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学好重要性文言文翻译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它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考验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学习文言文翻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主要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词汇、句式和翻译技巧。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翻译大量的文言文材料,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翻译方法。
学习注意事项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忽视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这是翻译的基础。
2.要多读多翻译,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3.要有耐心和毅力,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学习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1.分类记忆法:将文言文中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分类,分别记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2.对比学习法:将文言文和现代文进行对比,看看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特点。
3.翻译练习法:通过翻译练习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可以从简单的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渐掌握翻译的技巧。
中考备考技巧在备考中考时,学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模拟练习:多做模拟题,熟悉中考的题型和难度,这样可以更好地准备考试。
2.重点复习:重点复习自己的弱点,比如语法和词汇,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
3.合理安排时间:合理规划学习时间,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练习。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以下是一些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创造学习环境: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避免干扰和打扰。
2.多种学习方式:结合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自己的学习进度,看看自己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如果没有,要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plaintext第二篇范文:以具体例题为主题的教学方法应用以“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训练”为例,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
李密牛角挂书文言文翻译

李密牛角挂书文言文翻译1. 牛角挂书文言文注释你好:牛角挂书,出自《新唐书·李密传》,比喻读书勤奋。
一、原文:密以薄鞯1乘牛,挂《汉书》一帙2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3见于道,按辔4蹑5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6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7,非若等辈8。
”玄感遂倾心结9纳10。
大业119年,宣干在溧阳筹兵12人,派人入关迎秘。
二。
注意事项:1,舵:垫以衬托鞍座2,舵:书皮,参考书卷3,合体:正好,正好4,按:扶鞍5,匍匐:跟,跟6,因:则7,识:识风度8,不等于别人:不同。
若,你,你们 9,结:结交 10,纳:接纳 11,大业:隋炀帝年号 12,举:起,发 13,关:指函谷关三、译文: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
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
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
”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杨迪九年,宣干起兵于溧阳,遣人入函谷关迎击李密。
我希望我能帮助你,但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请不吝指正。
2. 牛角挂书文言文翻译词目牛角挂书发音niú jiǎo guà shū释义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密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
用法作定语;指勤奋读书。
翻译(李密)用蒲草作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

练习与提高建议
练习方法:多读多写培养语感
提高建议:掌握基本语法和词汇多做翻译练习
注意事项:注意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避免望文生义
实践应用:尝试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翻译中不断总结经验
总结与展望
章节副标题
06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简练、准确、易记
不足:缺乏语境、语义模糊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探索新的翻译方法满足不同需求
加强与其他翻译方法的比较研究取长补短
完善六字翻译法提高翻译准确度
推广六字翻译法扩大应用范围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删:删除原文中多余的、重复的、不必要的内容。
留:保留原文中的一些特殊词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
译:将原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
补:补充原文中省略的部分使句子完整。
选:选择恰当的词义使译文更加准确。
调:调整原文的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原文中省略的部分使句子完整。
留: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等不进行翻译。
留:保留原文中的一些词语如人名、地名、物名等。
补:补充原文中省略的部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删:删除些词语替换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词语。
缩:将原文中的一些句子缩短使其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选:选择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原文的意思确保译文准确无误。
选:选择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原文的意思确保译文准确无误。
04
举例说明
举出具体文言文句子解释如何使用六字翻译法进行翻译。
举出不同类型文言文句子展示六字翻译法的适用范围。
对比六字翻译法与其他翻译方法的优劣说明其优势所在。
结合具体实例详细说明六字翻译法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语文文言文翻译题常见注意事项例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常见注意事项例析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技巧,即“三标准”、“十六字方针”;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以“三标准”、“十六字方针”理解和运用为重点,通过较多的例子让学生掌握翻译的要领。
教学难点:结合语境理解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1)翻译三标准——“信、达、雅”1.信: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3.雅:要求译文遣词造句讲究文笔优美、生动形象乃至传神。
(2)翻译原则(十六字方针)-——“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词不离句,句不离段”1.直译:即“字字落实”,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能同原文保持一致。
2.意译:只求表述原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译出原文大意,并不拘泥于字字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意译”是一种辅助手段,只在难以直译或直译时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
我国分析语言的传统经验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我们要紧紧抓住语境规律,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敲判断、学会把单个的词语放在整个句子中来理解它的意义,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例一:判断译文正误,如有错请修改。
1.原文: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译文:沛公明天早上跟随一百多个骑兵前来拜见项王。
2.原文:且庸人尚羞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况且一般人尚且羞辱他。
3.原文: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国的军队在函陵。
4.原文:去今之墓而葬焉。
《五人墓碑记》译文:距离现在的坟墓(将他们)安葬在这里。
西陵峡文言文翻译

西陵峡文言文翻译西陵峡位于长江上游,是三峡中最长、最险的一段。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为之抒怀写意。
本文将通过对西陵峡的文言文翻译,探讨文言文中的地理景观描绘技巧,并分享翻译注意事项。
一、西陵峡简介西陵峡,位于长江上游,起自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止于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全长约200公里。
这里山势险峻,水流湍急,自古以来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
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长、最险的一段,景色壮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
二、西陵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创作了一首描绘西陵峡的诗篇,《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首诗以西陵峡为背景,描绘了长江秋天的壮美景色。
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峡谷中树叶飘落的场景,而“不尽长江滚滚来”则表现了江水奔腾不息的气势。
三、文言文中的地理景观描绘技巧1.运用生动的动词:在描绘地理景观时,使用生动的动词可以使得画面更具动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萧萧下”,生动地描绘了树叶飘落的情景。
2.善用形容词:恰当的形容词能够丰富景观的层次感,如杜甫诗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通过“悲秋”一词,表现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3.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时间的变化,展现地理景观的动态美。
如杜甫诗中的“百年多病独登台”,以百年时间为跨度,表现了诗人长年漂泊的艰辛。
4.融入个人情感:在描绘地理景观时,融入个人情感,使得诗文更具个性化和感染力。
如杜甫诗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了诗人对长江壮美景色的赞美之情。
四、文言文翻译的注意事项1.保持原诗的意境:在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诗的意境,使得译文能够传达原文的诗意。
2.注意诗句的韵律:在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韵律,使得译文具有诗歌的韵味。
3.词语的选取:在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使译文通顺流畅。
五、西陵峡文言文翻译实践以下是杜甫《登高》的译文:“无边的落叶在风中萧瑟飘下,滚滚长江永不停歇地向前。
文言文逐字翻译法

夫文言文者,古人之遗音也。
其辞奥深,其义微妙,非寻常之言语可比。
故欲通晓文言文,必先熟谙其字义,而后方能领会其意旨。
今试论逐字翻译之法,以供学者参考。
一、字义之辨文言文之字义,往往与今之字义有所不同。
故逐字翻译,首当其冲者,乃辨析字义也。
夫字义之辨,有四法:1. 音韵辨析:文言文之字,多借音以传义。
故辨析字义,当先审其音韵。
如“马”字,古音“母”,今音“马”,虽音近而义同。
2. 文字形义辨析:文言文之字,多形声结合。
故辨析字义,当观其字形,察其声旁。
如“草”字,从艹,早声,故知其义为草本植物。
3. 上下文辨析:文言文之字,往往依上下文而定义。
故辨析字义,当察其上下文,以求真义。
如“犬”字,在《诗经》中多指猎犬,而在《左传》中则泛指犬类。
4. 语义辨析:文言文之字,有时一字多义。
故辨析字义,当考其语义,以确定其确义。
如“行”字,有行走、行为、行状等义。
二、逐字翻译之法1. 直译法:直译者,直译字面意义也。
即按字面意义翻译,不增不减。
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直译为:“天地是万物所逆旅的地方。
”2. 意译法:意译者,意会其义而译之也。
即不拘泥于字面意义,而意会其深意。
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意译为:“君子之间的交往应该淡泊如水。
”3. 译注法:译注者,译其大意,注其典故也。
即先译其大意,再注解其典故。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注为:“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温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的典故)”4. 比喻法:比喻者,用今之事物比之古之事物也。
即用今之事物来比喻古之事物,使读者易于理解。
如:“日薄西山,乌鸦啼血。
”比喻为:“太阳快要落山了,乌鸦在叫着血。
”三、注意事项1. 不可拘泥字面:逐字翻译时,不可拘泥于字面意义,而应意会其深意。
2. 不可生搬硬套:翻译时,不可生搬硬套,而应结合上下文,灵活翻译。
3. 不可断章取义:翻译时,不可断章取义,而应整体把握,逐字逐句翻译。
文言文翻译布置作业

生徒诸君:吾等既已修习文言文,须知古文之美,亦需领会其意。
是以,今特布置一篇文言文翻译作业,以期诸君能深入浅出,领悟文言之精髓。
作业如下:一、作业内容《陈情表》节选(司马光《资治通鉴》)臣闻:天地有常,生而有死;日月有常,升而有没。
天地之常,不可变易;日月之常,不可阻挠。
人亦如此,生而有死,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此乃天地之常也。
昔者,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今臣以孤陋之才,奉职于朝,愿陛下赐臣以闲暇之资,使臣得尽忠言。
臣闻:人患不知己,不患不知人。
臣虽不才,愿竭忠尽智,以报陛下之恩。
二、作业要求1. 逐句翻译,要求准确、流畅。
2. 对文中的成语、典故进行解释。
3. 结合上下文,分析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4. 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言文翻译心得。
三、作业时间自即日起至本月十五日止,逾期不交者,将以作业不合格论处。
四、作业提交方式请将翻译文稿及心得体会以电子文档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
五、注意事项1. 作业需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2. 作业内容应清晰、整洁,字体工整。
3. 作业心得体会需结合自身实际,表达真情实感。
生徒诸君,文言文翻译作业虽难,但只要用心去领悟,必能收获颇丰。
愿诸君在此次作业中,不仅能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更能体会古人之智慧,增长见识。
特此通知。
教谕某年某月某日。
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

例1: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例2: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 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 人,无御之者。
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怪的蛇, 它的身体是黑色的底子,白色的 花纹;它接触到草木,草木全都 枯死;咬到人,没有能够抵抗得 住的。
文从句顺第三式: 古文中使用借喻、 借代、用典、互文等,翻译时要根 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指要 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乐乎?” 译成:孔子说:“学习后要复习, 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判断正误:
寻找人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 没有找到。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判断正误:
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 骨的强壮。
例1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
译文:甘宁字兴霸,是巴郡临江人。
例4 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 例5 吴下业业,若军果行,恐必致乱。 例6 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
①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②夫晋,何厌之有?
译:有什么满足的?
译:一把竹椅,用来坐;一张木榻用来睡觉
③“甚矣,汝之不惠!”
④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 ⑤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
7. 该增添的内容没有增添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访 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 见到他。
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成: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 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 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9.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一、 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yóu)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
这既能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能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这比以往的选择题型,难度加大了许多。
因此,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
(一)增。
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
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
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
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
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
就是扩展。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
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六)缩。
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
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
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
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八)意。
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
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
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
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
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
主要是避讳。
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九)替。
就是替换,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
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
例:“然则……”:换成“ 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根据什么……”。
(十)选。
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
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四、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一)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
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
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
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
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
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
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
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
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五、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1、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