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文言文翻译指导

合集下载

2014高考文言文翻译ppt

2014高考文言文翻译ppt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借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生动、优美、有文采。努力译出原文的风格。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第5页,共38页。
二、文言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
的种类
和意译两种。
直译: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
遗漏,也不能多余。
意译: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
• ⑵奚重而不更也
• ⑵为什么如此严重却不改变呢?
• 解析:(2)句考查关键词“奚”“重”“更”的翻 译。
第31页,共38页。
总结:文言文翻译技巧
抓关键词句,洞悉得分点
找出关键词语、特殊
句式,准确翻译
关键词句不落实,
就会徒劳无功
要有踩点得分 的意识,洞悉 命题者想考你
什么
第32页,共38页。
综合运用7种方法,翻译下面文段: ☆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 简言之,通读全句,标注要点;关注全文, 准确理解;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全 句,符合规范。
第8页,共38页。







第9页,共38页。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 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第10页,共38页。
翻译下列句子: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删去
33..盖盖忠忠臣臣执执义义,,无无有有二二心心。。 译: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
偏义复词,删去浅
4. 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石钟山记》) 译: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道它的

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注释答案详解译文

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注释答案详解译文

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注释答案详解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

筠幼警寤(机警,通晓事理。

寤:wù,古同“悟”,理解,明白),七岁能属文(写文章。

属:zhǔ,连缀,接连。

《后汉书·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

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

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cóng xiōng,同曾祖父但不同祖父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祖兄”;同祖父但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父兄”,即当今所说的堂兄。

二者统称从兄。

依此类推,另有从父、从叔、从弟、从侄等)泰齐名。

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zhòng yù,声誉崇高;崇高的声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

”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乳名,小名)也。

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中军(是一个古代的军事概念。

前军,为大部队探路;中军,就是主力大部队;后军,粮草等辎重,并为大部队提供后卫。

另外还有:左军和右军,保护大部队的两翼,并策应大部队的行动)临川王行参军(王府里的属官),迁太子舍人(古代官职名称。

秦汉到明代之间宫中都设有舍人,如秦汉置太子舍人,魏晋有中书舍人),除尚书殿中郎。

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皇帝的宿卫侍从官。

李密《陈情表》:“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者,或劝逡巡(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或退却,这里通俗地译为“推辞”。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不就(就职,就任),筠曰:“陆平原(即陆机。

孙吴灭亡后出仕西晋,曾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

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东南之秀,王文度(王坦之,字文度,太原晋阳人,东晋名臣,尚书令王述之子)独步江东,吾得比踪(亦作“比迹”。

齐步;并驾。

指彼此相当)昔人,何所多恨(遗憾)。

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文言文翻译)

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文言文翻译)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

○2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灾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

○3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____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1反映○2曼延○3总算B.○1反应○2蔓延○3总算C.○1反映○2蔓延○3终于D.○1反应○2曼延○3终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

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

这时候山东诸郡强盗草莽四起,赵立在暗中帮扶,一时威名流传。赵立后因功升 迁,官至右武大夫、忠州刺史。此时正值金军左将军昌围楚州,楚州告急。通守 贾敦诗欲以城降敌。宣抚使杜充命令赵立带领自己的兵马前往解围。赵立且战且 行,一连七战全胜,最后才到达了楚州,这时赵立的两个脸颊都被飞箭射中,不 能说话,所只能用手指挥,直到进入楚州城,安排将士休息后,才拔出箭簇。皇 帝降诏让赵立留守楚州。第二年正月。金军再次围攻楚州,赵立命令拆毁废弃的 房屋,在城下点燃形成火池。手下的士兵则持兵刃严阵以待。金军登城,则钩取 后投入火中。金军组织干死队通过突击登城,又被杀尽。禁军无奈撤军。五月, 兀术南征北回,筑起六座高台,想要借楚州运送辎重。赵立斩杀了兀术派遣的使 者,抢夺了辎重。兀术大怒,在楚州南北设立了两个屯兵之处,断绝楚州的后勤, 在承州、楚州之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个大湖。金军将部队散落其中,断绝两 地的联系。因此楚州的粮道被阻塞。刚开始被围困的时候,可以吃一些野草,水 草。后来就只能吃榆树皮。
•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 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 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 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 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 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 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 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 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那气势有如开了一条大道将要快马加鞭。 加固车子,喂肥骏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顺着脱离边邪, 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了这个哪里还要拜师呢?尽 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 了。希望你常来,我可以整天与你谈说,不敢疲倦,不敢吝啬,不 敢放肆。假如去除师生的名称,保全师生的实际,用有余的交换不 足的,也可以交换着做对方的老师了。这样的话,没有世俗的师生 之累又对自己有益处,从古到今没有喜好道理却回避这个的。柳宗 元回复。

2014年高考大纲卷文言文新唐书韦凑传注释答案详解译文

2014年高考大纲卷文言文新唐书韦凑传注释答案详解译文

2014年高考大纲卷文言文新唐书韦凑传注释答案详解译文(广西考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京兆府)万年(万年县)人。

永淳(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共计2年)初,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唐•陈子昂《麈尾赋》序:“甲申岁,天子在洛阳,余始解褐,守麟台正字。

”正字:北齐在秘书省始置,唐代沿称,其地位略次于校书郎,掌管校勘典籍之事)婺(wù)州参军事。

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chǎng)才(名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之,表(上表举荐)于朝,迁杨州法曹(古代司法官署,亦指掌司法的官吏。

曹: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

司马光《资治通鉴》:“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现在我鲁肃如果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一个低级的从事)。

州人孟神爽罢(被罢免)仁寿令,豪纵(蛮横放纵,骄横跋扈),数犯法,交通(结交;勾结。

属于古今异义)贵戚,吏莫敢绳(追究,制裁),凑按(审讯)治(治罪),杖杀之,远近称伏(通“服”。

佩服,信服。

《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慑伏。

”《三国演义》:“族弟刘璋,再拜致书于玄德宗兄将军麾下,久伏电天。

”肌栗:因恐惧或寒冷而肌肉战栗。

慑伏:因畏惧而屈服。

电天:古代对权位显赫者的敬称)。

入为相王(唐睿宗李旦的封号)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见识深远,文思周详),吾恨晚得之。

”’六迁司农少卿。

忤(违背,触犯)宗楚客(唐诗人,蒲州人,武则天的侄儿。

高宗时举进士,武后时累迁户部侍郎。

神功元年升任宰相),出(离开京城,到地方为官)为贝州刺史。

睿宗立,徙太府(官名,即太府少卿),兼通事舍人(官名。

始置于东晋,是中国及朝鲜古代官制。

通事最早是管理外交之事务,东晋时置通事舍人,用于传达皇帝旨意。

唐朝时,通事舍人隶属中书省)。

景云(唐睿宗李旦的年号,共计3年)初,作金仙(金仙即“金刚不坏之仙”,是道教神仙的称谓。

2014高考文言翻译

2014高考文言翻译

直译为主意译辅,信达为要雅不俗——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断句)考点一: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考点解读】从近几年来看,凡自主命题的省份几乎都以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来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预测2014年的题型及其分值变化不大。

各个省份文言翻译的评分标准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原则却是一致的:即句子大意+重点字词句,其中侧重考查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这些既是采分的重点,也是翻译的难点。

有些省份还专门用断句的题型来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

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要注意对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准确理解。

4.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

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去把握文句意思。

5.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技法指津】解答翻译的技巧方法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考查方法之一,它把语言表达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综合考查的有效手段。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

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

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201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吉林卷)

201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吉林卷)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吉林卷)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

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

岁侵,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

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

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

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

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且尽罢诸不急费。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

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

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

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

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

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

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

瑾诛,复官,致仕。

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B.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

C.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D. 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

答案:D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答案:C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地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2014高考语文前一天指导:文言文阅读

2014高考语文前一天指导:文言文阅读

2014高考语文前一天指导: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考试说明》中关于古代诗文的内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所以,我们只需平常心对待。 答题时注重整体阅读,标示文章中重要信息。要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解读。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可以借助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如有难点一时难以解决的,可以跳过,继续阅读。 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联系学过的课内知识,揣摩分析;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分析字形,辨明字义;结合语法,理解分析。 实词推断方法 ①字形推断法 ②通假推断法 ③句式推断法 ④ 语法推断法 ⑤课内迁移法 ⑥成语对应法 ⑦邻字帮助法 ⑧语境推断法 注意:结合语境,将给出的词义代入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 2、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句子,比较、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3、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 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特别注意“直接”“全都”等字眼。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 。 4、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然后一一进行文题对应。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可以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即使遇到阅读难度大的文章,也要调动积累,沉着应对,不必庸人自扰,所谓“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5、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原文字字落实,译文字字有据。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留、换)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补)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目录
试题译句 你 晨造,三军入乃食。(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在这句话中“六月庚子”“循”“南津” 是时间、人名、地名,在翻译时保持不变,人名省略姓时 ,应该用全称。 参考译文 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进城 中才吃饭。
参考译文 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 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返回目录
8.合并。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对称结构、互文手 法,可以用合并的方法加以处理。不仅使译文贯通晓畅, 而且简约明了。
答 题 指 津
例 [原文片段] 2013· 四川卷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 祥屏居金华山中。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 然和怿。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义。 试题译句 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4分)
返回目录答 题 指 津例 [原文片段] 2013· 四川卷 履祥……乃以《尚书》为 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 事,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名曰 《通鉴前编》。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 答 题 先所未发。
指 津
[试题译句]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 先所未发。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例 [原文片段] 2013· 浙江卷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 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 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答 题 指 津
试题译句 其岂有而不得人,而,若今之患哉?(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上面这个需要翻译的句子中“劳于求”“ 密于法”“不胜其弊”,如果按直译的方法,都很难讲得 通,所以必须借助意译来加以变通。“劳于求”翻译为“ 苦苦搜求”或“在搜求上劳神费心”;“密于法”翻译为 “(有)严密的法令制度”或“制度法令上严密”;“不胜 其弊”翻译为“弊端无穷” 返回目录
这些都是用意译的方法加以变通处理的。
3.保留。
答 题 指 津
①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 名、时间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国号、庙号、 谥号、书号、物名、政区名、典章制度、度量衡名 称、器 具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②保留古义与今义通用的字 或词。
例 [原文片段] 2013· 大纲全国卷 诏书未至,其年春,卢 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 史孙建之。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 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 充劝赏。
答 题 指 津
返回目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在上面的这个句子中,“平居独处”是一个 对称结构,但“居”和“处”却是同一个意思,翻译时可 以合并.这样处理之后,“平居独处”就可以翻译为“平时单 独居处”
返回目录
参考译文 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 悦。
答 题 指 津
返回目录
试题译句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 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分号前面的两个短句“吾不起中国,故王此” 答 题 如果按正常的语序,译为“”,这样表达就不通顺了。其实 指 津 这两个句子都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把状语提前,译为“”, 这样调整语序后,翻译就通顺了。
返回目录
试题译句 在中最为,帝亦任之,诸大臣莫敢也。(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要求翻译的句子中,“班列”“耆硕”在文 言文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推心”是“诚心 诚意”的形象说法,“望”是“望其项背”的缩减,这些 都应替换成现代汉语的说法。有的句子用了借喻或借代, 翻译时要换成本体或借代所代指的人、物。如“臣以为布 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这里的“布衣”运用了借 代的手法,就要翻译为“老百姓”。
返回目录
参考译文 听到的人替报告了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答 题 指 津
6.替换。有些词在文言文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 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 样,这就需要我们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例 [原文片段] 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Ⅰ 山东久旱,浙江及 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 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 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试题译句 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在这句话中“为白县吏”中的“为”是替 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宾语“他”,“为白县吏”即“ 为(之)白县吏”,补充介词宾语,该句译为“听到的人替他 报告县吏”。“遂遣人下之”省略了主语“县吏”,且与 上一句的主语“闻者”不同,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充出来。
返回目录
答 题 指 津
参考译文
在中最是,皇上也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
7.调位。把古汉语中的变式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 述规范的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 的表达习惯。 例 [原文片段] 2013· 安徽卷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 夷,踦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 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答 题 指 津
返回目录
4.删除。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 词,如发语词、结构助词等。 例 [原文片段] 2013· 山东卷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 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 答 题 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指 津
试题译句 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 戈矛,帅众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5分)
答 题 指 津
文言文翻译
返回目录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有两个原则,一是“字字落实,一一对应 ”,这是基本原则;二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这是 变通原则。除此之外,还有“留、删、补、换、调、并” 等方法。把这些原则和方法融合起来,灵活运用,就可以 “以不变,应万变”。 1.字字落实,一一对应。所谓“字字落实”,就是 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的 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而加以保 留的。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答 题 指 津
技法演示 在这个要求翻译的句子中,“而”是一个承接 连词,无法译出;句末的“者”是一个语气助词,与前面的 “盖”结合,表达推测的语气,也无法译出。这两个虚词在 翻译时就需要删掉。
参考译文
章三益具有济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 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 功业来显露自己。 5.补充。这是针对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和词类活用而 言的,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和词类活用所 缺的字词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
返回目录
答 题 指 津
例[原文片段] 2013· 福建卷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 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 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 非妄矣。
返回目录
[技法演示]
答 题 指 津
参考译文 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裁断订正它们 的意义,很多是先儒所没有阐发过的(内容)。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先对每一句中每一个字(词) 进行拆分并逐一理解,再把它们的意思连缀起来,适当疏 理通顺,这叫直译。但有时直译行不通,必须加以变通, 换成另一种说法来翻译,这种译法叫意译,即根据意思来 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