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与静脉血血气分析的差别
血气分析的5个重点

• 单凭一张血气分析报告单作出的诊断,有时难免有错误的。为使 诊断符合病人的情况,必须结合临床、其它检查及多次动脉血气 分析的动态观察。
5 血气分析临床实例
(1)血气分析:pH=7.45、PaCO2
=30mmHg、HCO3-
=0mmol/L、K+ =3.6mmol/L、Na+ =139mmol/L、Cl- =106mmol/L
HCO3-升高,原发因素为代碱。
4 血气分析的6个步骤
步骤三:继发因素判定是单纯性/混合性
• PaCO2和HCO3-两者中一旦某一项确定为原发因素,那么另一项 则为继发变化。
• 若二者变化方向相反,必为混合性酸碱失衡。 • 若二者变化方向相同,可以使用预计代偿公式计算。
4 血气分析的6个步骤
步骤三:继发因素判定是单纯性/混合性
4 血气分析的6个步骤
步骤四:看PaO2定呼衰类型
• 若PaO2<60mmHg且PaCO2正常或下降,则判断为Ⅰ型呼吸 衰竭。
• 若PaO2<60mmHg且PaCO2>50mmHg,则判断为Ⅱ型呼吸 衰竭。
4 血气分析的6个步骤
步骤五:看AG定多重
• 计算AG值并不局限于原发性代谢性酸中毒患者,而是对气分析临床实例
(1)血气分析:pH=7.45、PaCO2
=30mmHg、HCO3-
=0mmol/L、K+ =3.6mmol/L、Na+ =139mmol/L、Cl- =106mmol/L
。
• 若此病人慢性起病,可按慢性呼碱公式计算,预计HCO3-在16.521.5mmol/L,实测的HCO3-=20mmol/L在此代偿范围内,结
酸血症 呼吸性碱中毒 代谢性酸碱中毒
血气分析

机体调节
1、血液缓冲系统:HCO3-/H2CO3是最重要的缓冲系统,缓冲能力最
强(含量最多;开放性 缓冲系统 )。两者的比值决定着pH值。正常 为20/1,此时 pH值为7.4。其次红细胞内的Hb-/HHb,还有HPO42/H2PO4-、Pr-/HPr。 2、肺呼吸: PaCO2↑或PH↓使呼吸中枢兴奋,PaCO2↓或PH↑使呼吸
中枢抑制。通过调节使HCO3-/H2CO3趋于20/1,维持PH值的相对恒
定。 3、肾脏排泄和重吸收: ① H+分泌和重吸收: CO2+H2O(在CA作用下)←→H2CO3→H++HCO3近端小管和远端集合小管 泌氢,对碳酸氢钠进行重吸收。 ② 肾小管腔内缓冲盐的酸化: 2HPO4 +H+→H2PO4氢泵主动向管腔内泌氢与HPO42-成H2PO4- 。 ③ NH4+的分泌: 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的作用下)→NH3+HCO3- NH3+H+→NH4+ 通过Na+/NH4+交换,分泌到管腔中。集合管则通过氢泵泌氢与管腔中的NH3结合成为NH4+。 4、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细胞内外的H+-K+、H+-Na+、Na+-K+、Cl--HCO3-,多位于红细胞、肌细胞、骨组织。酸中毒时常 伴有高血钾,碱中毒时,常伴有低血钾。
3.HCO3- 即实际碳酸氢盐(actule bicarbonate,AB) 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验条件下所测的血浆 HCO3-值 正常值 22~27 mmol/L 平均值 24 mmol/L 动、静脉血HCO3-大致相等,它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的指标 HCO3- <22mmol/L 可见于代酸或呼碱代偿 HCO3- >27mmol/L 可见于代碱或呼酸代偿 4.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在标准条件下 [PCO2 40mmHg、Hb完全饱和、温度37℃] 测得的HCO3-值,它是反映酸碱平衡代谢因素的指标。 正常值 22~27 mmol/L 平均值 24 mmol/L 正常情况下AB=SB AB↑>SB↑见于代碱或呼酸代偿 AB↓<SB↓见于代酸或呼碱代偿
血气分析

血液气体和酸碱保持正常是体液内 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动脉血气分 析可用于测定和评价患者的氧合、通气 和酸碱状态。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作 为监护重症心肺疾病的手段,不仅对疾 病的诊断、了解病情有助,而且对指导 治疗,尤其是对危重患者求治具有重要 意义。
出现BB↓而HCO3-正常,说明存在HCO3-
以外的碱储备不足。此时补充HCO3-是不
适宜的,是否有低蛋白血症、贫血等。
6.血浆 CO2总量(TCO2):又称CO2 含量 指血浆中各种形式全部CO2浓度, 主要包括结合形式HCO3-、物理溶解 CO2、少量RNH2COO- 正常值:25.2mmol/L CO2潴留(呼酸)或HCO3-增加(代碱) 时均可使TCO2↑ CO2↓(呼碱)或HCO3-↓(代酸) 时均可使TCO2↓
血氧含量↓
a. 没有足够的O2(PaO2)与Hb结合
b. 没有足够的Hb与氧结合
c. 二者兼有
4. 氧解离曲线:(见图) 生理意义: (1) 当PaO2为95~100mmHg时,SaO2>96%, 故再提高吸O2浓度的作用甚微。 (2) PaO2自100mmHg降至70mmHg,SaO2 只降低5%。 (3) 当PaO2在10~40mmHg时,曲线陡直, 故有利于组织水平的O2摄取,对代谢活 跃的组织有保护作用。 (4) 当PaO2自30mmHg上升至50mmHg,则 SaO2增加26%,故在此水平PaO2时,低 流量吸O2即可明显改善组织缺O2 (COPD的O2疗依据)
CO2+H2O
CA
H2CO3
H++HCO3-
2. 以HCO3-盐的方式:溶解于血浆中的CO2 通过弥散作用入红细胞。 CO2+H2O→H2CO3→H++HCO3-。 HCO3-约占动脉CO2总量的88~90%。其 中约1/4在红细胞内,3/4在血浆中。 3.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方式:由血浆入红细胞 的CO2除大部分变成为H2CO3和HCO3- 外, 小部分与血红蛋白的氨基结合,形成氨 基甲酸血红蛋白,同时产生H+,H+被血 红蛋白内缓冲对所缓冲。
动脉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动脉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是指在全身循环中动脉和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压力差异。
这个数值是诊断一些疾病的重要指标,尤其是与呼吸道疾病有关。
下面将从定义、生理意义、测量方法、疾病诊断等方面详细介绍动脉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一、定义动脉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的是在身体内动脉和静脉血之间二氧化碳的压力差异。
正常情况下,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二氧化碳分压差在4-6 mmHg之间。
二、生理意义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二氧化碳分压差是全身循环过程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呼吸代谢的状况。
在机体代谢过程中,组织细胞会将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血液中取出,同时释放二氧化碳。
这些二氧化碳分别经由毛细血管、静脉汇合到肺部,然后通过肺泡进行换气,最后从呼吸道排出体外。
因此,动脉和静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差的大小反映了机体呼吸代谢过程的速度和效率。
三、测量方法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可通过血气分析仪进行测量。
在进行动脉血采血时,需要注意采血的部位应该是动脉的质地,且顺应动脉血流的方向。
而静脉血采血则无需特别注意采血部位。
四、疾病诊断1.肺通气不足导致二氧化碳潴留:肺通气不足是导致动脉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由于通气减少,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排不出去,积聚在肺部,导致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从而使得动脉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增加。
2.肺循环障碍导致二氧化碳回流:肺循环障碍是导致动脉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减小的主要原因。
肺循环障碍会导致肺泡灌注不足,使过多的二氧化碳留在肺内,而不被有效地排出体外。
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动脉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也随之减小。
总之,动脉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是全身循环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能够反映机体的呼吸代谢过程的状况。
对于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血气分析和动脉血标本采集

血气指标正常值及含义
二氧化碳分压(PCO2)
是指血浆中溶解旳二氧化碳所产生旳张力。是反应呼 吸性酸碱平衡旳主要指标。正常值为35-45mmHg。高于 正常值表达肺通气不足称高碳酸血症,反应二氧化碳 蓄积为呼吸性酸中毒也可见于代谢性碱中毒代偿期; 低于正常值表达肺过分通气称低碳酸血症,反应二氧 化碳排出过多为呼吸性碱中毒也可见于代谢性酸中毒 代偿期,所以PCO2是有关肺泡通气与代谢率是否充分
动脉血气旳采集措施及注意事项
3、抗凝剂旳配制
用0.9%生理盐水500毫升加入肝素钠
针剂半支(6250u)配制成肝素稀释液。
动脉血气旳采集措施及注意事项
4、穿刺措施及环节
①问候患者了解病情向病人或家眷解释操作旳目旳及过 程,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旳紧张恐惊情绪,已取得病 人旳主动配合,核对床号姓名 。
血气指标正常值及含义
动脉血氧总浓度即氧含量Cto2 (a)是指血液中氧旳总 浓度,是血红蛋白结合旳氧与物理溶解旳氧旳总和。
正常值: 男性;女性 Cto2 (a)表达血液运送氧旳能力。 Cto2 (a)低氧运送
到组织降低,组织有缺氧旳危险。
血气指标正常值及含义
P50 氧饱和度50%时旳氧分压 正常值25-29mmHg P50反应了血红蛋白与氧旳亲和力
注意事项
4、选择桡动脉应应确保侧支血运好旳情况下穿刺,不 然选择其他动脉。股动脉穿刺必须垂直进针,斜刺宜穿 入静脉或神经,在膀胱充盈时斜刺入过深可造成出血感 染。
临床检验离子浓度、葡萄糖浓度、血红蛋白浓度等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和静脉血生化危重症急救指标及差异原因

临床检验离子浓度、葡萄糖浓度、血红蛋白浓度等动脉血气分析中动脉血和静脉血标本生化项目在危重症急救指标总结及差异原因分析动脉血气分析不仅能检测人体酸碱度、血氧等指标,还可检测电解质、血糖、血红蛋白等生化项目,其优点是可以随时检测,几分钟便出结果,当某些重症患者需要尽快了解其某项化验指标时,动脉血气分析中的检测项目可以临时作为替代。
1、离子浓度Na+:动静脉血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动脉血气分析钠离子与静脉血相似,检测结果可代替静脉血钠检测结果,无需再次采集静脉血进行检测,可用于指导临床。
K+:静脉血钾高于动脉血钾,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项研究显示两者有直线相关关系,线性回归公式为静脉血K+= 0.886 ×动脉血 K+ + 0.724。
Ca2+:静脉血钙明显高于动脉血钙,两者差异显著。
考虑主要由于测量方法不同导致,由于血气中钙测的是离子钙,而在生物化学实验中测的是血液总钙,血液中的钙几乎全部存在于血清内,血清钙有两种存在形式:结合钙与游离钙;结合钙与蛋白质或其他酸根结合;游离钙(iCa2+)以钙离子形式存在。
两部分血钙约各占一半,其间保持动态平衡。
一般发挥作用的是 iCa2+,这个在临床中的应用意义更大,更能反映机体的状况。
Cl-:动脉血氯高于静脉血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得出线性回归公式动脉血Cl-= 1.031×静脉血Cl-- 1.449,该公式可作为临床参考。
P+:动静脉血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动脉血气分析磷离子与静脉血相似,检测结果可代替静脉血磷检测结果,可用于指导临床。
2、葡萄糖浓度动脉血与静脉血葡萄糖浓度差异具有临床意义。
一般在空腹8 h 以上时两者血糖值无大差异,但在进食后动脉血糖比静脉血糖高,曾报告可高 3.9 mmol/ L。
依据是进食后,肠道吸收的葡萄糖经腔静脉回心后再流到动脉,动脉血在外周经过毛细血管与组织代谢消耗了葡萄糖后再进入静脉,故动脉血糖值比静脉血糖值高。
动静脉血气分析的解读及差别

静脉血气与动脉血气的差别
静脉血气与动脉血气的差别
一般情况时 PH PaO2 PaCO2 HCO3动脉血 7.35~7.45 >48mmHg 35-45mmHg 22-27mmol/L 静脉血 较动脉血低0.03~0.05 各处不一,25~45mmHg 较动脉血高5~7mmHg 大致相等,高1~2mmol/L
病史2年
查血气及电解质
pH
7.19,PaCO2 15mmHg,PO2102mmHg,HCO3-
6mmol/L
血糖
22 mmol/L,Na+128 mmol/L, Cl-94 mmol/L
病例二
pH 7.00
估测[H+](mmol/L) 100
第一步:评估血气数值 的内在一致性
[H+]=24×(PaCO2)/[HCO3-]
原发代谢性酸中毒
pH 7.19,PaCO2 15mmHg,PO2 102mmHg,HCO3- 6 mmol/L,Na 128 mmol/L, Cl-94 mmol/L
病例二
第四步:判断原发异常是否产生适当的代偿
异 常 预期代偿反应
PaCO2=(1.5×[HCO3-])+8 [HCO3-]=24+(PaCO2-40)/10 [HCO3-]=24+3.5×[(PaCO2-40) /10]
第二步:PCO pH 32和 HCO ? 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第三步:PCO2降低20mmHg,pH值应升高2×0.08
进一步分析 (±0.02 )即为 7.56±0.02,但病人实际pH值
低于此值,说明可能存在代谢因素,而且代谢因
素使病人的pH值偏酸
血液检验时釆各部位的血有什么区别刘艳萍

血液检验时釆各部位的血有什么区别刘艳萍发布时间:2023-06-09T08:58:17.481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5期作者:刘艳萍[导读]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柳州 545006去医院看病检查或者做健康体检,都需要进行血液检验。
采血的部位不同,有的采指尖血,有的采手肘血,还有的采手腕血。
很多人不禁会产生疑惑,为什么采血不稳不同呢,这些抽血方式有哪些不同呢?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下血液检验时采各部位的血有什么区别?一、不同位置的采血1、手肘部位采血手肘采血是最常见的采血部位,在医院各种检查与体检时多会选择手肘正中部位静脉采血,原因如下:①几乎所有人肘正中静脉都是比较粗的,而且皮肤表浅,很容易找到血管,更容易穿刺;②肘窝部位皮肤敏感性要比其他部位较低,所以穿刺抽血时疼痛感较弱,减轻不适感;③肘正中静脉在手臂内侧,较为隐蔽,很少接触到外界物质,相对来讲更为干净安全,避免穿刺抽血后伤口受到污染。
由此可见,肘正中静脉采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点,因此抽取手臂静脉血时多会选择肘正中部位,但它也存在不足之处,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会存在个体差异,少数人肘正中静脉也是比较细的,而且位置特殊又比较深,也可能会发生穿刺抽血失败。
即使穿刺失败,大家也不要慌乱,积极配合采血人员,耐心稳定的寻找血管,也可换其他位置采血。
肘正中静脉采集的血液主要是进行最基础的血常规检查与鉴定血型,同时也可检查一些特殊项目,比如病毒抗原抗体检查、肝肾功能的检查、电解质检查、肿瘤指标检查以及激素水平检查等。
2、手指与耳垂采集末梢血时主要选择手指或耳垂部位。
末梢血是指,肢体末端循环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液。
与耳垂末梢血相比,手指末梢上毛细血管更为丰富,采血时更容易操作又方便,现在医院很少有采集耳垂末梢血。
对于新生儿来讲,耳垂与手指太过纤嫩,采取末梢血时都会选择足跟末梢血。
为什么手指采血多会选择左手无名指?这也是经过层层筛选找到的,很多采血的人都比较了解,抽取指尖血首选左手无名指指尖内侧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血与静脉血血气分析的差别
问题:
一天在一台胸科肺癌根治术的麻醉中,术中在做血气分析时跟某同事争论了一下,我认为要充分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用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比较好一些;我同事认为,其实静脉血足以能估测出病人的情况了,因为动脉血与静脉血的PH值,电解质,HCT及血红蛋白,-HCO3,BE等值与动脉血差别不大,况且静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可以根据其值估算出动脉血氧分压,所以没必要再穿动脉取动脉血(术中并没有行有创血压监测),只需从颈内静脉取血即可,北京阜外医院也常如此做(我同事曾在阜外医院进修)。
我也感觉某些方面有道理,但是我认为静脉血气分析仍然代替不了动脉血气分析,毕竟静脉血气可以知道有无二氧化碳蓄积,但是无法确定有无过度呼碱,所以我仍然认为还是要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在此,我想请教各位老师,到底静脉血气分析是否能代替动脉血气分析?术中是否没必要取动脉血?二者哪些方面的值一样,哪些方面的值不一样?
讨论:
血气分析原则上应采用动脉血,但在临床上常可遇到病人动脉穿刺困难,特别是婴幼儿,此时往往用静脉血取代动脉血测定。
一般情况时:
静脉血PO2各处不一(3.3~6.0kPa),心排血量正常时与各部位O2耗量有关;
静脉血pH较动脉血低0.03~0.05;ﻫPCO2静脉血较动脉血高5~7mmHg;ﻫ动、静脉血HCO3-大致相等,静脉血HCO3高1~2mmol/L。
当循环功能不好时,动脉和中心静脉之间的△PH、△PCO2、△HCO3-差值会增大,提示预后不好。
但必须牢记静脉血气分析只能用于判断酸碱失衡,不能用于判断呼吸功能。
最后说明一点:
评价血液酸碱平衡状态的指标较多,PCO2作为判定呼吸性酸碱失衡的指标,pH作为血液酸碱度的指标,看法是一致的,然而对于判定代谢性酸碱失衡的指标尚无一致意见——美国波
士顿的Schwartz派主张用HCO3-作为判断指标;丹麦哥本哈根的Astrup派主张用BE 作为判断标准。
但不管使用哪几项指标,其判断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单凭一张血气分析报告单作出的诊断,有时难免有错误的。
为使诊断符合病人的情况,必须结合临床、其它检查及多次动脉血气分析的动态观察。
结论:
看来单凭静脉血与动脉血并无一致的看法,还没能够分享更多的经验与看法,或许动脉血还是好一点,但必须牢记静脉血气分析只能用于判断酸碱失衡,不能用于判断呼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