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

合集下载

广东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

广东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

又名仁居河、柏树河 又名乌土河、高陂水 又名坝头水 又名坝头水 又名坝头水 又名洋塘水 又名平远水 又名龙女水
又名大靖水 又名大靖水、百侯水、 长乐水 又名大埔水、百侯水、 长乐水 又名喷前水 又名三洲溪 又名产溪
又名九河 又名金刚石水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表(河流部分)
序号 5800 6000 6020 6030 6050 6060 6070 6080 6100 6200 6300 6400 6500 6600 6700 6810 6814 6818 6820 6900 7000 7100 7200 7300 功能现状 综 综 综 综 综 综 综 饮 综 综 综 综 综 综 综 综 综 综 综 综 综 综 综 综 水系 韩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榕江 河流 凤凰溪 榕江南河 榕江南河 榕江南河 南河引榕 干渠 南河引榕 干渠 新西河水 库干渠 三洲拦河 坝引榕干 渠 上沙水 横江水 龙潭水 石肚水 五经富水 灰寨水 洪阳河 北河 北河 北河 北河 汤东河 汤西河 新西河 枫江 车田河 起点 丰顺三县顶 陆丰凤凰山 侨中 灶浦镇新寮 南溪 南溪 水库出水口 霖磐 五华笼衣圈 五华双髻山 揭西钩髻崠 普宁石龙坑 丰顺楼子嶂 揭西六排嶂 普宁大尖山 丰顺桐子洋 汤西 汤南 吊桥河下2公里 丰顺九连崠 丰顺马子石 丰顺三坑崠 潮州笔架山 揭阳三角棚 终点 潮州归湖 揭阳桥中 灶浦镇新寮 地都与汕头市区交界 仙桥 梅云 锡场 市自来水公司进水口 揭西泾下 揭西河婆 揭西下仓 揭西新寮 揭西双溪咀 揭西桃溪洲 揭阳神港 汤西 汤南 吊桥河下2公里 揭阳炮台 丰顺汤坑 丰顺龙溪村 揭阳西岗山 揭阳枫口 揭阳下底 长度 (km) 50 140 7 37 13 9 7 15 32 32 32 25 76 42 24 33 6 38 24 24 27 25 71 28 水质 水质目标 行政区 现状 Ⅲ Ⅲ 梅州市潮州市 Ⅱ Ⅱ 汕尾市揭阳市 Ⅱ~Ⅲ Ⅲ 揭阳市 Ⅲ Ⅲ 揭阳市汕头市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Ⅲ Ⅱ Ⅲ Ⅱ Ⅱ Ⅱ 劣Ⅴ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Ⅲ类管理, Ⅱ类控制 Ⅱ Ⅲ Ⅱ Ⅱ Ⅱ Ⅳ Ⅱ 揭阳市 揭阳市 揭阳市 揭阳市 揭阳市 揭阳市 揭阳市 揭阳市 梅州市揭阳市 揭阳市 揭阳市 梅州市 梅州市 梅州市揭阳市 揭阳市 梅州市 梅州市 梅州市揭阳市 潮州市揭阳市 揭阳市 按照Ⅲ类水质功能区管 理,按Ⅱ类水质标准的环 境容量控制污染物排放 总量 备注

01-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

01-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

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区划目的 (1)第二条区划依据 (1)第三条区划目标 (2)第四条区划原则 (4)第五条区划围 (4)第六条区划成果 (4)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5)第七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5)第八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5)第九条开发利用现状 (6)第十条面临的形势 (6)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7)第十一条总体布局 (7)第十二条大埕湾—柘林湾及周边海域 (8)第十三条岛及周边海域 (8)第十四条港及周边海域 (9)第十五条海门湾—神泉港及周边海域 (9)第十六条碣石湾—红海湾及周边海域 (10)第十七条大亚湾及周边海域 (10)第十八条狮子洋—伶仃洋及周边海域 (10)第十九条万山群岛及周边海域 (11)第二十条磨刀门—黄茅海及周边海域 (11)第二十一条广海湾—川山群岛及周边海域 (12)第二十二条海陵湾及周边海域 (12)第二十三条博贺湾—水东湾及周边海域 (12)第二十四条湾及周边海域 (13)第二十五条琼州海峡—英罗港及周边海域 (13)第四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及管理要求 (14)第二十六条概述 (14)第二十七条农渔业区 (14)第二十八条港口航运区 (15)第二十九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6)第三十条矿产与能源区 (17)第三十一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18)第三十二条海洋保护区 (18)第三十三条特殊利用区 (19)第三十四条保留区 (20)第五章实施措施 (21)第三十五条海域使用管理 (21)第三十六条海洋环境保护 (22)第三十七条区划编制 (23)第三十八条监督检查 (23)第三十九条宣传教育 (23)第四十条技术支持 (24)第六章附则 (24)第四十一条区划效力 (24)第四十二条区划附件 (2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是海域资源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以及编制各类涉海规划的法定依据。

1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珠海市三灶海域)修改方案文本登记表图件(报批稿)-2010-5-14

1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珠海市三灶海域)修改方案文本登记表图件(报批稿)-2010-5-1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 年 8 月 28 日十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正。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 年 8 月 29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6、 《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2007 年,国海发[2007]18 号。 7、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国发[2003]13 号。 8、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国家发 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 年。 9、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国务院,2002 年。 10、 《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国务院批准,2008 年。
(三) 调整后的主要开发利用方向
2008 年 12 月,国务院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 年)》明确提出“珠海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和区位优势,加快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加快建设珠海高 栏港工业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航空产业园区和国际商务休闲旅 游度假区。”同时,国内外航空产业布局调整,特别是中航通飞落户珠海, 为珠海发展航空产业提供了重要契机。《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从开始编 制至今已超过五年,随着珠海市经济的持续迅猛发展,对现有的《广东 省海洋功能区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修改后的海洋功能分区
(一) 三灶海域自然概况
珠海市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多偏北风、空气干燥;夏季 多东南风,光照充足,春季冷暖气流交替,阴雨多雾。功能区修改的海 域位于珠海三灶岛南部沿岸海域,该区域多年平均气温 21.8°C;年平均 相对湿度 81.6%;多年平均雾日数为 6 天;多年平均降水量 2271.6mm, 多年平均降水日数 153 天;年常风向为 NE,年平均风速为 5.7m/s,以 NE、NNE 为最大。影响三灶海域的海洋自然灾害主要有热带气旋、风暴 潮、赤潮、暴雨和洪涝灾害以及地震等。域)修改方案文本

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保障措施

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保障措施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gy 2021, Vol 11, No 9作者简介 杨中成(1997—),男,四川乐山人,主要从事涉农企业管理、海洋生态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6-21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Marine Environment Qual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Suggestions on Safeguard Measures YANG Zhong-cheng (Management College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08) Abstract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ine economy, rationally analyzed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results of offshore Marine area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related issues,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d the current monitoring network of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our country, and in the monitoring system,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the legal system,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du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proposed.Key words Guangdong Province;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Inshore waters; Sea water quality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保障措施杨中成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湛江 524008摘要 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是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广东省围填海地区软土地基沉降地质灾害的防治浅论

广东省围填海地区软土地基沉降地质灾害的防治浅论

广东省围填海地区软土地基沉降地质灾害的防治浅论[摘要]广东省是我国的围填海造陆的主要地区之一,而软土地基沉降在围填海地区大面积分布。

本文介绍了广东省围填海现状,对围填海地区地面沉降的特征及危害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针对不同情况下围填海地区的地面沉降的常用防治措施。

[关键字]围填海软土地基沉降地质灾害0引言伴随着中国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向大海要地”成为沿海城市发展的一种重要选择。

围填海包含围海和填海两种用海方式。

围海是指以全部闭合形式围割海域进行海洋利用的方式,包含沿海岸进行海域围割的用海方式和全部在海中进行筑堤围割的用海方式;填海指将海域填成土地,形成岸线的用海方式,包括直接填充和先进性围割再进行填充两种情况。

虽然围填海是人类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但是在围填海地区大面积发育软土地基沉降地质灾害,部分地区出现地面整体下沉的情况,对工程建设危害较大,需要引起重视,做好防治工作,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及建成后的正常使用。

1广东省围填海现状山东科技大学刘琴琴等人[1]通过对覆盖广东省海岛及海岸带的1990年左右的Landsat-5 TM影像、2000年左右的Landsat-7 ETM+影像和2008年左右的CBERS CCD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采用卫星遥感调查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的围填海信息进行了采集,得出1990一2000年围填海面积为445.27km2,多分布在岸线平缓的海港和海湾的沿岸,大面积的围填海集中在雷州湾、黄茅海和珠江口附近,其它小面积围填海分布相对均匀,湛江市、珠海市、广州市、江门市最为突出,该时期围填海以养殖池塘为主,城镇建设填海所占比重约9%左右;2000一2008的围填海面积共计187.66km2,该时期围填海集中的区域变少,多为零散分布,围填海块数变少,每个斑块的面积也变小,珠海市、湛江市、深圳市、江门市围填海面积较大,围填海集中在珠江口区域,城镇建设填海和己围待利用水面类型有了明显的增加;1990-2008年广东省围填海共计642.93km2,其中湛江市和珠海市围填海十分显著,两者之和占据了全省围填海的45%,其它围填海主要集中在崖门水道、磨刀门及珠江口等河口的地方。

加快推进广东省海岸线整治修复的建议

加快推进广东省海岸线整治修复的建议

智库时代·80·智库案例 海岸线是平均大潮高潮时的海陆分界线,是海陆物质流通、能量输送、联系的重要纽带,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海岸带地区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海岸带也是海洋开发利用的前沿阵地,近几十年来,随着沿海地区围填海、港口、临港工业等海洋开发规模日益增加和强度逐步加大,海岸线人工化严重,与自然海岸相伴相生的滨海湿地、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等重要生境大面积丧失,生态景观破碎化,并进一步加剧了海岸侵蚀和海洋灾害的发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挑战,严重影响到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海岸线保护和生态修复,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并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地方开展整治修复。

2016至今,国家利用中央海岛和海域保护资金约47亿元支持沿海18个城市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规划整治修复岸线270余公里,修复沙滩130余公顷,恢复滨海湿地5000余公顷。

国家对广东省整治修复工作也作了明确要求,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广东省整治修复海岸线长度不少于400千米。

一、已开展工作广东省围绕国家战略方针要求,积极开展海岸保护与整治修复工作。

2014年底,广东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美丽海湾”构想,编制《广东省“美丽海湾”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安排9000万资金在汕头南澳青澳湾、惠州考洲洋、茂名水东湾开展试点。

2011~2015 年间,惠州赤沙湾、揭阳靖海湾绿洲、湛江湾(北部)、珠海横琴新区相继获得中央分成海域使用金超过3亿元资金支持。

2016年起,汕尾市品清湖和汕头南澳岛相继获得国家第一批和第二批“蓝色海湾”综合整治修复超过5亿元资金支持。

近10年来,广东省争取中央海岛和海域保护资金以及地方资金投入超过10亿元,形成了一批成效显著,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良好的示范工程。

二、存在问题目前,广东省局部海岸带整治修复取得显著成效,但从全省来看,仍面临着多方面问题,整体进度普遍较为缓慢,与国家要求和当前形势有较大差距。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介绍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介绍

三、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2011-2020年)的批复
第二十三页,共104页。
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批复
国函[2012]13号
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 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 、海洋局:
国土资源部《关于审批<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请 示》(国土资发[2012]19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明确海洋的地位及《区划》的目的、依据、定位、范 围和期限。
海洋的地位:
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蓝色家园。我国管辖海域辽阔,是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空间。
《区划》的五个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有关研究机构、大学。
——组织成立了全国海洋功能 区划编制组。
第十三页,共104页。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二)组织开展了八项专题研究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情况评价:技术中心等 海洋功能区划分类体系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等
海洋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研究:信息中心等
我国重点用海产业战略布局研究:大连海事大学,国土所等 我国围填海现状、管理与需求预测研究:监测中心等
善海域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大海洋执法监察力度,整顿和规范海洋开发利用
秩序。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海洋功能区划工作,中央和地方海域 使用金收入要支持海域海岸带开展综合整治修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日
第二十六页,共104页。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2014广东公务员考试一本通

2014广东公务员考试一本通

大,潮汕平原次之。 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阳江一带和海丰―潮阳一带分布较多。 构成各类地貌的
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 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 的丹霞山和金鸡岭等;丹霞山和粤西的湖光岩先后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沿海数量众多的优质沙滩以 及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游资源。 沿海沿河地区多为第四纪沉积层,是构 成耕地资源的物质基础。
省情概况
•资源;人口与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 环境保护
地理位置与概况 ; 地貌 ; 气候 ; 自然
广东 省情 人文历史
• 历史沿革;文化风俗
总则;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要点) • 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实施措施
考点深度解析 第一节 省情概况
四、自然资源
1.海洋资源 广东省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 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海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
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约 400 万吨;可供海水养殖面积 77.57 万公顷,实际海水养殖面积 20.82 万公顷,是全国著名的海洋水产大省。 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居全国首位。 沿海还拥有众多的 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2.矿产资源 优良港口资源。 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湾的油气田已打出多口出油井。 沿海的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 广东省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处,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但小矿贫矿共伴生矿多,选
广东省动物种类多样。 陆生脊椎动物就有 829 种;其中兽类 124 种、鸟类 510 种、爬行类 145 种、
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 22 种,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 广东省旅游资源丰富。 白云山风景区主峰摩星岭高 382 米,号称“天南第一峰”。 峰峦重叠,溪涧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广东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区划目的 (1)第二条区划依据 (1)第三条区划目标 (2)第四条区划原则 (4)第五条区划范围 (4)第六条区划成果 (4)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5)第七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5)第八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5)第九条开发利用现状 (6)第十条面临的形势 (7)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7)第十一条总体布局 (7)第十二条大埕湾—柘林湾及周边海域 (8)第十三条南澳岛及周边海域 (9)第十四条汕头港及周边海域 (9)第十五条海门湾—神泉港及周边海域 (9)第十六条碣石湾—红海湾及周边海域 (10)第十七条大亚湾及周边海域 (10)第十八条狮子洋—伶仃洋及周边海域 (11)第十九条万山群岛及周边海域 (11)第二十条磨刀门—黄茅海及周边海域 (12)第二十一条广海湾—川山群岛及周边海域 (12)第二十二条海陵湾及周边海域 (12)第二十三条博贺湾—水东湾及周边海域 (13)第二十四条湛江湾及周边海域 (13)第二十五条琼州海峡—英罗港及周边海域 (13)第四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及管理要求 (14)第二十六条概述 (14)第二十七条农渔业区 (14)第二十八条港口航运区 (15)第二十九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6)第三十条矿产与能源区 (17)第三十一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18)第三十二条海洋保护区 (19)第三十三条特殊利用区 (20)第三十四条保留区 (20)第五章实施措施 (21)第三十五条海域使用管理 (21)第三十六条海洋环境保护 (22)第三十七条区划编制 (23)第三十八条监督检查 (23)第三十九条宣传教育 (24)第四十条技术支持 (24)第六章附则 (25)第四十一条区划效力 (25)第四十二条区划附件 (2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是海域资源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以及编制各类涉海规划的法定依据。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广东海洋资源,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推进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在综合考虑广东管理海域自然属性、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定本区划。

第二条区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2.《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2〕13号);1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14.《国务院关于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81号);15.《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国函〔2008〕129号);16.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7.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18.《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T17108-2006)。

第三条区划目标区划期限:2011—2020年。

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统筹海域资源的空间开发。

通过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使海域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国民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海洋经济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海洋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形成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相协调的海洋空间开发新格局。

(一)海洋开发利用目标。

按照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部署,围绕打造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以大力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为基础,以加快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为支撑,以集约发展高端临海产业为重点,统筹安排各地、各行业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突出保障国家和省重大项目以及沿海新区建设用海,加快建设科技引领、产业高端、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

合理控制围填海规模,严格实施围填海年度计划制度,遏制围填海增长过快的趋势,围填海控制面积符合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和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区划期限内全省建设用围填海规模控制在23000公顷以内。

保留海域后备空间资源,严格控制占用海岸线的开发利用活动,至2020年,保留区占近岸海域面积比例不低于1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

(二)海洋环境保护目标。

围绕建设全国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资源开发并重、海洋环境整治与陆源污染防治统筹,建立海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提高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水平,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至2020年,近岸海域功能区的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海洋生物质量监测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海洋保护区用海保有量不少于59万公顷。

(三)渔业用海保障目标。

维持渔业用海基本稳定,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

渔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化渔业发展用海需求得到有力保障,重要渔业水域、水生野生动植物和水产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至2020年,海水养殖用海的功能区面积不少于25万公顷。

(四)海域综合整治目标。

适应海洋综合开发和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规范用海秩序、整治海洋环境为重点,推进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实施柘林湾、品清湖、大亚湾、狮子洋、深圳湾、广海湾、水东湾、湛江湾等重点海湾综合整治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自然生态的蓝色经济带,完成整治和修复海岸线长度不少于400公里。

第四条区划原则统筹兼顾。

按照海域资源、生态环境等自然属性和区位特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确定海域功能。

综合开发。

坚持由近及远、梯次开发,构建优势集聚、功能明晰的海岸保护开发带和近海保护开发带。

集中集约。

优化海洋开发方式,实行集中规模开发,引导提高单位岸线、海域投资强度,实现海域资源的合理配置。

注重保护。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保障安全。

优先保障国防安全和军事用海需要,保障海上交通、海底管线和防洪纳潮的安全。

第五条区划范围区划范围为大陆海岸线向海一侧海域和东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其中大陆海岸线向海一侧海域东至潮州市大埕湾粤闽海域分界线,西至湛江市英罗港和北部湾粤桂海域分界线,南至琼州海峡粤琼海域分界线和领海线。

区划范围内海域面积64784平方千米,其中近岸海域面积63889平方千米。

第六条区划成果(一)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二)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登记表;(三)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图件。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第七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广东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之间,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千米。

广东海域辽阔,海岸线长,滩涂广布,大陆架宽广,港湾优越,岛屿众多,海岸线长4114千米,有海岛1431个,其中海岛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有759个。

位于广东海域的领海基点有南澎列岛(1)、南澎列岛(2)、石碑山角、针头岩、佳蓬列岛、围夹岛、大帆石等共7处。

广东面向南海,毗邻港澳,是我国大陆与东南亚、中东以及大洋洲、非洲、欧洲各国海上航线最近的地区,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我国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主力省。

广东处于泛珠三角经济区和华南经济圈的核心区,粤港澳、粤闽、粤桂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是分别连接港澳、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重要区域,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

第八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广东地处热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多,雨量充沛。

入海河流众多,主要有珠江、韩江、鉴江、漠阳江、潭江和榕江。

潮汐类型有不正规半日潮、不正规全日潮、正规全日潮。

近岸潮流以往复流为主。

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赤潮等。

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状态,部分近岸海域环境受陆源污染影响较大。

广东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滨海旅游资源以及矿产和能源资源。

拥有大、小海湾510多个,其中适宜建港的有200多个,沿海分布有南北航线和通往东南亚各国的天然航道。

滨海旅游资源类型多种,特色明显。

海洋生态系统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上升流等多种类型,海洋生产力旺盛,海洋生物资源种类丰富,拥有多种水生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

矿产资源丰富,近海海域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近岸有独居石、锆石、钛矿、海砂、海盐等。

海洋能蕴藏量丰富。

第九条开发利用现状广东主要用海类型有交通运输用海、渔业用海、旅游娱乐用海、海底工程用海、工矿用海、造地工程用海、排污倾倒用海、特殊用海、其它用海等9类。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施行以来,至2010年,广东海域使用确权面积达到1160平方千米,发放海域使用权证书6074本。

其中国务院确权的重大项目用海84宗,面积115平方千米,主要用海类型为海底光缆、电厂、港口及海砂开采等;广东省人民政府确权的重大项目用海418宗,面积275平方千米,主要用海类型为特殊用海、交通运输、填海造地、工业和旅游等。

第十条面临的形势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国务院从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和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将广东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之一,并于2011年7月批复了《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

建设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

随着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海洋开发方式正由传统的单项开发向现代的综合开发转变,海洋开发广度正由海岸带、近海向深海拓展,海洋产业正由传统海洋产业为主向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端临海产业迈进,海域资源需求将呈现规模大、类型多、增长快的新特征。

同时,海洋资源利用水平偏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海洋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成为制约广东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瓶颈。

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对合理开发利用海域资源,实现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加快推进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探路示范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