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规程

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规程
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规程

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

技术规程

国家海洋局

二○○○年四月

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技术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1:50000海洋功能区划图的作业内容、数字化作业要求、数据采集原则、资料使用要求及各要素的编制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1:50000海洋功能区划图的编制,自由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图的制作可依据本规程执行。

2引用标准

GB17108—1997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GB12320—98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

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15968—1995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12343—901:25000、1: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14268—199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修测规范

GHB 4.2—97军用数字地图1:50000地形图数字化作业细则

GB/T5791—1993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12319—98中国航海图图式

GB/T17157—1997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3术语

3.1海洋功能区划图

用于表示海域和相邻陆域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具有的海洋功能区类型的专题地图。

3.2地图修测

依据实地现状对地图图内已发生变化的元素进行修正和补充。

3.3工作底图

经过相应处理,可直接用于海洋功能区划内外作业的基本图。

1

4数学基础

4.1坐标系

采用国家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或1954北京坐标系。

4.2深度基准

采用理论最低潮面(理论深度基准面)为深度基准。深度计量单位为m。

4.3高程基准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高程基准。高程计量单位为m。

4.4投影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6°分带。

4.5比例尺

一般为1:50000。

4.6分幅与编号

4.6.1采用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分幅系统。1:50000海洋功能区划图按经差15′00″、纬差10′00″分幅。

4.6.2编号按GB12342—9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附录的规定执行。编号以百万图号+十万图号+甲、乙、丙、丁组成。

5制图的基本要求

5.1图幅的主题

通过图面表示海域和相邻陆域海洋功能区类型,以简明、清晰、美观、协调的图示方法揭示各区域的主导功能。要突出海洋功能特点和海洋立体化特点,尽可能扩大图件的信息量。同时,要提高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的实用性和区域间的可对比性。

5.2功能区划图

要正确表示各种功能区范围和类型。

5.3功能区类型

以不同颜色的色块、符号、底色和符号表示。

6工作底图制作

6.1资料的收集

6.1.1地图资料

a.最新出版的1:50000地形图和海图;

2

b.最新出版的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和海图;

c.大于成图比例尺的地形图和海图。

6.1.2摄影资料

a.新的航摄资料,包括验收合格的航摄像片、各种文本资料;

b.卫星影像资料。

6.1.3辅助资料

a.具有现势性的各种专业图,如:海岸带滩地地形图、行政区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港口平面图、盐田分布图、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图等;

b.数字化测图资料;

c.其他有关文字资料、文献记录、地名志等。

6.2资料的使用原则

6.2.1资料时限

为保证地图内容的正确性、科学性和现势性,必须搜集最新测制的图件及文本资料。

6.2.2分析资料的统一性程度,不统一的资料应转换一致。

6.2.3县以上政区名称和地理实体名称以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行政区划简册和国务院批准的县以上政区变动资料为准。

6.2.4海岸线原则上以最新出版的地图资料为准,凡有新实测地图资料的地区,应按

新测资料修正。理论深度基准面零米线,均按海图表示。

6.2.5最近2年内分辨率不低于30m的遥感影像。

6.3基本图件的质量要求

6.3.1图件一般应为聚酯薄膜图,其变形应小于3‰。若采用纸质图,精度可适当放宽。

6.3.2图件应保证内容完备、清晰,图面平整干净,色调一致,无折痕、无破损。

6.4工作底图应选取的主要内容

6.4.1工作底图内容应以自然要素为主,社会经济要素为辅,重点突出海域的特征。6.4.2海岸带及海域要素 6.4.2.1海岸线、理论深度基准面零米线

应突出反映不同类型海岸线的形态特征,注意沿岸各类滩地、沙嘴、泻湖等特征的表示,保持岸线主要转折点位置正确、岸线的不同弯曲程度。岸线与防护堤相重时,岸线可省略不绘。

6.4.2.2沿海的海堤、河流入海口的闸,主要泄洪堤

图上长5cm、比高1.5m以上的堤应表示。

6.4.2.3河流入海水道和潮水沟;

3

6.4.2.4盐田、芦苇、沼泽和盐碱地等

图上面积大于20mm2的盐田应表示,大于40mm2的盐田依比例尺表示。图上面

积大于50mm2的沼泽应表示。

6.4.2.5岛屿、礁、滩地等,沿岸或海域的独立岛屿全部表示。岛屿密集地区,在反

映岛屿密度对比的前提下,可酌情舍去个别小岛;

6.4.2.6等深线:选取间隔为2、5、10、20、30、40、50……,以及理论深度基准面零米线,注记一般成组配置,字头指向浅水处。

6.4.3陆地水文要素

主要河流、湖泊、水库、运河、渠道都应选取。

6.4.4陆地地形要素

等高线和高程点,它们的选取可根据不同地区地貌特征酌情取舍。

6.4.5居民点

主要选取沿海市县(市、区)乡镇、村级的居民点和规模较大的国营场圃,可根

据图面情况适当增减。一般均应注记名称,并用相应符号表示。

6.4.6交通要素

铁路、公路、港口码头、航道、锚地应全部选取,沿岸可通行汽车的大堤,不绘公路,以堤代路。在交通网络稀疏地区,可选择大车路。

6.4.7境界

6.4.

7.1国界应精确绘出,在能表示清楚的情况下,一般不得综合。

6.4.

7.2国内各级境界应用最新编绘出版的地图和行政区划变动资料核准后绘出。两级以上的境界重合时,只绘出高一级的境界。

6.4.8其它要素

长城、重要文物、历史遗迹、海底电缆、油气管道等。

6.5基本图的修测

6.5.1基本图的修测目的

在确保基本图(1:50000地形图和海图)精度的前提下,提高基本图的现势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海洋功能区划的需要。

6.5.2修测方法

6.5.2.1GPS测量法

利用GPS定位仪现场测量的方法将变化了的要素直接测绘在基本图上(GPS定位精度为5~25m)。

4

6.5.2.2修编法

利用现势性好,大于成图比例尺的地形图图件、测图数字化数据和其文字资料缩编成的方法修测基本图。

缩编的作业要求按GB12343规定执行。

6.5.2.3数字化测图法

数字地图的修测,将变化的地图元素采集的信息数据输入到数字测图计算机系统即可完成修测。

6.5.2.4遥感影像修测法

选用最近2年内分辨率不低于30米的遥感影像,经技术处理(图像处理,几何校正)后,修测基本图。

6.5.2.5在满足工作底图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其他的修测方法。

6.6工作底图类型

6.6.1纸介底图(手工制作的底图)

6.6.2电子底图

6.7纸介底图制作方法

6.7.1作业指导设计书

设计书是根据本规程,结合制图区域具体情况拟定。其内容包括:

a.任务概况(制图区域范围、图幅数量、完成任务的期限和要求);

b.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的简要说明;

c.制图资料的评价和使用说明;

d.制作技术方法;

e.地图内容各要素的选取和规程中未涉及到的特殊技术问题处理。

6.7.2制作方法

一般采用网格法进行转绘、标描制作底图。

6.8电子底图制作方法

6.8.1基本方法

采用手扶跟踪或图形扫描等手段获取地图数据,形成矢量和栅格文件。

6.8.2专业设备要求

6.8.2.1手扶跟踪数字化仪

手扶跟踪数字化仪的幅面可根据数字化图纸的大小而定,一般选用A1和A0幅面。数字化仪的分辨率不小于394线/cm,精度不低于0.127mm。也可根据数字化的具体精度要

5

求选择相应的数字化仪。

6.8.2.2扫描仪

可选用平台式或滚动式扫描仪,其分辨率一般不小于157点/cm。

6.8.2.3绘图仪

用于检查图输出的绘图仪应满足以下要求:

a.动态误差不大于0.1mm;

b.单笔重复误差不大于0.05mm;

c.有效绘图面积不小于841mm×597mm(A1幅面)。

6.8.3数字化软件

6.8.3.1软件的使用环境

数字化软件应在通用的操作系统下运行,并便于和通用的数字化仪、扫描仪、绘图仪进行通讯。

6.8.3.2数据采集软件

a.手扶跟踪数据采集软件应具备以下功能:

1)灵活方便的分类码和属性码输入方法;

2)对工作图件的重复定位能进行较差对比和超限提示;

3)能按要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仿射变换;

4)对当前目标的编辑功能,如删除、移动、延长、连接等。

b.扫描数据采集软件应具备以下功能:

1)图纸变形改正及扫描机械误差改正;

2)灵活方便的分类码和属性码输入方法;

3)图象编辑功能;

4)对当前目标的编辑功能;

5)二值化、细化和矢量化。

6.8.3.3编辑处理软件

编辑处理软件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a.图形编辑功能

1)能进行图形显示和屏幕图像存贮,开窗放大、缩小、检索;

2)能将检索结果形成原图形数据文件的一个子文件,增补、删除图形实体;

3)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复制、分割、连接和拉伸等编辑修改;

4)对数字与文字注记作相应的编辑与修改。

6

b.建立要素的位置信息和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c.地图投影变换。

6.8.3.4图形输出软件

图形输出软件应具备以下功能:

a.绘图设备的选择,包括绘图仪的选择以及不同绘图仪的驱动、通讯协议、绘图坐标转换和绘图尺寸配准等;

b.绘图内容的选择,可进行单要素或多要素图形输出;

c.输出形式的选择,可通过显示器或绘图仪输出;

d.图形符号开发和汉字处理,能用开发的图形符号库输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图;

e.符号与颜色的选择;

f.图廓的整饰。

6.8.3.5数据输出软件

应能将所采集的数据转换成国家颁布的标准格式。

6.8.4数字化作业(具体按GHB 4.2—97中规定执行)

6.8.4.1作业方式

a.手扶跟踪数字化:图幅定位—逐项采集—图形编辑—绘图自查—检查验收—电子底图;

b.扫描数字化:图像数据的编辑—矢量化—图形数据的编辑—赋值—绘图自查—检查验收—电子底图。

6.8.4.2数字化采集主要原则

a.数据采集时应保证最小的数据冗余,只采集和存储底图上的基本数据,能派生数据不采集;

b.依据图式及属性编码,通过对底图要素的准确识别,将地图的点状要素、线状要素和面状要素分别转换为数字化点目标、线目标和面目标的坐标串、属性编码串来描述;

c.正确反映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要素层的重叠要素,其几何位置必须严格匹配。

d.数据采集时应多以面目标数字化,以便于面积计算。

6.8.4.3作业指导设计书

设计书是根据本规程,结合制图区域具体情况拟定。其内容包括:

a.任务概况(制图区域范围、图幅数量、完成任务的期限和要求);

b.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的简要说明;

7

c.制图资料的评价和使用说明;

d.作业方法:根据原图内容的复杂程度、补充资料状况和软件功能以及分幅状况确定扫描或手扶数字化的作业方法;

e.各要素处理:要素新旧符号的转换和标描处理以及对应的编码描述,并明确原表示不规范部分的处理原则;

f.接边处理:相邻图幅间原则,需接边各要素的图形、属性和拓扑一致性的表示方法;

g.地图内容各要素的编绘、选取及规程中未涉及到的特殊技术问题处理。

6.8.4.4数字化底图的检校

6.8.4.5数字化底图的标注

6.8.4.6图幅抄接边

6.8.5数据分层要求

所采集的地图数据按表6-1进行分层。为了数据作业方便,可根据需要将分层情况在预处理图上标明。

6.8.6图形数据库及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图形数据库的命名要正确无误,不得与其他库名相同,并符合作业区域的统一规定。图形数据库的文件目录名应采用相应的地图图幅编号加系统所要求的扩展名。

图形数据文件名应为数据层层名缩写与表6-2中数据处理阶段代码的组合。

6.8.7各要素层的数据采集(按GHB 4.2—97中规定执行)

6.9作业内容检查

6.9.1文件及控制信息完整、正确;

6.9.2图幅定位误差是否符合限差规定;

6.9.3图内各要素的采集是否有错漏;

6.9.4图内各要素代码及附属信息是否完整、正确;

6.9.5采集点的误差是否在限差范围之内;

6.9.6分层是否正确;

6.9.7拓扑关系是否正确;

6.9.8接边数据的修改值是否符合限差规定;

6.9.9图形编辑工作有无差错。

8

表6-1地图基础数据分层及数据层名称

要素类别数据层名称数据层描述数据类型境界行政界线国界、省界、市界、县界线状居民地居民地省、市、县、镇、乡政府驻地面状

居民点乡级以下居民地点状

海部要素

海岸线海岸线线状岛屿海岛面状滩涂滩涂类型面状等深线水深线线状水深点水深点点状干出线干出线线状海部点状明礁、暗礁、干出礁、锚地、灯

塔、信号杆、台

点状

交通公路高速公路、等级公路、简易公路、

大车路

线状铁路普通铁路、窄轨铁路线状

水系

单线河单线河及单线渠线状双线河双线河及双线渠面状湖泊水库湖泊、水库及池塘面状

地形等高线一定间隔的等高线线状

高程点主要山峰高程点点状其它格网经纬网、公里网线状

注记注记点状

表6-2数据处理阶段代码表

代码数据处理阶段代码数据处理阶段

D手扶跟踪数字化采集的原始数据M经过接边的数据

S扫描数字化采集的原始数据T建立拓扑关系的数据

E经过编辑处理的数据F最后完成的产品数据

V经过检查修改的数据

9

6.10数字化作业成果

6.10.1电子地图:海洋功能区划信息系统接受的矢量和栅格文件,记录载体为光盘。

6.10.2纸介底图:由绘图仪打印输出的纸介质图。

7海洋功能区划图制作

7.1地图的设计

7.1.1图名

图名以该图所在的为省(市、县)名+海洋功能区划图+1、2、3……等构成。7.1.2比例尺

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00,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图比例尺可根据各省的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7.1.3坐标系、深度和高程基准和投影按本规程4.1、4.2、4.3执行。

7.1.4分幅与编号按本规程4.5执行。

7.1.5图面配置和整饰规格见附录B。

7.1.6在图内无专题内容的适当位置应配置地理区位示意图和图例。每幅图均根据图幅的内容单独排列和配置图例。

7.2海洋功能区及表示方法

7.2.1一般规定

7.2.1.1海洋功能区类型划分和命名见GB17108—1997(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7.2.1.2各类型海洋功能区在图上用面积表示的最小图斑为25mm2,对于某些有特别意义的重要内容面积小于25mm2的,用非比例符号表示。

7.2.1.3底图上的地理要求:河流、铁路、公路等表示到图廓不间断。

7.2.1.4分层设色规定

a.陆地用浅黄色,山形线用棕色,水系用棕色兰色;

b.滩地用淡绿色;

c.海域用蓝色系,随地势降低,色调由浅到深,潮水沟用淡蓝。考虑到各省、市、自治区地势不同的具体情况,在规定色系范围内,可根据地势分层的多少,自行确定用色比例,以反映区域地势特征。

7.2.2海洋功能区表示方法

7.2.2.1海洋功能区采用颜色、底色、符号、边界线组合表示(见图例附录A)

7.2.2.2各图幅间,包括省、市、县际相接的图幅,海洋功能区要严格接边。

10

7.2.2.3图上海洋功能区表示到子类、亚类、种类。

7.2.2.4每种功能区外边界线用不同颜色的实线和虚线表示。

7.2.2.5符号尺寸

a.线划及标志符号规格见附录A

b.标志符号方向:

一般要求垂直于南北图廓绘制,特殊的象形标志符号如捕捞区的鱼这一象形标志符号可东西向绘制。

7.2.2.6文字注记

a.基础地理信息的注记

1)河流、运河、湖泊、水库的名称一般均应注出;

2)岛、礁的名称应注出;

3)居民地的名称注记:凡选取的居民地一般均应注记名称,镇级以上居民地按行政名称全名注记,乡级居民地按行政名称注记,“乡”字可省略;

4)山峰、山岭、山顶等应注记名称。

b.功能区的名称注记

功能区的名称一般不用文字注记,只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

c.图廓的文字注记见附录B

d.文字的大小按成图比例尺酌情处理

7.3成图质量检查

7.3.1成图数学基础的检查

成图的图廓尺寸、公里网、控制点和比例尺等数学基础必须符合本标准和GB12342—90的要求。

7.3.2线划符号质量要求

a.文字注记的字体、字级、字义准确无误,字迹完整清晰。

b.所属关系明确,位置恰当,接边关系处理良好。

7.3.3整饰质量要求

a.整饰的要求;

b.内容完整,不能有遗漏、差错。

7.3.4各要素相互关系的检查

图面内容显示应清楚;各要素符号相切、相接、相交、相离关系的处理必须符合本规程和GB12342—90的要求。

11

7.3.5绘图精度要求

a.基本线划尺寸墨绘线粗度0.2mm,点直径为0.3mm,刻绘线粗度0.1mm;

b.符号点位误差不超过±0.2mm;

c.图廓边长误差不超过±0.2mm,对角线误差不超过±0.3mm;

d.图幅接边误差不超过±0.2mm。

7.4成果形式

7.4.1电子地图:由海洋功能区划信息系统制作的矢量和栅格文件,记录载体为光盘。

7.4.2纸介质图:由绘图仪打印输出或手工绘制的纸介质图

12

附加说明:

本规程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规程由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技术总站负责起草,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参加起草。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肖玉仲、苗丰民、于永海、姜伟男。

21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方案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温州市实施方案 温州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优势与重大意义 (2) 第一节发展优势 (2) 第二节重大意义 (4)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6) 第一节指导思想 (6) 第二节发展定位 (7) 第三节发展目标 (8) 第四节空间格局 (10) 第三章重点任务 (11) 第一节建设对外开放新平台 (11) 第二节建设国家重要枢纽港 (16) 第三节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0) 第四节推进重要海岛开发与保护 (25) 第五节推进涉海基础设施完善 (28) 第六节推进海洋生态文明提升 (33) 第四章保障措施 (37)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协调 (37)

第二节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37) 第三节加强要素保障支撑 (38) 第四节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39) 第五节加强重大项目带动 (40) 第六节加强海洋科技创新 (41) 附表 1、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主要指标预测表 2、温州市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重点任务责任分工一览表 3、温州市重点海洋产业区块发展导向表 4、温州市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库 附图 1、空间格局示意图 2、综合交通示意图 3、重点海洋产业区块示意图 4、重要海岛开发布局示意图

前言 2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温州作为长三角南翼、海西区北翼中心城市和我省三大沿海都市圈之一,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时期,温州将围绕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发挥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区位条件优势,主动承接国家海洋开发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全力推进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根据《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依据《省发改委关于组织开展沿海市县编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发改地区“2010”1259号),特制订《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温州市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和推进“十二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 《实施方案》区域范围包括温州市所辖海域和温州市市区及乐清、永嘉、瑞安、平阳、苍南、洞头6个沿海县(市)的陆域。海域、陆域面积分别为1.1万和0.87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岛陆域总面积约170平方公里。期限为2011—2020年,重点为“十二五”时期。

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

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 (公示稿) 河北省海洋局 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海域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4) 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10) 第四章基本功能分区 (13) 第五章实施措施 (16) 第六章附则 (2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区划目的】为适应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管理海洋,规范各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合理配置海洋资源,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 第二条【区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批复》(国函[2002]77号),《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17108-2006),国家海洋局《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国海发[2007]18号),国家海洋局《海洋功能区划备案管理办法》(国海发[2008]12号),国家海洋局《关于开展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2009]660号),国家海洋局《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海管字[2010]83号),《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16日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其他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范。 第三条【区划目标】建立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海洋开发利用秩序,为加快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和发展海洋经济提供资源保障;统筹各行业用海需求,缓解用海矛盾,引导和促进海洋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保护和治理海洋环境,实现海洋环境质量基本符合海洋

基本功能需求,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和景观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 〖海洋开发利用目标〗保重点、调结构、促发展。保障国家和省级港口航运、工业与城镇建设、滨海旅游等重点工程项目的用海需求,围填海总量控制在609平方公里以内;保障渔业生产活动的必要发展空间,养殖用海保有量不低于1000平方公里。 〖海洋环境保护目标〗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有效保护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河口、潟湖、海岛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新建海洋保护区3个,海洋保护区总数达到7个,保护面积达到320平方公里。 〖海域综合整治目标〗规范用海秩序,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调整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的用海,实现海域使用全面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综合治理河口、养殖区、港口及工业区环境,使海洋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海洋基本功能区海洋环境质量达标率达到90%;修复沙滩、潟湖、海岛等受损海洋生态系统,初步实现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整治岸线不少于80公里、整治海域面积不低于200平方公里。 第四条【区划原则】区划遵循以下原则: 〖尊重自然、保障发展〗按照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和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以海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确定海域的基本功能,切实保障公共利益和国家、

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docx

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 — 2020 年) 文本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1b5E2RGbC 第一条区划目的.......................................................................................................................................................................... 1p1EanqFD 第二条区划依据............................................................................................................................................................................... 1DXDiTa9E 第三条区划原则........................................................................................................................................................................ 2RTCrpUDG 第四条区划目标............................................................................................................................................................................. 35PCzVD7H 第五条区划范围.................................................................................................................................................................................. 4jLBHrnAI 第六条区划成果............................................................................................................................................................................. 4xHAQX74J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5LDAYtRyK 第七条地理概况与区位条件 .................................................................................................................................. 5Zzz6ZB2L 第八条海域自然环境条件......................................................................................................................................... 5dvzfvkwM 第九条海洋自然资源 .......................................................................................................................................................... 5rqyn14ZN 第十条海洋开发利用状况....................................................................................................................................... 7EmxvxOtO 第十一条面临的形势 ............................................................................................................................................................ 7SixE2yXP 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96ewMyirQ 第十二条海洋开发与保护空间布局.................................................................................................... 9kavU42VR 第十三条沙埕港海域 ............................................................................................................................................................ 9y6v3ALoS 第十四条三沙湾海域 ................................................................................................................................................... 10M2ub6vST 第十五条罗源湾海域 ........................................................................................................................................................ 100YujCfmU 第十六条闽江口海域 ........................................................................................................................................................ 11eUts8ZQV 第十七条福清湾及海坛海峡海域11sQsAEJkW

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文本

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文本(上) (2007-6-5,1293)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区划目的 第二条区划依据 第三条区划目标 第四条区划原则 第五条区划范围 第六条区划成果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第七条地理概况及区位条件 第八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第九条开发利用现状 第十条面临的形势 第三章海洋功能分区 第十一条海洋功能分区概述 第十二条港口航运利用区 第十三条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 第十四条矿产资源利用区

第十五条旅游区 第十六条海水资源利用区 第十七条海洋能利用区 第十八条工程用海区 第十九条海洋保护区 第二十条特殊利用区 第二十一条保留区 第四章重点海域划分及主要功能分述 第二十二条重点海域划分 第二十三条金塘岛及邻近海域 第二十四条六横岛及邻近海域 第二十五条舟山岛西、南部及邻近海域 第二十六条舟山岛北部及邻近海域 第二十七条岱山岛及邻近海域 第二十八条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及邻近海域第二十九条中街山列岛及邻近海域 第三十条衢山岛及邻近海域 第三十一条大、小洋山及邻近海域 第三十二条嵊泗列岛及邻近海域 第三十三条马鞍列岛及邻近海域 第五章实施措施

第三十四条区划编制与审批 第三十五条修编机制 第三十六条区划实施 第三十七条海域使用管理 第三十八条海洋环境保护 第三十九条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宣传教育 第四十一条技术支持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区划效力 第四十三条区划附件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区划目的 舟山市位于浙江省的东北部,座落在长江口南端,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海域中,辖区内海岛众多,岸线漫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相当丰富。舟山是陆域小市,海洋大市。近年来,舟山的海洋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舟山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为了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海域使用管理工作的需要,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与保护、为海洋开发战略和管理法规的制定、以及海洋行业规划和各专项功能区划的编制等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全市海洋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委的“八八战略”和市委的“六六决策”,全面打造“海洋经济强市”、“海上花园城市”和“海洋文化名城”,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近岸海域区位条件、环境与资源状况等自然属性,结合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功能区划技术标准,遵循《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报批稿),在原舟山市

营口市海洋功能区划

营口市海洋功能区划(2014-2020年) 文本 (报批稿) 营口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五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一条区划目的 (2) 第二条区划依据 (3) 第三条区划目标 (4) 第四条区划原则 (7) 第五条区划范围和实施期限 (9) 第六条分类体系 (10) 第七条区划成果 (16)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17) 第八条区位条件 (17) 第九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17) 第十条海洋资源 (21) 第十一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4) 第十二条面临的形势 (28) 第三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和管理要求 (30) 第十三条海洋功能区划分区概述 (30) 第十四条农渔业区 (31) 第十五条港口航运区 (32) 第十六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34) 第十七条矿产与能源区 (35)

第十八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36) 第十九条海洋保护区 (37) 第二十条特殊利用区 (38) 第二十一条保留区 (38) 第四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39) 第二十二条总体定位 (39) 第二十三条海洋开发总体布局 (40) 第二十四条海洋保护总体布局 (41) 第五章实施保障措施 (44) 第二十五条区划编制与审批 (44) 第二十六条区划实施管理 (44) 第二十七条海域使用管理 (45) 第二十八条海洋环境保护 (47) 第二十九条海洋功能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 (49) 第三十条监督检查 (50) 第三十一条宣传教育 (50) 第三十二条技术支持 (51) 第六章附则 (51) 第三十三条区划效力 (51) 第三十四条区划附件 (51)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钓梁区块区域建设用海规划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钓梁区块区域建设用海规划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评审意见 2012年12月21日,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中心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钓梁区块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以下简称“论证报告”)评审会。中国海监总队、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舟山市人民政府(规划实施单位)、舟山市钓梁围垦建设指挥部、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舟山市海洋勘测设计院、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浙江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上海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论证单位)、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论证单位)等部门与单位的代表和特邀专家共31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7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名单附后)。与会专家和代表听取了关于规划概况和论证报告主要内容的汇报,经深入讨论和认真审议,形成评审意见如下: 一、区域建设用海规划和用海概况 (一)用海规划概况 浙江舟山群岛—钓梁区块区域建设用海规划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本岛东北部的钓山与梁横山之间,属于舟山市定海区北蝉乡和普陀区展茅街道管辖,包括梁横山、钓山、团结海塘、红旗村、黄沙村等区域,西起钓山新港工业区一期界线,东至梁横山东面,北起海堤北Ⅰ、北Ⅱ堤轴线,南至大矗山山脚和南堤堤轴线,总面积约1855.05hm2。规划用海面积为1381.35hm2。 用海规划以钓梁高涂养殖用海区和梁横山西侧养殖区为基础,将原养殖用海转性为区域建设用海,包括原钓梁高涂养殖用海区1155.234hm2、原梁横山西侧养殖用海区197.492hm2和新增用海面积28.624hm2。规划期限为5年用海规划目标是建设临港工业产业区,大力发展海工装备等临港制造业和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海洋经济,同时增加深水岸线,为港口和物流开发创造条件,积极推进港口、工业物流、水产品精深加工等区块的开发,加强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交通便捷、生态环境良好,集工业、物流、港口等多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临港工业区。

《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唐山海域)修改方案

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唐山海域) 修改方案 河北省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三月

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唐山海域) 修改方案文本 《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2005-2010)》(以下简称《区划》)自200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以来,在全省海域使用管理、海洋执法监察、海洋环境保护等工作中得到了严格执行,成为用海项目海域使用预审、论证、审查、违法用海事件查处的重要依据和引导、调控用海需求,规范用海行为的有效手段。 我省第七次党代会“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战略目标的提出和省政府一系列“发挥沿海优势,加快培育沿海经济隆起带”举措的出台,极大地推进了我省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视察曹妃甸工业区建设,曹妃甸工业区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并被国务院批准为循环经济示范区后,唐山市委、市政府作出实施“四点一带”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力推进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唐山市的海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围绕着“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四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唐山市沿海地区开发建设进入产业项目加速聚集的新阶段,曹妃甸新城建设进

入起步阶段,新的发展形势对海域空间资源有了更新、更高的需求,使《区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有所下降,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区域产业集聚、沿海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为了解决重大建设用海需求激增问题,满足唐山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证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的顺利实施,在对2005年以来《区划》在唐山海域的实施情况和唐山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及周边区域的用海需求进行实地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对《区划》中唐山海域部分功能区进行了修改、调整。 一、修改依据 1、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曹妃甸建设的重要指示; 2、《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发改工业[2008]282号); 3、《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T17108-2006); 4、《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国海发[2007]18号); 5、《唐山港总体规划》(冀政函[2007]113号); 6、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淘汰落后钢铁产能促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冀政办字[2008]67号); 7、《唐山市曹妃甸新城总体规划(2008—2020)》(冀政函〔2008〕135号)。 二、修改原则 以自然属性为主,兼顾社会属性,力求总体上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坚持统筹兼顾,突出“保

唐山市海洋功能区划

唐山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 (公示稿) 文本 唐山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一条区划目的 (3) 第二条区划依据 (3) 第三条区划目标 (4) 第四条区划原则 (6) 第五条区划范围 (7) 第六条分类体系 (7) 第七条区划成果 (8)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9) 第八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9) 第九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10) 第十条面临的形势 (12) 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总体布局 (14) 第十一条开发利用现状 (14) 第十二条总体定位与布局 (15) 第十三条乐亭县海域 (17) 第十四条曹妃甸区近岸海域 (18) 第十五条滦南县近岸海域 (19) 第十六条丰南区海域 (19) 第四章海洋功能分区和管理要求 (20)

第十七条海洋功能分区 (20) 第十八条农渔业区 (21) 第十九条港口航运区 (23) 第二十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25) 第二十一条矿产与能源区 (26) 第二十二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26) 第二十三条海洋保护区 (27) 第二十四条特殊利用区 (28) 第五章实施措施 (28) 第二十五条严格区划实施管理 (28) 第二十六条提高海域使用管理水平 (28) 第二十七条强化海洋环境保护 (30) 第二十八条实施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 (30) 第二十九条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31) 第三十条规范监督检查与执法 (32) 第三十一条注重宣传教育 (32) 第六章附则 (33) 第三十二条区划效力 (33) 第三十三条区划附件 (3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区划目的 为贯彻落实《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和《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适应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秩序,转变发展方式,优化海洋空间布局,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唐山沿海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本区划。 第二条区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河北省海岛保护规划(2012-2020)

河北省海岛保护规划(2012-2020年) 文本 河北省海洋局 二〇一三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1) 二、规划依据 (1) 三、规划主要内容 (1) 四、规划范围 (2) 五、规划期限 (2) 六、规划成果 (2) 第二章海岛保护现状与形势 (3) 一、海岛概况和基本特征 (3) 二、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 (4) 三、面临的形势 (6)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7) 三、规划目标 (8) 第四章海岛分类保护 (10) 一、保护类海岛 (10) 二、适度利用类海岛 (12) 第五章重点工程 (15) 一、海岛资源和生态调查评估 (15) 二、海岛典型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保护 (15) 三、海岛整治修复 (16) 四、海岛可再生能源建设 (16) 五、海岛防灾减灾 (17) 六、海岛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 (17) 七、海岛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18) 八、海岛文化建设 (18) 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9)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 (19)

二、完善法规制度,规范保护秩序 (19) 三、加强建设管理,推进重点工程 (19) 四、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融资机制 (20) 五、提高公众意识,加强社会监督 (20) 附表: 海岛分类保护登记表 (22) 重点工程登记表 (26)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海岛保护和管理,有效保护和改善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规范海岛保护开发秩序,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资源,促进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协调发展,发挥海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服务“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建设,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5、《全国海岛保护规划》(2011-2020年) 6、《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7、《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11 -2015年) 8、《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9、《河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10、《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11、《河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15年) 12、《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3、《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编制管理办法》(2010年) 14、《关于编制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的若干意见》(2011年) 15、《省级海岛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11年) 三、规划主要内容 分析评价河北省海岛资源与环境特征、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面

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

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5—2020年) 文本 珠海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八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区划目的 (1) 第二条区划依据 (1) 第三条区划目标 (3) 第四条区划原则 (5) 第五条区划范围 (5) 第六条分类体系 (6) 第七条区划成果 (8)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8) 第八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8) 第九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9) 第十条开发利用现状 (10) 第十一条面临的形势 (11) 第三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和管理要求 (13) 第十二条总体布局 (13) 第十三条海洋基本功能分区概述 (15) 第十四条农渔业区 (16) 第十五条港口航运区 (16) 第十六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7) 第十七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18) 第十八条海洋保护区 (19) 第十九条特殊利用区 (19)

第二十条保留区 (20) 第四章实施保障措施 (20) 第二十一条区划实施管理 (20) 第二十二条海域使用管理 (22) 第二十三条海洋环境保护 (23) 第二十四条基础能力建设 (23) 第二十五条监督检查与执法 (23) 第二十六条法制建设与宣传 (24) 第五章附则 (24) 第二十七条区划效力 (24) 第二十八条区划附件 (2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区划目的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是海域资源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以及编制各类涉海规划的法定依据。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在综合考虑珠海市海域自然属性、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按照《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指南》,制定本区划。以协调和规范珠海海域开发活动,加强对海洋资源环境的保护,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海域开发、保护和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条区划依据 (一)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 1 —

08海洋区划管理

第八章海洋区划管理 第一节海洋区划 为什么要进行海洋区划: 1.海洋区划是实现海洋经济的区域合理布局,确定不同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基础和依据,是发展海洋区域经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海洋区划为指导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和地区布局,解决海区内各种开发利用活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供了科学方法。科学掌握海洋区划的基本内涵、类型和海洋区划的程序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一、海洋区划概念 1.概念:海洋区划是对一国管辖的全部海域或其他特定海域,根据开发利用的目的,按照海域不同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形成的海域差异而划分的海洋区域。 2.基础:海洋区划的客观基础是在不同类型海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以及在同一类型的海域内又具有其一定的相似性。差异性是进行海洋区划的前提。具体分析: 地理上的:我国的海区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口,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南北跨度为38个纬度,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东西为25个经度,还有大小不同的岛屿,具有独特的区域海洋学特征。 法律上的:邻近海域陆架宽阔,既有内水和领海,又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彼此法律地位不同,海洋开发和管理都有特殊的制度。 经济上的:沿海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 结论:海洋区划,就是在综合研究不同海域的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和科学技术要素的基础上,依据各种海洋开发利用的区域特点和要求,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做出的海域分区,形成的一些相对独立的经济地理单元。 二、海洋区划类型 (一)海洋自然区划 海洋自然区划,是根据海洋区域所处的自然地理位臵不同,把海域划分为不同的海区。中国近海,依传统划分为四个海区,即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二)海洋功能区划 海洋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各种类型海洋功能区的标准,把海洋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功能区。海洋功能区是根据不同的海域固有的自然和社会属性的差异

即墨海洋功能区划

即墨海洋功能区划

————————————————————————————————作者:————————————————————————————————日期: ?

4即墨市海洋旅游市场开发 4.1 即墨市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即墨的旅游市场即客源市场在结构上包括国内旅游市场和国际旅游市场。虽然即墨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比较晚,属于后开发地区,但是即墨的旅游业发展十分的迅速,是即墨旅游市场的主体,海外旅游市场主要以日韩等国家为主,韩国是即墨第一大海外客源国,欧美国家在即墨海外客源市场所占的比重十分的小。因此,发展即墨周边城市以及津京地区、东北、华东地区国内旅游市场是重点,海外旅游市场要重点保持日韩旅游市场在即墨的国际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开拓欧美等远程旅游市场。 4.1.1国内旅游市场 即墨从2001年以来,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国内旅游市场主要是本市居民和周边城市的游客,这一主体市场基本上占到国内旅游市场的80%左右,2006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7.9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60.9%,2007年即墨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1年—2007年即墨市旅游接待规模情况 年份旅游接待人数 (万人次) 旅游人数增长比 例(%) 旅游总收入(亿 元) 旅游收入增长比 例(%) 2001233.9822 0.8892 23.5 2002 267.8 14.5 2.2 147.5 2003182.57 -31.8 2.9 -31.8 2004330.2 80.9 5.09 75.5 2005 335.6 1.66.5634.8 2006345.72 3.0 17.9160.9 2007369.9 7 2222.9 资料来源:即墨市旅游局 在旅游接待总人数中,2006年全市以温泉、田横岛、鹤山等主体的景区接待游客228.4万人次,游客分布相对集中。温泉度假区每年约接待30万人次

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规程

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 技术规程 国家海洋局 二○○○年四月

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绘制技术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1:50000海洋功能区划图的作业内容、数字化作业要求、数据采集原则、资料使用要求及各要素的编制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1:50000海洋功能区划图的编制,自由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图的制作可依据本规程执行。 2引用标准 GB17108—1997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GB12320—98中国航海图编绘规范 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15968—1995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12343—901:25000、1:5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 GB/T14268—199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修测规范 GHB 4.2—97军用数字地图1:50000地形图数字化作业细则 GB/T5791—1993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 GB12319—98中国航海图图式 GB/T17157—1997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 3术语 3.1海洋功能区划图 用于表示海域和相邻陆域的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利用状况及其具有的海洋功能区类型的专题地图。 3.2地图修测 依据实地现状对地图图内已发生变化的元素进行修正和补充。 3.3工作底图 经过相应处理,可直接用于海洋功能区划内外作业的基本图。 1

4数学基础 4.1坐标系 采用国家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或1954北京坐标系。 4.2深度基准 采用理论最低潮面(理论深度基准面)为深度基准。深度计量单位为m。 4.3高程基准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高程基准。高程计量单位为m。 4.4投影 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6°分带。 4.5比例尺 一般为1:50000。 4.6分幅与编号 4.6.1采用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分幅系统。1:50000海洋功能区划图按经差15′00″、纬差10′00″分幅。 4.6.2编号按GB12342—9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附录的规定执行。编号以百万图号+十万图号+甲、乙、丙、丁组成。 5制图的基本要求 5.1图幅的主题 通过图面表示海域和相邻陆域海洋功能区类型,以简明、清晰、美观、协调的图示方法揭示各区域的主导功能。要突出海洋功能特点和海洋立体化特点,尽可能扩大图件的信息量。同时,要提高海洋功能区划图件的实用性和区域间的可对比性。 5.2功能区划图 要正确表示各种功能区范围和类型。 5.3功能区类型 以不同颜色的色块、符号、底色和符号表示。 6工作底图制作 6.1资料的收集 6.1.1地图资料 a.最新出版的1:50000地形图和海图; 2

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

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 宁波市规划局 二O一六年六月

文本目录 一、总则 (1) 二、总体战略 (3) 三、空间布局 (4) 四、生态人文资源保护 (6) 五、综合交通规划 (9) 六、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0) 七、防灾规划 (13)

一、总则 第一条编制背景与目的 宁波三门湾区域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将该区域列为全省十大海洋产业集聚区之一。2013年宁波市政府发布实施《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2014年浙江省发改委编制完成了《三门湾区域统筹发展规划》。作为上位规划的深化,市规划局编制了宁波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无论是从生态文明战略的落实,还是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推进来看,都有重要意义。 《宁波市三门湾区域空间布局规划》以《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为依据,主要落实发展目标、总体规模、产业引导,深化生态保护、城镇空间布局、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等内容。空间布局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与相关部门同步编制的宁波三门湾区域综合交通、旅游发展、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对接协调,成果内容一致。 第二条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 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有《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长三角地区区域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宁波市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三门湾区域统筹发展规划》、《宁波三门湾区域综合交通规划(2012-2040)》、《宁波三门湾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宁海三门湾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以及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等。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 保护与利用宁波三门湾的港口资源、滩涂资源、岸线资源、海岛资源,保证该地区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1、明确宁波三门湾区域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 2、构筑宁波三门湾区域的空间布局框架,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满足不同主体的发展需求。 3、提出重点区域的开发与保护战略。 4、构筑合理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优化区域交通基础设施。 5、确立科学、安全的区域生态格局,全面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保证环三门湾区域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6、落实规划保障措施,提出跨行政区协调规划的实施机制。 第四条规划范围 依据《宁波三门湾区域发展规划》,规划范围按照汇水区域依山脊线及行政界线划定,涉及宁海、象山两县14个乡镇,陆域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

海洋环境分类管理分级控制区划理论体系研究_王金坑

第28卷 第1期 台湾海峡V o.l 28, N o .1 2009年2月J OURNAL OF O CEANOGRAPHY I N TA I W AN STRA I T F eb .,2009 收稿日期:2008-04-14 基金项目: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重点资助项目(200705029)作者简介:王金坑(1964~),男,研究员. 海洋环境分类管理分级控制区划理论体系研究 王金坑,颜 利,余兴光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 同海域在环境质量现状、环境承载力和主导海洋功能上的差异,提出海洋环境分类管理分级控制区 划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和区划方案.通过采用空间叠置法、相关分析法等定性和定量分区相结合 的方法对各管理区进行划界,将规划海域划分为重点保护区、控制性保护利用区和污染控制区,并 确定各分区的环境质量目标.其主要目的是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各分区的海洋资源与环境特点, 对海域内及周边区域的开发活动实施分类指导,促进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环境;区划;分类管理;分级控制 中图分类号:X 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60(2009)01-0077-05 随着海洋开发类型不断复杂和多样化、海洋开发强度不断增大,导致各种资源利用冲突日趋严重,海洋环境污染不断加剧,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资源遭到破坏,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海洋环境分区管理的理念逐渐成为我国海洋管理的重点 [1].例如赵章元等(1997)对我国沿海地区不同海域的环境容量和污水海洋处置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建立了/可处置度0概念;并运用经典地学区划理论,尝试性地提出沿海可处置度分区设想 [2].赵章元(1999)提出对我国近岸海域环境尽快实施分区管理的建 议[3].王茂军等(2000)在阐述近岸海域污染链式发生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模糊聚类将中国黄海近岸地区分成5个区域类型,提出海陆一体、分区调控等近岸海域污染动态调控措施[4]. 我国于1989年开始全面启动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工作.海洋功能区划揭示了各个具体海域的客观自然属性和社会功能价值,确定了合适的开发利用方向,为实施海域使用申请审批制度、有偿使用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海域、保护海洋资源与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5,6].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布局规划,对海域的环境保护和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没有针对具体海域提出相应的环境质量控制目标.20世纪90年代,为适应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我国开始编制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依据近岸海域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海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近岸海域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而规划海洋区域.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中的水环境质量目标是按照海域的主导功能确定的.其没有综合考虑海洋的连续性、流通性及生态学基本原理,部分相连分区的环境质量目标差距较大,在环境保护与管理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不能有效指导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 海洋环境分类管理分级控制区划的主要作用是为海域生态环境管理和海洋资源信息的配置提供一个地理空间上的框架.通过制定海洋环境分类管理分级控制区划,实行/高功能高保护,低功能低保护0的方针.其主要目的是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各分区的海洋资源与环境特点,对海域内及周边区域的开发活动实施分类指导,以促进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海洋环境分类管理分级控制区划的内涵 海洋环境分类管理分级控制区划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海域在环境质量现状、环境承载力和主导海洋功能上的差异,提出海洋环境分类管理分级控制区划方案,将规划海域划分为重点保护区、控制性保护利用区和污染控制区,并确定各分区的环境

丹东海洋功能区划

丹东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 文本 (报批稿) 丹东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五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区划目的 (1) 第二条区划依据 (1) 第三条区划目标 (3) 第四条区划原则 (4) 第五条区划范围 (6) 第六条分类体系 (6) 第七条区划成果 (9)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10) 第八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10) 第九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10) 第十条开发利用现状 (15) 第十一条海洋生态建设 (17) 第十二条海洋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8) 第十三条面临的形势 (19) 第三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和管理要求 (20) 第十四条海洋开发与保护总体布局 (20) 第十五条功能分区概述 (21) 第十六条农渔业区 (21) 第十七条港口航运区 (22) 第十八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26) 第十九条海洋保护区 (28) 第二十条保留区 (28)

第四章实施保障措施 (30) 第二十一条区划编制与审批 (30) 第二十二条区划实施管理 (30) 第二十三条海域使用管理 (31) 第二十四条海洋环境保护 (33) 第二十五条海岛保护与利用 (34) 第二十六条生态环境整治、修复 (34) 第二十七条基础能力建设 (35) 第二十八条监督检查与执法 (36) 第二十九条法制建设与宣传 (36) 第三十条技术支持 (36) 第五章附则 (38) 第三十一条区划效力 (38) 第三十二条区划附件 (3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区划目的 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功能区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县级人民政府海域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定依据。为适应丹东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国家“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总体要求,科学确定丹东市管理海域的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方向与重点,分解、落实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目标与部分指标,进一步明确海域空间的基本功能和海洋基本功能区的管理要求,为海洋开发活动及海域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依照2012年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和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丹东市政府组织编制了《丹东市海洋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区划》)。 第二条区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