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元明清论文选题方向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古代文学是传播我国古代辉煌文化的一条重要的途径,而论文的选题则是写作古代文学的首要任务,题目有一半文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一:欧美文学史1. 希腊神话的思想艺术特色哈姆莱特形象2. 《威尼斯商人》的结构特点3. 伪善性格的集大成者(达尔丢夫形象谈)4. 《吝啬鬼》主人公性格谈歌德《浮士德》对18世纪德国现实的反映5. 《巴黎圣母院》中的“大自然”6. 赋予人物以极端欲念——巴尔扎克人物性格塑造艺术谈7. 《红与黑》的心理描写特征8. 于连——英雄还是野心家“心灵的辩证法”——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艺术9. 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心理描写特征10. 雨果创作的人道主义主题综述11. 《人间喜剧》对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反映12. 一个野心家的成长——拉斯蒂涅形象谈13. 平面与极端——雨果人物性格特征谈14. 《新爱洛伊丝》热爱大自然问题15. 《罪与罚》对“超人”思想的批判16. 陀思妥也夫斯基作品的宗教倾向17. 欧洲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作——《堂吉诃德》的流浪汉小说结构与严肃主题18. 《约翰·克里斯朵夫》主人公形象分析19. 劳伦斯长篇小说的思想主题20. 《静静的顿河》的史诗性质21. 高尔基《母亲》的文学史地位22. 《母亲》中母亲形象23. 《母亲》中巴威尔形象《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形象谈24.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谈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二:比较文学1. 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特性比较2. 希腊戏剧的早生与中国戏曲的晚熟3. 欧美浪漫主义文学与中国“五四”文学4. 哈姆莱特与于连形象比较《红与黑》于连、《高老5. 头》拉斯蒂涅、《罪与罚》拉斯柯尔尼柯夫形象比6. 英国文学中的堂吉诃德娜拉与安娜形象比较7. 娜拉与中国“五四”文学女性形象比较8. 巴比塞《火线》与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比较9.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与海明威反战长篇比较10. 伏脱冷形象与靡非斯特形象比较11. 俄国文学“多余人”形象与中国现代文学“多余人”形象比较12. 《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比较13. 朝鲜《春香传》与中国《西厢记》比较14. 鲁迅《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狂人日记》比较15. 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与中国曹禺《雷雨》比较16. 左拉创作与茅盾创作中的自然主义比较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三:文艺理论部分1、唐代笔记小说中的亲属称谓语研究2、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写作理论述论3、明代《水浒传》传播初探4、《文艺复兴》研究5、女性文学史的书写立场及策略6、论《洛丽塔》的后现代主义特征7、“80后”文学现象研究8、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空间化追求9、袁枚“性灵”美学思想研究10、20世纪小说叙事时间与生命体验11、薛家将故事的演变及其文化解读12、卡彭铁尔小说时间的“返源旅行”13、从中国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14、从鲁迅作品对儿童形象的塑造中看其教育观15、抗战文学中的重庆主题16、五四新文学缘起的政治文化再考17、重写文学史的理论与实践18、现实主义的困惑与探索19、在文学与政策之间20、《左传》故事“经典化”探研21、从西方科幻小说看中国同类作品的困境与发展22、“五四”小说的叙事。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1、观乎天文: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滥觞2、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的思考3、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4、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5、《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6、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系7、略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目的与方式8、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9、江山之助——中国古代文学地域风格论初探10、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与反经典11、论“情”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原创意义12、略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媒介13、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14、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反思15、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刍议16、游侠、豪侠、官侠——中国古代文学侠特征的异变及原因17、论中国古代文学中杨柳题材创作繁盛的原因与意义18、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19、孔子的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20、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二、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大全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名篇今译2、立足社会发展需要打通文史哲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3、孔子的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4、双重文化视阈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5、《周易》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6、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7、从"观乎天文"到"观乎人文"——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视角转换8、论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影响9、"文学数理批评"论纲--以"中国古代文学数理批评"为中心的思考10、经典阅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兼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对大众文化的积极引导11、论中国古代文学的桑意象12、重本抑末写批判商贾──中国古代文学商人形象研究之一1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的新收获——评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14、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鹤意象15、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 小说卷16、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发展脉络及其基本特征17、论古代汉语的“诗性”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性”——以《关雎》“今译”为例18、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19、中国古代文学婚爱理想模式的嬗变与终结20、空间与审美--文化地理视域中的中国古代文学三、热门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国古代文学松柏题材与意象研究2、中国古代文学杨柳题材与意象研究3、中国古代文学论稿4、生成性:课堂传播中生命主体知识目标的动态实现——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为例5、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6、论古代汉语的“诗性”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性”——以《关雎》“今译”为例7、“世纪之交∶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综述8、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文分析9、中国古代文学的口语传播形式10、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11、价值观念的异动与商人形象的嬗变——中国古代文学商人形象研究之二12、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创新与体系建构——评梅新林新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13、文化研究:寻找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最佳思维14、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主体15、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边缘化问题16、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研究式教学模式的思考17、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的嬗变过程18、中国古代文学的定量、定性和定位研究19、复仇心态及中国古代文学复仇主题的审美效应20、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导向四、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2、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的六个层面3、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4、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5、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6、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绿色”观念7、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8、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9、略论梦与中国古代文学1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育活动11、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12、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研究的思考13、"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14、“君子谋道”: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主体意识——兼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来历和特点15、“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16、论“情”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原创意义17、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世纪回顾与展望(笔谈)古典文学与素质教育18、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竹意象19、加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研究20、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五、比较好写的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题目1、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中的文学教育研究2、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3、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价值判断4、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宏观考察5、创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的实践6、试论多媒体课件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7、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综述8、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位"圣母"--论《国语》中的公父文伯之母形象9、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 文论卷10、女贞与女色——中国古代文学两极女性形象并存的民族文化缘由11、女贞与女色——中国古代文学两极女性形象并存的民族文化缘由12、试论中国古代文学阴柔审美的历史生成13、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构想14、中国古代小说与方术文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15、略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生死主题16、古籍电子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影响17、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高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构想之一18、为最近三十年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立块碑石19、中国古代文学中“女强男弱”现象的文化读解20、经学与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元明清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元明清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郁离子》研究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水浒传》风格论《水浒传》接受史《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小说《娇红记》研究小说《娇红记》与传奇《娇红记》比较研究《剪灯新话》研究冯梦龙《山歌》与《挂枝儿》研究《海上花列传》研究《唐祝文周四杰传》研究(此为民国小说,可与话本《唐解元一笑姻缘》比较,即大家所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之原型)《万花楼演义》研究明传奇《娇红记》与《红梅记》比较研究《裴少俊墙头马上杂剧》对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诗的改造与创新论元曲的人物登场(方式)元曲《救风尘》与《望江亭》的搞笑艺术(插科打诨艺术)论元曲《两军师隔江斗智杂剧》中的周瑜与诸葛亮斗智艺术《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结构艺术之比较论《金瓶梅》的叙事结构艺术的创新性论三言二拍的传奇艺术技巧论《聊斋志异》的诗意美艺术论《红楼梦》“大旨谈情”的“情”论李渔《十二楼》小说的巧合艺术论李渔《风筝误》人物美丑对照的艺术技巧及其意义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唐代诗人形象(李白白居易贺知章等)论三言二拍中的宋代文人形象(苏东坡柳永王安石秦观等)明清小说中的恶妇形象(如《醒世姻缘》之薛素姐)明清小说中的妒妇(悍妇)形象研究析元曲《西蜀梦》与《单刀会》中的刘关张情义论元曲中的娼妓群象林冲鲁智深杨志形象之比较论《聊斋志异》中的受虐形象及其审美意义比较视野下论四大南戏中的女性形象《水浒后传》与《水浒传》之女性观比较从《三侠五义》看清代侠义精神的特质《品花宝鉴》《花月痕》《海上花列传》与晚清青楼文化研究明清历史演义小说中的战争描写套路论《三国演义》等历史演义中的兵器论《三国演义》中的马论《三宝太监西洋记》中的异域色彩论梦在元曲中的作用论《水浒传》中“潜天行道”中的“道”之内涵论《西游记》中的童话色彩试论《儒林外史》与《红楼梦》对科举批评的差异论纳兰性德中风花雪月意象及其文化心理论小说《宜春香质》《弁而钗》与龙阳文化(即男同性恋)论沈从文《边城》对楚辞巫风的继承论《史记•游侠列传》对唐诗游侠精神的影响小说《封神演义》与当今封神影视剧研究《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源流考明清小说中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形象才子佳人小说中的花园意象研究《秦并六国平话》对《史记》史实的改造论《隋炀帝艳史》对《隋书》史实的改造《三国演义》编创方式研究综述《水浒传》主题诸种说法及其得失(《水浒传》有“忠义”说“农民起义”说“为市井细民写心”说“为江湖游民写心说”等)从《西游记》到《春光灿烂猪八戒》(或此题材的其它最新影视剧)看猪八戒形象的转变及其文化动因从《西游记》到《大话西游》(或此题材的其它最新影视剧)看唐僧形象的转变及其时代意义论清初小说续书出现的原因及其续法论神话中的西王母形象及其流变文体流派文学理论研究论“铁崖体”的形成及其艺术贡献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研究论明代“台阁体”形成的原因及其理论与创作的得失论明代“茶陵派”出现的社会历史机遇论前后七子文学复古主张的时代特色及其失误明代“唐宋派”研究或明代“唐宋派”小史1论神魔小说流派的形成论明代公安派的文学理论主张及其时代意义论清代“梅村体”诗歌的叙事艺术论清阳羡词派的形成及其发展论清代浙西词派的形成及其发展论金(圣叹)评水浒中的“因缘生法”创作手法论历史演义小说的“奇”“幻”精神论清代王夫之“诗经六义”新解论枚乘与“七体”的形成及其发展文体交叉比较研究研究:《雷峰塔传奇》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之比较论四大谴责小说中的诗学观。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新颖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精选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新颖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精选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新颖[古代文学论文选题]学古代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们,你们的论文选题是什么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代文学论文选题,与你分享!古代文学论文选题【1】试论诗歌与人生:从诗歌中看李白的人格魅力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中,唐诗是诗歌发展的高峰;在唐诗的发展历史中,李白、杜甫的诗歌是两座并峙的高峰。

李白在太平盛世中唱响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情怀,杜甫在乱世中弹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

一个豪放飘逸,一个沉郁顿挫,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两朵常开不败的奇葩。

特别的是从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们无穷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魅力影响了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形成了今天中国人坚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灵魂。

在此,我用这支拙劣的笔,走进李白的诗歌宝库,探索一下诗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以飨衷心热爱李白的千万读者。

“诗言志”,诗歌是李白精神世界的再现,在诗人有据可查的九百九十多首诗歌中,每一首无不是诗人高尚人格的绝唱。

我们可以从他诗歌粒粒珠玑中一一的品读,去认识他,去仰慕他,去追随他。

一、远大的抱负与乐观情怀李白自幼好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并“好剑术”,“遍干诸侯”。

有建功立业的强烈政治抱负,自称”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25岁前,诗人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

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开元十四年,李白“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

”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宏大抱负,开始了他大半生的游历生活.他在《上李邕》中:大鹏一日同风起,抟遥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诗人以奋飞直上青云的大鹏鸟自喻,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后来,在吴筠的引荐下,他实现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抟遥直上九万里.”的愿望。

李白的思想性格中最感染人的一点,那就是对人生的自我价值的肯定,再艰难再曲折的路,在诗人的眼中,总会有希望。

中国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之一(宋元明清)

中国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之一(宋元明清)

1. 论宋代婉约词在美学上的意义2. 论小品文在散文发展史上的价值作用3. 论宋代文人山水诗的寄托意蕴4. 二晏词风格之比较5. 论王安石咏史诗的内涵特征6. 论咏物诗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7. 论柳永词的铺叙艺术的审美价值8.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论9. 李清照词论对宋词发展的影响10. 李清照人格与风格之比较11. 论李清照抒情词的文化内蕴12. 论苏轼“超然” 的人生境界对其创作的影响13. 苏轼词论与词的创作关系14. 论苏轼词在词史上的开创性15. 苏轼婉约词抒情艺术探析16. 苏轼精神与词风探微17. 苏、辛词与豪放词派之关系18. 论节奏在古典叙事散文中的抒情化调节作用19. 关汉卿对中国戏曲发展的贡献20. 关汉卿喜剧“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比较21. 论《窦娥冤》的悲剧审美特征22.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三言》中商人形象的认识价值24.《三言》与中国古代小说之关系25.《三言》与冯梦龙的俗文学创作观26.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27. 论“三言二拍”表现古代市民生活的社会价值28. 论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的变化及其意义29. 论《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30.《牡丹亭》对“至情论”张扬的时代意蕴31. 论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32.《三国演义》智慧与中国“智”文化的追求33.《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文化象征符号(或任选一人)34.《三国演义》战争描写艺术对军事题材创作的启迪35.《水浒传》英雄群像特性对武侠小说的影响36.《水浒传》语言风格论37.《水浒传》宋江形象悲剧结局的文化辨析38. 论《西游记》的佛教文化内蕴39.《西游记》孙悟空形象反叛精神的再认识40. 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41. 贾宝玉性格特征的认识价值论42.《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论43. 论《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命运44.《红楼梦》的语言审美艺术45. 论晴雯形象人性内涵的文化意蕴46.《儒林外史》中知识分子形象的认识价值47.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审美艺术48.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精神49.《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意蕴5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

古代文学教研室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

古代文学教研室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

古代文学教研室本科毕业论文选题1古代文学教研室论文选题一、先秦两汉文学方向辅导老师:马建华参考题目1.论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2.论《诗经》中的弃妇形象3.论《诗经》中景物的描写特色4.《左传》中的人物形象5.论《论语》中的人物形象6.论《诗经》对女性的描写7.论《诗经》中的农事诗8.论《离骚》的艺术特色9.论《左传》的叙事特点10.论《战国策》中的策士形象11.论《庄子》中的人物形象12.论《孟子》的写作特点13.论《孟子》中的人物形象14.论《孟子》中的寓言特色15.论《庄子》中的寓言特色16.孟子荀子思想比较17.论《战国策》的思想倾向18..试论中学教材中有关《史记》篇章的教学19.论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艺术20.论《汉书》对忠君形象的艺术表现21.论《离骚》中的人物形象22.宋玉赋试论23 。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24 。

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25 。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26 。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27.论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28 。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及其理论意义29。

论《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30。

论《史记》人物传记的结构艺术和语言成就31.论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32 。

《孔雀东南飞》艺术赏析32。

《古诗十九首》综论二、魏晋南北朝文学辅导老师:王建亮参考题目1.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2.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3.论曹丕的文学成就4。

.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5.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6.曹植诗风的衍变7.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8.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9.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10.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1.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2.论陶渊明的田园诗13..谢灵运与山水诗14.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15.宫体诗的女性描写16.论《文选》对诗的分类17.《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18.浅谈建安文学的生命精神19浅析洛神形象:曹植对于前代女性描写的继承和发展 20。

浅论左思与陶渊明咏史诗的异同21。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方向一,古代汉语1,汉字的结构(论汉字的结构规律或者论汉字的结构类型等)2,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探讨等) 3,六书性质特点(六书文化探讨,从六书的演变看汉字的造字法等等)4,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5,假借字与通假字6,古今字和异体字7,古今词义变化(现象\原因\规律)8,古代汉语重叠词研究9,词类活用问题探讨(起源\新说\评价)10,专书的词汇研究11,专书的用韵研究12,专书的语法研究13,对汉字性质的认识14,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1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16,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17,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18,《说文》部首研究19,《说文》贝部研究20,《说文》重文研究21,,《说文》中农业文化探讨22,《论语》(某个或某些)代词研究23,,《论语》常用词汇研究24,《老子》(某种)句型研究25,《孟子》(某个或某些)语气词研究26,《史记》(某种)固定结构研究27,《世说新语》第二人称代词研究28,南充方言词汇研究29,南充方言音系研究30,陶渊明用韵研究31,杜甫诗文修辞研究32,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33,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34,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35,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36,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总之选题尽量对专书,专人进行词汇,语音,语法研究.二,语言学1,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2,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3,说汉语的音节4,说同音词5,说同义词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 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10,汉语的借词11,论使用语言和艺术语言12,论20世纪中国语言理论教材的发展13,论语言和交际的关系14,论语言和文学的关系15,论语言和新闻传播的关系16,论中国的语言教育17,论共同语的类型和发展18,论社会观念的变化和语言观念的变化19,论语言环境的类型和作用20,论语言规范化和语言发展的关系21,论语言系统的结构22,关于营业员语码转换的调查三,现代汉语1,论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普及2,论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3,论五四运动中的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4,论书面语发展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现代化5,论废除文言文与学习文言文的关系6,关于普通话和方言相互影响的考察7,论广告语言技巧的变化趋势8,论当前语言生活中的问题及对策9,关于校园普通话应用情况的调查10,关于双语生活的调查11,论一部文艺作品的比喻(比拟)语言艺术12,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词的比较调查13,家乡方言和周围方言基本词的对比研究14,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15,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特殊成分16,报刊图书中的汉语拼音应用考察17,"正词法"和汉语的书写改革18,论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19,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20,普通话语音研究21,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22,网络汉语研究23,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24,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25,现代生活中的新型句式研究26,新词新语研究27,外来词规范研究28,字母词研究29,成语研究30,同义词反义词运用研究31,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32,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33,汉字和汉文化34,现代汉字学的研究35,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研究36,部件研究37,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38,如何整理异体字39,如何整理异形词40,规范汉字的研究41,汉字的前途42,"修辞与语境"浅谈43,"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44,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45,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46,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47,谈词语的"巧妙配合"48,谈"成语的活用"49,谈"叠用句"50,谈"四音节语音段落"51,谈"比喻"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52,词典释义研究53,常用字字频研究四,逻辑学1, 浅议条件句的真假情况2,语言量词的辖域问题3,脏话的语法特点分析4,脏话的指向性分析5,文学创作中脏话现象分析6,流行歌曲的语言构造7,脏话的社会解构写作类(写作方向)毕业论文选题1,老百姓"春晚"情节解读2,"无厘头"喜剧的幽默表达模式3,普通话测试中四川人易读错汉字的归类与分析4,试论书法艺术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传播的影响5,浅论日韩影视剧对大学校园流行语之影响6,《世说新语》悭吝形象浅论7,中小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探源8,《花间集》中的鸟意象9,李白,杜甫生死观比较10,《水浒传》中女性形象分析11,流行歌词的诗意化写作12,《红楼梦》诗歌用典分析13,拜物意识的渗透--现代流行小说主题分析14,论几米漫画文字的主题倾向15,从《三言二拍》看市民意识的觉醒16,当代诗歌创作中的游戏风格17,日韩恐怖电影中的叙事模式18,白先勇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色彩运用19,武侠电影主题中的现代意识分析20,卡夫卡小说的象征模式21,试论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心理刻画艺术特征22,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女性形象探讨23,浅论苏童小说的女性悲剧美24,试论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形象25,浅论王安忆《长恨歌》的女性形象26,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特征27,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女性心理28,中国乡土小说的语言艺术特征29,试论沈从文小说的散文化语言特征30,简析郁达夫《沉沦》的人物心理31,论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32,论皇甫枚《步飞烟》中的悲剧冲突与悲剧元素33,论阅读者的再创造34,论文学解读流程中的情感导向35,唐人小说《尼妙寂》,《谢小娥》的叙述话语与艺术建构36,论文学阅读的心理定势37,《霍小玉传》之主题思想与人物性格38,论模糊语言在写作中的运用39,唐宋"公案小说"写作模式分析40,《虬髯客传》肌理结构探析41,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42,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3,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44,试论李清照的词学观及其创作45,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46,网络小说写作得失论47,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48,论王海鸰小说创作特色49,当代散文写作特色研究50,论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51,从写作角度看陆机的《文赋》52,张爱玲小说写作技巧初探53,叙述角度中的第二人称54,从心理学角度看写作中的灵感55,意境说56,《长恨歌》主题分析(注:此《长恨歌》为唐朝诗歌)57,《白鹿原》的语言艺术58,《文心雕龙》中所提出的写作理论59,中国传统画论中显现出的写作艺术60,受体意识对于写作的影响61,试论"美文"的为文基础62,戏剧中"冲突"出现的写作技巧63,多元叙事主体笔下的事实还原64,写作中指代方式的运用65, 都市言情小说的写作优势分析66,试析新闻写作中的言语暴力现象67, 指代对写作情境的拓展68,应酬之作的优劣势比较69,试议散文中的意境与情境70,概念陈述与描述的写作分野71 "戏拟"手法在当代文艺评论中的运用72,新闻写作中主体意识渗入模式分析73,第一人称与全知视角的交融----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方式分析74,苏,辛词中典故使用与情境出现75,《儒林外史》中"曲笔"模式分析76,简析当代"恶搞"类视频作品中的叙事元素77,"莽汉"诗歌中的意象与文化符号78,"莽汉"诗歌中的性别书写79,"莽汉"诗歌中校园的色彩80,余秋雨散文中的情景设置与想象空间81,《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分析》82,《试论鲁迅文体风格》83,《简论左联文学的取材和结构特色》84,《演义小说的故事性叙事》85,《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86,《论新写实小说》87,《舒婷诗歌鉴赏分析》88,《八十年代农村叙事-论路遥》89,《万水千山走遍-三毛作品简析》90,《上海的见证-王安亿和张爱玲》91,论张爱玲小说对《红楼梦》的继承92,论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93,当代女性作家创作特点分析94,从"超女","快男"等文化现象入手分析当代大众文化的特点和价值95,论鲁迅作品的当下意义96,周星驰电影的喜与悲97,论好莱坞电影中所蕴含的西方文化图式98,论网络写作中的读者介入及其影响99,论民工诗歌创作的特点和价值100,从偶像剧的风行看受众接受心文学类(文艺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文学理论史系列本系列选取中外文论的重要理论人物与理论命题,从文化背景上透视其历史渊源,又从内在理路关注其理论价值.诸如:1,孔子文艺思想研究2,庄子的审美心胸理论研究3,禅宗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4,论以意逆志的诠释学意义5,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例谈谈"以意逆志"6,谈谈"诗言志"和"文以载道"观的局限7,比较陆机,刘勰关于艺术想象的理论的异同8,试论"写景"和"造景".9,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10,中国文学思想中的文学与世界的关系11,论朱光潜文艺思想的现代意义12,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13,柏拉图文艺理论对西方后世文学的影响14,论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15,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对西方后世文学的影响16,黑格尔文艺思想研究17,论尼采审美救赎观的意义18,文学性问题与现代文论19,论"远距异质"的比喻法则在现代诗学中的意义20,论元叙述理论对小说的影响21,论英伽登文本层次论的理论价值22,论叙述视角在故事讲述中的意义23,论唯美主义内在的精神困境24,新批评"细读"原则在现代诗学中的意义25,论"像作家自己一样去理解其文学"之信念于现代阐释学的意义26,"作品本体论"的得与失27,米兰.昆得拉的小说理论与其创作的结合二,文学基本问题系列本系列针对古今中外文学现象集中讨论文学基本问题,诸如:论语音层面在文学抒写中的重要性1,论文学语言中的复义特性2,论文学观念演变的原由3,论文学接受是文学的再创造活动4,互文性与文学的独特性5,女性主义文学中的身体意识6,博客与文学创作7,网络时代的文学8,文学经典的生成9,论现代文学创作观10,中学文学教育中的文学理论问题11,文学作品:存在先与本质12,就《包法利夫人》,《莎乐美》,《尤利西斯》谈文学的不同类型与特征13,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学性"14,从通俗文学看文学与生活关系15,论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16,论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17,从"手中之竹"到"胸中之竹"看文学形象的创造18,试分析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创作动机19,论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三,比较诗学系列本系列以跨文化视野展开文艺问题研究.诸如:"虚一而静"论与"心理距离"说1,精神分析批评与中国文学研究2,比较诗学视野中的王国维境界说3,论意境与典型的共同点和区别文学类(古代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一,先秦文学段参考选题1,古代神话研究2,中国古代文学原型研究3,盘古神话研究4 ,略论昆仑山与西王母崇拜5,《周南·关雎》接受史论6, 论《诗经》中的水文化7,《诗经》与原始宗教8,《诗经》叙事特征研究9,《诗经》中女性美的标准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0,论《诗经》对中国文学民族特征形成的影响11,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12,论《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意义13,论孔子的诗学思想14 ,《庄子》中的畸人形象及其思想内涵15,《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6,庄子文艺思想研究17,《左传》与《三国演义》战争描写之比较18,论《战国策》的叙事艺术对《史记》的影响19,孔子诗论分析20,孔子,庄子的审美观念之比较21,《孟子》散文艺术汇评22,论"三言"与庄子的立言方法23, 论《庄子》寓言中的人生意蕴24,论《庄子》对神话的改造和使用25,论《离骚》与《庄子》浪漫风格的异同26,《离骚》与《诗经》比兴手法之比较27,屈原《天问》与柳宗元《天对》比较研究28, 《楚辞》与湖湘文化的关系29, 《离骚》创作的时间与地点研究30, 《九歌》与湖湘文化的关系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段参考选题1,《史记》与先秦历史散文的关系2,汉朝四言诗与诗经的关系3,建安诗歌对古诗十九首的继承和发展4,《出师表》与《兰亭序》的文化比较5,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比较6,试论谢眺诗变对唐代诗风的影响7,汉乐府的叙事诗中的个案研究8,《史记》的人物描写与春秋笔法9,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0,曹植诗风的衍变11,《古诗十九首》的人生思考12,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3,论"建安七子"的文艺思想14,王充《论衡》中的文艺思想研究15,《史记》帝王形象述论16 ,《史记》诸侯形象述论17 ,《史记》将军形象述论18 ,从《史记》"太史公曰"看司马迁的史传艺术思想19 ,陆机《文赋》的文论思想20,论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的进步倾向21,论汉乐府中的人民自由精神22,《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叙事诗传统23,试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它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24,论汉乐府民歌与《诗经》民歌25,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6,试论三曹诗歌的艺术差异27,试论阮籍《咏怀》诗28,司马迁《史记》对既有古史材料的利用,借鉴,摘取的研究. 29,《史记》,《汉书》文风比较研究.30,贾谊文赋的思想,艺术渊源和特色.31,对建安七子的专人研究.32,论阮籍《咏怀诗》33,魏晋门阀制度与魏晋文学的关系.34,东汉末期士风与文风的关系.35,论"魏晋风流".36,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与此前,此后的相关文学和史传的关系. 37,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与当时佛,道信仰38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鬼怪形象研究.39杜甫对魏晋风流的继承和发展.40《文心雕龙》的文学观.41宫体诗中的女性描写.三,唐宋文学段参考选题1,冯延巳词研究2,郑谷诗研究3,漫游之风对唐山水文学的影响4,论贞观诗风5,论陈子昂诗歌主张6,试论晚唐骈文复兴的原因7,柳永词中市民情调分析8,林语堂眼中的苏轼--评林语堂《苏东坡传》9,秦观艳情词分析10,论杨万里的"诚斋体"特征11,论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得失12,宋人咏王昭君诗文分析13,西昆体何以盛行于宋初14,晏几道的爱情观15,论苏轼"以诗为词"的得失16,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17,岳阳楼诗文与洞庭文化18,评陈子昂的文学革新主张及创作实践19,试论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20,唐代边塞诗的风骨(或再认,新评价)21,谈李白诗歌的夸张22,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23,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24,从"三吏三别"看杜诗"诗史"之特征25,高岑边塞诗风格的异同26,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之比较27,试论王维的边塞诗28,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29, 杜甫诗歌在诗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30,《长恨歌》主题新探31,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32,论《长恨歌》的艺术美33,从新乐府诗看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34,评韩,柳古文理论的语境功能35 ,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个性特征36 ,论杜牧的咏史诗37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38,论李商隐的七律诗39 ,论唐代描写音乐的诗歌40 ,重评西昆派41 ,论张先写影的艺术特色42 ,论苏轼诗词散文的理趣美43 ,论苏轼的婉约词44 ,论宋元话本中的妇女形象45,江西诗派评述46,欧阳修散文风格论47,李清照的词和词论48 , 论严羽的辨证诗学观49 , 论严羽诗论对明清诗论的影响50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及志趣51,论苏轼对词体的创新52,苏辛词风异同论53,论辛派词人的创作成就四,元明清文学段参考选题1,论关汉卿杂剧中妓女形象的塑造.2,从《琵琶记》蔡伯喈形象看伦理冲突中的科举士子. 3,试论《三国演义》毛评的人物品鉴.4,《三国演义》周瑜形象浅析.5,《水浒传》中的战争叙事艺术6,"梁山好汉"道德评说.7,论高启之死及明朝文人政策.8,浅析《西游记》中女妖之欲求.9,袁宏道山水游记与"性灵"说.10,试论《金瓶梅》的道德理想.11,话本小说的题材类型与线索结构关系述论.12,论《儒林外史》与《围城》中的士风人情.13,论《红楼梦》续书的情节设置.14,《红楼梦》中伶人生存状况考察.15,乱世名妓自风流-------论李香君与柳如是的政治节操. 16,《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杂剧比较17,论关汉卿的历史剧18,《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19,《三国演义》和三国戏初探20,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21,《西游记》与心学22,论明代商业活动――以"三言""二拍"为中心23,杜丽娘与崔莺莺之比较24,清代小说中所反映的科举制度25,《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形象论26,《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27,薜宝钗论28,清初散文三大家(魏,侯,汪)比较29,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30,简论《东堂老》的商人意识与文化意义31,《四声猿》杂剧中的女性意识32 ,元散曲的隐逸思想33 ,论马致远的神仙道话剧34,论关汉卿喜剧之"双壁"--《救风尘》与《望风亭》35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36 ,《聊斋志异》的男权意识37 ,论龚自珍诗文的萧声剑气38 , 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39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40 ,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41 ,《西游记》的谐趣42,论曹雪芹的悲剧观43,论"意淫"与"皮肤滥淫"区分的文化内涵44 , 陶渊明与曹雪芹45 ,以人为本与权诈--治理大观园的两条路线46 ,钗黛合一论47, 薛宝钗的诗与诗论48, 薛宝钗的二难处境及其对策辨析49,论贾宝玉的人生道路及其文化意义50,论黛玉的性灵之真51,王熙凤论52,探春论53,妙玉与惜春之比较54,关于《儒林外史》主题的思考55,论《儒林外史》中严监生形象及其意义56, 论王国维的意境理论文学类(现当代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1、题论说书艺术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2、论张爱玲小说的空白艺术3、论现代文学的"童真神话"书写4、论当代文学对"童真神话"的颠覆性书写5、四川乡镇文化与四川小说6、成都文化与当代四川文学7、川康地方文化与阿来小说8、何其芳散文研究9、《最小说》研究10、当代四川文学与流行文化观察专题(可分解成若干小题)11,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特征及其与"五四"文学传统的关系.12,当代战争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分析.13,样板戏中情欲叙事匮乏的表征及其原因的文化解读.14,汪曾祺的小说与抒情小说传统的关系.15,以具体作家为例,试论当代先锋文学的先锋性弱化的形式表征及其原因.16,当代小说中的"成长"主题的不同形式表征及其原因的文化解读.17,90年代以来小说中情欲叙事泛滥的形式表征及其批判.18,当代小说中的"乡下人进城"这一底层叙事在不同语境下的形式表征和文化解读. 19,对"第三代"诗歌,"民间写作","下半身写作"中粗鄙美学的诗学分析及其批判性解读. 20,九十年代以来诗歌中的叙事性书写的诗学意义及其困境.21.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比较研究22.视觉传媒与文学变革关系论23.当代都市习尚与都市文学24.全球化语境下的华语小说25.论"京味小说"26.台湾作家笔下的"文革"描述27.当代作家的民间立场论28.20世纪女性文学个人话语的历史审视29.多元竞华的文化寻根--寻根文学论30.先锋浪潮下的苏童31.论周树人到鲁迅的嬗变及其意义32.试论郁达夫与张资平性爱题材小说的异同33.郁达夫小说中的感伤和忧郁与作家的生命体验34.旧体诗词修养与郁达夫的游记散文35.中西诗艺的整合与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启示36.论王鲁彦与鲁迅小说创作的异同37.宗教体认对许地山小说创作的意义38.汪曾祺小说的沈从文影响与自我追求39.从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看鲁迅小说的当代影响40.郭沫若四十年代的历史剧再现创作高峰原因论41.赵树理的文学贡献与局限.42.试评王朔现象.43.如何如何看待"重写文学史"现象.44.以余秋雨为例,分析文化散文的特征.45.辨证地评价"样板戏".46.如何看待王朔作品中的"顽主"形象.47.试析王安忆作品中女性与都市的关系.48.如何评价《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49.如何评价十七年代表作品《创业史》.50.如何看待海子诗歌中存在的内在矛盾性.51,十七年文学的精神偏差现象研究52,论十七年文学"恋爱"主题处理的乖谬十七年文学人物二极对立处理方式的研究试论十七年文学中女性情感的二难处境十七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十七年文学中的爱情变奏试论建国初期诗歌创作中的主观意识显现与扭曲论文革时期地下文学的精神关照意义《第二次握手》的文学史意义研究对诗歌"审美疲惫"的当下思考61.港台作家笔下的"文革"描述62.郁达夫作品中流浪意向的文化心理内涵63.80后的青春写作及文化背景64.当代玄幻小说中的神秘主义65.传播视野中的中国当代小说变迁66.《白鹿原》与新历史主义67.当代知识分子小说探悉68.北岛的悲剧意识论69.当代"反腐"小说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70.论现当代"散文化"小说的道路71.《呐喊》《彷徨》中女性形象论析72.试论郭沫若诗歌中的"传统"与"现代"73.论茅盾小说中的爱情描写74.巴金《寒夜》中人物的心理分析75.祥子与高加林的苦乐人生--《骆驼祥子》与《人生》人物形象比较76.曹禺《原野》与鲁迅《铸剑》的复仇精神比较77.青春的花季和雨季--《边城》中翠翠的心理分析78.心灵的城堡--钱钟书《围城》之我见79.哲理精神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80.试论朱自清散文的抒情艺术81,"文摊文学家"--论赵树理的农民写作及其对当代文学的意义82,论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83,"侠之道"与民族大义--二十世纪两次"武侠热"文化语境探讨84,论影视对"红色经典"的改编85,何去何从--试论二十一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86,论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及当代散文化小说的发展87,余华小说中的死亡观88,政治与文学的联姻--论样板戏89,老舍小说与"新写实小说"的市民形象比较90,非道德化的价值取向--论陈染的"个人化"写作文学类(外国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1,浅论西方文学的"两希传统"2,试析古希腊文学蕴涵的人本意识3,浅析中西创世神话的异同点4,从中西神话"大洪水"题材的异同看中西民族特性5,由中国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比较看中西民族特性6,中西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比较。

中国古代史毕业论文选题

中国古代史毕业论文选题

中国古代史毕业论文选题一、总论:1、关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研究。

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中国体统文化意识与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

2、关于资本主义萌牙的研究。

3、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原因与性质的研究。

4、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特点与水平的研究。

5、关于个体小农经济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

6、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研究7、历史时期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成因。

8、历史时期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其成因。

9、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研究。

10、地主阶层与中国体统政治研究。

二、先秦秦汉时期时期1、西周政治思想述评2、商周文化的变革3、战国秦汉时期的经济区域。

4、商品经济与战国秦汉社会变迁。

5、秦、汉重农抑商政策比较研究。

6、西汉经济政策述评。

7、察举、征辟制与两汉社会8、豪族与两汉社会。

9、东汉的士人群体及其风尚。

10、两汉土地制度研究。

11、秦汉时期的移民问题12、汉代儒学的发展及其影响。

13、两汉经学研究。

14、汉代豪强地主与汉代社会15、汉代世家势力的形成与影响。

16、两汉的农业生产技术17、秦统一的文化因素18、秦统一的历史地理条件19、秦统一的历史意义20、汉初儒学的发展与独尊儒术21、汉代豪强地主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22、东汉世家势力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23、汉代的经济、社会与政治24、《史记》与汉代学术25、东汉清议与玄学两汉的乡村社会西汉的社会经济与政治豪强地主与两汉社会变迁豪强地主两汉中央集权政治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1、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

2、门阀士族与魏晋文化的发展。

3、门阀士族与魏晋隋唐社会4、门阀士族衰落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

6、田庄经济与汉魏社会7、玄学与门阀世族8、六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与经济重心的转移。

9、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与佛教10、府兵制与关陇集团。

11、商品经济与唐宋社会变迁。

12、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共分知识介绍型、论文型两种。

除此之外,尚可以自己选择题目(但须限于元明清文学的范围)。

一、知识介绍型
1、介绍《元曲选》、《元曲选外编》、《全元散曲》
2、介绍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成书有重要影响的作品
3、介绍《六十种曲》、《古本戏曲丛刊》
4、介绍对《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作过评点的重要评点家
5、介绍《古本小说集成》《古本小说选刊》
6、《长生殿》主题的争论
7、“红学”
8、南戏、杂剧、传奇的异同
9、公案小说
10、话本与拟话本小说
11、章回小说
12、临川派、吴江派、昆山派、苏州派等传奇流派(任选其一)
13、公安派、性灵派、唐宋派、桐城派等诗文流派(任选其一)
14、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等诗歌主张(任选其一)
二、论文型
1、元杂剧在形式方面对既有文学艺术作品的继承
2、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3、元杂剧初兴的时、地
4、元杂剧的衰落及其原因
5、也说“元曲四大家”
6、从《窦娥冤》看关汉卿杂剧艺术作品的风格
7、浅论窦娥形象
8、从《救风尘》、《望江亭》看关汉卿的喜剧风格
9、关汉卿剧作下层女性形象论
10、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论
11、论关汉卿的历史剧
12、关剧“官吏”形象论
13、也说《西厢记》的作者
14、“王西厢”对“董西厢”的继承和发展
15、莺莺形象论
16、红娘形象论
17、论《西厢记》的喜剧风格
18、从“昭君投江”说起
19、浅论《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主题差异之原因
20、南戏兴起的时与地
21、说《张协状元》的“团圆”
22、论张协(或王贫女)形象
23、试论《琵琶记》的思想倾向
24、论蔡伯喈形象
25、说《拜月亭》与《幽闺记》的关系
26、元杂剧“三国戏”对《三国演义》的影响
27、论《三国演义》之(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等)形象
28、也说“拥刘反曹”思想
29、简论《三国演义》刻画人物的艺术技巧
30、论《三国演义》的人物的“出场”
31、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艺术
32、论《三国演义》的“衬托”技巧
33、《三国演义》的语言风格
34、论《水浒传》的思想倾向
35、论《水浒传》之(林冲、宋江、李逵、武松等)形象
36、《水浒传》的语言风格
37、论《水浒传》的结构
38、论《水浒传》的市民色彩
39、论《水浒传》的民俗(如节日民俗)描写
40、论元杂剧水浒戏对《水浒传》的影响
41、《西游记》杂剧对《西游记》小说的影响
42、论《西游记》(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
43、孙悟空形象“演变”进程
44、论《西游记》的喜剧风格
45、论《西游记》的结构艺术
46、《西游记》对佛教(或道教)的态度
47、论《西游记》的世俗色彩
48《金瓶梅》的作者的传说
49、论《金瓶梅》(潘金莲、西门庆、春梅等)形象
50、论《金瓶梅》的思想倾向
51、论《金瓶梅》的语言风格
52、论《金瓶梅》的结构艺术
53、论《金瓶梅》的写实艺术
54、《金瓶梅》对《红楼梦》的影响
55、《牡丹亭》的“蓝本”
56、论杜丽娘形象
57、《牡丹亭》的语言风格
58、《牡丹亭》的影响
59、论青春版《牡丹亭》的“得失”
60、李渔批评《牡丹亭》的“得与失”
61、红娘与春香形象之比较
62、崔莺莺与杜丽娘形象之比较
63、论“三言”“二拍”中的(妓女、商人、僧道、官员)形象
64、“三言”、“二拍”艺术成就之比较
65、“三言”、“二拍”的情节安排艺术
66、“三言”、“二拍”的“市民”意识
67、论《红楼梦》(宝玉、黛玉、宝钗等)形象
68、论《红楼梦》的语言风格
69、论《红楼梦》的人物描写艺术
70、论《红楼梦》的结构艺术
71、论《红楼梦》的“诗化”艺术
72、论《红楼梦》对传统小说的继承与创新
73、论《聊斋志异》中的少女(书生、官员)形象
74、《聊斋志异》对社会现实的态度
75、论《聊斋志异》的语言风根
76、论《聊斋志异》的人物描写艺术
77、论《聊斋志异》对志怪、传奇小说的继承与创新
78、论《聊斋志异》的影响
79、从《儒林外史》对科举的态度说起
80、论《儒林外史》的(杜少卿、范进等)形象
81、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82、论《儒林外史》的结构特征
83、论《长生殿》对李、杨题材作品继承与发展
84、也说《长生殿》的主题
85、《长生殿》的语言艺术
86、论《长生殿》中李、杨形象
87、《桃花扇》对历史事实的态度
88、论《桃花扇》的戏剧结构
89、论(李香君、侯方域等)形象
90、论《桃花扇》的创作目的
91、论《雷峰塔》悲剧冲突的性质
92、白蛇传故事的演变
93、李渔的戏剧理论的贡献
94、简论晚清谴责小说繁荣的文化背景
95、论《官场现形记》的讽刺艺术
96、从《老残游记》对清官的态度说起
97、《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写实”艺术
98、试论晚清狭义派小说繁荣的原因
99、京剧形成的文化背景
100、“花、雅”之争的文化启示
三、自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