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合集下载

综合自然地理学提纲

综合自然地理学提纲

综合自然地理学知识要点总结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整体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

2.地球表层六大特征(简答)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以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

2.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同时存在着气体、液体、固体三相物质和三个圈层的界面。

3.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本身发展的形成物,例如风化壳、土壤层等4.互相渗透的个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化学物质循环、地质循环等,同时伴随着信息传递。

5.地球表层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异明显,在极小的距离内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6.地球表层是人类发生发展的场所。

、3.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又许多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界和土壤等组成。

4.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基础(太阳能,地球内能,宇宙射线,潮汐能,势能与动能…)5.自然地理环境空间结构复杂性的原因及特征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密度的差异性及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结构的复杂性。

其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相互渗透性和人水平方向上的地域结构特征。

6.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结构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性质的组合而言,它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方面,即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空间组合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其中某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括。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然地理学《综合⾃然地理学》复习资料综合⾃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类与整体⾃然环境的关系等。

⾃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然综合体学说阶段(17世纪-20世纪60年代)特点:从⾃然地理要素具有相互联系来认识代表⼈物:⽡伦纽斯(B.Varenius)17C 德国洪堡(A.vonHumboldt)18C道库恰耶夫主要观点:⽡伦纽斯—把当时所有已积累的有关地球的知识综合成⼀个统⼀的整体洪堡—地球是⼀个不可分割、有机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的整体道库恰耶夫—预⾔会产⽣⼀门研究各⾃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的科学(综合⾃然地理学)②地理系统学说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点:从地理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其整体性代表⼈物:索恰⽡1963年主要观点:所谓⾃然地理系统是指⾃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结合⽽成的具有⼀定结构、可完成⼀定功能的整体③耗散结构理论阶段(近20-30年)特点:从地理环境是⼀个⾮平衡有序开放系统的⾓度认识其整体性主要观点: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发⽣⾮平衡相变,实现从⽆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化学元素组成⽓态:氮(N2 78.09%)、氧(O2 20.95%)、氩(Ar 0.93%)⼆氧化碳(CO2 0.03%)液态:氢和氧(H﹠O 96.5%)、若⼲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固态:氧(O 47.2%)、硅(Si 27.6%)、铝(Al)、铁(Fe)、钙(Ca)、钠(Na)、钾(K)、镁(Mg)等六种元素约25%,其余元素不⾜1%(⼆)圈层组成⼤⽓圈:主要由元素状态的⽓体混合物组成,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层⼤⽓岩⽯圈(地壳):主要由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组成、⽔圈:主要由⼤洋、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及矿物中的⽔分组成⽣物圈:地球表层⽣物存在及⽣命活动影响所及的空间(三)要素组成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由地貌内外动⼒相互作⽤塑造⽽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地理学科发展史简述

地理学科发展史简述

地理描述
古代地理学家通过对地理现象的 观察和描述,积累了大量关于地 球表面的知识,如地貌、气候、 水文等。Fra bibliotek地图制作
古代地图制作技术不断发展,从 简单的示意地图到精确的航海图 和地形图,反映了人类对地理空 间的认知进步。
中世纪地理观念
宗教影响
01
中世纪地理学受到宗教观念的影响,地理知识服务于宗教教义
详细描述
地理信息科学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实现了地理数据的采集、存储 、分析和可视化。这一领域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灾害预警 等多个领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04
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研究
地理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
总结词
地理学与环境科学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 存在广泛的交叉,地理学为环境科学研究提 供了空间尺度和区域差异的视角,环境科学 则为地理学提供了更深入的环境变化过程和 机制的理解。
06
未来地理学的发展展望
地球系统科学的未来发展
综合研究
地球系统科学将进一步整合地质、气象、海洋、生态等多 个学科领域,形成更加综合的研究体系。
01
动态模拟
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地球系统科学将 实现对地球各系统的动态模拟,提高预 测和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02
03
跨学科合作
地球系统科学将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 的合作,共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推 动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科学的前景展望
技术创新
地理信息科学将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 析等,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
智能化服务
地理信息科学将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各行业对地 理信息的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自然地理学课后习题

自然地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综合自然地理在地理学中的位置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复习思考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体系中的地位。

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方向。

第二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第二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第三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第四节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第五节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复习思考题1、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代表性的人物?2、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具有哪些特征?3、综合自然地理学未来重点研究领域?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第四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系统框架复习思考题1、分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能量和要素组成。

2、试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3、自然地理环境结构有何特性?4、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5、简述系统的结构类型,并举例进行说明。

第四章外部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一节宇宙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节行星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节自然地理环境外部联系的本质复习思考题1、太阳辐射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2、海洋潮汐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3、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

4、试述自然地理环境外部联系的本质。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内部联系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球化学作用第四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水热作用第五节自然地理环境内部联系的基本特点复习思考题1、人们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识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2、简述自然地理环境中四种物质循环类型。

3、试述自然地理环境内部联系的基本特点。

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方向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第四节自然地理环境时间演化的基本特点复习思考题简述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发展的方向性。

综合自然地理学2

综合自然地理学2

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什么是自然环境?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综合体、景观)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

2、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区别:天然环境是指那些只受人类间接的或轻微影响的、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原生自然环境,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以及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等。

人为环境是指那些自然条件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如放牧的草场,经过采伐的森林、农田、鱼塘、水库、运河等。

联系:人为环境的成因及其形式,主要取决于人类干预的方式和强度。

但它自身的演变和作用过程,则受自然规律制约。

如水库、运河的水量和流速等水情要素,与天然湖泊、河流一样,仍受气候、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人为环境和天然环境一样,同属于自然环境。

3、试述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分支和它们的研究对象及其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整体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相应于这三个方面,自然地理学可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和区域自然地理学。

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即研究这个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和分布等特征和规律,如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故可分为区域部门自然地理和区域综合自然地理。

前者如区域气候、区域水文、区域地貌、区域植被、区域动物等,后者对某一具体区域进行综合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的研究。

4、试述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综合自然地理学以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阐明这个环境整体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功能效应、发展动态、地域差异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基础问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三、 自然地理系统的开放性
从地球表层的外部联系看: 地球表层与外部系统(高层大气、宇宙、地幔、
地核)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转化。 输入的能量 宇宙空间——太阳能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释放的热能 一年中地球获得的热量:
◆太 阳 能——1.3 * 1024卡 ◆地球内部——铀、钍、钾等放射性元素蜕变 释放的热量,只占太阳能1/2亿。 来自宇宙其他星体的射线为太阳能1/1亿。 输出的能量——地面的长波辐射
土壤、植物地理学——掌握“土壤”、“植被”要素 综合自然地理学 ——掌握“五大要素”之间的关
系及其所形成的规律
二、综合自然地理在地理科学中的位置
(一)从系统论看地理学的分支
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综合地理学 分别研究: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综合自然地理学 经济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综合经济地理学 社会文化环境整体特征——综合文化地理学 分别研究上述环境各组成要素的部门地理学 ——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部门文 化地理学
太阳能作用于地表,并与地表物体重力势能相结合,产生了风 化、侵蚀、搬运以及堆积等地质过程,其基本趋势是使地表高 差减少,削高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化。这就是太阳能的“夷 平化”过程。
地球内能的主要作用是引起地震、火山、岩浆活动等各种构造 活动,使地表起伏加大,更加崎岖不平。这就是地球内能的 “崎岖化”过程。这种作用过程实质上是褶皱和断裂、隆起和 沉陷等各种矛盾的统一过程。
息的交换和流通。
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的交换和流 通,没有物质的交换。
孤立系统——系统与环境不发生任何联系和作用。
3、按人与自然的关系分: 自然系统——指未打上人工印记的各种客观系统,
如天然生态系统。

2014-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史

2014-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史

二、中国古代地理学进展与成就:
我国在古代地理学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很多 著作中体现了地理学的思想和方法。
《尚书· 禹贡》以自然地理实体如山脉、河流等为 标志,将全国划分为9个区,即“九州” ,并对每 区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 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现象,作了简要描述 和比较。
我有钱了因为把你卖了……猪啊!
3、“三七少女节”,这个创意不错,一 日
之后就过“三八妇女节” 4、失败并不意味你浪费了时间和生 命,失 败表明 你
有理由重新开始。 5、宁可牺牲中国最后一个处男,决 不留下 日本任 何一个 处
女! 6、说好一起到白头,你却偷偷焗了 油。
7、屌丝为么能看到心爱女
神的那像汉子一样的个性,那是因为 女神她 根本就 不吊你 ,不稀 饭你。
作,对西方地理学的发展有长期的影响。
▪ 他比埃拉托色尼等人更前进了一步,在对已知世
界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描述。

博杂派
斯特拉波认为地理学是对人类居住的世界的描述,不 仅要研究一个地方的自然属性,还要研究它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
斯特拉波记录了存在于地表的人、动植物和陆地,为 描述地理奠定了基础;
斯特拉波对已知世界进行了区划和分类,成为区域地 理研究的代表;
17卷。

他在《历史学》第1、2卷中,讨论了以天文学和几
何学为基础的数理地理,以研究地表和大气圈的自然地
理学,提出了地理学家首先应该确定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等一些原则,描述了海、大陆和气候带等。
▪ 他的《地理学》内容包括自然特征、物产、城市、 居民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地域涉及欧洲、
亚洲、利比亚,是西方古代地理学的一部经典著
3 瓦伦纽斯,B. (1622-1650):德国地理学家。

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地理专业)

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地理专业)

楚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系(院、部)地理科学专业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22105104课程中文名称: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英文名称: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使用专业:地理科学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总学时:5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6,实验学时:4)总学分:2.5学分预修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部门自然地理学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课程系统讲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和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演化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区划的理论与方法,土地分类与结构、土地评价与土地变化、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

教材建议:伍光和,蔡运龙编著,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1]刘南威、郭有立编著,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景贵和主编,综合自然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 陈传康,伍光各,李昌文编,综合自然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33。

[4] 赵松乔等编著,现代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5] 刘南威主编,自然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 黄秉维,郑度,赵名茶等著,现代自然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7] 王建主编,现代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 蒙吉军编著,综合自然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二、课程性质、目的及总体教学要求课程的基本特性:综合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主干基础理论课程。

它是在各部门自然地理学基础上研究地球表层整体性特征及其结构、功能和演变规律的科学。

特别着重研究地球表层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机制、地球表层区域分异规律和地域分异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过程 二、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过程
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地理学经历了:
(一)古代地理学 (二)近代地理学 (三)现代地理学 三个发展时期。
综合自然地理学依从着它的母体也有三个相应的 发展时期 。
(一)古代地理学时期 1、时间 从远古到18世纪地理大发现。经历了原
中世纪的大倒退 —— “寰宇图”
A、地理大发现 是指15至18世纪的一系列 的海上探险活动,以4个事件为主体。
A、1434年,吉尔.埃安内 航行至热带。
1441年恩里克王子的船队向南航行很远,找到 了黄金,俘获了奴隶,轰动了欧洲。
B、1486—1487年,迪亚士率领葡舰队绕过非 洲南端,发现了好望角。1497年,葡王又派 瓦斯科·达·伽马率舰队绕过好望角,航行10个 月到达了印度。
麦哲伦船队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B、地理大发现的意义
极大地刺激了地理学的发展。
a、扩大了人类的地理视野,获得空前大量的新 资料。
b、各种错误观念被消除,引起地理学界新的思 考
c、在前二者的基础上,人们有可能全面地探讨 地理 问题,重新建立地理学新的理论体系。
通论地理学开始出现了。 最有价值的是17 世纪荷兰地理学家瓦伦纽斯(Varenius, 1622—1650)的《地理学通论》。
所以被称为“地理学之父”。
第一个测量了地球的周长。
(塞伊尼也译塞安)
埃拉托色尼测地球周长=39360km
地球的实际周长=40009km
(3)、封建社会
自公元5世纪西方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直到15 世纪,是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地理学停滞 了,甚至倒退了! 直至地理大发现,地理学 才出现了新的生机。
3、古代地理学的特点 (1)古代地理学时期是地理学搜集和积累资料时期。 (2)古代地理学以纯粹描写地理现象为特点。 (3)古代地理学存在两大基本学派。 一是“博杂派”,这部分学者着重 区域描述,其典型代
表是地方志著作。博杂派的思想一直是古代地理学的主流。
另一是“宇宙派”,这部分学者注意把地球和宇宙及数学 联系起来研究,尝试对自然地理现象进行朴素的唯物解释, 其代表有埃拉托色尼的《地理学》、瓦伦纽斯的《地理学 通论》。
C、1492年8月,受西班牙女王派遣,意大利 水手哥伦布的船队离开西班牙启航西行。同年 10月,他们到达了现在的巴哈马群岛,发现 新大陆。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到 达美洲。
D、1519年-1522年9月,受西班牙女王派遣,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船队完成了人类第一次 环球航行。从而证实关于大地为球形的学说, 并开辟了西南航路。
A、地志学应运而生,并成为古代地理学的 主流,称博杂派。
B、同时人们又力图科学地认识周围的自然 界,创立科学地理观念,形成古代地理学 的另一派,称宇宙派。
地理学家的代表:埃拉托色尼、斯特拉波和 托勒密。
他们的地理著作确立了古代地理学的知识领 域。
埃拉托色尼:
(Eratosthenes, 公元前273—前192)古希腊学者, 他第一个创造了“地理学”这一术语,并以 它为书名写了一本书《地理学概论》。
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3个时期。 2、地理学的发展 (1)原始社会
A、地理知识不断积累下来但很少记录下来。 B、对自然的观察,只停留在认识个别自然因素
上,他们无法揭示地理环境的普遍特性。 这一时期被称为地理思想的朦胧阶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奴隶社会
人类的地理视野扩大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 识的范围和深度都增大了。
4、出现了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危机
分化学科研究局部的个别因子的做法,使当时大部 分地理学家失去了物质世界的整体观念。这个时期, 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仿佛不存在了,于 是出现了作为完整独立的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是否 存在的严重问题。
5、 李希霍芬、道库恰耶夫开拓了综合自然地理研究方向,重 新确立了自然地理学的 科学地位。 李希霍芬
综合特征。“自然界是由多种形式和成分综 合的统一体。”初步确立了地理学的研究对 象。
19世纪后半期,地理学处于分析研究向综合研究 的转折之中。
3、自然地理学的分化
到了19世纪后半期, 地理学除已分化为自然和人 文两大学科以外,自然地理学又发生更进一步的分 化。如气候学、水文学、地貌学、土壤学、植物学 等等新兴学科,相继地独立出去了。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
(二)近代地理学时期 1、时间 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 。
2、地理学的发展 形成了两个必然: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地理学处于从搜集资料 的感性认识阶段向整理资料的理性认识阶段的转折 之中。
(1)李特尔继承和发展了“博杂派”的思想,把古 代的地志学发展成为人文地理学。
(2)洪堡则继承和发展了“宇宙派”的思想,并以 他大半生的精力创立了一门科学的自然地理学。
④区域地理不限于单纯地描述独特现象,还要寻找现象发生的 规律性 。
道库恰耶夫(1846—1903)
用综合的观点研究自然界,试 图复活地球表面整体性的概念。 其主要观点有:
①地理学必须限于研究地球表层 ,即研究岩石圈、水圈、大 气圈和生物圈相互接触的地方。
②首先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整体来研究,同时还要考察地球表面 的更细小片段;
③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区域是自然多要素的集合体,对它们必 须进行全面地描述;
(1)洪堡长期从事地理考察,完成了地理巨 著《宇宙》一书。这本巨著奠定了自然地理 学的理论基础。
(2)洪堡创立了多种重要的自然地理研究方 法,主要的有:①气候要素的平均值法;② 气温的高度换算法;③等温线法;④剖面图 法;⑤比较法
(3)洪堡发现了一系列自然地理规律。 (4)洪堡明确指出了自然地理学研究客体的
洪堡对地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亚历山大·冯·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 日),德国科学家,与 李特尔同为近代地理 学的主要创建人。生于德国柏林,逝于德 国柏林,是世界第一个大学地理系-柏林 大学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