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社会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参与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

社会参与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而社会参与作为一种积极的行为,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参与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社交网络的扩展社会参与可以帮助老年人扩展社交网络,增加社交圈子。
老年人经常参与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养老院活动等,与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交流,增加了他们的社交机会。
丰富的社交网络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减轻他们的孤独感,提高生活质量。
二、心理健康的维护社会参与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活动,老年人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增加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参与社会活动也提供了老年人分享经验、交流观点的平台,他们能够感到被倾听和接受,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三、身体健康的改善社会参与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着积极影响。
参与各种活动能够增加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机会,提高体力和耐力。
此外,社会参与还能够降低老年人患痴呆症等认知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积极的社交参与可以刺激老年人大脑活动,保持大脑的灵活性,延缓认知能力的下降。
四、智力活动的促进社会参与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也促进了他们的智力活动。
参与书法、音乐、舞蹈、绘画等活动,可以锻炼老年人的大脑,提高认知能力。
这些智力活动对老年人预防认知障碍、保持思维敏捷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社会参与的机会和活动形式多样,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智力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传承和社会互动的推动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受益者和传承者,在社会参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许多老年人积极参与各类志愿者和社区活动,传承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与年轻人的互动,可以促进代际间的交流和理解。
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不仅可以使他们自身受益,也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社会参与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扩展社交网络、维护心理健康、改善身体健康、促进智力活动以及推动传承和社会互动,老年人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注,提高生活质量,并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老龄化社会下如何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老龄化社会下如何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现象。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不仅关系到老年人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性1、促进身心健康参与社会活动能够让老年人保持思维活跃,锻炼认知能力,预防老年痴呆等疾病。
同时,社交互动还可以减轻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增强心理韧性,提升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2、实现自我价值老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他们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实现自我价值。
3、减轻社会负担积极参与社会的老年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
例如,他们可以参与志愿服务、照顾孙辈等,为社会节约资源。
4、促进社会和谐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有助于增进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的理解和交流,促进代际和谐,营造一个包容、友善的社会环境。
二、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因素1、健康状况身体的健康是老年人参与社会的基础。
慢性疾病、行动不便等健康问题可能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和能力。
2、经济状况经济收入较低的老年人可能会因为担心费用问题而放弃参与一些社会活动。
3、教育水平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往往更有意愿和能力参与社会活动,而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可能在获取信息和适应新环境方面存在困难。
4、社会支持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对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至关重要。
缺乏家人的理解和鼓励,或者社区没有提供合适的机会和平台,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参与积极性。
5、技术应用能力在数字化时代,一些社会活动需要使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但很多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低,这也成为他们参与社会的障碍之一。
三、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策略1、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讲座、体检等活动,提高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重视,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疾病,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
老年人参与社会劳动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年龄和性别对老年人劳动参与率的影响主要 体现在个人身体状况、家庭责任、社会角色 认知等方面。低龄老年人身体状况相对较好 ,更愿意参与社会劳动;而高龄老年人由于 身体机能下降等原因,劳动参与率相对较低 。男性老年人在传统观念中承担更多的家庭
责任和社会角色,因此劳动参与率较高。
02
影响因素之个人特征
影响因素之心理与态度因素
工作动机与热情
内在动机
老年人可能出于个人兴趣、实现 自我价值等内在原因而参与社会 劳动。这种内在动机可以激发他 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责任感与使命感
一些老年人可能抱着为社会做贡 献、传承经验等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与工作,这种情感能够增强他 们的工作动力。
工作满意度与归属感
工作环境满意度
终身学习
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老年人,更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持续提 高自己的劳动价值。
技能与经验
01
02
03
职业技能
拥有特定职业技能的老年 人,在劳动市场上往往具 有竞争力,更容易找到适 合自己的工作。
工作经验
丰富的工作经验是老年人 在社会劳动中的一大优势 ,有助于他们在某些领域 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心理调适能力
01 02
适应新环境
老年人在参与社会劳动时,可能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团队氛围等。 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的老年人,能够更快地适应这些变化,更好地 融入工作。
应对压力与挑战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压力和挑战,老年人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化解压力。
03
保持学习与创新
影响因素
老年人就业行业分布受到行业特点、技能要求、工作强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服务业、轻工业等行 业对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工作强度适中,更适合老年人参与;而高科技、重工业等行业对技能要求和 工作强度较高,老年人参与的比例相对较低。
老年人社会参与度调查报告

老年人社会参与度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加。
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本次调查针对某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广泛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96份,有效回收率为89.6%。
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程度、参与活动类型、参与动力、参与障碍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3.1 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程度根据调查结果发现,88%的老年人参与了至少一项社会活动,其中50%的老年人参与了两项以上的社会活动。
在社会组织中,59%的老年人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23%的老年人加入了养老俱乐部或协会。
此外,还有19%的老年人参与了户外运动和体育活动。
3.2 参与活动类型在老年人的参与活动类型中,引人注目的是文艺、娱乐和文化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73%的老年人参与了文艺、娱乐和文化活动,比如参加老年合唱团、学习书法、参观博物馆等。
还有42%的老年人参与了社区或邻里活动,例如参加街坊聚会、社区义工活动等。
3.3 参与动力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动力是增加社交和交友机会(68%),其次是追求健康和快乐生活(51%),提升自我价值和获得成就感(38%)。
另外,7%的老年人表示是因为家人或朋友的鼓励才参加活动。
3.4 参与障碍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面临的障碍主要有身体健康问题(43%)、交通不便(32%)和活动场所缺乏无障碍设施(21%)等。
部分老年人也表示担心参与活动会耗费较多的经济支出(15%)。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总体较高,其中以参与文艺、娱乐和文化活动最为普遍。
增加社交和交友机会是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动力。
然而,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仍存在一些障碍,如身体健康问题、交通不便等。
为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社交和文化活动供老年人选择参与。
近30年来关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研究的综述

近30年来关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研究的综述关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研究综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社会参与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近30年来,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老年人社会参与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本文旨在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概念与意义老年人社会参与是指老年人自愿参与社会各类活动,包括经济、文化、教育、政治等领域。
老年人社会参与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老年人社会参与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自我价值感、增强社会联系,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参与能力。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支持等,这些因素对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意愿和方式产生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政策、社区环境等,这些因素决定了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机会和条件。
三、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现状与问题目前,老年人社会参与程度普遍较低,存在参与意愿与实际参与能力不匹配、参与领域有限、参与形式单一等问题。
此外,还存在老年人在社会参与中遭受歧视和排斥的现象。
这些问题制约了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发展,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四、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策略与建议为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老年人社会参与提供政策支持。
其次,社区应加强老年服务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参与机会和平台。
此外,家庭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关注和支持,提高老年人的参与意愿和实际能力。
五、未来研究展望尽管近30年来关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例如,如何根据不同老年群体的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参与策略;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便利性;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老年人社会参与评价体系等。
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2年第36期No.36袁2022经济研究导刊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不断加剧,已成为政府和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截至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6%[1]。
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避免老年人与社会脱节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对此,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2]。
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不仅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之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当前我国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率仍较低,且参与活动主要以休闲娱乐类为主,对于能力提升、社会交往等类型的活动参与仍较少。
CGSS2015的数据中包含了休闲娱乐类、能力提升类、社会交往类三大类社会参与相关的问题,故本文在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stata 进行数据清理,进而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可行性路径。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关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研究,目前学界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界定、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和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路径三个方面。
在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界定方面,国外学者认为社会参与是指个人与其他人一起参加的活动[3],国内的大部分学者则认为社会参与是满足人们安度晚年的需要[4],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参与能够提升人的发展高度[5]。
关于其分类,裴晓梅认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主要分为娱乐活动、公益活动和有偿活动三种[5];谭景艳将老年人社会参与划分为家务型、休闲娱乐型、社交型三类[6];彭定萍按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组织性进行划分,将社会参与分为无组织、半组织和有组织的参与活动三种[7];而谢立黎、汪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模式主要包括高参与型、低参与型和家庭照顾型[8]。
社会参与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社会参与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会参与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
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对个体和社会都至关重要,因此,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首先,社会参与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往往会感到孤独和失去存在感。
通过社会参与,老年人能够拓宽社交圈子,结交新朋友,体验社会的多样性,与他人保持沟通,减少孤独感。
参与社会活动还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内容,让他们体验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提升生活的多样性和充实感。
其次,社会参与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可以刺激他们的身体活动,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体格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从简单的健身活动到参与社区义工,老年人可以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保持身体活力和健康状况。
此外,社会参与还能够提升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和智力活跃度,对预防老年痴呆等认知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另外,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也不可忽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能会面临失去亲人和朋友,经历疾病和失能等多种挑战。
社会参与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支持网络,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通过关注和帮助他人,老年人可以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此外,社会参与还对老年人的自我认同和价值感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退休,老年人往往会面临身份转变和社会角色的改变。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老年人可以保持自己对社会的归属感,找到新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追求。
社会参与可以让老年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经验,为社会作出贡献,树立自我价值感。
总之,社会参与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它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自我认同和价值感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社会各界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共同构建一个关爱、关怀老年人的和谐社会。
社区及老年人现状分析及措施

社区及老年人现状分析及措施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人口在社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社区及老年人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首先,社区设施不完善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许多社区缺乏老年人友好型的设施,如无障碍通道、安全护栏、设备齐全的公园等。
这给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了困难。
其次,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不高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由于身体健康和技能退化的原因,许多老年人缺乏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导致他们处于社会边缘化的状态。
另外,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不少老年人由于缺乏合适的医疗服务和专业的健康指导,导致健康问题逐渐加剧,这给他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解决措施
为了改善社区及老年人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社区设施建设。
增加社区内的老年人友好型设施,改建无障碍通道,设立健身设施等,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增加社区活动和服务。
举办针对老年人的社区活动,如康体讲座、文化展览等,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社交和研究机会,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
3. 加强老年健康服务。
设立专门的老年健康咨询中心,提供健康检测和指导,开展健康讲座,指导老年人正确的养生方式,增强他们的身体健康。
4. 增加社区志愿者力量。
组织培训志愿者,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社交陪伴、代办事务等服务,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和关心。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改善社区及老年人的现状,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他们的社会参与度,营造一个更加友善和关爱的社区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社会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付丽娟来源:《社会与公益》2021年第01期摘要: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对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社会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发现老年人倾向于参与社区村居选举、决策和讨论等社会活动形式,而较少参与志愿组织、老年协会和妇女组织等社会活动。
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肯定了性别、受教育年限、是否有配偶、是否有工作、是否为本地人、社交生活满意度、居住地环境满意程度、是否参加养老保险等8个变量对老年人社会参与具有显著影响。
老年人是否认为自己是本地人对社会参与的影响强度最大,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妇女的社会参与状况。
关键词:老年人;社会参与;影响因素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随着我国社会的长足发展,人口结构老龄化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
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人24 94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7.9%,65周岁及以上老人16 65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9%。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缓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最佳政策框架[1],而积极老龄化的核心与精髓正是社会参与[2]。
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受到个人、家庭及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如何掌握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现状,深入了解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积极因素,激发老年人对于社会参与的主观意愿,改善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客观条件,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数据来源本文所用数据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起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①(Chinese Social Survey,CSS),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时间为2017年,调查方式为概率抽样的入户访问形式。
本文研究对象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60岁,平均年龄为64.25岁。
共获取有效样本2416个,其中男性老年人占49.9%,女性老年人占50.1%,城镇老年人占48.5%,农村老年人占51.5%。
问卷中关于被访问者本人的基本特征包括城乡、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生活质量状况等指标。
反映老年人社會参与活动情况的问题是“最近两年,有没有参加过下列事情?”,这些活动包括与他人或网友讨论政治问题,给报刊、电台、网络论坛等媒体反映社会问题,向政府部门反映意见,参加政府/单位/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参加村(居)委会选举,参加所在村居/单位的重大决策讨论,参加自发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如义务献血、义务清理环境、为老年人、残疾人、病人提供服务,参加宗教活动,参加罢工/罢市/罢课/静坐/示威/游行等行动,参加线上/线下集体性维权行动等10项,每一项活动有两种答案:参加过和没有参加过。
三、结果(一)老年人社会参与分布状况图1为老年人在各种社会参与类别中的总体分布情况。
总体来看,老年人参加村(居)委会选举的比重最高,达到41.3%,老年人参加罢工/罢市/罢课/静坐/示威/游行等行动的比重最低,几乎为零。
老年人参加社区、村居活动的比重相对较高,对于一些集体性的活动参与积极性较低。
图2、3、4是老年人性别、城乡和工作情况在各种社会参与类别中的分布情况。
从分性别的老年人在社会参与各个类别中的分布来看,除宗教活动外,男性老年人在其他类别中的参与比重均高于女性老年人;在老年人参加居委会选举和参加所在村居的重大决策讨论方面,男性的参与比重比女性更大。
从分城乡的老年人在社会参与各个类别中的分布来看,农村老年人参加居委会选举的比重显著高于城镇老年人,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参与其他类别的比重相差不大。
城镇老年人社会参与比重相对农村老年人更高。
从分工作的老年人在社会参与各个类别中的分布来看,有工作的老年人参加村居委会选举的比重显著高于无工作的老年人,二者在参与一些社区村居举办的活动方面比重存在一定差距,参与一些集体性的活动时比重差距不大。
(二)老年人社会参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是老年人社会参与。
本研究中老年人只要在10个活动项目中参加其中任意一项或几项都计为“参与”,没有参加任何活动计为“不参与”。
自变量从个人及家庭层面、生活质量层面、社会保障层面3个维度选定,详见表1。
将表1的15个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得到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发现,性别、受教育年限、是否有配偶、是否有工作、是否为本地人、社交生活满意度、居住地环境满意程度、是否参加养老保险等8个变量在0.05水平上显著。
说明男性、受教育年限越高、家庭人口数越高、有工作、认为自己是本地人、休闲娱乐活动满意度高、居住环境满意度高、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社会参与意愿更高。
在这些具有显著性影响的自变量中,是否为本地人这一变量的OR值为1.7,表示自己是本地人的老年人社会参与发生比是不认为自己是本地人的老年人的1.7倍,这一变量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最为强烈,表明老年人社会归属感越高,社会融入越好,越有利于其参与社会活动。
四、结论与讨论通过对2017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中老年人社会参与状况分析发现,老年人参加村(居)委会选举的比重最高,参加社区、村居活动的比重次之,而一些集体性的活动参与积极性较低;从性别看,男性老年人在除宗教外其他类别中的参与比重均高于女性老年人;从城乡分布来看,农村老年人参加居委会选举的比重显著高于城镇老年人,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参与其他类别的比重相差不大;从工作情况来看,有工作老年人社会参与比重相对无工作老年人更高。
由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差异,农村相对落后,农村老年人不得不仍然通过劳动来获得收入,农村老人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3-4]。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个人层面中的教育年限、工作情况、配偶情况,生活质量层面的社交生活满意度和居住环境满意度,以及社会保障层面中的养老保险对老年人社会参与有显著影响。
在个人层面,性别变量对老年人社会参与具有显著影响,男性老年人社会参与明显高于女性老年人,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5]。
另外,教育年限、工作情况、配偶情况等变量对老年人社会参与情况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与无工作的老年人相比,有工作的老年人社会参与更积极,这是由于有工作的老年人收入较高,参与意识较强。
与无配偶的老年人相比,有配偶的老年人社会参与更积极。
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会受到婚姻状况影响,妻子对丈夫的文化期望会影响其参加公益活动[6]。
接受教育水平越高,老年人参与社会积极性越高,这是由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拥有工作的机会更多,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社会参与更积极[7]。
在生活质量层面,社交生活满意度和居住环境满意度对老年人社会参与具有显著影响。
社交生活满意度对老年人社会参与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社交生活也属于社会参与,社交生活满意度越高,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欲望越高,从而促使老年人更加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研究表明,生活满意度对老年人社会参与有积极影响[8]。
在我国,居住方式是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例如与孙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往往扮演着照顾孙子女的角色[9],从而使得其在家庭方面的参与度和贡献更高[10]。
宜居的社区环境能够为老年人的社区参与提供安全、舒适、方便的环境支持,促使他们走出家门,更加便捷地参与社区活动。
在社会保障层面,社会保障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提供了条件,参加养老保险的老年人社会参与积极性更高[11]。
这一类老年人经济水平相对较高,所以经济的宽裕程度也是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要改善老年人社会参与状况,实现积极老龄化,就必须从个人家庭、生活质量、社会保障层面着手。
各个层面共同努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满意度,进而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度,实现积极老龄化。
注释①该调查是双年度的纵贯调查,目前,2019年中国社会调查正在开展中。
本文使用2017年数据。
参考文献[1]高畅畅,胡萱婷,黄明辉.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路径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9(17):52-54.[2]陆杰华,李月,郑冰.中国大陆老年人社会参与和自评健康相互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CLHLS 数据的检验[J].人口研究,2017(1):15-26.[3]杜鹏,谢立黎.中国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队列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4(6):3-11.[4]贺雪峰.农村社会结构变迁四十年:1978—2018[J].学习与探索,2018(11):59-65.[5]张艳平.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J].智库时代,2019(9):250-252.[6]Donato KM,Piya B and Jacobs A. The Double Disadvantage Reconsidered: Gender,Immigration, Marital Status, and Global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in the 21stCentury[J].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2014(1):335-376.[7]谢立黎,汪斌.积极老龄化视野下中国老年人社会参與模式及影响因素[J].人口研究,2019(3):17-30.[8]王一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J].老龄科学研究,2017(8):55-65.[9]孙鹃娟,张航空.中国老年人照顾孙子女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3(4):70-77.[10]谢立黎.中国城市老年人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7(1):55-65,73.[11]刘延芳.社会保障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支持作用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2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