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智力残疾筛查技术

合集下载

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2篇

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2篇

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2篇第一篇: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一、前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关注儿童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儿童残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残疾筛查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06岁儿童残疾筛查质量,本规范旨在为筛查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二、筛查对象1. 筛查对象为06岁儿童,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2. 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儿童,应适当提前筛查年龄。

三、筛查内容1. 筛查项目:视力、听力、智力、运动、言语、心理行为等。

2. 筛查方法:采用问卷、观察、测试、评估等多种方式。

四、筛查流程1. 筛查前准备:成立筛查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筛查计划,确保筛查覆盖面;培训筛查人员,提高筛查质量。

2. 筛查实施:(1)视力筛查:采用视力表、屈光检测、眼底检查等方法。

(2)听力筛查:采用听力测试、声阻抗、耳声发射等方法。

(3)智力筛查:采用儿童智力测验、儿童发育评估等方法。

(4)运动筛查:采用儿童运动能力评估、儿童神经心理评估等方法。

(5)言语筛查:采用言语测试、言语能力评估等方法。

(6)心理行为筛查:采用问卷、观察、测试等方法。

3. 筛查结果评估:对筛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确定儿童残疾类型和程度。

4. 干预治疗:针对筛查结果,制定干预治疗方案,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五、质量控制1. 筛查人员培训:对筛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筛查质量。

2. 筛查设备管理:确保筛查设备性能稳定,定期进行校验。

3. 筛查数据管理:建立筛查数据库,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4. 筛查效果评估:对筛查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持续改进筛查工作。

六、组织保障1. 政府部门:加强对儿童残疾筛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2. 专业机构:开展儿童残疾筛查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3. 社会力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儿童残疾筛查工作,形成合力。

4. 家庭:提高家庭对儿童残疾筛查的认识,积极参与筛查工作。

0一6岁残疾筛查实施方案

0一6岁残疾筛查实施方案

0一6岁残疾筛查实施方案残疾筛查是对0-6岁儿童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早期发现和干预儿童可能存在的残疾和发展迟缓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有效实施残疾筛查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0一6岁残疾筛查实施方案。

一、筛查对象范围本方案适用于0-6岁儿童,包括出生后的婴儿和幼儿。

筛查对象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缺陷儿、家族遗传病史儿童等高风险儿童,以及可能存在发育迟缓、听力障碍、视力问题、智力障碍等残疾问题的儿童。

二、筛查内容和方法1. 发育评估:通过儿童行为观察、发育量表评定等方法,对儿童的发育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运动、语言、认知、社交等方面的发育情况。

2. 听力筛查:采用听觉诱发电位、自发性耳蜗电位、耳声反射等方法,对儿童的听力进行筛查,及时发现听力障碍问题。

3. 视力筛查:通过视力表、眼底检查等方法,对儿童的视力进行筛查,发现并及时干预视力问题。

4. 智力评估:采用智力测验、发育测验等方法,对儿童的智力水平进行评估,发现智力障碍问题。

5. 血液筛查:通过血液检测,对儿童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及时发现代谢性疾病等问题。

三、筛查工作流程1. 筛查前准备:建立儿童档案,收集相关家庭和个人信息,为筛查工作做好准备。

2. 筛查实施:按照筛查内容和方法,对儿童进行相应的筛查工作,确保筛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结果评定:对筛查结果进行评定,明确儿童的残疾风险情况,对高风险儿童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干预。

4. 结果反馈:将筛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建议。

四、筛查工作保障1. 专业人员:筛查工作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医务人员和专业人员进行,确保筛查工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2. 设备设施:提供先进的筛查设备和设施,确保筛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健康教育:针对筛查结果,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建议,帮助儿童及家长了解儿童残疾问题,掌握相应的干预方法。

五、筛查工作效果评估对筛查工作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提高筛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0~6岁童智力残疾筛查技术

0~6岁童智力残疾筛查技术

0-6岁儿童智力残疾评定
✓独立生活能力(Self-Help):进食、衣服脱换、 穿着、料理大便,个人和集体清洁卫生情况(洗 澡、洗脸、刷牙、洗头、梳头、剪指甲、打扫和 装饰房间等)
✓ 运动能力(Locomotion):包括走路、上阶梯、 过马路、串门、外出玩耍、到经常去的地方,独 自上学,认识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利用交 通工具到陌生地方去等

46(19.41)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合计
10(6.62)
— — 151(100)
16(30.19)
7(13.21) 2(3.77) 53(100)
3(21.43)
4(28.57) 6(42.86) 14(100)
3(15.79)
5(26.32) 11(57.89)
19(100)
32(13.50)
16(6.75) 19(8.02) 237(100)
由于儿童早期大脑发育的可塑性、代 偿性特点,部分评估为智力残疾的儿童在发 育期间可能转归正常,因此在智力残疾评估 时须注意发育期儿童的特殊性。
0-6岁儿童智力残疾筛查
(一)初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过儿
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进行智力残疾初筛,疑 似残疾者转介至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0-6岁儿童智力残疾筛查

3月龄 3.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

4.俯卧时不会抬头

1.发音少,不会笑出声

2.紧握拳不松开

6月龄 3.不会伸手及抓物

4.不能扶坐

1.听到声音无应答

2.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

8月龄 3.不会双手传递玩具

4.不会独坐

0-6岁儿童智力残疾筛查实施细则

0-6岁儿童智力残疾筛查实施细则

XX市0-6岁儿童智力残疾筛查实施细则一、智力残疾筛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用“0-6岁儿童发育筛查法(DDST)”或“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进行儿童智力残疾初筛,阳性者转介至区妇幼保健院。

(一)初筛1.筛查工具:DDST、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2.筛查方法:按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要求,在相应筛查年龄段进行筛查。

3.转介指标:DDST筛查结果基本正常、可疑或异常,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阳性。

4.筛查环境要求:环境相对安静,仅放置测查桌子、椅子、测查床、小楼梯等,四壁勿做任何装饰,以免分散儿童注意力。

(二)复筛方法1.首诊检查:询问病史,填写儿童发育迟缓干预病历首页,进行儿童运动发育情况评估。

2.Gesell发展诊断量表: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指导语对4月以上儿童施测。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综合评价儿童发育状况及运动发育落后的性质,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3.转介指标(1)标准化发育量表诊断结果为轻、中、重、极重度,不能以养育方式原因来解释者。

(2)需要进行残疾评定或康复评估者。

具有以上指标者应及时转诊至残疾诊断评估机构进行临床诊断,并转介至干预/康复机构进行干预或康复。

二、智力残疾评估(一)评估机构1.技术:掌握儿童发育进程,能够使用“盖塞尔(Gesell)发展诊断量表”和“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用于6月-6岁人群)”进行儿童智力残疾评估。

2.设备:“盖塞尔(Gesell)发展诊断量表”评估量表及测试工具,辅助设备包括适合测试用的桌椅、围栏或有围栏的床、小楼梯、进行大运动的场地。

“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用于6月-6岁人群)”评估量表、手册及记录表。

(二)评估方法采用“盖塞尔(Gesell)发展诊断量表”对儿童智力状况进行评估,处于边界值或检查不配合的儿童应结合“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估结果确定智力残疾及其分级。

1岁以内儿童除了已经确诊患有影响智能发展的疾病或综合征时,原则上不做智力残疾诊断。

0-6岁儿童GESELL发育诊断法临床实操技术

0-6岁儿童GESELL发育诊断法临床实操技术

1岁以内时,适应性与精细动作有一定关系;1岁以上时 ,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3个能区评分基本一致才提示 异常。
语言能区分为表达项目和理解项目,后者比前者跟重要 。语言、适应能力都低时考虑智力问题;语言能力低,但 适应能力高时,考虑语言发育后滞。
智力测验的注意事项
测验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掌握测查的 具体方法;
11
大运动
姿势反应、头的稳定、坐、 站、爬、走。运动行为的每个 方面,都与许多神经病学相牵 连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12
大运动行为
• 仰卧:头的位置、姿势 • 坐:拉坐、扶坐、独坐 观察:头控制情况、背部弯曲情况、稳定程度、控制能力 • 托腹悬空 • 俯卧:控制头的能力、手臂支撑情况、翻滚、臀部及腿的姿势、爬行 • 站:扶站 (手扶、扶栏) 、独站、独脚站 • 走:扶走、独走 • 骑三轮车 • 球:大球、小球 观察:上肢、下肢的动作 • 跳:双脚、单脚 • 椅子: • 跳绳 13
④重度智力残疾25≤DQ≤39;
⑤极重度智力残疾:DQ<25。
诊断建议
建议边缘和轻度时,诊断语用“发育迟缓”来早期干预 指导,约有40%儿童可通过干预后好转。
在评定时用发育年龄告知家长,做康复后再测,可以加 强家长的康复信心;而给残联时给予发育商,可帮助其定 残。 适应性低下的可诊断为“智力异常”,但此时其它能区 都应低下。
Page 10
适应性行为
• • • • • • • • • • 环铃:面部表情、活动 悬环:注视、跟随、抓握、追逐、传递、拉起 拨浪鼓:注视、跟随、抓握 铃:注意、活动、接触、抓握、传递、敲、抓铃柄、摇、铃舌 毛线球:跟随、追找 方木、方木堆、杯、纸:活动、抓握、比配、敲击、放入杯中、纸中 找到、搭塔、搭桥、搭城门、楼梯、比大小 小丸、瓶、盖:注意小丸、放入小丸、倒出小丸、瓶盖分别玩、相碰、 盖上 型板:圆木、三块型木 笔、未完成人:自发、模仿、照样、认出、添加缺少部分 颜色板、几何图形、残缺物像、数字、计数、拼图、比较、迷津、排 列

0-6岁残疾儿童筛查

0-6岁残疾儿童筛查

• 初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过对儿童肢体外观检查、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进行脑性瘫痪或其他肢体残疾初筛,疑似残疾者转介至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 初筛工具: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 2.初筛方法(1)一般检查:观察儿童背部体表有无囊性膨出物、内翻足或肢体残缺,以及发 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常见体征表现,如大腿皮纹不对称,双侧下肢不等长,两侧臀部不等宽, - -侧下肢持续处于外旋位置等。
去。
• 2、筛查工具:此年龄段使用下列问题作为筛查工具:孩子会说话吗?孩子说话费力吗?孩 子说的话别人能听懂吗?由专科医生向孩子的父母或者监护人按顺序提出以上问题,如果 回答符合上面问题中的任何一项,即:不会说话、说话费力、说的话别人听不懂。便可作 为需要作言语残疾诊断的对象进)登记。
• 言语残疾包括:言语能力完全丧失及言语能力部分丧失,不能进行正常言语交往两类。 • 言语残疾的分级: • 一级指只能简单发音而言语能力完全丧失者: • 二级指具有一定的发音能力,语音清晰度在10- -30%, 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一级, 但不能通过二级测
话晚、发音不清等。
• 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是指由于听觉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不会说话或者发音不清。 • 口吃:是指言语的流畅性障碍。常表现为在说话的过程中拖长音、重复、语塞并伴有面部及其他行为变化
等。
言语残疾分级
• 言语残疾一级:无任何言语功能或语音清晰度< 10%,言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未达到一级 测试水平, 不能进行任何言语交流。
• (2)听力筛查:运用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进行筛查,任何年龄段的声音或语言相关条 目阳性,提示有听力异常的可能。
• 3.转介指标
• (1)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 • (2)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阳性。

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2篇

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2篇

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2篇第一篇: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初步筛查与评估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06岁儿童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残疾筛查工作对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范旨在为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以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二、筛查对象1. 筛查对象为06岁儿童,包括新生儿、婴儿、幼儿及学龄前儿童。

2. 对有高危因素的儿童,如出生低体重、早产、出生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应列为重点筛查对象。

三、筛查内容1. 新生儿期筛查(1)出生后立即进行听力筛查。

(2)出生后23天进行视力筛查。

(3)出生后1个月内进行神经系统筛查。

2. 婴儿期筛查(1)3、6、9、12个月进行儿童发育评估。

(2)6个月进行听力筛查。

(3)12个月进行视力筛查。

3. 幼儿期筛查(1)1.5、2、3岁进行儿童发育评估。

(2)2岁进行听力筛查。

(3)3岁进行视力筛查。

4. 学龄前儿童筛查(1)4、5、6岁进行儿童发育评估。

(2)46岁进行听力筛查。

(3)56岁进行视力筛查。

四、筛查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家长问卷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家庭环境等信息。

2. 生长发育监测:定期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

3. 心理行为评估:采用儿童心理行为评估工具,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

4. 听力筛查:采用耳声发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技术进行听力筛查。

5. 视力筛查:采用视力表、验光等方法进行视力筛查。

6. 神经系统筛查:通过神经系统检查,了解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五、筛查流程1. 筛查准备:建立筛查档案,收集儿童基本信息。

2. 筛查实施:按照筛查内容和方法进行筛查。

3. 结果反馈:将筛查结果及时告知家长,对异常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

4. 跟踪管理:对筛查异常的儿童进行跟踪管理,定期评估、干预。

5. 数据分析:收集、整理、分析筛查数据,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残疾筛查技术

残疾筛查技术
月龄
预警征象
月龄
预警征象
3月

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 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 人或物品 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 卧时不会抬头
发音少,不会笑出声 紧握拳不松开 不会伸手及抓物 不能扶坐 听到声音无应答 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 不会双手传递玩具 不会独坐
18月 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 龄 “妈妈” 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 不会独走 与人无目光对视
转介指标
• 1)修订版孤独症筛查量表筛查提示可疑或 • 存在风险。 • 2)孤独症行为量表提示可疑或明确存在孤 • 独样症状。
谢谢聆听!
• 并非所有被评定为未通过的儿童都达到了 孤独症谱系的诊断标准。然而,没能通过 该筛查表的儿童应有医生作进一步评估, 或寻求专家作发展评估。
A:询问父母:
• 1. 您的孩子喜欢坐在你的膝盖上被摇晃、 • 跳动吗? • 2. 您的孩子对别的孩子感兴趣吗? • 3. 您的孩子喜欢爬高比如上楼梯吗? 4. 您的孩子喜欢玩“躲猫猫”游戏吗? • 5. 你孩子曾经玩过“假扮”游戏吗?如假 装 • 打电话、照顾玩具娃娃或假装其他
• 量表中项目11、18、20、22回答“是”, • 其余项目回答“否”视为筛查不通过。 • 若项目2、7、9、13、14、15中有两项或 以上不通过,或者在全部项目中有三个项 目或以上不通过者,视为存在孤独症或其 他发育障碍的风险。
• 孤独症行为量表(ABC):适用于8个月28岁的人群。总分大于等于53分提示存在 可疑孤独样症状,大于等于67分明确存在孤 独样症状。
• 转诊登记表
日期 姓名 生日 家长 联系电话 高危因素或异常情况 追踪结果
智力残疾评估
• 1)采用“盖塞尔(Gesell)发展诊断量表” 对儿童智力状况进行评估 • (大运动、小运动、认知、语言、社会适 应能力五个方面) • 2)用于6月-6岁,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 能力量表 。 • (1岁以内儿童除了已经确诊患有影响智能 发展的疾病或综合症时,原则上不做智力 残疾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岁儿童智力残疾筛查技术
一、智力残疾定义
智力残疾是指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智力显著低于一般水平(发育商小于70),并伴有适应行为障碍。

由于儿童早期大脑发育的可塑性、代偿性特点,部分评估为智力残疾的儿童在发育期间可能转归正常,因此在智力残疾评估时须注意发育期儿童的特殊性。

二、智力残疾筛查
(一)初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过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进行智力残疾初筛,疑似残疾者转介至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1.初筛工具: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附表1)。

2.初筛方法:相应筛查年龄段任何一条预警征象阳性,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3.转介指标:儿童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阳性。

(二)复筛
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对辖区内转介儿童采用标准化发育筛查量表进行复筛。

复筛阳性者转介至智力残疾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1.复筛工具:标准化发育筛查量表,包括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DDST)或0-6岁儿童发育筛查量表(DST)。

2.复筛方法:采用标准化发育筛查量表,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指导语施测。

筛查结果为可疑时,需在1个月内复查,以排除因养育方式不当造成的儿童暂时性发育落后。

3.转介指标:标准化发育筛查量表筛查结果异常的儿童;筛查结果可疑儿
童在一个月内复查,复查仍为阳性者转诊。

(三)筛查环境要求
环境要相对安静,仅放置测查桌子、椅子、测查床、小楼梯等,四壁勿做任何装饰,以免分散儿童注意力。

三、智力残疾评估
(一)评估机构
1.技术:掌握儿童发育进程,能够使用“盖塞尔(Gesell)发展诊断量表”和“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用于6月-6岁人群)”进行儿童智力残疾评估。

2.设备:“盖塞尔(Gesell)发展诊断量表”评估量表及测试工具,辅助设备包括适合测试用的桌椅、围栏或有栏的床、小楼梯、进行大运动的场地。

“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用于6月-6岁人群)”评估量表、手册及记录表。

(二)评估方法
采用“盖塞尔(Gesell)发展诊断量表”对儿童智力状况进行评估,处于边界值或检查不配合的儿童应结合“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估结果确定智力残疾及其分级。

1岁以内儿童除了已经确诊患有影响智能发展的疾病或综合症时,原则上不做智力残疾诊断。

四、智力残疾早期干预
对于智力残疾筛查阳性的儿童及家庭,针对筛查中发现的养育及发育问题进行残疾预防咨询指导。

确诊为智力残疾的儿童及家庭,指导家庭进行病因学检查与诊断,选择适宜的医疗、康复服务,并根据残疾程度不同,指导家庭采用家庭康复与机构康复结合的形式,以改善儿童的认知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