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基层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菌 、 动杆菌 ; 不 革兰阳性菌 13 , 19 ; 1 株 占2 .% 真菌 9 株 , 1 .%。革兰 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 、 2 占 80 头孢 哌N/ 巴坦 、 舒 阿 米卡星较敏感 。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相当严重 , 但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敏感 。分离 出产 E Bz4株 , 甲氧西林葡 萄 S I3 耐 球菌 ( R )5 。结论 M S5 株 在下 呼吸道感染 中,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 为主 , 混合 感染 占了一定 的比例 , 引起 临床重 应
(0 1 )tis f rm ngtebcl 132 .% ) t i f r —oiv at a n 2 1 .% )sa s fug.h ot 6 .% sa Ga -eav aii 1( 19 rn o i l, sa s G a psi bc r d9 (80 rn o m te e a i ti f i e s rn o n T m
i o tn r - e aie p t o e r su o n s o F, n s E c ei i oi A ieo a tr Sr is o rm- e aie b ce a mp r tG a n g t ah g n wee P e d mo a  ̄ l io a, sh r h a c l , cn tb ce . t n f G a n g t a tr a m v s l g c a v i w r u c pi l t i p n m eo ro e s b ca m da k cn G a p s iec c i e s o e e e o sd u rss n e b t l ee s se t e o mie e c fp z n / u a tm a mia i . rm- o i v o c h w d v r s r u r g eit c , u l b e l t b y i a a o e w r u c pie t a c my i 3 t is o S L n 5 s an fMR r d cn a tr r ee td. o dt in ft m e es s e t ov o c h v n n. 4 s an E B sa d 5 t i o S p o u ig b ce a wee d tce C n t o r f rs i s Grm- e aie a et e ma ah g n n L w rrs i tr r c fcin. s p y a e t n t x d ifcin whc c u is a n g t r h i p t o e si o e ep r o y t ti e t v n a a n o We mu t a t n i o mie ne t i h o c p e t o o
呼吸道感染患者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

系。真菌的黏附是 其定 居和侵袭 组织 的先决条件 , 有学者报
道, 黏附于颊黏膜上皮细胞 的白色念珠菌 的芽管形成既快又 多。 此外还与呼吸系统的解剖特点有关。 呼吸道黏膜的温度 、
湿度和酸碱度均适宜于它们的生长。
药敏结果显示 , 分离的菌株对两性霉素 B 氟康唑 、 、 伊曲 康唑和酮康唑 的敏感 率较高 , 均为 10 对 5 氟胞嘧啶的耐 0 %, 一 药率较高 。由于抗菌药物 的广泛 应用 , 从而使一些常见菌株 耐药性增加 。近年来 , 随着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 人体正常 菌群 中敏感株被 杀灭或抑制 ,致使机会致 病菌得 以恶 性繁
殖. 终致菌群失调 , 造成二重感染 。因此 , 建议对患者早期做 好细菌定量分析及 药敏度试验 ,在使用抗 菌药疗效不 佳时,
应考虑耐药菌株 和新菌株致病 的可能 , 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 使用 , 以防菌群失调 。同时还应重视呼吸道真菌感染 的预防,
孢 子菌感染 者分别对 两性霉 素 B 酮康唑 、 、 氟康 唑 、 曲康 唑 伊
品 检定 所
2 结 果
珠菌最多 . 与文献 [ 3 这 2 报道 基本 一致 , 这可能 与不合理使用 抗生 素有关 , 因为不合理 的抗 生素应用 , 直接 或问接地损害
了机 体的防御功能 , 导致菌群失 调 . 加上 白色念珠 菌胞壁上
的甘露多糖及其分解产 物可明显抑制细胞 免疫 功能 , 易引 极
16例 白色念珠 菌感染者分别对抗真菌药两性霉素 B 0 、酮康 唑、 氟康唑 、 伊曲康唑敏感率均为 10 对 5 氟胞嘧 啶的敏 0 %, 一
感率为 9 .%。1 7 2 4例热带念珠菌对两性霉素 B 酮康唑 、 、 氟康 唑、 伊曲康唑与 5 氟胞嘧啶敏感率均为 10 一 0 %。6 白吉利毛 例
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而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一直是呼吸科医生关心的话题。
近年来,革兰阴性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日益严重,给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对于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尤为重要。
病原菌分布分析是对呼吸道感染的基础和起点,通过对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可以为呼吸科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
根据前期调查,目前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杆菌等为主要病原菌。
而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甚至不同科室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及时对当地的病原菌分布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临床医生根据本地区的情况进行更有效的治疗。
对于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也是医生关注的焦点之一。
革兰阴性杆菌对于广谱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多种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而不动杆菌则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大肠埃希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也存在一定的耐药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医生应当根据当地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对感染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应当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耐药机制的分析和监测,以实现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呼吸科医生应当加强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研究。
通过采集痰标本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以对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
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耐药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耐药基因检测,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还应当注重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附1683例报告

A a-0全 自动微 生物 分 析 仪 。革 兰 阴性 杆 菌 如肠 w y4 杆 菌科 、非 发 酵菌 等 分 别 按 其生 化 编 码 进 行 鉴 定 ,
及医院获得性感染 , 是临床常见病。随着其病原菌
构成 谱 的不断 变化 和病 原 菌耐药 性 的增加 ,如 何合 理地 选用抗 菌 药物 是 对 临 床 医生 的 重 大挑 战之 一 。 为寻 找其 近期 的 规 律性 ,我 们 对 20 05年 1—1 2月 在 我 院住 院的 16 3例下 呼 吸道 感 染患 者 的 痰培 养 8 结 果及 药物 敏感 情况 进行 总结 分 析 ,现 将结 果报 道
安徽 医科 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呼吸 内科 (3 00 王 2 00 )
[ 摘
要 ] 目的 :分析下 呼吸道 感染病 原茵的 分布情 况及对 常用抗 茵药 的敏 感情 况 ,为 临床 合理
应 用 抗 茵药 物 提 供 依 据 。方 法 :对 1 8 3例 下 呼 吸 道 患者 的 42 6份 痰 标 本 中培 养 阳 性 的 非 重 复 的 1 2 6 1 5份 7
院获 得性 肺炎 ( 括 呼吸机 相关性 肺 炎 ) 患者 。 包
安徽 省优 秀青年科技基金项 目 [ 皖科金字 (0 2 2号 ] 2 0 )0 通 信 作 者
维普资讯
新 医学 20 0 7年 3月第 3 8卷第 3期
17 7
表1
17 5株病原菌种类分布情 况 2
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药 品 居然 也 在 三 甲之 中 ,说 明药 物 的不 合 理 使 用 确 实 存 在 着 , 能 是 因 为 医生 的原 因或 是 医 院 的某 些 原 因。 可 比如 在更 昔 洛 韦额 的使 用 中 , 很 多 处 方 就 非 常不 合 理 , 类药 物 为 有 此 广谱 高效 的抗病毒 药, 药效强烈 , 多时 间用 于大 细胞肿瘤 很 等病症 的消炎用途 , 以就不太适用 于上感等此类病症 , 所 药 效 太 强 , 于 呼 吸道 不 利 。 在本 组 的调 查 中 , 对 发现 居 然 这 么
须合理选择抗 生素, 并重视交叉感染。肺结核较易继发真菌感染, 应加强抗生素及 肾上腺 皮质 激素的规范应用, 以减少真菌感 染及其耐药率 的发生, 有利于结核病控制及减少死亡 。 【 关键 词 】 呼吸内科 ; 呼吸道 ; 细菌分 布; 药敏分析
呼吸道感染是内科常见病 , 多为用药治疗 , 临床 上常见 的药种有抗病毒药 、 抗菌药 、 解热药等都是广泛 应用 于感 染 中的, 上呼吸道感染 的部位有所不 同, 大体有几种 : 鼻咽部 、
32 上 呼吸 道 的并 发 症 比 较多 , 比如 对 呼 吸 道 产 生感 染 , . 这些真菌或是 细菌的感染对于上 呼吸道的预后非常不利 , 所 以 医 生 用药 时要 考 虑 到 这 个 问 题 ,对 于抗 菌 药 物 的 应 用 视病 症 的情 况 而 定 ,抗 菌 药 物 如果 在 病 情 尚可 的情 况 下 以
并顽固性 肺部感染[】 J; 中国内镜杂志;9 9年 O 期 19 1 [ 王丹丹 ; 4] 固有免疫 系统在铜 绿假单胞 菌肺部感 染中的作用 [] D;
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菌和药敏分析

对患者 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临床在治疗非发酵菌感染 时 应根据细菌室 的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 避免不合理应 用抗生素 , 这对减缓耐药菌产生 、 制医院感染 、 长抗生素的使用周期 控 延
具有 重 要 意义 。
参考 文 献 :
[ ] 李革, 1 卢仙娥 , 济苏, 重症监护 室获得 性感 染与传播机制 邓 等. 研 究 f ] 中华 医院 感 染 学杂 志 ,00,0( ) 44 0 . . J 2 0 1 6 :0 4 6 [ ] 杨启文, 2 王辉. 三种 常见非发酵 革兰 阴性杆 菌的体 外药物敏感 性[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0 7,( ) 18 1 J. 20 7 3 :9 20 .
・
43 4 ・ 8
实 用 医技 杂志 20 0 8年 1 月 第 1 1 5卷第 3 l期 ( 刊 ) JM 旬 P T,N vmbr 2 0 V 11 , o3 (sudE eyTnD oe e. 0 8,0. 5 N .1 I e vr e a s
发酵菌 , 其中鲍 曼不 动杆 菌 4 5株 、 洋葱 伯克霍 尔德菌 3 8株 、 铜 绿 假单 胞 菌 3 3株 、 嗜麦 芽2 药敏结果 . 表 l 。
11 4 株非发酵菌 对 l 3种抗 生素的敏感 率见
( ) %
表 1 1 1株 非发 酵 菌 对 常 用 抗 生 素 的敏 感 率 4
3 讨 论
1 1 非 发酵 菌 中 , 曼不 动杆 菌位 于 首 位 , 次 是 洋 葱 4株 鲍 其 伯克霍尔德菌 、 铜绿 假单胞菌 、 嗜麦芽窄食 单胞菌 , 此类结果 与 国内学者报 告相 一致 …。非发 酵菌是 近年来 医 院感 染 的 常见病 原菌 , 此类细菌在温暖潮湿 、 不透风的环境中能迅 速繁 殖 生存 。而 IU 内 门窗 紧 闭 、 内湿 度 较 大 , 细 菌 繁殖 提供 C 室 为 了 良好 生 长环 境 。 非发酵 菌对临床常用抗生 素的敏感性 较低 , 常对多种抗 生 素 耐 药 。其 耐 药 有 天 然 固有 的 , 有 获 得 性 的 。 不 同 种 类 也 的非 发 酵 菌 对不 同抗 生 素 的 耐 药 性 不 同 。 本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 鲍曼不动杆 菌对 l 抗 生素 敏感 率依 次 为 : 3种 亚胺 培南 8 . 1 5 , % 哌拉两林/ 他唑巴坦 4 .% , 6 5 左氧氟沙星 3 . % , 8 2 丁胺卡 那 霉素 3 . 7 5%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 1 3种抗生素敏感率依 次 为 : 拉 两 他 唑 巴 坦 9 . % , 哌 3 5 头孢 他 啶 8 % , 方 新 诺 3 复 明 8 .% , 丙 沙 星 7 . % , 孢 吡 肟 6 . % ; 绿 假 单 胞 21 环 23 头 52 铜 菌对 1 3种 抗 生 素 敏 感 率 依 次 为 : 拉 西 彬 他 唑 巴 坦 7 . 哌 5 4 , 培南 7 . % , % 亚胺 3 6 丁胺卡那 霉素 6 . 9 3% , 妥布霉素 6 . 8 4 , 丙 沙 星 5 . % ; 麦 芽 窄 食 单 胞 菌 对 1 抗 生 素 敏 % 环 93 嗜 3种 感 率 依 次 为 : 拉 西 他 唑 巴坦 7 . % , 氧 氟 沙 星 6 . 哌 74 左 7 7 , 丙沙星 6 .% , 孢 他 啶 5 .% , 方新诺 明 5. % 环 53 头 83 复 7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谱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 5 】 G r a h a m S H , S h i r a i s h i K , P a n t e r S S , e t a 1 . C h a n g e s i n 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
S t r o k e , 1 9 9 5 , 2 6 ( 1 1 ) : 2 1 8 7 .
I 4 ] K a n t h a n R . I n t r a c e r e b r a l h u ma n mi c r o d i a l y s i s : I n v i v o s t u d y o f a c u t e f o c a l i s c h e mi c mo d e l o f t h e h u ma n b r a i n [ J ] . S t r o k e , 1 9 9 5 , 2 6
参考 文献
【 1 ] Hi r o s e K, C h a n P H. Bl o c k a d e o f a l u t a ma t e e x c i t o t o x i c i t y a n d i t s
[ 6 ] 盛 宝 英, 乔 香兰, 王明礼等. 急性 脑梗 塞患 者脑脊 液兴 奋性 氨基 酸 含 量研 究[ J J _ 中风 与神经疾 病杂志 , 1 9 9 8 , 1 5 ( 5 ) : 2 8 9 - 2 9 0 .
am i no a ci d ne ur o t r a ns mi t t e r p r oduc e d by f oc a l ce r e br a l
i s c h e mi a [ J ] . N e u r o s c i L e t t , 1 9 9 0 , 1 1 0 ( I ) : 1 2 4 .
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
26 2
2 1年 6 第 1卷 第6 0 月 1 9 期
CeA e m a hsnog on l iedrn eeh n Fi W Ht
中外 妇儿 健康
临床研 究
加 其抗 菌 活性 , 少 耐 药 菌 株 的 产 生 。本 次研 究 中 , 减 亚胺 培 南 对 下 呼 吸 参 考 文 献 道 常见 病 原 菌 均 有 7 . % 以上 的抑 菌 活 性 , 有 重 要 的 临 床应 用 价 值 。 [ ] 胡静 , 5O 具 1 熊邦泽 。 朱金梅 , 等。下呼吸道 感染病原茼分布及 药敏 分析 新 一代 含 氟 喹 诺 酮 类 衍 生 物对 革兰 阴性 杆 菌 尤 其 是 假 单 孢 铜绿 杆 菌 具 7 . 的活 性 , 示 其 可 用 于铜 绿 假 单 胞 菌 所 致 的下 呼 吸 道感 染 。 48 提
C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患 , 主要包括支气管 炎、 支 中心 的 AT C标 准菌 株 进 行质 控 。 气 管扩张等 , 由病毒 、 细菌、 支原体等 微生物引起[ .随着新 型抗菌 药 1 .2统 计 学 方 法 ; 次 研 究 所得 数 据 统 一 采 用 S S 6 o(rw n o s 本 P S1. o id w 数 物 的发展 , 病原菌的构成和耐药性也 在发生变化 。为了全 面掌握我 科 软 件 包 进 行 统计 学 处 理 , 据分 布 采 用 百 分 率 表示 。
[] J.重庆 医学, 0 9 8() 3 ~4 7 4 9 2 0 ,3 4 :4 6 3 ,4 动态变化 口] .广东医学,2 1 ,3 5 :63 2 00 1() 2  ̄6 6 析 口] .中华医院感染 学杂志 , 0 8 8( ) 1  ̄7 1 2 0 ,1 5 :7 9 2 作者单位 :2 0 0 四川省绵阳市中医院呼吸科 6 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药敏分析目的探究引发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染病的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2016年3月该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12例。
按有无肺部疾病分为对照组(无肺部疾病)和实验组(有基础疾病)。
对两组患者进行痰培养和药敏性试验,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检出细菌211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50株(23.7%),肺炎链球菌26株(12.3%),流感嗜血杆菌25株(11.8%)。
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65株(78.2%),革兰氏阳性杆菌46株(21.8%)。
流感嗜血菌及副流感嗜血菌对三代孢头菌素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敏感,对三代孢头菌素敏感性差;葡萄球菌对大部分青霉素耐药,对美洛培南敏感。
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病原菌耐药性较强,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起到抑制细菌抗药性的作用。
标签: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药敏性[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drug sensitivity of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medicine. Methods 11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6 were randomly extracted,an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without lung disease)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basic disease)according to whether there was the lung disease or not,and both groups were given sputum culture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and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211 strains of bacteria were tested,mainly including 50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23.7%),26 strains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12.3%),25 strains of haemophilus influenza (11.8%),and 165 strains of gram-negative bacillus (78.2%)and 46 strains of gram-positive bacilli (21.8%),hemophilus influenza and h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were more sensitive to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sensitive to meropenem and had a worse sensitivity to thi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and staphylococcus was resistance to most penicillin and sensitive to meropenem. Conclusion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s mainly caused by gram-negative bacterium,the toler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s strong,and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can have a restraining effect of bacterial resistance.[Key words]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medicine;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Pathogenic bacteria;Drug sensitivity下呼吸道感染病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指患者在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性疾病,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1]。
近年来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耐药菌株增多,菌株的耐药性也进一步增强。
由于大剂量头孢菌素的应用,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假单孢铜绿杆菌和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给患者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
而患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大多抵抗力较低,容易被感染[2]。
为探究引发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染病的病原菌及药敏分析,故该院2013年5月—2016年3月抽取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和药敏性实验,比较无肺部基础疾病患者与有肺部基础疾病患者病原菌种类及数量,测定并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该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12例。
其中男56例,女56例,平均年龄(57.3±12.3)岁。
按有无肺部基础疾病分为对照组(无肺部疾病)和实验组(有基础疾病)。
诊断标准参见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记录每位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除肺部基础疾病)、用药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1.2.1 治疗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
必要时可应用糖皮质激素。
1.2.2 痰培养和药敏试验采集所有患者的晨痰,2 h内检测。
将标本接种于无菌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上进行培养。
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表针委员会相关标准对药物进行评估。
实验操作根据药剂使用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方法为保证准确度,该次实验数据均取3次基于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后的平均数值,计数数值组间对比行χ2检验。
2 结果2.1 病原菌的分布112例患者痰液培养中共检出细菌211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0株(23.7%),铜绿假单胞菌39株(18.5%),肺炎克雷伯菌26株(12.3%)。
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65株(78.2%),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和副流感嗜血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46株(21.8%),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见表1。
2.2 病原菌与肺部基础疾病的关系将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病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是否患有肺部基础疾病对下呼吸道感染病有影响。
见表2。
2.3 病原菌敏感率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和副流感嗜血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孢不敏感,对头孢吡肟、舒普深、阿米卡星、美洛培南敏感性较好。
嗜血杆菌对青霉素较敏感,对氨苄西林敏感率较低。
不动杆菌和克雷伯杆菌对美洛培南、头孢吡肟、舒普深的敏感率较高。
革兰氏阳性杆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耐药性较强。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高。
见表3、4。
3 讨论下呼吸道感染病是最常见的感染病之一,会引发患者感染,延长患者治疗时间,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下呼吸道感染病的治疗需选取有效的抗生素,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尤其是头孢的大量使用,使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假单孢铜绿杆菌和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病原菌的种类也随时间、病情和环境不断变化,明确病原菌种类便是下呼吸道感染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步[3]。
据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
痰培养实验中检出细菌21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65株,占总细菌数的78.2%,且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与近年来的文献报道一致。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率较高。
可能是由于患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抵抗力较低,感染较重,经常进行侵入性治疗;部分肺癌患者进行过化疗放疗,病情严重;在住院前曾滥用抗生素,可能存在院内感染。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条件致病菌感染机会增加,使得革兰氏阴性杆菌数目增多,使患者发生感染[4]。
实验中检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嗜血杆菌、不动杆菌以及克雷伯菌等。
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造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不断增强的因素较多,其中主动泵出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机制中起主导作用。
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膜可产生生物被膜,阻止白细胞、吞噬细胞、巨细胞、抗体等对其的杀灭作用,与人体形成长期共生关系,造成慢性感染急性发作,这可能便是铜绿假单胞菌在下呼吸道感染细菌中位于首位的原因之一。
在患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中感染率较高。
该研究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孢不敏感,对头孢吡肟、舒普深、阿米卡星、美洛培南敏感性较好。
嗜血杆菌在该次实验中检出率较高,种类较多。
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大多数研究,它是细菌性肺炎较为常见的病因,仅次于肺炎链球菌。
嗜血杆菌对青霉素较敏感,氨苄西林一度被视为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的首选药,而随着氨苄西林在治疗中的大量使用,嗜血杆菌对其的耐药性也不断增长,这可能便是该实验检出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敏感度低(41.8%)的原因。
文献报道肺癌伴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不动杆菌和克雷伯杆菌对美洛培南、头孢吡肟、舒普深的敏感性较好。
实验中检出的革兰氏阳性杆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是广泛存在于皮肤表面的条件致病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疗技术的进步,该菌是免疫缺陷者医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能够引起败血症,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
表皮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相关文献报道其对广泛应用的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性高,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该研究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万古霉素、阿米卡星较敏感。
在临床治疗使可以优先选择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再根据药敏结果和患者病情进行相应的调整。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感染病占第2位,仅次于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造成局部化脓感染、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