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指导1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指导(五)句子翻译1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指导(五)句子翻译一、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直译:以字词为单位,按照具体方法依次翻译,组合成句。
2.意译:对不能紧扣原文逐字逐词翻译的内容,把大意翻译出来。
二、具体方法(1)留:国号、年号、书名、人名、官职等保留,直接使用。
(2)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3)换: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文言单音节词。
(加字法、换词法)(4)补:补充省略部分(主语、宾语、介词)(5)调:按照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调整词序。
(倒装句)(6)变:将文言句式变为现代汉语句式(判断句、固定结构)三、练习自测:阅读短文并翻译全文(分节完成)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
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①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纵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向楚国求援。
(平原君)找到了十九个人,没有办法凑满二十人。
门下有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向平原君自我介绍说:“我听说您要到楚国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去,(人员)不到外面寻找。
现在少一个人,希望您就拿我充个数一起去吧。
”平原君问道:“先生寄附在我的门下到现在有几年啦?”毛遂回答道:“到现在整整三年了。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
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②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生活在世上,就如同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梢立即就会显露出来。
如今先生寄附在我的门下到现在已三年了,左右的人们从没有称赞过你,我也没听说过你,这是先生没有什么才能啊。
先生不能(去),先生留下来。
”毛遂说:“我就算是今天请求放在口袋里吧。
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一)

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一)文言文翻译的6个基本方法文言文翻译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翻译形式,需要资深的创作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
以下介绍了6个基本方法供参考:1. 逐字翻译逐字翻译是最基础的文言文翻译方法,一般用于词语和词组的翻译。
通过对原文的逐字逐句理解,将每个字都找到对应的现代汉语表达。
逐字翻译可能会使得翻译结果的语序不够通顺,但有助于保留原文的古典韵味。
2. 词语置换翻译词语置换翻译方法是指将原文中的部分词语或短语用其在现代汉语中对应的形式进行替换。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明确对应关系的词语,可以使翻译结果更易于理解,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文言文特色。
3. 句式倒换翻译句式倒换翻译方法是指将原文中的句子结构调整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结构。
倒换句式有助于减少表达上的歧义,提高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要注意保留文言文的特点,不过度进行结构转换。
4. 补充解释翻译文言文中常含有一些现代汉语中不常见或不具备明确含义的词语和短语。
在翻译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解释性的补充,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
这可以通过添加括号注释、脚注等方式实现。
5. 上下联结翻译上下联结翻译是指通过掌握原文的上下文语境,在翻译中注意衔接前后句子和段落的关系。
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还原原文的逻辑思路,提高整体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6. 诗意再现翻译文言文中常有富有诗意和修辞效果的表达方式,用现代汉语进行直译可能会失去原文的韵味。
在翻译时,可以尝试利用现代汉语的修辞手法,重新表达出原文中的诗意或情感。
以上6个基本方法不是孤立的,实际的翻译工作中经常会综合运用其中的多种方法。
创作者在选择翻译方法时,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目标读者的需求进行灵活的处理,在保留原文风格的同时,使译文更易理解和接受。
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指津1

(13南京淮安二模)及奏事上前,群臣异同, 公徐一言以定。 (13苏锡常镇二调)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 辈出降。
题例 探究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相如归《廉颇蔺相如列传》 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客从外来,邹忌与之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结:
补
“补”即增补词语。文言文 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常省略主语、 宾语、谓语等句子成分。为使 译文通顺,应将省略的句子成 分适当补上。
真题体验
(06江苏卷)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 还。 (13苏锡常镇一调)固当饰以荣号,章示后来。
题例 探究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
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题例 探究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小结:
删
“删”即删略词语。凡是无实在意义, 只是表示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 语气的虚词,都可以省略不译。如文言 助词“之” 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或作 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标志的时候,无实 义,可删略。如句首发语词。如 “夫”“盖”等。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 如“倾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精题专练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 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 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 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 大也。(全国卷 )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
高中重点文言文及翻译实用1份

高中重点文言文及翻译实用1份高中重点文言文及翻译 11、兰亭集序/ 兰亭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
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文言文翻译指导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强硬 的筋骨。
调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急徐,唯舟师之 是听。
楚国有个学划船的人,刚开始,掉头、转弯、 快划、慢划,(一切)都听船师的。
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自知己面之 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 看世间赞许的美人,很少有合自己意的,却 不知道自己脸上的黑点,安然自得地认为没 有谁比自己漂亮。
“换”时需注意:
固定格式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通假
如何做到 “达”
文从句顺调、补、贯
1、调整法。(调)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词语排列 顺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如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在翻译时 要调整译文的语序。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注意选择
原文如果含有一词多义词,翻译时应当注 意从其众多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 行翻译。 例如: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 盍已乎?”(2004年福建卷) 译文: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场婚事呢? 句中的“已”是多义词,共有五个义项: (1)取消,停止;(2)已经;(3)太, 过分;(4)语气词,同“矣”;(5)通 “以”。在上述项中选择义项(1)最恰当。
雏:本指小鸡,现指幼小的动物以及未定 型前的最初状态。如雏鸟、雏形。 皮:本指兽皮,现在扩大到树皮,封皮等。 甘:味美,现在指甜、心甘情愿,心里乐 意。 江河、好、中国、山东等。
古今异义的几种情况
(2)词义的缩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臭
古义:气味(好闻的与不好闻的) 今义:不好闻的气味
古今异义的几种情况 (5)名称说法的改变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古义:古代指大腿 愿为市鞍马 古义:指买 今义:指城镇、集市 今义:指臀部、屁股
文言文重点翻译(1)

文言文重点翻译必修二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那游山的乐趣。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由此感叹古代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又没有人能说清其真相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要谨慎采取的缘故。
5.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
6.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
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7.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
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灵验如神。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没有过这样的仪器。
8.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文言文翻译指导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 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能够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虚词和句式。
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二、学习内容(一)文言文翻译原则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 忠于原文,力求准确。
3. 简洁明了,不增不减。
(二)文言文翻译技巧1. 实词翻译:a. 直译:直接翻译词语的表面意义。
b. 意译:根据上下文,翻译词语的深层含义。
c. 换算:将古代度量衡、货币等换算成现代数值。
2. 虚词翻译:a. 根据词性、句式和上下文,确定虚词的意义。
b. 保留虚词的原有用法,如:连词、介词、助词等。
3. 句式翻译:a. 谓语前置:将谓语放在主语之前,如:“吾友来矣。
”b. 定语后置: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我马良。
”c. 省略:根据上下文,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
(三)文言文翻译步骤1. 理解句意:通读全文,理解句子的整体意义。
2. 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3. 翻译实词:根据上下文,确定实词的意义。
4. 翻译虚词:根据词性、句式和上下文,确定虚词的意义。
5. 翻译句子: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力求准确、通顺。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常见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翻译。
(二)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2. 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
四、学习方法1. 多阅读文言文,积累词汇和句式。
2. 练习翻译,提高翻译能力。
3. 分析文言文中的难点,寻求解答。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言文,进行翻译练习。
2.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总结规律。
3. 收集常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制作笔记。
六、学习评价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正确回答问题。
2. 作业完成情况:按时完成作业,翻译准确、通顺。
3. 考试成绩:文言文翻译成绩良好。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奠定基础。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第一节:引言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语文学习中。
作为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教授学生文言文翻译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些有效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翻译水平。
第二节: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写形式,使用了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因此,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对于翻译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常用的句式结构。
例如,“曰”可以理解为“说”,“人”可以理解为“人们”,等等。
了解这些常用词汇和句式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其次,文言文注重表达的简洁和准确。
与现代汉语不同,文言文通常使用较短的句子和简洁的修辞方式。
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该尽可能保持原文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第三节:文言文翻译技巧指导1. 理解上下文文言文翻译的第一步是理解上下文。
通过阅读整篇文言文文章,我们可以把握整体语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在翻译时,我们应该注意词语之间的关联性和上下文的呼应。
2. 使用现代汉语词汇解释文言文中的一些古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或者已有不同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我们可以使用现代汉语词汇来解释这些古词汇。
当然,在使用现代汉语词汇解释时,我们要保证词义的准确性,避免歪曲原文的含义。
3. 保持句子的简洁性和流畅性文言文注重简洁和流畅,因此,在翻译时我们应尽量保持句子的简洁和流畅。
避免使用过多的修饰词和繁琐的句子结构,保持句子的简洁性和流畅性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第四节:通过实践提高文言文翻译技巧除了理论知识,实践也是提高文言文翻译技巧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实践建议:1. 阅读文言文原著通过阅读文言文原著,我们可以熟悉文言文的词汇、句子结构和修辞方式。
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著作,如《论语》、《史记》等,进行阅读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指导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步骤和方法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步骤和方法难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部分正确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要求:信、达、雅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加意思。
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雅:就是要求译文的用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原则: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方法:一、对译对应翻译:把古代汉语的单音词译为一个包含此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通假字要解释为对应的通假本字的意义。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方法。
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2、因击沛公于坐。
趁机在座位上击杀沛公。
二、替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古今异义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方法。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你爹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
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拜访他。
3、徐公来,孰视之。
徐公来了后,(邹忌)仔细地看他。
三、删减删除省略:删去同义的一个词;删去文言虚词:句首的发语词、感叹词、表顺接、修饰等的连词、起补足音节、停顿或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删去偏义复词中做陪衬的词素。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方法。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每次向藏书的人家借书。
2、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就是勇气。
3、昼夜勤作息白天黑夜都勤于劳作。
四、保留原词保留:古汉语中基本词汇、专有名词译时均可保留原词,不必翻译。
如人名、地名、国名、官名、物名、朝代名、度量衡单位等词语。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方法。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五、增补成分补充:补全省略的某一词语(“于”“之”)、量词、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等)对文意跳跃的增加恰当词语。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方法。
1、渑池会既罢,赵王等归国,以相如功大,赵王拜蔺相如为上卿。
渑池会结束后,赵王等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蔺相如做上卿。
2、审视之,短小,黑褐色,顿非前物。
(成)审视之,(虫)短小,黑褐色,(成)(觉得)(虫)顿非前物。
六、调整调整语序:翻译时调整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方法。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硬的筋骨。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4、甚矣,汝之不惠!你的不聪明太厉害了!小结:1、对译法对2、替换法换3、删减法删4、保留法留5、增补法补6、调整法调①或遗之书,安不发,悉壁藏之。
有人送给杜安书信,他(也)不打开,(而是)把这些书信全部藏在墙里。
②竟不离(通“罹”)其患,时人贵之。
终于没有遭到那个灾难,(受到)当时的人的推崇。
第二课时第二部分常见修辞的翻译一、比喻的翻译1、明喻仍译为明喻。
古文中的明喻一般与现代汉语的使用习惯相同,所以直译就行了。
例:(1)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
(《冯婉真》)(《赤壁之战》)用了比喻词的,仍译为暗喻不用比喻词的,译为明喻。
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古来万事东流水。
(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3、借喻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例:(1)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过秦论》(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归园田居》二、借代的翻译古今汉语在借代的使用上差别很大,如果把借代直译过来,会让人感到不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物。
三、夸张的翻译1、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仍译为夸张,前面加上“像要”或“快要”。
例:(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廉颇蔺相如列传》2、数量方面的夸张,可把数量词换成表示“多”“高”“大”等副词、形容词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四、互文的翻译互文又叫“互文见义”,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例:(1)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2)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3)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
(《促织》)五、合叙的翻译合叙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在一起说,翻译时为了不发生误解,应把他们分开叙述。
例:兵革非不坚利也。
(《孟子》)六、委婉的翻译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
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例: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论语》)七、用典的翻译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灵活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遍意义。
例: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乐羊子妻》)总结古文翻译步骤: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通读全文,找准译句的关键词(得分点)。
②将要求翻译的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
(“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要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翻译的步骤:1、通读全文,领会大意;2、斟酌字义,揣摩语气;3、字词句篇,连成一气;4、补略通变,合情合理;5、如无标点,审慎断句;6、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备考文言文翻译,我们应该做到——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
准确把握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常用的26个文言虚词,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
宏观上: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翻译时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基础练习:<一>翻译下列句子:1.秦,虎狼之国。
《屈原列传》译文:2.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译文: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译文: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二>小结:得分点设置①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②古今异义③一词多义:实词、虚词④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使>动、动词使动、形意动、名意动、名作状)⑤语气揣摩:(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复句关系)⑥固定结构:附例表询问:如……何奈……何若……何谁……者表反问、商榷、猜度:得无……乎不亦……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何……之有表比较、选择:……孰与…………孰若……与其……孰若(岂若)“所”字结构:有所(以)无所(以)何所所以“者”字结构:形容词+者动词+者动宾词组+者数词+者课堂练习:(一)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时大雪,积地丈余。
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
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②一一《后汉书·袁安传》译文①译文②(二)读下面的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即书投囊中。
末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
①及暮归,足成之。
……母使婢探蘘中,见所书多,即怒日:“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②一一《新唐书·李贺传》译文①译文②(三)阅读下文,翻译加横线句子。
问者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日:。
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①。
旦暮吏来呼日:'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尔鸡豚②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③------(柳宗元《种树郭囊驼传》) 译文①译文②译文③(四)阅读下文,翻译加横线句子。
卖者笑日:“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
①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恩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
②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③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基《卖柑者言》译文①译文②译文③(五)阅读下文,翻译加横线句子。
由此观之,今之所谓圣人者,其与今之谓山者一也,特有幸不幸之异耳,幸而不能诗,则自称日山人;;不幸而不能诗,则辞却山人而以圣人名。
幸而能讲良知,则目称日圣人;不幸而不能讲良知,则谢却圣人而以山人称。
展转反复,以欺世获利,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箭。
夫名山人而心商贾,既已可鄙矣,乃反掩抽丰而显嵩,少,谓人可得而欺焉,尤可鄙也!今之讲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禄,好田宅,美风水,以为子孙荫者,皆其托名于林汝宁,以为舍不得李卓老者也。
然则郑子玄之不肯讲学,信乎其不足怪矣。
(李贽《又与焦弱候》) 译文(六)阅读(战国策·秦策》中一段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甘茂亡秦,且之齐。
出关,遇苏子。
日:"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日:"不闻。
"日:"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
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日:。
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昭四壁者?①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
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
②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日:。
善,谓重公于齐。
《战国策·秦策二·甘茂亡秦且之齐》译文①译文②(七)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目楚绝齐,齐举兵代楚。
陈轸谓楚王日:"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
"楚王使陈轸之秦。
秦王谓陈轸日:"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