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海洋区划管理

合集下载

2008年中国海洋行政执法公报

2008年中国海洋行政执法公报

2008年中国海洋行政执法公报(国家海洋局二00九年二月)2008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及海监机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责,海洋行政执法工作取得成效,各项建设逐步推进。

为使社会公众了解我国2008年海洋行政执法工作的总体情况,国家海洋局编制了《2008年中国海洋行政执法公报》,现予发布。

国家海洋局局长:综述2008年,中国海监依法在我国管辖海域开展巡航监视和海洋行政执法工作,及时处理海上侵权行为,查处海洋违法行为,通过定期巡航和专项执法检查加大监管力度,强化日常执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年度对我国管辖海域实施了全海域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等,及时处理各类侵犯我国海洋权益的行为,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海域使用管理执法通过组织“海盾2008”、“养殖用海”等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查处大案、难案,进一步规范了海域使用秩序,保护了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海洋环境保护执法加大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行为的监督管理力度,开展了海洋生态监控区执法工作,查处了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

全年海洋维权执法共派出海监船舶、飞机355艘(架)次,监视外国船只、飞机等目标406艘(架)次,发现并及时制止侵权目标38次。

海域使用和海洋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共实施检查79,077次,检查项目32,217个,发现违法行为2,865起,作出行政处罚1,786件,决定罚款总额为15.7亿元。

注:本公报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海洋维权执法2008年,中国海监全面开展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巡航执法范围覆盖了从鸭绿江口到曾母暗沙的我国全部管辖海域,重点加强了对侵权事件多发海域的巡航监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在我国管辖海域内从事涉嫌侵犯我国海洋权益的活动进行了监视和制止,主要包括非法进行的涉外海洋科研调查(含军事调查活动)、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等有关活动。

浅析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开发规划与海域使用管理

浅析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开发规划与海域使用管理

浅析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开发规划与海域使用管理作者:黄丹丽来源:《河北渔业》 2014年第1期黄丹丽(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广东湛江 524088)摘要: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开发规划的基础,且区划和规划是海域使用管理的前提,海域使用管理则是对实际用海活动的有效控制。

当前,海洋经济与管理事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理清以上三者的关系。

首先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处理三者关系的几点思路:一要加强区划实施的各方面建设;二要加强规划的协调性和可行性;三要全面提高海域使用管理水平。

关键词:海洋;功能区划;开发规划;海域使用管理;海域执法我国在2002年《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基础上,制定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确定了我国未来10年海洋空间开发的依据和方向。

这为地方各级编制海洋开发规划及涉海政策等海洋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使得海洋资源配置越来越合理。

随着2008年《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获批以来,我国海洋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各地方也纷纷根据自身实际海域资源状况编制海洋开发规划,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力求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又能拥有本地特色。

总的来看,自2002年《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以来,国家海洋局把海域使用管理作为重要职责,在功能区划、开发规划以及监督管理海域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同时,海洋区划与规划能够有效落实可促进国家对海域使用的科学管理。

可见,这三者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的重点就是要深入分析其内在联系,为把握海洋事业的发展运作规律提供几点思路。

1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开发规划的区别1.1时空定位不同海洋功能区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属性差异性划定各种功能区,注重空间要素,在空间坐标下完成。

因而它没有时间坐标,只考虑如何在地理单元上把资源最理想地划分,是一种状态的呈现。

而海洋开发规划是对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做出的前瞻性安排,有一定的时间段。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管理办法》的通知(2008年修订)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管理办法》的通知(2008年修订)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管理办法》的通知(2008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08.09.18•【文号】国海发[2008]24号•【施行日期】2009.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管理办法》的通知(国海发[2008]24号)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北海分局,东海分局,南海分局:为规范海域使用权证书印制、发放和管理工作,切实维护海域使用权证书的权威性和统一性,保障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海域使用管理法》和《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我局修订了《海域使用权证书管理办法》。

现将《海域使用权证书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海洋局二○○八年九月十八日海域使用权证书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海域使用权证书印制、发放和管理工作,切实维护海域使用权证书的权威性和统一性,保障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海域使用管理法》和《物权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海域使用权证书是海域使用权人享有海域使用权的证明,由海域使用权人持有。

第三条国家海洋局负责海域使用权证书的统一印制和监督管理。

国家海洋局北海、东海、南海分局(以下简称各分局)负责海域使用权证书的发放及发放后的监督检查。

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填写和向海域使用权人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

第四条各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年1月10日和7月10日前,采用纸质和电子文本方式,分两次将空白海域使用权证书申领发放表(附件1)和海域使用权证书发放情况统计表(附件2)报送所在海区分局,同时报国家海洋局备案。

第五条各分局收到相关材料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汇总并上报国家海洋局。

国家海洋局收到各分局提交的相关材料后,应当及时核定并下达海域使用权证书发放计划。

第六条各分局收到海域使用权证书发放计划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将空白海域使用权证书发放至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国家海洋局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国海发[2008]29号

国家海洋局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国海发[2008]29号

国家海洋局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正文:---------------------------------------------------------------------------------------------------------------------------------------------------- 国家海洋局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国海发〔2008〕29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局属各单位:近期,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及时做出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决策,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

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局属各单位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周密部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海洋工作为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深刻认识海洋工作为国家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扩散和蔓延,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已出现加速下滑的不利势头。

面对这一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和困难局面,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重大举措。

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局属各单位必须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政治使命感,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帮国家之所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奋发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国家各项扩大内需的措施在海洋领域得到真正贯彻落实。

要深刻认识到,为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这是我们全面履行国务院赋予的参与宏观经济调控职责的需要,也是海洋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的需要,更是实现建设海洋强国宏伟目标的需要。

海洋环境保护区划分管理制度

海洋环境保护区划分管理制度

海洋环境保护区划分管理制度海洋环境保护区划分管理制度的制定对于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海洋环境保护区划分的原则和目标以及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也日益增加。

而不负责任的开发活动导致了海洋环境的恶化,威胁到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中长期发展。

因此,划分海洋环境保护区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海洋环境保护区划分的原则和目标1. 原则(1) 保护为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环境保护区划分的首要原则,防止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2) 科学性:海洋环境保护区划分应基于科学调查与评估,以保证划定的区域确实存在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 区域性:海洋环境保护区的划定应考虑地理、生态和环境特征,以确保所划定的区域具有相对独立的海洋生态系统。

2. 目标(1) 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划分并合理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区,保护珊瑚礁、海草床、鱼类等生态系统,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2) 促进可持续利用: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 提高环境意识:通过建立海洋环境保护区,加强对公众和相关利益方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式1. 管理制度的内容(1) 区域划定和管理权限:根据海洋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划定特定的海洋环境保护区,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权限和责任。

(2) 立法和政策保障: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海洋环境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具备可行性和合法性。

(3) 监测和评估:建立监测体系,对海洋环境保护区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区域内的环境变化和问题,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4) 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度。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
• 一、海洋功能区划的概念和作用 • 1、概念 • 海洋主导功能:是指在某一海域多种功能同时并存的情况 海洋主导功能:是指在某一海域多种功能同时并存的情况
下,依据区域自然属性和社会需要程度,通过分析对比选 定的最佳的功能。按此功能安排海洋开发利用活动,能取 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结果。 海洋功能区:是指根据海域、海岛及相邻陆域的自然资源 海洋功能区:是指根据海域、海岛及相邻陆域的自然资源 条件、环境状况、和地理区位,并考虑海洋开发利用现状 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划定的具有特定主导功能,有利 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能够发挥最佳效益的区域

• 2、特点
• 3、作用
• 二、区划范围、原则、和技术处理 • 1、区划范围、 • 2、原则、 • 3、技术处理 • (1)开发重点优先处理 • (2)规划与现状系与指标 • 四、区划成果的种类与编制 • 五、区划实施与管理
实践:
• 浙江省和舟山市为例海洋功能区划立法探 浙江省和舟山市为例海洋功能区划立法探
讨.caj •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doc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doc • 我国海洋功能区划中的公众参与及其效果 评价.caj 评价.caj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2012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4月25日,国家海洋局公布。

前言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蓝色家园。

我国管辖海域辽阔,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空间。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综合管控能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在2002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基础上,制定《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

《区划》科学评价我国管辖海域的自然属性、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现状,统筹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沿海地区发展战略,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划分了农渔业、港口航运、工业与城镇用海、矿产与能源、旅游休闲娱乐、海洋保护、特殊利用、保留等八类海洋功能区,确定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的主要功能和开发保护方向,并据此制定保障《区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区划》是我国海洋空间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的整体性、基础性、约束性文件,是编制地方各级海洋功能区划及各级各类涉海政策、规划,开展海域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等海洋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区划》范围为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

《区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第一章海洋开发与保护状况第一节海域和海洋资源我国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1.8万多公里,岛屿岸线长达1.4万多公里。

海岸类型多样,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160多个,大中河口10多个,自然深水岸线400多公里。

我国海洋资源种类繁多,开发潜力大。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的通知(国海环字〔2008〕367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为加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局制定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已于今年6月17日经局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八年七月一日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规定第一条为加强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进行海洋工程建设活动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海洋工程的选址和建设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标准,不得影响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质量或者损害相邻海域的功能。

第四条国家实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海洋工程的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相关环境保护标准,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有核准权的海洋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核准部门)核准。

第五条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海洋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以分为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和海洋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两种形式。

第六条下列海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国家海洋主管部门核准:(一)需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核或审批的海洋工程;(二)涉及国家海洋权益、国防安全等特殊性质的工程;(三)海洋矿产、油气、海砂资源勘探开发及其附属工程;(四)50公顷以上的填海工程,100公顷以上的围海工程;(五)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风力电站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六)其他需由国家海洋主管部门核准的海洋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海洋区划管理第一节海洋区划为什么要进行海洋区划:1.海洋区划是实现海洋经济的区域合理布局,确定不同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基础和依据,是发展海洋区域经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海洋区划为指导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解决海区内各种开发利用活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供了科学方法。

科学掌握海洋区划的基本内涵、类型和海洋区划的程序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一、海洋区划概念1.概念:海洋区划是对一国管辖的全部海域或其他特定海域,根据开发利用的目的,按照海域不同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形成的海域差异而划分的海洋区域。

2.基础:海洋区划的客观基础是在不同类型海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以及在同一类型的海域内又具有其一定的相似性。

差异性是进行海洋区划的前提。

具体分析:地理上的:我国的海区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口,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南北跨度为38个纬度,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东西为25个经度,还有大小不同的岛屿,具有独特的区域海洋学特征。

法律上的:邻近海域陆架宽阔,既有内水和领海,又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彼此法律地位不同,海洋开发和管理都有特殊的制度。

经济上的:沿海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

结论:海洋区划,就是在综合研究不同海域的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和科学技术要素的基础上,依据各种海洋开发利用的区域特点和要求,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做出的海域分区,形成的一些相对独立的经济地理单元。

二、海洋区划类型(一)海洋自然区划海洋自然区划,是根据海洋区域所处的自然地理位臵不同,把海域划分为不同的海区。

中国近海,依传统划分为四个海区,即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二)海洋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各种类型海洋功能区的标准,把海洋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功能区。

海洋功能区是根据不同的海域固有的自然和社会属性的差异性,综合考虑海洋不同区域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及其开发利用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划定不同的海洋功能区。

目前,我国的海洋功能区共分为五大类:开发利用区、治理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特殊功能区和保留区。

(三)海洋经济区划海洋经济区划,是指根据一定海洋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需要,按照海洋经济固有的特性和发展规律,划分不同类型的海洋区域。

按照海洋经济区划标准不同,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区划有海区经济区、海岸带经济区、海洋重点开发经济区、沿海开放经济区、海洋法定(法律地位)经济区和海洋行政经济区。

(四)海洋行政区划海洋行政区划,是指根据海洋行政管理的需要,按照行政层次划分的海洋区域。

按照行政区划可以把海域划分为省、市、县管辖的海域。

(五)海洋特殊区划海洋特殊区划,是指根据海洋开发利用的特殊需要目的,按照特殊要求的条件划分的海洋区域。

例如,为了保护海洋自然环境和资源划定的海洋自然保护区,用于军事目的的海洋军事区,以及用于保护渔业资源的禁渔区和休渔区,等等。

三、海洋区划程序海洋区划的程序,也就是海洋区划的方法和步骤,一般有以下步骤。

(一)提出任务和指导思想(二)组织工作班子(三)设计工作方案(四)开展技术培训(五)组织调查研究(六)海区规划方案拟订和绘制海洋区划图(七)科学论证(八)送审确定第二节海洋功能区划背景: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开发与管理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海域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海域功能标准,将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功能区,确定海域的最佳利用功能和使用顺序,以控制和引导海域的使用方向,为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海洋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

一、海洋功能区划的概念和意义概念:海洋功能区划是指根据海洋开发利用的需要,依照海洋的自然实行,包括海洋的自然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和地理位臵,又兼顾海洋的社会属性,包括海洋开发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按照一定的海洋功能标准,对海域进行的一种区划所划分的不同功能价值和作用的海域单元。

海洋功能区划是通过全国的海洋功能区划和分级的海洋功能区划的形式来实现的。

(一)海洋功能区划提高了海洋空间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二)海洋功能区划提高了海域开发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包括沿海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和港口规划等涉及海域使用的规划,也应当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提高海域开发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海洋功能区划提高了海洋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在海洋功能区划中划定的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区、盐田区、海洋倾废区和排污区以及适于在海岸和海岛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建设、港口建设、滩涂围垦、海底电缆和管道的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建立等的功能区,是这些海域使用管理中许可证审批和发放的科学依据。

海洋功能区划还为在海岸带和海上新建开发项目的资源、环境影响评价和颁发许可证提供客观依据。

(四)海洋功能区划提高了国家宏观调控海洋开发利用的能力海洋功能区划可以从海洋开发利用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综合平衡部门和行业的利益,协调解决部门之间和行业之间的矛盾,达到合理开发利用海域资源,促进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二、海洋功能区划应遵循的原则(一)自然属性为主、社会属性为辅的原则1.自然属性原则海域特定区域自然属性的特殊性和不同区域自然属性的差异性是评定各种功能区的先决条件。

主要包括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三个方面。

2社会属性原则社会属性要考虑到海洋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原则1.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2.海洋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因地制宜与技术可行性相一致原则第一,优先安排海洋直接性功能,然后安排海洋依托性功能,同时也不忽视必不可少的其他功能的安排;第二,资源和环境备择性窄的功能优先于备择性宽的功能,备择性窄的功能包括:港口和航道建设离不开海洋和具有一定水深的水道,油气田离不开含油地层和圈闭构造,采矿业离不开矿体,旅游业离不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外向型经济,离不开港口码头和陆上便利的交通,等等。

第三,必须坚持技术可行性原则。

(四)超前性原则把近代科技的新成果和新概念引入功能区划工作之中。

三、海洋功能区划的理论体系(一)海洋功能区划的理论基础1.区域规划理论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区域规划一般包括几个方面: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工农业生产的布局规划;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区域发展政策等。

2.可持续发展理论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中的定义,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制定的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如下:(1)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中心,把发展海洋经济为中心作为海洋工作最基本的战略原则。

(2)适度快速发展。

(3)海陆一体化开发。

(4)科教兴海。

(5)协调发展。

多学科合作研究海洋,加深人类对海洋的认识。

各行业要协调发展,各得其所。

讨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如何实现“陆海联动”。

3.海洋综合管理理论(二)海洋功能区划的性质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新领域。

海洋功能区划是结节区的划分方式。

海洋是一个区域,区域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区域内部个要素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称之为均质区,地理学中传统的各种区划,如农业区划、自然区划,都是均质区的划分。

另一种类型是结节区,或称为功能区,它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海洋功能区划就是一种结节区的划分。

因此,海洋功能区划不同于传统地理学、经济学中的区划。

1.海洋功能区划的权威性海洋功能区划与法具有同等效力。

2.海洋功能区划的前臵性海洋功能区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前臵文件,是对各行业用海的科学制约,是一切用海首要考虑的问题,具有无可争辩的前臵性。

3.海洋功能区划的复杂性4.海洋功能区划的层次性海洋功能区划的层次性体现在海洋功能区划的分级和分类体系上。

海洋功能区划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

这四级体现了海洋功能区划作用范围的层次性。

5.海洋功能区划的时效性6.海洋功能区划的科学性。

7.海洋功能区划的成果可操作性(三)海洋功能区划的分类海洋功能区划可划分为自然型,规划型,协调型和管理型区划。

1.自然型区划海洋功能区划要突出海域的自然属性。

自然界有景观资源的一般辟为旅游区和保护区;有深水岸线的一般用作港口区;含泥量较大的潮间带多划分为养殖区和盐田区。

2.规划型区划3.协调型区划4.管理型区划(四)海洋功能区划的方法体系1.分类体系为了使海洋功能分区(类型划分)简明扼要,有利于海域使用管理。

海洋功能区采用调整后的十类二级分类体系,即:(1)港口航运区,包括港口、航道、锚地3种类型;(2)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主要包括渔港和渔业设施基地建设、养殖、增殖、捕捞4种类型;(3)矿产资源利用区,主要包括油气、固体矿产2种类型;(4)旅游资源利用区,主要包括风景旅游、度假旅游2种类型;(5)海水资源利用区,主要包括盐田、特殊工业用水2种类型;(6)海洋能利用区,主要包括潮汐能、潮流能2种类型;(7)工程用海区,主要包括海底管线、石油平台(含人工岛)、海岸防护、其他工程用海4种类型;(8)海洋保护区,主要包括海洋和海岸自然生态保护、生物物种自然保护、自然遗迹和非生物资源保护3种类型;(9)特殊利用区,主要包括科学研究实验区、军事、排污控制、污染防治5种类型;(10)保留区,主要包括预留区、功能待定区2种类型。

2.分级体系海洋功能区划从管理上分为国家级、省级、市(地区)级和县(市)级共4个层次,根据编制要求,各自体现以下特点:(1)国家级区划。

国家级区划是宏观型区划(2)省级区划。

省级区划主要还是宏观型区划,侧重对重点海域进行综合性的功能排序(3)市(地区)级和县(市)级区划。

市县级区划都有准确的地理单元和功能定位,有标志面积、坐标。

四、各海区海洋功能区划:1.渤海区整体功能:通过海、河、陆、空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和旅游区的建设,工业和城镇群的合理布局,把渤海区建成为我国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基地;通过海水增养殖和海洋农牧化、海洋石油、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等的建设,把渤海区建成我国第一个海洋综合开发基地;通过功能区划,合理组织开发利益、治理保护和科学整治,把渤海区建设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良性循环的海洋人工生态示范基地划分情况:开发利用区293个,治理保护区44个,自然保护区24个,特殊功能区9个,保留区12个2.黄海区整体功能:通过沿海港口体系、交通运输网络,经济开发区、沿海城镇体系以及旅游事业的发展,使黄海区成为我国发达的商品生产和流通多功能外向型经济基地;通过对沿海港口条件的充分利用、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新建和扩建高技术工业企业,使黄海区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通过优越自然条件、丰富的土地和海洋资源、海上农牧化建设,巩固提高黄海区作为粮、棉、水产以及加工业为主的传统农副产品基地的地位划分情况:开发利用区348个,治理保护区87个,自然保护区41个,特殊功能区44个,保留区16个3.东海区整体功能:以港口为先导,以沿海开放城市为依托,通过交通运输网络、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港口工业区的建设,把东海区建设成为多功能、对外开放型、结构合理型的海洋产业群和海洋型工业基地;通过东海油气开发、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把东海区建成为能源和海洋蛋白质生产基地;同时充分利用沿海省市不同地域、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建立不同特点和风格的海洋产业综合发展体划分情况:开发利用区606个,治理保护区87个,自然保护区58个,特殊功能区174个,保留区7个4.南海区整体功能:以港口城市为依托,以海上运输线为纽带,通过经济特区和临海工业区的建设,把南海区建成我国最大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南大门;通过海水养殖、海洋捕捞和海洋牧场开发,促进海产品、海珍品加工工业的发展,把南海区建成海洋蛋白质生产基地;通过海洋油气、海盐业开发和海洋化工、石油化工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把南海建成海洋油气综合利用为龙头,海洋运输、晒盐、旅游等产业为两翼的海洋产业基地,重视濒海大农业建设,通过农牧化等产业的综合开发,把海洋濒海陆域建成农业基础牢固,为海洋产业、港口以及外向型产业服务的海洋开发后勤基地;充分利用南海海上通道的区位优势,将南海区建成我国开发国际公海资源的示范区划分情况:开发利用区1255个,治理保护区312个,自然保护区98个,特殊功能区103个,保留区45个第三节海洋经济区划一、海洋经济区划的概念通过海洋经济区划,明确海洋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确定沿海地区的劳动地域分工、专业化经济部门和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为合理配臵海洋资源,协调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完善各具特色的网络型地(海)域经济体系,合理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