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劝学文言文翻译
《劝学》(必修一)原文对照翻译苏教版

精心整理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善假于物也。
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劝学原文和翻译

劝学原文和翻译劝学原文和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今天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劝学的原文及翻译,读劝学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希望能帮助到你!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劝学全文言文翻译

夫学,所以修性也。
性者,人之根本,万事之本源。
故古人有云:“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是说人之本性相近,而由于后天学习与修养,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差距。
是以,学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
学之益,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日月经天,使人知晓时序,顺应自然;江河行地,使人明辨水之德,知行合一。
学亦然,能使人明理、知义、辨是非,从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夫学,非一日之功,非一蹴而就之事。
古人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是说学习也是如此,需日积月累,方能成就大业。
故学者当持之以恒,不辍不息,方能有所成就。
夫学,贵在勤。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是说学习要勤奋刻苦,不可懈怠。
嬉戏荒废学业,随波逐流,则学业无成。
故学者当以勤为舟,以苦为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夫学,贵在思。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是说学习要善于思考,不可盲从。
若只是死记硬背,不知变通,则所学无用;若只是空谈理论,不付诸实践,则所学无益。
故学者当学思结合,学以致用。
夫学,贵在恒。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是说学习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不可急于求成,亦不可半途而废。
唯有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方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夫学,贵在行。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是说学习要乐在其中,方能有所成就。
若只是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那么即使学得再多,也无法发挥其价值。
故学者当以乐为动力,以行为准则,砥砺前行。
今夫世之人,多有懈怠者,有浮华者,有轻视者。
懈怠者,因怕苦怕难,而不愿学习;浮华者,因好逸恶劳,而荒废学业;轻视者,因自以为是,而不求进取。
此三者,皆非学之道也。
吾劝世人,当以学为重,以修身为本。
勤学不辍,深思不辍,恒学不辍,乐学不辍。
如此,方能成就一番事业,不负此生。
夫学,非为他人,乃为自己。
唯有学有所成,方能自立于世,方能造福于民。
故学者当心怀天下,志存高远,勇攀学术之高峰,为我国之繁荣昌盛,为人类之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劝学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劝学孔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跬步而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注释】1. 孔子曰:“学不可以已。
”——孔子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
”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3.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更寒冷。
4.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木材直得符合墨线,通过加工制成车轮。
5. 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它的弯曲合乎圆规的画线,即使又晒又烤,也不能再挺直,是因为经过輮的加工让它成为这样的。
6.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变得锋利。
7.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
8.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
9. 吾尝跬步而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我曾经跨一步半地往前走,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10.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11.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顺着风呼叫,声音并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却听得很清楚。
12.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翻译】孔子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更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墨线,通过加工制成车轮,它的弯曲合乎圆规的画线,即使又晒又烤,也不能再挺直,这是因为经过加工让它成为这样的。
劝学的文言文及译文翻译

世之学者,或贪于富贵,或溺于名利,或惑于权势,或溺于酒色。
此四者,皆足以乱其志,丧其心,毁其身。
故吾人宜屏弃此四者,专心致志,以学为务。
夫学,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
古之圣贤,莫不由此而成德业。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是以古之君子,必先正其心,次修身,次齐家,次治国,终平天下。
此乃学之大旨,吾人宜遵而行之。
夫学,非一日之功,非一年之劳,非一时之兴,非一技之巧。
学之道,深且广,如大海之无涯,如长河之不息。
故学者当以恒心为本,以毅力为舟,以智慧为帆,以勤学为桨,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吾人立志,宜先定其志向。
志向既定,则当勉为其难,勿以小利而废大功。
古之成大事者,无不经历千辛万苦,方能成其大业。
是以学者当以坚忍不拔之志,勇往直前,勿为小利所动,勿为小难所阻。
学者当广求知识,博采众长。
古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所以增长知识,行路,所以开阔视野。
学者宜读圣贤之书,学圣贤之德,行圣贤之行。
又宜读百家之书,知百家之长,取百家之短,以为己用。
学贵在问,问则明,不问则暗。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以学者宜虚心求教,勿以己长而傲物,勿以己短而自卑。
问而后知,知而后行,行而后成。
学者当谨言慎行,言必信,行必果。
古人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是以学者宜谨言慎行,以信义为本,以诚敬为怀,以和顺为美。
夫学,非一日之功,非一年之劳,非一时之兴,非一技之巧。
学者宜持之以恒,勿以小成而自满,勿以小败而气馁。
学海无涯,唯勤是岸。
愿学者勉之,勿负平生所学。
译文:世上的学者,有的贪图富贵,有的沉迷于名利,有的被权势所迷惑,有的沉溺于酒色。
这四种情况,都足以扰乱他们的意志,丧失他们的心灵,毁坏他们的身体。
所以我们这些人应该摒弃这四种情况,专心致志,以学习作为自己的职责。
学习,是用来修养身心、管理家庭、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
古代的圣贤,没有一个不是通过这个途径成就自己的德行和事业的。
《劝学》(必修一)原文对照翻译苏教版

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善假于物也。
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高一《劝学》原文及翻译

高一《劝学》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高一文言文《劝学》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有道德品行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笔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的标准了,假如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它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所以使它成为这样的。
因此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过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也就能变得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并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更为广阔。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
2023高一必修一劝学原文及翻译

高一必修一劝学原文及翻译【#高一# 导语】《劝学》是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必修一劝学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原文篇一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酰酸,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但是比水寒冷。
木材直的合乎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它弯曲地像圆规(画出来的圆)。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不再变成直的,这是因为用火烤的工艺使它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就直了,金属做的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日的思考,比不上在片刻时间所学的收获大。
我曾经踮起脚跟远看,比不上登上高处看见的范围广。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加长度,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
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加洪亮,但是听的人可以听得更清楚。
借助马车的人,并非脚走的快,但是却能使人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会游泳,但是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天赋(和普通人)不是不同的,是善于借助外物。
积累土石成为山峰,风雨从这里兴起。
积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里生长。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到达自得的境界。
所以不积累半步,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聚小的河流,不能汇成江河大海。
良马跳一次,不能到达十步之外,劣马连续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用刀雕刻然后舍弃它,即使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折断;雕刻但是不舍弃它,即使金属和石头也可以被雕刻。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骨身体,却能向上食用尘土,向下饮用地下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巢穴无法藏身,(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