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在俯卧位下行PICC置管术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特大面积烧伤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体会

特大面积烧伤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体会
( 产科 ) 任护 士及 护理 人员组 成 , 或妇 的责 将监 督和 管理职 能 落实 到个人 。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前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我院通过对2o 09
年1 月至 21年 1月我 院产 一病 区收洽 的30 例孕产妇 中发 生院 内感染的 01 2 60
2 例患者实施产科护理管理, 2 显著提高了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 , 管理 实效 得到进 一 步的增 强 , 效控制 及预 防 了护理 风险 的发生 , 有 提高 了 临床 护理 质量 , 低 了院 内感染 的发生 率 。 降
文书写作等, 使产科护理人员在思想意识和实践行为上统一。 并鼓励自学 , 选 派优秀 人员到上 级 医院进 修学 习 。 1 . 加强管理制度的落实 根据医院实际情况, .2 3 按照医院护理工作管理 的相 关要求 , 不断建立 健全 护理风 险管理规 章制 度, 如人 院须 知制 度 、 接 交 班制度、 核查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药品管理制度、 安全警示规范等。 同时严 格新技术, 新设备及新仪器使用规程与管理 , 并上报备案, 加强对产科各种 设备 的检查 、 养 、 定, 试 , 保 测 调 尽可 能预 防护理 风 险的发生 , 1 . 调动 护理人 员 工作 积极 性 制定 出各班 工作程 序 及产科 护理 量化 .3 3 评估表 , 将医院感染控制纳入产科护理质量综合考评中, 调动护理人员的 工作积极性。 责任护士并要根据工作计划严格管理 , 防止环节疏漏。 1 . 加 强各 级联 动管 理 成立 专 门的医 院感 染控 制 小组 , 4 3 人员 由产 科
管时问及拔管时导管及出口部位细菌培养的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 #患者5个部位仅3 3, J 7 个部位 出现临床出口部位感 染, 但无一例导管病原菌 定植 及 导管 相关血 源 性感 染发 生。 结论 严格 的无 菌操 作及 严 密的置 管部 位 护理及 灵活 的置 管 时间是 防止 发 生 中心 静脉 置 管相 关性 感染 的决 定 因素 。 【 关键词 】 中心 静脉置 管 ; 染 ; 感 护理

烧伤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问题和对应护理对策

烧伤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问题和对应护理对策

烧伤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问题和对应护理对策【摘要】目的:讨论临床将中心静脉置管用于烧伤患者所存在的护理问题,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

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例烧伤面积达30%及以上的烧伤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心静脉置管治疗。

评估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皮肤创面恢复状况,及时发现中心静脉置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之处,并根据护理问题采取有效护理对策。

结果:对烧伤患者采用股静脉置管,具有较高的穿刺成功率,安全性较高。

20例患者均无导管相关性不良现象。

结论:有效评估病情,及时发现问题,严格遵守无菌流程,加强手术卫生管理、管道维护以及合理选取穿刺等护理对策,可降低护理风险性,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预防与控制烧伤情况。

【Keys】中心静脉置管;烧伤;护理问题;护理措施[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nursing problem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to burn patients and to formulate targeted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20 burn patients with burn area of 30% or mor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December 2017 to December 2019.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Assess the skin wound recovery status of patients during treatment, find out the deficiencies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in time, and take effective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nursing problems. Results: The femo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for burn patients has a high puncture success rate and high safety. None of the 20 patients had catheter-related adverse phenomena. Conclusion: Effective assessment of disease condition, timely detection of problems, strict compliance with aseptic procedures, strengthening of surgical hygiene management, pipeline maintenance and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puncture and other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can reduce nursing risks, relieve patients' pain and help prevent and control burns.[Key Words]Cent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Burns; Nursing problems; Nursing measures烧伤患者通常会出现血容量不足、体液流失等症状,应当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输液补液治疗,以免出现休克现象。

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2 . 4 导 管护 理
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大 , 休克期的补液量大 , 输注速度快 , 且患者可供 穿刺 的皮肤血管条件差 , 使用传统的周围静脉穿刺
成功率低 、 维持时 间短 , 不能尽快 补充烧伤 患者的生理需要 量 及损失量 , 会延误患者的最佳抢救时机 , 从而危及生命 。中心静 脉置管 的管径粗 , 能快速输液 , 可以有效防止低 血容量性 休克 发生 ; 且 中心静脉置管部位相对传统皮 下静脉穿刺对患者肢位 活动限制较少 , 减少了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 患者接受度更高 。 我科 自2 0 1 5年 3月~2 0 1 6年 3月收治 8例大 面积 烧伤患者 , 采用了中心静脉置管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 现将其护理情况报道
级卫生保健 , 2 0 0 5 , 2 0 ( 1 9 ) : 9 1 .
[ 5 】 俞森祥 . 现代机械通 气监护及临床 应用[ M 】 . 北京: 协和 医科 大学 出
版社 , 2 0 0 0 : 2 7 4 .
【 6 J 朱焕玫, 史宪杰 . 大静 脉置管后致菌血症 的f 临 床分析 与防治 【 J 1 . 中华
股静脉置管 1 5人次 , 锁骨下静脉置管 2 A . O z , 颈外静脉置管 2 人
次 。1 例 烧伤 面积为 9 8 %的患 者在我 科住 院治疗 期 间 , 共置
管5 次; l 例烧伤面积为 9 8 %的患者在我科住院治疗期间 , 共 置 管 3次 , 1例烧 伤面积为 8 7 %的患 者在我科 住 院治 疗期 间 , 共
医院感染学杂志 , 2 0 0 1 , 1 1 ( 3 ) : 1 9 7 ( 收稿 日期 : 2 0 1 7 — 0 3 — 2 9 )
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疗护理 中, 中心静脉置管相对传统 周围静脉穿刺有着明显的优势 , 中心静脉置管选择的静脉管腔

烧伤患者PICC置管后的维护

烧伤患者PICC置管后的维护

烧伤患者PICC置管后的维护目的:提高大面积烧伤病人静脉输液护理质量, 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方法:分别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部位: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和股静脉置管, 减轻烧伤患者的痛苦, 降低穿刺风险。

结论:PICC很大程度上能减轻烧伤患者的痛苦, 大大降低了烧伤患者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几率, 在烧伤护理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烧伤; PICC ; 输液【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维护操作置管前的谈话、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及置管操作均由经过认证的PICC专职护士执行,置管后的维护需由通过PICC维护考核的专科护士执行[1]。

1.1贴膜:穿刺后在穿刺点处放置一块约2 cm* 2 cm 大小的纱布再加以透明贴膜, 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加压止血的作用, 另一方面利于观察出血情况。

敷贴:一般情况下24 h更换贴膜, 以后每周更换一次, 如有出血、污染、潮湿应随时更换。

更换时注意要自下而上的去除贴膜[2], 尽量不要用手触动贴膜覆盖区内的皮肤,严格无菌操作。

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水肿, 触摸穿刺点有无疼痛、硬结。

如有疼痛、硬结发生, 可用喜辽妥或百多邦涂抹效果较好。

如出血量较少直接更换贴膜即可, 出血量较大时可在贴膜外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或在穿刺点放置凝胶海绵止血。

每日观察导管的刻度并记录, 查看导管有无打折。

如导管有部分脱出, 可采用局部固定, 切不可将脱出导管再送入血管中, 以防感染。

1.2肝素帽:肝素帽接头使用后, 要注意防止污染。

每日输液前严格消毒, 其范围包括肝素帽接头的后端及周边,用酒精棉球或纱布包裹肝素帽旋转擦拭消毒,并要求时间在10秒以上。

然后用10~ 20 m 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冼导管后开始输液。

肝素帽的更换:通常情况下肝素帽每周更换1 次;如取下肝素帽,不管什么原因均要更换;肝素帽可能损坏时;每次经肝素帽抽血且不能将残余血液清除时均需更换。

一例烧伤危重病人的护理体会

一例烧伤危重病人的护理体会

一例烧伤危重病人的护理体会内容摘要:烧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损伤,我在烧伤科护理工作十余年来发现护理是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对我科收治的一例危重烧伤病人的护理情况,从而说明有效的护理在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烧伤护理在烧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中之重,如不严格执行科学的护理措施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所以,在烧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要根据烧伤的原因、部位、轻重程度、治疗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科学的进行护理。

下面主要谈谈对我院烧伤科于2012年03月14日收治的一例危重烧伤病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

1.病例介绍患者夏向阳,男, 50岁。

患者于2012年03月14日11时左右在锅炉房中不慎被炉灰烧伤头面颈、躯干、四肢全身多处。

伤后患者神志清,即感创面疼痛、声嘶、胸闷、呼吸困难等。

伤后未经任何处理,即被“120”急救送入我院,收住我科室。

入院诊断结果:1.炉灰烧伤50%;2.吸入性损伤。

入院后患者于2012年3月14日急诊在全麻下行气管切开术。

在2012年3月15日、19日、27日三次气管镜检查结果均为:双侧支气管重度吸入性损伤,双侧支气管化脓性感染。

患者分别于2012年3月21日和4月6日在全麻下行座上,左下肢清创植皮,头部取皮术,右下肢清创术。

2.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现存的或潜在的问题或生命体征进行的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的护理结果而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

该病例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诊断结果如下。

2.1疼痛疼痛的原因与患者的烧伤创面大、程度深有关,还有与在治疗过程中烧伤换药的刺激等因素有关。

2.2皮肤完整性受损患者被炉灰烧伤导致皮肤受损缺失,皮肤受损还与患者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关。

2.3创面感染患者创面感染主要是烧伤后失去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皮肤屏障,另外也与烧伤换药等侵入性、操作有关。

2.4体温过高患者的提问过高主要与手术和创面感染有关。

2.5呼吸道梗阻或误吸危险与气管切开有关。

重度烧伤治疗中动静脉置管的应用与护理

重度烧伤治疗中动静脉置管的应用与护理
部损伤 , 外 周静 脉不易 穿刺 , 早 期极易 出现低 血容量性 休克 , 快速有效 地建立动静 脉 通路 , 既保证 了输液途 径通畅 , 又能有 效监测血 流动力学 和容 量, 提高重度烧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现将我院 2 0 1 4年 8月一 1 2月期间 , 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过程 中应用动静脉置管 的护理 体会报告如 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择 2 0 1 4年 8月一 1 2月期 间我 院收治
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O . 0 5 ) 。于海霞等圈 研究认为重 点管理监护 并及时正确处理是减少孕产妇及围生儿 死亡的重要保障。从 2 组 护理满意 度和母婴并发 症发生例 数的差别可 以得知护 理 的重 要性 , 人性化 护理体现 了对患 者生命与 尊严 的重视 , 也更 能取 得患者 的配合 , 对 药物治疗 的患者应按 医嘱正确执行 , 同时加
注 P为 2组 组 内比 较检 验 值 , t l 、 / ' 1 为 2组 干 预 前 比较 检
验值 , 、 P 2 为2 组 干预 后 比较 检 验 值 。
表2 2组母 婴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 比较 例( %)
朱 小英
( 江苏大学 附属昆 山市第一人 民医院 , 江苏 昆山 2 1 5 3 0 0 )
[ 6 ] 雷艳平, 许 秀萍 , 郝秋华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7 O 例的护理叨. 中国误
诊学杂志 , 2 0 0 8 , 8 ( 3 2 ) : 9 7 3 1 — 9 7 3 2 .

(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7 - 0 2 )
重度烧伤治疗 中动静脉 置管 的应 用 与护 理
及 时
有效地 建立通畅的动静脉 通路 , 是重度烧伤 患者抢救 治疗的重

PICC置管及护理体会

PICC置管及护理体会

PICC置管及护理体会经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

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某些药物渗出所致的静脉炎、静脉硬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PICC成本高,如置管失败,或置管后护理不当,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痛苦及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及其维护质量,减少并发症,是PICC专科护士研究重点。

现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PICC置管体会1.1置管前宣教与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的优势、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费用情况,使患者及家属对置管心中有数,消除紧张心理,配合置管,并签署PICC置管同意书。

1.2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首选贵要静脉,其直、短且静脉瓣少。

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左侧的静脉路径较右侧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故穿刺最好选择右侧肢体。

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两横指处,穿刺点过高可能损伤神经及淋巴管,穿刺点过低则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血流障碍和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1.3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治疗需要,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

接触导管前尽量将手套上的滑石粉冲洗干净。

1.4置管注意事项置管前将患者床头抬高15度。

当导管送至腋静脉时需要让患者头部转向置管侧,下颌尽量贴近肩峰,低于置管侧锁骨下窝,或让助手协助用手压迫置管侧的颈静脉,防止导管向上进入颈静脉。

选择贵要静脉置管时,手臂外展90度为宜,选择头静脉置管时,手臂外展与身体角度小于30度,摆放体位合适,可减少导管异位几率。

穿刺时严禁来回探测血管,以免对血管内膜造成机械性损伤。

1.5避免PICC尖端异位导管进入静脉后不能准确进入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即导管异位。

导管异位会引起血液不畅,并发深静脉血栓;导管尖端进入右心房会引起心律失常、损伤心肌或瓣膜,甚至发生心包填塞。

为此,PICC置管后我科均进行DR胸片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一旦发现PICC尖端异位,立即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严重烧伤患者多管道的护理体会

严重烧伤患者多管道的护理体会

严重烧伤患者多管道的护理体会作者:马爱霞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3期【摘要】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多管道的护理方法。

方法将本院近两年收治的86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给予参考组患者抗感染等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多管道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管道脱落、感染等发生率及患者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管道脱落,出现2例感染患者,发生率为4.7%,参考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5例管道脱落, 7例感染患者,发生率为2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严重烧伤;多管道管理;感染细菌性感染是导致严重烧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患者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预防感染对于患者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严重烧伤患者多需锁骨下静脉置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留置尿管等治疗及检查,虽然能够挽救患者生命,然而作为侵入性治疗,加大了患者感染的发生率[1],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加强管道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对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严重烧伤患者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严重烧伤患者,男52例,女34例,年龄6~72岁,平均年龄(45.26±3.19)岁,其中Ⅱ度烧伤61例,Ⅲ度烧伤25例;烧伤面积>30%;其中气管切开35例、经鼻气管插管21例,呼吸机使用15例、留置尿管58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69例次、锁骨下静脉置管71例次、股静脉置管69例次,留置时间3~50 d,平均(23.25±7.69) d,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 2 方法参考组患者常规置管、治疗后采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参考组患者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多管道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在俯卧位下行PICC置管术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一例特重度烧伤患者采取俯卧位行PICC置管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一例烧伤面积90%,深Ⅱ一Ⅲ°,其中Ⅲ度烧伤面积81%,合并吸人性损伤的特重度烧伤患者在修复期时,采取在俯卧位下行PICC置管术,以及在置管后维护过程中的护理。

[结果]该特重度烧伤患者在俯卧位下成功行PICC置管,并保留留导管25天。

[结论]该患者在选用俯卧位下行PICC置管成功,安全、有效、快捷解决静脉通路问题。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避免PICC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的时间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特重度烧伤是指成人烧伤总面积>50%,或3度烧伤面积>20%的烧伤[1]。

此类患者的救治是一个浩大的的工程,其早期造成全身多系统脏器功能的损害是由低血容量导致有效血环血容量不足所引起的[2]。

因此无论在何期保持输液通畅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lral catheter PICC)是一种安全、性价比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中心静脉导管。

有研究结果显示PICC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和颈内静脉置管[3],并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发现使用PICC导管烧伤患者导管感染率仅为12.9/1000导管日[4]。

因此PICC置管能更好地解决特重度烧伤患者静脉输液快速及预防感染的问题。

我院整形美容科于2014年08月收治了1例全身烧伤面积达90%,Ⅲ度烧伤面积81%的特重度烧伤的患者,经行多次切痂及植皮术后进入修复期,为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需进一步行补液治疗,2014年12月经静脉治疗小组会诊,患者取俯卧位在B超下行PICC置管,取得成功,现汇报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工人。

于2014年08月02日因“爆燃至全身大面积烧伤7h”急诊入院后转入ICU进一步治疗。

入院诊断:1.特重度烧伤(90%II°-III°烧伤) 2.吸入性损伤 3.爆震伤 4.创伤性休克 5.复合伤;入院时患者神志朦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1.5mm,对光反射迟钝,结膜水肿,头皮及颜面部皮肤炭黑样变化。

外耳道有渗液流出伴耳廓水肿。

鼻道内可见焦痂样物质。

经口气管插管通气,颈软,无抵抗感,甲状腺未触及,气管居中。

双侧胸廓皮下切开,表面纱布包扎,有少量渗血;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较弱。

肛周皮肤焦痂,水肿明显。

全身皮肤粘膜呈炭黑样及红白相间样改变伴皮下组织水肿。

全身创面红肿、广泛渗液,局部焦灼碳化。

烧伤面积90%,深Ⅱ一Ⅲ°,其中Ⅲ度烧伤面积81%,合并吸人性损伤。

入院后予以加强镇静镇痛,呼吸机辅助呼吸,气道内吸引物伴有血性液体,充分给予晶体液及胶体液扩容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休克,碱化尿液保护肾功能,行床边血滤替代肾功能、清除毒素及炎症因子,监测每日出入量,皮肤切开减压,创面处理及以凡士林纱布覆盖,坚持每日换药、翻身,定期行纤支镜肺泡灌洗术并评估气道情况,加强气道管理,并积极抗感染,营养支持,于2014-08-06行“双上肢切痂+微粒皮移植术”,于2014-08-09行“双下肢切痂+右髋部、双足、踝取皮+微粒皮移植+异体皮覆盖术”,2014-08-25行“四肢扩创+腹部取皮+小皮片移植术”,术后每日创面换药,定期留取分泌物行细菌学培养。

于2014-08-20起脱机锻炼,适当减轻镇痛镇静程度。

于2014-09-17行全身残余创面扩创+臀部、双足底取皮+邮票皮片移植术+异种皮片移植术,于2014-10-14行四肢、躯干、头部残余创面扩创+meek植皮术+臀部取皮术,于2014-11-03行双上睑外翻畸形矫正术+双肩游离植皮术,术后每日创面换药,定期留取分泌物及血标本行细菌学培养。

10-27拔除气切导管,改双鼻塞吸氧,呼吸耐受良好。

于2014-11-11行清创+游离植皮术,术后每日创面换药,定期留取分泌物及血标本行细菌学培养,患者病情平稳后,转入整形美容科继续治疗,转入建瓯对症处理,积极抗感染,残余创面处理:含阿米卡星等渗液冲洗创面,百克瑞、创面修复抗菌辅料、生物多糖冲洗胶及凡士林湿敷创面;每日更换湿染敷料:银离子敷料,减少创面菌量,散在小创面,创面修复生物胶、生物活性玻璃创面凝胶混合后均匀涂抹;抗疤治疗:医用硅酮膏剂涂抹、胶原贴敷料湿敷已愈烧伤创面及供皮区疤痕,弹性自粘绷带局部加压;促进其康复治疗:主动被动锻炼大小关节,防止疤痕挛缩所致功能障碍;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及时输血补液,补充营养,调节内环境。

入院治疗期间多次交替置入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及股静脉深静脉置管术,予监测中心静脉压,置入PICCO导管监测有创血压,加强容量复苏,监测血气电解质变化。

置入深静脉置管后多次因PCT升高考虑导管感染不能排除可能,予多次更换深静脉导管,加强局部创面处理,及时给予创面分泌物引流。

2014-12-03患者因病情需要需输血及进一步补充营养治疗,请我院静疗小组会诊,在俯卧位下行右贵要静脉PICC置管成功。

2014-12-27PICC置管处位于痂皮上,穿刺点无脓性分泌物,因治疗结束,遵医嘱停止补液,考虑PICC置管固定有一定难度,减少感染的可能因素,予拔除PICC导管。

患者目前情况:病情平稳,精神状态可,可正常语言交流,创面恢复可。

患者现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血象等炎症指标较前明显下降,胃肠功能良好,每日出入量基本平衡,病情逐渐好转中,目前治疗上仍以换药为主,辅助抗疤治疗,并加强主被动功能锻炼。

2.护理2.1 置管前评估。

2.1.1术前告知。

患者神志朦胧,置管护士向家属讲解置管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并签署特殊治疗同意书,确保置管流程顺利进行。

2.1.2环境及物品准备。

置管前病室予空气消毒机消毒30分钟;备巴德血管超声仪(美国巴德公司,site-Rite5)、可升降的操作台、选用规格为的BD公司生产的5F的前端开口的PICC导管及相应的附件材料。

2.1.3血管评估。

超声下引导穿刺,首要选择的是贵要静脉。

根据患者新生创面皮肤情况,并考虑到术后导管的固定及并发症的预防,选择右上肢中段,初步定位。

2.2 置管中细节护理。

2.2.1体位摆放。

由于贵要静脉的走向,置管时需让患者手臂适度外旋,而该患者因严重烧伤致双上肢强直,无法呈外旋姿势;于是,操作者评估患者情况后,协助患者俯卧于烧伤翻身床上,手臂外展置于操作台与躯体呈40°;操作时为避免新生创面皮肤直接接触操作台,肢体下垫无菌纱布垫。

2.2.2测量置管长度:因特重度烧伤患者胸前区骨性标志不明显,于是测量穿刺点至肩关节,再测量肩关节至胸锁关节内侧缘,两长度相加再加6cm,结果作为预置入的导管长度[5]。

2.2.3消毒铺巾。

该患者选择穿刺部位为异体皮肤移植区域,尚未完全愈合,为避免消毒液对新植皮肤的损伤,直接采用0.5%的碘伏进行皮肤消毒3次,肢体上方扎止血带处予无菌纱布敷料保护,常规铺巾。

2.2.4穿刺。

根据血管深度,超声探头装1.0cm的导针架,穿刺针安装于导针架,左手持探头,确定穿刺部位,右手进针。

在穿刺过程中根据超声屏幕显示穿刺已进入血管,穿刺针稍作调整再次送管仍未见回血,拔出穿刺针检查发现穿刺针被较厚的胶状疤痕组织堵塞,使用导丝及0.9%氯化钠溶液冲洗疏通后行第二次穿刺,穿刺点选择已被穿刺过的皮肤,超声屏幕显示进入血管,回血正常,双人配合下,送入导丝。

2.2.5送管。

根据实际穿刺位置修剪导管,备用。

患者处于俯卧位,转动颈部困难,躯体与手臂角度不变,边推0.9%氯化钠溶液边送管,当送管15cm左右由助手协助用超声探头探查到颈内静脉,并下压阻断,直至送管结束。

超声提示颈内静脉未见导管。

撤出导管内导丝。

2.2.6固定。

局部皮肤位于新生创面区域不易固定,固定前,先用银离子液体敷料覆盖形成保护膜,保持创面干燥,采用6*7cmm 3M 敷料,尽可能缩小创面被敷料覆盖的面积,外层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固定,保证加压松紧度适宜。

保持穿刺侧肢体处于功能位。

经X线摄片证实导管头端位于气管隆突下1.5个椎体。

2.3 置管时病情观察。

有学者对42例肿瘤患者在采取头圈式俯卧位下行PICC置管时的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监测操作时患者的舒适度、呼吸节律、血氧饱和度、心率变化,发现头圈式俯卧位在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时舒适度较好,并对患者的呼吸节律、血氧饱和度、心率无影响[6]。

本案例中的患者因病情需要,长期卧在烧伤翻身床上,它可以防止创面长时间受压,促进干燥,便于肺部护理及处理大小便,利于观察创面及清创换药,保证植皮术后皮片的存活。

常规翻身每日6~8次[7]。

置管前评估患者已属于烧伤的修复期,无气道黏膜水肿;置管时,使用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置管过程中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的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整个操作过程历时35分钟,患者无不适主诉,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无变化。

2.4置管后维护。

2.4.1更换敷料。

置管后首日,暂停康复训练。

置管穿刺点出现少许渗液,无渗血,予碘伏消毒后喷涂银离子液体敷料,穿刺点垫藻酸盐敷料后覆盖透明敷料。

透明敷贴黏性较大,为保护新生植皮创面,注意无张力撕除旧敷贴,可使用碘伏湿润皮肤后撕除敷料。

维护中密切观察导管外露刻度,检查导管有无扭曲、打折、受压、牵拉或脱出。

穿刺点予微波治疗Bid,每次20min。

根据创面渗液情况更换敷料,创面渗液多予增加更换敷料次数。

置管1周后穿刺点出现薄层结痂,用碘伏消毒皮肤后轻轻接除结痂。

局部穿刺点无渗血渗液后改为7d维护一次。

在导管留置过程中,患者新植皮肤完整,未发生破损或湿疹等情况。

2.4.2预防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多喜潮湿,保持环境室内环境干燥及创面干燥,可有效降低创面感染的风险[8]。

该患者安置于层流病房,室温控制25-28℃,相对湿度50%-60%。

医务工作者必须加强手卫生,进行各项操作前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输液连接处使用无菌纱布包裹。

其他护理同PICC护理常规。

本病例未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留置25天后因治疗结束,拔除PICC导管。

2.4.3预防静脉血栓。

患者烧伤后体液丢失较多,血液浓缩,且主动功能锻炼受限,属于静脉血栓高危人群[9]。

在带管过程中,观察置管侧肢体肿胀情况,予抬高置管侧肢体,高于患者心脏水平,并给予被动锻炼,协助置管侧肢体肌肉收缩放松练习,3次/天,15-20min/次,以提高肌肉泵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3.体会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坏死组织易使细菌生长繁殖,导致机体防御能力遭到破坏,加上局部皮肤焦痂碳化,静脉穿刺处和导管置入穿刺处容易受创面细菌感染。

该患者选用特殊体位行PICC置管成功,安全、有效、快捷解决静脉通路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