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亚 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西亚知识点

西亚知识点

西亚知识点西亚,地处亚洲西部,是一个地理位置重要,历史悠久的地区。

西亚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一些西亚地区的知识点,包括历史、地理、文化和宗教等方面。

一、历史西亚地区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

从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到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的崛起,西亚地区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的发生。

其中,古埃及的金字塔和斯芬克斯雕像以及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都是举世闻名的古代文明遗迹。

二、地理西亚地区位于亚洲西部,东接中亚,北连高加索地区,南界阿拉伯半岛,西濒地中海。

地理上,西亚地区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地域,其中包括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等。

西亚地区的地形多样,有高山、沙漠、平原以及水系众多的河流,如幼发拉底河、尼罗河等。

这些地理条件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文化西亚地区也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

西亚地区的宗教对于其文化影响深远,这里的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等。

伊斯兰教是西亚地区占优势的宗教,穆斯林占据着该地区绝大多数人口。

犹太教对于该地区的文化传播也有重要作用,犹太人在历史中对西亚地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西亚地区的文化还包括丰富的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绘画和建筑等。

阿拉伯舞蹈和音乐以其独特的节奏和动感而闻名世界。

同时,西亚地区的建筑以原始的设计和古老的构造方式而著名,例如叙利亚的巴尔米拉古城和伊朗的伊斯法罕皇家广场等。

四、宗教西亚地区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之一,分别为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

伊斯兰教是西亚地区最主要的宗教,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的教义和遵循《古兰经》。

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在该地区有许多基督教圣地,如耶路撒冷的圣殿山和救世主堂等。

犹太教也是西亚地区的主要宗教之一,犹太人认为圣经中的以色列地是神赐予他们的应许之地。

五、现代形势近年来,西亚地区发生了许多政治和社会变革,给当地的经济和安全带来了挑战。

古代西亚北非文明读书笔记

古代西亚北非文明读书笔记

古代西亚北非文明读书笔记
《古代西亚北非文明》是一本系统介绍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伊朗(雅利安人)文明演进轨迹的书籍。

通过阅读,我对这三个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文化和影响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两河流域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的兴
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

这个文明的特色在于其发
达的灌溉系统和独特的法律、数学、天文学知识。

书中详细
介绍了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和亚述人在这一文明
中的贡献,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不断的战争和融合,推动了这
一地区的发展。

其次,埃及文明是一个独特的文明,它的存在和发展与尼
罗河紧密相连。

古埃及人在建筑、艺术、宗教和科技方面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

书中描述了埃及文明的各个时期,包括旧
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以及它们之间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

最后,古代伊朗(雅利安人)文明也是一个重要的文明,
它对后来的波斯帝国和伊斯兰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书中详
细介绍了伊朗的宗教、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以及它们如
何与周边文明相互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代文明的伟大和多样性。

这些文明虽然已经消失,但它们留下的遗产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文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西亚知识点总结识

西亚知识点总结识

西亚知识点总结识1. 地理位置西亚位于亚洲大陆的西部,横跨东经25°至60°之间,南北长约3000公里,东西宽约约3000公里。

它的东北和北面是黑海、里海和红海,西面臨著地中海和伊朗高原,南面连接波斯湾地区;东部则是中亚地区。

这一地区被誉为“十字路口”,由于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曾是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交汇点。

2. 历史文明西亚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曾经诞生过数个重要古代文明,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波斯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等。

这些文明给人类社会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在这一地区,人类已经认识到了铜的制作和使用,开启了人类文明史。

3. 宗教西亚地区离不开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在这里都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伊斯兰教的诞生和传播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在西亚地区展开扩散,对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影响。

犹太教和基督教则起源于以色列,也在这一地区有着广泛传播。

4. 资源西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金属矿藏等。

波斯湾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石油输出地区,这里的石油资源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另外,西亚还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大麦和大豆等农作物的地区之一。

5. 战乱与冲突西亚地区长期以来饱受战乱与冲突困扰。

多年来,这里的政治局势动荡,地域之间多次爆发冲突和战争,导致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都受到了重大影响。

例如,近些年来伊拉克、叙利亚等地区的战争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涌入周边国家。

6. 现今中国与西亚地区近年来,中国与西亚各国的合作日益加深。

中国积极参与西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投资兴业,实现了双方利益的互补。

同时,中国还在西亚地区积极发展与各国的文化、教育、沿海等合作项目,致力于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为本地区的未来发展助力。

西亚地区,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历史文明发源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资源。

了解西亚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地区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也有助于增进不同文明间的友好交流与互鉴。

西亚的知识点总结

西亚的知识点总结

西亚的知识点总结地理西亚包括了黎凡特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波斯地区、亚美尼亚高地、小亚细亚半岛、苏丹断裂带、亚拉伯半岛等地区。

这片大陆地处欧亚大陆的西端,北面扼守着欧洲和亚洲的咽喉要道。

比利牛斯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北部是法国和德国握手的地方,也是欧洲的西端,而其东部则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平原。

历史西亚地区是人类最早的定居点之一,被认为是早期农业和城市社会的起源地之一。

在古代世界历史上,西亚地区曾经是一系列重要的文明和帝国的发源地。

从迦勒底人的巴比伦帝国、埃及文明到古代波斯、亚述、腓尼基等古代文明的繁荣,再到伊斯兰教的兴起和扩张。

文化西亚地区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各地的社会和文化发展。

西亚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语言、宗教信仰和传统。

由于其地理地位和古代帝国的发展,西亚地区的文化渗透并影响了欧洲、非洲和亚洲的各种文化,成为人类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文化中心。

宗教西亚地区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产生地。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起源于这片土地。

在古老的宗教时代,这片土地上还流传着许多原始的宗教信仰。

古代的巴比伦人信仰的是月神、太阳神等,古埃及人信仰的是阿蒙、伊西斯、奥西利斯等等。

到了宗教的时代,这片土地出现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世界级宗教。

而在宗教信仰方面,这三大宗教对整个世界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西亚地区的政治动荡一直是世界格局的焦点之一。

古代的巴比伦、亚述和波斯帝国,伊斯兰教的兴起和扩张,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兴盛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近代以来,伊拉克、伊朗、以色列、叙利亚、土耳其等国家的政治动荡也是国际上的热点事件之一。

地缘政治的重要位置使得西亚地区成为了国际事务的焦点之一。

总结西亚地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的发源地之一。

从地理、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等多个方面来看,西亚地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虽然近代以来,西亚地区一直饱受战乱和冲突的困扰,但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世界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西亚北非文明读书笔记

古代西亚北非文明读书笔记

读史札记刘文鹏先生主编的《古代西亚北非文明》全书共分为三编,分别阐述了古埃及、两河流域文明以及古伊朗文明。

在阅读之后,我大致了解到三个文明各自的起源、兴衰的历史。

古代的西亚北非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从在地理位置上来看,它处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接处,像一个“十字路口”横卧于此。

公元前3500年左右,欧洲大陆还处于蛮荒蒙昧的状态时,古西亚北非人就先后在尼罗河、两河流域定居繁衍,建设城市,发展文化,踏上了文明的道路。

在北非,古埃及文明是古代世界发展史上惟一的、也是单一民族历史发展最为久远的文明。

古埃及人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进入文明社会,他们以尼罗河为生存、发展的源泉,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文明成果。

在西亚的两河流域也诞生了许多文明,比如苏美尔、古巴比伦、亚述、新巴比伦这一系列的文明体;公元前2千纪,在伊朗高原地区开始出现了被称为雅利安人的部落,由此开始了文明的历程。

编者采用了编、章的形式来叙述古西亚北非文明,三编里统一采用前言、章和结束语的格式,其中章又分为各节。

在书的最后又做了跋加以总结。

总的是以各自文明的起始、发展、鼎盛和灭亡为线索,我认为以这样的体例写作有利于读者清晰且有条理的掌握住一个文明的始终,把握整本书的基本构架。

第一编为古代埃及文明,在前言中交代了古埃及文明的发现和埃及学的发展历程,接着依次在各章节中对古埃及的兴衰做了较为仔细的分析。

例如:编者分析古埃及文明发展之前,首先介绍了文明发祥地(尼罗河流域)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尼罗河的泛滥和水位的高低,对于埃及具有重大的作用······古典作家希罗多德说,埃及人的土地是‘河流的赠赐’。

”而土地是千百年来人类固有的赖以生存的资本,这为解释文明的发生和繁荣作了最重要的一个关于物质基础的铺垫。

同样,在写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伊朗文明时,编者也是首先给读者交代了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也许大家会看到比较多的关于文明史的书籍都会有这样的介绍,因而并不太重视这一节,反而把重心都放在其政治、经济、制度等等的历史演变上去了,然而对于我而言,编者能够很好的交代清楚这个地方的环境特点是最为重要和最基础的,因为不论一个文明有多么的繁荣灿烂,其动力和源泉全都来自文明所处的这片土地。

用思维导图总结西亚知识点

用思维导图总结西亚知识点

用思维导图总结西亚知识点一、地理1. 地理位置:西亚位于亚洲大陆西部,毗邻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地处亚洲和非洲之间的陆地桥梁,地中海的东岸。

2. 地形地貌:以沙漠为主,包括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巴基斯坦沙漠等;另外还包括山地、高原、盆地等地貌。

3. 气候条件: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气温高,变化较小。

受到地中海气候的影响,部分地区夏季干燥,冬季湿润。

二、历史1. 古代文明:西亚地区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包括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巴勒斯坦文明等。

2. 宗教文化: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

伊斯兰教在西亚地区影响深远,对于当地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帝国时代:曾经出现过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大帝国,对于西亚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经济1. 石油资源:西亚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等国家,在世界石油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

2. 农业:由于干旱气候,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西亚地区依然有一定的农业产出,主要包括小麦、棉花、石榴、橄榄等作物。

3. 工业:在石油资源的推动下,西亚地区的工业发展较快,主要包括石油加工、化工、钢铁等行业。

四、政治1. 国际关系:西亚地区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包括中东地区的矛盾,地中海东岸国家的关系,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

2. 冲突问题:西亚地区长期存在着巴以冲突、叙利亚内战等问题,地区局势不稳定,安全形势复杂。

3. 宗教政治:伊斯兰教在西亚地区具有重要地位,宗教因素对于政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文化1. 语言文字:阿拉伯语、波斯语、希伯来语等是西亚地区的主要语言;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犹太文化等也是该地区的重要文化。

2. 艺术建筑:西亚地区有许多宏伟的建筑和艺术作品,如古埃及金字塔、伊朗波斯式花园、沙特阿拉伯的哈利勒日却比大清真寺等。

3. 饮食习俗:西亚地区的饮食以羊肉、土豆、橄榄等为主,有独特的地方特色;茶、咖啡也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饮料。

古代西亚知识点总结

古代西亚知识点总结

古代西亚知识点总结一、地理古代西亚地区位于亚洲大陆的西南部,包括了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约旦等国家。

该地区地势多为平原和沙漠,气候炎热干燥,降雨稀少。

1.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位于两河流域之间,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其地形主要是两河流域平原。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沃土,适宜农耕,因此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 叙利亚地区叙利亚地区则是一片干旱的荒漠地带,但却是重要的贸易交通枢纽。

叙利亚地区地处地中海东岸,依山傍海,气候温和,适宜聚居和农耕。

二、历史古代西亚地区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39年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

1.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包括苏美尔、亚卡德、巴比伦和亚述文明。

这一文明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崛起,发展出了曼德拉建筑、楔形文字、城邦国家和宫廷文明等成就,对后世的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古代阿兰古代阿兰是古代西亚地区的另一个重要文明,位于叙利亚的大部分地区。

古代阿兰文化继承了苏美尔和巴比伦文化,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

三、文化古代西亚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等方面。

1. 语言文字古代西亚地区的语言文字非常繁荣,包括楔形文字、亚述文字、阿拉米文字等。

其中,楔形文字是在苏美尔文明中产生、在巴比伦文明中发展的一种古代文字系统,对后世的文字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宗教信仰古代西亚地区的宗教信仰非常多样,包括苏美尔的宗教信仰、巴比伦的宗教信仰、亚述的宗教信仰等。

这些宗教信仰包括了对各种自然现象和宇宙力量的崇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体系。

3. 建筑艺术古代西亚地区的建筑艺术以巴比伦、尼尼微、阿兰的遗迹为代表,以金字塔、宫殿、神庙等建筑为主,精湛的建筑技术和宏伟的建筑规模,展现了古代西亚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四、宗教古代西亚地区的宗教信仰非常丰富,包括了苏美尔的宗教、巴比伦的宗教、亚述的宗教等。

高中历史教学:古代西亚知识整理

高中历史教学:古代西亚知识整理

古代西亚知识整理整体认知:地理位置一、两河流域(B)(一)政治1.前3500年,文明出现2.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3.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宣扬君权神授4.前8世纪,(起源于两河流域北部)亚述帝国建立(二)经济1.两河流域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2.古巴比伦王室和神庙、商人、贵族、官员拥有许多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3.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亚述开辟海外贸易4.两河流域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房贷业务,借贷形式呈现多样化,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5.古巴比伦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契约除明确规定党人士双方在所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利以外,必须有双方盖章以及证人的签名6.两河流域最早出现村落(耶莫遗址)7.两河流域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三)文化1.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2.文学: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放映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3.建筑艺术:泥偶雕像、壁画、人首飞牛石雕(亚述王宫的守护神,国王权力的象征)、竖琴嵌板画,体现专制帝国统治者威严4.法律:《汉谟拉比法典》①世界上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②法典反应了古巴比伦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③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的重要资料5.宗教信仰:信奉安努、恩利尔、沙马什等神灵,宣扬君权神授6.科学技术:60进制二、小亚细亚(A)(一)政治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前14世纪鼎盛,前13世纪衰落(选必三P35)(二)经济1.小亚细亚半岛南部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2.农耕技术、青铜器起源于西亚;小亚细亚率先掌握冶铁技术,后传入两河流域3.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三、伊朗高原(D)(一)政治前6世纪,(伊朗高原)大流士一世建立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波斯帝国(后被压力山大帝国取代):①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宣扬君权神授②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③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⑧四、阿拉伯半岛(C)(一)政治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二)经济1.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得到很大发展,从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陆上和海上贸易汉志商道、掌控东非环印度洋贸易2.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三)文化1.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西亚、北非、希腊、罗马文明的文化遗产,把其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阿拉伯文化2.文字:阿拉伯文3.文学:①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的“悬诗”②故事集《天方夜谭》,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影响但丁《神曲》、莎士比亚《终成眷属》,反映了阿拉伯文化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4.建筑:清真寺5.宗教:伊斯兰教6.科学:①伊本穆萨《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的学科②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星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③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产生很大的影响,曾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④伊本西那《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长期用作欧洲医学的标准教科书⑤阿拉伯数字7.阿拉伯商人/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西亚两河西亚文明亦即两河流域文明,其中巴比伦文明以其成就斐然而成为两河流域文明的典范,古巴比伦王国与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构成了人们所说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一、古代西亚的地理环境二、古代西亚的地理范围是指亚洲西南部各地区,由东至西分别为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再往南则为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

在古代世界史上,这一地区的文明中心是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两河”——指的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他们都发源于亚美尼亚。

两河流域地区的环境大致为:河水不定期泛滥,洪水灾害频繁,土壤盐碱化,地势开阔,无天然地理屏障。

二、古代西亚的居民(了解)古代西亚的居民成分十分复杂,我们为方便可以按照他们使用的语言来分类:第一类:非闪非印欧:如苏美尔人第二类:闪族人:如阿卡德人、亚述人第三类:印欧人:如赫梯人、米底人以上居民都经历了历史上的迁徙过程,他们的迁徙大致是由游牧地带向农耕地带前进;迁徙是一批一批、彼此交错进行的;三、古代西亚历史的分期与特点1大致历史进程(注意这只是一个大体演进过程):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中巴比伦王国——亚述——新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国——帕提亚帝国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三个阶段,便于记忆第一阶段:大致为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乌尔第三王朝时期,主要是上古区早期文明形态,以城邦国家为特点第二阶段:大致为古巴比伦王国——中巴比伦王国——亚述——新巴比伦王国,这一时期以区域性的王国为特点第三阶段: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国——帕提亚帝国,跨洲际的帝国2古代西亚历史发展特点:目前看来,西亚是世界上最早产生文明的地区;居民成分复杂,国家兴亡更迭频繁,政治上缺乏连续性,各国历史持续时间都较短;经济以灌溉农业为主,王室神庙经济居支配地位;各国均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各国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健全法制,重视法典的编纂制定;四、古代西亚史史料(了解)(一)古典著作1、希罗多德《历史》的前五卷是最重要的史料(二)文献史料1、楔形文字泥版文书;2、碑铭石刻(比如苏美尔王表、贝希斯敦铭文等)(三)考古学资料1、古代城市遗址;2、大型宫殿和神庙建筑;3、雕刻壁画等艺术品;4、墓葬。

五、亚述学的诞生和发展(了解)亚述学——Assyriology,是一门研究两河流域及邻近地区政治制度、经济、法律、医学、数学、天文、文学、神话,以及艺术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

最早始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时期,出现了对两河地区的探险热。

当时的探险家们大部分都以发财、探险为目的。

到19世纪时,有了突破性发掘成果。

如英国考古学之父莱亚德的一系列发现。

德国东方学会也在此后发掘了巴比伦,发现了尼布甲尼撒二世宫殿、巴比伦马尔都克神庙、空中花园等;20世纪时,两河流域现代考古学诞生。

1835年,罗林森成功解读贝希斯敦铭文,标志着亚述学诞生了。

他也被称为“亚述学之父”具体的历史进程(一)第一阶段,从前3500—前2006年(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乌尔第三王朝)克拉默:“历史开始于苏美尔”。

苏美尔人——两河流域文明的最早创造者。

一苏美尔文明:约前3500-2000年1 苏美尔文明的诞生经历了三个文化时期A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苏美尔人掌握了初步的人工灌溉技术。

泥砖神庙与芦苇小屋构成鲜明对比,反映出氏族社会内部的分化。

父系家长(或军事首领)的权势已经出现。

B乌鲁克文化期:人工灌溉技术有了新发展。

铜器大量出现。

陶器制作普遍使用陶轮。

社会分化更为加剧。

由于人口增加,出现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合为城市或小镇。

这一时期出现了文字。

C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均有所发展。

与埃兰、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都有贸易联系。

居住地合并的现象更为显著。

中心市镇的人口猛增,产生了最早的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是由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在其约3000年的历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统,字形结构逐渐简化和抽象化。

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

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

2 苏美尔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800—2371 年)。

从捷姆迭特·那色时期之后至阿卡德王国兴起的新阶段,称之为苏美尔早王朝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巴比伦尼亚地区城邦国家的普遍出现。

从苏美尔城邦开始产生到前2371年统一的阿卡德王国的兴起,在巴比伦尼亚地区先后出现了几十个城市国家(城邦),其中主要有埃利都、乌尔、乌鲁克、乌玛、拉格什、尼普尔和基什等。

苏美尔早王朝时期是一个城邦争霸的混战时期。

城邦政治:长老会议阿巴·乌鲁(abba uru, “城市之父”)——贵族公民大会古鲁什·乌鲁(gurus uru, “男人”) ——成年男公民合称“会议”(unkin)人民组织”,即城邦会议城邦经济:神庙经济城邦争霸(2900-2340 BC):苏美尔各邦之间为争夺土地、奴隶和霸权展开长期战争。

早王朝后期,战争愈演愈烈。

基什、乌鲁克等邦先后称霸。

《吉尔伽美什史诗》: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英雄史诗3. 阿卡德王国约前2371-2191年萨尔贡篡夺了城邦国家基什的王位。

待地位巩固后自建新城阿卡德,创立了阿卡德王国(约公元前2371-2191年)。

萨尔贡: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建立君主专制;神化自己的权力;建立常备军;任用阿卡德人担任城市总督。

其他各被征服地区的代表人物参政。

吸收苏美尔文化,采用苏美尔人的天文历法、数学、文学和宗教等,并把有关著作编目收藏于图书馆。

以阿卡德语代替苏美尔语作为官方语言;以阿卡德度量衡为基础统一度量衡;约前2191 年,来自东北面山区游牧的库提人入侵南部两河流域,灭亡了阿卡德王国。

3. 乌尔第三王朝约前2113-2006年约前2113年,乌尔总督乌尔纳姆战胜乌图赫伽尔,统一了两河流域南部,获得了“乌尔之王、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的头衔,开创了乌尔第三王朝。

乌尔纳姆复兴农业;修造运河,改善交通;恢复贸易;加强城市的防卫设施;大兴土木,在乌尔等许多城市修建塔庙;颁布法典。

《乌尔纳姆法典》: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乌尔第三王朝保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强盛,在伊比辛即位时开始崩溃。

东部的行省和城市纷纷宣布独立。

西面的阿摩利人进入苏美尔的心脏地带。

前2006年,埃兰人攻破了乌尔城,伊比辛被俘往埃兰,并死在那里。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

乌尔王朝的灭亡是两河流域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苏美尔人的时代结束了,这也意味着古代两河流域南部奴隶制城邦史的终结。

此后,虽在两河北部还可看到奴隶制城邦,但总的看,古代西亚进入中央集权的奴隶制时代。

(二)第二阶段约前2000—前1000年代中期(巴比伦·亚述帝国至新巴比伦时期)前2000年代始,两河流域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古巴比伦王国兴盛,以色列和犹太王国也经历了其繁荣阶段。

前1000年代前叶,亚述帝国、新巴比伦帝国先后崛起。

1. 古巴比伦王国约前1894-1595年阿摩利人建立的巴比伦王国,即巴比伦第一王朝,又称阿摩利王朝前后300年,约有11王。

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远交近攻的战略下,他通过数十年的战争使得两河流域空前统一。

汉谟拉比自称“强大之王,巴比伦之王,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世界四方之王。

”汉谟拉比法典:1901年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该石碑记载了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皇帝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

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法典中体现出古巴比伦社会的三个等级:贵族,平民和奴隶,采用了原始的同态复仇的方法,来惩罚对自由民的伤害。

其中契约与神裁的审判方法在当时来看较为先进,但不乏残酷性。

法典的基本精神是保护弱势群体,使国家权威高于各阶级之上。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研究古巴比伦历史的重要资料。

2. 中巴比伦王国约前1595-1155年前1595年,赫梯入侵巴比伦尼亚,古巴比伦王国灭亡。

赫梯人退去后,加喜特人开始统治美索不达米亚。

加喜特人与阿摩利人相同,作为两河流域地区的外来者,他们接受了传统的两河流域文化。

他们在所有的重要城市中修复、改建和新建神庙。

塔庙完全采用传统苏美尔多级塔庙的建筑风格,是两河流域艺术的延续和经典之作。

在加喜特王朝统治时期,马尔都克的民族主神地位得以确立,巴比伦城的圣城地位也得到认可。

中巴比伦王国同埃及和赫梯的关系均比较友好。

与亚述展开长期拉锯式竞争。

前12世纪前期,加喜特末代国王被埃兰人俘虏,死于敌国。

马尔都克神的雕像和汉谟拉比法典石碑被运往苏撒。

加喜特巴比伦灭亡,残余的加喜特人退往扎格罗斯山地。

加喜特人巴比伦亡国后,巴比伦尼亚进入小国纷争局面长达400多年。

前729年,新亚述帝国的国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在巴比伦尼亚称王,亚述人控制了整个两河流域。

3.亚述时期约前2000-612年(巴比伦王国在南部,亚述在北部,时间大致在同一条线上)A古亚述(前2000-1400年):古亚述王朝是在大约前19世纪末期,由阿摩利人的一支在他们的首领沙马什·阿达德一世率领下征服亚述城邦及其周围地区建立的。

在大约前1900—1800年间,阿摩利人入主两河流域和建立国家后,都无一例外地吸收了当地的文化和政治统治形式,抛弃了自己的语言阿摩利语,改用阿卡德语。

阿摩利人各国在接受其统治地文化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自己各自的文化特色。

沙马什-阿达德一世的儿子已经难以有效统治亚述,其后继者统治时期亚述陷入分裂。

前16-15世纪,亚述不同部分曾隶属当时的西亚强国米坦尼和加喜特巴比伦。

B中亚述(前1400-1050年):从前15世纪末叶以后,米坦尼王国在赫梯人的打几下趋于衰落,亚述渐又强盛起来,进入中亚述时期。

中期亚述诸王不甘处于附庸地位,而是力图自立于诸强之中。

沙尔马奈沙尔一世时灭亡了米坦尼王国,并将其国土并入亚述。

他同东北方的敌人乌拉尔图也进行了胜利的战争。

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时亚述已成为一大强国,其领土包括了整个北部美索不达米亚。

还曾侵入赫梯,在南方曾一度占领巴比伦(前1223年)。

前1089年,亚述势力被赶出了巴比伦,遭到阿拉米亚人的进攻陷于四分五裂。

阿拉米亚人成批移居到两河流域,阿拉米亚人定居两河流域之后,逐渐与当地居民同化。

到前10世纪末,恢复了元气的亚述才开始转入反攻。

前9世纪前半期,在亚述那西尔帕二世的领导下,亚述打败了阿拉米亚人的城邦,并给予北面的乌拉尔图王国以沉重的打击。

从此亚述那西尔帕二世奠定了未来亚述帝国的基础C新亚述(亚述帝国):前934-612年:埃及新王国的衰亡和随后的第三中间期混乱、赫梯新王国的崩溃、阿拉美亚人的势力的削弱,为亚述的重新崛起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