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2014高考文言翻译

2014高考文言翻译

直译为主意译辅,信达为要雅不俗——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包括断句)考点一: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考点解读】从近几年来看,凡自主命题的省份几乎都以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句来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预测2014年的题型及其分值变化不大。

各个省份文言翻译的评分标准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原则却是一致的:即句子大意+重点字词句,其中侧重考查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这些既是采分的重点,也是翻译的难点。

有些省份还专门用断句的题型来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

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要注意对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准确理解。

4.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把握句意。

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去把握文句意思。

5.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6.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技法指津】解答翻译的技巧方法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考查方法之一,它把语言表达形式的考查与文意内容的考查两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综合考查的有效手段。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三条标准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通常讲究信、达、雅。

所谓信,指的是忠实于原文。

原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译成现代汉语后应能如实传达原文的意思,不能随意增减文意,更不能曲解。

高考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

高考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

高考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4、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8、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

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10、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11、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12、且尔言过矣。

1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4、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1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1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1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9、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晏子治东阿》3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3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3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3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35、若属皆且为所虏。

3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8、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陈情表》40、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4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段太尉逸事状》42、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43、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

44、段公,仁信大人也。

45、敢以状私于执事。

46、《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

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导语:高考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把握规律,成功将水到渠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必背文言文加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中学生必背文言文(80篇之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2、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004-2015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

2004-2015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

【文言文翻译】2004-2015江苏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一、(2015年江苏卷)(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答案】⑴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答案】⑵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解析】第⑴句注意关键点“检束”、“徒”的翻译即可;第⑵句注意关键点“治官”、“无”、“苟简”、“更”的解释和“所创立”句子翻译即可。

今年赋分可能每小句1分,计8分。

二、(2014年江苏卷)(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答案】(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答案】(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解析】第⑴句中的“若乃名者”是难点,从文中反复出现的“名”与“实”及相对关系可推断出“名”意为“名称”,所以此句不可理解为“你是个名士”而应理解为“至于老师的名称”,另外,此句中的“为薄世笑骂”为被动句式,翻译时也要注意到;第⑵句能理解“知道”是个古今异义词和“诸”是个兼词,和语句通顺即可。

三、(2013年江苏卷)1、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译文:当初,魏明帝做太子时,李丰在文学中。

等到魏明帝即位后,抓获一位东吴投降的人,魏明帝问他:“你在江东听说中原地带的名士是谁?”那位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李安国的人。

”这时李丰为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

魏明帝说:“李丰的名气竟然遍及吴趆一带了?”后来转任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务。

2、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高考历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008-2020年)

高考历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008-2020年)

高考历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008-2020年)2020一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时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敖,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

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的文章很惊喜,参加殿试考中了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韩文传)

2014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韩文传)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中了进士,授予工科给事中,出京担任湖广右参议。

中官监管太和山,侵吞公家费用。

韩文竭尽全力阻止他,用剩下费用换得万石粮食,以备振济百姓。

九溪土族首领与邻帮为争夺土地互相攻打,韩文奉诏书前往安抚,那里的人都服从了。

弘治十六年官拜南京兵部尚书。

年成不好,米价上涨。

韩文请求预发三个月的军饷,户部感到为难。

韩文曰:“救荒如救火,皇上降罪,我自己一人担当。

”于是吏部发官仓粮食十六万石,米价才平定下来。

第二年皇帝下诏书授予他户部尚书一职。

韩文稳重敦厚和蔼纯朴,平时忧郁。

遇到大事时,则刚强果断无所畏惧。

武宗即位,赏赐以及安葬先皇、大婚各项费,需银子一百八十万多万两,国库的钱财不够供给。

韩文请求先从承运库中取钱,皇上下诏书不允许。

韩文言:“国库空虚,自京边军士之外的赏赐,请分别给予银钞,渐渐增加以内库和内府的钱,并且暂时向有功勋的皇亲国戚赐借庄田税,并且下命令让承运库的内官核查屯积的金银,登记上册。

并且全部停止各项不紧急的费用。

”过去的制度,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渐添加,有时一个仓十多人,韩文极力请求裁减淘汰。

淳安公主蒙受赏赐田地三百顷,又打算夺任丘百姓的产业,韩文极力阻止才停止。

韩文主持国家大事二年,极力遏制有权势而得到帝王宠爱的人,权贵宠臣十分怨恨他。

而这时太子身边昔日的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每天劝导皇帝纵情狗马、鹰兔、歌舞、角抵等活动,不亲自处理政务,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属下谈及这种情况时就流泪。

郎中李梦阳进谏曰:“公如果在这时率领大臣坚持争辩,除去‘八虎’极其容易罢了。

”韩文捋着胡须昂起双肩,毅然动容曰:“好。

纵使事情不能成功,我的岁数足可以死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

”就和诸位大臣跪在大殿上呈上奏折,奏折呈上后,皇帝震惊哭泣不吃东西。

刘瑾等十分害怕。

刘瑾十分怨恨韩文,每天派人查找韩文的过错。

过了一个月,有个人把伪银送内库,于是用这件事定韩文的罪。

下诏书官降一级,辞官回乡,刘瑾恨怨未消,用丢失部籍的罪名,逮捕韩文,下诏书使韩文入狱。

2014年高考各省市卷文言文参考译文汇编

2014年高考各省市卷文言文参考译文汇编

01.【2014四川卷参考译文】梁书·王筠列传王筠字元礼,又字德柔,山东琅玡临沂人。

王筠小时候就机警敏悟,七岁就能写文章了。

十六岁时,创作了《芍药赋》,十分优美。

等长大了,喜欢清静热爱学习,与堂兄王泰齐名。

当时陈郡有个谢览,谢览有个弟弟叫谢举,也都有很好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给他们编赞语(或童谣)说:“谢有览、举,王有养、炬。

”“炬”是王泰,“养”是王筠,都是他们的小名。

(王筠)起初任职是中军临川王行的参谋,后调任太子舍人,又升任尚书殿中郎。

琅玡王氏渡过长江(指东晋建国)以来,就没有在郎署任职的人,有人劝(王筠)先观望不要出任,王筠说:“陆机(曾历任平原内史)可以说是东南俊秀,王坦之(字文度,东晋名臣)更是独步江东,我得以与这些前辈并驾齐驱,哪里会有遗憾。

”于是兴高采烈地去上任。

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

王筠作文章(当时主要指赋)能押险韵(生僻少用的韵),每次官宴上一起作赋,(王筠的作品)文辞必定最具鲜妍美妙。

沈约常常很平静地启奏高祖(梁高祖武帝萧衍)说:“近年来晚辈中的名家,只见王筠独步文坛了。

”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昭明文选》)喜爱文人雅士,常常与王筠、刘孝绰、陆倕(chuí)、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建康宫中名园,时作讲经之所)吃喝游乐,太子独独牵着王筠的手抚揽着刘孝绰的肩膀跟他们说:“这正所谓左手拉着浮丘的袖子,右手拍着洪崖(与浮丘、安期生并举为仙人的代称)的肩膀啊”。

他被(太子)看重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普通元年(梁武帝萧衍年号,值520年),(王筠)因为母亲去世要守丧而离职。

王筠很有孝顺的天性,为守丧自我毁伤超过了礼制规定的程度,服丧期满后,还因为就此患上的疾病在家休养了很久。

中大通二年(梁武帝年号,值530年),调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皇帝命令(王筠)写一篇哀策文(祭文),(这篇文章)又再次令(皇帝或大家)叹服点赞欣赏。

2024中职高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2024中职高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劝学》(荀子)1、原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2、原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原文: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译文:我曾经踮起脚尖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4、原文: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文: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听的人会听的清楚。

5、原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远。

6、原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7、原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8、原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9、原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距离,就无法到达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河流,就无法汇成江河大海。

10、原文:锲而舍之,朽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雕刻几下就放弃,连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一直坚持雕刻下去,连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11、原文: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大钳子,除了蛇和鳝的洞穴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原文: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

译文:只不过没有一百步罢了,也是逃跑啊。

2、原文: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文:(跑了五十步的人)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3、原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译文: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4、原文: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时候山东诸郡强盗草莽四起,赵立在暗中帮扶,一时威名流传。赵立后因功升 迁,官至右武大夫、忠州刺史。此时正值金军左将军昌围楚州,楚州告急。通守 贾敦诗欲以城降敌。宣抚使杜充命令赵立带领自己的兵马前往解围。赵立且战且 行,一连七战全胜,最后才到达了楚州,这时赵立的两个脸颊都被飞箭射中,不 能说话,所只能用手指挥,直到进入楚州城,安排将士休息后,才拔出箭簇。皇 帝降诏让赵立留守楚州。第二年正月。金军再次围攻楚州,赵立命令拆毁废弃的 房屋,在城下点燃形成火池。手下的士兵则持兵刃严阵以待。金军登城,则钩取 后投入火中。金军组织干死队通过突击登城,又被杀尽。禁军无奈撤军。五月, 兀术南征北回,筑起六座高台,想要借楚州运送辎重。赵立斩杀了兀术派遣的使 者,抢夺了辎重。兀术大怒,在楚州南北设立了两个屯兵之处,断绝楚州的后勤, 在承州、楚州之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个大湖。金军将部队散落其中,断绝两 地的联系。因此楚州的粮道被阻塞。刚开始被围困的时候,可以吃一些野草,水 草。后来就只能吃榆树皮。
•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 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 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 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 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 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 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 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 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那气势有如开了一条大道将要快马加鞭。 加固车子,喂肥骏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顺着脱离边邪, 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了这个哪里还要拜师呢?尽 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 了。希望你常来,我可以整天与你谈说,不敢疲倦,不敢吝啬,不 敢放肆。假如去除师生的名称,保全师生的实际,用有余的交换不 足的,也可以交换着做对方的老师了。这样的话,没有世俗的师生 之累又对自己有益处,从古到今没有喜好道理却回避这个的。柳宗 元回复。
当时,原来的承相常衮 来做福建的观察使,他有文章闻名远近,又生性喜欢提拔 后生,在出生寒门的年轻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一有宴请,一定会叫上他。 欧阳君谦虚,行动不逾越礼节,常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欧阳君的名声在江淮 间越来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 他。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相贽考取 贡举,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人才的风气前所未有,所以欧阳君也名列其中。 跟欧阳君经常在一起的,有韩愈, 李观等。等到欧阳君和数百杰出人物死后,人 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君的文章清新自然,没有套用现成的,才华不曾困泛。 他精通理,所以说话详细严谨;抒情 真切,叙述详备:应该是当代文章的典范。 他死之后,没有人能继承。
你所说的仲尼的说法,难道容易吗?仲尼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着做的。为学到 了极高的境界,这就是又一个仲尼;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仲尼那样去为师, 就如同宋襄公酷爱称霸因而使得国家败亡,最终中箭死去。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 做的呢?马融、郑玄,这两个人仅仅是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老师。 当今世间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就高 兴地寄希望于你了。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来做老师的话, 本来就是我们所做的。我的才能与胆量比不上韩退之,所以不愿意为人师。人的 认识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韩愈要求我。如果说我拒绝了千百个人,实际 上又不是这样的。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师生的礼仪。如果 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有人来请教我的,我难道曾经怒目闭口过 吗?
•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 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 虽古名将无以逾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金知 外救绝,围益急。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 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言讫而绝,年三 十有七。众巷哭。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越旬余,城始陷。
• 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 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 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 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 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 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 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 欧:通“瓯”。
• 2016届高三文言文复习——201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 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 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 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 为汨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 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 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 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 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 乡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经常 独自行动。10来岁时,对村里没什么喜好;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 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 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等到天清月明,有时很 晚了还留在那里,不能放下,不知道自己到了那里,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欢赞美美 好的事物吧。还没认识几个 字,跟着别人词句,假如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整 天高兴,一直边走边吟诵,不知道会走到那里。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志向。常对人 说,这孩子不懂事,将来恐怕要 沦落为饿肚子的。不知道到底是吉还是凶?村里 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这是你家的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 从此之后,每天只是读书,叹服圣人 的教诲,仰慕孝悌感化,追求礼节和忠孝, 只怕自己比不上。提笔写文章,语言秀丽,思维活跃,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认 为为君之道很简单,从此在乡间闻名。建中、贞元期间,人的文章很出名,整个 福建没有人能超越他。
2016届高三文言文复习——2014年辽宁卷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以敢勇隶兵籍。靖康初,金人大入, 盗贼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侯。建炎三年,金人攻 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城始破,立巷 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 阴结乡民为收复计。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 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要拜我为师,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 《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 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称,担忧 的是老师的内在,老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我聊且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 循自己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 为师的资质。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 不足以承担了。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 地逼迫我为师,我对你怎么办呢?说内在的重要性,我的两篇文章中都是,希望 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
•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 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 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 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 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 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 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 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
•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 出天性。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每战 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而斩之。仇视金人,言之 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 金人不敢斥其名。讣闻,辍朝,谥忠烈。
赵立家人之前在徐州被诛杀,这次进入楚州只有赵立自己。赵立为 人刚烈秉直,没有读过书,但是天性忠义。善于骑射,不喜欢声色 财利,所得物品都当作俸禄发放给与士兵。战斗必定身先士卒,如 果发现有逃遁的人,就会大声怒喝,提着他的头发,怒斩其首。赵 立仇视金人,每次谈到金人都会咬牙切齿,所抓到的俘虏也都会枭 首示众。金人都不敢说出他的名字。 死讯传来,皇帝停止朝会,赐给他忠烈的谥号。
•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 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悉师欤?亟待谋于知道 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 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 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 宗元白。
• 2016届高三文言文复习——2014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 •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 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 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 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 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 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因为勇武被招募成为士兵。靖康初年,金人大举入侵, 盗匪群起,赵立因屡立战功,被任为武卫都虞候。建炎三年,金兵攻打徐州,王 复据险坚守,命令赵立督战,赵立被六支飞箭射中,却越战越勇。王复因为他 的英勇,含着眼泪为酌酒慰劳他。后来城池陷落,王复和王复的家人全部被杀, 只有他的独生子王佾因先离去而没有被害。徐州教授郑褒也因为辱骂敌人而被 处死。徐州刚刚破城时,赵立和金兵巷战,抢夺城门想要逃出,结果被金兵击 晕过去。后夜时下了小雨,赵立这时候苏醒。杀了掉了金军守卫,在城中找到 王复的尸体,痛哭着用手将王复掩埋。赵立暗中联系乡民想要从新收复徐州。 得知金国的军队向北归还,赵立立刻率领残兵在后面追杀,切断金兵的退路, 夺得舟船锦帛博数以千计,军队的士气得以振奋。趁机招募乡民,重新夺回了 徐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