新研发进行电
商平台推广
八、专业基本条件
1.师资
(1)智能制造的发展历史,国内外现状,应用方面。 (2)机器人的总体及机械结构设计、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视觉技术、庄安琪 技术。 (4)应用案例分析。

《智能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智能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智能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智能控制技术课程学分:4课程学时:64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本科三年级学生授课教师:X一、课程目标1. 理论目标:使学生掌握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了解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和调试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智能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3. 创新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1. 智能控制技术概述1.1 智能控制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智能控制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2. 智能控制理论基础2.1 模糊控制理论基础2.2 神经网络控制理论基础2.3 遗传算法控制理论基础3. 智能控制方法3.1 模糊控制方法3.2 神经网络控制方法3.3 遗传算法控制方法4. 智能控制系统设计4.1 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原则4.2 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步骤4.3 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案例分析5. 智能控制系统应用5.1 智能控制系统在工业领域的应用5.2 智能控制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5.3 智能控制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智能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

4. 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和调试方法。

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4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成绩:占30%,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等。

3. 期末考试成绩:占30%,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智能控制技术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理解。

1. 教材:《智能控制技术》,作者:X,出版社:,年份:。

六、课程安排1. 第12周:智能控制技术概述2. 第34周:模糊控制理论基础3. 第56周:神经网络控制理论基础4. 第78周:遗传算法控制理论基础5. 第910周:模糊控制方法6. 第1112周:神经网络控制方法7. 第1314周:遗传算法控制方法8. 第1516周:智能控制系统设计9. 第1718周:智能控制系统应用10. 第1920周:复习、考试七、教学要求1. 学生应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智能控制技术二'专业代码460303三、入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或普通高中学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

四'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实行弹性学制,最多可延长至 5 年。

五'职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职业面向主要为制造领域的行业企业,从事智能控制系统安排、工作站维护保养、安装调试等工作,见表l-lo表bl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主要职业面向六'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面向生产制造、服务管理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相关电气设备的安装、编程、调试、运行维护和设备管理等工作,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素质,掌握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等知识,具备向智能控制技术及其相关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改造与集成应用及售前售后服务等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七、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特别强调爱国主义、爱岗敬业、国防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2)具有优良的智能控制技术工作的业务素质,不但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专业技能;(3)具有掌握智能控制技术操作维护及运营,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准确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沟通与协调,合作意识强;(4)具有良好的应用文写作、普通话、计算机人文科学等素养,而且有一定的业余爱好,具有理性、开朗、易与他人合作共事的健全人格和良好气质;(5)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身体健康,对外界适应力强,有一定的心理调节与承受能力,积极向上,沉着果断,能承受各种困难和挫折。

2.知识要求(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知识、英语和计算机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数学知识,体育与健康等基础知识;(2)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电工电子、电气控制、电机驱动与控制等专业知识;(3)掌握机械图、电气图等工程图绘制的基础知识;(4)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相关知识;(5)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知识以及维修能力;(6)掌握电工仪表使用能力,机械、电气识图知识、软件制图知识、基础电工知识、安全用电知识、液压与传动知识、电子线路基础知识;(7)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的专业知识;(8)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集成应用相关知识;(9)了解MES系统、工控网络、数据库、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与应用的相关知识。

人工智能课程大纲课程体系:人工智能(高职高专)课程体系 - v3.0 20191212

人工智能课程大纲课程体系:人工智能(高职高专)课程体系 - v3.0 20191212

中智讯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高专)业核心课第二学期:共计24学分,实践课2周第三学期:共计19学分,实践课3周第四学期:共计19学分,实践课4周第五学期:共计8学分,实践课8周第六学期:共计16学分,顶岗实习8周,毕业设计8周公共选修课:共计10学分,分别在第二第三学期完成其他特色课程可根据学校情况酌情修改增加AI+智能产品实训0 | 4周信息类通识课488 | 24信息类任选课160 | 0毕业设计| 顶岗实习0 | 0 | 10周AI+自动驾驶实训0 | 4周AI+安防监控实训0 | 4周AI+智能生产实训0 | 4周AI+智能语音实训0 | 4周AI+消费电子实训0 | 4周实践课限选课核心课基础课信息类通识课488 | 24C 语言程序设计32 | 32计算机网络32 | 32488 | 24信息类任选课160 | 0毕业设计| 顶岗实习0 | 0 | 10周AI+智能产品实训0 | 4周AI+自动驾驶实训0 | 4周AI+安防监控实训0 | 4周AI+智能生产实训0 | 4周AI+智能语音实训0 | 4周AI+消费电子实训0 | 4周信息类通识课488 | 24信息类任选课160 | 0毕业设计| 顶岗实习0 | 0 | 10周AI+智能产品实训0 | 4周AI+自动驾驶实训0 | 4周AI+安防监控实训0 | 4周AI+智能生产实训0 | 4周AI+智能语音实训0 | 4周AI+消费电子实训0 | 4周。

14版《智能控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4版《智能控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401061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课
学分
2
总学时
32
开课学期

修读类别
选修课
开课单位
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
适用专业
自动化
先修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仿真、现代控制理论、专业英语
主讲教师
梁雪慧董恩增
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比例
考试课;
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20%,实验占10%
课程概要
智能控制技术基础是工科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选修课。相对于传统控制理论及方法,该门课主要介绍一些先进的、有一定数学基础的控制方法及其应用,例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等。
4.习题课、课外作业、答疑和质疑
(1)习题课:安排在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模糊控制系统等章节中。
(2)课外习题:罗兵《智能控制技术》,2011年3月第1版,第一章1、3、6,第二章3、4、5、6、7、8,第三章1、4、6,第四章1、3,第五章1、2、4。
(3)答疑和质疑
每两周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至少安排一次答疑或质疑。
5.考试环节
掌握:神经网络模型分类、前向神经网络及BP算法、动态网络特点与Hopfield网络
难点:前向网络及BP算法、神经网络控制。
第四章专家控制系统(4学时)
教学目的:
理解:专家系统的概念、专家控制的知识表示与推理、直接专家控制系统、间接专家控制系统等;
掌握:专家控制系统概念、专家控制系统结构与原理、专家控制的应用领域。
教学目的及要求
拓宽专业知识面,了解先进的控制理论及其应用领域,掌握基本的智能控制系统原理及其设计方法;学会应用MATLAB模糊工具箱实现模糊控制器的设计,通过仿真试验,分析控制器的应用效果,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能力。课程采用双语授课,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外文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并了解国际智能控制领域的最新动态。

智能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智能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智能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智能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2. 学会分析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的智能控制算法;3. 掌握智能控制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其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智能控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问题解决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处理和分析智能控制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智能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创新实践的欲望;2. 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认识到我国在智能控制领域取得的成就,树立民族自豪感;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遵循科学道德,尊重知识产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信息技术基础,对智能控制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智能控制原理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智能控制原理概述:介绍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智能控制基本概念及其与传统控制的区别;- 智能控制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 智能控制的应用领域及前景展望。

2. 智能控制系统组成与分类:分析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分类,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常见智能控制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智能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

3. 智能控制算法及其应用:学习常用智能控制算法原理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算法的原理及优缺点;- 智能控制算法在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智能控制算法的编程实现及调试方法。

智能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

智能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

智能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他们在自动化、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基本技能和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特点;掌握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智能控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进行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智能控制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探索新知识、新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智能控制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3.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介绍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方法,如专家系统、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等。

4.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讲解智能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无人机、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应用。

5.智能控制技术的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智能控制系统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让学生掌握智能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智能控制系统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提高他们探索新知识、新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控制技术
1. 引言
智能控制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一种技术。

它结合了传感器、执行器、数据处理和决策系统等多种技术,能够实现对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智能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工业控制、交通系统、能源管理等。

2. 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智能控制技术的核心是建立一个能够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智能决策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数据处理和决策系统等组成部分。

2.1 传感器
传感器是智能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将系统中的各种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

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以获取系统的准确数据。

2.2 执行器
执行器是智能控制技术中负责执行控制命令的装置,它能够根据控制信号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执行器的种类有很多,如电动机、液压马达等。

2.3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智能控制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它负责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系统的状态和性能指标。

数据处理可以利用各种算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

2.4 决策系统
决策系统是智能控制技术中的核心,它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和预设的控制策略,生成控制命令并发送给执行器。

决策系统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如PID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

3. 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以工业控制、交通系统和能源管理为例进行介绍。

3.1 工业控制
在工业生产中,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通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

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错误。

3.2 交通系统
智能控制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交通信号控制和交通流优化方面。

通过对交通流量和车辆位置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交通状况调整交通信号的灯光时间,从而优化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

3.3 能源管理
智能控制技术在能源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能源消耗的监测和控制方面。

通过对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能源的供需情况,调整能源供应的策略,从而实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

4. 智能控制技术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控制技术虽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数据处理和决策系统的算法优化、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性能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

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算法优化: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数据处理和决策系统的算法,提高智能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发展:研发更加高精度和高性能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提高智能控制系统的感知和执行能力。

•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智能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系统被恶意攻击和故障。

5. 结论
智能控制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且前景广阔的技术,它能够实现对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通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实现对系统的优化控制。

随着算法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将在各个领域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